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271 2017-05-21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1]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北仑中学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挫(cuò)折 蹿(cuān)升 混(hún)凝土 号呼靡及(mǐ)
B.叨(tāo)扰 水泵(bènɡ) 角斗士(jué) 掎(jǐ)角之势
C.筵(yàn)席 鼻涕(tī) 压轴(zhòu)戏 强(qiǎnɡ)颜欢笑
D.逮(dǎi)捕 付梓(zǐ) 刽(kuài)子手 咬文嚼(jiáo)字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尼采就自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B.就“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凭添了搅扰。
C.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踏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
D.“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态,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作为不同文化冲撞和互动的规模,就其广度和深度而言,都没有“二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更广大,更深远。
B.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C.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洋洋洒洒的漫天的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鲁迅先生赞扬“紧”字富有“神韵”,当之无愧。
D.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了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关头。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还是其中别有原因?我们是漠
然置之?还是积极主动地去做些什么?
B.记得在一次讲座中,有人问我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我的回答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
这个回答基本上概括了我对待友谊的态度。
C.如何看待清明、端午、中秋这三个节日被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意义呢?我们可以一言以蔽之:“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D.目前文物鉴定活动缺乏准入制度,缺乏行业规范管理,市文物局准备出台“民间收藏
文物鉴定管理办法”,加强对该行业的管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新高考改革下,学生有了更大的选择权,但怎么选,选什么,将成为学生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浙江是高考改革试点省份,多数中学已经开始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B.昨日起,铁路部门开始发售2017年1月15日以后的车票,根据过去几年春运情况显示,除夕前三天将进入乘客返乡高峰期,因此春运抢票也将迎来高峰期。
C.近日,网上疯传的一段一名成都男司机将一女司机逼停后当街殴打的视频引起热议,导致女司机全身多处受伤。事件起因为女司机随意变道,后引发双方相互别车斗气。
D.从1987年的《冬天里的一把火》到今年的《回家的路》,几十年来,春晚舞台上的歌曲从喜庆到温情,这似乎投射出我们时代的变迁,同时更印证着春晚调性的变化。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决负约不偿城 貌恭而不心服
浏览完整试题
B.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
C.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沛公居山东时
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不如因而厚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而君幸于赵王 不拘于时
C.欲呼张良与俱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吴之民方痛心焉 朝济而夕设版焉
8.下列各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 死生,昼夜事也 将以有为也
B.籍何以至此 大王来何操
C.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D.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9.心理学中存在着许多有趣的“倒U曲线”,下图就是表现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倒U曲线”,请根据下图写出关于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两条结论。(4分)
结论一: (2分)
结论二: (2分)
10.中国古典小说巨著《红楼梦》不仅在思想内涵上博大精深,在遣词造句上也真正达到
了“一字不可更改,一字不可增减,入情入神之至”的境界!语言上的精彩之处比比皆是,
比如第八回当贾宝玉和薛宝钗正在互认通灵宝玉和金锁,笑语声喧时,“话犹未了,林黛
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对于“摇摇”二字,脂砚斋旁批曰“二字画出身”。请结合人物形
象分析“摇摇”二字的妙处。(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
慎终追远 清明永驻
清明节大约起源于周代,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最初,清明只是一个提醒农民进行春耕春种的节气。《淮南子•天文训》记:“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则清明风至。”《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等农谚。这种标志物候变化、敦促春耕的节气,是怎样变成以祭奠祖先为中心的综合节日的呢?
首先,这与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有关。相传,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晋文公、介子推一段动人的故事。但当代学者普遍认为,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他们认为世界万物都和我们人一样是有生命的,也有生老病死,需要新陈代谢。火燃久了要熄掉,重取新火,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熄灭旧火与重生新火所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意味着新的一年春耕生产的开始。寒食节在清明前两日,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一为怀旧悼亡,一为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内在的文化关联。
清明节也融合了上巳节的一些习俗。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它形成于春秋末期。时至唐代,上巳节成了一个全国性的节日,人们常在此日到水边嬉戏,去郊游踏青。后来,上巳节的踏青饮宴的特点被整合到了清明节的习俗之中。清明节发展最盛的时期是宋代。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载:“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都城人出郊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可见,宋人借祭祖扫墓的机会充分享受踏青之乐,寓嬉乐于哀痛之中。张择端绘制的风俗画长卷《清明上河图》更是形象地呈现出宋代清明节的盛况。到了元代,不仅上巳节退出了节日传统,寒食节也已基本消亡。春节之后的大好春季只剩下了清明节。
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深层的祖先崇拜、孝文化传统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而这种文化传统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随着民族精神的复兴,对祖宗的家族性私祭发展到对中华民族共同祖先黄帝、炎帝的群体性公祭,以延续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薪火相传的精神,这些都抒发了人们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的道德情怀。
中华传统节日是民族生活的仪式,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载体。现在我们过清明节,就是一次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感悟和认同的过程,就是要通过扫墓祭祀等形式唤起后人对祖先的追思与敬慕,全面体现对祖先的感恩、对血脉责任的认同,确保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共同记忆,得以代代相传、万载永续。
(节选自李荣启《感悟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有删改)
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清明节最初只是一个标志物候变化、敦促春耕的节气,我们从 “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等农谚中,可见清明节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联系。
B.寒食节的起源与习俗,与晋文公、介子推的故事有关,也与古人的自然观密切相连。当代学者认为世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也有生老病死,需要新陈代谢。
C.寒食之后重生新火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熄灭旧火与重生新火,意味着新的一年春耕生产的开始,象征着新季节、新循环等的开始。
D.从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及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等可见,宋人借祭祖扫墓的机会充分享受踏青之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宋朝民风民俗的盛况。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我国众多的节日中,清明节具有双重身份:节气兼节日。它从最初只是一个节气,后来逐渐与寒食节、上巳节融为一体,成为我国重大的综合节日。
B.中国深层的祖先崇拜、孝文化传统深刻地影响着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这种文化传统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
C.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一直受到炎黄子孙的普遍推崇和热情响应,故清明节具有丰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广泛深刻的影响力。
D.清明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承载着神州华夏数千年的厚重历史文化,寄托着古往今来中国人的慎终追远的情怀,值得我们炎黄子孙代代相传、万载永续。
展开余下试题
13.根据原文内容,试分析清明节得以保留并代代相传的原因。(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2分)
狩猎
师陀
孟安卿有满腔壮志,年轻时候是个大空想家。在刚刚过了二十岁的那一年上,突然离开祖辈世居的果园城——他出发了,开始了生活上的大狩猎。
果园城里他的姨表妹,气恼加上悲痛,为他哭了,甚至为这个狠心人病了。“你没良心。走就走吧,谁拦着你了?可是总该、总该……”伤心的把脸埋在枕头上,她在床上想。
朱太太——那个姨母,“为他难过呢!什么好东西?……像他这种人,我们挤上眼也找得来!”
她光火有充分理由。两个小儿女在她眼中长大,正像两棵花儿。所有看见过他们的人早就自然的把他们当做夫妇,全以为他们终有一天要结婚的,在这长久的期待中,她在他们身上耗的苦心多么多,寄的希望多么大!一阵狂风,所有的美梦给吹散了。说真话,她流的眼泪比她的女儿更多。看看她的女儿——这个生了长长的黑脸蛋的美貌小姐,她的两只大眼看人时候从下面滚上去,像在人家心上打闪;破颜一笑,小鼻子鼓动得多逗人爱;常常,她常常稳重的坐着,眉整起来,严密的闭着的嘴唇稍微向外突出,就像顽固的小花骨朵。从这种特别表情,谁都能看出她有性格,有主见。她的样子仿佛说:“你瞧我多有本事?我准备好了,我在等待着了。”她显著的倾向实际方面,最后两年母亲几乎把家务全交给她,很快就练成了能手。她比母亲处治的更有条理。
可惜正为她处治的更有条理,孟安卿想起这是个爱用秤杆子教育姑娘,专门出产能干老婆的城市,幻梦才深深受了伤。并不是他不爱她了;恰恰因为他仍旧爱她,她的每一个小动作仍旧能牵动他的神魂——那么他怎么能忍受这种打击?怎么能眼看着他的幻象破碎,看着他的偶像跃倒下来,将来看着她专门争斤论两,计算柴米和油盐哪?
孟安卿离开果园城十二年,没有给过果园城消息。年轻人全有这种气度,青春跟雄心支持着他,幻象在他前面,他勇往直前,从不动摇。最后他成了个肖像兼风景画家,他大狩猎的结果。
但是最初的兴奋——由工作顺手激起的兴奋和快乐过去之后,孟安卿的心里渐渐空虚,终于成了一片荒凉,出其不意,有一天他突然回来,回果园城来了。
他在车站下面的旅馆里订了个房间,在里头关两小时,仔细的从鬓角上拔掉几根白头发,随后他走出来,一直上了河堤。
郊野上好风光,天色澄蓝,阳光充沛的照耀着新犁起的田地、树林和大路,仿佛向人报告好运。而鸟儿在柳树上鸣唱着,在堤岸旁边,孟安卿没有想到,它们看见他惊骇的飞开了——过去他跟它们那么亲密过的,现在它们不认识他了!
接着他进城,在果园里,春天他曾陪同姨表妹去掐花,夏天他们曾游玩过的,现在果树大半都衰老卷秃了,有的且被砍伐代以新的小树了。最后他走上市街,在街上,仍旧是尘土,仍旧是狗和猪。“看起来只有这里没有变动。”他心里想。面坊的磨子响着,脚踏箩的撞击声一直传到外边。药铺里的舂药声仍旧是老调子,叮咚叮当,药臼的鸣声活泼而又清脆。
终于他站在那个一直深埋在记念中的门前,手按在门环上,他迟疑不决,既然已经回来,既然不久就要看见想念的人,何不把这种好心情多保存一会儿?
一个熟人凑巧解救了他。正在这时候,一个卖纸烟的凑巧从那边走过来。
“卖香烟的!”他走过去。
卖纸烟的原先卖梨糕,他自己小时候是个买零食的好主顾。
“你不卖梨糕了?”
“不,不卖了。现在没有人做了。”卖纸烟的惊异地看着他。
“你可知道朱太太还住在这里?”
卖纸烟的说她仍旧住在老地方,压根儿就没有搬过。
“那么——”孟安卿的心跳起来,气色变了,脸红了。他本来想问另外一个女人,朱太太的女儿,他的姨表妹,忽然他改了口。
“那么,这城里有个孟安卿,你认识吗?”
“不,不认识。”他说他根本不相信有这个人,他以为只是爱开玩笑的捏造来骗人的传说。
一阵失望压倒了孟安卿,突然间他感到兴亡变迁,时间加到人身上的变化。他想起他在旅馆里拔掉的白头发,他的终于无可遮掩的皱纹。现在果园城人更进一步告诉他,他们认为根本没有他这么个人,只在人家的笑谈中才存在了。孟安卿毫不动弹的站着,脚踏箩药臼照样响着,——其实连它们也变动过了;狗和猪从旁边走过去,他也不再感到亲切了。他向空中愣好半天,最后,看见卖纸烟的还等着他,他搭讪着买了一包。
他没有再询问他的姨表妹。他珍重的将在果园城买的香烟塞进口袋,然后向车站那边走去,火车在等候他,一切旅馆和按月出租的房子都在等候他。
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日
14.孟安卿为什么要离开果园城?(4分)
15.文章写孟安卿在旅馆中拔白头发的细节有什么作用?(4分)
16.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孟安卿什么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第17—21题(20分)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
士民素德顺昌,闻其逮,不胜冤愤。吴令陈文瑞,顺昌所拔士也。夜半叩户求见,抚床为恸。公曰:“吾固知诏使必至,此特意中事耳。毋效楚囚对泣!”颜色不变。语良久,令请顺昌入治装,举家号恸。顺昌笑曰:“无事乱人怀也!”顾案上有素榜,徐曰:“此龙树庵僧属我书者,我向许之,今日不了,亦一负心事。”乃题“小云栖”三字,后识年月,投笔而起,改囚服出门。士民拥送者不下数千人。顺昌出赴使署开读巡抚毛一鹭至署诸生五六百人王节杨廷枢刘羽仪文震亭等遮中丞恳其疏救一鹭流汗不能出一语。缇骑见议久不决,手掷锒铛于地,厉声曰:“东厂逮人,鼠辈何敢置喙!”于是市人颜佩韦等前问曰:“旨出朝廷,乃东厂耶?”缇骑曰:“旨不出东厂,将谁出?”众怒,哄然而登,丛殴缇骑,立毙一人,诸司不复相顾。
(《明史纪事本末•魏忠贤乱政》)
17.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士民素德顺昌 德:感激
B.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颜色:脸色
C.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请:申告
D.鼠辈何敢置喙 置喙:说无用的话
18.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B.敛赀财以送其行 以勇气闻于诸侯
C.缇骑按剑而前 众怒,哄然而登
展开余下试题
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19.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选段与《五人墓碑记》都记叙了明天启六年魏忠贤作乱,苏州市民暴动的情况。
B.课文重在赞扬五人“激于义而死”的精神,批判某些缙绅的卑劣行径,从而阐述生死的价值问题;选段重在赞颂周顺昌临危不惧、镇定自若的品质。
C.课文选取苏州市民斗争的一般情况,突出五人的事迹,点面结合;选段选取周顺昌被逮时的语言神态及苏州市民斗争的一般情况。
D.课文和选段都采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文章事、理、情交融并茂,不仅有说服力,而且有强烈的感染力。
20.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曰:“吾固知诏使必至,此特意中事耳。毋效楚囚对泣!”
2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顺 昌 出 赴 使 署 开 读 巡 抚 毛 一 鹭 至 署 诸 生 五 六 百 人 王 节 杨 廷 枢
刘 羽 仪 文 震 亭 等 遮 中 丞 恳 其 疏 救 一 鹭 流 汗不 能 出 一 语
(二)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8分)
上太行①
于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注】此诗作于作者巡抚山西、视察太行山时。
22.试分析“云薄秋空鸟独还”一句景物描写的特点。(4分)
23.结合全诗,分析“千里客”的形象。(4分)
(三)名句默写(9分)
2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大阉亦逡巡畏义, 。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2)鄙贱之人, ! ,为刎颈之交。
(3)视五人之死, ?
(4)想谗邪, ;恩所加, ;
(5) ,其意常在沛公也。
(6)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 。
四、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里约奥运会男子举重62公斤级决赛中,我国一位选手登台亮相。该选手被认为是这个项目金牌最有力的争夺者。在比赛中,由于出现抽筋这一意外状况,该选手选择了弃权,退出比赛。
对该选手的做法,人们议论纷纷。请你写一篇议论文表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标题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北仑中学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1.B。解析:A. 混(hùn)凝土 C. 筵(yán)席 鼻涕(tì) D. 逮(dài)捕 刽(guì)子手
2.D。解析A. 栩——诩,B.凭——平,C. 踏——沓
3.C。解析:洋洋:盛大、众多的样子;洒洒:明白、流畅的样子。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不合语境。应为纷纷扬扬。纷纷:众多;扬扬:飘荡的样子。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
4.C。解析:A第一个问号和第三个问号改为逗号。B“随缘”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D引号改为书名号。
5.A。解析:B、根据……显示,句式杂糅,删去其中一个词语。C、“导致女司机全身多处受伤”的主语缺失。D、语序不当,应为“这似乎印证着春晚调性的变化,同时更投射出我们时代的变迁。”
6.A
7.B
8.A
9.参考答案:(1)当压力过小或压力过大时,业绩表现较差。(2分)(2)适度的压力能提升工作绩效或压力水平适度时能达到绩效高峰。(2分)
10.参考答案:“摇摇”二字,既鲜明生动又准确形象(1分),如烛焰轻轻飘逸晃动的样子(1分),用在林黛玉身上非常传神,活画出林黛玉“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的形象和神态(2分)。(如学生从叠词角度分析,言之有理酌情给1—2分)
11.B(文中说“相传”与晋文公、介子推的故事有关,且指代有误,原文中“他们认为”的“他们”应指古人。)
12.C(因果颠倒。从原文可推知,因为清明节具有丰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广泛深刻的影响力,所以一直受到炎黄子孙的普遍推崇和热情响应。)
13.寒食节、上巳节的整合融入丰富了清明节的习俗与文化内涵;中国深层的祖先崇拜、孝文化传统的影响。(一点一分,两点三分)
14.(1)他满腔壮志,追求梦想,而果园城讲究实际,无法实现理想。(2)担心爱情的幻像破碎,姨表妹沦为世俗所认可的能干的老婆,他不愿接受这样的现实。(每点2分)
15.暗示时间流逝;暗示追求理想的辛劳;希望自己以良好的形象呈现在故乡人面前;希望能重新回到与姨表妹的爱情中。(1点2分,2点3分,3点4分)
16.激动和恐慌。激动是朱太太和女儿还住在这儿,就要看见想念的人。(2分)恐慌是因为果园城的变化很大,担心相见的结果会令自己失望。(2分)
17.D 插嘴
18.C 表修饰
19.D(选段无议论、抒情,只是记叙)
20.(1)然而五个人受死刑的时候,意气昂扬,叫着中丞的名字痛骂他,谈笑着死去。
(2)顺昌说:“我本来就知道送诏书的使者一定会来,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啊。别学着楚囚在狱中对坐哭泣。”(采分点:固 使 特意中事)
21.顺昌出赴使署开读 / 巡抚毛一鹭至署 / 诸生五六百人 / 王节 / 杨廷枢 / 刘羽仪 / 文震亭等遮中丞 / 恳其疏救 / 一鹭流汗不能出一语
22.①动静结合(1分),鸟的飞动点活了天高云淡的静态画面,使整幅画面有了生气(1
分);衬托(反衬)(1分),用鸟的渺小衬托秋空的辽阔,使诗歌意境更为开阔。(1分)
23.西风劲草,落日暮云,高天归鸟,何等苍茫、壮阔!大自然的壮阔正衬托出诗人博大的胸襟。(1分)塑造了一位虽年事渐高,仍不忘为国事四处奔忙,矢志报国的志士形象(2分),一位忧国忘家的政治家形象。(1分)
24.略
25.作文(按照高考标准)
附录:参考译文
士子百姓向来敬重周顺昌,听说他被捕,都为其冤情而愤怒。吴县令陈文瑞,是顺昌提拔的士人。半夜敲窗户求见(顺昌),拍着床痛哭。顺昌说:“我本来就知道送诏书的使者一定会来,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啊。别学着楚囚(本指春秋时被俘到晋国的楚国人钟仪,后用来借指被囚禁的人,也比喻处境窘迫、无计可施的人)在狱中对坐哭泣。”面色不改。说了很长时间,有诏令让顺昌整理行装(准备逮他下狱),全家痛哭。周顺昌笑着说:“没
上一篇:
河北省冀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
下一篇:
四川省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浙江省宁波”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