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347  2017-05-2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7]
山东省2017年高考考前押题卷语文试题(三)
押题卷(三)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第Ⅰ卷(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的发展证实了马寅初《新人口论》①的正确性和预见性。人们用“错批了一个人,多增了三个亿”来形容这段残痛的学术冤案。马老百年后他的墓前有一副挽联写道:旧社会不畏强暴,敢怒敢言,爱国一片赤子心,深受国仁敬重,②新中国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不屈不挠,堪为晚辈楷模。
记得卞毓方先生在写马寅初的文章中,曾经写到思想者的命运有三种:一种是与潮流同步,因而最功利,也最稳当,尽管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转瞬就有可能化作________。一种是思想超前半步,不乏新鲜,也不乏风险,然而,当卫道士们正要抡起大棒申斥,已被社会前进的脚步裁判为真理。一种是思想领先百家,超越时代,注定要被视为异端斜说,大逆不道,常常要等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为后来者逐渐认识,接纳。正是这种遭遇,使一批又一批的竖子成名,而使一批又一批的布鲁诺、③曹雪芹愤世疾俗,慷慨悲歌;未来的先知思想者或许不会再经历那么多的磨难,因为科学越来越昌明民主,环境越来越宽松包容,________越来越健全规范。但思想者尤其是领先时代的先行者,注定“阳春白雪,和者盖寡”。④要恪守真理,仍需要________的品格,需要耐住寂寞甘之如怡的心理定力,及“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献身精神。
1.文中加点字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功利 异端斜说 瞻(zhǎn)之在前
B.残痛 甘之如怡 和(hè)者盖寡
C.竖子 愤世疾俗 抡(lūn)起大棒
D.申斥 昌明民主 恪(kè)守真理
D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和字形的能力。A项,“异端斜说”应为“异端邪说”,“瞻”应读zhān;B项,“残痛”应为“惨痛”,“甘之如怡”应为“甘之如饴”;C项,“愤世疾俗”应为“愤世嫉俗”。]
2.依次填入文中第二段横线处的词语或短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日黄花 法治 我行我素
B.明日黄花 法制 特立独行
C.过眼云烟 法制 我行我素
D.过眼云烟 法治 特立独行
B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根据语境应用“明日黄花”。“法制”指法律制度体系,名词。“法治”指依据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动词。第二空应用名词的“法制”。“特立独行”指有操守、有见识,不随波逐流,褒义词。“我行我素”指不管别人怎么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有贬义色彩。第三空与“品格”搭配,应用“特立独行”。]
3.文中画横线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B [②处的逗号改为分号。]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活像雾像雨又像风,抑或雨后的七色彩虹,使人捉摸不定,很多事情不一定会按照你事先设计好的那样发展。
B.为了买一架钢琴,妻子结婚后就开始攒钱,如今,钢琴已经买回家了,闲暇时妻子会坐下来弹着玩玩,其乐融融。
C.这种誓死相依、生死与共的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感天动地、回肠九转的爱情传奇。
D.老张是远近出了名的能人,他无所不为,不管谁家有什么困难,都乐意去帮,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到他这里就迎刃而解了。
A [A项,捉摸不定:无法猜测预料。B项,其乐融融:形容十分快乐、和睦的样子。一般用于家庭或特定场合的气氛。而此处是说获得个人乐趣,故应用“自得其乐”。C项,回肠九转:形容内心焦急忧伤。与语境不符,此处应用“荡气回肠”。D项,无所不为: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浏览完整试题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抢票软件不被破解,12306网站将不断更新登录的图形验证码,这让一些网购车票的旅客大伤脑筋。
B.从27日开始发生在华北地区的这轮大范围严重污染过程,已持续了4天,是进入2016年以来最严重的污染天气。
C.中国古装电视剧《琅琊榜》将于4月11日登陆日本,并以原版配音加日文字幕的形式播出,日本媒体称其为超过《半泽直树》的宫廷复仇剧。
D.中国铁建铁四院设计施工总承包了湖南长沙中低速磁浮铁路工程,将于近期开通试运行。乘客从长沙高铁南站搭乘磁浮列车,只需10分钟即可到达黄花机场。
C [A项,不合逻辑,应删去“不被破解”中的“不”。B项,搭配不当,主语“过程”和宾语“天气”不搭配。D项,偷换主语,可将“总承包了”中的“了”改为“的”。]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导学号:98142093】
社交网络让我们更近了吗
于 洋
渴望交流是人的本能,交流的形式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征。过去的交流是鱼腹鸿雁,千里传信;现代的交流是书信电话,片语真心;网络时代的交流是面对电脑一遍遍地刷屏,等待对方的回复。
网络丰富了人们的交流形态,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交流和沟通的渴望。社交网络的出现让网络的功能有了更大的扩展。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社交群,在动辄以万计数的好友和“粉丝”中,我们以为可以最大程度地对抗孤单、抱团取暖。
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注册用户数接近9亿;我国当前最大的社交网站人人网今年注册用户将超过2亿;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的微博用户有2.5亿。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正在慢慢张开,越来越多的人被粘到这张大网中。
按照“六度空间”理论,我们最多通过6个人,便可以认识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在社交网络里,你可以找到你多年不见的老友,可能被一个你喜欢的明星关注,只要你愿意,你甚至可以和一国总统成为“好友”。社交网络这种联络的作用让很多人觉得异常温暖,人类沟通的愿望也让社交网站承担了更多情感的使命。
然而,看似熟络的社交网络,却经常让人感受到刺骨的寒冷。一个网名叫“走饭”的女孩在发表一条微博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几天后,人们知道她的名字叫马洁,是一个“90后”的南京高校学生,再过几个月就大学毕业了。翻看她的微博,你会发现她一直在网上“求救”,只是没有人听到。
我们不能把一个年轻生命的终结归罪于网络,但不得不怀疑,网络到底有没有让我们的关系变得亲密,我们对网络的情感期待是不是太高?
在网络上,我们有很多好友,却没有几个见过面的;加入了很多圈子,却没有几个真正有兴趣的;每天都在线上碰到,却没有几个会打招呼的。社交网络给了我们联系,却未必给我们交流;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却未必增加我们的亲密;激发了我们社交的天性,却可能磨平了我们沟通的能力。
牛津大学进化人类学教授罗宾•邓巴有一个有趣的“邓巴数”理论,即人的大脑新皮层大小有限,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使一个人维持与大约150人的稳定人际关系。也就是说,无论你在社交网络上有多少好友和“粉丝”,你最多能频繁交流的也就150人左右,惠普社交计算实验室的研究者在研究推特上的交流之后得出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从互动的角度看,推特上的多数链接根本毫无意义。
幸福感来自社交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来自于沟通的深度而不是频率。技术让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扁平和肤浅。我们简化了社交的流程,不再需要各种繁文缛节的礼仪,也少了面对面交流时的客套寒暄,甚至有充足的时间思考下一句话该如何说,需要的只是点击一下鼠标,更新、更新、再更新。这种简化的结果是,我们只希望让人们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最幸福的瞬间,人们在网络上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快乐天使,变成一个隐藏自己真实情感的虚拟人。
提高人类的幸福感是技术最大的责任和价值,但正如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所说:“你越努力追求幸福,就越不幸福。”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在使用社交网络沟通时也关注真实世界的交流,正确驾驭技术带来的变革,而不是让技术编织的网络掌控生活。
网络连接不等于人际交往,沟通便利不代表关系的亲密,技术发展不意味着思想的进步。社会网络永不休息,我们的更新也没有尽头。
纸张比键盘更有热度,现实生活比虚拟社区更加阳光,真实的交流比数字的流动更温暖人心。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人与人之间真诚和真实的交流有更重要的意义。现实社会已经有够多的防盗设备隔开了我们和外面的世界,我们不需要在自己的心灵上,也加上一组复杂的程序代码。
(摘编自《新华文摘》)
6.下列关于“社交网络”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社交网络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的交流形式,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交流和沟通的渴望。
B.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注册用户接近9亿;我国当前最大的社交网站人人网的注册用户也超过2.5亿。
C.在社交网络里,我们必定找得到多年不见的老友,也会被自己喜欢的某个明星关注;只要愿意,我们甚至可以和国家领导人成为“好友”。
D.社交网络给了我们联系,却不能给我们交流;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却不能增加我们的亲密;激发了我们社交的天性,却磨平了我们沟通的能力。
A [B项,张冠李戴,原文表述为“我国当前最大的社交网站人人网今年注册用户将超过2亿;截至去年年底,我国的微博用户有2.5亿”。C项,说法绝对,原文表述为“你可以找到你多年不见的老友,可能被一个你喜欢的明星关注”。D项,说法绝对,应为“……未必给我们交流……未必增加我们的亲密……可能磨平了我们沟通的能力”。]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马洁的死虽不能归罪于网络,但看似熟络的社交网络,却经常让人感受到刺骨的寒冷,让人对网络的情感期待产生怀疑。
B.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社交群,结识数以万计的好友或“粉丝”,最大限度地对抗孤单、抱团取暖。


展开余下试题C.根据“邓巴数”理论可知,无论你在社交网络上有多少好友和“粉丝”,你最多能跟150人左右频繁交流。
D.人们在网络上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快乐天使,变成一个隐藏自己真实情感的虚拟人,是希望让人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最幸福的瞬间。
B [变主观为客观,原文表述为“我们以为可以最大程度地对抗孤单、抱团取暖”。]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渴望交流是人的本能,不同时代有不同特征的交流形式,现代的交流是书信和电话,网络时代则是电脑刷屏。
B.网络连接不等于人际交往,技术发展不意味着思想进步,人们的幸福感并不来自社交的数量,也不来自沟通的频率。
C.根据“六度空间”理论,承担着沟通使命及情感期待的社交网络得以出现和推广,因为技术最大的责任和价值在于提高人类的幸福感。
D.网络技术的发展固然可以给我们的沟通与交流带来便利,但我们不能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因为真实生活的交流更加温暖人心。
C [强加因果,前者说的是社交网络的联络作用与功能,后者说的则是技术与幸福感的关系。]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导学号:98142094】
月鲁不花字彦明,蒙古逊都思氏。生而容貌魁伟,咸以令器期之。遂登元统元年进士第,授台州路录事司达鲁花赤【注】。县未有学,乃首建孔子庙,既又延儒士为之师,以教后进。至正元年,除吏部员外郎。奉命至江浙籴粟二十四万石,至则第户产之高下,以为籴之多寡,不扰而事集。既而军饷不给,又奉命出籴于江浙,召父老谕曰:“今天子宵衣旰食,惟恐泽不下民而民不得其所耳,然奈盗贼何。夫讨贼者必先粮饷,以我不汝扰,故命我复来,盖讨贼即所以安民耳。父老其谓何?”众咸应曰:“公言是也。”不逾月,粮事以毕。丁母忧,中书遗赙且起复,不应。
未几,太师脱脱南征,辟从军事,督馈饷,馈饷用舒。升吏部侍郎,铨选于江浙,时称其公允。适朝廷有建议欲于河间、长芦置局造海船三百艘者,月鲁不花即为书具言其非便。后分部彰德,道过河间,民遮拥拜谢曰:“微公言,吾民其毙矣。”会方重选守令,以保定密迩京畿,除保定路达鲁花赤。保定岁输粮数十万石于新乡,苦弗便。月鲁不花请输京仓以便之。俄除吏部尚书。保定父老百数诣阙,言乞留监郡以抚吾民。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剧贼程思忠据永平,其佐雷帖木儿不花伪降,事觉被擒,杀之,思忠壁守遂益坚。诏令月鲁不花招抚之,众悉难其行,月鲁不花毅然曰:“臣死君命,分也,奈何先计祸福哉。”竟入城谕贼,贼皆感泣,罗拜纳降。
改山南道廉访使,浮海北而往,道阻,还抵铁山,遇倭贼船甚众,乃挟同舟人力战拒之,倭贼绐言投降,弗纳。于是贼即登舟攫月鲁不花令拜伏,月鲁不花骂曰:“吾朝廷重臣,宁为贼拜邪。”遂遇害。
(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二》,有删改)
【注】 达鲁花赤:头目、领袖。元代在各级地方政府都设置了达鲁花赤一职,一般由蒙古人担任,以监视汉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又延儒士为之师 延:迎接
B.辟从军事 辟:征召
C.月鲁不花即为书具言其非便 具:详细
D.剧贼程思忠据永平 剧:大,巨
A [A项,延:聘请。]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咸以令器期之及其所之既倦
B.乃首建孔子庙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C.保定岁输粮数十万石于新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浮海北而往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D [A项,前者为代词,他;后者为动词,到达。B项,前者为连词,于是;后者为副词,才。C项,前者为介词,到;后者为介词,表比较。D项,两者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
B.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
C.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
D.遂以尚书仍知郡/事会贼北渡河/日修城浚濠/为战守/具贼再侵/境皆不利/遁去
C [解答断句题可先粗读所给的句子,弄清大意。然后标出明显应断开的地方,再对照四个选项,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知”是动词,其宾语是“郡事”,即郡中事务,“郡”和“事”之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B项和C项的区别在于“皆不利”和“遁去”之间是否应断开,不难看出两者表意都是完整的,之间应断开。据此排除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鲁不花在贼人程思忠占据永平时,主动前往招抚,别人都替他担心,他却毅然前往,最终贼人受到感动而投降。
B.月鲁不花反对在河间、长芦县造船并谏止了此事,他还曾请求把保定输粮的目的地改为京仓,这些举措都方便了百姓。
C.月鲁不花为官非常重视学校教育,他担任台州路录事司的达鲁花赤以后,在当地建立了孔子庙,把它作为学校。
D.月鲁不花前往山南道任职,在铁山遭遇大量倭贼,因寡不敌众而被贼人抓住,他誓死不降,最终被贼人杀害。
A [“主动前往”错误,月鲁不花是受命前往,而非主动前往。]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则第户产之高下,以为籴之多寡,不扰而事集。(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过河间,民遮拥拜谢曰:“微公言,吾民其毙矣。”(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到达以后,他确定各家各户财产多少的等次,作为买米多少的依据,没有扰民就把事情办成了。(关键词“第”“籴”“集”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经过河间县,老百姓挡在路上围拥着他,向他下拜表示感谢,说:“如果不是您进言,我们老百姓可能会死去啊。”(关键词“遮拥”“微”“毙”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月鲁不花,字彦明,是蒙古逊都思氏人。天生容貌魁伟,大家都期盼他成长为杰出人才。后来考中了元统元年的进士,被任命为台州路录事司的达鲁花赤。县里没有学校,他率先建成了孔子庙,接着又邀请儒生作为这里的老师,来教育后辈。至正元年,他被任命为吏部员外郎。奉命到江浙地区买二十四万石粮食,到达以后,他确定各家各户财产多少的等次,作为买米多少的依据,没有扰民就把事情办成了。不久,军饷供应不上,他再次奉命到江浙地区收进粮食,他召集父老乡亲们劝晓说:“如今天子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只怕恩泽不能施于百姓而使百姓生活不能安定,但是对盗贼该怎么办呢?要想讨伐贼人一定要先有粮饷,因为我不会打扰到你们,所以朝廷命令我再次前来,讨伐贼人就是要使大家生活安定。父老乡亲们你们说怎么办呢?”大家都回答说:“您说得对。”不超过一个月,买粮食的事情就办妥了。母亲去世而辞官服丧,中书省派人送来钱物以助丧事,并请他回朝为官,他没有答应。
不久,太师脱脱向南征讨,征召他随从参与军事,督责粮饷,粮饷因此充足。升任吏部侍郎,到江浙掌管选人授官的事情,当时的人称赞他做事公平允当。遇上朝廷有人建议想要在河间、长芦县置局,建造三百艘海船,月鲁不花立即写奏章详细说明了在那里造船不方便的情况。后来他分管彰德,经过河间县,老百姓挡在路上围拥着他,向他下拜表示感谢,说:“如果不是您进言,我们老百姓可能会死去啊。”恰逢朝廷正重新选拔太守和县令,因为保定紧紧挨着京城,就任命月鲁不花为保定路的达鲁花赤。保定每年要输送几十万石的粮食到河南新乡,百姓因为运输不方便而困苦。月鲁不花请求把粮食输送到京城的粮仓来方便百姓。不久升任吏部尚书。保定父老几百人到朝廷请愿,请求留下月鲁不花督察郡中事务来安抚我民众,朝廷于是让他以吏部尚书的身份仍然负责郡中事务。适逢贼人向北渡过黄河,他就(率人)每天修城墙、挖壕沟,制造进攻和防守用的器械。贼人两次侵犯保定境内,都失利,就逃走了。大盗程思忠占据永平,他的副将雷帖木儿不花假装投降,事情败露后,被抓起来杀掉了,程思忠的城守于是更加坚固。皇帝下诏让月鲁不花招抚程思忠,大家都认为他此行处境艰难,月鲁不花毅然说:“臣为君命而死,是职责所在,为什么要先考虑自己的祸福呢?”居然进入城中劝谕贼人,贼人都感动得哭了,围着他下拜投降。


展开余下试题改任山南道廉访使,渡海向北去上任,途中遇到阻碍,返回抵达铁山,遇到许多倭贼的船,于是和同船的人奋力作战抵抗他们,贼人欺骗月鲁不花说要投降,月鲁不花不接受。贼人便登上船抓住了月鲁不花,命令他下拜降服,月鲁不花大骂道:“我是朝廷重臣,怎么能向贼人下拜?”于是被杀害。
1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导学号:98142095】
太常引
(元)赵孟
弄晴微雨细丝丝,山色淡无姿。柳絮飞残,荼蘼【注】开罢,青杏已团枝。   栏干倚遍人何处?愁听语黄鹂。宝瑟尘生,翠绡香减,天远雁书迟。
【注】 荼蘼:一种植物,蔷薇科。荼蘼开过后,无花开放,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
(1)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词的开头即写主人公看山山无姿,春日逝去,春光不再,令人心生惆怅;本以为春天可以和心上人团聚,但春已逝去而心上人却杳无归期;她倚栏听黄鹂对语传情,更感孤独寂寞;她无心做事,只因思念心上人。由此不难看出,主人公应该是一个思妇的形象,结合词句分析即可。
【答案】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内心充满惆怅、孤寂的思妇形象。(1分)上片写女主人公眼中的山色“淡无姿”,柳絮飘飞,荼蘼花已开尽,这春事已空的景色令女主人公心生惆怅之情。下片写倚遍栏杆,望断天涯,却不见心上人的身影,又听黄鹂对语谈情,倍感自己孤独无依;她无心弹琴和重新熏香,一心想着心上人,但却无心上人的一点音讯。(3分)
(2)这首词写景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展开的?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首词主要是按照空间上的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顺序来写景的。考生可依据自己的生活常识和词句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 这首词按照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的顺序来写景。(1分)先写女主人公放眼远望细雨中的山色“淡无姿”,又把眼光收回到近处的庭院,以柳絮、荼蘼花、青杏来突出春光的逝去;接着,写倚栏杆、听黄鹂,又转写室内的宝琴、翠绡;最后又放眼天空,写云路遥遥,传信的大雁迟迟没有到来。(3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2)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  (3)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五、(12分)
16.仿照横线前句子的形式,另写两个句子,使之与横线前的句子构成排比句。(4分)
【导学号:98142096】
“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古以来就备受推崇。这些精神元素,融进了中国人的道德血液,成为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
【解析】 横线前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情怀”是一个偏正短语,由修饰语“位卑未敢忘忧国”和中心语“爱国情怀”组成,因此,横线处所填语句也应该是偏正短语,且“偏”是古诗文名句,“正”是后文所说的“融进了中国人的道德血液”的“精神元素”。明确了这些,选取自己熟知的“精神元素”以及与其相对应的古诗文名句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 “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敬业精神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友善态度(每空2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北曲的发展历史,40字左右。(4分)
南北曲在宋金对立时期差不多同时产生,北曲的发展却优于南曲。这是因为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不习儒术,传统的诗文衰落,故文人从事这种新兴歌曲的创作较多。而南宋则在儒家思想的控制下,视民间歌曲为鄙俚,故染指的极少。等到元朝统一了中国,由于蒙古统治者的爱好,也由于艺术上的比较成熟,北曲风行全国,南曲就更加一蹶不振。明初的曲坛,也仍然是北曲的天下。弘治、正德以后,南曲随着传奇的繁荣和经济文化重心逐步向东南地区转移,才逐渐兴盛起来,取得了与北曲并驾齐驱的地位。到了嘉靖、隆庆年间,以经过改造的旋律优美的昆山腔演唱的南曲,一下子风靡全国,北曲遂迅速衰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材料主要是讲南曲和北曲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作答本题,首先要从材料中筛选出北曲的情况。然后按发展的情况,分成不同时期:宋金对立时期,元朝时期,明朝时期。最后概括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宋金对立时期产生;元朝时成熟并兴盛;明中后期,迅速衰落。
【答案】 北曲产生于宋金对立时期,成熟、兴盛于元朝,明中后期随着南曲的兴盛而衰落。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4分)
【导学号:98142097】
对于学生减负,现在实际上存在一种误区,那就是总拿教材开刀。①________________,就是学生负担轻了。因此,才会出现教材总是修修补补的问题。古诗词在学生教材中存在的目的,②________________,而是让学生通过古诗词学习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种古诗词的熏陶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百利而无一害。从某处意义上讲,古诗词在教材中的比例不但不应该减小,而且应该增大。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只关注了减少生字的问题,而忽略了古诗词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2017”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