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262 2017-05-14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2]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科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对下列各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
②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③我在这夜色之中仰视着你,就像一个尘世的凡人,张大了出神的眼睛,瞻望着一个生着翅膀的天使……
④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
A.引用 通感 拟物 对比
B.对偶 拟人 比喻 引用
C.引用 比喻 明喻 对偶
D.对偶 通感 对比 比喻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
B.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作出了贡献。
C.为确保大熊猫入港随俗,科研人员专门安排它们接受语言训练,提升普通话、广东话和英语的能力,为在香港定居做好准备。
D.许多投资者不了解证券投资和基金产品的风险,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贸然进行证券和基金投资。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柳宗元与山水的相遇,多少有些偶然、被动和无奈。 。 。 , , 。 。最后,山水与人合而为一,并且化为山水之文。
①与此相应,山水也走进了他的文章之中
②不过,或许是永州山水的深情召唤
③他不是自愿来到这里,而是被无可抗拒的力量抛掷到了这里
④或许是自己的突然醒悟
⑤当他来到这块荒蛮瘴疠的土地时,心情的消沉郁闷可想而知
⑥总之,柳宗元终于在山水中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存天地
A.⑤①⑥④②③ B.⑤④①③②⑥
C.③②⑤⑥①④ D.③⑤②④⑥①
4.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网络上大规模的 “挖掘机哪家强?”造句热,使蓝翔技校 。事实上,现在“蓝翔”已经和“土豪”等词语一样,成了某种文化的象征。“蓝翔”两个字早已不再是蓝翔技校的代名词,而逐步 成了类似“高深莫测,咋咋呼呼”的 。
A.爆发 名声大噪 演绎 含意
B.爆发 名声大噪 演化 含义
C.暴发 声名鹊起 演化 含意
D.暴发 声名鹊起 演绎 含义
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时至中秋,又到团圆时,中秋节活动开始了,大家意兴盎然,在赏月抒怀中感受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B.“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面对今晚美好的月色,你还记得我们童年在乡下一起追逐萤火虫的美好往事吗?
C.“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多年后,当那些台湾老兵带着满面烟尘,顶着满头银发回归故土时,他们儿时的记忆早已在现实中找不到丝毫痕迹。
D.“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郊游中,我们以如此的装束和心态,一定能获得别样的人生乐趣吧。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周纡字文通,下邳徐人也。为人刻削少恩,好韩非之术。永平中,补南行唐长。到官,晓吏人曰:“朝廷不以纡不肖,使牧黎民,而性仇猾吏,志除豪贼,且勿相试!”遂杀县中尤无状者数十人,吏人大震。迁博平令。收考奸臧,无出狱者。以威名迁齐相,亦颇严酷,专任刑法,而善为辞案条教,为州内所则。后坐杀无辜,复左转博平令。
浏览完整试题
建初中,为勃海太守。每赦令到郡,辄隐闭不出,先遣使属县尽决刑罪,乃出诏书。坐征诣廷尉,免归。
纡廉洁无资,常筑墼①以自给。肃宗闻而怜之,复以为郎,再迁召陵侯相。廷掾惮纡严明,欲损其威,乃晨取死人断手足,立寺②门。纡闻。便往至死人边,若与死人共语状。阴察视口眼有稻芒,乃密问守门人曰:“悉谁载藁入城者?”门者对:“唯有廷掾耳。”又问铃下③:“外颇有疑令与死人语者不?”对曰:“廷掾疑君。”乃收廷掾考问,具服“不杀人,取道边死人”。后人莫敢欺者。
征拜洛阳令。下车,先问大姓名主,吏数闾里豪强以对。纡厉声怒曰:“本问贵戚若马、窦等辈,岂能知此卖菜佣乎?”于是部吏望风旨,争以激切为事。贵威跼蹐④,京师肃清。
和帝即位,太傅邓彪奏纡在任过酷,不宜典司京辇。免归田里。后窦氏贵盛,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纡自谓无全,乃柴门自守,以待其祸。然笃等以纡公正,而怨隙有素,遂不敢害。
永元五年,复征为御史中丞。诸窦虽诛,而夏阳侯瑰犹尚在朝。纡疾之,乃上疏曰:“臣闻臧文仲之事君也,见有礼于君者,事之如孝子之养父母,见无礼于君者,诛之如鹰鹯之逐鸟雀。案夏阳侯瑰,本出轻薄,志在邪僻,学无经术,而妄构讲舍,外招儒徒,实会奸桀。轻忽天威,侮慢王室,当伏诛戮。”
六年夏,旱,车驾自幸洛阳录囚徒,二人被掠生虫,坐左转骑都尉。七年,迁将作大匠。九年,卒于官。
(选自《后汉书•酷吏列传第六十七》,有删改)
【注】 ①墼(jī):没有烧过的砖坯。②寺:官署。③铃下:指属下。④跼蹐:(jújí):行动小心,十分慌恐的样子。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州内所则 则:准则
B.后坐杀无辜 坐:因犯……罪
C.案夏阳侯瑰 案:同“按”,按照
D.车驾自幸洛阳录囚徒 幸:幸运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说明周纡“刻削少恩”的一组是( )
①遂杀县中尤无状者数十人 ②收考奸臧,无出狱者 ③先遣使属县尽决刑罪,乃出诏书 ④便往至死人边,若与死人共语状 ⑤二人被掠生虫 ⑥纡自谓无全,乃柴门自守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纡年轻时就喜欢韩非子的法治方式,任南行唐长,一上任,就杀了县内几十个特别凶暴的人,官吏百姓大为震惊。
B.周纡担任勃海太守时,廷掾想煞其威风,弄尸体立于官署门前;周纡通过观察问讯,很快破案,自此再无人敢欺骗周纡了。
C.周纡担任洛阳令时,手下官吏比着做激烈严酷的事;那些显贵的皇亲国戚都小心翼翼,京师一派太平。
D.周纡因其“严酷,专任刑法”而多次被免官;但因其“廉洁”“公正”,不但未被仇人加害,而且朝廷多用之。
9.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朝廷不以纡不肖,使牧黎民,而性仇猾吏,志除豪贼,且勿相试!
(2)后窦氏贵盛,笃兄弟秉权,睚眦宿怨,无不僵仆。
三、古诗词鉴赏(12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0.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6分)
11.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心情。(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 ,亦曷故哉?
(2)有善始者实繁,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3)念高危, 。
(4)吾所以为此者, 。
(5)虎兕出于柙, ,是谁之过与?
(6)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
(7)寡人之于国也, 。
(8) ,王道之始也。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儿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钱。用5分硬币换来祖母临终前的一段光明,我觉得也算是蛮值当的。
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像菩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父亲吹灭了蜡烛,说:“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那边太黑了。”
那边是哪边?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年少的我满是疑惑,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惑,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呆得时间太长了。”
祖父和祖母结婚后不久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信,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了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
是的,偶尔她也会喋喋不休地怨恨:“你个傻瓜蛋子,哪怕当个逃兵也好啊,不知道家里有等你的娃儿吗?”
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病。
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她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的样子。尽管在她年轻时,扣个扣子都要避开人的眼睛,更不会像许多女人那样,在人前奶孩子。日子再穷,祖母都不会让她的衣服有一点脏和一丝褶皱。
展开余下试题
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每天会洗好几遍手和脸,爱用香皂。可是她老了,病了,臭气在体内生发。她的所有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大便经常要由父亲和叔叔轮流用手指头抠出来。每当这时候,祖母只能无可奈何地拉被子遮脸。有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一生的尊严,劈里啪啦全毁了。
最难熬的是夜。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粒粒地嗑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仁儿。只有早晨,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在黑暗里又怎样?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这是祖母的哲学。
13.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4.祖母具有怎样的品德?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4分)
15.文章以“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哪些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16.文章以“这是祖母的哲学”作为结尾,那么“祖母的哲学”是什么?请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校训:大学的文化符号
孙邦华
校训,如同现代大学一样,是近代从西方引入中国的,有研究者认为上海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为近代中国最早明定校训 “光与真理”的大学,民国时期诞生的各类大学大都仿而效之,确立校训。
中国大学的校训既然受西方校训的影响而产生,因而存有一些共同的特质和属性,且不说民国时期的新教大学燕京大学、齐鲁大学、圣约翰大学等,要么直接借鉴了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校训的内容与形式,要么思想源于《圣经》,更重要的是中西方大学的校训都具有为了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性、导向性,把校训悬于校门、礼堂等重要位置,甚至标识在校徽之中。从内容上看,中西大学校训可划分为“为学”、“为人”、“为人”与“为学”相结合等三大类。
以“为学”为主旨,是指大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真理的不懈追求为办学的主要目的。对于这类大学的校训,比较有代表性的西方大学有:英国剑桥大学的校训为 “此乃求知学习的理想之地”。这类有代表性的中国大学校训有:民国时期的新教大学齐鲁大学的校训是“尔将识真理,真理必释尔”。
所谓以“为人”为主旨,是指大学主要强调对学生的塑造以道德为本,培养具有高尚品格、勇敢气质和服务精神的人。这类大学校训,比较有代表性的西方大学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校训是“法无德不立”,美国著名军事院校西点军校的校训是为“职责,荣誉,国家”。中国大学的这类校训以清末民国时期的大学较为普遍,如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校长唐文治于1910年确定“勤、俭、敬、信”为校训,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曾经确立一个字的校训“诚”,后来发展成为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后,把校训相继改为“止于至善”与“诚、朴、雄、伟”。
所谓“为学”与“为人”相结合,是指大学强调求知求真与人格完善兼顾,培养德才兼备的人。相比而言,西方的大学和民国时期的中国大学大多从“为学”或“为人”中一个方面确立校训,个别大学校训是“为学”与“为人”的结合型,譬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校训为 “知识,智慧,人性”,清华大学自1914年起确立“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近年来中国的大学在确立校训的大潮中,绝大多数校训都是“为学”与“为人”的结合型。譬如: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南京大学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中西方大学的校训,尽管在内容上大致都可划分三种类型,但是也还是有一些本质差异。西方历史名校的校训思想内容大都来源于基督宗教的经典《圣经》,如美国的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一部分出自古希腊罗马先贤、诗人的话语或诗句,如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中国的大学校训,在民国时期,一般来自《大学》《中庸》等儒学经典和史书。同样在讲“为人”,西方的大学非常强调博爱、自由、服务,如斯坦福大学的校训为 “愿自由之风劲吹”,中国的大学主要强调诚朴勇爱等道德修养。同样在讲“为学”,西方的大学强调在上帝的灵光中去探索真理,牛津大学的校训为“上帝乃知识之神”,中国的大学则强调勤笃、敬业等儒学传统。
大学校训是大学理念、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中西方大学在大学理念、大学精神上是共性与个性(特色)兼具的,共性与个性都植根于赖以生存的文化之中。现代大学在造就具有高深知识和高尚人格的高素质人才之时,离不开超越东西方的人类共同的知识、思想,也不能忽视民族文化资源和传统。一定的文化形成一定的校训,大学校训则是体现人类共性和民族特性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符号必然渗透到每一所大学的办学宗旨、办学传统、管理制度、学科建设、师生群体等各个方面,并转化为对育人的整个活动之中。
17.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8.文章的第六小节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6分)
19.请概括中西方大学校训的差异性,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有人说:这世界上可怕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有人说:应该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不怕。
也有人说:如果什么都不怕,反而更可怕。
参考答案
1.D
①对仗工整。
②心理感受化为视觉。
③凡人与天使对比。
④“似土和泥”是明喻。
2.A
【解析】B.“创造的”应改为“创造了”。C.应为“提升熊猫对普通话、广东话和英语的接受能力”。D.有歧义,是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还是“股票”“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
3.D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句衔接连贯、得体。从上下句子语境来看,第③句照应文段开头的“偶然”一词,可排除A.B两项;第⑤句照应“被动”“无奈”两词,可排除C项;②④两句因“或许”句式连缀;第①句中“与此相应”,指代第⑥句的内容,所以跟在第⑥句后面。
4.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和词语的运用。爆发:比喻像弹药爆炸一样突然、迅速地发生,适用范围比较广,如巨大的声音、重大事件等的突然出现。暴发:侧重来得突然而猛烈,适用范围较窄,多与和水相关的事物相连,如山洪、洪水等。修饰“造句热”,可用“爆发”。名声大噪: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侧重于之前有点小名气,突然因为某原因而被世人所知。声名鹊起:一时名声很大,主要侧重于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的,突然因为某原因被世人所知。此处修饰“蓝翔技校”的名声大振,可用“名声大噪”。演绎: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演化:演变,变化发展。此处结合“逐步”,应该用“演化”。含意:(诗文、说话等)含有的意思。含义:(词句等)所包含的意义。结合语义,用“含义”合适。
展开余下试题
5.A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诗句出自张九龄《望月怀远》,该诗句用在这里是最符合语境的;B项,词句来自李煜《虞美人》,表达的是亡国之痛,与童年美好回忆的语境不符;C项,词句来自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表达的是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与老兵回归故土的语境不符;D项,词句出自苏轼《定风波》,表现的面对困难时的一种淡定达观的心态,与语境不符。
6.B
7. C
8.B
9.(1)朝廷不认为我不贤能,派我管理百姓,而我天生仇恨狡诈的官吏,立志除掉豪强盗贼,希望大家不要以身试法!
(3)后来窦氏显贵得势,窦笃兄弟把持政权,过去只要有一丁点儿旧怨的,没有不被杀的。
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不肖”译为没有才能,“牧”译为管理,“豪贼”译为豪强盗贼。(2)“秉”译为把持,“睚眦”译为一丁点儿旧怨,“僵仆”译为被杀。
【参考译文】
周纡,字文通,下邳徐县人。他为人苛刻,缺少恩惠,喜欢韩非的学说。(明帝)永平中期,周纡补任南行唐长。上任后,他晓谕官吏百姓说:“朝廷不认为我不贤能,派我管理百姓,而我天生仇恨狡诈的官吏,立志除掉豪强盗贼,希望大家不要以身试法!”接着杀了县内几十个特别凶暴的人,官吏百姓大为震动。周纡升为博平县令。他拘捕拷问贪污受贿的人,没有一个人活着出狱。周纡凭着声威晋升为齐国相,依然十分严厉残酷,一味动用刑律,并且擅长写案牍和法律条文,受到州内各郡县的效法。后来因滥杀无辜,再次被降为博平县令。
(章帝)建初中期,周纡担任勃海太守。天子赦免罪犯的诏书每次下达到郡时,周纡总是将诏书藏起不拿出来,先派人到所属各县将罪犯全部判处完,才拿出诏书。结果被征召到廷尉府,免官回家。
周纡为官廉洁,没有钱财,他经常做砖坯来维持生计。肃宗听说以后很同情他,又让他担任郎官,又升迁为召陵侯相。廷掾害怕周纡威猛明察,想煞煞他的威风,就在清晨弄来一具尸体,将其手脚砍断,立在相府门前。周纡得知后就去察看,他站在死人身边,装着好像跟死人说话的样子。暗中观察到死人口中和眼中有稻芒,就秘密向把守城门的人问道:“都有谁运稻草进城?”看门的人说:“只有廷掾。”他又问身边侍从:“外面有谁对我跟死人说话持很怀疑的态度吗?”侍从说:“廷掾对您怀疑。”于是周纡将廷掾逮捕拷问,廷掾全部供认“没杀人,弄来的是路边的死人”。自此谁也不敢欺骗周纡。
天子召他担任洛阳令。周纡刚上任,先打听望族的名单,官吏列举民间的豪强来回答。周纡动了怒,厉声说道:“我本是问像马氏、窦氏等贵戚人家,难道需要知道这些卖菜的奴仆吗?”于是手下官吏瞧着他的脸色旨意行事,比着做激烈严酷的事。那些显贵的皇亲国戚都小心翼翼,京师一派太平。
和帝即皇帝位以后,太傅邓彪上奏周纡任职期间过于严酷,不宜主管京师。周纡被免职回乡。后来窦氏显贵得势,窦笃兄弟把持政权,过去只要有一丁点儿私怨的,统统被杀。周纡认为自己不可能保全性命,就关了柴门不出,等着灾祸临头。然而窦笃等人因为周纡做事公正,而且(谁都知道周纡与自己)一向有仇怨,因而没敢加害(他)。
永元五年,周纡再次被召用为御史中丞。窦氏许多人虽然被杀,而夏阳侯窦瑰还在朝中。周纡痛恨此事,就上疏说:“臣听说臧文仲侍奉国君,见到对国君合礼的人,侍奉他就像孝子侍奉父母一样;见到对国君无礼的人,诛杀他就像鹰鹯追逐鸟雀。据查夏阳侯窦瑰,本来轻浮刻薄,心志乖戾不正,对经典毫无学问,但他妄自建造讲堂,对外招收儒生,实际聚集奸诈凶暴的人。他轻视皇上声威,轻慢皇室,应当处以死刑。”
六年夏天,发生旱灾,天子亲自到洛阳监狱察看囚犯情况及记录的罪状,见到两名犯人被拷打后伤口生虫,将周纡降职为骑都尉。七年,迁任将作大匠。九年,在任上去世。
10.动静结合,由远而近,颔联写诗人举目远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牧人与猎马的归来,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描绘了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恬淡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11.本诗先写野望中的秋日田园牧归之景,恬静闲雅,流露出诗人归隐后百无聊赖而彷徨的心情;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贤人伯夷和叔齐为知音,表现了作者的孤寂和苦闷惆怅之情。
12. 蹈死不顾
能克终者盖寡
则思谦冲以自牧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龟玉毁于椟中
而在萧墙之内也。
尽心焉耳矣。
养生丧死无憾
13.把“酒窝”比作“莲花”写出祖母临终与祖父“相会”时的安详与满足以“奋力伸出手”“骨瘦如柴”“像菩萨的手”特写祖母的手,表现出祖母为家人耗尽一生心血,临终前对亲人的眷恋与不舍。
14.①坚韧顽强:认为祖父活着,终生不嫁以等待;通宵给我们嗑瓜子以对抗疼痛 。 ②充满母爱:苦难岁月,为了孩子,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嶙峋的瘦骨。③自尊自重:生活不能自理,父亲和叔叔为她抠大便,祖母拉被子遮脸、发火哭啼。④勤劳能干:虽然生活在黑暗里,照样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
15.从全文内容而言,蜡烛是文章线索,贯穿全文,暗含文章的主题,从修辞手法而言,标题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比喻,把祖母比喻成蜡烛,把磨难比喻 为黑暗;拟人,“倾听黑暗” 巧妙地表现出祖母对待磨难的方式和乐观的态度,表现了对祖母的赞美。或:蜡烛是祖母的象征,“倾听黑暗” 表现出祖母对待磨难的方式和乐观的态度,使标题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感染力.
16.①祖母的哲学是什么?可扣住祖母饱受磨难而不消沉的人生态度、敢于与苦难搏斗的坚毅顽强,敢于驾驭苦难的乐观精神三个方面来表述;
②祖母的哲学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可扣住祖母对待磨难的人生态度结合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乐观坚韧的民族精神来表述;可扣住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或对我们自身的教育意义来表述。
17.①首先,中国大学受西方大学的影响而确立校训,②接着从“为人”、“为学”、“为人”和“为学”三个方面介绍中西方大学的校训,③最后写中西方大学校训的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18.举例论证(2分)(中西方大学的举例)和对比论证(2分)(中西方大学之间的对比),分别列举了美国的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等大学的校训来源及内容,并将其与中国民国时期大学校训来源及内容进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中西方大学校训的差异性(2分)。
19.差异性:思想来源(2分)、价值观(2分)造成差异的原因:民族文化资源和传统(2分) (113.220.37.63)
上一篇: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徐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