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41  2017-03-30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1]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卷
二○一六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
时间:150分钟 命题教师:高二语文备课组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项( )
A戕贼qiāng 巉岩chán 恫吓tòng 命途多舛chuǎn
B砭石biān 趑趄zhī jū 成沓dá 不屑一顾xiè
C镣铐liào 嘈杂cáo 拙劣zhuō 逸兴遄飞chuán
D嵯峨cuó 崭新zhǎn 桎梏gù 白雪皑皑ǎi
答案C(A恫吓tòng为dòng B趑趄zhī jū为zī jū D白雪皑皑为á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B主席先生,我要向主张和解的先生请教,这些战争布署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果说其目的不在于迫使我们屈服的话,那么哪位先生能指出其动机所在?
C我们斗争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退变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D指挥官(问身边的人):辛德勒是谁? 军官:他在克拉科夫有工厂,是个做塘瓷的。
答案A。(B布署为部署C退变为蜕变【人或事物发生质变。】D塘瓷为搪瓷【搪:把泥土或涂料均匀地涂在炉灶或金属坯子等上面。搪瓷:用一种不透明或半透明的玻璃似的成分,熔结在金属、玻璃或陶瓷表面作为装饰或保护层,或作为彩饰的基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项( )
A 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世。
B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
C他刚才所受的酷刑的悲惨景象,不但没有使他们心肠变软,反倒给他们提供了一桩乐趣,使他们的厌恶情绪表现得更为恶毒。
D美国为了打击ISIS已经花费了4.24亿美元巨资,照样挡不住低级失误:疑似误将军事补给空投给了敌人,毕其功于一役,ISIS成员开心收下武器,还嘲讽美国为“好队友”。
答案C,反倒:反而。
(耸人听闻: 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感到恐惧、害怕,一般用于描述恐怖的事件造成的影响。
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
毕其功于一役: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亦以形容急于求成。
举例: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三民主义,希望毕其功于一役,能把中国的民族革命与社会革命一次完成,可惜未能如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创新投资机制,在更多领域向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资本敞开大门,以改革举措打破不合理的垄断和市场壁垒,营造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投资环境。
B创刊一年来,该报针对行业特点,遵循“指导性强、信息量大”的办报方针,取得了很大成绩,被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誉为“导向好、品位高”。
C编剧谷凯坦言;寓庄于谐的电视连续剧《马向阳下乡记》能一时成为收视热点,是出乎于意料之外的,但也在情理之中。
D参加这个座谈会的有文学、戏剧、音乐、艺术、舞蹈、摄影、曲艺等各领域的文艺工作者,他们当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也有近年崭露头角的新秀。


浏览完整试题答案A.( B项“誉为”缺宾语C“出乎于意料”,乎同于重复。D艺术与其他几项不能并列)
5.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孔子如此感叹,难道当时没有聪明睿智的人了吗?当然有,而且很多。
②所以他说,能见到君子就不错了。
③但在孔子看来,他们都根本没资格称为“圣人”。
④在孔子的评判标准中,君子是有相当道德的人,仁者是有很高道德的人,而圣人则是有最高道德的人。
⑤子曰:“圣人,吾不得见之矣,得见君子斯可矣。”
⑥放在从前可以称“圣”的聪明人,在孔子眼里,甚至连君子都未必够格。
A ⑤①③④⑥② B ⑤⑥②③④① C ④⑥②①③⑤ D ③④②⑥⑤①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痛恨
B 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相:辅佐
C 其气栗冽,砭人肌骨 砭:刺
D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兵:士兵【兵器】
7.准确提取下面文字里的信息,写出技术人员修复古画的实验步骤。 (3分)
为了挽救博物馆的名画,技术人员想到了用性质非常活泼的单原子氧来清除油画上的清漆膜。同时,为了对珍贵的古油画负责,也让博物馆管理人员放心,技术人员决定先用一张涂有清漆膜的普通油画来实验。技术人员把制取的足够的单原子氧引入放有油画的真空馆做实验。开始阶段,单原予氧撕开了清漆分子中的碳和氧之间的粘合,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随着这些气体不断被真空泵抽出,古油画表面的清漆越来越薄,不久便旧貌换新颜,而且整幅油画毫发未损。
步骤一: (不超过10个字)
步骤二: (不超过15个字)
步骤三: (不超过15个字)
【答案】步骤一:制作足够的单原子氧
步骤二:把单原子氧引入放 有油画的真空馆。
步骤三:用真空泵不断抽出生成的气体。
失分的学生往往会忽略题目要求中的主语“技术人员”,把“单原子氧撕开了清漆分子中的碳和氧之间的粘合。”作为步骤二
8.在横线处仿写前面的句子,要求句式,结构相似,构成一组排比句。(3分)
每一湾水塘里,都有海洋的气息; , ; ,
。所以诗人才说:“一株三叶草,再加上我的想象,便是一片广阔的草原。”
【答案】示例:每一寸泥土里,都有大地的气息;每一个影子里,都有阳光的气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仿写能力,也涉及连贯和修辞。仿写要求结构一致,修辞相同,意脉相承,内容相关,风格近似,品位高雅,符合事理理逻辑。本题从题干要求看,所写内容要与上文构成排比句,从上文的例句看,“水”和“海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海洋是由水组成的,由此可知,前一个分句的所写对象应是后一分句所写对象的组成要素,句式上使用“每一……里,都有……的气息”,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
富强与文明都是现代性的内在要素。所谓富强,包含三个层面,首先是器物的现代化,其次是国民精神的提升,第三个旨在实现社会与经济机器的合理化。而文明则是一种特定的价值目标和乌托邦理想,比如自由、民主、平等、公正等等,这些都是现代文明的普遍价值。富强是世俗的诉求,而文明是伦理、道德的价值理想。
在欧洲的现代性历史过程之中,富强与文明是一个同时展开的两面。富强为现代性提供了物质生产与制度合理化的基础,使得人类在短短的几个世纪之内能够创造出比过去所有历史的总和都要大得多的物质财富;文明则为现代性提供了精神与制度的价值与意义,并以此发展出现代的心灵秩序与政治秩序。缺乏富强的现代性是一种虚弱的、贫乏的道德乌托邦,而没有文明的现代性则是可怕的、具有内在破坏力的蛮力。富强与文明,是现代性不可缺少的两面,它们满足了人性深处世俗欲望与精神超越两个矛盾性的追求,是心灵秩序中神魔二元性在社会秩序中的现实展现。
当代中国的发展,创造了三十年迅速崛起的奇迹,但在现代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负面影响。现代人为现世享乐主义激励,要的只是自己看得见的欲望满足。古代人、中世纪人对自然与上帝有敬畏之心,生活有节制。现代人活得太嚣张,肆无忌惮。如果地球有一天毁于人类自身,那就有可能是人类一次漫不经心的偶然失误。世界末日也好,最后的审判也好,抑或弥赛亚时刻也好,都有一个对现世有所制约的神圣(或恐怖)的终端,让人懂得审慎、畏惧和有敬仰之心。然而,现代人在纵欲与虚无之间无限循环,这恐怕就是现代人内在的野蛮性。
现代人靠什么与内在的野蛮性作战?当代中国现代性的过程,一方面滋生着不断变种的野蛮流感,同时也不断生产着对它们的抗体。从欧洲现代性的历史来看,自由、民主、法治、平等各种价值以及相应的社会政治建制,还有人类几千年的人文与宗教传统,都是制约现代性 负面的有效因素。文明之所以依然给我们希望,启蒙之所以没有死亡,乃是建立在这种现代性抗体的自我生产机制之上的。按照历史的辩证法,野蛮的流感让文明产生抗体,但同时也不断对抗体作出反应,产生新的流感病菌。如同加缪所说,鼠疫是不可能终极地被战胜的,因为鼠疫在人心之中。但人之伟大,乃是有一种西西弗斯的精神,与之不断地抗争。对于人类文明的前景,我们应该抱有一种审慎的乐观或有节制的悲观态度。
9.下列关于“富强与文明”的标书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富强是器物的现代化,国民精神的提升,以及旨在实现社会与经济机器的合理化。
B 文明是自由、民主、平等、公正这些现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乌托邦理想,以及由此发展出的现代精神与文明制度。
C 富强与文明都是现代性的内在要素,富强是世俗的诉求,文明是伦理、道德的价值理想。
D 富强与文明满足了人性深处世俗欲望与精神超越两个矛盾性的追求,是心灵秩序中神魔二元性在社会秩序中的现实展现。
10.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在欧洲的现代性历史过程之中,富强与文明是一个同时开展的两面,这使得人类在短短的几个世纪之内能够创造出比过去所有历史的总和都要大得多的物质财富。
B 文明为现代性提供了精神与制度的价值与意义,并以此发展出现代的心灵秩序与政治秩序,因此,缺乏文明的现代性是一种虚弱的,贫乏的道德乌托邦。


展开余下试题C 人类内在的野蛮不可能终极地被战胜,但人之伟大,乃是由一种不断与之抗争的精神。对于人类文明的前景,我们应该抱有一种审慎的乐观或有节制的悲观态度。
D 如果地球有一天毁于人类自身,世界末日真的来临,那必定是人类在纵欲与虚无之间无限循环的野蛮性造成的。
11.在当代中国现代性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负面影响,对此,文明应该起怎样的作用?结合全文内容进行概括。(3分)


.○1文明可为现代性提供精神与制度的价值与意义,并以此发展出现代的心灵秩序与政治秩序。
○2自由、民主、法治、平等各种价值以及相应的社会政治建制,还有人类几千年的人文与宗教传统,都是制约现代性负面的有效因素。
○3文明能抵御人类内在的野蛮性,给人们带来希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0分)

沈从文
(1)有个小小的城镇,有一条寂寞的长街。
(2)那里住下许多人家,却没有一个成年的男子。因为那里出了一个土匪,所有男子便都被人带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永远不再回来了。他们是五个十个用绳子编成一连,背后一个人用白木梃子敲打他们的腿,赶到别处去作军队上搬运军火的夫子的。他们为了“国家”应当忘了“妻子”。
(3)大清早,各个人家从梦里醒转来了。各个人家开了门,各个人家的门里,皆飞出一群鸡,跑出一些小猪,随后男女小孩子出来站在门限上撒尿,或蹲到门前撒尿,随后便是一个妇人,提了小小的木桶,到街市尽头去提水。有狗的人家,狗皆跟着主人身前身后摇着尾巴,也时时刻刻照规矩在人家墙基上跷起一只腿撒尿,又赶忙追到主人前面去。这长街早上并不寂寞。
(4)当白日照到这长街时,这一条街静静的像在午睡,头发干枯脸儿瘦弱的孩子们,皆蹲到土地上或伏在母亲身边睡着了。作母亲的全按照一个地方的风气,当街坐下,织男子们束腰用的板带过日子。用小小的木制手机,固定在房角一柱上,伸出憔悴的手来,一面便捷地退着粗粗的棉线,一面用一个棕叶刷子为孩子们拂着蚊蚋。带子成了,便用剪子修理那些边沿,等候每五天来一次的行贩,照行贩所定的价钱,把已成的带子收去。
(5)许多人家门对着门,白日里,日头的影子正正的照到街心不动时,街上半天还无一个人过身。①每一个低低的屋檐下人家里的妇人,各低下头来赶着自己的工作,做倦了,抬起头来,用疲倦忧愁的眼睛,张望到对街的一个铺子,或见到一条悬挂到屋檐下的带样,换了新的一条,便仿佛奇异的神气,轻轻的叹着气,用兽骨板击打自己的下颌,因为她一定想起一些事情,记忆到由另一个大城里来的收货人的买卖了。她一定还想到另外一些事情。
(6)街上也常常有穿了朱红绸子大裤过身的女人,脸上抹胭脂擦粉,小小的髻子,光光的头发,都说明这是一个新娘子。到这时,小孩子便大声喊着看新娘子,大家完全把工作放下,站到门前望着,望到不见这新娘子的背影时才重重的换了一次呼吸,回到自己的工作凳子上去。长街在日里也仍然不寂寞。
(7)街上到黄昏时节,常常有妇人手中拿了小小的簸箩,放了一些米,一个蛋,低低的喊出一个人的名字,慢慢的从街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去。这是为不让小孩子夜哭发热,使他在家中安静的一种方法,这方法,同时也就娱乐到一切坐到门边的小孩子。长街上这时节也不寂寞的。
(8)黄昏里,街上各处飞着小小的蝙蝠。望到天上的云,同归巢还家的老鸹,背了小孩子们到门前站定了的女人们,一面摇动背上的孩子,一面总轻轻的唱着忧郁凄凉的歌,娱悦到心上的寂寞。
(9)“爸爸晚上回来了,回来了,因为老鸹一到晚上也回来了!”
(10)远处山上全紫了,土城擂鼓起更了,低低的屋里,有小小油灯的光,为画出屋中的一切轮廓,听到筷子的声音,听到碗盏相磕的声音……但忽然间小孩子又哇的哭了。
(11)爸爸没有回来。有些爸爸早已不在这世界上了,但并没有信来。有些临死时还忘不了家中的一切,便托人带了信回来。得到信息哭了一整天的妇人,到晚上,便把纸钱放在门前焚烧,红红的火光照到街上下人家的屋檐,照到各个人家的大门。②见到这火光的孩子们,也照例十分欢喜。长街这时节也并不寂寞的。
(12)阴雨天的夜里,天上漆黑,街头无一个街灯,狼在土城外山嘴上嚎着,用鼻子贴近地面,如一个人的哭泣,地面仿佛浮动在这奇怪的声音里。什么人家的孩子在梦里醒来,吓哭了,母亲便说:“莫哭,狼来了,谁哭谁就被狼吃掉。”
(13)卧在土城上高处木棚里老而残废的人,打着梆子。这里的人不须明白一个夜里有多少更次,且不必明白半夜里醒来是什么时候。那梆子声音,只是告给长街上人家,狼已爬进土城到长街,要他们小心一点门户。
(14)一到阴雨的夜里,这长街更不寂寞,因为狼的争斗,使全街热闹了许多。冬天若半夜里落了雪,则早早的起身的人,开了门,便可看到狼的脚迹,同糍粑一样印在雪里。
(选自《品中国散文》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有删改)
12.文章开头写长街“寂寞”,而后文却处处写长街“不寂寞”,文章以此开头有什么用意?(4分)


(1)内容上,点明文章叙述对象——长街,营造了忧伤哀愁的氛围,奠定了全文的叙事、抒情基调。
(2)结构上,总领全文,与下文反复写到长街不寂寞形成对比。
【文章开头的作用有: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与文章结尾构成呼应等。】
13.文中作者反复诉说了长街的种种“不寂寞“,请按照时间顺序概括长街呈现了哪些不寂寞的场景?(6分)


(1)早上不寂寞:早起的人家繁忙景象
(2)白日不寂寞:妇女们辛勤劳作;街上走过新媳妇
(3)黄昏不寂寞:妇人声声低唤,为孩子祈福;妇人们轻唱忧郁的歌,祈盼夫归;
(4)夜晚不寂寞:妇人在门前焚烧纸钱祭祀未归的丈夫; 因为狼的争斗,使全街热闹了许多(共7点,答出6点即可给满分)
14.分析划线的句子。(4分)
①每一个低低的屋檐下人家里的妇人,各低下头来赶着自己的工作,做倦了,抬起头来,用疲倦忧愁的眼睛,张望到对街的一个铺子,或见到一条悬挂到屋檐下的带样,换了新的一条,便仿佛奇异的神气,轻轻的叹着气,用兽骨板击打自己的下颌,因为她一定想起一些事情,记忆到由另一个大城里来的收货人的买卖了。


(1)采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用“张望”“轻轻叹着气”“击打自己的下颌”等一系列动作来表现长街妇女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②见到这火光的孩子们,也照例十分欢喜。长街这时节也并不寂寞的。


(2)采用衬托手法(以乐景写哀情),无知孩童的欢天喜地、无忧无虑反衬出妇人们失去男人的无限悲哀。


展开余下试题15.(12)—(14)段描写的是夜里的长街,但事实上此三段人物活动并不多,情节也未见有多丰富,所以有人认为这三段似乎有些多余,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6分)


(1)从内容上看,文章从早上的长街写到白日的长街再写到黄昏的长街、夜晚的长街,有了这三段描写夜里的长街,长街的景象会更全面更完整
(2)从情感上看,夜里长街上母亲哄孩子睡觉的声音、敲梆子的声音衬托地长街更加安静,也更加体现出长街的寂寞和人们内心的悲凉。
(3)从主旨上看,此三段反复提及的狼,象征的是他们生活悲剧的制造者——抓壮丁的人,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和痛恨。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1题。(22分)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未成年者扎在头顶两旁的发髻。童年】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恨:遗憾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酬:报答 【实现】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 弟:尊敬兄长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B.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天若有情天亦老
C.既葬而墓碑出
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
D.皆素定于畎亩中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8.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间接】
A. ①②⑥ B. ②⑤⑥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幼时所习诵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3分)

②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4分)

(1)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
(2) 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官员,考查他一生所做事情,没有超出此书的
2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
国 家 大 策 系 于 安 危 存 亡 方 变 故 交 切 幸 而 有 智 者 陈 至 当 之 谋 其 听 而 行 之 当 如 捧 瓮 以 沃 焦 釜
《容斋随笔》
断句:国 家 大 策/ 系 于 安 危 存 亡/ 方 变 故 交 切 /幸 而 有 智 者 陈 至 当 之 谋 /其 听 而 行 之 /当 如 捧 瓮 以 沃 焦 釜 (3分,错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者”后可断可不断。)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2-23题。(7分)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有紫气,识宝之人挖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22.请简要分析颔联的表现手法。(3分)

.寓情于景。诗人卧病在床,只能想象送别的情景:河桥景色,一如平常;友人远去,江边垂柳依依含情。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不能相送的遗憾和依依惜别之情。(3分。手法1分,景与情的分析各1分)答拟人也可以酌情给分。
23.有版本将首联的“嗟”字作“闻”字,你认为好不好?请结合全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高二语文下”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