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314  2017-04-2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4]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2017届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谈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魏晋时期文的自觉
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两汉文艺“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以曹丕为最早标志,它确乎是魏晋新风。
鲁迅又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非专靠曹氏父子之功的,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曹丕地位甚高,后来又做了皇帝,极人世之崇荣,应该是实现了人生的最高理想了吧,然而并不。他依然感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两者并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帝王将相、富贵功名可能很快便是白骨荒丘,真正不朽、能够世代流传的却是精神生产的东西。“不假良史之词,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典论•论文》)显赫一时的皇帝可以湮没无闻,华丽优美的词章并不依附什么却被人们长久传诵。可见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
这样,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在当时,文学实际总是宫廷玩物。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乃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那些堂哉皇也的皇皇大赋,不过是歌功颂德、点缀升平,再加上一点所谓“讽喻”之类的尾巴以娱乐皇帝而已。至于绘画、书法等等,更不必说,这些艺术部类在奴隶制时代(作者持“魏晋封建说”,认为我国秦汉时期仍处于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自魏晋开始。)更没有独立的地位。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盐铁论》里的“文学”指的是儒生,贾谊、班固、张衡等人也不是作为文学家而是因具有政治家、大臣、史官等身份而有其地位的和名声的。
在两汉,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护者、垄断者,当他们取得不受皇权任意支配的独立地位,即建立起封建前期的门阀统治后,这些世代沿袭着富贵荣华、什么也不缺少的贵族们,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为艺术而艺术”,确认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等等,便也是很自然的了。
所以,由曹丕提倡的这一新观念极为迅速地得到了广泛响应和长久的发展。曹植在当时之所以具有那么高的地位,钟嵘比之为“譬人伦之有周孔”,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从他开始讲究诗的炼词造句。所谓“起调多工”(如“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精心练字(如“惊风飘白日”“朱华冒绿池”等等),音调谐协(如“孤魂翔故城,灵柩寄京师”)……都表明他是在有意识地讲究作诗,大不同于以前了。自魏晋到南朝,讲求文词的华美,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文思的过程,文作的评议,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汇篆,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它们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突出特征,都鲜明地表示了文的自觉。


浏览完整试题 ——摘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各项所述现象中,不属于对文章所述“文的自觉”的体现的一项是(3分)
A.钟嵘的《诗品》强调“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至乎吟咏性情,亦何贵于干事?”把吟咏性情的诗和经事致用的经学儒术从创作特征上强调区别开。
B.司马迁说自己创作史记的动机是“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鲁迅称赞《史记》是“无韵之离骚”,充分肯定了其文学成就。
C.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文讲究声律的和谐、用字的绮丽、辞汇的对偶和用典,体现了对文章形式美的刻意追求,甚至因此使文章在思想内容的表达上受到限制。
D.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区分了诗、赋、碑、诔等不同文体的文体特征。
2.以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曹丕对文章形式美的提倡,在曹植的诗歌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具体体现,这也是曹植在当时具有极高的文学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B.曹丕认为人的寿命有限,富贵功名转瞬即逝,好的文章却可以不依托于外物而传于后世。所以从人生价值的角度看,写出传世的文章比位居帝王将相更有价值。
C.鲁迅说曹丕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是因为相对于“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曹丕更强调文学本身的形式和艺术价值。
D.司马相如、东方朔等语言大师也追求文章的形式,但其创作本身却是为了歌功颂德,娱乐皇帝,有着非常功利的目的,与“为艺术而艺术”相去甚远。
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丕“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能迅速地得到广泛响应和长久的发展绝非偶然,其背后有着与之相对应的经济和政治基础。
B.贾谊、班固、张衡等人也不是作为文学家而是因具有政治家、大臣、史官等身份而有其地位的和名声的,说明文学在当时仍不具备独立地位。
C.以曹丕为代表的一批贵族认为真正有价值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他们刻意作文,让诗文开始具备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D.“文的自觉”始于魏晋,从此文学不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文学家也渐渐有了自己独立的地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追星不移张钰哲
朱琪红
①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在福建闽侯县一古旧宅院的空旷处,每到晚上,总有个瘦弱的小孩子仰望星空,辨认着北斗七星和闪烁着神秘光芒的星座,孜孜不倦,兴趣十足。河塘蛙声和小伙伴们捉迷藏的喧闹声都无法让他分神,他就是自小爱好观察天象,迷上天文学的张钰哲。 
②1923年,21岁的张钰哲赴美求学,先后在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系和康奈尔大学建筑系学习。一天晚上,在同学的宿舍里,他偶然发现了一本改变了他的一生,也改变了中国天文事业的命运的小册子。这是一本普通的天文科普读物,但其中作者一段令人心泣的卷首语深深触动了他。 
③“天文学乃中国古学,在我国启昌独早,其研究规模,千年前即已灿然大备,惜后中落……近百年复受晚清腐败政治之影响和军阀的摧残,天文古学更日就消亡,几成绝响。诸君关心国粹,扶翼文明,想亦深同愤惜也。” 
④读到这里,张钰哲的心微微颤抖了一下,难道中国真的要沉沦下去?难道天文古学在中国从此就要消亡了吗?于是,1925年,张钰哲转学到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并以优异成绩先后获得天文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⑤1928年11月22日夜,美国叶凯士天文台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张钰哲一边摘下眼镜揩去激动的泪花,一边不禁高喊着:“捉住了,捉住了!我终于把它捉住了……” 
⑥两年中,他一直在苦苦地追索,在茫茫星海中找寻一颗人类从未发现过的行星。为了它,两年时间张钰哲从未睡过一个好觉,伴随他的只有伸向星空的天文望远镜。他熬红了双眼,深陷的面颊显露出 苍白的容色,但他依然如故,仍在星海中搜寻。 
⑦经过连续的观测和精密的轨道计算,张钰哲确信两年前他发现的一颗星是从未有过纪录的新行星。今天,当这颗星再次进入他的观测网时,他轻按相机快门,终于将这颗新星留在了底片上。张钰哲的发现,很快就得到了“国际行星中心”的承认。 
⑧依照国际惯例,发现者有权为它命名。身处异国他乡的张钰哲,此时心潮澎湃:天文学乃是我国古学,成就早就领先于世界各国。只是到了近代,我国才落后于西方,天上闪烁的行星,没有一颗是中国人发现的。多少年来的梦想今天终于实现了,中国人发现了行星,中国的名字也将在太空遨游。“就叫它‘中华星’吧!”张钰哲坚定地说。 
⑨1945年,一个留学法国的哲学博士,声称用八卦占卜发现了第十大行星--木王星,时任民国宣传部长的张道藩还在《中央日报》上撰文鼓吹,引发了舆论界一阵热捧。很快,一篇题为《你知道行星是怎样发现的吗?》的文章在《大公报》发表,向“用八卦发现木王星”的伪科学进行驳斥和抨击,各种追捧谬论的声音也戛然而止。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张钰哲。 
⑩1949年9月,他返回南京,积极参与紫金山天文台的重建工作。他除了忙碌于领导发展紫金山天文台和全国的天文工作以外,同时坚持天文观测和计算工作。张钰哲虽是台长、导师、长者,但他从来都是和他的学生张家祥等轮流导星,一人一片,一观测往往就是通宵。人几乎冻僵了,钢笔水也冻住了,只能用铅笔来记录。对此,张钰哲常说:不知者以为苦,知之者以为乐也。 
⑪经过近40年的观测研究,张钰哲开创的对小行星、彗星的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和他领导的紫金山天文台行星室共拍摄小行星、彗星底片8600多张,获得有价值的精确位置数据9300多个,发现了1000余颗新小行星,并计算了它们的轨道。其中有100多颗小行星和3颗紫金山彗星获得了国际永久编号和命名权。 
⑫1978年,《国际小行星通报》宣布:为纪念张钰哲在天文学上的杰出贡献,哈佛大学天文台将1976年10月23日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张”,编号为第2051号。 
⑬1986年7月21日,84岁的张钰哲在南京逝世。遵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深埋在紫金山天文台内一个极不起眼的角落,地面上没有任何标记。


展开余下试题相关链接
①1902年2月16日,张钰哲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一个职员家庭。1950年5月20日,张钰哲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 
②1941年9月21日,我国西北部可见日全食。以张钰哲为队长的中国日食观测队,将地点选在了甘肃临洮。观测队从昆明出发,行期42天,途经3000公里,沿途遭遇了日军的多次空袭。最终,观测队拍摄到中国境内中国天文学家自拍的第一张日全食照片和第一部日全食彩色影片。这是首次在我国境内利用现代天文仪器进行的日全食科学观测。  
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钰哲受家庭影响从小就对观察天象感兴趣。夏天晚上,河塘蛙声和小伙伴们捉迷藏的喧闹声不能吸引他,他总要仰望星空,辨认星座。
B.张钰哲及他的团队经过长年研究获得了丰硕成果,发现了很多小行星,其中有100多颗小行星和3颗紫金山彗星获得了国际永久编号和命名权。
C.在中国天文古学消亡之时,一本天文科普读物的小册子改变了张钰哲的人生,也正是这本小册子使中国的天文学得到了拯救。
D.抗日战争时期,张钰哲和队员冒着危险,克服困难,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在境内首次利用现代天文仪器进行日全食科学观测的国家。
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张钰哲赴美学习机械工程和建筑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想法,令他转学到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并最终以优异成绩获得天文学博士学位。
B.张钰哲为了找寻一颗人类从未发现过的行星,两年未睡过一个好觉,他的发现得到了“国际行星中心”的承认并被命名为“中华星”。
C.张钰哲追求真知,敢于挑战伪科学。他曾用文章批驳留学法国的哲学博士声称的用八卦占卜发现了木王星。
D.张钰哲身先士卒,以苦为乐。虽为领导和长者,却与学生张家祥等轮流导星,一人一片,一观测往往就是通宵,再苦再累都坚持。
E.本文虽然为传记类文本,但作者却通过语言、动作、肖像和侧面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执着、爱国、低调的天文学家的形象。
6、张钰哲曾说:“不知者以为苦,知之者以为乐也。”对“不知者以为苦,知之者以为乐也”你有什么样的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老厨师
俄罗斯•帕乌斯托夫斯基
(1)一七八六年一个冬天的傍晚,维也纳城郊的一间小木屋里,一位失明的老人,杜恩伯爵夫人从前的厨师快要死了。几年前,这位厨师被炉子的热气熏瞎了眼。从那时起,伯爵夫人的管家就让他住到这间岗棚里,偶然想起时才给他几个佛罗伦①。
(2)厨师和他女儿玛丽亚住在一起,她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小屋里全部家什只有一张床、几条瘸腿的板凳、一张粗笨的桌子、满是裂纹的瓷碟和玛丽亚的惟一财产——一架拨弦古钢琴。
(3)玛丽亚给他临终的老父亲擦过身,穿上冰冷干净的衬衫,这时老人说:“我从来不喜欢神甫和修道士。我不能请牧师听忏悔,但是临终前我要净化一下我的心灵。”
(4)“你到街上去,”老人又说,“把碰到的第一个人请到家里来,听取一个临终人的忏悔吧。我想谁也不会拒绝你的。”
(5)街上空无一人。风把落叶刮得满街跑,昏暗的天空落下冰冷的雨点。
(6)玛丽亚等了很久,才碰到一位陌生人。她用颤抖的声音向他转述了父亲的请求。
(7)“好吧,”那人平静地说,“我固然不是神甫,但没关系。走吧。”
(8)他俩进到屋里。这个陌生人麻利地把凳子拉到床边,坐下来,俯下身,愉快地注视了一下临终人的面孔。
(9)“您说吧!”他说,“也许我不是用上帝给予的权力,而是用我所从事的艺术的力量,让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轻松下来,并卸下您心灵上的重负。”
(10)“我干了一辈子活儿,直到双目失明,”老人小声说,并把陌生人的一只手拉到自己身边。“干活儿的人是没工夫去犯罪的。我的妻子,她叫玛尔塔,她害上肺病以后,医生给她开了很多种珍贵的药品,还叮嘱要给她吃鲜奶油和无花果,喝滚热的红酒,我于是从杜恩伯爵夫人的一套茶具中偷了一只小小的金盘子,把它砸成碎块卖了。现在回想起这件事心里很难过,我对女儿隐瞒了这件事,一直教育她,别人的东西一点也不要动。”
(11)“伯爵夫人的仆人中有人为这事受到牵连吗?”陌生人问。
(12)“我发誓,先生,绝对没有,”老人回答说,哭起来。“要是我知道黄金救不了我的玛尔塔,我怎么会去偷呢!”老厨师说。
(13)“那好,约翰•梅耶,”陌生人说,把一只手放在老人失明的双眼上,“您在人们面前没有罪。您所做的,说不定还该算是您对爱情奉献的壮举。”
(14)“阿门!”老人小声说。
(15)“现在您告诉我您最后的心愿吧。”
(16)“我希望有人能照顾玛丽亚。”
(17)“这由我来做。您还希望什么呢?”
(18)这时,即将逝去的老人忽然露出微笑,大声说:“我希望能再一次看见玛尔塔,像我年轻时看到她那样。我想看见太阳,看见这座古老的花园百花盛开的春天。”
(19)“好吧,”陌生人说着站起来,走到拨弦古钢琴旁边,坐到钢琴前的凳子上。急促的琴声忽然从岗棚里飘散开来,仿佛千百颗玉珠散落到地上。
(20)“听吧,”陌生人说,“一边听,一边看。”
(21)“我看见了,先生!”老人说着,从床上微微欠起身来。“我看见和玛尔塔相遇的那一天了,那天她由于难为情,打破了牛奶罐。那是冬天,在山里。天空像湛蓝的玻璃一样透明,玛尔塔笑了。她笑了。”陌生人弹奏着,一边看着黑洞洞的窗口。“现在呢?”他问,“您看见什么了吗?”
(22)老人默默地谛听着。
(23)“难道您没有看见,”陌生人一面弹奏,一面匆促地说,“夜由黑变蓝,之后由蓝变成蔚蓝吗?热融融的阳光已经从什么地方的上空投射下来,您家这些古树的树枝上已经绽开了白色的花朵。依我看,那是苹果树上的花。您看,第一道阳光已经投射到石砌的围墙上,把围墙晒热了,上边直冒热气。可能是浸透着融雪的青苔水气正在蒸发吧。天空变得更高,更蓝,更美了,鸟儿已经成群地从古老的维也纳上空往北飞去了。”
(24)“这些我全都看见了,”老人喊道。老人倒在枕头上,急促地喘息起来,双手在被子上摸索。他气喘吁吁地说:“我像很多年前一样清楚地看到了一切。但是我不能不知道……你的名字就死去。名字!”“我叫沃尔夫康•亚马德•莫扎特,”陌生人回答说。玛丽亚离开床边,双膝几乎触到地,向这位伟大的音乐家深深施礼。
(25)当她直起腰来时,老人已经死了。窗外已是朝霞满天,洒满湿润雪花的花园沐浴在霞光中。
(1940年 )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
A.小说巧妙设置悬念。文章一直没有对陌生人的身份进行说明,只是以陌生人睿智的语言和高超的弹琴技术令读者产生阅读兴趣,直到末尾才在读者面前揭示莫扎特这位大师,构思巧妙。
B.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围绕一个卑微而自私的灵魂如何得到临终关怀而展开的,莫扎特的音乐让临死的老厨师感受到抚慰与温暖。
C.莫扎特答应玛丽亚为老厨师弹琴,老厨师希望莫扎特能够照顾玛丽亚,他也答应了,这些都表现了莫扎特的善良和乐于助人。
D.作品通过老厨师描绘听到琴声后看到的景象来直接表现莫扎特高超的弹琴技艺。莫扎特的音乐让临死的老厨师因感受到抚慰而激动不已,玛丽亚也被感动得双膝几乎触地向莫扎特施礼。


展开余下试题E.小说中的画线句借“莫扎特”之口说出,充分印证了作者作为浪漫主义大师提出的“文学应该具有救世功能,展示世界的苦难,同时给人以救赎”的观点。
8.文章开篇交代故事发生在冬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9.请根据小说相关内容,概括老厨师形象的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江逌,字道载,陈留圉人也。曾祖蕤,谯郡太守。祖允,芜湖令。父济,安东参军。逌少孤,与从弟灌共居,甚相友悌,由是获当时之誉。逌避乱屏居,绝弃人事,翦茅结宇,耽玩载籍,有终焉之志。本州辟从事,除佐著作郎,并不就。征北将军蔡谟命为参军,何充复引为骠骑功曹。以家贫,求试守,为太末令。县界深山中,有亡命数百家,恃险为阻,前后守宰莫能平。逌到官,召其魁帅,厚加抚接,谕以祸福,旬月之间,襁负而至,朝廷嘉之。
中军将军殷浩甚重之,迁长史。浩方修复洛阳,经营荒梗,逌为上佐甚有匡弼之益军中书檄皆以委逌时羌及丁零叛浩军震惧姚襄去浩十里结营以逼浩浩令逌击之逌进兵至襄营,谓将校曰:“今兵非不精,而众少于羌,且其堑栅甚固,难与校力,吾当以计破之。”乃取数百鸡以长绳连之,系火于足。群鸡骇散,飞集襄营。襄营火发,其乱,随而击之,襄遂小败。及桓温奏废浩佐吏,遂免。
哀帝以天文失度,欲依《尚书》洪祀之制,亲执虔肃于太极前殿,冀以免咎。帝使太常集博士草其制,逌上疏谏曰:“德礼增修,则殷道以隆。此往代之成验,不易之定理。顷者星辰颇有变异,陛下祗戒之诚达于天人,在予之惧,忘寝与食,仰虔玄象,俯凝庶政,嘉祥之应,实在今日。而犹朝乾夕惕,思广兹道,诚实圣怀殷勤之至。然洪祀有书无仪,不行于世,询访时学,莫识其礼。且其文曰:‘洪祀,大祀也。阳曰神,阴曰灵。举国相率而行祀,顺四时之序,无令过差。’今案文而言,皆漫而无适,不可得详。若不详而修,其失不小。”帝犹敕撰定,逌又陈古义,帝乃止。
逌在职多所匡谏。著《阮籍序赞》《逸士箴》及诗赋奏议数十篇行于世。病卒,时年五十八。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逌为上佐/甚有匡弼之益军中/书檄皆以委逌/时羌及丁零叛/浩军震惧姚襄/去浩十里结营以逼浩/浩令逌击之/逌进兵至襄营
B. 逌为上佐甚有匡/弼之益军/中书檄皆以委逌/时羌及丁零叛/浩军震惧/姚襄去浩十里结营以逼浩/浩令逌击之/逌进兵至襄营
C. 逌为上佐/甚有匡弼之益/军中书檄皆以委逌/时羌及丁零叛/浩军震惧姚襄/去浩十里结营以逼浩/浩令逌击之/逌进兵至襄营
D. 逌为上佐/甚有匡弼之益/军中书檄皆以委逌/时羌及丁零叛/浩军震惧/姚襄去浩十里结营以逼浩/浩令逌击之/逌进兵至襄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辟、除,是我国古代任用官员的词语。“辟”, 一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除” 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B. 友悌中的“友”是指友爱、亲爱;悌,是指尊重长辈。如“申之以孝悌之义”, 就是古代五伦封建等级观念的体现。
C. 洛阳,拥有多年建都史,东周、西汉、东汉、西晋、隋朝等先后有多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古都之一。
D.阮籍,三国时魏诗人,“竹林七贤”之一,有《咏怀诗》八十二首,王勃作品中有“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的语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江逌家族的人关系融洽。江逌曾祖曾做过谯郡太守,祖父曾任过芜湖令,江逌自幼父亲去世,与堂弟江灌共同居住,互相十分友爱,因此获得当时人的称誉。
B.江逌抚慰百姓有功绩。江逌任太末令时,因县处深山中,有几百家逃亡的,凭借险阻,让先后县令不能平定,江逌到任后,召集他们的首领,抚慰使之归顺。
C.江逌作战有谋略并能取得胜利。江逌与姚襄作战,曾取来几百只鸡用长绳连在一起,在鸡脚上系上火把,群鸡惊骇散开,飞落敌营导致其起大火,江逌取得了一次小的胜利。
D.江逌勇于进谏。他认为根据文字祭祀礼仪宽泛无边,不能得知详尽的做法。假若不知道详尽的做法却编纂,那误失不小。江逌反复上疏苦谏,皇帝被迫停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旬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逌避乱屏居,绝弃人事,翦茅结宇,耽玩载籍,有终焉之志。(5分)
(2)哀帝以天文失度,欲依《尚书》洪祀之制,亲执虔肃于太极前殿,冀以免咎。(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5题。
骄儿诗①
(节选) 李商隐
爷昔好读书,恳苦自著述。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
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术。
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况今西与北,羌戎正狂悖。
诛赦两未成,将养如痼疾。儿当速成大,探雏入虎穴。
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
注①本诗载于《全唐诗》卷五百四十一,是作者为自己的儿子李衮师而写。
14.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无肉畏蚤虱”一句采用夸张的手法,这种描写旨在写出诗人自己身体消瘦,生活穷困潦倒的状态。
B.“穰苴司马法”一句借用春秋时期齐国大司马田穰苴的典故来告诫衮师不要效仿自己,而是要多读兵书,学会辅佐帝王的真本事。
C.“况今西与北”六句,联系到国家面临的严重边患,希望孩子能够迅速成长,为国平乱,立功封侯。
D.“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写出了诗人对死守经书、醉心科举的怀疑,表明诗人认为学文无用,全面否定了“读书”和“著述”的方式。
E.此诗抒写因衮师引起的感慨和对衮师的期望。诗人既希望衮师长大后能够为国安边,展现才华但更多的是通过对衮师的期望表达自己的困顿失意。
1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横线部分。
(1)《蜀道难》中描写剑阁高峻崎岖而突兀不平的一句是:
(2)李白在《行路难》中用 , 两句写出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3)《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 。儒道两家都用行路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要是有一台哪怕是极轻便的装卸起重机,装这么点货,也就有如探骊得珠,不费吹灰之力。
②这部作品在内容和观点上都有错误,只是改头换面,修修补补,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③王教授年届九十,还在孜孜不倦地整理《古文尚书》,皓首穷经,为青年学者之楷模。
④虽然当年我们是同窗,可现在他的学问已深不可测,我只能望其项背了。
⑤春天的玉渊潭公园,小草带着泥土的芬芳,柳枝在河畔轻轻摇曳,桃花在枝头尽情绽放,真是秀色可餐。
A.①⑤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黑龙江省哈”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