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36  2017-04-26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6]
浙江省温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浙江省温州中学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卷
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6页。满分11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 题: 审 题: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1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兜鍪(móu) 应届(yìnɡ) 哈(hǎ)巴狗 泥古不化(nì)
B.髡钳(kūn) 湖泊(pō) 汆(cuān)丸子 犁生骍角(xīn)
C.粳米(jīnɡ) 昳丽(yì) 腈纶丝(jīng) 黼国黻家(fǔ)
D.夹袄(jiá) 画帖(tiè) 假惺惺(xīng) 呼天抢地(qiānɡ)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作为忠实于原作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没有穿越剧的光怪陆离,没有宫廷剧的跌宕起伏,有的是衣衫槛楼,是泥土、砖瓦和煤矿,是土得掉渣的农村生活。
B.当今,在高度职业化的体育界中也存在不少挖墙角行为,特别是在足球和篮球界中。一支球队中有一名优秀的球员,别的球队看中了他便把他其招至麾下,从而增强自己队伍的实力。
C.人最大的悲哀是无聊,患上漠不关心的冷淡症,套上自命不凡的枷索,在专业、行业和权力的高岗上,掌控庞大社会资源和机会,却失去自重心,失去了积极生活的信念。
D.大草原上狮子总是少数,而角马、斑马、鹿却是成群的。原来成群结对、人数众多的总是弱者,三五出击的才是真正的猎手,这是自然界的规律。在这种自然规律面前,试图做什么改变真的是徒劳。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阵阵急雨铺天盖地地倾泻下来,雨点打在茂密的梧桐树上,树叶儿就像调皮的儿童的小手不停地在颤抖,十分有趣。
B.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公祭则是为了在历史痛感中砥砺前行。12 月13 日,北京市在平北抗日烈士纪念园等八处烈士陵园一起举行公祭仪式。
C.被责骂为“艺术叛徒”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海粟,首创男女同校、旅行写生和采用人体模特的教学模式,以此改革中国陈陈相因的旧式美术教学,实现中国美术教育现代化的理想。
D.当今少数干部不学无术,固步自封,思想懒惰,不思进取,玩物丧志,胸无城府,以致知识匮乏、本领缺失、执政能力低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农民工歌手的歌曲所表达的积极姿态,唤醒了更多相同命运的人内心深处潜藏的不屈火花,传递了一种困难面前依然保留希望的正能量。
B.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高校的要求自主选择计入高考录取成绩的学业考科目,而且学业考实行“一门一清”制,教育部鼓励提供每一个科目两次开考的机会。
C.近日土耳其表示,对于建设安伊高速铁路二期工程问题上,将寻求中国的帮助,这为中国铁路总公司打入欧洲市场提供了一次机会。
D.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社会正在由“吃饱”向“吃健康”转变,在这一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
5.把下面五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2分)
。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①“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②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③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


浏览完整试题④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⑤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感人
6.阅读下面一段材料,任选一种情境为销售员设计一段话语。要求表达得体,符合情境。(各不超过70个字)
2016年9月3日下午,G20峰会开幕前夕。“一群人簇拥着一个外国老人走了进来,胸前都有G20峰会的标牌,我们觉得应该是参会的嘉宾。”杭州武林银泰店男鞋专柜当班的销售员回忆说。逗留了一两分钟后,那位外国老人似乎没有选到满意的鞋子,就离开了专柜去逛了一圈,一会儿他又回到了男鞋区。在专柜营业员的介绍下,他拿起一双棕色皮鞋看了一会儿,试穿了一下,就示意随行人员买下了。事后才知道那位外国老人是巴西总统特梅尔,专柜销售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很激动,她对自己当时的表现还是挺满意的。
情境(1):假如营业员已经看出总统对皮鞋很满意,该怎么说?
情境(2):假如营业员已经看出总统对皮鞋不是很满意,该怎么说?
7.右图是“温州市水利机关服务品牌形象标识”,请用简洁的文字对其创意加以说明。(3分)(注:标识上部为蓝色,下部为绿色)
二、现代文阅读(共2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7分)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非常注重整体关联。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在一起的。这就像一个太极图,里面有阴也有阳,阳长阴消,阴长阳消,而阴阳又是互根的。中国的思维方式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而是强调此离不开彼,彼离不开此,强调此中有彼,彼中有此,强调彼此转变。在古人心目中,不论有多少事物,不论现象有多么复杂,都可以用一个东西贯通,这就是“道”,孔子讲“士志于道”,庄子讲“道通为一”,佛教华严宗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可以说,中国文化就是“道”的文化。汉代河上公注的《老子》很有意思,他认为老子的很多道理,既可以用在治身上,也可以用到治国上。“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对人体的认识运用到政治这个集体上。范仲淹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为人生志向,也早已成为千古佳话。
中国文化强调中庸之道,为什么要讲“中”?因为“中”就是事物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就会产生偏差。事物的平衡不是静态的、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动的、相对而言的。在这个时间地点取得了平衡,到了下一个时间地点又不平衡了,又得再调整,达到新的平衡,这就是动态平衡。近代哲学家章太炎讲到,西方哲学关注的是物质世界,物质世界相对来讲是静止的,因此可以对它进行细致的精确的静态的分析;中国哲学关注人,人世间的事情是变动不居、瞬息万变的,不可能用静止的方法,而只能用动态的方法整体把握。
中国文化主张自然合理。只有符合事物的本来状态才是最合理的,这就是自然合理。这里的“自然”,是指自然而然,是万事万物的本然状态。从大禹治水到李冰治理都江堰,指导思想就是顺其自然、自然合理。大禹治水,看到水总是要往下流,就疏通河流,让水能够顺畅地流下去,所以水就治好了。李冰看到水是波动的,就不用死的、硬的坝栏,而是用竹篓子装上石头,放在那里,随着水的波动,它也会起伏。汶川地震中,新修的钢筋水泥的水坝都震坏了,而李冰留下的装着石头的竹篓子却没有坏。顺其自然的思想,可以适用于一切方面,适用于人身,适用于社会,也适用于整个大自然。大自然本身也在不断调整,我们要顺应它本身的发展趋势,帮助它取得平衡,而不是去破坏平衡。
现实中的人和人是有差别的。荀子曾引用《尚书》中的“维齐非齐”来谈他对平等观念的理解,认为要达到社会的平等,就必须“非齐”;一味追求“齐”,结果可能反而是“不齐”。孟子说过“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如果都按照同一个标准去对待的话,那当然就“不齐”了。究竟是“齐”还是“不齐”,不能只看表面现象。“维齐非齐”4个字背后蕴涵着自然合理的思维方式。先秦儒家讲“维齐非齐”,宋明理学家讲“理一分殊”,其根本精神指向是一致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对“理一分殊”哲学思想的形象化表达。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整体关联、动态平衡、自然合理是中国人思维的三大特征,也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
B.“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所以可以成为范仲淹的人生志向并获得广泛认同,是因为中国人有将对人体认识运用到政治集体的传统。
C.中国文化强调动态平衡,是因为哲学更关注变动不居、瞬息万变的人生,也主张符合事物的本来状态。
D.孔子讲“士志于道”,庄子讲“道通为一”,虽然“道”的具体语境和涵义不同,但在复杂现象中寻求贯通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
9.根据文意,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
A.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       B.中西哲学思维方式比较
C.中国哲学思维的辩证思考      D.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底蕴
10.结合全文,谈谈你对“一味追求‘齐’,结果可能反而是‘不齐’的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16分)
打不碎的鸡蛋
马莱巴(意大利)
一只帕多瓦种的母鸡,在靠近帕尔玛城的一所农庄里出生长大。它有个毛病,生的蛋很容易碎。原因在于其他的母鸡都吃小石块和石灰微粒,所以它们生下的蛋,壳都很结实;而它只吃小麦、高粱和玉米粒,或者吃小虫子。它吃的虫子有玫瑰色的、黑色的和其他各种颜色的,它从来不吃小石子和石灰微粒,因为它消化不了。要是偶然吃下去一颗石子,那石子就整天待在它的胃里,而且使它整夜合不上眼,所以,它生的蛋,壳很容易破。
一天,帕多瓦母鸡听到一位卖鸡蛋的商人对农庄的女主人抱怨说,有一只母鸡生的蛋太容易破了,每次运输途中都有破的。母鸡听了十分担心,因为它知道,一旦女主人发现了那些易破的蛋都是它生的话,那么很可能就会把它宰了。农庄附近有一家石匠铺。一天,母鸡试着去尝大理石粉末。石粉既不好吃也不难吃,但跟小石子和石灰微粒一样难消化。第二天,它生的蛋蛋壳呈大理石的颜色,外表十分好看,但还是很容易破。另一天,母鸡从石匠铺走过时,看到有一个罐子打开着,上面写有“硬化剂”的字样。“但愿这东西没有毒。”可怜的母鸡自言自语道。母鸡在那白色的糊状物上啄了两三下。原来那是石匠用来粘大理石的胶。随后它跑回鸡舍,因为要是吃了那东西要死的话,它情愿死在自己的窝里。它久久地睁着眼睛等着肚子作痛,最后它睡着了,一觉睡到大天亮,黎明时它生了蛋。


展开余下试题它不像往常那样啼叫以通知女主人来取蛋,它拿了鸡蛋到一片树丛后面去。母鸡先用嘴啄,然后用一个石子敲。这一回,它生的蛋可真硬,于是它就把蛋放回鸡舍。
帕多瓦母鸡生下的蛋在运输途中没有破,在市场的货摊上,被一位工人的妻子买去。女人回到家,把所有鸡蛋都放在碗边,她拿起帕多瓦母鸡生的这个鸡蛋在碗边一敲,鸡蛋没有打碎,碗却碎了。“咦,真怪!”女人自言自语,她拿起鸡蛋,在大理石做的桌子角上敲。桌子被敲掉了一角。她拿来了锤子,试着用锤子敲鸡蛋,还是敲不碎。于是她把那只蛋放在一边,因为她不好意思对丈夫和儿子说自己连一只鸡蛋也敲不碎。
丈夫与儿子吃了三个煎蛋,而不是四个。妻子说人家卖给她一个不新鲜的鸡蛋,也许已经坏了,所以她没煎那只坏鸡蛋。
第二天,她那个大学生儿子把几只烂西红柿和那个鸡蛋放进包里,因为那天有部长来参观。那个部长诡计多端,他想与大学生们见面,让他们鼓掌欢迎。大学生们商议好给予他应有的欢迎。当那位部长出现在学校门口时,学生把烂西红柿和臭鸡蛋朝他扔去。只听见“啪”的一声,像是扔过去一块石头似的,部长应声倒地。大家把他抬出去,把冰敷在他的额头上,因为部长的前额正中鼓出一个大包。尽管用冰敷,那个肿包却越来越大,活像犀牛的角。
打从那天以后,部长再也不接见大学生了,也不再去参加什么开幕式了,因为不管怎么冷敷和治疗,部长额头上的那个包怎么也消不下去。
11.小说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 。(1分)
12.本文在情节设置上颇具匠心,请任选两点作赏析。(4分)
13.请简要分析帕瓦多母鸡的形象。(3分)
14.小说中,这只不碎的鸡蛋给“工人的妻子”与“部长”惹了麻烦,请从小说主题表达的角度简析这两个情节。(4分)
15.从文章看,你认为作者对这只帕多瓦种的母鸡持怎样的态度?结合小说阐明理由。(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6-20题。(15分)
悲剡溪古藤文
(唐)舒元舆
剡溪上绵四五百里,多古藤,株枿逼土,虽春入土脉,他植发活,独古藤气候不觉,绝尽生意。予以为本乎地者,春到必动,此藤亦本乎地,方春且有死色,遂问溪上人。有道者云:“溪中多纸工,刀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以给其业。”噫!藤虽植物,温而荣,寒而枯,养而生,残而死,亦将似有命于天地间。今为纸工斩伐,不得发生,是天地气力为人中伤,致一物疵疠之若此。
异日过数十百郡,洎东雒西雍①,历见言书文者,皆以剡纸相夸。乃寤曩见剡藤之死,职正由此,此过固不在纸工。且今九牧士人,自专言能见文章户牖者,其数与麻竹相多。听其语,其自重皆不啻握骊龙珠。虽苟有晓寤者其伦甚寡不胜众者亦皆敛手无语胜众者果自谓天下之文章归我遂轻傲圣人之道。使《周南》《召南》风骨折入于《折杨》《皇荂》②中,言偃、卜子夏③文学陷入于淫靡放荡中。比肩搦管,动盈数千百人,数千百人下笔,动数千万言。不知其为谬误,日日以纵,自然残藤命,易其桑叶,波浪颓沓,未见其止。如此则绮文妄言辈,谁非书剡纸者耶?纸工嗜利,晓夜斩藤以鬻之,虽举天下为剡溪,犹不足以给,况一剡溪者耶?以此恐后之日不复有藤生于剡矣。
大抵人间费用,苟得著其理,则不枉之道在,则暴耗之过,莫由横及于物。物之资人,亦有其时,时其斩伐,不为夭阏。予谓今之错为文者,皆夭阏剡溪藤之流也。藤生有涯,而错为文者无涯。无涯之损物,不直于剡藤而已,予所以取剡藤以寄其悲。
(选自《晚唐小品文选译》)
【注】①东雒西雍:雒,通“洛”,唐代以京城长安之东的洛阳为东都,称东洛;西雍泛指处于西方的京城长安一带。②《折杨》《皇荂》:代指世俗音乐。③言偃、卜子夏:都是孔子弟子,在孔门以文学见称。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异日过数十百郡,洎东雒西雍 洎:到,及
B.自然残藤命 残:残留的
C.比肩搦管,动盈数千百人 搦管:握笔
D.此过固不在纸工 固:本来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日日以纵 但以刘日薄西山
B.温而荣,寒而枯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C.不知其为谬误 然此可为智者道
D.方春且有死色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剡溪纸工贪图私利过度采伐古藤,导致失衡。作者认为应该按一定的时节开采万物,这与孟子“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的观点何其相似。
B.本文是一则杂感,作者没有直叙其事,而是围绕造纸原料剡溪古藤受到过度摧残一事展开
议论。比喻生动,笔锋犀利,说理形象,耐人寻味。
C.作者在文中讽刺了当时社会上文人们竞相自夸的虚骄风气和浮夸低俗的文风。
D.作者借剡藤的命运来表达壮志难酬的激愤和对人才被埋没的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感慨。
19.用“/”给下面文字断句。(3分)
虽 苟 有 晓 寤 者 其 伦 甚 寡 不 胜 众 者 亦 皆 敛 手 无 语 胜 众 者 果 自 谓 天 下之 文 章 归 我 遂 轻 傲 圣 人 之 道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物之资人,亦有其时,时其斩伐,不为夭阏。(3分)
(2)无涯之损物,不直于剡藤而已,予所以取剡藤以寄其悲。(3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21-22题。(5分)
忆旧游•别黄淡翁①
吴文英
送人犹未苦,苦送春、随人去天涯。片红都飞尽,正阴阴润绿,暗里啼鸦。赋情顿雪双鬓,飞梦逐尘沙②。叹病渴③凄凉,分香瘦减,两地看花。
西湖断桥路,想系马垂杨。依旧欹斜。葵麦迷烟处④,问离巢孤燕,飞过谁家。故人为写深怨,空壁扫秋蛇⑤。但醉上吴台,残阳草色归思赊。
【注】①这首诗是作者在苏州留别友人所作。②尘沙:指旅途上的灰尘、风沙。③病渴:指消渴之疾。④葵麦: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重游兹观,当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⑤秋蛇:指文字。
21.“片红都飞尽,正阴阴润绿”两句与李清照《如梦令》中 一句所描绘的景致相似。(1分)
2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如何渲染离情的。(4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
⑴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辨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辨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辨义与不义之乱也。
⑵武王践功⑴,梦见三神曰:“予既沉渍殷纣于酒德矣,往攻之,予必使汝大堪之。”武王乃攻狂夫,反⑵商之⑶周,天赐武王黄鸟之旗。王既已克殷,成⑷帝之来⑸,分主诸神,祀纣先王,通维⑹四夷,而天下莫不宾。焉袭汤之绪,此即武王之所以诛纣也。若以诸圣王者观之,则非所谓“攻”也,所谓“诛”也。
【注】⑴[践功]指即位。⑵[反]通“翻”。⑶[之]“作”字误写。⑷[成]成就,承受。⑸[来]通“赉”。⑹[维]通“于”。
23.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墨子□□的主张。(1分)
24.武王身为商纣之臣却举兵诛纣,而墨子仍然尊之为 “圣王”,为什么呢?请结合第二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展开余下试题(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⑵_____________,金块珠砾,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⑶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___________,考之行事,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⑷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⑸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四、作文(40分)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李小文是中国遥感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在他辞世很多天后,媒体才发了一条短消息;送葬的也仅仅是一些他生前的学生。
歌星姚贝娜离世前,很多媒体就开始大肆炒作,让年轻的生命消失在阵阵喧嚣中。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不如演员黄晓明的婚礼受人瞩目。
王宝强马蓉离婚案霸屏数周,几乎掩盖了“奥运”的光芒。
这样的事情还在继续。它一遍遍冲刷着我们的眼球,同时也拷问着我们的内心。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温州中学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应用(共1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1.D 应届(yīnɡ)犁生骍角(xīnɡ)黼国黻家(fú)
2.A B挖墙角-挖墙脚 C枷索-枷锁 D成群结对-成群结队
3.C A颤抖:哆嗦,控制不住地抖动。这里只需要表现树叶儿的震动,选用“颤动”更合适。B 项“一起”当为“一齐”。一起:表示事情发生在同一地点或合到一处,不强调时间是否一致。是从一个整体出发,相当于“一块儿”、“一道”。一齐:表示事情发生在同一时间,强调时间上整齐,是从人或事物的每个个体出发,指不同的个体同时做同一件事或同一个个体同时做几件事。D胸无城府,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4.D A 项动宾搭配不当。应为“点燃……火花”)B.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不仅”应放在“学生”前;C句式杂糅,“对于……问题上”杂糅了“对于……问题”和“在……问题上”两种句式,应改为“对于建设安伊高速 铁路二期工程问题”或“在建设安伊高速 铁路二期工程问题上”。
5.(2分)②④①⑤③
6.(3分)(1)先生您好!您的眼光真不错,这件商品品质上乘,风格很适合您。能得到您的青睐是我们的莫大荣幸。希望杭城购物之旅能给您带来愉悦!
(2)先生您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杭州城!在这里您可以随意游览,购物不是必需,满意才最重要。希望您享受观光的乐趣,感受杭城的魅力!
[评分标准]结构新说,1分;内涵解读,1分;语言表述,1分
7.(1)标识主体部分为汉字“水”字造型,代表“水利”事业;(2)横向流动的线条是字母“W”造型,代表“温州”(温州首个拼音字母“W”);(3)横向流动的线条代表“瓯江”的形貌;(4)中间一竖为数字“1”,意为“一流”、“一心一意”, 寓指温州水利创建一流服务品牌形象的精神;(5)“W”也是水的形态与飞鸟的造型,呈现温州水利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风采;(6)标识配以绿、蓝色,充分展现温州将在良好的水利服务下,拥有绿草蓝天的美好生态环境。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四点且表达流畅给满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8.B
9.D
10.中国文化认为只有符合事物的本来状态才是最合理的,而现实中的人和人是有差别的,所以要维护社会的公平就既要顺应事物的共性,也必须要尊重事物的个性。如果用统一量化的标准去规定,就有悖自然合理,反而达不到公平的目的。 (3 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1.虚构
12.(1)虚构荒诞的情节。(2)小说以“不碎的鸡蛋”为线索,情节曲折生动,一波三折。
(3)运用延迟或摇摆(如:女人敲鸡蛋部分内容)。(4)细节描写(母鸡尝硬化剂部分内容;女人敲鸡蛋部分内容)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并结合小说内容分析说明,语言流畅的,给1分;共3分
13.体质娇弱,认真执著,勇敢无畏。①帕瓦多母鸡消化不了小石子和石灰微粒,偶然吃上会使它失眠,它生的蛋,壳容易破碎,可见其娇弱。②这只母鸡很在意商人的抱怨,为此担心,恐惧,一心改变自我,不断尝试吞食各种能使蛋壳变硬的东西,可见其认真执著。③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惜冒生命危险,可见其勇敢无畏。
[评分标准]答出体质娇弱,认真执著,勇敢无畏的意思,各得1分,共3分
14.这两个情节不仅起到了点题的作用,而且丰富了小说的内容,更加突出了小说的主题。女人觉得不好意思对家人说自己连一只鸡蛋也敲不碎,于是她向家人撒了谎;那个部长想让大学生们鼓掌欢迎他,可结果被那只鸡蛋击中了前额。由这两个情节,小说的讽刺意味得到了彰显,小说意在讽刺人性中的好面子、爱虚荣这种丑陋的人性。
[评分标准]共4分。答出作用,得1分;对情节加以分析,得2分;答出小说的讽刺意味,得1分
15.观点一:批评否定的态度。①批评母鸡只吃精粮、娇生惯养,所以它只能下易碎的鸡蛋。②母鸡吃硬化剂是为了保命,担心被排挤被宰杀,批评其为屈从大众而不惜扭曲个人。③其它鸡吃小石块和石灰微粒使蛋壳变硬,帕瓦多母鸡是吃硬化剂使蛋壳变硬,批评母鸡不诚实,采用欺骗手段达到目的。④那只坚硬的鸡蛋打不碎,不能食用,讽刺其没有实际用处。
观点二:肯定欣赏的态度。①赞美母鸡因自己的努力而弥补了蛋易碎的不足。②肯定母鸡为了改变命运而勇敢尝试的精神。③欣赏母鸡能积极应变,适应环境,最终达到目的能力。④欣赏母鸡聪明仔细,它吃硬化剂生了蛋后,自己先检验,鉴定,有了结果后才将蛋放回鸡舍。
[评分标准]4分。答出一点较准确意思,得1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
16.B (残:残害)
17.D (A项,以:表修饰/因为。B项,而:表因果/表转折C项,为:是/对、向D项,且:同为表转折,却)
18.D (无关“对人才被埋没的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感慨”)
19.(3分)虽苟有晓寤者/其伦甚寡/不胜众者/亦皆敛手无语/胜众者/果自谓天下之文章归我/遂轻傲圣人之道
20.(1)(3分)万物资助人类,也是有一定时节的,在一定时节斩伐古藤,不能说是摧残它。(“资”、“时”、“夭阏”各1分)
(2)(3分)且毫无限度地残害万物,并非只限于剡溪古藤而已,这就是我选择剡溪古藤来寄托哀思的原因。(“无涯”、“直”、“所以”、“以”各1分)
21.应是绿肥红瘦(1分)
22.以春归之时序相渲染,以伤春之情突显伤别之情,渲染离愁别绪;环境的烘托,通过环境描写如片红飞尽、啼鸦之声、残阳草色烘托渲染离情;夸张渲染,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己因离别而一下子白了双鬓来渲染情绪;想象,通过想象别离双方将因病、旅途劳顿而日渐消瘦,又将为友人不再身边而备感凄凉,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温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