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552  2017-04-21
标签: 高三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52]
步步高题型攻略第四章小说阅读4多角度深层次
复习要点
掌握探究题多角度展开、深层次挖掘的探究要领。

一、请认真研读浙江卷近几年探究类试题,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篇目 试题 参考答案 考生现场答案
2011年 《第9车厢》 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
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
2015年 《捡烂纸的老头》 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①作者刻画这个“老头”,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②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们关注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的同情、理解和尊重。
1.认真研读题干,圈出关键词语,你有什么发现?请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题干虽无明确的“探究”字眼,但有“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等词语突出了探究要有个性化的解读这一特点。
(2)“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人物有什么用意”表明探究点多放在小说的主题及创作意图层面,彰显浙江卷一贯重视作品主题考查的特点。
2.比较高考题参考答案与考生现场答案,你发现参考答案有什么特点?考生现场答案与之相比存在什么问题?请举例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参考答案特点:
多从人物、主题两个角度展开,体现了重人物形象、重主题的探究特点。
(2)考生现场答案存在的问题:
①表述不完整、不全面。如2015年考生现场答案“用意一”,只写出了底层人生活的艰难,还有“底层人的尊严”这层未答出来。
②不能紧扣题目要求答题。如2011年题要求“结合作品”,而考生现场答案并未联系小说相关内容分析。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并体悟浙江卷探究题的审答规范,力避考生现场答案中存在的问题。
三只虫草
阿 来
桑吉此时正站在望得见小学校、望得见小学校操场和红旗的山丘上,对着水汽芬芳的空气,学着老师的口吻:“桑吉!”
然后,他笑起来:“对不起,老师,桑吉逃学了!”
此时,桑吉越过了丘冈,往南边的山坡下走几步,山坡下朝阳处的小学校和乡镇上那些房屋就从他眼前消失了。他开始顺着山坡向下奔跑。他奔跑,像草原上的很多孩子一样,并不是有什么急事需要奔跑,而是为了让柔软的风扑面而来,为了让自己像一只活力四射的小野兽一样跑得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春天里,草坡在脚底下已经变得松软了,有弹性了。很像是地震后,他们转移到省城去借读时,那所学校里的塑胶跑道。
脚下出现了一道半米多高的土坎,桑吉轻松地跳下去了。那道坎是牦牛们磨角时挑出来的。
他跳过一丛丛只有光秃秃的坚硬枝干的雪层杜鹃,再过几天,它们就会绽放新芽,再有一个月,它们就会开出细密的紫色花朵。
挨着杜鹃花丛是一小片残雪,他听见那片残雪的硬壳在脚下破碎了。然后,天空在眼前旋转,那是他在雪上滑倒了。他仰身倒下,听到身体内部的东西震荡的声音。他笑了起来,学着同学们的声音,说:“老师,桑吉逃学了。”


浏览完整试题老师不相信。桑吉是最爱学习的学生,桑吉还是成绩最好的学生。
老师说:“他是不是病了?”
“老师,桑吉听说学校今年不放虫草假,就偷跑回家了。”
本来,草原上的学校,每年五月都是要放虫草假的。挖虫草的季节,是草原上的人们每年收获最丰厚的季节。按惯例,学校都要放两周的虫草假,让学生们回家去帮忙。如今,退牧还草了,保护生态了,搬到定居点的牧民们没那么多地方放牧了。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钱、向寺院作供养的钱、添置新衣裳和新家具的钱、供长大的孩子到远方上学的钱、看病的钱,都指望着这短暂的虫草季了。
桑吉的姐姐在省城上中学。父亲和母亲都怨姐姐把太多的钱花在打扮上了。而桑吉在城里的学校借读过,他知道,姐姐那些花费都是必需的。她要穿裙子,还要穿裤子。穿裙子和穿裤子还要搭配不同的鞋,皮的鞋、布的鞋、塑料的鞋。
桑吉说:“今年虫草假的时候,我要挣两千元。一千元寄给姐姐,一千元给奶奶看医生!”
所以,他就打定主意逃学了。
奔跑中,他重重地摔倒在一摊残雪上,仰身倒地时,胸腔中的器官都震荡了,脑子就像篮球架上的钢圈被敲击过后一样,嗡嗡作响。
桑吉庆幸的是,他没有咬着自己的舌头。
然后,他侧过身,让脸贴着冰凉的雪,这样能让痛楚和脑子里嗡嗡的蜂鸣声平复下来。
这时,他看见了这一年的第一只虫草!
……
桑吉一直匍匐在草地上,他的一双膝盖很快就被苏醒的冻土打湿了。他的眼睛为了寻找这短而细小的虫草芽都流出了泪水。一些把巢筑在枯草窠下的云雀被他惊飞起来,不高兴地在他头顶上忽上忽下,喳喳叫唤。
和其他飞鸟比起来,云雀飞翔的姿态有些可笑。直上直下,像是一块石子、一团泥巴,被抛起又落下,落下又抛起。桑吉站起身,双臂向后,像翅膀一样张开。他用这种姿势冲下了山坡。他做盘旋的姿态,他做俯冲的姿态。他这样子的意思是对着向他发出抗议声的云雀说,为什么不用这样漂亮的姿态飞翔?
云雀不理会他,又落回到草窠中,蓬松着羽毛,吸收太阳的暖意。
在这些云雀看来,这个小野兽一样的孩子同样也是可笑的,他做着飞翔的姿态,却永远只能在地上吃力地奔跑,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像一只笨拙的旱獭。(有删改)
联系全文,探究小说的主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通过塑造身处经济拮据的家庭,但聪明懂事、勇于担当、坚韧顽强的桑吉形象,抒发藏区孩子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之情;②借助桑吉纯真、机智、好奇的视觉,描绘了藏区春天的新奇与鲜活,把大自然的神奇与儿童的纯良融合在一起,启发人们思考自然与生命的关系;③在万物苏醒的春天,好学的孩子却不得不逃学去挖虫草以补济家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贫困对教育的影响;④保护环境就得退牧还草,想要生活好,还得挖虫草,引导读者探究如何解决生态保护与追求发展之间的关系。

核心题点一:阅读有道——入情入境,前后勾连
做探究题对应的阅读既要作整体性把握,更要对相关文字作深入性研读,防止表层化的粗浅阅读。其关键在于要展开想象和联想,入情入境地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精细地揣摩人物细腻的心理,真切地感受人物跳动的脉搏,洞悉人物的喜怒哀乐。只有读活了在特定情境中人物的鲜活形象,才能充分发掘作品的深刻意蕴。
有时候,尽管展开想象和联想研读了相关的叙述与描写文字,入情入境地揣摩了人物细腻的心理活动,但依然不能充分发掘出作品的深刻意蕴。原因在于,仅仅研读某一处文字,还不足以把握人物的全貌。这就需要前后勾连地研读文本,要善于从事件发展的全程中、各个不同的侧面中去把握人物形象的立体特征、多面性格;需要纵横联系分析人物,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把握人物的行为方式与思想倾向,动态地辩证地分析人物的复杂情感与多重性格。
阅读入情入境,前后勾连,为做探究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核心题点二:答题有径——找出角度,深入思考
如何做探究题,《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从探究的角度和答题的规范两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赘述。可是,实际存在的问题是:考生尽管知道了“多角度”“深层次”等要求,面对具体题目还是不知道“角度”与“层次”在哪里。那么,如何去找出“多角度”与“深层次”呢?
1.从题干中找出
有不少探究题,题干已给出了探究的角度,只要紧紧扣住给定的角度探究即可。如2016年全国乙卷第11题第(4)题:“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这其中“理解六安爷”“理解小说主旨”就是两个给定的角度。
2.从小说的文体特征中找出
小说是以写人为主的综合艺术,其中情节、环境、人物、主题是小说的四要素,这四要素几乎是小说探究题都要涉及的四个角度,所不同的是因题目不同而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万变不离其宗。考生如果能谙熟此道,就能在做题中获益很大。(当然,还有“艺术技巧”角度。)
3.从小说的答题规律中找出
探究题做多了,就能发现一些实用的探究角度与层面。
(1)大中切小。善于在大角度下再切分出几个小角度,探究的角度切口越小,探究的方向越是明确,内容越容易把握,意蕴越容易发掘。如“人物”角度,可切分为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两个小角度,在主要人物这个小角度中再切分成性格的不同侧面等更小角度。记住:探究多角度,角度分大小。
(2)虚实结合。所谓“实”,就是小说实际呈现的内容主旨;所谓“虚”,就是把实际呈现出的内容抽象化、符号化,进入到背后深藏着的意蕴。
(3)双重视角。一是文中人物与文外作者两个视角。不少探究题,尤其是句子意蕴探究,这两个人物角度几乎必不可少。二是文内与文外现实两个视角,探究题有时要从社会现实角度切入。
即时小练
阅读《菊花》(原文见本章题型攻略二“突破题点”部分),然后回答问题。
1.请结合全文,探究文中“菊花”这一意象的丰富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借菊花衬托出爱丽莎的外表美和劳动美,赋予其生活乐趣和活力。②菊花既是爱丽莎追求美好的情感寄托,也是其内在精神的象征,她正是在种植、赠送菊花的过程中得到快乐、自信,内心也走向成熟与坚强。③菊花不被认可,被抛弃,暗示女主人公的价值不为现实所认同。


展开余下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赵家米铺
赵长春
三教九流,各有其道。五行八作,各有其味。
赵家米铺,也不过如此,米味儿、糠味儿四时不断。远近走过,即有那种淡香,过于敏感的,甚至啊哟——来个喷嚏,得揉揉鼻子,心里头赞一声,这米,香味冲。
赵家米铺前店后仓。店门正对大街,后仓临河,袁店河。从汉口过来的米船,就在赵家米铺后门处的自家码头停下。青条石,高台阶,长跳板。伙计们背米,跳板悠然,人影晃荡水中。看着这些,赵掌柜也想背上一两包米。
赵掌柜是靠背米起家的。他不只背米,还看老板怎样验米、卖米,包括跟着出去看米、选米。他不多说话,心里头学了不少本事,三十岁从汉口回到袁店河。十年打拼后,就有了这袁店老街上的“赵家米铺”。人们对他有份敬,讲说“赵掌柜背米起家”的故事,来激励自己和别人。
对此,赵掌柜笑笑,在心里。
对于如袁店河急水流淌的日子,赵掌柜也是笑笑。他有一句口头禅:急啥?再急,也得慢慢来。
这句口头禅有深意,是赵掌柜人生经历中的一件总结。那年,他还不是掌柜,还在街头摆摊售米。进了腊月,快小年了,他从南阳贩了一车好米回来,想趁着年关,赚些钱。车是骡拉的,两匹大骡,悬了铜铃,咣咣地响。风急雪猛,过丰山脚下的袁店河老桥时,天色已晚,雪野茫茫。桥头,一老人团卧雪中。他恻隐之心顿起,扶起老人,安放在米车上,绕道去了药铺,给老人看了病,喂了饭。如此一耽误,晚上就歇在了药铺,陪护老人。
也巧,就在当晚,罗汉山上的“红枪会”早已通过骡夫对他下了眼线,准备在袁店河的沙湾里劫他的米车!见他心好,所雇的骡夫对他说了这一心事。骡夫说:“掌柜的,您心好,救人一命啊,也救了您自己……”
赵掌柜就握紧了骡夫的手,“以后,我就雇定你了!”
米铺卖米。大米、小米、香米、糯米。米分等。好米当然是富有人家买去,糙米多是小户人家买的。赵掌柜就坐在柜后,看人流,看伙计量米。量米用升,斗。量时,吆喝,报数。别的不要求,赵掌柜要求升尖、斗满,有赚即可。薄利就多销。如此,来买米的就更多。不少人家成了常客。谁家喜欢什么米,谁家该来买米了,谁家买米的唤什么,赵掌柜都记得清。这也是本事。
还有个本事,是赵家米铺的大本事,别的米铺不干,也不敢干。逢腊月初八,逢五月端午,赵掌柜要开棚舍米。腊八粥、粽子。都用一个特大号的大铁锅。那锅特大,别的不说,熬粥,二百斤大米进去刚盖锅底。煮粽子,能管全袁店镇的人吃。逢这两天,赵家米铺前人满为患,不做生意。腊八就舍粥,为穷人,为要饭的,热气腾腾,黏黏稠稠。端午就煮粽子,头天晚上天一擦黑就上锅,直到端午早上,各色的粽子,摆开,摆在长长扁扁的竹匾里,任人来吃。民国三十年大旱,赵掌柜竟然舍了四个月的粥,从九月到腊月!包括罗汉山的“红枪会”员,也换了衣服,下山喝粥。赵掌柜一视同仁。人人都说好。
谈起赵掌柜的好,还有一件。进入腊月二十三,赵掌柜把好米掺入糙米,还当糙米卖。“过年了,都吃点好米吧。”晚上,在柜上,他看着伙计把一半好米、一半糙米掺匀,随手捻了几粒,在嘴里一嚼,点点头。
——这都是好多年前的事了。解放后,这样那样的运动,有的人要找赵掌柜的茬儿,就有人站出来,特别是有的人会把自己的孩子叫回去,“啪!”一巴掌,“你吃饱了撑的!没有赵掌柜,也不知道你在哪里?你爹早就饿死了!”
找不到赵掌柜的茬儿,就有人在某个晚上,把赵家米铺前的那口大铁锅给砸了,指把厚的铁锅裂纹五六道,就没法熬粥、煮粽子了。其实,已经好几年不用了,那锅锈蚀着,又加上这碎裂,没有用了。袁店老街改造时,大铁锅就被移到了墙角。时间长了,里面长出了一棵槐树。树越长越高,高出了屋檐,高高地看着老街的变化。根越长越粗,竟翻出了锅沿,扎出了缝隙,瘤篱疙瘩着,把铁锅紧紧地抱住,锅与树一体,搬不动,移不走,成了袁店镇的一景!
有景就得有名儿:锅槐。
也有人称为“郭槐”,说是唐朝大将郭子仪来过袁店街,用此树拴过马,人称“郭槐”。瞎扯的。
依我说,赵槐。合适。
2.小说另一版本删除了最后一段,以“瞎扯的”为结尾。你认为哪种结尾更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以“瞎扯的”结尾好。
①语言简约,戛然而止。给读者留出了更多思考想象的空间。
②感情强烈、直露,断然否定了槐树与郭子仪的关系。
③含蓄地揭示文章主旨。批判了当代人急功近利,热衷攀附。
④暗含对赵老板的勤奋、厚道、善良、大义、从容、智慧(写出其中两点即可)的赞美。
(2)原文结尾更好。
①情感表达更为直接,赞美之情更加明朗。
②与文章题目暗相呼应,突出小说主人公赵掌柜的品质。
③以“赵槐”结尾,槐树上升为一种象征。象征赵老板身上那种勤奋、厚道、善良、大义、从容、智慧(写出其中两点即可)的精神。
④强调“郭槐”实为“赵槐”,否定了当代人的急功近利、热衷攀附,引发读者对时代的反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新年康乃馨
金 光
说实在话,这样的天气她坐在这儿很委屈。可委屈有什么用啊,生活就是这样艰辛。只有这样坐着,每天看着一个个人从车站走出了,站在她面前拨打电话,然后付费,她才能有收入。
她只有17岁,这个年龄应该上高中。可不行,她得坐守这个讨厌的电话亭。自从她爸爸出了车祸,她守在这儿已经三年多了。她想,她还得继续守下去。守到什么时候,鬼知道。
现在是除夕夜,远处早已有爆竹在响了,透过铁皮房的窗口往外望去,能看到天空中不时升起的礼花。铁皮房里冷极了,她冻得瑟瑟发抖,不停地搓着两手,哈着气温暖有点儿僵硬的双手,但这几乎没什么作用。
她的世界就是这两个平方米,一天到晚看着人来人往,每张面孔她都陌生,偶尔会有一个人在她面前停留一下,拿起放在窗口的电话拨打,然后问多少钱,她就看看计价器上显示的时间,说出准确的价格。对面的人匆匆付账,没有人多看她一眼。
母亲下岗了,弟弟要上学。母亲就把她爸爸生前经营的电话亭交给了她,自己到菜市场卖菜。在这儿,没有人肯向她说一句多余的话。她还兼营着一些畅销杂志,没事的时候总爱低着头翻看。她从来都是轻轻地仔细地翻动着,怕把杂志翻旧了卖不出去。杂志看起来很新,可哪一个角落都有她的目光。但这会儿和往常可不一样,她异常孤单,听着远处不时响起的爆竹声,她多想锁了铁皮房回家啊。可她不能,后面每隔半小时就有一趟向东或向西的火车经过,说不定会有一些下车的人要来打电话,她得这样待着,直到最后一趟车驶过。
一对恋人从她面前走过,那女的一袭长发,紧紧地依偎在男的胸前,留下长长的影子慢慢地晃动着。她起先看的是那对恋人,等他们从她的窗口走过,她便盯着那影子看,直到影子完全从她的视线里消失,她又转回目光,搓着手,看远处不时升腾的礼花。
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电话里传来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的声音:“朋友们,再过五分钟,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期待这一美好的时刻吧!”电话里,妈妈说的什么她一点儿也没听到。
“您好,打一个电话好吗?”突然,一张微笑的脸出现在窗口,是一个穿着大衣的小伙子。她一愣神,立刻笑着点了点头。她想,今天是除夕夜,很多人从外地匆匆往家里赶。她故意把脸侧向一边,不去听他的声音。


展开余下试题电话很快打完了,小伙子放下电话,依然微笑地看着她:“冷吗?”
“不冷。”她也笑笑,望着那张笑脸。
“我不信,肯定冷。”他调皮地说着,然后掏出钱包,拿出一张百元纸币递给了她。
“对、对不起,找不开。”她的确没有那么多的零钱找他,她有点儿抱歉。
小伙子头一抬,指着她身后的杂志说:“那我买你一本杂志吧,这样总能找开了。”
“那也找不开。”
小伙子有点儿为难了,踌躇了一会儿,毫无办法。
她说:“你走吧,不收你钱了。”
小伙子不好意思了:“那怎么行啊?”
“咋不行,你快回家吧,家里人等着你呢。”
小伙子沉默了一会儿,只好向她点了点头,离开了。
她重新把计价器归了零,正要抬头眺望远处的礼花,忽然看见刚才小伙子递过来的那张百元钞票躺在电话机旁边。她一愣,立刻拿起钱,门一关追了出去。幸好,小伙子还没有走远,她一喊,他停了下来。
“钱忘记了!”她走上前递给了他。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小伙子接过钱,反复在双手中递换着。“不为什么,这是你的钱呀。”她淡淡地笑了笑,转身离开了。小伙子在原地站了一会儿,消失在车站广场……
早晨,阳光洒满了车站广场。她在爆竹声中醒来,这才意识到是新年了。她打开那扇冰冷的铁皮房门,向外张望,忽然愣在了那儿:门前站着一位邮差,正要举手敲她的铁皮门。那邮差手里捧着一束正在怒放的康乃馨,递给她,然后拿出一张签单让她签字。她懵懂地签了字,邮差转身就走。她喊住了邮差:“谁送的?”邮差指着花儿说:“他没留名字。”她便去看那束花儿,发现花丛中有一张小卡片:“但愿新年花盛开。”落款是“昨夜归人”。她的头“嗡”的一声,眼泪突然顺脸而下。
这是她真正的新年,有人知道了她的存在。
这时,一位老者走过来,拿起电话。打完了,问道:“姑娘,多少钱?”
“免费。”她高兴地回答,“今天是新年。”说完,看了一眼面前的老人,咯咯咯地笑了起来。
1.小说中的“新年康乃馨”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小伙子在新年第一天通过邮差给“她”送去一束康乃馨,表达了对“她”的感激、尊敬和祝福。②“她”收到了康乃馨,感受到了新年的温暖,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③新年康乃馨的情节,寄寓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同情,以及对关爱传递的期盼。
2.“她”坐守电话亭三年多,小说只截取新年这个时间点来讲述故事,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从微型小说特征上看,聚焦“新年”这一瞬间讲述“她”三年多的故事,可以使叙述更紧凑。
②从情节处理上看,正是新年,“她”的处境才有可能引发他人关注,从而出现情节陡然转变,达到平中见奇的效果。
③从人物刻画上看,新年环境中“她”内心更为敏感,截取新年时间点有助于发掘与表现人物的深层心理。
④从思想内涵上看,选择新年切入现实,艺术地再现社会弱势群体的真实生活,有助于读者窥斑见豹、见微知著,深化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窗中戏剧
[德]伊尔泽·爱辛格尔
女人倚在窗子边,朝对面望去。风微微地从河边吹来,感觉和平常没什么不一样。她住在顶楼的倒数第二层,街道在远远的下面,就连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的噪音也很少传到这里。就在女人准备从窗边转身离开的时候,她突然发现,对面那个老人房间里的灯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打开了。天色还不晚,外面还很亮,老人房间里的灯光并不明显,那种感觉就好像太阳底下开着的街灯,又像是灯火通明的教堂里,某个人在窗边点亮的蜡烛。
女人站住了。
老人打开窗子,朝着这边点了点头。
他是在向我打招呼吗?女人心里暗自想道。她所住的房子上面一层是空着的,下面一层是一个工厂,这会儿早就关门了。女人于是微微地点了点头,作为对老人的回应。只见老人又冲着这边点点头,同时伸手去摘帽子,却突然发现,自己的头上并没有帽子。老人转身消失在了后面的房间里。
很快,老人又出现在了窗前。这次,他的头上多了一顶帽子,身上加了一件外套。他脱下帽子,微笑着向女人致意。接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白色的手帕,开始挥舞起来。一开始,是轻轻的,接着,越来越激烈。他把身子倾在窗台上,让人不得不为他担心他的整个身体会从窗子里跌出来。女人有些愕然地后退了一步。
这时,窗子对面的老人一抬手,将手中的帽子远远地甩开了。同时,他将围巾顶在了自己的头上,就像一个穆斯林人一样,将自己的头包裹了起来。接着,他将双臂交叉,合在胸前,开始鞠躬。每次抬起头时,他的左眼都闭着,仿佛在向女人传递着他们两人之间的某种秘密信息。女人饶有兴味地看着这一切,直到她突然发现,窗子中出现了两条穿着窄窄的、打着补丁的丝绒裤子的双腿。老人在做倒立!当他那满脸通红、满是汗水而又兴高采烈的脸重新出现在窗前时,女人终于拨打了警察局的电话。
老人仍然没有停下来。他披着一个床单,在两个窗子前交替出现。三条街道以外的警察局接到了女人的电话,女人在电话中有些语无伦次、声音十分激动,以至于警察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此刻,对面的老人笑得更厉害了,脸上的皱纹堆成了一团。他伸出一只手,做了个模糊的手势,在脸上一抹,随即,他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似乎,他的笑容已经瞬间被他攥在了手里。女人一直站在窗边看着这一切,直到警车赶到楼下。
女人气喘吁吁地跑下楼。警车周围已经围了许多人。一群人跟着警察和女人上了楼,有好几个甚至跟到了最后一级楼梯上。他们凑在一起,好奇地等待着——先是有人上前敲门,没有人应;然后按门铃,仍然没有回应。作为训练有素的警察,打开一道门并不是难事——门很快被打开了,干净利落。顺着窄窄的走廊,他们终于捕捉到了走廊尽头隐约的灯光。女人蹑手蹑脚地,紧紧地跟在警察后面。当通往里间的那道门被打开时,只见老人背对着他们,仍站在窗子旁。他的双手拿着一个大大的白色的枕头,放在自己头上,又拿下,不断重复着。那样子仿佛是在告诉什么人,他要去睡觉了。而他的肩上,还披着一块地毯。众人几乎已经走到了他的身后,老人仍然没有转身——这个老人的听觉已经非常迟钝了。女人的视线越过老人,望向对面,她看到了自己家那扇昏暗的窗子。
就像她所想的那样,底下那一层的工厂已经下班了。不过,在她家楼顶上,不知什么时候搬来了一对小夫妻。在他们房间的窗子旁,有一个围着栏杆的儿童床。一个小男孩正站在里面。
这个小孩儿头上也顶着一个枕头,身上披着一个床单。他不停地在床上蹦着跳着,朝着这边挥动着双手,嘴里咿咿呀呀地叫着。他先是笑着,接着,用手在脸上抹了一把,随即,他的脸变得严肃起来,仿佛他在一秒钟之内将自己的笑容攥在了手中。紧接着,小男孩伸出手,用尽全身力气将手中的笑容抛到了所有目瞪口呆的人们脸上。(选自《读者》)
3.小说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小说到结尾处,才使读者明白,那老人原来是在逗孩子
标签: 高三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步步高题型”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5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