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250 2017-05-07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0]
贵州省遵义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不是美学家,《老子》中也有很少谈及文学艺术,但其中某些用语如“妙”“朴”“虚实”“有无”,某些命题如“大音希声”“大巧若拙”“知白守黑”等,却对后来的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和艺术创作的基本法则。而其中最具根本性、最广为人知的,则非“道法自然”莫属。
“道法自然”语出《老子》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则取法于自然。对老子所说的“自然”,今人容易产生两个误解:一是将“自然”理解为一个比道更高、更抽象的存在物,二是将“自然”等同于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但事实上,老子所说的“自然”并不是一个居于道之上的抽象存在,也不是那个外在于人类自身的客观之物,而是本然,是自然而然。因此,“道法自然”的意思其实就是遵循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它的另一种表述是“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者,顺其自然也,因其本然也。唯其如此,道才能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自然成就一切。
老子所说“自然”非客观之物,但“道法自然”并不反对以自然造化为师。既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么天地万物无疑是人取法的对象。问题的关键在于,所法者并非物之表象,并非天地、自然万物的客观形态,而是显现于其中的某种意蕴。老子有关道的认识,得自他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思考。正是从对草木由盛而衰的生长周期,对水流冲击、侵蚀岩石过程的观察中,老子意识到“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和“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道理,进而总结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规律。万物各有其道,有其自身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人道、地道、天道莫不如是,而皆以自然为依归。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把隐含在老子哲学中的潜在美学思想充分地展开了。在《庄子》一书中,“道法自然”的思想以寓言的形式得到了具体生动的阐述,如通过“东施效颦”“混沌开窍”等故事说明自然为美的道理,通过“伯乐治马”“鲁侯养鸟”等故事批评人为改变事物自然本性的做法。值得一提的是,庄子并不绝对否定人为的作用。固然,“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但如果是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从事人的创造,“既
雕既琢,复归于朴”,便能巧夺天工、妙造自然,臻于“刻雕众形而不为巧”的境界。较之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庄子上述见解对中国美学的影响更为直接。
在“道法自然”等观念的影响下,古代中国孕育出了独特的美学系统。与西方哲人认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模仿不同,中国古人并不赞成逼真地复制现实,而主张在作品中呈现自然昭示的意蕴。相应地,中国古代艺术家在观察事物,进行创作时,其目的也不止于对物象外部形态的把握和描摹,而更着意于传达物象背后的理趣。进而言之,中国古典艺术之所以重神贵虚,如书法讲究神采为上,绘画追求气韵生动,诗歌推崇意在言外等,与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
1.下列关于“道法自然”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道法自然”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和艺术创作的基本法则,对中国古典美学和艺术理论的影响深远。
浏览完整试题
B.“道法自然”是《老子》中的一个命题,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意思是遵循事物自身发展的规律。
C.“道法自然”并不反对以自然造化为师,只是强调效法显现于天地万物中的某种意蕴,而非其客观形态。
D.“道法自然”观念孕育出了古代中国独特的美学系统,与中国古典艺术重神贵虚的理论有着密切的关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尽管《老子》中很少谈论文学艺术,但其中的某些用语和命题却隐含了深刻的美学思想。“道法自然”便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B.关于“道法自然”中的“自然”,今人容易将其误解为一个比道更高、更抽象的存在物,或是等同于与人类社会相对应的自然界。
C.通过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思考。老子获得了有关“道”的认识。他认为,万物各有其道,有其自身运行规律,但都以自然为依归。
D.《庄子》一书善于借助寓言的形式来阐述“道法自然”的思想,因而,与老子哲学思想相比,庄子的哲学思想更加具体生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法自然”还可以表述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只是做到了“无为”,道才能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自然成就一切。
B.同为说明“道法自然”的道理,但“东施效颦”强调自然为美,而“鲁侯养鸟”则强调不能人为改变事物的自然本性。
C.庄子虽然提倡“道法自然”,但并不绝对否定人为的作用。他的自然与人为并重的思想更为直接地影响了中国美学。
D.西方哲人认为艺术源于对自然的模仿,故重在逼真;中国古人主张在作品中呈现自然昭示的意蕴,故重在有理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施一公:做祖国发展的参与者
2009年10月,施一公飞至位于美国纽约长岛的冷泉港开会,会前顺访普林斯顿大学,住进小镇纳所旅馆的|343“房间。他惊诧地看着这个房间,历史竟如此巧合,1997年2月,他摩拳擦掌地准备到普林斯顿大学面试,就是住在这个房间。12年后,他已然放弃了让人艳羡的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身份,回到祖国追寻理想。原因很简单:他想做祖国发展的参与者。一个事实格外清晰:“美国梦”已成为过去,“中国梦”是他的未来。
正是从学生时代便痴迷学术的“本性”,让他曾在普林斯顿登上巅峰:身为普林斯顿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又获得了美国霍华德林研究员的殊荣,并被哈佛、麻省理工学院、杜克、密歇根等10多所美国顶尖大学争抢。
不过,“每次回国探亲或开会,我总会被国内日新月异的发展所打动,也常常会联想到自己的将来。”每次乘飞机离开祖国的时候,他也有种种说不出的惆怅,内心深处有一种萌动。
因为这份萌动,2008年,施一公全职回归母校清华大学,出任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刚回国时,他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夜里两三点,大年初一也会出现在办公室。 “若离开实验室几天,不与博士生、博士后讨论课题,我就心虚,觉得自己不务正业。”施一公坦言,这种状态背后是一种学术上强烈的不安全感。事实上,归国6年,施一公在科研上的贡献显而易见: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学科从只有40多个独立实验室增加到了120多个。在施一公看来,现在实验室的总体水平,做科研的深度、系统性等,已经全面超过他在普林斯顿2006年鼎盛时期的水平。
就在今年3月,施一公又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了晶体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爱明诺夫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科学家,在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引起轰动。
用一流成果来爱国——这是一些媒体对施一公报国方式的解读。而在施一公看来,学生也是他的重要成果。
“在清华,我的第一身份就是老师。”施一公说,“教师身份是我的忠诚所在。”“讲课是育人最重要的环节,精彩的课堂会让学生受益终身。”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最新课程评估中,“生命科学的逻辑与思维”排名第一,这便是施一公“掌门”的课程之一。他在课堂上尽情倾授多年的科学积累,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刚开设这门课时,这位世界知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每准备一大节课,就要花上四五天时间。
不仅如此,在生命科学学院,你还经常可以看到施一公在电脑前帮助学生改论文,在实验室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他带的多位研究生获得了教育部博士生学术新人奖、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等荣誉。至今,施一公的实验室已经培养出16名博士,被美国知名科学家的实验室争抢。
归国之初,海外媒体惊呼,施一公将引发吸引更多海外华人科学家回中国效力的“施一公效应”。施一公全职回国6年,海外媒体的预言成为现实。至今,仅被他引进到清华大学全职工作的世界范围的优秀人才便有70余。
在2010年举行的国际评估中,由世界一流学者组成的专家组一致认为,清华大学生命学科总体发展态势很好,其中结构生物学学科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阅读答案__施一公:做祖国发展的参与者阅读答案。在2012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清华生命学科实现历史性突破,名列全国第一。
回望归国6年,施一公仍然对于成为一名“参与者”而兴奋。关于未来,他也更加明晰:“大我与小我从来无法割裂。希望中国成为科技强国的梦想从未改变,踏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最好的报国。”
(节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施一公在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中,实验室的面积是最大的,科研基金也是系里最高的,5年的经费保守估计也在1000万美元以上。生活上就更不必说了,在普林斯顿,学校资助他购买了500平米的独栋别墅,他拥有1英亩的花园。一对龙凤胎儿女享受着美国快乐的幼儿园教育……但是当时做出回国决定,施一公只用了一个晚上。
②“无私的奉献这个词,我从来不要求自己这样,也不要求周围人这样。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跟对这个国家、对社会的贡献,是可以放在一起的。”(施一公语)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次回国探亲或开会,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施一公的内心是激动的,而当他乘飞机离开祖国的时候,却有一种想要回归祖国的内心萌动。
B.施一公全职回国6年,仅被他引进清华大学全职工作的世界范围的优秀人才便有70余名。这就是海外媒体预言的“施一公效应”。
C.施一公回国后,清华大学的生命科学学科从40多个独立实验室增加到120多个,说明实验室的总体水平已经全面超过了普林斯顿大学的科研水平。
展开余下试题
D.在2010年举行的国际评估中,清华大学生命学科中的结构生物学学科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清华生命学科在2012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一。
5.根据文本,结合有关材料,具体说说施一公的美国梦和中国梦各是什么?(4分)
6.“大我与小我从来无法割裂。希望中国成为科技强国的梦想从未改变,踏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最好的报国。”这句话里的“大我”和“小我”是指什么?联系材料和现实,谈谈你对施一公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美丽的谎言
这天,母亲出门买菜,琳在家里看电视,电视上正好播出骗子的骗局被揭穿的新闻。“又是骗子!这社会是怎么了!”她愤愤不平。“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现在的骗术层出不穷,听得多了,琳也多长了个心眼。
十分钟后,母亲两手空空地回来,走进屋拿了钱,又匆匆忙忙地要出去。琳觉得奇怪,便问母亲发生了什么事。母亲告诉她:“我去菜市场的路上,被一个女孩拦住了,问我借一百块钱。”
借钱?一听到陌生人问母亲借钱,琳就警惕起来,忙问:“那你把钱给她了?”“是呀,小姑娘挺可怜的。”母亲说,那个女孩被人从家里骗出来,差点进了传销组织,幸好及时逃脱,可是身无分文回不了家。听了母亲的话,琳想,像这样弱智的骗局,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没想到母亲居然会上当!
可母亲继续说:“我把钱给她时,她还问我要地址,说回家后就把钱寄还给我。我说不用,只给她留了个电话号码,让她到家后给我打个电话报平安。”母亲讲得诚恳,眉眼间流露出欣喜,看得出她是相信那女孩的,而且还为自己做了好事而高兴。琳看着母亲,也就不愿在这时揭穿女孩的骗局。
这之后,母亲总不时念叨着那个女孩。第二天晚上九点多,母亲正准备休息,电话铃突然响了,琳去接电话。一个女孩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喂,您好,请问您是李婆婆吗?”琳还没来得及回答,本准备休息的母亲匆匆从卧室出来,边走边说:“这肯定是我的电话!”然后拿过电话按响免提键,听了一会,兴奋地说:“孩子,你到家啦?”“到啦,早上就到了,后来一直在忙,现在才打电话给您。婆婆,真是谢谢您了,麻烦您说一下您的地址吧,我好把钱寄给您!”母亲笑道:“不用还,不用还。你到家就好!”然后,她又叮嘱了女孩几句,让女孩以后要提高警惕,不要再轻信他人。
挂了电话,母亲满脸疑惑地问琳:“刚才这个电话是那个女孩打来的,昨天晚上的那个是怎么回事?”琳被母亲这么一问,懵了。她没有想到,母亲遇到的那个女孩果真不是骗子。对于母亲的询问,她只得坦白自己不愿母亲发现自己被骗而心寒,于是昨晚让同学假扮女孩打了电话。
母亲听后,叹了一口气,说:“你把事情想得过于复杂了,总有一些人不是骗子,他们是真的需要帮助才会来找你的。”母亲顿了顿,又补充道,“我相信,好人是有好报的。”琳心里明白,就算母亲遇到的真是个骗子,她也不会因此就不再相信他人。
自从女孩打来电话后,琳心里就踏实了不少。第三天吃完晚饭,家里的电话铃又响了。琳接起电话,一个清脆的女孩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喂,您好,请问您是李婆婆吗?”
怎么又是一个女孩?怎么又是找母亲的?琳赶紧叫母亲接电话。母亲匆匆跑上前,拿起话筒:“我是李婆婆,你是哪位啊?”对方说:“李婆婆,我是小桃,就是那天您给了一百块钱的那个女孩……”母亲先是一愣,然后满脸兴奋,激动得声音都有点变调:“小桃!真是你啊!你到家啦?”“到家了,我坐了两天的火车,又转了几趟车才刚到家。一回家,我就想着给您电话呢。对了,婆婆,您把地址跟我说一下吧,我说好要把钱寄还给您的!”女孩的声音充满感激之情。母亲笑道:“不用还,不用还。你到家就好!”母亲流露出喜悦之情,这让身边的琳看得目瞪口呆。
挂了电话后,还没等母亲开口,琳就迫不及待地问道:“刚才这个电话才是那个女孩打来的吧,可是昨晚的那个电话是怎么回事?”母亲冲琳一笑,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昨晚那个电话是我托隔壁小刘打的。前天打来的那个电话,我一听就知道不是小桃打来的,我便猜出肯定是你让人打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让我安心。”
原来,母亲早就听出前晚那个电话是假的。为了让女儿安心,母亲如法炮制,也找人假扮女孩,打来电话。琳万万没有想到,母亲会用同样的办法编一个谎言来骗她!
琳望向窗外,月色如水,微风拂过,一切都那么宁静。
她安心地笑了。
(选自《快乐青春,经典阅读》,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头引用俗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意思是说虽然骗局不断被揭穿,但总有新的骗局出现,体现了作者对当前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愤怒。
B.琳觉得女孩要钱是一个骗局,但不愿意马上戳穿,体现了她照顾母亲的感受,即使内心有不同看法也不愿让母亲扫兴,是个孝顺、体贴的女儿。
C.母亲在帮助了女孩之后“总不时念叨着那个女孩”,是因为母亲重视钱财,担心自己被骗,担心钱花了却没有帮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D.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描绘了神秘朦胧的自然景象,体现了作者对大地回春、社会风清气正、骗子不再的期盼和呼唤。
E.小说在刻画人物方面运用了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塑造了母女俩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8.小说的结尾写到琳“安心地笑了”,请结合文本分析她笑的原因。(4分)
9.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有哪些巧妙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贵母初孕贵,梦有老人抱一儿授之曰:“赐尔是子,俾寿且贵。”及生,形类所梦,故以永贵字之。
贵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 ”正光末,贼兵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后送子雍还,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截,贵每奋击,辄破之。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实繁,围久不解。贵乃于地道潜出,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之。因从荣擒葛荣于滏口。
大统初,与独孤信入洛阳。东魏颍州刺史贺若统据颍川来降,东魏遣其将尧雄、赵育率众二万攻颍。贵自洛阳率步骑二千救之,军次阳翟。诸将成以彼众我寡,不可争锋。贵曰:“兵机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论。尧雄等必以为颍川孤危,势非其敌,又谓吾寡弱独进,若悉力以攻颍,必指掌可破。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愿勿疑也”遂入颍川。雄等稍前,贵率千人背城为陈,与雄合战,贵马中流矢,乃短兵步斗。士众用命,雄大败轻走,赵育于是降。师还。
魏废帝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杰健者,令其督捕,由是颇息。
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土谷浑。军还,进封许国公,邑万户。
(选自《周书》,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B.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展开余下试题
C.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D.若颍川一陷\吾辈坐此\何为进据颍川\有城可守\雄见吾入城\出其不意进\则狐疑\退则不可\然后与诸军尽力击之\何往不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宇文贵字永贵”,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
B.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魏废帝,谥号。周朝确立谥号制度,对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为给予或褒或贬的评价。秦穆公、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谥号。
D.“邑万户”指食邑万户。邑万户之人被称“万户侯”,泛指高官贵爵,作为封建社会一个特殊阶层,拥有很高社会地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宇文贵的出生富有传奇色彩。他的母亲怀孕时曾梦见一位老人抱着一个孩子送给她,并对她说这个孩子能带来长寿和富贵。
B.宇文贵面对危急局势能从容应对。援救颍川时,面对比己方强大的敌人,他力排众议,最终以少胜多,击败强敌。
C.宇文贵有为政之能。镇蜀期间,他曾招募任性尚侠、卓异健壮的勇士负责搜捕劫犯盗贼,使蜀地的治安状况得到好转。
D.宇文贵在小的时候就意欲从戎。他勇谋兼具,一生遇到的大小战事都未曾遭过败绩,并且凭借显赫的战功而封侯晋爵。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后送子雍还,贼兵又处处屯聚,出兵邀击,贵每奋击,辄破之。(5分)
(2)诸将咸以彼众我寡,不可争锋。贵曰:兵机倚伏,固不可以常理论。(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新夏感事①
陆游
百花过尽绿阴成,漠漠炉香睡晚晴。
病起兼旬②疏把酒,山深四月始闻莺。
近传下诏通言路,已卜余年见太平。
圣主不忘初政美,小儒唯有涕纵横。
注①此诗作于孝宗即位之初,隆兴元年夏(公元1163年),时诗人自临安返山阴故里,借居云门寺。②兼旬,二十来天。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题为“新夏感事”,是借立夏之景抒发对时政的感怀,从中可窥见作者念念不忘国家之心。
B.首联写立夏之时的景物之新,此时已是百花已谢尽而绿树成荫,满眼一片新绿,故作者称其为新夏,既写所见之景,也写内心新的感受和感悟。
C.颔联写作者因为自己大病初愈,二十多天没有喝酒才能在立夏时的四月第一次听到黄莺的叫声。
D.尾联将自己的欣喜变得有些若狂之态,“唯有涕纵横”表现了作者不仅为圣主的开明而欣喜,也为自己能亲眼见到国家太平而高兴。一句“圣主不忘初政美”既含讽谏之意,又有感激之情。
E.如果说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是感事的一部分,那么,他所感的时政之事才是作者的本意。“近传下诏通言路,已卜余年见太平。” 反映出当时政治上对他的长期压抑。而此时却有一种由衷的期待与欣喜。
15.全诗以新夏之景为触发点,抒发了哪些感情?(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诗经•氓》结尾回忆少年时代尽情欢娱的情景的句子是 , 。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的一句是 。
(3)苏轼在《赤壁赋》中,通过“ , ”两句写酒后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诗以召唤月亮飞临。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作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几乎所有史书都对此事件语焉不详,一笔带过,专家推测可能是当时统治者钳制思想的结果。
②为了理想,我们高三学子面对高考压力迎难而上,而老师和家长们具体而微的关怀,更使我们志昂扬,信心百倍。
③历史专业毕业的张明,不愿意像其他同学那样皓首穷经,著书立说,而是选择了与自己专业相去甚远的工作,实在然让人匪夷所思。
④他似乎有一种超常的直觉,能够捕捉到事物美丽的瞬间,在这个稍纵即逝的瞬间,他书写生命的绽放,也由此体会生命的快意。
⑤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也络络不绝,GDP上升的同时,污染严重、百姓素质不高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
⑥历史学家黄仁宇爱读古书,他的《万历十五年》在叙事之中论古讽今,注重历史学著作的社会效益和经世致用。
A.①③⑥ B.②③⑤C.②④⑥D.①②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生态教育涵盖各个教育层面,包含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教育对象包括决策者、企业家、科技工作者、普通公民。
B.《烽火•冼星海》这台音乐剧并没有原封不动地用冼星海的作品,而是将《黄河大合唱》等作品融入剧情,希望能让观众在剧情中听到他的作品,享受到音乐的美妙及其作品的精神。
C.无纸化办公这么多年,投诉信息的传递,就是就是按几个键的事,需要如此大张旗鼓地在工商部门内部单独设置一个处理这类信息的办公场所吗?
D.为让市民更多地呼吸到新鲜空气,全市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限行机动车、管控扬尘、禁止露天烧烤等强制性措施,全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科学家目前对于书写治疗所引发的生物机制, ① 不甚了解, ② 牵涉到的大脑活动区域较为深层、针对书写前后进行大脑影像分析所获得的信息很少。 ③ 心理健康专家认为,日记形式的网络博客,
④ 能慢慢地释放人们的心理压力,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目前,美国的某些心理学家 ⑤ 开始尝试鼓励他们的患者写博客来治疗某些心理疾病,学术专刊《虚拟心理学和行为学》也 ⑥ 公布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写博客的人比不写博客的人要快乐得多。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虽然 但是 / 才 正在 正要
B 仍 因为 不过 / 已经 即将
C / 就是 而且 就 就要 正在
D 还 尽管 另外 只 / 即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元青花之美, ① 。元青花的蓝色非常鲜明,像蓝宝石一样附着于白玉一般的瓷胎上,仿佛有一种生命力被赋予器物,美得令人震惊。这种蓝色来源于一种产自西亚的含钴着色剂,被世人称为“苏麻离青”。海上丝绸之路连接着亚欧大陆,有东西运出去,自然有东西运回来,其中就有苏麻离青料,因此元青花是②__。元青花的美,③__,卷草纹、缠枝牡丹等带有异域色彩的繁缛纹饰密集绘制于器物表面,洋溢着一种雄浑张扬的帝国气质。
21.下面是“提升中国公民旅游素质行动计划主题标识”。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图标,并说出每一构图要素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6分)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随着各种自拍神器的横空出世,借助美颜相机、美图秀秀等自拍软件的神效,矮穷矬、黑穷丑能瞬间变为高富帅、白富美,这满足了不少男女的爱美之心,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对真实的掩盖,是自欺也是欺人。
近日有一款“反美颜”应用软件问世。该软件号称能消除美图效果
上一篇:
广西钦州市2017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第五中学、第十四中学三校2017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贵州省遵义”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