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327 2017-04-06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7]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北湖校区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石室中学高 2019 届 2016—2017 学年下期 3 月月考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 请在机读卡和答题卷规定位置上准确填写姓名、班级和考号;
2. 请将所有选择题答案在机读卡对应题号进行填涂;
3. 请将所有主观题答案工整规范书写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交回机读卡和答题卷,试题卷自己保留。
第Ⅰ卷 阅读题(72 分)
一、现代文阅读(29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我国书法理论诞生较早,始见于汉代。崔瑗所谓“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所谓“书肇于自然”
的书法评论,可算是书法理论的萌芽。此后,“自然”二字出现频率极高,且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 的认知中有着不同的内涵。
汉代的书论中,“观物取象”意识普遍存在。在此观念下,当时的书论家不但关注汉字点画形状的 书写方法,而且注重以自然物象来对应说明点画的形状与面貌。到了魏晋,书论对点画的描述更加微观 细致。卫夫人《笔阵图》中提到“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以自然之形比附书法之形;王羲之
《笔势论十二章》中的“屈脚之法,弯如角弓之张”,则揭示了书法点画形状与自然物象之间的相似性。 这种从形状上把自然物象与书法点画紧密相连的理论,属于第一自然——“眼中自然”。在后世有关“永 字八法”的讨论中,这种理论被进一步细化,但对自然内涵的拓展上并没有多大进展。用这一自然概念 理解书法,具体可感,真实可信,但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毕竟有限。因为,它只能停留在书法具体点画 外形的层面,一旦超出点画外形,进入到点画姿态以及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问题时,这种以物对应的办 法就陷入了尴尬。于是,书法理论的构建中就出现了“第二自然”,即“胸中自然”。
“胸中自然”基于生命意识与书法审美。魏晋南北朝书论中用自然物象来喻说书家的个人风格,并 以此来表达不同书家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生命意象,如梁武帝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 凤阙”,“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到了唐代,孙过庭《书谱》中讲到书法“同自然之妙有,非 力运之能成”,这就是说,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简单的视觉感官上的相似性,而是自然与人心妙合的 产物,需要感受与体悟。
怎样将胸中的“第二自然”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呢?这就进入了基于法道观念与心性表现的“第三 自然”——“手中自然”。宋代以后,在尚意思潮的影响下,书法的主要追求已经不是妙悟自然,更不 是眼观自然,而是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无 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便是他本人真性情、真情感的流露。此类作品,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一切都 自然而然。自然而然即为自由自在,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必然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历代书家正是在观察、体悟、回归自然的过程中,提炼了书法的点画样式,丰富了书法的生命意象, 升华了书法的审美境界,终将书法内化为书家的人格修养和心性表达。
(摘编自史忠平《中国古代书论中的“自然”变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汉代崔瑗的“观其法象,俯仰有仪”、蔡邕的“书肇于自然”的书法评论,可证明我国书法理
浏览完整试题
论在很早以前就诞生了。
B.王羲之《笔势论十二章》从形状上把自然物象与书法点画紧密相连,这种理论不断细化并影响
了历代对“永字八法”的讨论。
C.用“眼中自然”概念理解书法,如果遇到点画姿态以及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问题时,这种以物 对应的方法就陷入了尴尬。
D.苏轼的书写状态“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体现了尚意书法追求的心性的自然流露 和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汉代的书论家不仅关注汉字点画形状的书写方法,还注重以自然物象来对应说明点画的形状与
面貌,这说明当时已存在“观物取象”的意识。
B.卫夫人《笔阵图》中提到“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以自然之形比附书法之形,对点
画的描述微观细致。
C.梁武帝评价王羲之的字“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韦诞的字“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这是
用自然物象来喻说书家的不同风格和流露出的不同的生命意象。
D.孙过庭《书谱》认为,在感受与体悟之后,可知书法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简单的视觉感官上的
相似性,而且是自然与人心妙合的产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自我国书法理论萌芽后,“自然”二字出现频率很高,它的内涵在不同时段、不同理论家的认 知中存在着不同之处。
B.古代书法理论中的“眼中自然”“胸中自然”“手中自然”三个阶段互为因果,体现了从偏重 自然精神到偏重人格精神的发展过程。
C.宋代书法在尚意思潮影响下,主要追求心性的自然流露以及表达方式上的“自然而然”,以“一 切都自然而然”为书法的最高境界。
D.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体悟与回归,历代书家对书法的认识不断深化,由注重点画形状,到注重 生命意象和审美风格,再到注重心性表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5 题。
傅璇琮:他这辈子只干了三件事
①傅璇琮 1955 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担任浦江清先生主讲的“宋元明清文学史”课的 助教。原以为就此走上学术坦途,未料两年后被打为右派,从北京大学“贬谪”到商务印书馆。
②从北大来到商务印书馆四合院,二十五六岁的傅璇琮感觉自己“心情其实过中年”。他被安排校 读、重编云龙旧编的《越缦堂读书记》,索性沉潜文章,以读书为业。傅璇琮在《<学林漫录>忆旧及其 他》一文里回忆初拾编辑行当:“一下班,我就搬出一张藤椅,坐在廊下,面对院中满栽的牡丹、月季 之类,手执一卷白天尚未看完的线装本《越缦堂日记》,真有陶渊明‘时还读我书’的韵味。”
③在商务印书馆悠闲的生涯很快结束,几个月后,傅璇琮被调到中华书局,开始了纷乱繁重的编书 生涯。傅璇琮白天审读、加工稿件,夜里读书。每逢星期天,他就到北京图书馆看一天书,中午把早晨 带去的馒头就着开水当一顿午饭。
④1980 年代学界尚且冷清,傅璇琮先生接二连三发表几部重要著作,其中,对学界最有启示作用的 无疑是《唐代诗人丛考》。当时学人通常只关注大作家,傅璇琮则把目光投向中小作家群体,通过对二 三流诗人境况的考订勾勒出当时诗坛的样貌。这部书的出版一下子便把唐文学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层 次。
⑤除了个人著书立言,傅璇琮也常常“为人作嫁”,在傅璇琮经手编辑的书籍当中,最广为人知的 是美籍历史学家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当时国内对出版外籍华人的作品还极其慎重。傅璇琮接到稿 件通读后,立即写出审稿意见。《万历十五年》原稿由英文写成,作者自己译成中文,因此译稿里有不 少诘屈聱牙之处。傅璇琮请他在北大的同窗好友沈玉成对原书做润色加工。但黄仁宇坚持要亲自审阅各 章的修改润色稿。当时传递文稿只能用跨洋信函,书稿来回修改、寄递,直到 1981 年 6 月才大致定稿。
《万历十五年》首版中华书局初印 27500 册,几乎顷刻售罄。
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料峭春寒风乍起还寒”学术背景下,傅璇琮以史学家的识见和出版人的 胆识推进了《万历十五年》的问世。中华书局的出版物是国内外古典学界的“高天风筝”,傅璇琮手上
曾牵过多少“风筝线”!
⑦傅璇琮先后主编了《全宋诗》、《唐才子校笺》、《唐五代文学编年史》等煌煌巨制。但对他而言, 最为惬意的却是一套小书《学林漫录》。这套丛书收集了文史学界的一些轻松漫谈的文章,所讲不过是 “书人书事”。“漫录”的“漫”字,来自杜甫诗句“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傅璇琮以为, 只有像老杜那样经历半生戎马战乱,又磨砺了诗艺,集聚了知识,才当得起这信手拈来,漫不经心。这 里发表过启功、俞平伯、钱仲联、吴小如等学人的文章,篇篇“如朋友之间,促膝交谈”,亲切可喜。
⑧傅璇琮先生一生都乐于扶植、支持后辈学者。1981 年 6 月,即将研究生毕业的陈尚君专程到中华 书局拜访傅璇琮。傅璇琮读到了他的文章《<全唐诗>误收诗考》,主动邀请他参加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 三届年会。2005 年起,傅璇琮先后被人民大学国学院、清华大学中文系聘为博导,再度回归大学讲坛。 傅璇琮在清华开设“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课程,除了文史哲三系的研究生,中文系教授也悉数到场, 还有北大、社科院、外地赶来听课的同学,盛况空前。
⑨30 年来,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受到了傅先生成果的影响。他这一辈子,就是在看书、写书、审阅书 稿中度过的。他是几十年来对中国的文史学术推进最有力的一个人。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2016 年 2 月 4 日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2016 年 1 月 23 日,傅璇琮先生走了。然而可以置信在中国当代学术史上,集出版家、学者于一 身的傅先生曾经成为一座丰碑,永远被仰视,永远受崇敬。(罗时进《傅璇琮:一座永远被仰视的学术 丰碑》)
②他喜欢到学生宿舍和我们小坐谈学,亲自帮我们借论文资抖,他同学生谈论问题时态度和蔼,总 是乐呵呵,从不发怒。 (清华学生追忆傅璇琮)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傅璇琮的《唐代诗人丛考》不落学人关注大作家的窠臼,将研究目光投向中小作家群体,这说明 独辟蹊径在学术研究中十分重要。
B.作者说傅璇琮“手上曾牵过多少‘风筝线’”,意在赞美傅璇琮无私地帮助了无数学术后辈,引领 他们在学术的天空中高飞,远行。
展开余下试题
C.傅璇琮编辑的《学林漫录》丛书虽然被称为“漫录”,但却能记述学人的创作经历,反映学人创 作经验,富有深厚的知识底蕴。
D.傅璇琮虽然学术成就卓越,但他没有大师的架子,为人平易谦和,能够深入到大学生中去,表现 出了一个学术大家的修养和风范。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
A.傅璇琮参加工作不久就被打成右派,这给他的内心带来沉重打击,但来到商务印书馆,也让傅璇
琮获得了静心读书的机会。
B.在学术界冷清的情况下,傅璇琮能够不断发表重要著作,得益于他勤奋、肯吃苦的研究态度,他
几乎牺牲所有假日休息时间。
C.傅璇琮请好友沈玉成对《万历十五年》译稿加以润色加工,但黄仁宇却坚持自我修改,书稿历经
了多次跨洋寄递,才得以定稿。
D.《学林漫录》中“漫录”的“漫”字,来自杜甫诗句“老去诗篇浑漫与”,意在表现所选文章都是
作者不经意间,随意创作而成。
E.傅璇琮主动邀请尚未研究生毕业的阵尚君参加学术会议,主要因为这位年轻人专程拜访学术前辈
的态度,主动求学的精神打动了傅璇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一株斜柳 温海宇
①一株斜柳生在护村河旁,树干像船一样弯躺在水面上,它什么时候长在这里?又经历了怎样的际 遇长成这般模样?实在是无从考究了。袁村人不管这些,只是姑娘媳妇 们喜欢蹲在其干上洗衣洗菜。护
村河的水是活水,常年流向下游的马家潭,马家潭是淮河的一个小支流。袁村只有八九户人家,村后是 一大片茂密的竹园。袁村杂树丛生,郁郁葱葱,从外观上看袁村乌黑一片,像上苍遗留在田野上一团水 墨,透着古韵沧桑。
②斜柳的躯干有一抱粗,乌乌的树皮展示着它年岁的久远。春天来了,斜柳的枝条远远地泛着一抹 浅黄,似有薄薄的寒烟笼罩着,春天的太阳格外的红,照在袁村就有了一种空灵明丽的色调。紫气东来, 斜柳的枝条在春意的督促下由浅黄变为嫩绿,都水灵灵地下垂着,似乎触及到刚刚寒冰 融化的春水。经 过一个枯寂而漫长的寒冬,斜柳像刚睡醒的样子,焕发出恒久的活力,是最先长出绿叶的树木。鸟儿们 对这一抹久违的新绿也由衷的青睐,三三两两,穿梭其中,唧唧咋咋,呼朋引伴,为柳增色。《闲情偶 记》说:“此树为纳弹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总之 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可见柳树这种诗意的特质果真名不虚传。
③柳树是没有实际功用的,其弯弯曲曲的造型难成大用,质地亦欠佳,只怕连木匠也难以垂青它。 柳树像一个浪漫主义的文人,潦倒而并不消极,依然斜斜地长在那河畔。
④袁村人的观念渐渐发生了变化,村里的许多杂树都被砍伐一空,取而代之的是一棵棵笔挺高拔的 白杨树,这种俗称“穿天杨”的树种非常健长,六七年就能成材,自然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斜柳长 在河畔并没有占置袁村植树的土地,因此免除杀身之祸而幸运地保留了下来。或许是根系扎在水里的缘 故,这株斜柳长得也出奇的大气、茂盛,几乎延伸到河的对岸。虽说它有近百的岁数,却一点也不显得 苍老衰败,相反给人一种不断进取的昭示和生生不息的昂扬。许多的村子里都被栽上了“穿天杨”,大 树老树早就被伐尽了,只有这袁村的斜柳倚老卖老地在护村河畔张扬着它庞大的姿态,几乎成为袁村的 一大特色。然而袁村人还是把它看作一种低贱的树。姑娘媳妇依旧蹲在它的躯干上洗衣洗菜,它也并没 有因柳的减少而得到尊贵的待遇。斜柳依旧那样知足地活着,而且活得还是那么富有诗意。夏天水涨大 了,它斜斜的躯干便浸泡在水里了,顿失了洗衣洗菜方便,被农妇村姑们诅咒谩骂几句也是有的。夏天 也常有成群的白鹅在斜柳下伸翅嬉水,白鹅们都伸长脖子去吃柳叶,可怎么也够不着,白鹅便哦哦哦地 叫唤着,流露出对斜柳的不满。斜柳“身上”的知了是很多的,也叫得天昏地暗,算是对白鹅的回应。
⑤斜柳热闹了一夏。
⑥后来,袁村依托独特的自然优势,办起了农家乐,旅游业迅速在这里“火”起来。游客见到这么 一株奇特的老柳,都觉得罕见和不可思议,它到底是怎样长成的呢?人们带着种种疑问纷纷拍照,把水 上那“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自然景观定格在相册里,以便永久珍藏。斜柳的命运从此发生了变化,袁村 人再也不敢轻视它,都觉得斜柳是袁村的一景并能带来财富的树了。斜柳也被人刻意地保护起来,躯干 不再有一双双脚踏过,害虫也得到了根治。歪歪扭扭的斜柳变成了人人景仰的富贵树,让人想起文人的 大器晚成。
⑦斜柳地位的提升并没有让它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它依然不卑不亢不屈不挠不俗不媚地活着,活在 晨曦里,活在夕阳下,活在斜风细雨中。他见证了时光的轮回和岁月的变迁,在它生命的年轮里,储藏 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生动细节?只有它自己清楚了。
⑧冬天下起了雪,斜柳身上落满了雪,一树的白。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在开头结尾都说斜柳的阅历不被外人所知晓,前后形成照应,在反复中强调,蕴含着对斜柳
精神气质的深沉喟叹。
B.文章引用了《闲情偶记》的内容来赞美柳树既娱目又悦耳的特点,与后文评价斜柳为“浪漫主义
的文人”形成了呼应。
C.“斜柳活得富有诗意”一句用拟人手法生动表现斜柳在农人洗衣洗菜、白鹅嬉水和知了鸣叫的环 境中泰然自得的情景。
D.斜柳在袁村人办农家乐前后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充分体现出斜柳的生命价值终于 被袁村人认识和接受。
7.第③段作者为何说斜柳“潦倒而并不消极”,请结合全文分析。(4 分) 答: ▲
8.斜柳带给我们很多启示,请结合全文内容和日常阅读体验,就花草树木和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质的关 系谈谈你的思考。(6 分)
答: ▲
二、古代诗文阅读(43 分)
(一)文言文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3 题。
萧景,字子昭,高祖从.父弟也。父崇之字茂敬,以干能显,为政尚严厉,官至冠军将军、东阳太守。 永明中,钱唐唐翊之反,别众破东阳,崇之遇害。景八岁随父在郡,居丧以毁闻。既长好学,才辩能断。 齐建武中,除晋安王国左常侍,迁永宁令,政为百城最。永嘉太守雅服景为政,乃榜郡门曰:“诸县有 疑滞者,可就永宁令决。”顷之,以疾去官。永嘉人胡仲宣等千人诣.阙,表请景为郡,不许。永元二年, 以长沙宣武王懿勋,除步兵校尉。是冬,宣武王遇害,景亦逃难。高祖义师至,以景为宁朔将军、行南 兖州军事。高祖践.阼.,封吴平县侯,食邑一千户。景居州清恪有威裁文案无壅下不敢欺吏人畏敬如神会 年荒计口赈恤为穀粥于路以赋之死者给棺具人甚赖焉。
天监四年,王师北伐,景帅众出淮阳,进屠宿预。丁.母.忧.,诏起摄.职。八年三月,魏荆州刺史元志 率众七万寇.潺沟,驱迫群蛮,群蛮悉渡汉水来降。议者以蛮累为边患,可因此除之。景曰:“穷来归我, 诛之不祥。且魏人来侵,每为矛盾,若悉诛蛮,则魏军无碍,非长策也。”乃开樊城受降。
景为人雅有风力,长于辞令。其在朝廷,为众所瞻仰。于高祖属虽为从弟,而礼寄甚隆, 军国大事,皆与议决。十五年,加侍中。十七年,太尉、扬州刺史临川王宏坐.法免。诏曰:“扬州应须 缉理,宜得其人。侍中、领军将军吴平侯景才任此举,可以安右将军监扬州,并置佐史,侍中如故,即 宅为府。”景越亲居扬州,辞让甚恳恻,至于涕泣,高祖不许。在州尤称明断,符教严整。有田舍老姥 尝诉得符,还至县,县吏未即发,姥语曰:“萧监州符,火煽汝手,何敢留之!”其为人所畏敬如此。
展开余下试题
十八年,累表陈解,高祖未之许。明年,出.为使持节、散骑常侍、安西将军、郢州刺史。 将发,高祖幸建兴苑饯别,为之流涕。既还宫,诏给鼓吹一部。在州复有能名。齐安、竞陵郡接魏界, 多盗贼,景移书告示,魏即焚坞戍保境,不复侵略。普通四年,卒于州,时年四十七。谥曰忠。
(节选自《梁书>)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永嘉人胡仲宣等千人诣.阙 诣:往,到
B.丁母忧,诏起摄.职 摄:代理
C.魏荆州刺史元志率众七万寇.潺沟 寇:盗匪,盗贼 D.太尉、扬州刺史临川王宏坐.法免 坐:因犯……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景居州/清恪有威裁/文案无壅/下不敢欺/吏人畏敬如神/会年荒/计口赈恤/为穀粥于路 以赋/之死者给棺具/人甚赖焉。
B.景居州/清恪有威裁/文案无壅/下不敢欺/吏人畏敬如神/会年荒/计口赈恤/为穀粥于路 以赋之/死者给棺具/人甚赖焉。
C.景居州/清恪有威裁/文案无壅/下不敢欺吏/人畏敬如神/会年荒/计口赈恤/为穀粥于路 以赋之/死者给棺具/人甚赖焉。
D.景居州/清恪有威裁/文案无壅/下不敢欺吏/人畏敬如神/会年荒/计口赈恤/为穀粥于路 以赋/之死者给棺具/人甚赖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从”表示堂房亲属。“从父”指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从弟”即堂弟。 B.“践阼”指走上阼阶主位,文中指皇帝登基。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 C.“丁母忧”,遭逢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应考。 D.“出”,调出京城,表示贬官,古文表示贬官的还有“夺”“谪”“左迁”“黜”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萧景从小孝父,为政受父影响。他八岁跟随父亲在州郡,服丧期间以过悲伤身而闻名;他父亲
凭借才干贵显,为政严厉,影响了萧景的为政风格。
B.萧景深受信任,礼寄超越寻常。他被高祖委以重任,告别年迈父母居住扬州担任刺史,言辞非 常诚恳痛切,以至流泪哭泣,高祖仍不答应他的请求。
C.萧景在任明断,深为百姓敬畏。任扬州刺史时,一老农妇得到萧景的符节,训斥怠慢的县官说: “萧监州的符节,烧着你的手,怎敢留着它呢!”
D.萧景政绩卓著,历任军政要职。他早年任职永宁县令,治理为百城第一,后任宁朔将军、扬州 刺史、使持节、安西将军、郢州刺史等职,声名显赫。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永嘉太守雅服景为政,乃榜郡门曰:“诸县有疑滞者,可就永宁令决。”(5 分) 答: ▲
(2)穷来归我,诛之不祥。且魏人来侵,每为矛盾,若悉诛蛮,则魏军无碍,非长策也。(5 分) 答: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14~15 题。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①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②
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阙,指长安。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②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山。 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此诗开篇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对萧萧红叶的描写透露出作者一缕悲凉的意绪。 B.颔联写山间风雨,“残云”与“疏雨”相应,绵绵秋雨让深秋的凄寒萧瑟更深一层。 C.颈联亦写景,“河声”后续一“遥”字,展现出诗人站在高处远望倾听的情景。 D.尾联中的“帝乡”与题目中“赴阙”照应,长安不远,作者心中却生出别样的情愫。 E. 诗人由远及近地抒写了夜宿驿楼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场面宏大悠远,令人震撼。
15.此诗另有一个版本,题为《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前三联内容与前诗完全一致,尾联则为“劳歌 此分手,风急马萧萧”,请结合诗歌内容,比较这两个版本尾联所表达感情的不同。(6 分)
答: ▲
(三)名句名篇默写(10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0 分)
(1)封建社会中很多女子任劳任怨,却无法避免悲剧的命运。《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哭诉“非为 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氓》中的女主人公同样用“ ▲ , ▲ ”来表达自己品行没有差 错而男子却变心的愤懑之情。(《氓》)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 。(《采薇》)
(3)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 地表示“ ▲ , ▲ 。”(《离骚》)
(4)在《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感到烦闷忧郁、潦倒失意,孤独而走投无 路,他发出了痛苦而无奈的感叹“ ▲ , ▲ ” 。(《离骚》)
(5)呦呦鹿鸣, ▲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短歌行》)
(6) ▲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
(7)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映带左右。(《兰亭集序》)
第Ⅱ卷 表达题(78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①小剧场正上演昆曲《游园惊梦》,云台上那青衣眼神流转,碎步生莲,才一开腔便先.声.夺.人.,楼上 楼下的看客皆轰然叫好。
②90 后小伙娶亲地铁当婚车引发了社会争论,但北京地铁方认为乘客此举无.可.非.议.,只要不扰乱地 铁运营的正常秩序和不危害其他乘客安全就不会被制止。
③对待西方文化,不可一味排斥,但也不能东.施.效.颦.,学些文化跟哲学的皮毛;应以持平的心态看 待中西文化各自的优劣。
④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 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
⑤慎言多思,不要在不.经.之.谈.中暴露自己观点看法,这是公众人物避免个人观点被网络无限放大而
引起误解的有效方法。
⑥作为中学生,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并没有觉得它有什么微.言.大.义.,后经专家点拨,才明白它精 微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意义。
A. ①③⑥ B. ①②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面对语文考试大纲的调整,我们除了认真学习书本知识和广泛阅读经典外,对传统文化与热点 时事也不可忽视,这也是我们必须要熟知的知识。
B.六十年来距离地球最近的一次满月现身成都夜空,市民有幸目睹了看起来比平常亮约 3 0%左右 的“超级月亮”,并纷纷用照片记录下来。
C.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制约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 们开创新文化奠定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D.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完整呈现了文物修复技术,围绕着现代人和古老文物之间的互动为 核心命题,集中展示了文物修复专家们的工匠精神。
19.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中国先秦就有“ 名实之辩 ”,孔 子提出了“ 正名 ”,主 张“ 名”要正确
上一篇:
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题(407-418)
下一篇: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语文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四川省成都”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