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238  2017-05-2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8]
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银川一中第三次模拟考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考生必须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写出草稿纸上、超出答题区域或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外的历史上,宗教和文艺总是结下不解之缘。原始文艺和原始宗教,可以说是同时形成,而且有着共同的认知根源,即对现实的主观幻想的认识。当然,原始文艺的产生是由于人类审美的需要,原始宗教的产生则是人类企图掌握自然的要求。而原始宗教一旦产生,它就要利用原始文艺,同时也激发了原始文艺的发展。在远古时代,初民将某种动植物当作神来崇拜,这叫图腾崇拜。弗洛伊德将图腾崇拜看作原始的宗教形式,而图腾崇拜与原始文艺的关系就很密切。在原始社会中,神的意识占主导地位,文艺与它相关是必然的。
后来,虽然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分离,但宗教为了自身的需要,仍旧离不开文艺。基督教的《圣经》,本身就是文学性很强的神话历史故事,佛教经典除一部分经论之外,也有一些文学性很强的经传,如《六祖坛经》等是用佛祖的传记故事来宣扬佛法。但经典无论怎样有文学性,也只能以知识分子为读者对象,还不可能普及到下层群众中去。为了广泛地在善男信女中传教,宗教还要利用文艺作为传经布道的工具。历史上许多名画,其实都是以宗教为题材的宣传画。如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就是应教会之邀,画在圣玛利教堂修道院食堂的墙壁上的。佛教中的雕塑和绘画也不少。“南朝四百八十寺”,哪一个寺院没有佛像,而且还有壁画。此外,宗教还广泛地利用其他文艺形式为己所用,如音乐、文学等。
宣传宗教的艺术当然有着麻醉人民的作用,但宗教也推动了艺术的发展。罗马教堂和中国敦煌、云岗、龙门三大石窟里的雕塑和壁画,都成了人类的宝贵艺术财富。有些巨型佛像,如果没有狂热的宗教精神,是难以完成的,它们在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龙门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就被称为我国古代雕塑作品中的最高代表。有些宗教艺术,在文体上还有创新作用,如佛教变文,就对我国说书艺术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并间接促进了小说创作的发展。
作家的文艺思想受宗教思想的影响,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作家不一定创作宗教艺术,但由于思想上受教义或经论影响太深,于是潜移默化,就会反映到他们的创作中来。托尔斯泰的“勿以暴力抗恶”和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就是基督教思想的表现。中国古代作家受佛道二教的影响也很深。如李白,深受道家思想影响,“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就是他游仙诗中的名句。王维的许多写景小诗,其实都渗透着禅理。《鹿柴》是我们熟悉的五绝:“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它通过深山密林境界之空灵,声音色彩之恍惚微妙,以显示出世界一切事物都不过是虚假的幻觉。宗教思想对文艺思想的影响有时是有形的,有迹可寻,有时是无形的,如中国古代自然淡泊的诗,或表现宁静幽远境界的画,都是这种无形影响的表现。


浏览完整试题 (摘编自吴中杰《文艺学导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始文艺和原始宗教关系密切,两者形成时间大体一致,从对现实的主观幻想的认识角度能判断出两者的认知根源是相同的。
B.初民将动植物作为神来崇拜,因此弗洛伊德认为图腾崇拜是原始的宗教形式,并认为图腾崇拜与原始文艺的关系很密切。
C.文艺从属于世俗文化的范畴,虽然后来世俗文化和宗教文化分离了,但文艺有时仍会作为工具发挥着宣扬教义的作用。
D.圣玛利教堂修道院食堂中的壁画《最后的晚餐》,是教会为了传经布道而请达•芬奇画的,这幅名画的题材就是宗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敦煌石窟里的雕塑和壁画能成为艺术珍品有赖于宗教的推动,同时也不可否认,这些艺术珍品也因宣传宗教而对民众有麻醉作用。
B.作为一种宗教艺术,佛教变文在文体上有创新作用,并对我国说书艺术的发展和小说创作的发展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C.作家的创作题材可以不是宗教,但作家受宗教思想的影响确是一种常态,因此作家在创作中会不知不觉地反映出宗教思想。
D.五绝《鹿柴》是王维的一首写景小诗,它凭借空灵的山林境界、恍惚微妙的声音色彩,渗透出世间万物皆为虚幻的禅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原始社会中,文艺和宗教产生于人类不同的社会需求,其间神的意识占主导地位, 因而文艺必定无法与宗教脱离联系。
B.《圣经》《六祖坛经》等文学性强的宗教经典,读者对象局限于知识分子,而绘画、雕塑等文艺形式适合对下层群众普及教义。
C.巨型佛像卢舍那大佛是我国古代雕塑作品中的最高代表,它的完成不仅需要智慧和艰 辛的劳动,也离不开狂热的宗教精神。
D.与托尔斯泰作品中的“勿以暴力抗恶”观念不同,中国古代自然淡泊的诗、李白的游仙诗,是文艺思想受宗教思想无形影响的表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芳兰振蕙叶
  ⑴1980年,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通过考试,毅然选择宜春地区(现宜春市)奉新县澡下乡泥洋村小学,当了一名深山孩子王。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不通班车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⑵一到目的地,她发现那里比想象中的还要艰苦得多,学校地处奉新和靖安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这里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有20多里,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间爬行。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支老师像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做饭。
  ⑶开始,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她留在大山里,与一双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相伴,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家长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经常翘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地说:“嗯,这姑娘不错,是位好老师……”
⑷八十年代初,她的工资只有二十几块,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支老师总是为学生垫付学费、买文具,有时甚至把自己买米买菜的钱都垫上了。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她笑着说:“日子会好起来的!”
⑸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塑料薄膜等,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
  ⑹学校不通班车,每逢开学,孩子们的课本、教师上课用的粉笔等都是支老师和其他几位同事步行二十多里的山路肩挑手提运上山的,一趟下来,腰酸腿疼,筋疲力尽。
  ⑺山村的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儿读书,支老师走门串户,与家长促膝谈心,动员家长把孩子送来学校,硬是没让一个山村孩子辍学在家。
  ⑻“一人一校”的工作特别辛苦,支老师经常累得头晕眼花。她血压偏高,导致视网膜出血,只有一只眼睛能够正常使用。更让人揪心的是,2003年10月18日上午,正在讲课的她身体剧烈疼痛,几位家长迅速把她送往医院,医生诊断她身患胆总管胆囊结石。住院几天,她心里想着学生;刚从医院出来,支老师就出现在教室里。
  ⑼各级领导关心她,几次要给她调换工作,但她每次都婉言拒绝。
  ⑽2012年2月,组织上考虑到支老师年纪偏大,身体欠佳,决定再次调她到中心小学任教。就在此时,一个距离泥洋村十多里的更偏远的山村——白洋村的村民们、也是她当年的学生们联名请求支老师到白洋村任教。在这里她既是校长、老师,又是保姆,上课教书、下课照应学生玩耍,家里人担心她的身体,总是说:“你也年过半百了,身体又不好,别的老师都往山外调,而你还往更远的深山里钻。”她乐呵呵地说:“三十多年都干过来了,何苦还要打退堂鼓呢?”她还说:“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里、山旮旯里的孩子谁来教育,山区教育谁来支撑。”她再一次做通家人的工作,承担起白洋教学点的全部工作。
  ⑾2012年暑假前,为了解决白洋村教学点校舍破旧的问题,上级决定新建校舍。支老师起早摸黑,一边教学,一边照料施工,帮工人做饭,将丈夫也拉来帮忙。整个暑假,支月英都是在校建工地度过的。2014年领导看到学校没有活动场所,决定再建新校舍,她又像建自家房子一样,再一次一边教学,一边照料施工。当地老百姓说:“从未见过这样的好老师。”如今,崭新的校舍,宽敞明亮,家长们看到这样的校舍,感动不已。
  ⑿支月英的事迹感动了许多村民,2013年春节,在外打工的村民李自良回家过年,听着村里人述说支老师为学校为孩子做的点点滴滴,主动捐钱4000元为学校购置了一批新的课桌凳。
⒀在她的精心教育下,一个又一个学生走出大山,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整整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展开余下试题【相关链接】《感动中国2016年度十大人物》颁奖晚会在2017年2月8 日播出,支月英入选“感动中国2016年度十大人物”。给她的颁奖词如下:
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本文结合报刊、互联网上多家媒体的报道综合整理而成,相对原文有删改)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支月英系心教育,主动选择扎根深山;支月英爱岗敬业三十多年,从青春少女到两鬓染霜,成为两代人的恩师。
B.支月英牺牲小我,在艰苦环境中悉心育人,上级几次要给她调换工作,她都婉言拒绝。别人都是往山外调,她却是走向深山更深处。
C.“一人一校”的工作特别辛苦,支老师因此患上了高血压和胆总管胆囊结石,但她对工作没有抱怨,对健康并不在意,对未来常怀愿景。
D.为了解决白洋村教学点校舍破旧的问题,上级决定新建校舍。支老师像建自家房子一样,一边教学,一边照料施工,令家长们感动不已。
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支月英是一个性格倔强的人,越艰难越勇敢。正是家人的反对,坚定了她远离家乡,只身到地处偏远且不通班车的泥洋小学做一名深山女教师的信念。
B.支月英初到泥洋时,当地老百姓对她能否坚持下来怀有疑虑,猜测她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当地环境艰苦,很少有人愿意留下,老百姓的疑虑是正常的。
C.其实泥洋村不仅物质条件艰苦,而且村民思想狭隘:家长重男轻女,不让女孩读书,由于生活困难不给孩子交学费,也不理解支月英给学生垫付学费的做法。
D.文章几次引用了支月英、家人和村民的话,如“日子会好起来的”虽则寥寥数语,但语言质朴真挚,既符合人物的身份,又真实地展现了支月英的品格。
E.在外打工的村民李自良回家过年,听说支老师的事迹,主动捐钱为学校购置了新的课桌凳,这件事表面看与支月英的事迹无关,但其实作者运用了类比的写法。
6.颁奖晚会给支月英的颁奖词中说她“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支月英到底带给了两代人的童年怎样的“绚烂”?请结合文本概括并分析。(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小安的新闻(节选)
⑴小安家出了一点儿事。
⑵爷爷死了,小安从此成了家里的主人。三间房,两棵树,一房院落和正堂屋里条桌上父母的牌位,还有寂寞、冷清、烧饭、种地、被褥、日月及屋里、院里的清洁和脏污,这些先前都归着爷爷管,可现在,却归着小安了。
⑶爷爷七十一岁,有着一场感冒,没有扛住天寒间的发烧和咳嗽,头天晚上还在床上说,身上好冷啊,明天保不准水缸会被冻裂的。然而来日里,水缸完整无缺着,只是缸里的水成了冰陀儿,可是爷爷却在床上热暖暖被窝里不言不语了,不动不弹了。
⑷邻里间帮着小安葬了他爷爷,就把那房屋、院落和冷清,一股脑儿丢给了十五岁的小安去,由他经营收整了。小安在院里石头上木木坐了大半天,起身到屋里把爷爷睡过的被褥拿到院里晒了晒。把爷爷活着舍不得扔掉的纸箱、破凳、三条腿的小桌子、没有把的锈斧头,还有从来没有用过的一柄锯,以及爷爷再也不用了的弯拐杖,一堆儿放在一间屋子里,锁上门,关了窗,再把别的屋子洒了水,扫了地,擦了桌,忽然间,小安发现自家分外亮堂了,悠远宽敞了,日光粗粗壮壮,透明得和玻璃一个模样。还有日光中飞的尘星儿,金银交错,在光亮里飞飞撞撞,碰出一串叮叮当当地响。空气中洒了水的味,像正夏时站在田野的河边闻到的味道一样,是一种尘土洗水的新鲜味。到末了,小安立在堂屋悠远的味道里,望一眼桌上一溜儿论资排辈拉开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和去年因为车祸也追着父母站在那队伍中的哥哥的牌位和遗像,小安觉得这屋里好像缺些啥。明确无误地缺着一样东西呢,也便聚下神儿想了几秒钟,便灵醒过来是缺少一台电视机。
⑸应该在对面的界墙下面摆放一台电视机。
⑹现在,村里的电视机多得像村头树上挂的白色塑料袋,不光家家有,有的家里还有三四台,是屋子都摆一台电视机。听说村长家的厕所砌在屋子里,连那厕所的墙上都挂有电视机,人在厕所蹲着时,可以边蹲边看电视呢。
⑺小安决定要买台电视机。先前爷爷掌管这个家,爷爷不让买,让他想看了到邻居家里去。到邻居家里终归不方便。现在小安当家做主了,他首先决定要买台电视机。钱是有,爷爷种地、放羊,还把房前屋后成材的树每年伐掉两棵卖,这就给小安留下几千块。加上村人邻居安葬爷爷时送的吊孝礼,眼下儿,小安掌管着五千多块钱,像掌管着一个银行的金库一样。
⑻小安说“买”,就往街上走去了。
⑼村人们问:“小安,你去哪?”
⑽小安大声答:“上街买台电视机。”
⑾村人们有些惊异了:“你爷爷刚死你就要去买台电视机?”
⑿小安说:“爷爷活着时候就要买,可我怕花钱,没让爷爷买。现在爷爷不在了,我去买台电视机,爷爷在那边看不见,但他能听到电视呢。”
——(节选自阎连科《小安的新闻》,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主人公小安对爷爷的去世很淡然,甚至有一点儿终获独立自由的庆幸,这一点从“忽然间,小安发现自家分外亮堂了,悠远宽敞了”一句即可看出。
B.小说的第二段已经交代爷爷过世了,而第三段又不厌其烦地交代了爷爷去世的过程,在行文上虽有些繁琐,但这种重复是为了强调。
C.小说展现了当代中国农村淳朴的民风、民俗,乡亲们帮小安安葬爷爷,还送来了吊孝礼,这些都体现了小说歌颂温暖的人情和重视礼义的主题。
D.小说的语言,质朴中不乏深意。如:“村里的电视机多得像村头树上挂的白色塑料袋”“连那厕所的墙上都挂有电视机”,这些句子看似平易,实则耐人寻味。
8.小安要买电视机的愿望体现了他当时怎样的心态?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9.小说的开头极其简洁:“小安家出了一点儿事”,但言简意却深,短短一句体现了作者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主旨表达等方面的匠心,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罕字师言,以荫知宜兴县。县多湖田,岁诉水,轻重失其平。罕躬至田处,列高下为图,明年诉牒至,按图示之,某户可免,某户不可免,众皆服。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旁州闻之,皆愿如常州法。累迁户部判官。修太宗别庙,中贵人大虑材,将一新之。罕白是特岁久丹漆黯暗,但当致饰耳,榱栌皆如故,唯易一楹,省缗钱十万。
出为广东转运使。侬智高入寇,罕行部在潮,广州守仲简自围中遣书邀罕,罕报曰:“吾家亦受困,非不欲归,顾独归无益,当求所以相济者。”遂还惠州。州之恶少年正相率为盗,惠人要罕出城,及郊,遮道求救护者数千计。罕择父老可语者问以策,曰:“吾属皆有田客,欲给以兵,使相保聚。”罕曰:“有田客者如是,得矣,无者奈何?”乃呼耆长发里民,补壮丁。募有方略者,许以官秩、金帛,使为甲首。久之,无至者。有妇人诉为仆夺钗珥,捕得之,并执夺攘者十八辈,皆枭首决口置道左,传曰:“此耆长发为壮丁不肯行者也。”观者始有怖色。乃简卒三千,顺流而下。将至广,悉众登岸,营于南门。智高临观,相去三十步,见已严备,不敢犯。罕徐开门而入,智高遂解去。


展开余下试题徙知潭州。为政务适人情,不加威罚。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罕独引至前,委曲徐问,久稍可晓。乃本为人妻,无子,夫死,妾有子,遂逐妇而据家资,屡诉不得直,因愤恚发狂。罕为治妾而反其资,妇良愈,郡人传为神明。监司上治状,敕书褒谕,赐绢三百。徙知明州,以光禄卿卒,年八十。兄之子珪少孤,罕教养有恩,后珪贵,每予书,必以盛满为戒云。
(节选自《宋史•王罕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
B.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
C.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
D.西方用兵/仍年科箭羽于东南/价踊贵/富室至豫/贮以待鬻/罕白郡守倍其直/市之而令民输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即庇荫。指在封建时代时子孙后代因为先世有卓越的功勋而得到封赏或免罪。B.太宗,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开国第一位君主多称呼太宗。
C.中贵人,是指受宠显贵的近臣或宦官,而宦官是中国古代侍奉君王及其家属的官员。
D.枭首,古代酷刑。古代酷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等。枭首为斩头并悬挂示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罕亲历亲为,深受众人信服。百姓每年声诉湖田遭受水灾,租赋轻重有失公平。王罕亲自到田间标出田地高下形成地图,使以后赋税征收有了依据。
B.王罕善理政事,为国节省财力。为太宗修建别庙时中贵人提出木材要全部换新,王罕说这只是年久丹漆黯淡,加以粉饰即可,最终只更换了一根楹柱。
C.王罕真诚为民,治政得到褒奖。王罕面对狂妇委婉地慢慢加以询问,花了很长时间渐渐明白事情原委并做出了公正判决,狂妇精神状况最终恢复清醒。
D.王罕教养晚辈,怀有深挚期望。王罕对王珪教养有恩德,王珪后来显贵每次给王罕写信,一定在信里把骄傲自满作为警戒,以不辜负王罕的殷切期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州之恶少年正相率为盗,惠人要罕出城,及郊,遮道求救护者数千计。
(2)有狂妇数诉事,出言无章,却之则勃骂,前守每叱逐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
送徐兴公还家
【明】 谢肇淛
枫落空江生冻烟,西风羸马不胜鞭。
冰消浙水知家近,春到闽山在客先。
斜日雁边看故国,孤帆雪里过残年。
怜予久负寒鸥约,魂梦从君碧海天。
【注】谢肇淛,明后期著名诗人,福建人,长期在外做官。徐兴公,诗人同乡好友。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句描写枫叶飘落在空阔的江面上,江面上飘荡着冻人的寒烟,西风瑟瑟地吹着,诗人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氛围烘托友人归家的心情。
B.首联中“羸马不胜鞭”一句生动传神地描写了瘦马疲惫羸弱的状况,让读者感受到了友人归家途中的辛苦。
C.颔联描写浙水冰块消融,春天已到闽山,字里行间流露出友人对家乡的向往之情。
D.颈联诗人用“斜日雁边”“孤帆雪里”的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独处异乡的孤独愁苦之情。
E.尾联“寒鸥约”的典故含蓄表达了诗人归隐的情怀,而“魂梦从君”一句表达了诗人决定弃官随友而去之意。
15.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复杂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出师表》诸葛亮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为己任,而他认为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是 , 。
(2)《琵琶行》描写琵琶女梦忆往事,醒来粉泪纵横的诗句是 ,

(3)《赤壁赋》中客悲叹自己只得在秋风中用悲凉的箫声寄托苦闷之情的一句是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以我们势单力薄的现状,编印这么一套文献丛刊,谈何容易,即使全力以赴,也只怕绠短汲深,所以还望专家同仁们多多指导帮助。
②在此次专项巡查行动中,有关部门发现有5家企业存在皮里阳秋现象,表面答应不再向违章建筑提供土方,并签署了协议保证书,但暗中依然照做不改。
③有些具有历史声望的传统媒体,观念陈旧老套,机构尾大不掉,从而,难以应对网络媒体的各种挑战,常常在消颓不前中失去了竞争力。
④一幅尘封了100多年的油画经过专家对颜料的化学分析和对画布进行X光扫描,被认定为梵高的真迹,这颗沧海遗珠终于可以在世人眼中大放光彩了。
⑤对于领导来说,俯下身子,认真听取接纳下属的意见,有时可能从善如登,比较困难,但只有这样,企业发展才会更具活力。
⑥在信仰丧失、道德滑坡的社会环境中,一傅众咻,青年人怎么可能树立远大理想,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奋发有为,报效祖国呢?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大多数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容易导致心理产生一系列问题,而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此时,便显得尤为重要。
B. 超微颗粒污染物已被确定是一种健康风险,它能够引发诸如哮喘、心脏病、肺癌等疾病,还会侵害大脑,加速认知老化,甚至可能增加痴呆症的患病几率。
C.英国媒体报道称,将来无论哪一种癌症患者,都可以得到符合个体特点的预约免疫治疗法,这种新疗法可以让患者的免疫系统主动出击,杀灭每一个癌细胞。
D.国家建设领导小组启动《中国制造2025》的11个配套实施方案,旨在为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
19.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近几年, ,到20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可能会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位。不过,走向世界的路,对我们来说还“漫漫其修远”。中国如果要走向世界,就要高度现代化,全盘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即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现代化,已经“化”出了很大的成绩, ?细细思量,的确, 。
①中国飞速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了火车头,拉动全球经济增长
②中国发展飞速,势头迅猛,拉动全球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了火车头
③而我们的服务、管理和制度的现代化呢
④而我们的管理、制度和服务的现代化呢
⑤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⑥我们还要走很长的路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中国画在画评家专业高深的赏论中,变成了阳春白雪,失掉了烟火色,自然也拉开了与社会大众的距离。然而, ① ,因为它有两大功能:养心修身和明世悟道。只不过他对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宁夏银川一”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