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91  2017-04-21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91]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9届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范围: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及高考范围 考试时间:2017.3.8
命 题 人: 刘 菲 审 题 人:熊爱军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 “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走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 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
(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浏览完整试题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B.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
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 《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
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谢家麟:创新是没有终点的旅程
吴月辉2016年2月20日上午8时12分,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谢家麟的生命停止在这一刻,享年96岁。
2012年,92岁高龄的谢家麟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当被问及数十年学术生涯中哪件事最值得自豪时,谢家麟笑笑说:“我就是胆子大,什么都不怕!”
正是这种什么都不怕的闯劲,曾让年仅35岁的谢家麟名扬美国。那是1955年,他在美国芝加哥医学中心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电子束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开拓了高能电子束治癌的全新领域。研制这台医用加速器时,还有斯坦福大学4名教授级的专家也接了同样的工作,作为对手,谢家麟无论在资历上还是在可供调遣的人员和资源上,与他们都不在一个量级。因为是医用,这台加速器的要求格外高。“这件事以前没人做过,无例可循。但我觉得这是独当一面、锻炼自己的绝好机会,因此就毫不迟疑地接受了。”
回国后,他又带领一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耗时8年建成了中国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当时国内几乎没有人了解加速器。面对一个又一个困难,他说:“什么叫做科研工作?做科研工作就是解决困难。没有困难,那就用不着科研了。”
1979年,已过花甲的谢家麟再一次“大胆”地投入到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的研制工作中。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世界高等加速器的一次革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难度非常大。有人说,这就好比站在铁路月台上,想跳上一辆飞驰而来的特快列车。如果没有抓住,就会粉身碎骨。然而,由谢家麟带领的团队最终还是跳上了这辆“飞驰的列车”。  这一次次因为“大胆”而创造的奇迹,皆源于谢家麟深厚的科学功底和坚持创新的精神。
对于创新,谢家麟终生都在以身作则,即便是在耄耋之年也依然如此。80岁之后,他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越来越多,便将精力投入到了研究如何将低能电子直线加速器小型化的课题上,提出了“创新四部曲”,并最终研制成功。而谢家麟进行此项研究的初衷十分简单,他只是不愿陷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状态之中,希望继续发挥自己的能力做点有益的事情。
谢家麟曾多次公开表达自己对于创新的理解。他认为,在研究的初始阶段,“跟踪”是必须的,假如不能处于和前人相近的水平,“超过”就无从谈起。然而,谢家麟更强调,要认清“跟踪模仿”与原创性发明是有很大差别的,他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原创是人天生的本性”。正是因为有了谢家麟这样的科学家,科研创新之路才永远不会中断,如他的自传书名一般,这是一段“没有终点的旅程”。
谢家麟还十分重视科学实践当中的动手能力。谢家麟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在所有科技创新活动中,特别是实验领域的创新,要自己能够动手,才能掌握第一手的情况,知道关键问题的症结所在,才可做适当调整,最后达到预期目标。如果自己不懂动手,则犹如开车时需要一人观看路面情况,再转告掌管方向盘的人来调整方向。对于未来,谢家麟有着美好期许。他在自传中如此寄语青年人:“要立志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正派的人,一个有良好素质的人,然后才是在科技领域作出伟大的贡献,推动我国社会的发展。这样,自己才会幸福,别人才会因你的存在而幸福,社会才会因你的知识而更美好。”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2月22日)有删改)
相关链接:
有人问谢家麟,是否后悔当年回国的决定。他的回答永远是:“不后悔,我做了正确的选择,回国使我有机会施展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祖国建设服务。”他曾对自己的孩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不能成为伟大人物,可以原谅,那是机遇和能力的问题。但不能成为一砖一瓦,那是不可原谅的。因为只要把精力放到一件事上,就不会无作为。”无论是科学大师还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梦想。
(余建斌《梦想需要加速器》)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传记采用倒叙的手法,全面介绍了谢家麟一生的情况并详细地叙述了他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贡献与科学精神。
B.为了佐证谢家麟在治学观念、研究方法、国际视野、为人处事等方面的大家风范,作者直接引用了谢家麟自己和熟悉他的人的许多原话。
C.谢家麟在科学研究生涯中取得一系列奇迹般的成就,与他一直以来的闯劲、自身的深厚科学功底和比较强的科技动手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展开余下试题D.到了晚年,谢家麟依然坚持科学研究,因为他要以身作则,以便更好地激励青年科学家们;同时,也是为了发挥余热而多做点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
5.谢家麟的一生是如何践行“创新”这两个字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6.谢家麟对青年人的寄语体现出他对青年的什么要求?在这方面,青年人要向谢老学
些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活着的手艺
王往
他是一个木匠,是木匠里的天才。很小的时候,他便对木工活感兴趣。曾经,他用一把小小的凿子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
他会对着一棵树说,这棵树能打一只衣柜,一张桌子,桌面多大,腿多高,他都说了尺寸。过了一年,树的主人真的用这棵树了,说要打一张衣柜,一张桌子。他站起来说,那是我去年说的,今年这棵树打了衣柜桌子,还够打两把椅子。结果,这棵树真的打了一张衣柜,一张桌子,还有两把椅子,木料不多不少。他的眼睛就这样厉害。
长大了,他学了木匠。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他锯木头,从来不用弹线。木工必用的墨斗,他没有。他加的榫子,就是不用油漆,你也看不出痕迹。他的雕刻最能显出他木匠的天才。他的雕刻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一道裂纹让他修饰为鲤鱼划出的水波或是蝴蝶的触须,一个节疤让他修饰为蝴蝶翅膀上的斑纹或是鲤鱼的眼睛。
树,因为木匠死了,木匠又让它以另一种形式活了。
做家具的人家,以请到他为荣。主人看着他背着工具朝着自家走来,就会对着木料说:“他来了,他来了!”是的,他来了,死去的树木就活了。
我在老家的时候,常爱看他做木工活。他疾速起落的斧子砍掉那些无用的枝杈,直击那厚实坚硬的树皮,他的锯子有力而不屈地穿梭,木屑纷落;他的刻刀细致而委婉地游弋……他给爱好写作的我以启示:我的语言要像他的斧子,越过浮华和滞涩,直击那“木头”的要害。
但是,这个木匠在我们村里的人缘并不好。村里人叫他懒木匠。他是懒,人家花钱请他做家具,他二话不说;可要请他做一些小活,他不干。比如打个小凳子,打扇猪圈门,装个铁锹柄什么的,他都回答:没空。村里的木匠很多,别的木匠好说话,一支烟,一杯茶,叫做什么就做什么。
有一年,我赶回家恰逢大雨,家里的厕所满了,我要把粪水浇到菜地去。找粪舀,粪舀的柄子坏了,我刚好看见了他。递上一支烟:你忙不忙?不忙,他说。我说,帮我安个粪舀柄子。他说,这个……你自己安,我还有事儿。他烟没点上就走了。村里另一个木匠过来了,说:“你请他?请不动的,我来帮你安上。”这个木匠边给我安着粪舀柄子,边告诉我说,他呀,活该受穷,这些年打工没挣到什么钱,现在工地上的支架、模具都是铁的,窗子是铝合金的,动斧头锯子的活少了,他转了几家工地说我又不是铁匠,干不了。他去路边等活干,让人家找他做木匠活,在路边等,有时一两天也没人找的。”
春节我回去,听人说木匠挣大钱了,两年间就把小瓦房变成了两层小楼。我想他可能改行了。我碰见他时,他正盯着一棵大槐树,目光痴迷。
我恭敬地递给他一支烟问他:在哪打工?
他说:在上海,一家仿古家具店,老板对我不错,一个月开5000元工资。
我说:好啊,这个适合你!
他笑笑说:别的不想做。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
A.小说中的懒木匠从小就对木工活感兴趣,他曾经把一段丑陋不堪的木头掏成一个精致的木碗,他就用这木碗吃饭,表现了他的天赋和自强。
B.“他的眼睛就这样厉害”,是后文“他的手艺很快超过了师傅”的一个重要条件,更为突出的是他的雕刻技艺,他能将木料上的瑕疵变为点睛之笔。
C.后来懒木匠挣大钱了,足见仿古家具店老板的知人善任,懒木匠也找到了自己施展才华的机会,二者相得益彰。
D.小说详细地叙述了懒木匠之“懒”,这也正是小说耐人寻味的地方,同时也是展现懒木匠人物性格的关键之处。
E.这篇小说表面上讲了一个天才型的木匠始终不肯随波逐流的故事,渗透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思考,文笔质朴、细腻而诙谐。
8.懒木匠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9. 标题“活着的手艺”有哪些深刻的含义,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居贞,字仲明,真定获鹿人。年十五,汴京破,奉母居天平。甫冠,为行台从事。时法制未立,人以贿赂相交结。有馈黄金五十两者,居贞却之。太宗闻而嘉叹,敕有司月给白金百两,以旌其廉。世祖即位,授中书左右司郎中。从帝北征,每陈说《资治通鉴》,虽在军中,未尝废书。一日,帝问:“郎俸几何?”居贞以数对。帝谓其太薄,敕增之,居贞辞曰:“品秩宜然,不可以臣而紊制。”刘秉忠奏居贞为参知政事,又辞曰:“他日必有由郎官援例求执政者,将何以处之?”不拜。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颜伐宋,居贞以宣抚使议行省事。既渡江,下鄂、汉,伯颜以大军东下,留右丞阿里海涯与居贞分省镇之。居贞曰:“江陵要地,乃宋制阃重兵所屯。闻诸将不睦,迁徙之民盈城,复皆疾疫,刍薪乏阙,杜门不敢樵采。不乘隙先取之。”驿闻。十二年春,命阿里海涯领兵取江陵,居贞以佥行省事留鄂。于是发仓廪以赈流亡,宋宗室子孙流寓者,廪食之,不变其服,而行其楮币。十四年,任湖北宣慰使。命未下居贞闭门不出而骄将悍卒合谋扰民乃复出视事人恃以无恐及行鄂之老幼号送于道刻其像于石祠之泮宫十五年,迁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未至,民争千里迎诉。士卒有挟兵入民家,诬为藏匿以取财者,取人子女为奴妾者,皆痛绳以法。南安李梓发作乱,居贞虑将帅出兵扰民,请亲往,卒才千人,营于城北,遣人谕之。贼众闻居贞至,皆散匿,不复为用。比还,不戮一人。十七年,以疾卒于位,年六十三。赠推忠辅义功臣,追封定国公。
(节选自《元史•贾居贞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命未下/居贞闭门不出/而骄将悍卒合谋扰民/乃复出/视事人恃以无恐/及行/鄂之老幼号送/于道刻其像于石/祠之泮宫/
B.命未下/居贞闭门不出/而骄将悍卒合谋扰民/乃复出/视事人恃以无恐/及行/鄂之老幼号送于道/刻其像于石/祠之泮宫/
C.命未下/居贞闭门不出/而骄将悍卒合谋扰民/乃复出视事/人恃以无恐/及行/鄂之老幼号送于道/刻其像于石/祠之泮宫/
D.命未下/居贞闭门不出/而骄将悍卒合谋扰民/乃复出视事/人恃以无恐/及行/鄂之老幼号送/于道刻其像于石/祠之泮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甫冠:刚刚加冠。古代未成年男子不带冠,20岁时举行加冠礼,标志着成年。
B.郎中:原指朝廷医生,自唐以后指分管各司事务的高级官员,位在尚书、侍郎之下。
C.品秩:官品与奉秩。是官职并行的人身等级制度,是官吏政治地位、身份等级的标志。
D.楮币:宋金元时发行的“会子”“宝券”等纸币,多用楮皮纸制成。后泛指一般的纸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居贞为人清廉,深受赞赏。在国家法制尚未确立时,人们互相行贿勾结,他拒绝接受别人赠送的黄金,皇上知道后,大加赞赏并给予表彰。
B.贾居贞不贪名利,恪守本分。他不愿为获取个人利益而破坏国家制度,不论是世祖提出为他增加俸禄还是刘秉忠上奏推荐他做参知政事,他都不接受。


展开余下试题C.贾居贞善于用兵,把我战机。在与丞相伯颜征伐宋朝时,他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发现有利于元军的战机,建议趁宋军危困之际及早攻打军事重地江陵。
D.贾居贞一心为民,体恤百姓。在江西任职期间,他军中的士兵骚扰百姓,居贞严厉惩治。在平定叛乱时,他亲自带兵,不扰百姓,不杀一人,劝退贼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从帝北征,每陈说《资治通鉴》,虽在军中,未尝废书。
答:      。
(2)闻诸将不睦,迁徙之民盈城,复皆疾疫,刍薪乏阙,杜门不敢樵采。
答:      。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
虞美人•寄公度(宋)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②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 本词上片写了残荷、落日、沧波、飞燕等景物,勾勒出了一幅苍茫渺远的景象,营造出苍凉高远的意境。
B. 最后两句实写友人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表达相隔两地的人彼此思念。
C.“贴云寒”,作者运用联想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燕飞行之高;高处生寒。“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
D. 本词上片由下到上写日暮登台所见,境界宏大,营造出了苍茫萧索的氛围上阙不仅写出了天地之广,同时也暗含了人世沧桑的慨叹。
E. 作者借用了折梅相赠这一典故,试想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应该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
15.本词蕴藏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 ,
”。
(2)《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只有 , 才能够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3)《师说》中“吾师道也, ”表明了自己只要能学到道理,就不考虑对方年龄大小的从师之道。
第Ⅱ卷
四、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朝名臣谢济世,一生四次被诬告,三次入狱,两次被罢免官职,一次充军,其经历之坎坷,令人不忍卒读。
②韩国同意美国在其领土布置“萨德”反导系统,无疑火中取栗,这样做定会使自己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③冰岛已成为本届欧洲杯当仁不让的黑马,要知道,他们在最后两场比赛中战胜的奥地利队和英格兰队都是世界强队。
④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者,但相关史书并没有留下有关他的详细记载,人们只能从前人的闲言碎语中了解他。
⑤那里地处热带,白天太阳灼人,街上不见人影;夜市则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货架和地摊上,物品琳琅满目。
⑥他们用年轻的生命换取新中国温暖的阳光,自己却在黑暗中心甘情愿地忍受着百般折磨直至献出生命,他们死得其所。
A.②⑤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①④⑥
18.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国内导演的眼界越来越开阔,学习国外拍摄影片的力度也在增大.如何拍出世界眼光、中国情怀、本土特色的影片,这是摆在中国导演面前共同的难题。
B.“一带一路”建设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它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C.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勇立时代潮头,引领“中国号”巨轮,向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彼岸奋勇前行。
D.“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完全放开后,广大民众对这项国策很冷静,并没有扎堆生孩子的现象出现。
1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包车在冷落的街道上走,靠右不远是一条小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车过去,便蓦然惊起,撒下一串哇哇的叫声,向奇迷的天野飞去。
①对岸零落地蹲着些破陋的茅屋
②一些破陋的茅屋零落地蹲在对岸
③一片宽广的荒场就在左边
④靠左一片宽广的荒场
⑤荒草离离,一望无边
⑥极目是离离的荒草
⑦荒草上不时有些玄青的乌鸦,停下来觅食
⑧有些玄青的乌鸦不时停下来,在荒场上觅食
A.①③⑤⑧ B.①④⑥⑦ C.②④⑤⑦ D.②③⑥⑧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牛奶,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被誉为“白色血液”,对人体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牛奶也就成了人们喜欢的食用营养品。①______________,每一百克牛奶中含脂肪就在4克以上,这个脂肪含量对那些身体肥胖和血脂较高的人来说,是个不利因素。目前市面上牛奶的添加物也相当多,如高钙牛奶,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但对于老年人来说,过多饮用牛奶补钙得不偿失,因为牛奶也能促使老年白内障的发生。其原因是牛奶含有5%的乳糖,极易沉积在老年人的眼睛晶状体,并影响其正常代谢,而且蛋白质易发生变性,导致晶状体透明度降低,而诱发老年性白内障,或者加重其病情。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答题。(6分)
寝室里的矛盾可谓千奇百怪:睡眠时间不同步,有人早睡早起,有人晚睡晚起;有人睡觉打呼噜,影响别人休息;有人不爱干净,不搞卫生……任何一个误会,都有可能引发寝室矛盾。寝室有了矛盾,该如何去化解呢?
请提两条建议,并加以简述。要求观点明确,简明得体(“每条建议”不要超过40个字)
四、作文(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区里,几个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一边晒太阳,一边比赛背诵《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孩子们鼓起小脸认真背诵经典的样子很动人。
当孩子们的父母来招呼孩子们回家吃饭时,不愿回家的孩子使出了各种办法与伎俩,有的与父母拉扯,有的大声呵斥父母,有的甚至在地上打滚抗议……
这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卷答题卡
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10 11 12 17 18 19
答案
5.(4分)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西省樟树”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9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