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07  2017-05-2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7]
广东省梅县东山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梅县东山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试题
语 文
本试卷共6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至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二十四节气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浏览完整试题1.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B.我国古代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72候24节气,这种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早在《淮南子》中就有完整记载。
C.二十四节气由我国劳动人民独创,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还具有指导农事活动的功能,对人民生活有广泛的影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D.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知,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十四节气的制订经历了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公元前104年,邓平等人在《太初历》中正式将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并明确了其天文位置。
B.太阳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一年共经历24个节气,“节气”“中气”交替出现,现在人们把它们统称为“节气”。
C.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气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反映气温在一年中的升降变化。
D.“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的谚语讲述的是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的顺序,民众对此耳熟能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民间“冬至饺子夏至面”“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说明夏至、暑伏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许多民俗活动也在这些节令里开展。
B.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响,这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结合紧密,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
C.“惊蛰”用天上初现惊雷和地下蛰伏的虫子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而在我国南方虫子根本不蛰伏,所以无法有“惊蛰”一说。
D.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鲍勃•迪伦:从民谣到诺贝尔文学奖
2016年10月13日,诺贝尔文学奖在瑞典正式揭晓,获得这一奖项的是美国民谣歌手鲍勃
﹒迪伦。诺奖委员会给出的授奖辞是“在伟大的美国音乐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表达”。
鲍勃﹒迪伦在读高中的时候就组建了自己的乐队。高中毕业后,他就读于明尼苏达大学。大学期间,由于对民谣产生兴趣,开始在学校附近的民谣圈子演出,并首度以鲍勃﹒迪伦为艺名。1961年,鲍勃﹒迪伦从明尼苏达大学辍学,前往“自由之都”纽约,去追寻美国“民谣之父”伍迪﹒格思里,并开始致力于歌唱工作。
他几次三番地去找乐评人罗伯特﹒谢尔顿,给他唱自己的歌。直到谢尔顿意识到他的价值,把他推荐给各个唱片公司,并在《纽约时报》上对他大加赞赏,才终于引起了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制作人约翰﹒哈蒙德的注意,哈蒙德为他带来了一纸唱片合约。
这番幸运之神的眷顾很快让鲍勃﹒迪伦成为一颗新星,1962年他推出首张专辑《鲍勃﹒迪伦》,1963年他的反战歌曲和话题歌曲广为流传之时,整个美国民谣界和一代年轻人的心灵都受到剧烈冲击。1964年1月,也就是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后4个月,迪伦发行了新专辑《时代在变》,里面的歌曲呼唤更多的民权运动,这张专辑瞬间成为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最好的政治宣言。专辑封面上紧蹙双眉的鲍勃﹒迪伦,也成为烙印在人们心中的鲜明面庞。
迄今为止,鲍勃﹒迪伦发了40多张音乐专辑,并且创造了20世纪最令人难忘的经典歌曲,如《时代在变》《像一块滚石》《答案在风中飘》。鲍勃﹒迪伦在其50多年的歌唱生涯中探索了美国歌曲风格里的各种成分——从民谣、蓝调及乡村到福音音乐、摇滚乐和洛卡比里,再到英格兰式、苏格兰式和爱尔兰式民谣,还有爵士乐和摇摆乐。
在不同的音乐人的支持下,迪伦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就一直在举办他的“永不停息的巡演”。作为一个唱片艺术家和表演者,迪伦的成就以他的演艺生涯为核心,但他最大的贡献被普遍认为是他的作词。
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是一个20世纪60年代的行吟诗人,一个摇滚民谣的遗迹,一个从逝去年代过来的词语匠人……他用噙着泪水的眼睛注视灰色的迷雾,写一些在朦胧光线中飘浮的歌谣。那些关于民权的,关于爱情的,关于政治运动或者宗教思索的,包括不知所云的,都成为了飘浮之物。鲍勃﹒迪伦曾出版过他的歌词合集,他的音乐与诗都有一种魔性。2004年,美国《新闻周刊》称鲍勃﹒迪伦为“仍在世的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人物”。
自1994年以来迪伦已出版了6本画作书,他的绘画作品也曾在大型艺术画廊中展出过。迪伦还得到过包括格莱美奖、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在内的奖项。2012年5月,迪伦获得了由美国总统奥巴马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
《编年史》是鲍勃﹒迪伦历时3年在打字机上亲手敲出来的回忆录,记录了他生命中种种非凡的时刻……这位民谣诗人用热情、怜悯和深邃的目光回顾往昔岁月,将那逝去的黄金年代带到我们面前。2010年2月,奥巴马夫妇在白宫组织了一场纪念民权运动的大型音乐会,鲍勃﹒迪伦受邀去了,但他对唱歌之外的事情丝毫不感兴趣:不参加演出前的宴会,也不愿和自己级别最高的粉丝奥巴马拍照留念,他只给了奥巴马一只苍老的手和一个微笑。奥巴马说,他就这样,要不他就不是鲍勃﹒迪伦了。
他拒绝被崇拜,被拔高。如今,他已经75岁了,告别了年少时的青涩,告别了曾经的爱情,在慢慢老去。他依然写诗、唱歌、弹琴、画画。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1961 年,民谣歌手鲍勃•迪伦毅然放弃就读的明尼苏达大学,踏上前往“自由之都”纽约的旅程,去追寻美国“民谣之父”伍迪•格思里学习唱歌。
B. 六十年代初,鲍勃•迪伦发行了首张专辑《鲍勃•迪伦》,他的反战歌曲和话题歌曲在美国广为流传,整个民谣界和年轻一代人的心灵都受到剧烈冲击。


展开余下试题C.在不同的音乐人的支持下,鲍勃•迪伦一直在举办他的“永不停息的巡演”。2004年,美国《新闻周刊》称鲍勃•迪伦为“仍在世的最有影响力的文化人物”。
D. 作为功成名就的诺奖作家,鲍勃•迪伦依然拒绝被崇拜被拔高,他拒绝参加各种非音乐的宴会,也不愿意和比自己级别高的粉丝拍照留念。
5. 结合全文,简要概括2016年诺奖得主鲍勃•迪伦生命中几个重要的阶段。(4分)
6.从“民谣歌手”到“诺奖作家”,鲍勃•迪伦的成长经历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启迪?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公 鸡
岑燮钧
杨瑞凤曾是剡剧界的头牌老生。
在舞台上,她气场极大,任是怎样的名角,都得喊她一声“爹爹”或者“老爷”,看她行事。她一开腔,声若洪钟,丹田震动,喷口激越,气势磅礴。可是,到了台下,卸了妆,人们发现她只是一个小老太。
晚年的杨瑞凤已很少登台,因力她身体不好,眼睛也不好。
剡剧是小生小旦戏,清一色的女演员。女孩子自然不大喜欢演老生,所以,来杨瑞凤处拜师的不多。
目下倒是有个学生,是自己剧团的,叫李敏。可惜李敏先天不足,长得太秀气,声音也不够洪亮,时有雌声,是为大忌,这让她很是操心。每次来上课,她都逼着学生喝人参汤,希望她能长壮些。偏是李敏对气味过敏,捏着鼻子,喝参汤如喝毒药。渐渐地,她来得不如以前勤了。
杨瑞凤一个人过活,住在底楼。因为眼睛不好,很少出门。—日,天蒙蒙亮,忽听得公鸡的叫声,她立马来了精神,想起多年前自己模仿公鸡的叫声。对着“狮子短缸”(一种盛物的瓷器)练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终于练成剡剧界最苍劲的老生腔。看来,李敏也得试试这一绝招。
她沿着小区细细探听,原来是不远处的邻居家传来的。她一连敲了几次门,都没反应,直到晚饭时分,才等到主人。
她在院中果然看见了一只金黄威武的大公鸡,原来是邻居家乡下的客人送来的。杨瑞风说明来意,邻居似乎脸有难色。杨瑞凤出了高价,邻居才舍得,她抱到家里,很是高兴。因为市场上很难买到大公鸡。
没有鸡笼,只得散养。结果,院中到处都是鸡屎。
每天早上,她听到公鸡的鸣叫,就如公鸡看到母鸡而颈毛奓起一样,也是热血上涌,以至于一度还产生了眩晕。公鸡一声长鸣,她也一声长鸣。公鸡听到应和,更加叫得欢。于是,院中叫声此起彼伏,仿佛有一群公鸡在打鸣,引得四邻“侧耳”。
可惜,李敏一直不来上课。她等得心急,就打电话过去,那边李敏说,身体不爽,杨瑞凤只能徒呼奈何。
这天晚上,她实在等不住了。看月色如昼,街灯如市,觉得自己固然目力有限,似乎仍可一试。于是,缚了公鸡,放到藤篮里,一手提着,一手搭着人行道内墙,摸索前往。一则看看李敏身体怎样,二来也与她深入探讨一下女子老生的唱腔问题。这些年,偶有她出席的会议,她必振臂高呼剡剧须重视老生行当,可惜应者寥寥。倒不是她难耐寂寞,她是寂寞惯的,只是艺不传人,心有不甘,就仿佛做婆婆的总不见媳妇肚子大起来心里着急一样。
她高一脚低一脚地走在城市平坦的大道上,不敢走路中央,就是人行道也是靠边站。有几个小孩子看看她古董般的藤篮和一只雄鸡,感觉遇到了魔法世界的巫婆。好不容易总算摸到了李敏家。这一路足足有好几公里吧。
“李敏在家吗?李敏在家吗?”
她的喊声在夜空中显得特别铿锵有力,带着舞台腔,完全像一个老头。
过了半晌,李敏下来了,脸蛋又是苍白又是红扑扑。
“先生,你怎么走来了?”剡剧界管老师叫先生,无论男女。
“我来看看你,你看我给你买了什么。”
“一只鸡?先生你又破费了。”
“哈哈,这不是一只普通的鸡,这是一只大公鸡,它是先生的先生,是你的太先生!”杨瑞凤说话时带着职业性的舞台夸张。
过了会儿,李敏的老公下来了,让她们落座,看着杨瑞凤忘情地给李敏讲老生唱腔,他只能讪讪地退下。
杨瑞凤带着李敏发声,只可惜公鸡还不到报晓时分。她一边自己亲自示范,一边叮嘱李敏明晨早点起来,观察公鸡怎样发声。
“你看小小一只公鸡,它的声音这么饱满,可传数里。为什么你的声音在舞台上推送力不强?我们戏曲界有一句行话,叫字字送听,你要好好练习。”
这一教就是三个小时,李敏的老公几次下来又上去,终于他耐不住了,说今晚就到这里吧,否则要累着杨老师了。
“不妨,不妨!”杨瑞凤依然沉浸在舞台上。
“你送送先生吧。”李敏对老公说。
送到半路,杨瑞凤不再让李敏老公送,说自己来得就去得,并教育不是剡剧中人的李敏老公多担待,让李敏多吃些,养胖些,才有力气唱戏。
“杨老师,李敏她怀孕了,吃不下!”
“什么,李敏怀孕了?太早了吧……”杨瑞凤想说说什么,终于咽下,“啊哟,那我应该送一只老母鸡!”
这一晚,杨瑞凤半夜进的门。
小区里有人听到,凌晨两三点,有公鸡报晓。
(选自《2015中国年度小小说》)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小说通过剡剧界头牌老生杨瑞凤用公鸡教徒弟李敏练嗓的事情,写出了剡剧老生这一优秀传统戏剧行当逐渐衰落,即将失传的严峻现实。
B.当杨瑞凤跟邻居说明想买公鸡的意图后,邻居“脸有难色”,等到杨出了高价,邻居才肯卖,说明杨的邻居很会借机挣钱。
C.买回公鸡后,“院中到处都是鸡屎”“引得四邻‘侧耳’”说明杨瑞凤尽管老生唱腔造诣很高,但生活不讲卫生,不会处理邻里关系。
D.李敏老公是小说中的一个次要人物,这个人物的设置既反映出剡剧老生行当不受重视的现实,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烘托了杨瑞凤的形象。
E.小说结尾“小区里有人听到,凌晨两三点,有公鸡报晓”写出小区里无人关心杨瑞凤的生活,侧面写出剡剧老生行当的衰落。
8.结合全文,分析概括杨瑞凤的形象特点。 (4分)
9.小说以“公鸡”为题目,请分析“公鸡”在小说中的作用。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二十九年,从(淮阳)王朝京师,随官属得会见,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拜会稽太守。会稽乱淫祀,好卜筮。民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以之困匮。伦到官,移书属县,晓告百姓,其巫祝有托鬼诈怖愚民,皆案论之。有妄屠牛者,吏辄行罚。民初颇恐惧,或祝诅妄言,伦案之愈急。后遂断绝,百姓以安。
永平五年,坐法征,老小攀车,啼呼相随,日裁行数里,不得前,伦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迁蜀郡太守。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①抑绝文职修理。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肃宗初立,擢自远郡,代牟融为司空。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冠盖之士争赴趣之。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上疏。及马防②为车骑将军,当出征西羌,伦又上疏曰:“闻马防请杜笃为从事中郎。笃为乡里所废,客居美阳,女弟③为马氏妻,恃此交通,在所县令苦其不法,收系论之。今来防所,议者咸致疑怪,况乃以为从事,将恐议及朝廷。今宜为选贤能以辅助之,不可复令防自请人,有损事望。”并不见省用。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有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其可谓无私乎?”


展开余下试题(节选自《后汉书•四十一》)
〔注〕①赇:贿赂 ②马防:马廖之弟 ③女弟:妹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抑绝/文职修理
B.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抑绝文职修理
C.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抑绝/文职修理
D.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抑绝文职修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卜筮,指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
B.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分三等:中二千石,月得百八十斛;二千石,月得百二十斛;比二千石,月得百斛。东汉二千石称“真二千石”。后因称郎将、郡守和知府为“二千石”。
C.诸子,指先秦至汉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也可指官名,还可指众儿。文中诸子指官名。
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至魏晋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五伦任会稽太守时,坚决禁绝欺诈恐吓百姓的迷信活动,使百姓能安居乐业,在他因犯法被召回时,百姓都依依难舍。
B.第五伦任蜀郡太守时,不以贫富而以志行任免官吏,这样就禁绝了竞相行贿的现象,整肃了吏治,选拔了人才,时人认为他知人善任。
C.第五伦认为皇帝拜马防为车骑将军,出征西羌,属任人不当,上疏谏止,但是皇帝没有接受他的忠告。
D.第五伦认为自己称不上“无私”,因为对欲赠千里马者,虽未举荐,但心存恩念;儿子有病,自己也牵肠挂肚,夜不成眠。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老小攀车,啼呼相随,日裁行数里,不得前,伦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5分)
(2)笃为乡里所废,客居美阳,女弟为马氏妻,恃此交通。(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①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②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③,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④,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释】 ①张炎,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②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③西泠:西湖桥名。④韦曲:在长安南皇子陂西,唐代诸韦世居此地,因名韦曲。
14.下面对这首词的内容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5分)(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
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能几番游”二句最沉痛,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
B.“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意谓连悠闲的鸥,也生了新愁。白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
C.“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代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
D.“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照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
E.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写春天的景色等是实写,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以景示情,以情带景。读来耐人寻味,耐人咀嚼,很有豪放派的词风。
15.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2)《陋室铭》中表现主人公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的形象写君子令人敬重而不敢欺辱的句子是:“ ”。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他在家里不声不响,妻子总是觉得他木讷,把他当成个闷葫芦,但在社会上他却玲珑剔透,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一点就通。
②为什么人言可畏?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毁谤,积累下来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那是一种铄石流金的力量。
③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从此无意于仕途,转而求田问舍,过上寄情山水、恬然自适的隐居生活。
④在改革浪潮刚刚兴起的时候,这一群年轻人相遇相识在深圳;10年后,他们又在西雅图萍水相逢,不禁心潮起伏。
⑤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法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⑥美国卫星追踪网站声称,美国一卫星曾拍到马航客机失联海域附近的照片,并以“可能为马航坠机地点”为题发布消息,这令此事件更加扑朔迷离。
A.①⑤⑥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19.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人类发展史上,推动社会变革和前进的都是最富有智慧的人物。达•芬奇被称为地球上最后一位通才,他 ① 是绘画巨匠, ② 在物理学、天文学、建筑学、水利、机械、地质学等领域都有重大建树。 ③ ,达•芬奇只受过初等教育,并没有高学历, ④ 他的学问都是自学而来。这说明,智慧基本上与学历高低无关, ⑤ 与知识的多寡也无关。有知识的人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梅县”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