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221 2017-05-07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1]
广西陆川县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广西陆川县中学2017年春季期高二期中考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别、姓名、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在规定区域内核对答题题号后对应作答时,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要求作答的试卷无效。
第 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古人出行带什么样的“包”
倪方六
在中国古代,衣服大多没有口袋,古人出行时“包”更是不可或缺。在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已可以找到“包”字。
“包”最早并不叫“包”,而是叫“佩囊”。佩囊是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包,像钥匙、印章、凭证、手巾一类必须随身带的东西,大都放在这种囊内。因为外出时多将其佩戴于腰间,故谓之“佩囊”。从文献记载来看,先秦时人们已有带包的习惯,即所谓“佩囊之俗”。古代的包也有大小之别,汉代学者毛亨称“小曰橐,大曰囊”;制作材料也不一样,有皮包和布包之分。
古人的“佩囊之俗”据推测起源于士兵配备的箭囊。佩囊实用方便,从先秦用到了明清,虽然名称和款式多有变化,但人们都少不了佩囊。
汉朝时,佩囊被称为“縢囊”。縢囊是一种小包。汉代也出现了一种叫“绶囊”的方形包,皇帝常常用之赏赐臣子,有绶囊的人自然是有官爵之人,所以,“包”成了身份象征。绶囊主要用于盛放印信一类的东西。因为“包”已与身份联系了起来,所以在图案、色彩上都有规定和讲究。绶囊最常用的图案是兽头,故称“兽头鞶囊”。兽头中又以虎头使用为多,因此又有“虎头鞶囊”之称。除兽头之外,有些朝代的包还用兽爪图案,只是“官无印绶者,并不合佩鞶囊及爪”。
与绶囊同样能显示身份的包还有“笏囊”,也称“笏袋”。“笏”即笏板,是官场用的简易手写板。与绶囊多用青色不同,高级笏囊多用紫色,古人称之为“紫荷”。 紫荷也是唐朝官场上的高级包。
唐代时,最能显示身份的包是“鱼袋”。绶囊是装印信的,而鱼袋则是盛放符契这类“身份证”的。唐朝时,官员的身份证明制成鲤鱼形,故名“鱼符”。凡五品以上官吏穿章服时必须佩戴鱼符;中央和地方互动,也以鱼符为凭信。凡有鱼符者俱给鱼袋,使用时系佩于腰间,内盛鱼符。鱼符有金、银、铜等质地,以区别地位;鱼袋也通过金、银装饰来区别地位高低。
宋朝使用的“鱼袋”也有金鱼袋、银鱼袋之分,但仅是一个空包,鱼符被废用了,仅在这种包上绣上鱼纹,凡有资格穿紫红、绯红官服的高官均可用这种包。
除笏囊、鱼袋外,古代官场、文人间还有一种包很流行,这就是用来盛放计算工具、文具一类的“算袋”其实,“算袋”这种包很早就有,但汉代称“书囊”,也称“书袋”。宋代称“照袋”,也称“招文袋”,民间则称其为“刀笔囊”。这种包一直到明清都在使用。金代也使用算袋,但称为“书袋”。元明清时代,随着新物件的出现和使用,包的款式和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如有了放钱放物的“褡裢”、放烟丝的“烟袋”、盛放扇子的“扇囊”、盛放挂表的“表帕”、装饰价值更高的“荷包”等。
其中“褡裢”为双层袋子,中间开口,两头放钱,使用时从中间对折,搭于臂膊上,故又称“搭膊”。因为搭膊多用来装钱,民间干脆呼之为“钱袋子”。因为“袋”与“代”谐音,常用之赠人,以讨“代代有钱”的口彩。
浏览完整试题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使用最早、流行时间最久的包叫佩囊,因为外出时多将其佩戴于腰间而得名。佩囊实用方便,人们出行都少不了它。
B.古人出行时要携带一些东西,但是中国古人的衣服没有口袋,这些东西需要放在包里,所以包就显得非常重要。
C.古代的佩囊因为朝代的不同名称和款式也多有变化,如汉代有一种小的佩囊称为“縢囊”,唐代的“鱼袋”也是一种佩囊。
D.汉代的绶囊与縢囊有所不同,从形状上看绶囊是方形的包,皇帝常常将其赏赐给有官爵的人,所以它也成为身份的象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古人的“佩囊之俗”据推测可能起源于士兵配备的箭囊。从先秦到明清,佩囊之俗一直在延续,主要原因就是佩囊有装饰的作用。
B.古代的包有大小之分,小的叫橐,大的叫囊;制作材料也有区别,有皮质的,也有布质的;在颜色上也有所差异,有青色的也有紫色的等。
C.在中国古代,绶囊、笏囊、鱼袋都有象征身份的作用,一般在图案、色彩也有讲究,如“虎头鞶囊”就是上面绣有虎头图案的绶囊。
D.古代官场、文人间有一种被称为“算袋”的包很流行,它主要用来盛放计算工具、文具等,这种包其实在汉代就有,宋明清也在使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笏板是官员上朝持的简易手写板,而装笏板的袋子就是笏囊,高级笏囊多用紫色,古人称之为“紫荷”,紫荷是唐朝官场上的高级包。
B.元明清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物件不断出现并被使用,包的款式和功能也越来越多,有了盛放扇子的扇囊和具有较高装饰价值的荷包等。
C.虽然宋朝也使用“鱼袋”,并且鱼袋也有金鱼袋、银鱼袋之分,但因为鱼符被废弃,所以鱼袋仅是一个空包,不再是身份的象征。
D.“褡裢”也称“搭膊”,因为它多用来装钱,在民间又被称为“钱袋子”,并且由于“袋”与“代”谐音,古人常用之赠人,以讨“代代有钱”的口彩。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鹜、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展开余下试题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4分)( )( )
A.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3) E.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o(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油 麻 地
吴克敬
跑得气喘如牛的石小诗说:爸,我妈回来了。
听了儿子石小诗惊奇异常的报告,石厚照依然故我的,从他挎在胳膊上的柳条笼里,抓一把化肥,给他开在油麻稞下的小土坑里,准确地丢一撮,抬起脚来,拔着土掩埋住……
石厚照的鼻孔里,塞得满满的,都是雪一样油麻花的清香。
这是八年前的事了。
那一天,石厚照像今天一样,给他的油麻地施着最后一次追肥,有一个触目惊心的画面却突然撞进了石厚照的眼睛里。有个很城市的女人,扑倒了一片油麻稞子,她倾斜着身子,半躺在油麻稞子上,咬牙呻吟着……石厚照吃惊地看了一眼,就在这时,他听到了一个婴孩冲天般地啼哭。那女人在婴孩落草啼哭的那一瞬间,像是耗尽了生命的全部力量,颓然地倒在了油麻稞子上。未婚的石厚照能做什么呢?石厚照想他是该躲的,可他又怎么躲得过去?他躲开来,谁又能帮助这个很城市的女人呢?石厚照想了想,虽然抬腿往后退了两步,但却又起身往前走了。他勇敢地走上前,抱起了女人,也抱起了女人刚刚落草的婴孩,这婴孩不是别人,就是叫他爸爸的石小诗。这女人也不是别人,就是石小诗很城市的生身妈妈林红豆。他大步流星地跑出他的油麻地,向周城镇的医院跑…… 后来,石厚照回了家,很费功夫地炒了一袋油麻籽,捧在手上,又到了周城镇的医院,捧到林红豆面前。石厚照说,油麻籽很好吃的。我听人说了,油麻籽特别下奶,你吃了,孩子也就有吃的了。
油麻籽的吃法,石厚照在给林红豆炮制的时候,变了好几种花样。这些花样都是石厚照的娘活着的时候做给他吃的。坡头村没有别的好出产,油麻籽算是一个例外.打收下来,可以榨了油吃,也可以炒了、煮了吃……总之,有一种炮制方法,就有一种吃的味道,石厚照很有耐心地炮制着油麻籽,给林红豆吃了。 不过,她沉默着不说话,从在油麻地落草了石小诗,到石厚照把她们母子抱到周城镇医院,接生了石小诗,抢救了她,她就沉默着,一直不说话。不说就不说吧。石厚照是无所谓的,他奉行着“为人为到底,送佛送上天”的老好人宗旨,尽心尽意地侍奉着林红豆。
他无一日不想着进城给亲戚抱娃的屈同梅。屈同梅城里亲戚生了孩子,捎话让她进城帮忙,她不好拒绝,答应亲戚到城里去。临去前,屈同梅到石厚照的小院里来了,她说:我会住到你家小院的,很快住进你家的小院。
可是屈同梅没能住进石厚照的小院,抢在她的前头,林红豆却不讲道理地住进来了。
石厚照在前头走,他要回到坡头村去,抓紧时间给他的油麻地把剩下的肥料追施进去的,但他在前头走,林红豆抱着她的儿子石小诗,一步不落地跟着他走。石厚照前头刚进坡头村,林红豆后脚也进了坡头村;石厚照前头进了他家门,林红豆后脚也进了他家门。
石小诗那时多么小呀!像一只猫儿,总是那么安静……但如今他长起来了,长得堪比一只雄壮的小虎崽。
站在石厚照身边的石小诗,偏着脸看石厚照,他不知道亲爱的爸爸石厚照是怎么了。
石小诗想不明白,就又报告了一声:爸,我妈回来了。他是想让石厚照也高兴的,可石厚照沉默着,一直不停地在给油麻地施肥,汩汩流淌的沟河,似乎呜呜哇哇地嚎哭着。没人知道,石厚照是想哭的。过去的日子,他在油麻地里做着事,听见沟河的流淌声,他就想趴在油麻地里,汪汪地大哭一场。
不明不白住在石厚照家里的林红豆,突然又不明不白地走了。走就走吧,她该抱着她的儿子走的,但却没有,只就她一个悄悄地走了。
在城里给亲戚抱娃的屈同梅回村了,她看着石厚照抱着石小诗,说:我是没福住在你家了。油麻地头,许多人鱼贯而来。有黑瘦的、戴着一副白边眼镜的副县长,白胖的,戴着黑边眼镜的镇委书记,还有慈祥的毛校长。镇委书记给毛校长打电话的时候说了石小诗的妈妈,说人家现在是财神爷呢!给你实话说吧,人家现在上嘴唇把下嘴唇碰一下,把咱一个县能买了去。石小诗没有注意,和毛校长走在一起的女人,她穿着一身雪白,白色的上衣,白色的裤子,却不怕把她白色的衣裤弄脏了,一下子跪在了油麻地头,把石小诗拦腰抱起来。
地头上的来人闹闹嚷嚷,石厚照听得明白,但他没有去理会,不慌不忙,不紧不慢,重复着他的劳作。
跪在地上,搂着石小诗流了一阵泪水的林红豆,站了起来,向在油麻地施肥的石厚照走去了。
林红豆说:把你难为了。
石厚照说:没啥难为的。但你不想想,那是你的骨血呢,咋能撇下走了?
林红豆说:对不起。
石厚照说:不说对不起,说你怎么又回来了?
林红豆说:很想吃你炒的油麻籽。
(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文章开头写石照厚在得知林红豆回来的消息时,依然故我地在油麻地里劳作,表现出了长期在生活重压之下的他对林红豆的怨恨和冷漠。
B.石照厚看到正在生产的林红豆时,“抬腿往后退了两步,但却又起身往前走了”,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他既犹豫胆怯又勇敢承担的复杂心理。
C.小说讲述了一个颇有点传奇色彩的故事,它是城市人在农村的特别遭遇,又是乡下人同城市人的奇异交往,城市和乡村生活在作品中得到拼接。
D.石照厚是“想哭的”“想趴在油麻地里,汪汪地大哭一场”,都表现了他对因林红豆的离去给他命运带来的改变觉得无限委屈。
E.小说中的林红豆在某种意义上是城市文化的代表,她的产子、弃子最终回来寻子,都富有神秘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而广阔的想象空间。
8.小说在刻画石照厚这个形象时,突出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以“油麻地”为题,有什么作用?(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闾。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累官金吾将军。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
展开余下试题
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至是,卯漏受命,辰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明日,战万胜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诏令刻石记功于鹿头山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扞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居邠三年,戎备整修。卒,年六十四,赠司徒,谥曰威武。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有删改)
【注释】逆旅:旅馆,客舍。
1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B.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C.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D.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贞元,属于古时皇帝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B.卯、辰,属于十二地支。地支和天干(甲、乙、丙、丁……)组合在一起可以用来纪年,而且天干又可以单独用来表示一天的时间。
C.觐谒,即入觐,是古代政治礼节,专指地方官员入朝朝见帝王。
D.中书,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清代沿明制,于内阁置中书若干人。在清朝之位阶约为从七品,中书职能通常为辅佐主官,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崇文能征善战,屡受封赏,他率三千军马大破吐蕃侵略者,被封渤海郡王。
B.高崇文爱护百姓,率军进入成都时,让军队驻扎在大路上,对财务秋毫无犯。
C.高崇文明辨是非,穿戴很破烂的穷苦的叛乱者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高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使他们都保住了性命。
D.高崇文恃功而侈,把蜀地国库中的奇珍异宝和机巧工匠都擅自带走,又不懂朝廷的礼仪制度,不敢入朝觐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的。(10分)
(1)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5分)
(2)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小题。(11分)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14.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B.中间四句是以外在的“动”来写乡居生活内在的“静”,写出作者往来于田间,打理桑麻,虽孤独但也快乐的隐居生活。
C.“野外罕人事”与“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D. 《归园田居》(其一)着重表现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而本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表现诗人恬淡的心境。
E.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在一片“静”的境界中,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15.陶渊明的乡居生活总体说是平静安宁的,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忧,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的部分。(5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耽溺于伶人而丧国的史实,论证了“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_______”的成败之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知识运用(20分)
1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作为政府官员,要和各行各业的人交朋友,但官商交往要相敬如宾 ,不能称兄道弟,更
不能狼狈为奸。
②及至事过境迁,文化传统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缺,化为明
日黄花。
③李娜是一个细心谨慎、八面玲珑的人,每次比赛前,她都会把对手的资料收集齐全并深入
分析,做好一切应战准备,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④进入高三以来,王强同学晚上总是连续学习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左右,节假日也从不休息娱
乐,其精神可嘉,其做法则不足为训。
⑤日常生活中,当流言蜚语降临在自己头上的时候,不妨抬头看看天外,把眼光投向海洋,
把心系于远方,不斤斤计较一时一事之长短,更不要想方设法去报复。
⑥收入差别过大,造成骨干教师流失,对那些师资力量本就不厚实的普通学校而言,无异于
釜底抽薪。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梦赋予了当代中国青年新的历史使命。当代中国青年是中国梦的实现者、助跑者和寄托者,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托起中国梦。
B.遵义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网络社会也是法治社会,公安机关也会依照相关法律规定对利用互联网编造或传播谣言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进行依法查处。
C.虽然情感生活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但谁又能否认它是我们整个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呢?
D.《时代周刊》认为曼德拉是这个世界最接近圣人、最具有宽恕美德,这种宽恕在哪个时代都极其珍贵。
1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外国人对于中国的国粹,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所
以,我们可以这样来说:任何外国人,无论他对于中国的国粹熟悉到什么程度,都不可能将
上一篇:
广东省陆丰市东海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内蒙古呼和浩特铁路局包头职工子弟第五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广西陆川县”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