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54  2017-05-07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4]
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深圳市红岭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一学段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互联网时代更应注重用词准确
近日,《山西日报》等媒体根据网络热度排名,总结了2016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广西小伙的“蓝瘦(难受)、香菇(想哭)”,奥运选手傅园慧的“洪荒之力”,以及王健林说的先定一个“小目标”,成为最热的三个词语。
  有人说,互联网的传播规律,其实就是无规律。词语的传播更是如此——我们不仅难以摸准热词的特征,更难以预测它何时、以何种形式击中网民的痛点。那么,在众声喧哗、信息碎片化的互联网时代,我们在用词上该持以怎样的态度呢?
   兹认为,为了提高表达效果和沟通效率,可以在适当场合使用热词,但必须基于准确、恰当、合适的前提。
   热词有超强的表情达意效果,往往是区区几个字,胜过千万言。2015年的热词“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道出了大众对脱离现实生活、外出旅游散心的期许,同时既精准传达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情怀,又听起来不那么文绉绉,颇得网民喜欢。而且,热词往往能僭越年龄、辈分、等级,将沟通双方置于平等状态。比如,很多父母在用微信与子女沟通时,自称“宝宝”卖萌,相信这样的用词,会部分消除横亘在双方之间的沟通障碍,起到促进沟通的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又格外强调,使用热词的前提是,用词准确、得体、合适。因为热词特别受追捧,一个明显乱用或错用的热词在网上刷屏,只会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效果,形成错误的示范效应。
   热词要用得准确。该用动词的时候,绝对不能擅用名词敷衍。准确使用热词,会带来“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近几年各大高校毕业典礼,校长们都爱用点网络热词来带动气氛,反响热烈。比如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根叔”,巧用“打酱油”“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等词语,令毕业生更添对母校的留恋。
   热词要用得得体。要掌握用词分寸,不能为了套用热词,而扭曲词语本来的意思。比如,很多地方都把人才培养项目的具体工作描述成“人才培养工程”,这其实是对“工程”这个词语的滥用,只有形成系统的培养项目,才能称得上是工程,平时的具体工作如提高待遇、落实住房等,只能称得上是人才工作。
   热词要用得合适。热词虽好,但也是该使用时才使用,不要刻意追求表达效果,“为了热词而热词”。要学会合适使用热词,可以参考习近平总书记对一些词语的运用,比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这些用法,广大群众不仅容易理解,还很容易产生共鸣,取得了尤为突出的传播效果。
  词语不一定花里胡哨,最重要的还是适得其用,与特定的语境、背景相契合。如今通信发达、信息芜杂、词语泛滥,我们应学会使用热词,但更应注重用词的准确、得体、合适,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选自《光明日报》 )
1.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提高表达效果和沟通效率,在基于准确、恰当、合适的前提之下,我们可以在适当场合合理使用热词。


浏览完整试题B.互联网时代热词的传播是没有规律的:不仅热词的特征难以摸准,网民的痛点在何时以何种形式被击中更是难以预测。
C.“蓝瘦、香菇”“洪荒之力”“小目标”是2016年《山西日报》根据网络热度排名,总结出的“十大网络流行语”中最热的三个词语。
D.习总书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等热词的运用,不刻意追求表达效果,该使用时才使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如今通信发达、信息芜杂、词语泛滥,热词一定不能花里胡哨,最重要的还是适得其用,与特定的语境、背景相契合。
B.孩子不听话时,父母用微信沟通时说上一句“宝宝对你很失望”,会部分消除横亘在双方之间的障碍,促进彼此之间的沟通。
C.虽然地方不能把人才培养项目具体工作描述成“人才培养工程”,但目前北大实行的“博雅人才培养计划”可以简称“博雅计划”。
D.“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颇得网民喜欢,是因为它道出了大众期许,同时既精准传达了大众的情怀,又听起来不那么文绉绉。
3.下列有关“网络热词”之所以能“热”的原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热词有超强的表情达意效果,往往区区几个字,胜过千万言,比如“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B.热词往往能僭越年龄、辈分、等级,将沟通双方置于平等状态,比如,父母可以自称“宝宝”卖萌。
C.热词能带动气氛,让听众反响热烈,比如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根叔”,巧用“打酱油”等词语。
D.热词更应注重用词准确、得体、合适,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比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12分)
单田芳:品评天下的曲艺泰斗
晨 曦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语句曾经红遍中国,“单田芳评书”亦曾是彪炳数十年的文化符号。他的新老评书作品总共100余部,覆盖面达到全国530多家电台,收听人数将近7亿。作为中国当代极具代表性的曲艺大家,单田芳以其独特的言语品评天下、指点江山,也精彩演绎着自己80年的智慧人生、60载的艺术人生。
单田芳六岁念私塾,七八岁即学会了一些传统书目。上学后,他边读书边帮助父母抄写段子、书词,评书中丰富的社会、历史、地理和生活知识及书曲协作、表演技巧都使他获益匪浅,十三四岁时他就已经能记住几部长篇大书。1954年,刚进入大学不久的他就辍学拜师学评书,取艺名为“田芳”。
家庭的熏陶,加上天资聪颖,年仅22岁的单田芳在鞍山市曲艺团迅速走红,当时他说书的茶馆常被书迷们挤得水泄不通。书到用时方恨少,深感自己史学、文学知识不足的单田芳,1957年报考了辽宁大学历史系函授班,学习深造了3年。多年以后,他谈起这个决定时仍感叹:“正是当时的学习为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当风华正茂的单田芳逐渐走向艺术成熟时,十年浩劫开始了。耿直的他因为说了几句真话被认为是“现行反革命”。在一次批斗中,他的满嘴牙齿被打掉了,后来又连急带气,嗓子发炎变肿,原本清亮浑厚的嗓音也毁了,这对一个评书演员来说意味着什么啊!后来单田芳全家又被遣送到农村接受改造,一待就是好几年。铲地、送粪、割草、积肥……干着沉重的农活,单田芳还在心里默默地背着书。他背《三国》,背《水浒》,背《聊斋》,背学过的诗词歌赋。古书背完了背新书,新书背完了就背学过的课文,实在没得背了,就从头再背。他还在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再说自己热爱的评书。
1978年11月,单田芳终于得以平反。他回到了鞍山市曲艺团,又举起了心爱的惊堂木,说起了评书。已过不惑之年的单田芳由衷地感叹:“再没有比失去自由和政治地位更痛苦的了,也没有比彻底解放获得幸福更痛快的了。”格外珍惜重上舞台机会的他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旺盛的艺术创造力。从1979年到1994年的15年里,单田芳仅同鞍山电台合作就录制了评书43部,共3500多段。《隋唐演义》《明英烈》《三国演义》等传统评书和《百年风云》《平原枪声》等现代新书,在全国各地的100多家电台、电视台播出。一时间,单田芳的评书“说”遍全国,每到中午、晚上,大街小巷、胡同院落,成千上万的人守在收音机、电视机旁听他讲评书。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刚出访美国,在华盛顿一家华人商店里竟然也听到了单田芳说的《封神演义》,令他又惊又喜。
评书这门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其故事梗概(行话称为“书梁子”)一直是口传心记,师父传给徒弟,徒弟记在心里再传给自己的徒弟,许多“书梁子”在这个过程中就散失了。为了抢救宝贵的民间文学,有心的单田芳很早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要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知道的评书全部写成书,以传后人。白天,他奔波于电台、电视台,忙于说书、录书。晚上,他又伏案疾书。十几年里,他已创作整理出47部共2000多万字的评书小说,并相继出版。速度之快、数量之大令人惊讶。
在各个电台、电视台的评书节目中,几乎清一色是传统段子,描写现实生活的则是凤毛麟角。单田芳则在创作整理传统评书的同时,也大胆涉及近现代历史,如他创作的《百年风云》《乱世枭雄张作霖》《千古功臣张学良》等书,都颇受好评。在他看来,评书作为传统艺术,要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只要不断创新,不墨守成规,努力贴近现实,评书就会大有希望。
当被问及有关评书艺术传承的问题时,单田芳表示:“评书不会失传,我是坚定不移的相信;评书来自于民间,老百姓自然会喜欢,只要有人在从事这一行,它就不会消失。”
(选自《人物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单田芳,原名单传忠,评书表演艺术家。1934年生于曲艺世家。二十岁刚出头,加入鞍山市曲艺团。“文革”期间下放农村,1979年重返评书舞台,开始录制广播评书和电视评书,风靡全国。单田芳独特的嗓音陪伴了从“30后”到“90后”的几代中国人。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标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曲艺泰斗”说明单田芳自小在曲艺方面成就卓越、受人敬仰,“品评天下”指单田芳用评书来表达对社会的认识。
B.单田芳上学后帮助父母抄写段子、书词,其中的文化知识和表演技巧等让他受益匪浅,这充分说明家庭的熏陶和教育对单田芳的成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C.“这对一个评书演员来说意味着什么啊”一句情感真挚,一方面痛惜单田芳嗓子毁了,另一方面为单田芳因为嗓子问题从此不能再说评书感到惋惜。


展开余下试题D.单田芳对评书的未来持乐观的态度,这种乐观源于他对评书本身的看法以及他的评书对国人的影响,毕竟他的评书影响了几代人,听众近7亿。
5.文章第一段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何作用?(4分)
6.单田芳能成为“曲艺泰斗”的内在因素有哪些?结合文本简要探究。(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南部的母亲的信。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上,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行动,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南部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在情感表达上,内情与外景完美结合。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环境是思想感情的烘托和表白,而汹涌的情感又渲染和强化了自然环境。
B.本文在修辞艺术上,反复与反差巧妙结合。作品中最明显的反复最强烈的反差要数寄信了。寄信是故事的起因,亦是悲剧的导火线,故在作品中一再提及,出现了六次,贯穿故事情节的始终。
C.本文在意象塑造上,蝴蝶给人一种凄美的震撼。春暖花开的时节里,蝶舞翩翩带给人一种快乐的美感,然而作品中的蝴蝶,它的飘飞带给人的是一种凄美的痛感。
D.本文由高超的谋篇布局技巧,直到作品的结尾处才告诉读者所要寄的信的内容,这样构思,无疑加重了作品的悲剧色彩,让人哀痛欲绝,心不堪受,复杂多变的情节与场景,有效表达了写作者丰富多样的情感。
8.本文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5分)
9.有人认为,本文标题以《永远的蝴蝶》为好,有人认为本文标题以《寄信》为好,你主张哪一个更好?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每小题3分,共9分)
朱亮祖,六安人,元授义兵元帅。太祖克宁国,擒亮祖,喜其勇悍,赐金币,仍旧官。居数月,叛归于元,数与我兵战,为所获者六千余人,遂入宣城据之。太祖方取建康,未暇讨也。已,遣徐达等围之。亮祖突围战,常遇春被创而还,诸将莫敢前。太祖亲往督战,获之,缚以见。问曰:“尔将何如?”对曰:“生则尽力,死则死耳。”太祖壮而释之。累功授枢密院判。
李文忠破李伯升于新城,亮祖乘胜燔其营落数十,获同佥元帅等六百余人、军士三千、马八百匹,辎重铠甲无算。伯升仅以数骑遁。太祖嘉其功,赐赉甚厚。胡深请会兵攻陈友定,亮祖由铅山进取浦城,克崇安、建阳,功最多。会攻桐庐,围余杭。迁浙江行省参政,副李文忠守杭州。帅马步舟师数万讨方国瑛,下天台,进攻台州。国瑛出走,追至黄岩。降其守将哈儿鲁,徇下仙居诸县。进兵温州。方明善拒战,击败之,克其城。徇下瑞安,复败明善于盘屿,追至楚门。国瑛及明善诣军降。
洪武元年副征南将军廖永忠由海道取广东。何真降,悉定其地。同廖永忠克南宁、象州,广西平。班师,太子帅百官迎劳龙湾。三年封永嘉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四年伐蜀,帝以诸将久无功,命亮祖为征虏右副将军,济师至蜀,而明升已降。徇下未附州县。师还,以擅杀军校不预赏。
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禺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御制圹志,仍以侯礼葬。
(选自《明史•朱亮祖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禺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B.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禺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C.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禺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D.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禺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枢密院”,宋代,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军,明代,被朱元璋废除。
B.“洪武元年”,“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元年”即第一年。年号是最高统治者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年号起源于汉武帝。
C.“圹志”,“圹” 堑穴也,即“墓穴”,“圹志”就是“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
D.“侯”,爵位的一种,“爵位”在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朱亮祖作战勇悍。徐达等围攻建康,朱亮祖突围,使常遇春被创而还,令徐达手下诸将不敢出战。
B.朱亮祖战功卓著。朱亮祖曾俘获同佥元帅,在克崇安、下天台、取广东、平广西等战斗中立下战功。
C.朱亮祖得到太祖赏识。朱亮祖在洪武三年被封永嘉侯,食禄千五百石,世袭罔替,后虽被杀,但死后仍以公礼葬。
D.朱亮祖不得善终。朱亮祖因诬陷道同,道同被杀,太祖不久后醒悟了,朱亮祖触怒皇帝,连同儿子一起被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居数月,叛归于元,数与我兵战,为所获者六千余人,遂入宣城据之。(5分)
(2)徇下未附州县。师还,以擅杀军校不预赏。(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l4~15题。
感 遇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①伊:语助词。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②荐:进奉
③树:种植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开头两句,诗人就以饱满的热情,颂扬橘树经得起严冬考验,绘制了一幅江南橘林的美丽图景,形成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
B.三、四两句,写橘树的特点。诗人通过写橘树“岁寒心”,一方面巧妙地指出橘树的耐寒本性,同时又用以控诉皇帝昏庸无能,强烈讽刺当权者的软弱。


展开余下试题 C. 五、六两句是说:自己就像这些甜美的丹橘,本可以呈献给尊贵的客人,无奈通道受阻。言下之意,他自己本可以为国家奉献一切,可惜自己内心不平,根本不愿意出仕。
D.七、八两句是诗人从感慨中得出的判断:命运的好坏,只是因为遭遇的不同;而这又如同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一样,其中的道理实在难以捉摸。
E.最后两句是紧承“运命”两句而来。诗人大声疾呼:不要只说种桃李,橘树难道不能供人乘凉吗?很清楚,诗人在为橘树鸣不平,也是在为自己想要推荐的贤者鸣不平。
15.后人评价这首诗“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然与骚人同风”,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2)我闻琵琶已叹息, 。(白居易《琵琶行》)
(3)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4)(杜牧《阿房宫赋》)的文眼是: 。
(5) ,謇朝谇而夕替。(屈原《离骚》)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当今时代,许多人学艺不精,缺少刻苦钻研、务实上进的精神,以浮躁的心态对待工作,鲁鱼亥豕的低级失误经常发生。
B. 就任国务院总理以来,李克强始终把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奉为圭臬,并用法治精神处理外交事务。
C. 苏轼也擅长书法,他取法颜真卿,但能匠心独运,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代四大家。
D. 反腐败是我国当前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既要旗帜鲜明,坚决惩治,又需要瞻前顾后,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和影响。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很多同学解答古代诗歌鉴赏的“作用题”时,往往因为对诗歌的解读不全面不深入,会产生茫然无措,只好套用术语作答。
B.一些媒体形象地称,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国务院推出的各项改革举措,可以堪称一份“节日大礼包”。
C.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在秋冬时节应该特别注意饮食,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慎食油腻、辛辣的食品,忌食生冷、粗硬的食物。
D.赵扬的《唐太宗》形象地描绘了唐太宗波澜壮阔的一生,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是一部弘扬儒家正义理念的好书。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如果说和他人相处是一项必备的社会能力,那么与自己相处①体现一种可贵的精神定力。太多人习惯了众声喧哗,②无法和自己平静地相处片刻。③,只有阅读才能给人这种能力。我们在阅读中学着和自己对话,④我们在终极的意义上独自面对人生一样。在某种意义上,阅读是对庸常生活的救赎,让我们⑤暂时跳脱出琐碎的眼前之事,对永恒之物进行片刻的凝望。⑥,正是精神人格养成的过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也 甚至 所以 就像 ∕ 其实这
B 更 但 因为 ∕ 可以 实际上
C 还 ∕ 可能 好像 会 但这
D 则 却 ∕ 正如 得以 而这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5分)
蓝藻,又叫粘藻、蓝绿藻 、蓝细菌,大多数蓝藻细胞的细胞壁外面有胶质衣,是原核藻类生物。 ① ,蓝藻是其中最简单、最原始的无核单细胞藻类生物之一。 ② , 染色质和色素均匀分布在细胞中,但是蓝藻细胞中央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核物质又称之为拟核,虽然没有核膜和核仁, ③ 。蓝藻中还有环状DNA质粒担当运载体的作用,也具有细胞核的部分功能。
21.下面是百度网站首页的图标,请写出该图标的构图要素及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6 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条鱼在水中吐着泡泡问乌龟:“为什么你遇事就躲,缩在壳中?”乌龟慢悠悠地伸展四肢说:“别人的评论重要吗?那不是逃避,只是求一个平静的环境而已。”鱼:“可是,被骂了也不在乎么”?乌龟看了鱼一眼,慢慢转身:“这就是为什么我活得比你久的原因!”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红岭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第一学段统一考试
语文答题卷
(说明:请将第1—3题,10—12题,17—19题的答案用2B铅笔按对应题号填涂在机读卡上,第22小题作文写在作文纸上)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4.(3分)( )
5. 文章第一段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何作用?(4分)



6.单田芳能成为“曲艺泰斗”的内在因素有哪些?结合文本简要探究。(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7.( )(3分)
10.本文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5分)



9.有人认为,本文标题以《永远的蝴蝶》为好,有人认为本文标题以《寄信》为好,你主张哪一个更好?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深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