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97  2017-03-29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7]
广东珠海市普通高中2017届高考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试题07
珠海市普通高中2017届高考高三语文3月模拟考试试题(七)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A.荣膺/赝品 占卜/哺乳期 寻思/循名责实
B.殇逝/滥觞 儒雅/孺子牛 款识/博闻强识
C.忐忑/袒露 赶场/干细胞 寂寥/眼花缭乱
D.超擢/着想 睥睨/庇护所 哮喘/惟妙惟肖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信笺 落寞 综合征 毁家抒难
B.坐阵 吹拂 策源地 器宇轩昂
C.怄气 浏览 蜂窝煤 扶正祛邪
D.瞭望 寒暄 口头蝉 优哉游哉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当大多数人在用钱计算生活的时候,“乐价比”则 人们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在心理上是否物超所值。
②作为一名军旅作家,他对军队有着一种本能的难以割舍的 ,部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总让他魂牵梦萦,继而流淌于笔端。
③为了倾听和触摸沙漠,我把我全部的感官都打开到了 ,因此我听到了不可能再听到的天籁,看见了不可能再见到的纯净的颜色。
A.提议 情节 极限 B.提倡 情结 极致
C.提议 情节 极致 D.提倡 情结 极限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据悉,“泉城美食节”将于本月底举行,消息一经披露,“美食家”们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地赶到济南,意欲大快朵颐。
B.“被电脑”的后果,在中学生的书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你让学生写篇作文,他大笔一挥,龙飞凤舞,而卷面字迹却无法辨认。
C.哈尔滨大桥垮塌、山东威海居民楼爆炸、济青高速淄博段特大车祸……一个个悲剧如影随形。人们不禁要问:安全监督部门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职责?
D.改革开放之初,大家都一穷二白,连一辆自行车都是奢侈品,但现在不同了,家用轿车满街跑,由此我们感受到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面对央视记者“你幸福吗?”的随机采访,有人直言不讳“我幸福!”,有人则调侃道“我姓曾!”,这引发了网友的热议与追捧。
B.深圳南山区前海学校在每班特设两个心理情报员,搜集同学的心理,定期向老师汇报,以便老师及时掌控学生心理动态。
C.在文学发展的路途上,人们会越来越感觉到,不同文体之间相互借鉴、吸收、融汇与交织的趋势越来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
D.统计中心数据表明,中国居民储蓄在2012年前三季度中,用于住房与教育的比例高达65.7%,远高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葛剑雄
要考虑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须明确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长期以来,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丰富灿烂、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实,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评价,或者是就东亚汉语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围内,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是各有千秋。
在生产力和交通运输能力都还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区之间缺少必要的人员和生活必需物资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独立发展的。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较,也谈不上哪种先进,哪种落后。从不同文化的群体开始相互接触以来,文化的传播一直有两种方式——自愿的和强制的。一般来说,对物质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对精神文化的接受则两者兼而有之。强势文化往往会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语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这样的结果。


浏览完整试题在古代中国内部,同样如此。一方面,自认为居于“天下之中”的华夏诸族对自己文化的优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绝不会向“非我族类”、尚未开化的“蛮夷”推广,仅给那些“仰慕华风”又具备学习条件的人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如清朝改土归流后,新设置的府、州、县内就必须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以儒家学说教化百姓。如民间信仰和宗教一旦对主流文化构成威胁,也会被坚决取缔。
时至今日,物质文化的传播已经不存在障碍。但在大多数人已经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条件下.精神文化的传播只能以自愿接受为前提。中国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学说再高明玄妙,中国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别指望能取代别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观念、模式。因此,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目的,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由于主观或客观的种种原因,中国与世界各国一直缺少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文化主动走出去,能让各国人民近距离或直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有利于改变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见。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批中国人走向世界,他们本身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如果他们普遍具备了优良的素质和文明的举止,中国文化的地位就能随之提升。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学习世界文化。我们不能坐等各种文化主动传入中国,而且通过走出去后的比较借鉴,不同文化优劣立显,取长补短顺理成章。中国既然以代表世界最先进的文化自许,了解和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径.是向世界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这也是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文化商品大多还是来样加工、贴牌生产,外销商品中的文化含量还很低,文化服务近于空白.发展的余地非常广阔。
费孝通先生曾提出不同文化的相处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关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期待。
(节选自《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有删改)
6.关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后,通过借鉴比较,更能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出中国文化的优越性。
B.强势文化往往依靠武力、权力、财力、人力强制推广自己,中同文化走向世界则是为了抵御外来文化。
C.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为了推广快速而高效的中国模式,提高自身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D.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并学习世界文化,实现各种文明相互促进的愿景。
7.针对“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确认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既要防止盲目崇拜西方,也要避免极端仇视西方的情况出现。
B.中国文化应主动出击,让世界近距离或直接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与魅力,以便消解其他文化对中国文化偏见。
C.要想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提供优质的文化商品及优良的文化服务是现实的必然要求。
D.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就需要大批举止文明的中国人走出去并成为文化传播者。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国人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于中国文化未能与其他文化相融,是国人的自我评价。
B.清朝改土归流后,办学校,兴科举,尊孔孟,教化百姓等措施,表明对精神文化的接受,纯粹出于自愿。
C.中国文化走出去后,就能通过比较借鉴,发现中国及其他文化的优缺点,以达到取长补缺的目的。
D.要想处理好世界各国文明之间的关系,就要遵循相互欣赏、成人之美、共同繁荣之道。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齐缗王三十六年,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苏代自燕来,入齐,见于章华东门。齐王曰:“嘻,善,子来!秦使魏冉致帝①,子以为何如?”对曰:王之问臣也卒,而患之所从来微,愿王受之而勿备称也。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且让争帝名,无伤也。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此大资也。且天下立两帝,王以天下为尊齐乎?尊秦乎?”王曰:“尊秦。”曰:“释帝,天下爱齐乎?爱秦乎?”王曰:“爱齐而憎秦。”曰:“两帝立约伐赵,孰与伐桀宋之利?”王曰:“伐桀宋利。”对曰:“夫约钧,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伐赵不如伐桀宋之利,故愿王明释帝以收天下,倍约宾秦,无争重,而王以其间举宋。夫有宋,卫之阳地危;有济西,赵之阿东国危;有淮北,楚之东国危;有陶、平陆,梁门不开。释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国重而名尊,燕楚皆以形服,天下莫敢不听,此汤武之举也。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为尊者也。愿王孰虑之。”于是齐去帝复为王,秦亦去帝位。
三十八年,伐宋。秦昭王怒曰:“吾爱宋与爱新城、阳晋同。韩聂与吾友也,而攻吾所爱,何也?”苏代为齐谓秦王曰:“韩聂之攻宋,为王也。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魏之安邑也,此韩聂之所求于王也。”秦王曰:“吾患齐之难知。一从一衡,其说何也?”对曰:“天下国令齐可知乎?齐以攻宋,其知事秦以万乘之国自辅,不西事秦则宋治不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齐秦之交,伏式结轶②西驰者,未有一人言善齐者也;伏式结轶东驰者,未有一人言善秦者也。何则?皆不欲齐秦之合也。何晋楚之智而齐秦之愚也!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请以此决事。”秦王曰:“诺。”于是齐遂伐宋,宋王出亡,死于温。齐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晋,欲以并周室,为天子。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
(节选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注释:①致帝:送来帝号。②伏式结轶():形容乘车往来不断。式,同“轼”,东前横木;结轶,车辙在路上交错,轶,通“辙”。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患之所从来微 微:没有
B.且让争帝名,无伤也 伤:妨碍
C.倍约宾秦,无争重 倍:通“背”,违背


展开余下试题D.齐南割楚之淮北 割:攻占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人齐,见于章华东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王之问臣也卒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C.国重而名尊,燕楚皆以形服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D.故愿王明释帝以收天下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11.下列句子中,全都是苏代劝齐缗王“释帝”理由的一组是
①秦使魏冉致帝,子以为何如? ②秦称之,天下恶之,王因勿称,以收天下 ③然与秦为帝而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 ④齐强,辅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烦一兵,不伤一士,无事而割安邑也 ⑤释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国重而名尊,燕楚所以形服,天下莫敢不听⑥晋楚合必议齐秦,齐秦合必图晋楚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齐两国国君称帝后,苏代从燕国到齐国,为齐王陈述过早称帝的利害关系,力劝齐王接受“帝号”而不马上称帝。
B.齐王认为,如果跟随秦王后称帝,不仅可显示自己的谦让的品德,还可使秦王受天下人憎恨,并群起讨伐之。
C.苏代认为,“称帝”不如讨伐宋国的暴君,这样可以收拢天下人心,在战略上可以形成对卫国、赵国、楚国进攻的有利态势。
D.当齐国攻打宋国时,秦昭王震怒,苏代游说秦王,认为齐国攻打宋国恰好是为秦王服务,可坐收魏国割让城池之利。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秦称之,天下安之,王乃称之,无后也。(3分)
译文:
(2)敬秦以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谓以卑为尊者也。(4分)
译文:
(3)吾患齐之难知。一从一衡,其说何也?(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豁然阁
程俱
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
谁开一窗明,纳此千顷静。
寒蟾发淡白,一雨破孤迥①。
时邀竹林交,或尽剡溪兴②。
扁舟还北城,隐隐闻钟磬。
注:①孤迥,借代月亮。②剡溪,晋王子猷(徽之)性情率性潇洒,全凭兴趣雪夜访戴,使此溪声名益显。
(1)本诗一至六句写作者黄昏出游和登阁所见,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
(2)诗的最后四句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表现了怎样的志趣?(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任选3个小题)
(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 ,亦足以畅叙幽情。(王羲之《兰亭集序》)
(2)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杜牧《阿房宫赋》)
(3)转轴拨弦三两声, 。弦弦掩抑声声思, 。(白居易《琵琶行》)
(4)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五、(12分)
16.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只填序号)(4分)
一次,我随黑压压的人群,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极顶,守望东海日出。
此时,朝阳、白帆、碧空,把我对遥远未来的瞻瞩与渴盼,带向广阔无垠的苍穹。
①山涧、鸟鸣、夜露,掩不住心中渴望的激动。
②我透过那浓密的树梢,遥望到远方的木船已挂起了洁白的帆——那迎风摇曳的希望之帆,正颤动于朝阳之中。
③黎明的曙光射出万只金箭,点燃了朝霞,苏醒的泰山发出铮铮的声响,从青灰色的雾霭中逐渐显现出它坚实的轮廓。
④一轮朝阳从海上喷薄而出,圣光充溢,喷涌,流动,一个熠熠发光的世界点亮我的双眼!
17.根据语境,仿照下面的句子中本体(画线部分)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4分)
年轻是什么?年轻是春日的竹笋、 、出水的芙蓉;年轻是 、远征的船帆、离弦的利箭:年轻是轰然出山的瀑布、 、大漠风沙中的战旗;年轻是金, ,年轻是生命中无与伦比的宝贵财富。
18.为下列这条消息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
今年8月1日,广西桂林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的老母亲不慎走失,她的四个儿子放下手头工作四处寻觅已达两月有余。自9月17起,中央电视台向全社会征集“桂林失踪母亲”的有关线索。10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栏目中破天荒地播发了一条“寻人启事”。在重阳前夕,这一非常举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有关事迹的层层披露,在政务微博、媒体微博及微博意见领袖们的努力下,中央电视台和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等携手5400万微博网友,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帮助孝子寻找走失母亲的爱心接力。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绝 盗
冯骥才
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结婚的第二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上班。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事过三天,小两口出门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的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车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家。
老头子把车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两小子蹦下来,奔到门前一看,扭头对那老头子说:“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门板上确是挂着一把大洋锁。
老头子登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的青筋直蹦,跳下车大骂起来:“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他妈宫殿来了。小二、小三,给我把门砸开!”
应声,那两个小子抡起板斧,把门锁砸散。门儿大开,一屋子新房的物品全亮在眼前。老头子一看更怒,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好啊,没心没肺的东西!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如今你娘一身病,请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弄个小妖精藏到这儿享福来。你娘快死啦!你享福?我就叫你享福享福享福!小二、小三!站着干嘛!把屋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
那两个小子七手八脚,把屋里的箱子包袱、被褥衣服抱出来,往车上堆。
邻居们跑出来围观,听这老头子一通骂,才知道那新婚小两口的来历。这种连快死的老娘都不管的白眼狼,自然没人出来管。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
东西搬得差不多了,那两个小子说:“爹,大家伙抬不动,怎么办?”
老头子一声惊雷落地说:“砸!”跟手一通乱响,最后玻璃杯子打屋里也扔了出来,这才罢手。老头子依旧怒气难消,吼一句:“明儿见面再说!”便扬长而去。
门儿大敞开没人管,晾了一整天。邻居们远远站着,没人上前,可谁也没离开。等着那小两口回来有戏看。
下晌,新婚的小两口打西边有说有笑地回来。到家门口一看,懵了。过去问邻居,一直站在那里的邻居反而纷纷散开。有位大爷出来说话,显然他对这不尽孝心的年轻人不满,朝新郎说道:“早上,你爹和你兄弟们来了,是他们干的。你回你爹妈那儿去看看吧!”
新郎一听,更懵。忽然禁不住大声叫道:“我哪还有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年也死了。只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


展开余下试题“嘛!”大爷一惊。可早上的事真真切切,一时脑筋没转过来,还是说:“那明明是你爹呀!”
小两口赶紧去局子报案。但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
天津卫的盗案千奇百怪,这一桩却数第一。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被盗的损失财物不说,反当了“儿子”,而且还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若是忍不住跟人说了,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多损,多辣,多绝——多邪!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5期)
19. 本文以“绝盗”为题目,根据全文简要分析“绝”在何处。(4分)


20. 下面的文字,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1)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


(2)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他妈宫殿来了。小二、小三,给我把门砸开!


21. 这篇小说多处设置伏笔,请列举其中两处,并分析其作用。(4分)


22. 有人说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删掉,你觉得呢?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那些声称被应试教育毁了的人,不应试也会自毁;那些抱怨婚姻磨灭理想的,不结婚也成不了居里夫人;那些天天唠叨这个体制捆绑下无用武之地的人,即使到了瑞士也找不到领唱的舞台……大家面对同样的时代,却有着千差万别的人生境界。那些牢骚满腹的人寻找的种种“借口”,在某些人的眼中却常常是难得的人生机遇。
请根据自己的感悟,联系现实,自行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B
2.C(A项中“抒”应为“纾”,B项“阵”应为“镇”,D项“蝉”应为“禅”)
3.D(①提议:商讨问题时提出建议供大家讨论。提倡:指出事物的优点鼓励大家使用或实行。根据语境,应选“提倡”。②情节:事情的变化和经过。情结:心中的感情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由语境,应选“情结”。⑧极限,最高的限度;极致,最高境界,最大程度。前者侧重机能与功能,后者侧重精神境界,由语境可知,应选“极限”。)
4.A(A项“大快朵颐”,指大饱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用在此处恰当。B项“龙飞凤舞”:形容书法笔势舒展活泼,此处褒贬失当。C项“如影随形”意为“比喻两人常在一起,十分亲密”,不合语境。D项“一穷二白”,形容基础差,底子薄。多指国家工农业不发达,文化科技水平不高)
5.D(A项句中“这”指代不明,热捧的对象不清。B项为成分残缺,缺少“搜集”的宾语中心语,应在“心理”后加“信息”等。C项为句式杂糅,应删去“地存在着”)
二、(9分,每小题3分)
6.D(A项错,原文为“与其他文化进行比较。整体上说只能足各有千秋”;B项说“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是无中生有;C项错,“推广快速而高效的中国模式”违背作者文化交流的观点)
7.A(原文中无“极端仇视西方”的信息和内容)
8.C(A项有意曲解,原文没有与其他文化相融之意;B项为主观臆断,原文为“‘蛮夷’归化以后,就必须接受中国的主流文化”;D项中“成人之美”为无中生有)
三、(12分,每小题3分)
9.A(微:隐蔽、不明显)
10.D(A项“于”分别为“介词,表处所,在”与“介词,表被动”;B项“也”分别为“助词,句中表提顿”与“语气词,表商榷语气”;C项“而”分别为“连词,表并列关系,”与“连词,表修饰关系”;D项“以”均为“连词,表目的关系,用来”)
11.C(①是齐王对苏代的发问;④是苏代为齐国进攻宋国游说秦王;⑥是苏代对秦昭王分析秦齐联合的大势,从而侧面印证齐国攻打宋国的必要性,均与“释帝”无关)
12.B(“齐王认为”属于张冠李戴,且“天下人群起而攻之”为主观臆断)
四、(24分)
13.(1)秦国称帝后,如果天下反映平静,大王再称帝,也不算晚。
(注意落实“称”“安”“后”等词语的翻译,保持语句通畅。3分)
(2)以敬重秦国称帝为名,然后让天下人都憎恨它,这就是所说的由卑下变为尊贵的办法。
(注意落实“以为”“所谓”“以……为”等词语的翻译,保持语句通畅。4分)
(3)我担心齐国很难看透,一会儿合纵,一会儿连横,这怎么解释呢?
(注意落实“患”“从”“衡”等词语的翻译,保持语句通畅。3分)
14.(1)描写了一幅晚霞飘浮、清风徐吹、帆破湖面、碧浪千顷、风挟云雨、镜湖碎月的图景。(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得4分)
(2)前两句写乘舟返城,隐隐流露了作者对豁然阁的依恋之情;(2分)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摒弃世俗、率性而为(1分)、自由恬静的高雅志趣(1分)。
15.(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2)春光融融/风雨凄凄
(3)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 (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每句1分,该句有错别字不得分。共6分)
五、(12分)
16.①③④②(排对前3句得2分,全部排对得4分)
17.答案示例:草原的新绿/初升的太阳/暴风雨中的闪电/年轻是银(4分)
18.央视(或“《新闻联播》”)首播寻人启事,网友微博爱心接力(超出字数扣1分。共4分)
六、(18分)
19. ① 设计的“局”绝; ② 偷盗的人绝; ③ 案件始终未破,成为绝案。(每点2分,答出两点并作合理分析即可;满分4分)
20. (1)运用肖像描写,写出了老头子的老辣凶悍。
(2)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老头子的演技高超。(每条2分,请酌情赋分;答其他细节描写言之成理也可)
21. 开头写故事发生地“人头极杂,邪事横生”,暗示故事没有看到的那么简单;开头写青年男女刚刚搬来,“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为下文邻居们袖手旁观埋下了伏笔;老头子三人“面色都凶”为下文揭示三人身份埋下伏笔。(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22. 同意删去(1分)。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议论评价,删去之后故事结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珠海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