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985  2017-04-06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5]
2016-2017上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



语 文 试 卷

完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7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早在中国文字诞生之前,我们的先人就开始了有目的的诗创作活动,作为这种集体创作的记录,即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诗经》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作品,故又称《诗三百》。
《诗经》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众多的生活场面和生活希望,题材广泛,笔法多样,情调各异,涉及到劳动、祭祀、爱情、战争、阶级对立等诸多领域,深刻宽阔地显示出我们先人高度发达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造能力,既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宝,在世界文学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几乎与《诗经》的同时,在我国南方地区的人民创作了一种体裁的诗——楚辞(楚地之诗)。与《诗经》基本上四行一句的格式不同,楚辞的写法较为灵活,句式参差多变,且注重想象,虚幻性强,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经由伟大诗人屈原之手,楚辞得以发挥和完善,形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的现实主义交相辉映,代表着中国诗的两大文学传统。
两汉时代,是我国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诗总的风尚,是对质朴的写实主义的推崇,不重华丽,反对空洞,因而,诗的现实性都很强,生活气息浓郁。这一时期,中国诗经历了从四言诗向五言诗的转折。多了一个字,既加大了容量,又多了一种表现形式,诗作的技巧也有了更多的经验。
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国诗进入了另一个重要阶段。一方面,魏晋诗人继承了汉诗直面人生的艺术精神,产生了曹操那样慷慨悲歌的豪气诗人。另一方面,由于魏晋时的阶级斗争更加剧烈,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倾轧更为无情,稍有不慎,性命不保,因而,文人们表面上只谈玄学,从空到空,实则是痛不欲生,对现实极为不满。这就形成了魏晋诗凄苦闷郁的另一基调。这时期,对七言诗的探索已经出现。
从《诗经》、楚辞开始,中国诗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产生了一批伟大的诗人,诞生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楚辞的浪漫主义影响不很显著,杂言诗也不太多。《诗经》的影响却是一目了然的。这一阶段的诗,现实性都很强烈,其形式由四言发展到五言,且趋于完善,七言诗也出现,诗的创作在形式和技巧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唐朝诗人把这一阶段的诗统称为“旧体诗”或“古风”。这的确是一股神奇的、深邃的、美丽的古风,直到今天,它还在时时吹拂着我们,为我们的心灵注入清丽的奇思和幽深的玄想。
(节选自王长虹《风歌一曲唱辉煌——唐以前的中国诗》)
1. 下列对《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集,是我们先人有目的的诗创作活动的记录,它的创作早在中国文字诞生之前就开始了。
B 《诗经》在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显著地位,它深刻宽阔地显示出了我们先人高度发达的审美意识和艺术创造能力。
C 《诗经》所收录的作品大约三百零五篇,这些作品是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
D 《诗经》中的作品题材广泛,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的生活场面和生活希望,《诗经》从而成为中国诗现实主义风格的源起。


浏览完整试题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两汉时代,是我国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由四言到五言,虽只多了一个字,却代表了中国诗的转折。
B 魏晋南北朝时代,诗风有两种走向,一方面是慷慨悲歌的风格,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凄苦闷郁的基调。
C 旧体诗的形式由四言发展到五言,最后五言诗趋于完善,又出现了七言诗,诗的创作形式和技巧也渐趋成熟。
D 楚辞的产生几乎与《诗经》同时,它是屈原创作的一种体裁,后来成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 两汉时代,诗风质朴,作品现实性都很强,生活气息浓郁。因而,此时的诗不重华丽,推崇写实主义。
B 魏晋时的文人们表面上只谈玄学,从空到空,实则对现实极为不满,谈玄论道只是他们内心苦闷的一种宣泄形式。
C 楚辞体诗相较《诗经》而言,写法较为灵活,句式参差多变,且注重想象,虚幻性强,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D 从《诗经》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诗,是先人留给后人的丰厚的文化遗产,直到今天,它还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古诗文阅读(共4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10题。(2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4.对加点词的用法及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通“缭” 盘绕
B 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名词意动 以……为伴
C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知:动词, 了解,知道
D 顺流而东也 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5.下列语句全都表现客人面对赤壁之景“悲伤”的一项是( )(3分)
①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③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④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⑤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⑥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 ④⑤⑥
6.对所选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二段文字写曹操击走刘备,攻破荆州,又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接,战旗遮天蔽日,目的是赞扬曹操。
B.作者借主客问答的形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慨。
C.第三段中的“水与月”一方面是拾取眼前景物,另一方面也是分别承了客的“羡长江之无穷”和“抱明月而长终”而来。
D.“且夫”以下几句看似有宿命论和及时行乐的思想,其实是写出了对待功名富贵、得失荣辱的态度,所反映的精神境界并不庸俗低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元] 虞集
延祐五年,某①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石级盘旋以上,甃结②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③以涉,颠覆是惧。
至牧羊亭上,芫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④焉。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乃相与怃然而去。 明日,过安庆,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无所偏倚,二震凌冲激⑤,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以当之也耶!新亭峥跳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李候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⑥,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为时辈所忌。久之,起佐郡,人或愤其不足,候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末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选自《道园学古录》卷七,有删节)
【注】①某:我。 ②甃结:砖块建筑。 ③聚足:登台阶一步一停。 ④徒倚:来回走动。⑤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⑥旧人:有资历的老臣。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芜秽充斥 秽:杂草
B.舟次彭泽 次:排列
C.乃相与怃然而去 怃:失意
D.起佐郡 起:起任
8.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3分)
①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
②登者忘其险焉
③日就圮毁
④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
⑤因以告之
⑥必能有为无疑矣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③④⑤ D. ②⑤⑥
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集来到小孤山,发现牧羊亭破败不堪,认为是彭泽县令失职所致。
B.小孤山山腰有个亭子,是宋代江州守臣厉文翁主持修建的。
C. 李维肃想将新亭更名为“一柱”,表明了他“直道刚气”的个性。


展开余下试题D.文章借修一柱亭峰之事,表达了对新任府判李维肃有所作为的期待。
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4分)
译:
(2)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4分)
译: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1-12题。(7分)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①。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 ②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③,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地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轮鞅:指车马。②墟曲:乡野。③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
11这首诗主要写了怎样的田园生活?前八句是怎样表现这种生活的?请简要分析。(4分)
12.赏析最后四句诗(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或多字少字则该空不给分)
13.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相应语句。
⑴ 《诗经•氓》中用桑叶枯黄飘落比喻女子憔悴、衰老被弃的名句是: , 。
⑵ 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诗人怨恨国君荒唐、不体察民心的两句是: , 。
(3)_________ ,言笑晏晏。(《氓》)
(4)涉江采芙蓉,___________ 。(《涉江采芙蓉》)
(5)山不厌高, _________ _。(《短歌行》)
(6)________ __,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
(7) ,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
(8)________ __,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三、现代文阅读。(19分)
(一)课内文本阅读(6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16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14、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之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这充分说明作者对色彩的研究也颇有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颜色的看法。
B、四种颜色里,确确实实是蓝、白色最好,不浓不淡,不妖不艳,恰倒好处。
C、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实际上,淡红色的牵牛花还是蛮不错的。
D、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15、选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
B、两种声音的描写,其实没有什么可探究的,就是写实而已,这两种声音那时那地确实有。
C、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
D、两种声音的描写,很好地写出了北国秋天景色的多样性,不然,就显得单调而乏味。
16、对三节文字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三节文字,一一对应地表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虽然各自互有渗透,但还是各有侧重的。
B、在这三节文字里,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北国的秋景,表达了作者对北国秋天的热爱之情。
C、在写北国之秋的时候,作者时不时地提及南方的秋天,每一节都将故都之秋和南国之秋进行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秋的喜爱。
D、三节文字,每一节都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使得行文活泼不呆板。
(二)课外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0题。
闲读梧桐
余秋雨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处,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扣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眼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如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


展开余下试题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扣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阕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17、下列对文本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作者写夜风中的梧桐,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传达出了梧桐与风暴抗争的坚忍与深沉。
B、母亲的来信,在文中不仅起了引出下文的过渡作用,而且表现了母爱的细腻,增加了主题的厚度。
C、“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这句话意在表明作者对未来充满希望,正义必胜,人们会公正对待历史和生活。
D、文章通过从梧桐到外祖父的联想,深情地赞颂了外祖父从容豁达、淡泊名利、忠心报效祖国的光辉一生。
E、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对梧桐由外到内的解读,表达了作者独到的人生感悟。
18、第三段中,作者看到风中的梧桐想起了外祖父,并感到两者之间“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这种契合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他们的不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4分)
19、从上文看,我们可以看出梧桐的外形特征是什么? 内在精神特征是什么(4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79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19分)
20、语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妙处(chǔ) 落蕊(lěi) 颓废(tuí) 砥砺德行(dǐ)
B、瞥见(piē) 涸辙(hé) 袅娜(niǎo) 道义相勖 (xù)
C、婆娑(suō) 悼念(diào) 空白(kōng) 蓊蓊郁郁(wěng)
D、蜕变 (duì) 歧视(qǐ) 肄业(sì) 以身殉职(xùn)
(2)下列古文化常识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农历每月的初一称为“朔”, 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夏历(农历)的四月十五日。
B.古代以山之南为阳,水之南为阴,反之,山之北为阴,水之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C.“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D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时候我发现,湖里的小鱼种类也很多,黑的、花的、红色的、橙色的、金色的、白色的……我认真地看着,眼睛急不暇择,看清楚了这条,又错过了那条,看见了那条,另一条又游了过来。
B、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到基层当村官,是去接受锻炼和发挥聪明才智的,是要靠自己的才能创造业绩的,这与古人的终南捷径大相径庭。
C、选择开心的人必须帮助他人找到幸福,因为每个单独的幸福都是和所有的幸福息息相关的。
D、在开罗大学的演讲中,奥巴马表示,要寻求和伊斯兰世界开诚布公,寻找共同价值,支持穆斯林的愿望,并决心用美国的力量来解决最困扰伊斯兰世界的问题。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学习的程度。这里一是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成才;二是有没有毅力和决心,能否坚持学习一辈子。
B、高考加分瘦身,是高考公平的一小步,能够为教育公平加分。通过不折不扣的监督机制,以及严格的制度设计,真正遏制住考试腐败,教育公平才更坚实。
C、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并提“四个全面”,是全面吹响了治国理政的“集结号”,令人热血沸腾。
D环保部的数据也显示全国地表水总体轻度污染,其中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五大水系水质污染,全国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中,约六成左右水质较差和极差。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3分)
近年来,我突然喜欢看建筑师、设计师的文字,因为我觉得他们的实用感是我们这些做文章的人需要学习的。房子是建来让人住的,服装是剪来让人穿的,所以 A ;做文章是让人读的,也应该这样。山本耀司很喜欢从老照片中汲取灵感,喜欢那里面人与衣服之间的关系,人们穿的不是时尚, B 。或者换句话说,山本耀司希望他设计的服饰能够给穿它们的人以这种感觉。我想,这是一种人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穿着认识自己的感觉,当你照镜子的时候, C ,而非衣服或时尚。
(6)仿写。(4分)
模仿下面例句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另选两个陈述对象,写两句意思相连的句子,以构成连贯的排比。
例句:蓝天有深邃的灵魂,才能吸引星月;

五、作文(60分
请以“学会感恩”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或套作。(另用纸)


延安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
语 文 答 卷
完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题号 1 2 3
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43分)
(一)阅读下面的 文言文 完成4-6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题号 4 5 6
答案
阅读下面的 文言文 完成7-10题 (17分)
(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题号 7 8 9
答案
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4分)
译:
(2)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4分)
译:

(二)阅读下面这古诗,完成11-12题。(7分)
11这首诗主要写了怎样的田园生活?前八句是怎样表现这种生活的?请简要分析。(4分)



12.赏析最后四句诗(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或多字少字则该空不给分)
13.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相应语句。
(1) , 。
(2) , 。
(3)_________ (4)__________
标签:人教版 高一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2016-2017上”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