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28  2017-05-14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8]
河北省辛集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把客观题填涂到答题卡上,主观题工整的写到答题纸和作文纸上。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思维能力的“保卫” 沈敏特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有人片面地认为人类进入了所谓“读图时代”。我们必须注意到:以图代字的阅读,带来的只能是人类思维能力的弱化。
人类几千年来的思维成果大部分是以书面文字储存下来的。只有具有扎实的文字阅读能力,才能占有这些成果,研究这些成果,并将其转化为现代思维进一步发展的高起点,使后人超越前人,保证人类一代又一代地向前发展的总趋势。其实,危机已经存在。我们常说我国的历史文化如何丰富,但记载历史文化的大量典籍,缺乏具有相当阅读能力的人去破译、去挖掘。而因典籍的毁损而使历史文化湮灭,是有极大可能的。
更为重要的是,书面文本的阅读,是培养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基地”;放弃“基地”,就是放弃思维的锤炼。
一是书面文本中记载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语。如老舍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在生活中直接使用的。但,这是经过加工的口语,融入了作家经过思考的选择和提炼,它比原始的生活语言更精练、更有条理,通过阅读可以净化和提升我们的口语,有助于思维的净朗和快捷。
二是可以用来朗诵却不宜作为口语的书面文本,如诗、散文诗、美文等。这种文本中的语言已和口语拉开了距离,如果生活中的口语变成了朗诵调,一定非常滑稽,让人无法接受,但这类书面文本用来朗诵,却使人的情感更凝聚、更激昂,或是更内敛、更含蓄,心灵活动更细腻、更深入,从而激活人的思维活动,即所谓浮想联翩。
三是既不能用作口语,也不能用来朗诵的书面文本,必须一个个字地阅读、咀嚼、深思,那就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学术著作以及经典的文艺巨作。它是人类最精密、最深刻的思维的记录和成果。缺乏或缺失经过这种阅读的思维能力的锤炼,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高雅的文艺创作是不可能发展的。这三种不同层面的文本,从不同的角度予以证明,文本阅读与思维的多维度的连接,具有不可替代性。没有另一种手段,如可视的线条、色彩,如可听的节奏、旋律,能够如此直接、精确、严密地记录、反映思维的过程和成果。它是人类文化建设的一个核心的环节。中国古代,把文化人称为“读书人”,是耐人寻味的。
犹太民族对于阅读十分尊崇。他们的习俗是,在书本上涂一点蜜,让婴儿舔舔,以培养对书的亲近感。犹太人的读书平均量在世界上位居前列;犹太人在各个领域的创造,也令世人瞩目。如社会科学中的马克思,自然科学中的爱因斯坦,人类自身心理研究中的弗洛伊德。是的,文字阅读与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的消长至关密切,而以图代文的所谓“读图时代”带来的是思维能力的衰退和萎缩。有些影视明星的答记者问,常是语不成句,词不达意;流行歌曲的歌词,无逻辑、悖语法,让人不知所云;一些标榜前卫的理论文字,则常有意晦涩、故弄玄虚,把人带至云雾之中,以掩盖思维的贫乏。(《文汇报》)
1.下列对“阅读与思维”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的思维成果都是以书面文字记录下来的,所以需要人类努力提高文字阅读能力,进而对其研读、传承下来。


浏览完整试题 B.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中的语言不同于生活中的口语,朗诵时会感到它更内敛、更含蓄,更容易激活人的思维活动。
C.学术著作的语言必须要字字去读、咀嚼、深思,因为它呈现的是人类最精密、最深刻的思维。
D.“读图时代”以图代文的阅读,削减了人们的一切阅读,也就使得人们思维能力出现了衰退与萎缩。
2.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人物的语言是在日常生活中直接使用的口语,是作者有意让读者通过阅读来净化和提升他们的口语水平。
B.尽管文本不同,语言风格不同,但将文本阅读与人的思维多角度地连接起来,则是人类文化建设的一个核心环节。
C.由于犹太民族十分尊崇阅读,所以他们的读书平均量与在人类社会各领域的创造均位居世界前列。
D.“语不成句、词不达意”的答记者问,“无逻辑、悖语法”的流行歌曲之歌词,“有意晦涩、故弄玄虚”所谓前卫的理论文字,实际上都是学生思维能力欠缺的表现。
3.根据原文的意思,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我国没有阅读能力强的人,所以我国记载着历史文化的丰富典籍很有可能要被湮灭。
B.书面文本的阅读,是培养青少年思维能力的途径,所以不能放弃阅读,不能放弃锤炼思维的过程。
C.要想发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就必须坚持对这些类著作进行字斟句酌的阅读,进而锤炼人们的思维能力。
D.由于有人片面地认为进入了“读图时代”,所以当下我们尤其应该从青少年开始重视阅读,以确保人类思维一代又一代地向前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
走正门
(1)老街有句俗语: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贺家发迹早,起初,海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丰街”了。
(2)然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一日,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枯瘦的看门狗,海爷不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砖碧瓦做的空壳了。
(3)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因为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起了油行的门面。贺府后院有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傲然挺拔。如此花园,中间竞然立着贺家的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着让人堵得慌。
(4)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常有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把那个祠堂拆了吧。
(5)海爷却说,不可。
(6)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扫干净。到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坏的牌位。
(7)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百姓跟水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海爷隐约看到,一个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鸣锣十一响!这排场,唯京官才有!海爷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腰杆子挺直地跪在地上。身后的家人,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保佑,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
(8)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下了轿,经过海爷时,像经过一个脚底下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身后,知府、知县以及各级官5都低着头鱼贯而入。街坊们瞧这架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罪人了。
(9)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海爷静静地回过头,眼神一扫,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子也挺了起来。
(10)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爷扶了起来。海爷觉得此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见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髯须飘逸,两肩圆厚,一副贵人之相。再看那官服,绣的是孔雀,顶戴蓝宝石花翎。未等海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家后人,一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难辨,唯有当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昨日。本官不胜感激,刚才失礼,颇有得罪。说着,官人要弯腰拜谢,被海爷一把托住。海爷气定神闲地微微一笑,道,举手之劳,荣幸之至。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贺府。
(11)当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大伙都觉得,多亏海爷当初的仁义。倘若当初海爷一冲动把祠堂给拆了,保不准今儿个会出什么事情。
(12)一日,外面下着大雨,海爷闲来无事,把几个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喝茶,海爷若无其事地问他们,知道当初为啥我没拆贺家的祠堂吗?
(13)小儿媳鬼精,抢嘴说,是老爷您仁义。
(14)海爷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着窗外,好似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情景。海爷说,贺家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其他人来的时候,都跟老鼠似的钻进钻出,拜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进进出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
(15)唯有一年轻女人,一手拎着篮子,一手领着一个孩子,清早最先来。娘儿俩大大方方地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拜祭完,整理好衣裳,再昂首阔步地走出去。娘儿俩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有的地方还带着点补丁,却十分干净。这样的穿着,从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出,难免会被众人指点议论,但那娘儿俩,始终抬头挺胸,遇到认识的街坊,还让孩子有礼有节地问好。
(16)海爷说,贺家有这样的娘儿俩,谁还敢拆他家的祠堂?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那天那个官人,是不是当年那个孩子?
(17)小儿媳没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没走侧门走正门吗?这有啥啊?
(18)海爷听罢,长叹一声,背着手,回屋去了。 (原文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错误的两项是(4分)( )
A. 小说开头以老街上的“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开篇,主要是为了引出后文对贺家的介绍。
B. 做了京官的贺家后人返乡时,海爷的家人“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
C. 海爷的小儿媳是个鬼精且有城府的人,她先是抢先回答海爷的话,称赞海爷,后来又嘀咕,都是为了讨好海爷。


展开余下试题D. 小说善于通过细节刻画海爷,迎接京官时的“闭眼”“低头”“垂手”“腰杆子挺直”及下文的“微微一笑”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5. 小说第(3)段写贺府后院的环境有何作用?(4分)
————————————————————————————————————————
6. 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
7. 以“走正门”为题有什么好处?对你有什么启发?(5分)
—————————————————————————————————————————
二、古诗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弋谦,代州人。永乐九年进士。除监察御史。出按江西,言事忤旨,贬峡山知县。复坐事免归。
仁宗在东宫,素知谦骨鲠。及嗣位,召为大理少卿。直陈时政,言官吏贪残,政事多非洪武之旧,及有司诛求无艺。帝多采纳。既复言五事,词太激,帝乃不怿。尚书吕震、吴中,侍郎吴延用,大理卿虞谦等因劾谦诬罔,都御史刘观令众御史合纠谦。帝召杨士奇等言之,士奇对曰:“谦不谙大体,然心感超擢恩,欲图报耳。主圣则臣直,惟陛下优容之。”帝乃不罪谦。然每见谦,词色甚厉。士奇从容言:“陛下诏求直言。谦言不当,触怒。外廷悚惕,以言为戒。今四方朝觐之臣皆集阙下,见谦如此,将谓陛下不能容直言。”帝惕然曰:“此固朕不能容,亦吕震辈迎合以益朕过,自今当置之。”遂免谦朝参。令专视司事。
未几,帝以言事者益少,复召士奇曰:“朕怒谦矫激过实耳,朝臣遂月余无言。尔语诸臣,白朕心。”士奇曰:“臣空言不足信,乞亲降玺书。遂令就榻前书敕引过曰:“朕自即位以来,臣民上章以数百计,未尝不欣然听纳。苟有不当,不加谴诃,群臣所共知也。间者,大理少卿戈谦所言多非实事群臣迎合朕意交章奏其卖直请置诸法朕皆拒而不听但免谦朝参。而自是以来,言者益少。今自去冬无雪,春亦少雨,阴阳愆和,必有其咎,岂无可言?而为臣者。怀自全之计,退而默默。何以为忠?朕于谦一时不能含容,未尝不自愧咎。尔群臣勿以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谦朝参如故。”时中官采木四川,贪横。帝以谦清直,命往治之。擢谦副都御史,赐钞以行,遂罢采木之役。
宣德初,交陋右布政戚逊以贪淫黜,命谦往代。王通弃交耻,谦亦论死。正统初,释为民。土木之变,谦布衣走阙下,荐通及甯懋、阮迁等十三人,皆奇才可肘。众议以通副石亨,谦请专任通,事遂寝。廷臣以谦负重名,奏留之,亦不报。景泰二年复至京,疏荐通等,不纳。罢归,未几卒。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出按江西 按:巡察 B.及嗣位。 嗣:继承。
C.自今当置之 置:罢免 D.奏留之,亦不报 报:回复
9.下列对文言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理少卿弋谦所言/多非实事/群臣迎合朕意/交章奏其卖直/请置诸法/朕皆拒而不听/但免谦朝参
B.大理少卿弋谦所言/多非实事/群臣迎合/朕意交章/奏其卖直请置诸法/朕皆拒而不听/但免谦朝参
C.大理少卿弋谦所言/多非实事/群臣迎合朕意/交章/奏其卖直请置诸法/朕皆拒/而不听但免谦朝参
D.大理少卿弋谦所言/多非实事/群臣迎/合朕意交章/奏其卖直请置诸法/朕皆拒/而不听但免谦朝参
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帝乃不怿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帝以谦清直,命往治之 ②作师说以贻之
C.①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 ②此四君者
D.①帝以言事者益少 ②以其无礼于晋
1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弋谦生性鲠直、清正,对时政敢于直言,仁宗采纳了他的不少意见,并派他去四川处理中官采木的事情。
B.仁宗即位后,弋谦先担任监察御史,后接连两次被贬,后起复为大理少卿,后又被提拔为副都御史。
C.杨士奇与仁宗有三次交谈。仁宗接受了他第一次和第三次的劝告,但没有完全接受他的第二次劝告。
D.弋谦忠心为国,即便最后被贬为百姓,仍然向朝廷推荐贤才,可惜,当时皇帝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1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8分)
(1)谦不谙大体,然心感超擢恩,欲图报耳。主圣则臣直,惟陛下优容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按江西,言事忤旨,贬峡山知县。复坐事免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 -14题。
南 征 杜 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公元769年)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春岸”两句用罗列几个名词或名词短语成句的手法描写了南行途中所见到的春江美景:春水方生,桃花夹岸;云帆一片,极目四望,枫树成林。
B.诗歌表现的是诗人凄苦的心境,却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然后用“沾襟”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抹洗得干干净净,产生了先扬后抑的艺术效果。
C.杜甫的《登高》和《南征》都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以乐景衬哀情,抒情极为沉痛。
D.“老病南征日”和“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情感一致,因病而不能上战场,都表达了一种
无力报国的悲哀。
E.“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矛盾心情加以鲜明对照,给人很深的
印象。
14.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说明。(5分)
—————————————————————————————————————————
(三)名篇名句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在诗词中,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李白的《蜀道难》中写道:“①____________,愁空山。”白居易的_____________《琵琶行》中写道:“其间旦暮闻何物,②___________ 。”李商隐的《锦瑟》中写道:“庄生晓梦迷蝴蝶,③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归去也,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2)⑤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⑥《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音时而婉转流畅,顺滑自然,时而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⑦《雨霖铃》中描写分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 )(3分)
A.猿猱(náo) 宵柝(tuò) 虾蟆(há) 万壑(wànhè)
B.阻塞(sè) 参宿(sù) 抚膺(yīng) 崔嵬(cuīwēi)
C.巉岩(chán) 暮砧(zhēn) 樯橹(qiáng) 嘲哳(chāozhā)
D.渚清(zhū) 省识(xǐng) 钿头(tián) 吮血(shǔnxuě)
1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律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讲究平仄押韵,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是五言、七言句。律诗和绝句的差别仅在于对格律要求是否严格。
B.古代有“四大美人”之美誉,她们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人们将 “沉鱼”、“闭月”、“落雁”、“羞花”分别作为她们的雅号、代称。


展开余下试题C.“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插茱萸等习俗。
D.新乐府运动,又叫元白运动,是盛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人倡导的诗歌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
18、 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②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③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④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A. ①中秋 ②端午 ③除夕 ④元宵 B. ①中秋 ②重阳 ③元宵 ④七夕
C. ①重阳 ②端午 ③七夕 ④元宵 D. ①重阳 ②元宵 ③除夕 ④中秋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 面对溺水事故,情急之下,很容易耽误了救援的最佳时期和途径。“冷静”是最好的办法,而不是急不暇择的跳水。
② 《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③ 只有一次次大胆的突破,不法常可,才能创造出更让人惊叹的艺术品。
④ 王老师是出了名的好为人师,喜欢教孩子说话,教孩子唱歌、画画,教孩子玩,孩子们也喜欢他。
⑤ 本次双创周在基因检测、精准诊断、远程医疗及智慧养老层面都有不少出彩的项目,一叶知秋,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国内医疗创业的趋势。
⑥ 2017年“首都市民音乐厅”音乐会在首都图书馆上演,北京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琴瑟和鸣为观众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 创建研究性大学必须建立更加开放的办学方向,深化与世界各国的著名高校和学术组织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交流,加强各种类型合作平台的建设。
C. 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D. 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2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真正的教育应包含智慧之爱,它与人的灵魂有关,_①_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_②_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_③_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_④_一种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灵魂深处的变革,它_⑤_不能称作教育。
① ② ③ ④ ⑤
A 因此 不是 因为 假如 /
B 因为 还是 所以 / 也许
C 所以 也是 因此 倘若 或许
D 因为 而非 / 如果 就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在中国历史上,①____________________:火的发明使用,②_____________,从此茹毛饮血的时代成为历史;农业的出现,人们由采集野果变为栽培植物,有目的地生产出自己的食物;面食的输入,使中国饮食文化由“粒食文化”进入“粉食文化”;美洲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等)的传入,增加了粮食的种类,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次的饮食变革,则是食物生产和制作的工业化、标准化。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60分)
铅笔即将被装箱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到一旁跟它说:在你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五句话要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
——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
——你可能会经常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支更好的铅笔。
——不要过于固执,要承认你所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
——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里面。
——在你走过的任何地方,都必须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不管是处于什么状态,你都必须写下去。要记住,生活永远不会毫无意义。
请根据材料,联系实际,任选一个角度构思立意,写一篇文章。或叙写故事,或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想。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C(A都是,错;B“感到它”不妥,是“使人的情感”;更内敛、更含蓄,片面;D“削减了人们的一切阅读”扩大了范围)
2. B(A作者有意让读者,错;C“在人类社会各领域的创造”,没有说到位居前列;D不是“学生”思维能力欠缺的表现)
3.A(没有,原文是“缺失”)
4.选BC,“B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无中生有,主要反映出了海爷的家人 见识少,怕见京官;C项,海爷小儿媳的“嘀咕”说明她没见过世面,不懂得人情世故,并不是为了“讨好海爷”。
5.【答案】(1)照应小说第①段中对贺家“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的概括描写;(2)为下文写贺家后人衣锦还乡做铺垫;(3)对整个故事的展开起到线索的作用。
6.【答案】(1) 有经济头脑,善于经营:海爷最初只是一个小油贩子,最后拥有“银子用斗量”的家产,并买下贺府的豪宅6(2)有长远打算,居安思危:看到贺家不肖子孙卖狗而不禁发出“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的感叹;听到小儿媳的嘀咕,长叹一声回到屋里。(3)富有心计,做事果断:由贺家的一对母子来祠堂祭祖的情景,察觉这对母子不同于贺家寻常子孙,于是没有听从别人的建议拆除贺家祠堂,还吩咐下人时常打扫贺家祠兑,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
知识点4:文本意蕴探究题
7.【答案】示例(1)①贺家年轻母子“走正门”进贺家祠堂祭祖,与贺家其他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的行为形成鲜明对照,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②“走正门”的孩子到祠堂祭祖总是“大大方方”“端端正正”“抬头挺胸”“有礼有节”,最终高官得坐,衣锦还乡,从而彰显了小说主题。(2)无论做什么事,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之中,做人处事都应该坚持“走正门”,唯有如此才能立身处世。小说以此为题,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8、C 放置。9、A
10、D解析A“于是”“竟然”b均为代词,前者代事,后者代人,c前者构成名词结构,后者表提顿;d均为“因为”
11、B 前两个职位是在仁宗即为之前。
12、(1)戈谦不识大体,但他心中感激陛下超升之恩,想图报而已,君主仁圣臣下就正直。
(2)(弋谦)出京巡察江西,上奏言事违逆了皇帝的旨意,被贬为峡山知县。又因事获罪被免除官职遣送回乡。
13. CD(C项,《登高》没有以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辛集”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