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335  2017-05-1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5]
天津市红桥区2017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天津市红桥区2017届高三二模
语文试题
一、(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供给(jǐ) 悚(sǒng)然 颤(zhàn)粟 穷兵渎(dú)武
B.挟(xié)持 祈(qí)祷 气慨(gài) 汗流浃(jiá)背
C.恣(zī)意 辩(biàn)驳 翱(áo)翔 差(chā)强人意
D.撮(cuō)要 叶(xié)韵 房檩(lǐn) 远见卓(zhuó)识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某种意义上,阅读是对 生命曲解救,它让我们从中获得巨大的精神愉悦,对永恒之物进行片刻的 ,这些足以让我们 ,但是,只有持之以恒,我们才能得到精神的历练,逐渐 。
A.庸常 凝望 废寝忘食 升堂入室
B.庸俗 凝望 宵衣旰食 登峰造极
C.庸常 凝视 宵衣旰食 升堂入室
D.庸俗 凝视 废寝忘食 登峰造极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深渊着陆器“天涯号”成功突破万米大关,这使我国成为继日、美两国之后第三个拥有研制万米级无人潜水器的国家,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深海深渊科学研究的发展。
B.2017年1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将实现共享,此举将对提高区域内医疗资源使用率、改善民生福祉、方便患者就医具有积极意义。
C.继故宫“石渠宝笈特展”成为社会热点之后,首都博物馆举办的“海昏侯大展”再次成为“现象级”文化事件,“文物事业是全民的事业”正日渐从理念变为现实。
D.治理好环境污染,要依靠政府力量,同时也一定要发挥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控制环境污染、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4.下列是有关文化常识的要素,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1)阴历三月三 (2)寄托祛病长寿 (3)饮雄黄,插艾斗草
(4)做禊事,洗濯嬉游 (5)阴历五月五 (6)预祝五谷丰盈
(7)阴历六月六 (8)祈求平安健康 (9)佩茱萸,登高观菊
(10)看谷秀,沐浴晒物 (11)阴历九月九 (12)寄寓祈福消灾
A.(7)-(10)-(12) B.(5)-(3)-(8)
C.(11)-(9)-(6) D.(1)-(4)-(2)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中国主张”阐释包容性增长
在杭州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共议经济包容性增长主题,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其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中国主张”高度浓缩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包容普惠是世界经济破阻祛滞的前提条件。国际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间虽然已经度过,但世界经济当下仍呈现整体动力不足、有效需求不振、实体经济失速、贸易投资萎靡等低潮样态,低增长、低就业叠加高风险、高泡沫的经济大势与各国增长战略不一致、不协调、不融通密切相关。以全球化的眼光看待世界经济,国与国、区域与区域互为利益攸关者。举足轻重的大国,尤需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充分考虑对他国的影响,提高政策透明度。
唯有提高各国、各地区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交流程度、协调力度和通畅幅度,才能凝聚决策、政策和行动合力,共同应对增强发展动力、根除区域贫困、缩小南北差距等全球课题,才能最大程度减少负面溢出效应,实现不以邻为壑、不损人利己的包容、共赢、普惠的增长。
贸易互联、投资互通是走出“囚徒困境”的关键路径,世界经济增长的整体放缓,与以邻为壑的“保护主义”的再盛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若将世界经济比作人的肌体,贸易和投资就如血液。国际贸易增速连续数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凡此可见气滞血瘀,难畅其流。有研究成果表明,海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将明显降低爆发地区冲突的可能,为避免世界政治经济竞争陷入“囚徒困境”,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为不同国家发展提供充足空间是当务之急。对于区域自由贸易机制,世界各国应尽快达成共识,最大程度增强其开放性和包容性,使其与多边贸易体制形成有益补充,减少贸易壁垒和藩篱。


浏览完整试题 创新改革是令世界经济肌体焕活的核心动力。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能,回望历史,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近耗尽,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逐渐减退。同时,发展不均衡问题远还未解决,现有经济治理机制和架构的缺陷逐渐显现。事实证明,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仅靠货币刺激政策的“单打独斗”远远不够,必须在推进世界经济结构性改革方向作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相应地,发展观念需要厘清,治理思路需要突破,增长机制尤需嬗变。
归根到底,世界经济有赖各国共同努力,破除阻力、凝聚合力、培育活力。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化,人类面临的重大跨国性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全球治理体制机制的调整改革在所难免。这种改革并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创新完善。穷则变,变则通。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抑或整个世界,都需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保持活力。以实现包容性增长为纲,打造开放、均衡、普惠的国家间、区域性合作架构为目,将竞争的结果导向提高效率、释放和平红利与实现共同繁荣的路径上来。
风物长宜放眼量。世界各国当以实际行动诠释及丰富“包容性增长”的内涵,进而通过普惠性发展为全球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选自2015年11月26日《瞭望东方周刊》,有改动)
5.下列对文本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有赖各国共同努力,在全球治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完善中以普惠性发展为全球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B.“中国主张”的包容性世界经济当以全球化的眼光看待世界经济,举足轻重的中国,尤需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充分考虑对他国的影响,提高政策透明度。
C.贸易互联、投资互通是包容性增长走出“囚徒困境”的唯一路径,因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整体放缓与以邻为壑的“保护主义”的再盛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D.对于包容性经济贸易机制,世界各国应最大程度增强其开放性,使其与自由贸易机制、多边贸易体制相互补充,并减少贸易壁垒和藩篱。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包容性增长形象地阐述为“中国主张”,其高度浓缩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精神无疑将助力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B.国际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间虽已度过,但当下世界经济仍呈现整体动力不足、有效需求不振、实体经济失速、贸易投资萎靡等低潮样态。
C.世界在发展,人类面临的重大跨国性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全球治理体制机制的调整改革已在所难免。
D.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需要厘清发展观念;推进世界经济结构性改革方向,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还要仰仗货币刺激政策的“单打独斗”。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创新改革是世界经济肌体焕活的核心动力,只有以实现包容性增长为纲,打造开放、均衡、普惠的国家间、区域性合作架构为目,才能将竞争导向提高效率、释放和平红利与实现共同繁荣的路径上来。
B.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耗尽,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己然淘汰,发展不均衡问题还未解次,现有经济治理机制和架构的缺陷逐渐显现。
C.实现包容、共赢、普惠的增长,唯有提高各国、各地区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交流程度、协调力度和通畅幅度,才能凝聚合力,共同应对,最大程度减少负面溢出效应。
D.有研究成果表明,海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将明显降低爆发地区冲突的可能。为避免世界政治经济竞争陷入“囚徒困境”,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提供了充足空间。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孙叔敖、沈尹茎相与友。叔敖游于郢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沈尹茎谓孙权敖曰:“说义 听,方术信行,能令人主上至于王,下至于霸,我不若子也。耦世接俗,说义调均,以适主心,子不若我也。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沈尹茎游于郢五年,荆王欲以为令尹,沈尹茎辞曰:“期思之鄙人有孙叔敖者,圣人也。王必用之,臣不若也。”荆王于是使人以王舆迎叔敖以为令尹,十二年而庄王霸,此沈尹茎之力也。功无大乎进贤。
(《吕氏春秋•赞能》)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 ,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责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说苑•敬慎》)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 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 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庄王以为币轻,更以小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臣请遂令复如故。”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展开余下试题 楚民俗好庳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梱。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沈尹茎,简称“沈尹”,因封于虞丘,子爵,号称虞丘子。②老父:老人,下文中“父”,即此老人。③梱:门槛。④循吏;是指奉公守法、清正廉洁的官吏。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二年而庄王霸 霸:霸主
B.冠白冠,后来吊 吊:慰问
C.刑罚所以禁奸也 禁:阻止
D.楚民俗好庳车 庳:低矮
9.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说义 听,方术信行 ②孙叔敖正衣冠而出见
③ 必威严哉 ④虞丘相进之 楚庄王
A.而 之 其 乎 B.以 也 其 于
C.以 之 何 于 D.而 也 何 乎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
B.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
C.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
D.楚王不知/臣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
11.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孙叔敖“奉职循理”的一组是
①功无大乎进贤
②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③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
④臣请遂令复如故
⑤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梱
⑥此不教而民从其化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12.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氏春秋•赞能》中,孙叔敖最终成为楚国令尹得益于其自身能力、沈尹茎的举荐、荆王的任用,这与《游褒禅山记》的论述主旨相对应。
B.《说苑•敬慎》中,作者借老父之口阐释了,作为一名“身贵”“位高”“禄厚”的官员为政之道。
C.《史记•循吏列传》中,选取孙叔敖为官后的两件典型事例,首尾辅以议论评价,虽然篇幅不长,但结构完整,议论精辟。
D.三段文字选取了孙叔敖为官前、为官初、为官后不同时期的经历,使读者形成了对孙叔敖较为全面的认识。
四、(21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何以不归耕乎?吾将为子游。(3分)
(2)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不定。(2分)
(3)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3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8分)
初春元美席上赠谢茂秦得关字
【明】李攀龙
风城杨柳又堪攀,谢脁西园未拟还。
客久高吟生白发,春来归梦满青山。
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
闻遣鹿门妻子在,只今词赋且燕关。
【注】①王世贞,字元美。这首诗是李攀龙在王世贞的宴席上写给谢茂秦的诗作。
(1)简析“满”字在领联的表达效果。(3分)
(2)本诗体现了谢茂秦的哪些形象特点?(2分)
(3)作者对友人谢茂秦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述。(3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战国策》)
(2)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3)暧暧远人村, 。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
(4)五更鼓角声悲壮, 。 (杜南《阁夜》)
(5)开琼筵以坐花, 。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漫步风景
徐刚
风景晃动于风中,风景随岁月而变化。
经典的风景总是历史的,原始的,是大地之上的自然物,经过千百年甚至是更久远与人类心灵碰撞交接后,生出的赏心悦目。其美若何!于是,风景出焉!风景为古老,为原始,何以故?虽然我无法求证“风景”这一词语生成于何时何地,但“风”字却含有极遥远的历史性,典籍载“伏羲风姓,以木德王天下”。伏羲,三皇之首,“风”是中国第一个姓,又加以“木德王天下”。木有何德?柔也,高也,孕育并庇荫万物也。风中之木,风从东方来,繁体的风字从虫,风吹虫动,有生殖意,然后百物生,滋荣向茂,含自然崇拜的意味,有神话传说的玄妙。那是中国最古老、最经典的风景。
有人说“风景”的理义,是人类对大地自然特有的美的感觉,为骚人墨客所创造,或诞生于天下文明之后,那就错了。我们总是太轻易地忘记古人先民,古典经文。若前文所记不谬,可知:华夏民族的创世先民在世间万物中,首重木、重森林、重木德,并风以吹之,虫以动之。风景的原始性告诉我们,人从森林中来,人对森林的依赖,以生存为出发点。森林可寄居,林中有泉水有果实,采摘饮用之始,先民得以果腹而存。而“风”成为中国第一个姓,实源于先民对风的观察、困惑和敬畏。风吹而虫动,春也;风吹而叶落,秋也。上古虽无春秋之说,是人皆有冷暖之感,采摘的时节必在凉风习习之时。风与木与森林,便在我们先民生存及文化的意义上交织在—起,成了风景。森林必在山上,有林必有泉源,于是风景大成。
森林是风景的主体。有极美的风景,有原始的耕作,有诗意的安居。
我曾从内蒙古阴山西行至祁连山,山上奇冷,山道崎岖,却风景迷人,有护林员告诉我,他的父辈就是这片山林的守护人。千辛万苦,护林植树,所为何来?“就为了护好风景,种下风景。”原来,一个护林人与草木森林的关系,是从挖石刨坑开始的,种下苗木便是种下风景,一个“种”字,好生了得!护林人往往是语言的创造者,他告诉了我任何一部辞书上都找不到的何谓风景的释语:“风中无林便是风沙,风中有林便是风景。”末了,又加一句:“那都是天地,祖宗留下的。”惊雷闪电似的语言使我猛醒:我们今日所消耗的资源,所享用的风景,无不为祖宗所赐,并借用子孙的。我们应为后人留下太多的高楼大厦呢,还是有山有水的风景之地?中国传承千年的祖训是:留得方寸地,让与子孙耕。
有一年,云南大旱,惟哀牢山有水。我去踏访时,正值春耕放水,水从何来?哀牢山分界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哈尼人用1000年的时间,在横断山脉几百平方公里、海拔由几百米至2000米的山形地貌上,开凿出6000条水渠、3万公顷田地。田地之上是村寨,村寨之上是近百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那清清山泉汩汩而下。哈尼族族规重点在巡山扩林,不准砍伐且不得喧嚣。哈尼族老人临终前的最后嘱托,往往是“看好山上的林子”。巡山的护林员由全族公选,身强力壮之外,生肖必定是非龙即虎,林中多野兽,巡山者要命大。护林员的报酬是,寨子里每户人家每年出一斗米。攀山不上,辛苦寂寞,“行行复行行,道路长且阻”,护林人李文和说,“也有乐趣”,哀牢山顶的这片深山老林里,有大树有古树,“看见它们就如看见祖宗”。优势物种是山茶和杜鹃,李文和如数家珍,“山茶花开二月里”,这边热烈烂漫,那边洁白素雅。“十三天,花谢了,就十三天”,李文和心有凄然,“还好,明年又开了”。他还跟游人学了两句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森林对哈尼人意味着什么?”


展开余下试题 “命根子。”
“这片原始森林近二三十年有哪些变化?”
“过去有虎、豹、熊,现在没有了,但野猪回来了。”
“哈尼人盼什么?”
“盼老虎回家。”
哀牢山上那历史的风景的古意,随风洋溢。犁田耙地,要把田地“耙得像娃儿的皮肤一样光滑滋润”。撒秧必由妇女撒,女可生也,是母爱的祝福,也是哈尼族的古风余韵。
哈尼人怎样对待死亡?有“哭丧歌”为证:“最早死的不是你/最后死的不是你/天边那个皇帝也要死/你放心走吧/你的子孙像泉水流出来/你稻田里的稻谷像马尾巴垂下来……”还有年轻人吹拉弹唱,让我想起庄子为亡妻鼓盆而歌。
由哀牢山的森林而流泉而田地而安居而生存而劳作而死亡,彰显着遗世独立,而又印记于心里,哈尼风景告诉我,风景之大者也,其中有人的生存方式。
我的漫步从洪荒年代起历近万年,辞别哀牢山时,那林涛风语说:“人啊,你要活出自己的风景。”
待山茶花开,我再来。
(选自2013年10月13日《光明日报》第13版,有改动)
16.为什么说“森林是风景的主体”?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17.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18.对于作者谈及的生命观,你有怎样的见解?请简述。 (6分)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以“风景”为着眼点,围绕着“风最”来行文,从多个角度阐释“风景”的内涵,蕴含着作者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
B.“中国传承千年的祖训是:留得方寸地,让与子孙耕”一句,表明我们要走城市建设和农村建设并举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C.“人啊,你要活出自己的风景”一句,是让人们懂得欣赏自然中最本真最原始的美,并寻找自己独特而又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D.本文和一般的写景咏物散文相同,重点是作者面对风景的个人感受和审美体验,并借以来体现对环境和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
E.本文旁征博引,有古典经文,亦有民谚民谣,语言警策而精辟,趣味性与说理性有机结合,负载了深广的社会思想内容。
六、(12分)
20.风景作为可供人们观赏的景象,既有自然意义,也有文化意义。你生活过的地方,有怎样的风景,能带给你独特的情感体验?请写段话加以抒发表达(可创作诗歌)。
要求:意境深远,修辞独到,构思新巧,不少于130字。(9分)
21.为下面的6个句子排序,以与前后文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写序号。(3分)
文化的建设和重塑是一项持久的社会系统工程,要遵循文化传承发展的规律。文化建设并不是有钱就能解决问题,不是搞几个项目就能解决问题,也不可能像经济建设那样用产值多少来衡量效果,往往是十年磨一剑。 , , , , , ,而且这种东西一旦形成,还不像清理豆腐渣工程那么简单,影响是很长远、深重的。
①着眼未来,从根本抓起,不能急功近利
②文化建设是千秋大业
③像《红楼梦》那样的杰作,恐怕给多少钱也并不见得就能写得出来
④否则弄不好会制造一堆文化垃圾
⑤经典性的文化艺术作品并不是有了金钱就能打造出来
⑥必须要有耐心,必须舍得花时间来涵养
七、(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6年最惹眼的汉字,无疑是《新周刊》年度新锐榜选出之“刷”字!
回望上年度的节奏——刷!刷!刷!杭州G20峰会刷新了中国形象,“天宫二号”们刷新着中国新纪录,里约奥运中国女排刷出了国人自豪感,人们已经可以告别钱包,吃饭购物,不用现金,不必用卡,而是直接刷二维码;不久的将来,剧脸将取代验指纹进行电子支付;国人登机只需刷一下身份证。
这是个国人刷屏的时代,人人都是“刷一代”。“刷”是全民行为,刷微信、刷微博、刷淘宝、刷外卖、刷直播、刷票房、刷流量、刷存在感——我刷故我在。人人都是低头族,乘车刷、工作刷、休闲刷,朋友聚会刷、家庭聚餐刷。
有人说:刷,是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刷,是这个时代最生动的人类速写。刷,让我们对面不相识,让我们比邻若天涯:刷,是我们整齐划一的动作,是互联网时代的职业病。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 D 2. A 3. C 4. B
5. A 6. D 7. B
8. A 9. C 10. B 11. D 12. A
13.翻译
(1)你为什么不先回去耕田隐居呢?我将为你在这里奔走。
(2)市场混乱,百姓无人安心在那里谋生,秩序很不稳定。
(3)所以孙叔敖三次荣居相位并不沾沾自喜,他明白这是自己凭借才干获得的;三次离开相位也并无悔恨,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过错。
14.
(1)谢茂秦久客他乡、年事已高,因此思乡之情十分浓稠。
(2)文才高超。不慕功名。广交朋友。
(3)寄寓了作者对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友人,却终究要归隐山林的挽留、不舍之意。
15.
(1)风萧萧兮易水寒 (2)问君能有几多愁 (3)依依墟里烟 鸡鸣桑树颠
(4)三峡星河影动摇 (5)飞羽觞而醉月
16. 原因:有森林才有先民生存的依靠,才有祁连山迷人的美景,才有哈尼人的诗意栖居。作用: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森林必在山上,有林必有泉源,于是风景大成”,引起下
文对“祁连山迷人风景”和“哈尼人诗意安居”的叙写。
17. ①运用比喻的手法,用“惊雷闪电”来形容护林人的语言;
②突出护林人的话语带给“我”的强烈震撼;
③既点明森林对人的重要,也告诫人们要珍惜资源。
18. ①作者由哈尼人对待死亡的举动联想到庄子的“鼓盆而歌”,认为两者之间在对待生命的态度上有相通之处——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像自然万物一样循环往复、没有穷尽。
②观点一:
这是一种积极的生命观。 理由:哈尼人的“哭丧歌”和庄子的“鼓盆而歌”都看透了生命的真谛,体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观点二:
这种生命观值得商榷。理由:略。(视阅卷拟定标准给分。言之成理即可)
19. B D
20. 略。
21. ⑤③②⑥①④
22.略。 (113.220.37.6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天津市红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