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520 2017-03-29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0]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7届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卷
2017年武汉市部分学校3月联考语文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丘壑(hè) 羸弱 众目睽睽(kuí) 饥肠辘辘
B.揣摩(mó) 繁琐 运筹帷幄(wò) 流光溢彩
C.狡黠(xiá) 慰籍 叱咤风云 (chà) 自出心裁
D.挑剔 (tī) 张皇 前瞻后顾(zhān) 坦荡如砥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在现今快节奏的、泛娱乐化为主的娱乐类节目霸屏的大环境下,《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等节目确实是 。它们以文化传播为载体,将个人成长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用文字、声音、图片等传统载体,打造出一档档 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带给我们的不仅仅身心娱悦,更多的是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思考。我们的综艺节目也应该成为具有中国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格的创新实践的“中国造”文化产品。而此类节目的 ,无疑是满汉全席餐桌上的一道清粥小菜,清新雅致又别有韵味。
A.别开生面 另辟蹊径 应运而生 B.另辟蹊径 别开生面 应运而生C.应运而生 另辟蹊径 别开生面 D.别开生面 应运而生 另辟蹊径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时隔千年,我们依然会被文天祥誓死报国、忠贞不渝的气节所震撼。
B.秋瑾,号鉴湖女侠,女中豪杰。“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激越慷慨,尽显巾帼英雄的本色。
C.“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灵静谧,清新宜人,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把此联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秀句。
D.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所作词前期多写其闺阁生活,婉约细腻;后期多悲叹故国旧事,情调感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前期词作代表。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四句是曹操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深刻地表现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B.任何伟大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扎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歌》中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写自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
C. “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比喻是新奇的,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抽刀断水”这个细节生动地显示出李白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与苦而不能自拔者有明显区别。
D.“窈窕淑女,君子好球”出自《诗经》,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诗经》是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
展示中国文化
“软实力”是时下一个热门词汇。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要依靠文化产业。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
我们的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该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
我不是说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没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当然有。然而,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是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我不赞成有的人以偏概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加以放大、渲染,或者把中国人一个一个描绘成发呆的模样,这样的所谓作品,怎么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向往,怎么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呢?
浏览完整试题
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
介绍中国文化,当然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要介绍各种文化遗产。但同时,更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例如,从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平安、富足生活的强烈愿望;从青州佛像的微笑,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是在太平岁月,还是在苦难岁月,都能保持乐观、从容的气度;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中国人优雅的生活品位和美感世界。这样展示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并释放出无穷的意味。
我们文化产品要特别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世价值的内容。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世价值。人们常常说的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比如,我们从孔子的《论语》和天坛建筑,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的心境;从万里长城到郑和下西洋,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和平的永恒祈求;从20世纪老上海的开放活力,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普世价值,需要着重展示、照亮。
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要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例如,从《清明上河图》中宋代都城老百姓那种快乐的气氛,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满足;从中国人在弹琴、下棋、饮酒、喝茶时的诗意氛围,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历史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都能承受,这和老百姓的内在心态密切相关。
总之,我们要提升软实力,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引导整个社会,同时,向世界显示中国人高尚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
5.下列说法文意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
A.提升软实力,依靠的是文化产业,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
B.作者认为渲染、放大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的作品,使得中国文化得不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C.介绍中国文化,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介绍各种文化遗产,更要展示这些文化遗产背后所蕴含的精神与价值。
D.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中国特色的往往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世价值。
6.下列对如何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应该着力于展示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正面的、美好的、健康的东西。
B.要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了解关注人们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
C.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世价值的内容。
D.要力求提供对于中国文化精神与价值方面的深度认识。
7. 下列内容对文中 “普世价值”内涵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B.玄奘大师西去天竺取经,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
C.《孙子兵法》《韩非子》中揭示的“兵不厌诈”的观点。
D.《庄子》中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思想。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周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侨居阳平。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推逖为行主。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
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宾客义徒皆暴勇士,逖遇之如子弟。时扬土大饥,此辈多为盗窃,攻剽富室。或为吏所绳,逖辄拥护救解之。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藩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则郡国豪杰必因风向赴,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 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流击楫而誓曰 楫:船桨
B.阳平辟察孝廉 辟:征召
C.逖遇之如子弟 遇:对待
D.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 赞:称赞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
A.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
B.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
C.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
D.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略是∕以少长咸宗之,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师发生大动乱,祖逖率领亲属宗党数百家避难,在途中将自己的车马让给
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
B. “诸兄每忧之”,于是祖逖每次到农家,托称哥哥的心意,散发谷物布帛来
接济贫困人家,以此获得兄长们的认可。
C.祖逖认为晋朝发生大乱不是因为皇帝昏庸导致老百姓怨声载道,而是由于藩王争权,自相残杀,使戎狄乘机占领中原。
D.晋元帝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并提供了粮食、布匹,但不提供武器,还让他自己招募士兵。
第II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四、(10分)
11.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展开余下试题
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12.填空。(6分,每空2分)
⑴海上生明月, 。(张九龄《望月怀远》)
⑵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⑶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流逝的古典
①那天下午,我去听一位老教授的课,他讲的是《诗经•蒹葭》。午后的阳光从窗户跑进来爬在他那苍苍白发和陶醉的脸上,听着他温暖地读着那些渐行渐远的诗句时,我突然有一种很静谧、很幸福的感觉。
②夜里,月色和清风悄悄穿过窗帘,我从高高的书架上找出了那本遗忘多年的《诗经》。线装的书页泛着远古的光芒,是那种随着光阴流逝,越来越朴实的金色。在幽幽浮动的墨香里,我再一次看到了“蒹葭苍苍”“白露未晞”。我看见远古时代的一个芦塘,清晨,纤纤芦苇被牛乳般流动如烟的雾霭轻柔地包裹着。晨曦中,浅绿的墨绿的苇丛倩影婆娑,亭亭玉立,如衣香鬓飞的女子涉水而来。怀念这一种意境:我不想把这说成是一种诗情,而情愿把它归为一种古典。“古典”一词本身就很静态,很内敛,很纯粹,有一种淑静、典雅的感觉,令我们咀嚼、玩味不够。
③我读到《关雎》,读到《桃夭》,读到“青青之麦,生于陵坡”,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到“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伧江潭。”我想到为什么,这些很远古的文字,如今读来,依然淙淙如诉,让人可感可悟。真如澹澹的渌水,我们的心田仿佛千万年来一直是它青青的河床。
④想到了《古诗十九首》,这些不知作者姓名和年代,突兀而起复又戛然而止的谜一般的诗歌群落。为什么就连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为之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会洋洋洒洒醉酒般地写下整卷《古风》?我想,这就是古典的魅力吧。它们以其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震撼、陶冶着无数的后人!
⑤注视着这些古典书籍,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我能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而它们又是那样宁静,我不敢想象没有《诗经》、《楚辞》的时代叫什么先秦,没有唐诗宋词的时代算什么唐宋,没有小说的明清是什么样的明清。这些源自第一张植物纤维构筑的纸片的灵感,在千百年漫长的时光中,抚慰着人类的精神与灵魂,牵引着人类穿越长长的时光隧道。一行行时长时短的句子,一页页时近时远的思绪,那么质朴、厚重,它们牵着我走向文字的源头。这些久远的古典文字的确“旧”了,但那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极的内核却超越了彼时彼地,在这个世界夜深人静的时刻渐入我们的心灵、血脉,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
⑥我相信那些古典的文字肯定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古人在最为平凡的采摘、狩猎、耕种之余,偶有所见所感,自自然然,随口吟出了“蒹葭苍苍’,“渌水澹澹”这些精纯得像墨金一样的文字。汽车、电脑离它们很远,人欲物欲离他们很远,而平凡离他们很近,诗情离他们很近,古典离他们很近。古典与古人本来就是水乳交融的一体。而我们呢?在抚摸那些《诗经》句子的时候,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内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和疼痛:那自然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
⑦怀念古典,这是一份超越时空的契约。我的心灵深处永远会留下一个宽敞、透亮的空间,让飘溢着灵性、充盈着生命精神的古典诗情灿然长流。
(选自《中国教育报》)
1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写听“老教授的课”的作用。(4分)
14.请分析第⑤段画线句子中“厚实的脊梁”的具体含义。(6分)
15.文章第⑥段,作者说“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请指出前文照应此句的地方,并分析概括作者这样说的原因。(6分)
16.根据全文内容,结合自己的阅读实践,谈谈你对“古典”的独特体验。(6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7---18题。
2017年初热播的央视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海内外引发有关传统文化传承的热议。很多人的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无数男女老少被诗词达人圈粉,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再次点燃。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也围绕“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发出自己的声音。
17.据此,学校也积极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在本月即将举行第一届文化艺术节活动,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你所在的小组任务是要为此次活动策划两个节目,请注明节目的具体内容以及设计演出形式。(4分)
18.对于此次文化艺术节活动,你的小组成员乐天表现不够积极,他说:“中考在即,时间很紧张,哪有什么闲工夫去筹划文化艺术节呀?真不明白举办文化艺术节有什么意义,还不如多做几道题呢。”你觉得他的想法不对,对举办文化艺术节的意义缺乏认识,就对他说:“ ”。(100-120字)(4分)
七、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小镇上有个木匠,他的木工手艺在当地是首屈一指。有很多人向他请教,他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木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 C (慰籍---慰藉 叱咤风云---zhà )
2. B
3. C(缺主语,在“把此联……”前加主语或“把此联”改为“被”。)
4. C(A句中 “笔力遒劲”之后的“、”改为“,”;B 句中“……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后的“,”改为“。”;D句中“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后“,”改为“。”)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5.A( A项说法太绝对了,文中是说“很大程度”依靠,必须高度重视的是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
6.B (显然,四个选项中B只是关注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心灵、精神、情趣等,不足以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魅力、增强吸引力,答案不扣题。 )
7.C(C项在原文中未涉及;A、B、D分别涉及到普世价值中世界共同和平、吸收与包容外来文化、传播展示中国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8.D(辅佐、辅助 ) 9. C
10.B(哥哥们常为他担忧是祖逖直到十四五岁,还没有读书,因此后来祖逖就勤奋苦读,博览群书,多涉猎古今史实,增长学识和才干。并非只是仗义疏财。)
四、(10分)
11. (他或祖逖)用船桨敲击着发誓说:“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流逝不能复返。” 共4分。“誓”、“清”、“济”各1分,补充主语1分,其他表意流畅即可。
【参考译文】
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人。他性格豁达,不修仪表。直到十四五岁,还没有读书,他的哥哥们常为他担忧。但是他轻视财物看重义气,为人慷慨有气节。每到农家,就托称哥哥的心意,散发谷物布帛来接济贫困人家,乡间宗族的人们因此都很敬重他。后来他就博览群书,多涉猎古今史实,每来往京城,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有治国的才干。后来他乔迁阳平郡居住。24岁时被阳平郡推举为孝廉,(不久)又被举荐为秀才,他都不接受。他与司空刘琨同任司州主薄,两人志趣相投,共卧就寝。半夜听到荒野外的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于是起床习舞剑艺。
展开余下试题
等到京城洛阳发生变乱,祖逖率领亲族数百家避难到淮河、泗水地区,他用自己所乘坐的车马收载一同逃难的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与大家共同分享,祖逖很有计谋,因此老少都把他当作首领。到达泗口后,晋元帝司马睿任命他为徐州刺史。
祖逖因为西晋政权遭颠覆,常常怀有振兴复国的大志。他的门客都是勇士,祖逖对待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子弟一样。那时正遇上饥荒,这些人原来多是偷盗之徒,常抢劫富豪。有人被官府捉拿了,祖逖就解救释放他。当时晋元帝正在拓展平定江南地区,无暇北伐,祖逖就进言:“晋朝之乱并不是因为主上政治无道导致百姓怨恨反叛,而是因各地藩王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使得西北民族有可乘之机,贻害中原地区。现在百姓遭受极大的伤害,人人都有奋起反击之心,大王如果能够振作军威派人带兵出征,那么各郡豪杰一定趁机归附,不久就可以雪洗国耻,希望大王好好考虑。”元帝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并提供可供一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布匹,但不提供盔甲武器,让他自己招募士兵。祖逖就带领着先前同流亡来的部属几百户乡亲一起渡过长江,船到江心,他用船桨敲击着发誓说:“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流逝不能复返。”他言辞神情慷慨壮烈,大家都为之慨叹。12. 共6分。每空2分,错一字则该空不得分。
(1)天涯共此时 (2)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千里共婵娟
五、(22分)
13.共4分,每点2分。答案要点:
(1)引出下文。老教授的课使作者产生了静谧、幸福的感觉,从而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古典文字深刻的感悟。
(2)暗扣标题(或照应标题)。“午后的阳光''“渐行渐远的诗句”暗示古典在人们的视线中正在慢慢消逝。(意对即可)
14.共6分。
答案要点:质朴、厚重的古典书籍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极的内核等,它们能超越时空,渐入我们(读者)的心灵、血脉,抚慰人类的精神与灵魂,指引人类穿越历史。(意对即可)
15.共6分,评分标准:照应的句子1分,原因5分。
照应句是“怀念这一种意境:我不想把这说成是一种诗情,而情愿把它归为一种古典。”(1分)
原因:古典来自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与古人水乳交融。(2分)“但在科技高度发达、物欲横流、浮躁的今天,人们被物欲所左右,失去了简洁沉静的心灵,已经远离了纯真的自然,再也无法像古人那样做到文学、生命、自然的水乳交融,和谐统一。(3分)(原因分析需从古典的产生以及现代人追逐名利、远离自然、文学等现状两个层面思考,意对即可)
16.共6分,每答对两点得3分,答四点得6分。
(1)“古典”一词本身就很静态,很内敛,很纯粹,有一种淑静、典雅的感觉,令我们咀嚼、玩味不够。
(2)古典的魅力以其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震撼、陶冶着无数的后人。
(3)它们蕴含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而它们又是那样宁静
(4)那些古典的文字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
六、(8分)
17. 共4分。要求具体内容与形式相符,两个节目所涉及的内容形式不能重复或交叉。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4分。
评分标准:围绕“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主题,通过文化艺术节的活动形式,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涉及:古诗词、书法、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太极、口技、戏曲、相声等等方面。
示例参考:单人古筝弹奏《高山流水》( 或其他民族乐器演奏的曲子)
集体经典诵读《弟子规》
京剧表演《定军山》(或其他剧种的相关曲目)
18. 共4分。表明态度1分,针对问题谈认识,理由要充分2分,字数相符,语句通顺,符合交际特点1分。示例略。
七、作文(50分)
【评分标准】见2017年武汉元月调考作文评分细则
作文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来评分。
“内容”含两个方面:题意的表述和材料的支撑。题意应源自作文题目的整体语意,题意应鲜明,但表达上可以直白,也可以含蓄。材料的价值在于能恰当而完美地支撑题意。题意表述分为“正确”和“错误”两个层次,材料支撑分为“恰当”“缺陷”“错误”三个层次。依据题意和材料两个指标的不同层次,本次作文评分可分为六类文。
一类文:题意正确,材料支撑恰当。
二类文:题意正确,材料支撑有缺陷。
三类文:题意错误(但与材料相关),材料对该文主旨的支撑恰当。
四类文:题意正确(但与材料相关),材料对该文主旨的支撑有缺陷。
五类文:题意正确,材料不能支撑题意。
六类文:题意错误(但与材料相关),材料不能支撑该文主旨。
“表达”分为三个层次:优秀、合格、不合格。
优秀: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允许有极少错别字或病句),字迹清晰。
合格: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个别语句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允许有少量错别字或病句),字迹较清晰。
不合格:结构不清,思路混乱,语言不通(有大量错别字和病句),严重影响语意的表达。
评价共设七个类别,一至六类文又分设上下两档。作文的“类别”以“内容”为依据来确定,“类别”的档次以“表达”为依据来确定。评卷时,先依据“内容”来确定不同的类别,再依据“表达”来确定上下档次。第七类只需从“表达”方面来评价,文章“表达”被评为“不合格”的则为第七类文。
对本题题意的表达界定:
题意表达应鲜明,但表达形式可以直白,也可以含蓄。
材料中关键词“缝隙”可实,也可虚。不单可以实指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隙,还可比喻一种可供回旋、可供调节的“余地”或“空间”。
题意正确:留一道缝隙,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留一个和谐共处的空间。
(1).处理生活中的摩擦时,给别人留下缝隙。对别人宽容也是对自己宽容,为自己留后路;
(2).亲人朋友之间留缝隙,是尊重和爱的表现;
(3).给持不同见解者留缝隙,可形成思想的兼容;
(4).艺术创作上追求含蓄,留给想象的空间,反而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欧•亨利式的结尾”“冰山原则”“绘画留白”等)
(5).保护环境:有限度地开发自然资源,给后代留下发展的缝隙(空间)等等,
以上都视为题意正确。
题意错误:离开了材料的整体语意,只是浅显写到向师傅学习木工,装修房屋留缝隙,没有思维的延伸,缺少对生活、人生的启示,则不符合本题题意。
对材料支撑的界定:
恰当:记叙性文章的事件或议论性文章的材料与所表达的题意(观点、思考等)有着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支撑的内容能让人信服自己表达的观点和思考。事件或材料能够具
上一篇:
福建省仙游县郊尾、枫亭五校教研小片区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试题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湖北省武汉”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