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292  2017-05-28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2]
重庆市育才中学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卷
重庆育才中学初2017届初三(下)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漫长而沉闷的夏日,在地上或者爬到树上去寻蝉蜕(tuì),是我单调的童年里最为有趣的记忆。
B.春天里每一朵春意盎然的小花,都是经过了长久的酝酿(liàng)之后才最终灿然绽放。
C.这千万朵海棠,贮(zhù)蓄了一冬的期盼,不就是为了与春天履行这一世的约定吗?
D.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生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mò)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赡养 船蓬 苦心孤诣 一泻千里
B.羁绊 愧怍 因地置宜 俯仰生姿
C.独裁 笑柄 尽态极妍 触目伤怀
D.凫水 诀别 本色当行 味同嚼腊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闻一多先生潜心学术,从唐诗到楚辞再到“新古典主义”,真可谓孜孜不倦。
B.做大事者当有决断,切不可前瞻后顾,否则容易错失良机。
C.他悟性极高,无论多么艰深晦涩的文章,只要浮光掠影地看上一眼,就能抓住其实质。
D.战争题材的影视剧往往高扬英雄主义的浪漫气息,孤胆英雄深入险境却总能绝处逢生。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我们看她忽而_________,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_________,表现出无限的喜乐;忽而_________,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A.双眉颦蹙 侧身垂睫 笑颊粲然
B.侧身垂睫 笑颊粲然 双眉颦蹙
C.侧身垂睫 双眉颦蹙 笑颊粲然
D.双眉颦蹙 笑颊粲然 侧身垂睫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宋代大儒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表达自己不与世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深情回顾了鲁迅童年无忧而快乐的时光,读来倍感温暖。
C.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塑造了一个不完美的甚至有点平庸的父亲形象,然而正因为其不完美而平庸,反而更具真实感人的力量。
D.奥楚蔑洛夫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短篇小说《变色龙》里的主人公,是见风使舵、阿谀奉承一类人物的典型代表。
6.仿照下面划线句,补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修辞一致,语意连贯。(4分)
自然万物,因相依而多情。辽阔的夜空因星星的闪烁而有了慰藉,沉默的礁石因浪花的嬉戏而不感寂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物主一定是多情的,不然为什么我们总能因它创造的自然万物而感动不已?
7.综合性学习。(11)
近年来,“传统文化”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2014年教师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材料二:2016年春节期间,一档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迅速走红,用全新的视角和方式,掀起整个社会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与实践。此前,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中央电视台《汉字听写大会》等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就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浏览完整试题材料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立足世界文化之林的根基,融入民族血脉,历经岁月仍散发光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说,今天我们饮水思源,在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唤醒文化基因,彰显文化自信,瞩望文化复兴。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文联副主席姚晓英说,曾有一段时间,因为社会多元化发展对文化本身关注不够,出现过贬低、漠视传统文化的现象,甚至有过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的思想。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传统文化的勃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
(1)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传统文化”热掀起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庆成功中学九年级(1)班拟于6月12日在“传承楼”阶梯教室举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会,假如你是班长,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7分)
①请你为本次班会拟一条宣传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扩大本次班会的社会影响力,学校拟邀请著名作家高洪波先生作为本次班会的特邀嘉宾。请你以九年级(1)班班长的身份,给高洪波先生发一封邀请函。(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古诗文默写。(10分,每空1分)
(1)纷纷暮雪下辕门,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3)东风不与周郎便, 。 (杜牧《赤壁》)
(4)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山河破碎风飘絮, 。 (文天祥《过零丁洋》)
(6)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7)古人善说相思。王湾《次北固山下》思乡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怀友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将一腔相思之意巧妙地寄托在形象而有情韵的物象之上。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余拏一小舟 ( ) (2)上下一白 ( )
(3)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 (4)是金陵人,客此 ( )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一个“绝”字从听觉角度写出了大雪三日后西湖肃杀的冷寂。
B.“独往湖心亭看雪”,一个“独”字写尽了作者当时孤寂无聊的心绪,可谓一字传神。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明写湖心亭游客,暗写作者,表现他们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
D.“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引用舟子俗人之见,却暗含作者自赏之意。
12.品味加点词语,说说下面句子写景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4分)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20分)
神圣的沉静
刘心武
①还记得童年在重庆的一些事。我家住在南岸狮子山,从那里可以到一座更高的真武山去游览。真武山上有段路非常险,靠里是陡峭的山岩,靠外是极深的悬崖。那天玩得很开心,返回时,我故意贴在悬崖边上走,还蹦蹦跳跳的。七岁的我还不懂生命的珍贵。那样做,有存心让母亲看见着急的动机。那悬崖下面的谷地,荒草里凸现着一块怪石,那石头自然生成盘蛇的状态,当中的一块耸起活像蛇颈和蛇头。混混沌沌的我,竟然拾起石块朝悬崖奋力掷去,把握不好投掷的重心,身体的姿势从旁看去就更惊心动魄了。
②还记得那天母亲的身影面容。她紧靠着路段里侧的峭壁,慢慢地走动。她一定后悔转到那段路以前没能牢牢牵着我的手,把我控制在她身边,她自己往前挪步,眼睛却一直盯在我身上。我顽皮地蹦跳投掷,不住地朝她嬉笑,呕她、气她,悬崖边缘就在我那活泼生命的几寸之外。事后,特别是长大成人后,回想起母亲在那段时刻的神态,非常惊异,因为按一般的心理逻辑与行为逻辑,母亲应该是惶急地朝我呼喊,甚至走过来把我拉到路段里侧,但她却是一派沉静,没有呼喊,更没有吼叫,也没有要迈步上前干预我的征兆,她就只是抿着嘴唇,沉静地望着我,跟我相对平行地朝前移动。
③那段险路终于走完,转过一道弯,路两边都是长满芭茅草和灌木的崖壁了,母亲才过来拉住我的手,依然无言,我只是感受到她那肥厚的手掌满溢着凉湿的汗水。
④我写第一个长篇小说《钟鼓楼》时,母亲就住在我那小小的书房里,我伏桌在稿纸上书写,母亲就在我背后,静静地倚在床上读别人的作品。我有时会转过身兴奋地告诉她,我写到某一段时自我感觉优秀,还会念一段给她听,她听了,竟不评论,没有鼓励的话,只是沉静地微笑,而且,有时她还会把手头所读的一篇作品的某些内容讲一下,那作品是一位同行写的,我没时间读,也并不以为对我有什么参考价值,不怎么耐烦听母亲介绍,母亲自然是觉得写得挺好,但她也并不加些褒扬的话语,她就是沉静地给我客观讲述,具有点穴的效果。后来《钟鼓楼》得了茅盾文学奖,那时母亲已到成都哥哥家住,我写信向他们报喜,母亲也很快单独给我回了信,但那信里竟然只字未提我获奖的事,没什么祝贺词,但语气沉静地嘱咐了我几件家务事,都是我在所谓事业有成而得意忘形时最容易忽略的。⑤2000年第三次去巴黎,又去罗浮宫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众多的观赏者中,我忽然产生了一个非常私密的感受,那就是蒙娜丽莎脸上的表情并不一定要概括为微笑,那其实是神圣的沉静。那时母亲已仙去十二年,我凝视着蒙娜丽莎,觉得母亲的面容叠印在上面,继续昭示着我。 (选自《课堂内外》2016年12期,有删改)


展开余下试题13.作者围绕母亲的沉静写了三个片段,请概括出片段一、二的内容。(4分)
片段一:
片段二:
片段三:我在卢浮宫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感受到了母亲神圣的沉静。
14.联系前后文,说说下面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感受?(4分)
(1)那天玩得很开心,返回时,我故意贴在悬崖边上走,还蹦蹦跳跳的。
(2)她就只是抿着嘴唇,沉静地望着我,跟我相对平行地朝前移动。
15.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丰富的表达效果。(4分)
但她却是一派沉静,没有呼喊,更没有吼叫,也没有要迈步上前干预我的征兆。


16.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17.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母亲的“沉静”是神圣的?(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20分)
我们要好好说话
霍启明
①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现在其实活在语言的垃圾场,里面堆满了不断被创造出来的流行词。这些词有好多人在用,也有好多人反感。为啥讨厌这些词,并不是大家有莫名其妙的偏见。最重要的是,这些词是死的,不是活的。
②检验一个语言是死是活,非常简单,只需把它扔在时间里就得了。活的语言,尽管它的作者早已死掉,但还被无数后代传颂。死的语言,刚被人说出口,最后一个音节还没发完,就已经腐烂了。
③比如,活的语言是: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而死的语言是:宝宝心里苦。
④活的语言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而死的语言是:厉害了word 哥。

⑥和菜头说过一句话特好:要想文章活得比人长久,那就尽量不要使用网络热词。没人天天爱吃臭鱼烂虾,也没人愿意和死尸跳舞。每个人都有表达欲,这是人性的刚需。人们去创作,去表达,都是想把自己独特的喜怒哀乐、经历见闻给表达出来。完美的表达是一个幸福的事业,当那些经历已经被遗忘、已经褪色时,当你翻开那记述时,发现那些事物还在言语中闪闪发光。
⑦然而幸福的前提是你不能用网络词语描述。因为们根本不能用来描述任何庄重、独特的事物。比如我最爱看的电影《银翼杀手》中,人造人死之前,有一段极为壮美的追忆自己一生的台词,是这样说的:
⑧我见过你们人类难以置信的事,我见过太空飞船在猎户星座的边缘被击中,燃起熊熊火光。我见过C射线划过唐怀瑟之门那幽暗的宇宙空间。然而所有的这些时刻都将消失在时间里,就像泪水消失在雨中一样。死亡的时刻到了。
⑨如果用网络语言书写这段话,会是怎样呢——我的经历会让你们所有人高呼:厉害了word哥,但是宝宝心里苦,篮痩、香菇,我选择狗带——怎么看怎么像个笑料。
⑩其实频繁使用网络热词的真相是:你的库存是有限的,找不到其他合适的词来描述。出于偷懒,就随手用一些黏黏糊糊、不清不楚的词语来打发自己。但其实你的感情和经历远超出了这些词狭隘的范围,干嘛要用不称职的词语糟蹋你自己的宝贵经历呢?
⑪你使用的语言像一把梯子或者是一个通行证,会把其相对应的空间和你连接起来。在传说中,阿里巴巴念叨着咒语“芝麻开门”,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山洞,迎接他的是一屋子的金银珠宝,由此变成富翁。
⑫当你使用“篮痩、香菇”这样的词作为通行证的时,另一个神秘的屋子开了门:里面堆满了成千上万棺材,棺材里躺着的,都是那些曾经流行的词汇:猴赛雷、人艰不拆、雷人、累觉不爱、臣妾做不到、在下叶良辰、我好方……
⑬当你再辛苦一点,追寻的是诗歌、文学的语言,这些语言会领你到达一个图书馆,里面坐满了西塞罗、李白、屠格涅夫、博尔赫斯……那些古老的灵魂躺在那儿,只要你愿意,他们都能成为你最真诚可贵的朋友。
⑭人体要锻炼,饮食要健康,修辞和语言的能力也是需要锻炼的。所以啊,在垃圾语言泛滥的时代里,我们要好好说话!
(摘自《格言》2016年12月下,原文有删改)
18.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在第⑤段横线处,仿照③④段句式补写一个与内容相关的“活的语言”和“死的语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在第⑧段引用“人造人”死之前台词的目的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中的第⑪⑫⑬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实际,谈谈你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才能“好好说话”?(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5分)
23.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600字左右,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1)我们或许都经历过这种日子:你做一件事情,是因为你知道有一双眼睛在看。那双眼睛属于一个你在乎的人。他也许是你的亲人,也许是你的友人,也许是你仰慕和崇拜的人,……有了这双眼睛,你无论做任何事情,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这双眼睛的主人。他会怎样看这件事情?因为感到他在看或者相信他会看,我们总是奋力做到最好。所有的一切,变成不是为自己做,而是为他做,渴望的得到他的认同或赞许。我曾经为了一位老师的一双眼睛而每个星期认真听课。我也曾为了父亲的一双眼睛努力上进。


展开余下试题那一双在远处辉映的眼睛,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情绪,是我们多么想去讨好却又害怕失去的一双眼睛。(摘自《张小娴散文精选集》)
请你以“远处的一双眼睛”为题写一篇作文。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民国《开明国语课本》有一篇课文: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他看着花。那只羊怎么那么有趣呢?它不像别的牲畜一样只懂得吃草,它还懂得欣赏花的美好。多么有灵性、有情趣的一只羊啊!它可能是在吃饱了草之后,便开始悠然自得地赏花,充分享受着生命的愉悦。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1.(3分)B(“酝酿”niàng)
2.(3分)C(A.“船蓬”应为“船篷”;B.“因地置宜”应为“因地制宜”;D.“味同嚼腊”应为“味同嚼蜡”)
3.(3分)C(项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含贬义。)
4.(3分)D
5.(3分)B(《社戏》是小说,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
6.示例:寂寞的山谷因鸟儿的歌唱而心生欢乐,荒寒的峭壁因梅花的跳舞而有了期盼
7.(11分)(1)(4分)①国家(领导人)的指引和提倡;②传播媒介的大力推动;③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④日益强盛的中国彰显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复现的必然。(1点1分)
(2)①(3分)示例1:走进传统经典,复兴传统文化。
示例2:让经典之花,盛放在我们的田野!(要求紧扣主题,语言简洁,使用一种修辞。)
②(4分)示例:尊敬的高洪波先生,您好!(1分)我是重庆成功中学九年级(1)班班长。(1分)我们班拟于6月12日在重庆成功中学“传承楼”阶梯教室举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会。(1分)为了扩大社会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们关注传统文化,想邀请您作为特邀嘉宾。(1分)真诚地期待您的莅临!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1)风掣红旗冻不翻 (2)何当共剪西窗烛
(3)铜雀春深锁二乔 (4)沉舟侧畔千帆过
(5)身世浮沉雨打萍 (6)不畏浮云遮望眼
(7)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9.(4分)(1)撑(船) (2)全 (3)哪能 (4)客居
10.(4分)(1)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11.(3分)B(B项中“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表现作者孤寂无聊的心绪。)
12.(4分)示例一:加点词语运用白描手法(1分),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又富含变化(1分),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1分),表现了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1分)。
示例二:加点词语精炼准确地概括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1分),“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突出这些夜色雪景的单调和渺小,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强烈的对比(1分),人与自然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1分),表现了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1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20分)
13. (4分)七岁的我冒险在悬崖边顽皮蹦跳(1分),母亲沉静相望(1分)。
成年后我写作《钟鼓楼》的前后(1分),母亲沉静陪伴(微笑、讲述、嘱咐)(1分)。
14. (4分)⑴符合七岁儿童冒险的天性(1分),更重要的是“我”故意让妈妈看见“我”身处险境而着急的心理(1分)。
⑵写出妈妈看到“我”深处险境沉静观察(1分)而又异常紧张但故作镇定(1分)的心理。
15. (4分)连用三个“没有”,“更”“也”层层递进(1分),写出我对母亲当时异乎寻常表现的极度惊异(1分),突出了母亲的冷静、沉着、智慧(1分),表现了母亲对孩子宽容博大的爱(1分)。
16. (4分)教子有方、智慧:比如当我获得矛盾文学奖时,母亲并未祝贺,教会我更智慧地面对人生的得失;从容沉静:例如面对我在悬崖边的蹦跳顽皮,母亲沉静相望。
17. (4分)①母亲沉静中都包含对孩子强烈的爱(2分);②作者在母亲仙去12年后,懂得母亲的爱后,觉得母爱是伟大的、深沉的!(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20分)
18. (3分)(在垃圾语言泛滥的时代里,)我们要好好说话
19. (4分)活的语言是: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而死的语言是:篮痩、香菇……
20. (4分)与干瘪的网络语言对比(2分),突出了用文学语言描述庄重、独特事物的强大感染力。(2分)
21. (4分)对比论证(1分),将“活的语言”和“死的语言”进行对比,突出强调(1分)“你使用的语言像一把梯子或者是一个通行证,会把其相对应的空间和你连接起来”的观点。(2分)
22. (5分)增加知识“库存”,少用“垃圾语言”,用合适的词语来描绘自己的感情和经历(3分)。例如:我们要多阅读好书,增加阅读的广度、深度、厚度,积累好词好句,少用“蓝瘦香菇”等网络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经历,以提高自己语言和修辞的能力。(2分) (113.220.35.28)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总复习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重庆市育才”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