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84  2017-05-02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4]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河北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人 曹月峰 2017年4月
说 明:
(1)本场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本试题共8页,共24题,150分。
(2)客观题用2B铅笔将答案规范填涂于答题卡上,主观题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工整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内。
(3)交卷时,只收答题卡;考完后,保留好试卷。
一、基础知识。(38分)
1.下列各项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加点的字有三种活用类型:外连衡而斗诸侯 却匈奴七百余里 天下非小弱也 席卷天下
B.加点的字的意义均不相同:句读之不知 无爪牙之利 填然鼓之
C.下列各句中均含有通假字: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虽有槁暴 约从离衡 致万乘之势
D.加点的字活用类型均不同:云集响应 据崤函之固 弱天下之民 吾从而师之
2.下列各项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声非加疾也 疾:迅疾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树之以桑 树:种植
B.奋六世之余烈 奋:振作 逡巡而不敢进 逡巡:徘徊不前 追亡逐北 北:失败的人
C.因遗策 因:因为 序八州 序:排列座次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所以:用来……的
D.生乎吾前 乎:于,在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抗:相当 秦以区区之地 区区:广大的
3.下列各句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B.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C. 轻笼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D.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日生烟。
4.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运用,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①在生育政策改革过程中,要使新的生育政策达到科学、公平、人性的目标,必须广开言路,不再闭门造车,认真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对人口形势做出长期预判。
②长城汽车的H6一月份销量继续在同类车中领先,达到3.6万辆,这惊鸿一瞥的数字背后,折射的是国产车的质量越来越值得人们的信赖。
③古典文献中的人文主义从文本到课堂,从课堂到人生,从人生到社会,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这与今天的古典诗词启蒙热情,何尝不是殊途同归?
④虽然在传统观念中“女方回婆家过年”是天经地义,但随着独生子女夫妻群体的壮大以及社会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再墨守成规。
⑤张来福是个做事拖沓的人,平常自己的物品也是到处乱放,以至于要检查卫生时,他就七手八脚地将房间清扫一遍,经常让人啼笑皆非。
A.②⑤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生物芯片技术应运而生,并以完整的技术身份促进了基因组学的发展,带动了生物芯片技术的产业化。
B.温家宝总理连夜乘飞机赶到来到汶川灾区,下飞机后又马不停蹄地深入到群众中。当看到变成废墟的楼房、痛苦不堪的百姓,他心中涌出强烈的司马青衫之情。
C.美国发动了一场师出无名的伊拉克战争,造成10万平民死于非命,也让1700多名美国大兵丧生异域,也令其国际形象地位一落千丈。
D.在微博等网络舆论大力监督下,在有关部门的周密调查下,“表哥”“房叔”等人光鲜外表下掩藏的腐败本质被暴露得具体而微。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浏览完整试题A.由袁和平执导的3D电影《奇门遁甲》的先导海报中,除巨大的罗盘为影片奠定了奇幻的基调外,还有由人、景、物组成为风格恍如壁画的“神秘图案”。
B.桃花是山东肥城市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境内10万亩桃花林,每年春天烂漫的桃花漫山遍野,自然错落,隔而不断,被誉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C.家是温馨的港湾,楼道则是通向港湾的必经之路,这条路走得顺不顺畅,影响着居民居住的幸福感;楼道也是一面透视镜,反映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
D.在改善医疗服务过程中,我们强调要同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否则现在备受关注的大医院人满为患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的。
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南开大学原新教授表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并不意味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否定,国家将继续向违规生育者征收社会抚养费。
B.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和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历史经验证明,群众路线践行得好不好,与党的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有直接关系。
C.截至目前,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7万公里,动车组列车运营数量达1800组,每年发送旅客9.1亿人次,均位居世界第一位。
D.哲学家为何离开学术界?一方面是来自现实生活的重重压力造成哲学家受到伤害,一方面则是学术界存在的种种弊端令哲学家心灰意冷。
8.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如同倒洗澡水连盆中的婴儿一起倒掉,显然不明智。
②在中国古代,教化的目的是传播礼乐文明,规范社会秩序。
③如果能抛弃成见,不因名累实,这一概念必将以新的面貌进入学术界,实现其当代意义。
④如果提倡教化,很有可能被视为封建思想的死灰复燃,从而遭到严厉批判。
⑤但在 20 世纪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教化”变成了等同于吃人礼教的一个贬义词。
A.②⑤④①③ B. ①⑤④②③ C.①②⑤④③ D. ②③⑤④①
9.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这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 。
A.由于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他们才会做出成就
B.正是他们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才这样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C.心无旁骛、孜孜以求方为求知者应有的品质
D.“苦”和“乐”相生相成,只有努力求知的人,才会以苦为乐
10.根据情境补出名句。(6分)
(1)《劝学》用“故”归纳上文,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2)韩愈在《师说》中论述了弟子、老师在学问方面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具体原因。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抒发了李白面对高危的蜀道、盘盘的山路的忧叹之情。
11.学校科学馆南侧的草坪上有一块警示牌,原来上面写着这样一则标语“小草绿油油,请脚下留情”。后来,高一语文组的陈老师看到后建议改为“小草也怕疼,足下请留情”。请结合所学分析这样修改的好处。(6分)
12.如果将《过秦论》中“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句话,改为“仁义之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那么后来加入的“之”字该如何解释?请分析。(2分)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进士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宋绶荐其材,召还,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奏曰:“唐贞观中,尝下诏今致仕官班本品现任上,欲其知耻而勇退也。比有年余八十,尚任班行,心力既衰,官事何补?请下有司,敕文武官年及七十,上书自言,特与迁官致仕,仍从贞旧制,即宿德勋贤,自如故事。” 因著为令。修古尝偕三院御史十二人晨朝,将至朝堂,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止之,乃为所詈。修古奏:“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之伦侮慢若此,其不检甚矣,请付所司劾治。”帝闻,立命笞之。晏殊振笏击人折齿。修古奏:“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朝臣不齿,即时罢黜。度利絜害,请正典刑,以允公议。”久之,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八十余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皆缘遗奏超授官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之徒交章论列。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会赦复官,卒。顷之,既没,人多惜之。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女泣白其母曰:“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卒拒不内。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锲石勒碑以记,唯谨群臣之心是冀。修古无子,以兄子觐为后。曹氏自修古以直谅闻,其女子亦能不累于利,世以是贤之。
(节选自《宋史》,有改动)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宿德勋贤    勋贤:美好贤能
B.自如故事    故事:旧的典章制度
C.请付所司劾治  劾治:审查治罪
D.宾佐赙钱五十万 赙钱:为助办丧事而赠送给丧主的钱财
14.下列各项对虚词的使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 君子生非异也 两个“也”一样
B.欲知耻而勇退也 小学而大遗 两个“而”一样
C.立命笞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两个“之”不一样
D.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 不拘于时 两个“于”不一样
1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
B.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
C.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
D.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


展开余下试题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曹修古精明强干,力除积弊。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奏皇帝,要求效仿贞观年间的做法,汰除心力已衰的官员,皇帝采纳了他的这条建议。
B.曹修古据理而争,捍卫尊严。他与御史们一起去上早朝时,在路上遭到两名宦官的羞辱,他认为这有损天子的尊严,请求将两名宦官依法治罪。
C.曹修古正直无私,不畏权贵。马季良、钱暖都因临终前留下奏章而使其家属被越级提拔,他联合杨偕、郭劝等人上奏此事。
D.曹修古两袖清风,教女有方。他去世后因为家境贫穷而无法归葬,亲戚朋友想要帮助他家人,而他的女儿却最终拒绝了大家。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
(2)曹氏自修古以直谅闻,其女子亦能不累于利,世以是贤之。
三、诗歌鉴赏。(11分)
18 叶梦得①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②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③老,谈笑静胡沙!
【注】①叶梦得,南宋词人。靖康之难前,几次因得罪宦官而落职闲居。晚年隐居湖州太湖。
②拚(pàn):舍弃。③东山:东晋名相谢安曾从隐居的东山进入仕途并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
18.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2分)
A.沁园春 B.天净沙 C.水调歌头 D.渔家傲
1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起首两句点明时令。黄花盛开报来了霜降的消息,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写秋景,一般多写得萧瑟、衰飒,这里却把秋景写得艳美,足见词人开朗的胸怀。
B.三、四两句,点明住地幽静偏僻。简朴的房子掩映在黄花丛中,外边环绕着蜿蜒的小道,很适合过隐居生活。为后文“为问”作铺垫。
C.上片末两句写词人来到了太湖边上,浩茫无际的沧海一般的湖波,天宇澄净,绮丽的彩霞在波光里闪动,富有美感。
D.下片前三句“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一个“念”字将时间由过去引到现在,又由眼前之景引到了对过往的回忆。
20.本词作者情感丰富,手法多样,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分)
四、小说阅读。(19分)
地 气
唐丽妮
壮大爷像只失了水的茄子,一日不如一日,眼看着就要枯了。
老爷子也就出去转了半天,就病成这样?到底出什么事?
儿子额前的“川”字愁成了一条河。
几天前,日头火一样,把光秃秃的大楼烤得像爆米花的炉子。壮大爷要出去转转,儿子不让。
我老农一个,日日晒日头,还怕日头?老爷子咚咚就下了楼。
黑布鞋刚踩上水泥路面,壮大爷心里就嘀咕了:好好个地,全捂在水泥板下了——人啊,未得地气养,唉——
夏日午后的小区好静,偶有一两行人,也是走得快快的急急的,脚不沾地似的,脑袋往前冲,恨不得要一头钻进什么东西里头去的样子。老人家觉得这些人怪怪的,跟乡下人不一样。乡下人走路,或挑着担,或扛着锄,或拎着刀,即使空甩着双手,也是一个脚窝一个脚窝的,结结实实的。脚下是野草小路,身边有清溪,稻田,竹林,青山……
还有牛,还有鸡鸭鹅,还有狗……壮大爷摇头叹息着,想起很多以前并不曾留意的事物。那些家禽家畜常在路上窜来窜去,斗来斗去的,叽叽咕咕的,他还嫌吵呢,还嫌阻手阻脚呢。
老爷子想着想着,心里便美了起来,仿佛正走在他的软实的野草小路上,遇到一群鸡,嘘一下轰散了;来了一条狗,呼一脚踢跑了;见到一头牛,哞哞唤两声……
嗨!行这样的路才叫行路嘛。脚下得了地气,行得正稳嘛。
就这样,老爷子变叹息为得意,美滋滋地去找他的老榕树去了。老榕树在一大片绿油油的麦冬的中间,那树下没有打硬水泥,是软熟的黑泥土哩!壮大爷都把这儿当成自家的了,日日都要到那树下看一看,坐一坐。甚至,老人还在周围悄悄地种了几棵玉米。而且,宝贝们都已经抽穗啦。
这天,壮大爷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给他这几棵宝贝浇浇水。要不然,这大热头的,毒哟!要晒焦的哟。这抽穗的玉米,最能喝水了,还要培土施肥,还要摘去雄穗,还要摘去无果穗。但这点事,在壮老爷子这,那都不是事。
可是,到了那一看,情况非常不妙,简直糟透了——壮大爷的小宝贝们,全部神秘失踪了,一棵也没有了,连一片叶子也没有了,连一丝玉米须子也没有了。
更糟的是,老爷子还不敢出声,只能摁着心口,默默地倚着老榕树坐下了。若是在村子里,别说是全部玉米被拔了,哪怕一棵玉米被折了腰,老人也会暴跳如雷,非把那干坏事的人臭骂一顿不可的。可如今是在城里,自己是虫,不是龙了。而且,前段日子,壮大爷被物业人员警告了。
壮大爷独自哼哼唔唔的,垂头丧气的,像堆烂泥巴似的,四顾无人,竟在这棵老树下睡着了。在这寂静的夏日午后,老大爷躺在泥地上,闻着泥土的腥甜的气息,睡得很沉,还做梦了。
梦里,壮大爷又看到了壮大娘。壮大娘还是水灵灵的壮姑娘,正在黑黝黝的地里撒玉米种子,垂着两条黑亮的大辫子,辫子梢跟盛夏的玉米穗子一样,又大又长,滑溜溜的。
老爷子白日里把梦做得十分美妙,谁知夜里就犯病啦。上吐下泻,还发烧啦。刚进城时,壮大爷也得过这种病,用从乡下带来的跟土地神讨的香灰,煮一碗汤,喝了便好了。可这一回,也喝了香灰汤,却不灵了。
老爷子这一倒下,竟像秋天的树叶,天天见黄啦。
儿子一筹莫展。
出来时间太长了,连土地爷都未保得到我了!壮大爷认为是离乡太久了,土地爷的福泽保佑不了他了。
老人要回老家。眼巴巴地望着儿子。
儿子一阵心酸。老人敬天敬地敬神,科学道理他是不懂的,他说,未有天未有地,有个屁科学!
于是,收拾行李,备车,回乡。
放下车窗,清冽的沟风一吹,昏沉沉的壮大爷立马清醒了,就如同喝了回魂汤。他整一个人,也像被注了铁水,被土地的强烈的磁场所吸引,两脚落地,就再也不愿回车上躺着啦。
就走着。青山,竹林,稻田,清溪,一草一木,一如从前。见牛,哞哞唤两声;遇狗,没舍得踢了;鸡鸭鹅,也没舍得轰了……老爷子越走越精神,眉梢眼角都在笑。
回到竹屋,儿子赶紧洒扫,劈柴,烧水,煮粥,又到屋后野地里摘一把野葱,一把野菜,一把老爷子指定的野草药。侍候老爷子喝了粥,又翻出旧时的药罐,煎草药。
药沸了,罐盖扑突扑突地跳,药香弥漫了一屋。
三儿,快把药罐放地上吸吸地气。
灼烧的瓦罐底刚触碰到滋润的黑泥地,便“嗞”地冒出一丝白烟,还轻轻晃了晃,仿佛有抑制不住的欢愉,像那久渴之人终于喝到了甘露。
2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小说采用对比的手法,写城里人脚不沾地,少了地气;乡下人一个脚窝一个脚窝,得了地气,行得正走稳。两两对比突出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鄙视。
B. 小说多用短语句,不枝不蔓,干净利索。如“还要培土施肥,还要摘去雄穗,还要摘去无果穗”,寥寥数语表现出壮大爷对农活的了解和劳动的艰辛。
C. 小说中壮大爷的儿子为父亲身体担忧,送他回家,为他煮粥煎药。看似孝顺,实则也是一个非常典型不接地气的城里人。
D. 标题“地气”贯穿全文,起到了线索的作用;同时,“地气”也提示了文章的主旨,土地是人们精神的来源,是千百年来人们留恋和依赖的对象。
22.请指出小说中画线句子所用的手法,并分析它的表达作用。(10分)


展开余下试题(1)壮大爷又看到了壮大娘。壮大娘还是水灵灵的壮姑娘,正在黑黝黝的地里撒玉米种子,垂着两条黑亮的大辫子,辫子梢跟盛夏的玉米穗子一样,又大又长,滑溜溜的。(5分)
(2)灼烧的瓦罐底刚触碰到滋润的黑泥地,便“嗞”地冒出一丝白烟,还轻轻晃了晃,仿佛有抑制不住的欢愉,像那久渴之人终于喝到了甘露。(5分)
23.小说写壮大爷在老榕树下种玉米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五、写作。(60分)
24.话题议论文。
前进、展望、旅行、羡慕……这类词经常出现在我们周围,它们仿佛是伸展的手指,将我们的注意力指向“那里”,让人们去关注未来、远方、他人。殊不知,在生活中除了“那里”,还应该有“这里”。对于“这里”这个词你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以“这里”为话题作文立意,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书写工整,标点规范。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客观题答案
(这一页打出来送年级部)
1-3题,18题,每题2分,其他每题3分
1、C 2、B 3、B
4、A 5、D 6、C 7、C
8、A 9、B 13、A
14、D 15、B 16、C
18、C
19、A 21、D
1、C “致万乘之势”没有通假
2、B A、疾:强烈 C、因:沿袭 D、区区:小小的
3、B A、夜月 C、拢 D、日暖玉生烟
4、A 惊鸿一瞥:指美女或所仰慕的女子动人心魄的目光。七手八脚:指人多而忙乱。
5、D 具体而微:指虽规模小,但各部分大体具备。
6、C A、句式杂糅,把“组成为”改“组成的”;B、搭配不当,“被誉为”前加“肥城市”;D、成分残缺,在“人满为患”后加上“的问题”。
7、C A、成分残缺。应在“计划生育政策”前加“对”。 B、 不合逻辑。前面说的是“践行的好不好”,后面只说“率先垂范。D、“来自现实生活的重重压力造成哲学家受到伤害”句式杂糅,应为“造成……的伤害”,或“使……受到伤害”
8、A
9、B 本段围绕首句,举学业上有成就的人的例子来具体诠释,因而,要接的语句也要和“有成就的人”相一致;衔接的语句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解释,由此可见B项最恰当。ACD三项都没有紧承“废寝忘食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这一观点来论述,不恰当。
10、(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2)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3)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11、更加押韵(1分);拟人化的修辞(1分),拉近距离(1分);一语双关(1分),足下既是“脚下”的意思(1分),又是“您”的意思(1分),表达更文雅。
12、取独。因为“仁义”可以为“不施”的主语,取独后可理解为“因为仁义没有施行,所以攻守形势就不同了”。(如同“壮志难酬”的格式)
提宾。“仁义”也可为“不施”的宾语。
13、A 勋贤:有功劳、有贤能的人。
14、D 在 被 A、表疑问 表判断 B、表原因 表转折 C、均为代词
15、B
16、C 理解错误,原文是说马季良、钱暖因为刘从德的遗奏而被越级提拔。
17、(1)晏殊自身担任宰相,是百官效法的对象,却因为怨恨急躁而失去大臣的体统。(“辅弼”“法”“忿躁”各1分,句意2分)
(2)曹家从曹修古以来凭借正直忠诚而闻名于世,他家的女子也能不被利益连累,世人因此认为他家人很贤能。(“谅”“贤”各1分“不累于利”被动句1分,句意2分)
18、C
19、A “把秋景……胸怀”不对,这里是凄美,“黄花”为下边抒发词人内心的矛盾感慨作势。
20、共3点,寓情于景,动作(细节)描写,运用典故。每点手法1分,解析1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21、D(3分) A无中生有,两两对比是为了说明城市缺乏地气,而不是为了表达 作者对城市生活的鄙视。B“艰辛”不准确,应为表现他的期待和熟练。C儿子是真孝顺的,并且回老家之后的表现也能说明并没有完全抛弃土地。
22、(1)外貌描写(1分),写出了壮大娘年轻时的水灵、健康(1分),将她的辫子梢生动地比喻为盛夏的玉米穗子(1分),表现了壮大爷对壮大娘(1分)和在土地上劳作生活(1分)的思念。
(2)细节描写(1分),把触碰土地时的白烟和灼热的瓦罐比喻成一个因为喝到甘露而抑制不住欢愉的人(2分),表现了壮大爷回到家乡,脚踏黑土地时欣喜不已的心静(2分)。
23、结构上:引出下文,壮大爷因为玉米被拔掉而病倒,儿子只能把他送回农村
内容上:写出了壮大爷对土地的牵挂和热爱,即使一小块黑土,他也希望那上面长出绿色。
主旨上:表达了对壮大爷指接触泥土的理想破灭、精神支柱坍塌的同情,和对现代人东社土地的批判。(每点2分)
24、可根据材料中对“那里”的理解,得出“这里”指“自己”“身边”“现在”,围绕“珍惜现在”“相信自己”“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多自我反省”等立意来写均可。
参考译文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进士出身,屡经升迁为秘书丞、同判饶州。经宋绶推荐,他被召还朝廷,以太常博士的身份担任监察御史。
上奏说:“唐朝贞观年间,曾经下诏退休官员朝班位置在本品现职官员的上列,目的是让官员知道耻辱而勇于退职。近来有人年纪已经超过八十岁,仍然站在朝班行列。精力衰竭,对做官任职没有补益。请下诏给主管部门,命令文武官员凡年满七十岁者,自己上书提出申请,朝廷特别给予升官退休,仍沿用贞观年间办法,即便是名望和功劳很大的官员,自应按惯例退休。”朝廷于是据此制定了法令。
曹修古曾同三院御史十二人早上入朝,快到朝堂时,有两名宦官骑马不肯迴避,有人斥责他们停止,反而被辱骂。曹修古上奏说:“以前史书上说,御史台有尊严则天子才有尊严。按照惯例,三院御史同行的规格与知杂事相同,现在宦官如此猖狂,请交主管官员弹劾治罪。”皇上知道后,立即命令鞭打宦官。晏殊曾用笏打人,把那人的牙齿都打断了。曹修古上奏说:“晏殊是皇上的辅弼大臣,是百官的榜样,却冲动急躁没有大臣的体统。古时候,三公犯法不交官吏查办,前朝时陈恕在中书省打人,当即就被免职。请依法对晏殊予以惩处,以平息舆论。”
很长时间以后,出朝任歙州知州,又调任南剑州,又担任开封府判官。历任殿中侍御史,提升为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不到一个月,正遇太后的侄子刘从德死了,录用他的亲族连同仆役差不多有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暧都按遗书上奏的名单予以破格授任官阶,曹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纷纷上奏章批评。太后大怒,把奏章交付中书论罪。大臣请眨曹修古为衢州知州,其余依次处罚。太后认为责罚轻,命令全都削官阶一级,任曹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尚未赴任,又改任兴化军知军。恰逢大赦,官复原职,死去。他死后,许多人为他惋惜。家里贫穷,不能把灵柩运回家乡埋葬,他生前的部属和幕僚捐钱五十万帮助治丧。小女儿哭着对母亲说:“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武邑”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