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06  2017-05-02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6]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试卷 语文
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
语 文 试 题
  组题人:范广阔  审题人:陈平   2017.04.05
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按照题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主观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给监考教师。  
第Ⅰ卷 基础题、 阅读题(共 57分)
一、 课内基础题(12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选择题,完成1--6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 )
A.颤栗(zhàn) 参差(cī) 岐韵 蓊蓊郁郁
B.混蛋(hún) 特异(yì) 斑驳 曲尽其妙(qū)
C.点缀(zhuì) 乘凉(chèng) 纤腰 混混沌沌
D.扫帚(shào) 倩影(qiàn) 椭圆 不能自已(yǐ)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
A.悟言一室之内
B.冯虚御风
C.长乐王深父
D.可以横绝峨眉巅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活用情况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
A.使人听此凋朱颜
B.击空明兮溯流光
C.齐彭殇为妄作
D.火尚足以明也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 ( )
A.白露横江
B.亦将有感于斯文
C.于是余有叹焉
D.以手抚膺坐长叹
5.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死生亦大矣
A.列坐其次
B.固一世之雄也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草木、虫鱼、鸟兽
D.而又何羡乎
6.下列词语是相关文化常识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B.【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C.【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D.【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诗、易、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颁行天下。
欧阳修乞致仕,冯京请留之,安石曰:“修附丽韩琦,以琦为社稷臣。如此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留之安用? (帝)乃听之。于是,吕公著、韩维,安石藉以立声誉者也; 欧阳修、文彦博,荐己者也;富弼、韩琦,用为侍从者也;司马光、范镇,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遗力。


浏览完整试题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两宫泣下,忧京师乱起,以为天旱,更失人心。安石曰:近臣不知为谁,若两宫有言,乃向经、曹佾所为尔。冯京曰:臣亦闻之。安石曰:士大夫不逞者以京为归,故京独闻其言,臣未之闻也。
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元佑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大傅。
初,安石训释《诗》、《书》、《周礼》,既成,颁之学官,天下号曰新义。晚居金陵,又作《字说》,多穿凿傅会。一时学者,无敢不传习。主司纯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说,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黜《春秋》之书,不使列于学宫,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洗,面垢不浣,世多称其贤。蜀人苏洵独曰: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匿。作《辩奸论》以剌之。
安石性强忮①,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讼。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如何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宋史列传第八十六》
[注]①忮;zhì,刚愎、狠戾。
7.对文中划曲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如何/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
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B.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如何/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
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C.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如何/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
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D.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如何/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
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
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B.两宫,唐代以后,由于出现先朝皇后与皇帝生母并尊为太后的情况,至明代,这种情况达到顶峰,所以两宫多指两位太后。但也会指帝后之类。
C.流民,是我国封建统治时期的一个历史现象。由于天灾人祸,百姓为了生存,被迫背
井离乡,逃往深山大泽,觅一栖生之地。因此,封建统治者把这一现象称之为流民。
D.周礼,是道家经典,十三经之一。世传为周公旦所著,是古代华夏民族礼乐文化的理
论形态,对礼法、礼义作了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王安石博闻强记,文思泉涌。他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记忆力特别惊人。文章构思
写作又极快,看似不经意的写作,可每每得到读者的赞美。
B.王安石思想高远,志向远大。王安石在文章中的见解高深奇异,文章论证起来有理
有据有文采,并有改变改变世俗的的远大志向。
C.王安石生活俭朴,不修边幅。他个人崇尚节俭,本性上不喜奢华富有的生活。衣服和
脸脏了也不洗,据此大多数人都认为他是一个贤者。
D.王安石自负执拗,不听人言。王安石为了改革,才固执己见,一意孤行,连皇帝的
意见都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更是不值得考虑。
10.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于是,吕公著、韩维,安石藉以立声誉者也; 欧阳修、文彦博,荐己者也;富弼、韩琦,
用为侍从者也;司马光、范镇,交友之善者也。(3分)

(2)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3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1—12题   
倦 夜
苏轼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注]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11.“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12.整体理解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兰亭集序》中描写文人雅士们喝酒吟诗,表达内心深远情怀的两句是
, 。

(2)《赤壁赋》中间接描写音乐,极尽悲伤的两个句子是
, 。
(3) 《游褒禅山记》中表达作者写作主旨尽志无悔的两个句子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戈 壁 听 沙
①六十年代末,一小群中学生曾想瞒着父母去新疆参加军垦——其中便有我这个初中生。那次逃窜未遂的记忆被悠悠岁月洗刷模糊之后,直到去年,我才寻得一机会西出边关。
②据说我去的不是时候,草原已枯萎,河流已干涸,葡萄园已凋零,肃杀寒风把梦境中的缤纷五彩淘洗一尽,只留下一片沙海。沙丘,沙河,沙地,沙窟,举目茫茫,大地干净。不管什么时候在车上醒来,疲乏地探头远眺,看见的很可能仍是一片单调的灰黄,无边无际又无声无息,让人觉得车子跑了几天却仍留在原地。
③人们不喜欢沙。其实细想一下,葡萄和哈密瓜适宜在沙土里生长,坎儿井这种特异的水利工程也是沙漠特产。因为多沙缺水,人们洗手靠铜壶吝惜地浇淋,脏水也被铜盏承接留备它用,这才有了精湛的铜品工艺。因为尘沙扑面,妇女们都习惯戴轻柔的头巾和面纱——而且很可能基于同一原因,她们多有长长的睫毛,这才给戈壁添上了神秘的妩媚。沙的严酷,使人们更为勤勉和勇敢,于是市场上有了丰富的羊奶、羊皮以及寒光闪闪的英吉沙匕首。沙的单调,使人们向往热烈,于是荒原上有了更多的彩裙、冬不拉和月下奔放的歌舞。那林立的清真寺,那显目的油绿色彩和新月图案,也许是对黄沙烈日的补充;而充满着对自然和命运敬畏感的孤零零的祈祷呼号,也许更易于出现在风暴里和荒凉的沙海之中吧。


展开余下试题④我想,壮丽的西部文化是不是从我手中这一捧沙砾中流出来的?
⑤西部汉人不少,他们与西部各民族一道,真正开始了对沙的征服。据说当年解放军为投资军垦,节省军费,每人每年少发一套军服,而且军服都没有衣领和口袋,省下一寸算一寸。白日汗淋全身,夜晚围炉取暖。中央知道官兵太苦,曾给他们一人补发了几百块钱。但他们手里的光洋叮当响,就是买不到什么东西。
⑥一位医院护士还向我说起她以前的一些知青伙伴。她们初入疆时,怕野兽,怕鬼,晚上不敢上厕所。于是她们只能紧闭着门,一个人哭起来,女伴们就陪着哭一夜。有位女子想妈妈,实在忍不住了,带着一个提包独身而去,结果迷路在大沙漠中。找到她时,发现她双腿已经冻坏,只得将大哭大闹的她送往医院,锯掉双腿……
⑦在乌鲁木齐,在喀什和石河子,我在陌生的人影中默默地寻找,想知道谁是当年那位锯去双腿的城市姑娘。我甚至想,要是十六年前我来到这里,我会是这人海中的谁呢?是那位蹲在墙角咬着羊肉串,不时用油光光的袖口抹嘴的大胡子吗?
⑧戈壁滩收纳了太多的血汗和眼泪,但这一切流入疏松沙土,很快就渗漏了,无影无踪了。一捧捧沙粒,竟全是同样的灰黄色,没有任何痕迹。
⑨远古时期的戈壁似乎是较为繁荣的,西域早就是中国版图中重要的一部分,考古工作者还证明,这里存在过石器时代,而东亚很多民族与这石器有着奇妙的关系。一些土家族史学家认为土家族为伏羲之后,源于甘肃,并以龙山县彭何两姓均自称“陇西堂”为证。研究古代服装的沈从文先生,认为今天的苗装,可能保留了西部原始氏族的服饰特征。王国维的《读史》诗则开篇就是:“回首西陲势渺茫,东迁种族几星霜?何当踏破双芒屐,却向昆仑望故乡。”又说:“自是当年游牧地,有人曾号伏羲来。”
⑩如果这些古代民族曾一度被西部的山川所养育,那戈壁滩真是一个孕生中华民族的巨大子宫。上下几千年,它输送了一个又一个的种族远去,自己却枯缩了,干瘪了,只剩下一片静静的黄沙,还有几声似乎沙化了的鸦噪。
我静静地听着屋外呜呜咽咽的风沙声。那是戈壁在哭泣吧,是思念它孕育的东亚亿万子孙而哭泣吧——戈壁滩如此干枯,以致没有泪水,只有这呜呜咽咽的干泣。
我突然想起,十六年前我鬼使神差地要远赴西域,一定是在睡梦中听到了这哭泣,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
我离开新疆时没有坐飞机,目的之一是想更多地看沙和听沙。火车昏昏沉沉地摇晃着,因为路基多沙,不宜高速。坐在对面的是一位维族青年,他告诉我,政府正在考虑运用日本专家在中东治理大沙漠的经验,来绿化戈壁。当然,这需要很多很多的钱。但我们会有钱的——他笑着说,抽了口莫合烟。
我点点头。这时,车头长啸了一声,拉着列车掠过张掖,向河西走廊的出口奔去,我感到我正在从母腹中第二次诞生下来。
(节选自韩少功的同名散文)
14.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一定是在睡梦中听到了这哭泣,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
15.文章第⑨段引用王国维的《读史》诗有何作用?(4分)
16.文章题目是“戈壁听沙”,作者从沙中听到了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63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受到一致好评,启示我们在饮食文化建设方面要博采众
 长,不断创新,让美食产业源远流长地发展下去。
B.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谣言也不翼而飞,这不仅损害 了公民权益,而
 且损害了政府形象,整治网络谣言已是人心所向。
C.日本政府非法将中国的钓鱼岛“国有化”,完全是他们和右翼分子一起苦心孤诣
 策划的闹剧,中国人民绝不会让他们的阴谋得逞。
D.从“给力”“HOLD住”一路走来,象征着乐观向上、健康积极的“正能量”一词
 在大量的流行语汇中登堂入室,位列新浪网2012年流行语排行榜榜首。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自由地玩,本是孩子的天性和天然权利,而现在,一句“要赢在起跑线上”的话
 语把这种天性和天然权利无情地吞噬了。
B.打假斗士方舟子向韩寒发射了一枚名为“代笔”的炮弹,纷争的原由最早起源于
 今年1月15日麦田发表了一篇博文公开质疑韩寒的作品,同时也引起了方舟子的
 注意。
C.如果参加植树节都能有一份责任意识,就能以发自内心的实际行动和方法带动更
 多社会公众积极行动起来,献上一份心意,贡献一份力量
D.“官二代”“富二代”的犯罪事件近来频见诸媒体,这里没有刻意“仇官”“仇
 富”的意思;其实,在这个社会转型期,学校和家长都应认识到不适当地管教孩
 子是不行的。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1.5亿。 。 ;
。 ; 。 。正因如此,老年人跌倒控制干预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①愿不愿意向跌倒的老人伸出援手,是道德问题
②见危不救,可能导致老人伤残或死亡
③为了保障老人的生命和健康,二者都需要肯定的回答
④知不知道怎样向跌倒的老人正确施救,则是技术问题
⑤按通常30%的发生率估算,每年有4000多万老人至少发生1次跌倒
⑥救助不当,也可能帮了倒忙,加重老人病情伤情,甚至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A.⑤⑥①③④② B.②⑤⑥④③① C.②⑤⑥③①④ D.⑤②⑥ ①④③
20.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字母)(4分)
《兰亭集序》(见下图)这幅传颂千古的书法名迹,通篇遒美劲健,变幻万端,如有神助,在章法、结构、用笔上都达到了行书艺术的高峰。章法上,凡二十八行,行的疏密大致相等,唯首尾偶显宽密;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长短配合,错落有致,____①____。结构上,极尽变化之能事,不求字体结构的平正、对称、均匀,____②____;或修长,或浑圆,突破了隶书扁平方正的形貌。全篇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用笔画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有筋骨,有血肉,____③____;尺幅之内,众相毕现;异字异构,同字别构,匠心独运,韵味无穷,____④____。
A.颇具天然潇洒飘逸之美 B.强调欹侧、揖让、对比
C.可谓极尽运笔使锋之妙 D.秉性、精神、风仪各异
五、写作(50分)
2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图书《窗边的小豆豆》,被译成33种文字,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这本书的作者黑柳彻子,当年进电视台,她立志要当“能读画本的妈妈”,可这个理想并没能实现,她没有自己的“小豆豆”。后来,她辞掉了电视台记者的工作,专门从事儿童研究。如今,这本书在中国已发行超过300万册,并被节选入小学六年级教材。有评论指出,黑柳彻子对童年的发现与证明,不亚于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
有记者问道:“你是怎样实现自己理想的?”黑柳彻子说道:“我曾经把理想天天挂在嘴边,心里天天想着那个理想,以为这样,就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是,我错了。这种挂在嘴边的理想,我离它渐行渐远,成为遥远的海市蜃楼。当我静下心来,做着自己的事,有一天,我忽然发现,那个叫作理想的东西,我已不知不觉地实现了。”


展开余下试题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答案  
1.B.(A.歧韵。C.乘凉(chéng)。D.扫帚(sào)  2.D.(A.悟--晤。B.冯--凭。C.父--甫)
3.A.(B.形容词作名词。C.形容词意动。D.形容词作动词.)
4.D。古今都指长长叹息。(A.古:白茫茫水汽;今:二十四节气之一。B.古:这次集会的斯文;今:文雅、文化、文人。C.古:对这件事;今: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5.B。都是判断句。(A.省略句,列坐于其次。C.状语后置。D.宾语前置。)
6.D。六艺为(礼、乐、射、御、书、数)             7.C。
8.D.是儒家经典。           9.D。强加因果,曲解原文。原文是“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
10.(1)在这个时候,吕公著、韩维,是王安石依靠他们来树立声誉的人,欧阳修、文彦博,是推荐他的人,富弼、韩琦,是用作侍候追从的人,司马光、范镇,是所交朋友中关系比较好的人。(于是,者也,用为,分别为1分)
 (2)熙宁七年春天,天下已经干旱很久了,饥饿的百姓流离失所。神宗的忧愁表现在脸上,在朝廷上嗟叹不已,想废除所有不好的法令。(旱,形,法度之不善者定语后置,分别1分)
【译文】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王安石从小就喜欢读书,一过目就终身不忘。他写文章动笔如飞。起初好像不是很留意,等到写完以后,读者都叹服他文章的精妙。朋友曾巩带着他(王安石)写的文章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王安石传播声名。
   王安石的议论文章高深奇丽,能用许多文辞来证明他的观点,对自己的信仰很坚定,慷慨有改变世俗风气的志向。
   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保马法、方田法等相继出台,称为新法,在全国颁布推行。
   欧阳修请求辞官回乡,冯京奏请让欧阳修留任,王安石说:“欧阳修依附韩琦,把韩琦当作国家的支柱。像这样的人,在一个地方就会败坏一个地方,在朝廷就会败坏朝廷,留他有什么用?”皇帝于是听从了王安石的看法。在这个时候,吕公著、韩维,是王安石依靠他们来树立声誉的人,欧阳修、文彦博,是推荐他的人,富弼、韩琦,是用作侍候追从的人,司马光、范镇,是所交朋友中关系比较好的人,王安石都不遗余力地排斥他们。
   熙宁七年春天,天下已经干旱很久了,饥饿的百姓流离失所。神宗的忧愁表现在脸上,在朝廷上嗟叹不已,想废除所有不好的法令。王安石说:“水灾旱灾,是上天运行的常数,就是尧、汤也无法避免。这不足以招致圣上忧虑,只要做好变法中的各种事情来对付这种情况就可以了。”神宗回答说:“这哪里是小事呢,我之所以恐惧,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变法中的事情啊!从士大夫到后宫,没有不议论它的危害性的。两位太后向我哭诉,担心京城发生混乱,认为干旱虽可怕,更怕失去民心。”王安石回答说:“说这个话的大臣不知道是谁,如果说两位太后说这些话,那是向经、曹佾进的谗言。”冯京说:“臣也听说了。”王安石说:“士大夫不满的意见,都集合到冯京处,所以冯京才听到这些议论,臣就没有听说。”京城安上门监门官郑侠将自己的奏疏,以及画着他所见的灾民扶老携幼、困苦挣扎惨状的长卷,向神宗上呈。郑侠在奏折里说:“大旱是因为王安石(变法)引起的,罢免了王安石,天上就会下雨了。”于是郑侠被判罪流放到岭南。慈圣、宣仁二太后流着眼泪对皇帝说:“王安石乱了天下!”神宗也开始犹豫怀疑了,于是免掉了王安石的宰相,改任他为观文殿大学士、管理江宁府。
   元祐元年,王安石去世,享年六十六岁,追赠太傅的封号。
   当初,王安石给《诗》、《书》、《周礼》三本书作注解,写完之后,在学校里颁布发行,天下人把王安石所写的这些注解称为“新义”。晚年他在金陵居住的时候,又写了《字说》一书,其中的内容多为穿凿附会。当时求学的人,没有人敢于不学习王安石的书的。官府只用这作为录取读书人的标准,因此没有一个读书人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先儒解释经典的文字,全部被废弃不用。废黜《春秋》之类的书,不让这类书在学校里出现,以至于《春秋》被戏称为“断烂朝报”。
   王安石还未做高官时,名声就震动京城。他的本性不喜好浮华,对待自己十分俭朴,有时衣服脏了也不洗,脸脏了也不洗,大多数人都称许他为贤者。只有四川人苏洵说:“这样不近人情的人,很少不会成为奸人的。”写了一篇《辨奸论》来讽刺他。
   王安石性格刚愎自用,遇到事情不考虑是否可行,坚持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等到王安石商议变法时,在朝廷上与反对者争执不下,王安石引经据典,抒发自己的观点辩论时滔滔不绝,众人无言以对。他甚至有言论说:“自然界的灾变不必畏惧,祖宗的法令制度也不足以效法,他人的流言蜚语不足以顾虑。”
   以前宋神宗想任命宰相,问韩琦说;“王安石当宰相如何?”韩琦回答说:“王安石当翰林学士是游刃有余的,但让他处于辅佐天子的位置上却不行。”神宗没有听韩琦的话,于是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唉,这虽然是宋王朝的不幸,也是王安石的不幸。  
11.所写环境的特点是:荒僻(僻远、冷寂)凄清。(2分)
运用了衬托、动静结合的手法(答出其中一种就可以,手法给1分,分析1分)。 “孤村”坐落在旷野之中,显得荒僻;夜间的“一犬吠”和照着行人的“残月”,给人以凄清之感;用“一犬吠”衬托环境的荒僻,“残月”的静景和“几人行”的动景结合着写。
12.诗歌由“倦”字引出投宿荒村、长夜难眠之事,所见凄凉之景,可见凄凉孤独(2分);他想到自己常年奔波,鬓发已白,却竟像络纬虚织一样,由此表达了年华老去(2分)、功业无成(2分)的感慨。
13.(1)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17.B。(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A.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C.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褒义词D.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18.A。(B。“原由最早起源于”杂糅,改为“原由是”或“纷争最早起源于”,“引起了方舟子的注意”主语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吉林省长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