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58 2017-06-10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8]
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学段考试语文试题
武威六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语文《必修3》模块学习终结性检测试卷
(本试卷共6页,大题4个,小题22个。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姓氏产生于什么时候?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徙到不同的地方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这就是姓与氏在最初阶段的根本区别。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的功能除了保留那些原有的区别以外,又带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来的。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者有氏,贱者无氏。如果封邑、官职或居住地发生变化,氏也就会跟着变化。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男子称氏以别贵贱”。另外,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等排行,如孟姜、仲姜,孟姬、仲姬等。周代的晋、鲁两国不能通婚,因为都姓姬;但秦、晋两国却可世代通婚,因为秦国姓嬴。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女子称姓以别婚姻”。汉代以后,姓氏合一,统称为姓。
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姬、姜、嬴等,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花、叶等,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如齐、宋、司马、公孙等;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东方、西门、陶等;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夏、商、康等;还有出于帝王意志与政治目的避讳赐姓,因战乱人祸避难而改姓,由少数民族汉化而来的姓等。
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很讲究命名,而命名的出发点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汉代是中华大一统帝国的初始阶段,国力强盛,“安国”“奉汉”“勇”“超”“雄”等名字,张扬的是汉代人雄浑阔大的气势。西汉王莽禁取复名,人们多取单名,直到东汉、三国,单名依旧盛行,因此一部《三国志》,人物几乎都是单名。到魏晋南北朝,因单名重复太多,复名又兴盛起来,由于受士大夫清高风气的影响,人们取名喜欢用“之”字,如王羲之、顾恺之、裴松之等。以后数代,取名均受时代影响。古代的中国人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如楚人屈原,本名平,原是字;如朱熹,字元晦。
近年来随着全球寻根热的兴起,海外炎黄子孙纷纷归国,寻根问祖。姓氏成为他们追寻家世渊源、谒祖朝宗的重要依据。“姓氏”这一传统文化,在团结海内外炎黄子孙、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仍具有现实意义。
1.下列有关“姓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普遍认为,姓氏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它是用以区分若干氏族和支族的符号。
B.姓氏来源十分复杂,有的姓氏体现了母系社会对女性、某种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的崇拜。
C.“男子称氏以别贵贱”“女子称姓以别婚姻”说明姓氏在夏商周时代具有浓厚的阶级色彩。
浏览完整试题
D.姓氏不仅具有社会意义,而且具有文化内涵。同时,姓氏也成为人们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同一母系血统的子孙不断增加和流动,为代表氏族分支的“氏”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B.夏商周时代的“氏”由统治者赐封而成,“贵者有氏,贱者无氏”说明“氏”已经成为人们社会地位的标志。
C.中国人起名的出发点与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例如“扬雄”“班超”这些名字就带有时代的烙印。
D.汉代时,人们多起单名;魏晋时,复名又兴盛起来。这是当时统治者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所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姓”下可以有多个“氏”,“氏”可以理解为“姓”的分支,可见“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
B.周代的晋鲁两国不能通婚,严格实行“同姓不婚”制度,是对人性的扼杀,是不合理的。
C.按照古代姓氏的命制来看,“孟姜女”并不是指姓“孟”的女子,而是指“姜”姓人家的大女儿。
D.姓氏是公共的,有着区分血缘关系的社会意义;而名字是个人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个性风采。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陈忠实:乡居得静 五谷养人
胡忠伟
陈忠实话少,不会客套,他说话几乎不用形容词,偶尔一两句玩笑话,会逗乐在场所有人。别人拿他开玩笑时,他那张沟壑纵横的脸上,会现出憨厚的一笑。他生活简单、沉静,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创作上;他语言简朴,却总能一语中的。对人生的感悟,他可以用最简单直观的语言来描述:“馍蒸到一半,最害怕啥?最害怕揭锅盖。因为锅盖一揭,气就放了,所以,馍就生了。”
1942年,陈忠实出生在陕西西安灞桥西蒋村。高中毕业之前,陈忠实也谨慎地为自己谋划着未来,他的打算是:上上策是上大学深造,其次是当兵,再次是回乡村。遗憾的是当年大学招生名额锐减,他落榜了,军营也对他关了门。于是他便只得归去,时在1962年。陈忠实感到了命运对自己的捉弄。
完完全全当一个农民,陈忠实显然难以接受。好在他对文学怀有强烈的兴趣。缘于此,陈忠实变得沉静起来。水深了才能沉静,而且沉静之中也许还潜藏着波澜大惊。于是,在乡村当教师、当公社干部之余,他把自己埋进了文学创作之中。
1965年初《西安日报》发表了他的散文处女作。1973年陈忠实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以后就每年一部。陈忠实大水深藏,一旦地裂土开,才见其汪与洌。1992年接到人民文学出版社高贤均的信,得知长篇小说《白鹿原》即将出版,并有高度之议,他流泪了。后来,这部小说果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版本数种,行世百万册之余,为其他众多艺术形式所使用,计有广播、绘画、泥塑、秦腔、话剧、舞剧等,并且被译为日本语、韩国语、越南语。这正是他沉静写作的开花结果。
《白鹿原》获奖后,陈忠实及时回到了乡下,他避开了热闹和喧哗,在沉静中积蓄着创作的力量,“我现在又回到原下祖居的老屋了。老屋是一种心理蕴藏,新房子是在老房子原来的基础上盖成的,也是一种心理因素吧……获得的是宁静。”在一篇散文中陈忠实这样自陈心迹。这是他的生活,也是他的一种心理状态。宁静,从容,甚至还有一些悠闲。
尽管现在陈忠实已达到“小康”,但他仍保持着先前粗茶淡饭的生活习惯和节俭美德,他常说:“粗茶淡饭、五谷杂粮最养人,衣着朴实最惬意。”陈忠实习惯白天写作,晚上休息。他尊重身体的生物钟,起居有常。写作时,当顺畅地写到一定字数的时候,陈忠实便奖励自己去轻松娱乐一下,要么听秦腔,要么找知己聊天,要么找人“杀”一盘象棋。
2000年腊月,陈忠实及一批文艺家应邀去外县采风。晚上休息时,主人问明日何时起来,陈忠实随口说:“睡觉睡到自然醒吧。”第二天,主人求他写字,陈忠实写了这句话,但他没有给主人,也没有依主人的要求写得很大挂在宾馆大堂,而是写了小小一幅,并主张挂在房间里。
有一年“五四”青年节,陈忠实应邀给西安的一些青年谈创作,有读者问他近年为什么没有写小说,他说:“没有写是因为没有感觉,没有关于小说的感觉。艺术上没有新的发现,干脆不要写。”此次谈话不久,他写了《日子》等小说,引起很大反响。《日子》写的是底层农民的“日子”,有底层农民生活的悲辛以及对社会的批判;《作家和他的弟弟》写一个作家的农民兄弟的狡猾与愚蠢,可笑与可哀,触及灵魂,滋味复杂。这些小说都写得简洁、含蓄而精到,作家与他笔下的人物和生活是贴近的,而他的目光又是悠远的,有入乎其内的深刻,更有出乎其外的透视与开阔。我想,这与陈忠实近年一直住在乡下而带来的宁静的心态大有关系吧。宁静,才能产生从容和悠远。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陈忠实主张如没有关于小说的感觉、没有艺术上新的发现,就干脆不要写,《日子》等小说的创作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主张。
B.陈忠实总是语言幽默诙谐,简单直观,能一语中的地体现人生感悟,如他那“馍蒸到一半,最怕揭锅盖”的描述就是如此。
C.陈忠实高中毕业前曾谨慎地谋划未来,觉得最好是上大学深造,其次是当兵,结果却受到命运的捉弄,只得回到乡村。
D.回乡村后,陈忠实怀有强烈的文学兴趣坚持创作,最终因为人民文学出版社高贤均的推荐,《白鹿原》获得茅盾文学奖。
E.2000年腊月陈忠实应邀去外县采风,第二天陈忠实写了张“睡觉睡到自然醒”的条幅送给主人,并主张挂在房间里。
5.陈忠实的人生经历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杀 鱼
王维新
张旺自称是北京的纯爷们儿,但是,别人感到他除了口音有点北京味道以外,其他方面都比较另类。
他这个人在中年男人中是一个让人过目不忘的人,并不是他有多帅,而是他的性格特点鲜明,特别是发型的独创性会让你看一眼就记住他的。
他的头顶是一块不毛之地,秃而且亮,中间没有一根头发,前边和后边倒有两缕很长的灰发,他将它们梳过来盘在头上。如果,你平行看过去,他是有一点头发的;但是,如果你比他个子高,从上边向下鸟瞰,那就是一个鸟窝。有人建议他别留恋最后的几根发,把这点头发剃了去,留个光头也不错,洗起来方便,也比较省事。没有想到,这话戳到了他的痛处,他很不友好地瞪着说话的人,坚决不同意!他说为了保留这点青春的记忆,他花了不少钱,上了不少当,吃了不少药,才保住这点年轻的象征。人们觉得他迂腐,背后喊他“鸟窝”。
展开余下试题
张旺是一个非常爱面子的人,做什么事情,都要显示出他比别人强,比别人有能耐,只有这样,他才感到心里舒服。如果别人比自己强,他就不舒服,非常生气,要找茬报复那人。
到了知命之年,张旺突然感到自己没有什么特长和爱好,也不好在别人面前显摆。他咬着牙花大价钱买了一套渔具,约了几个朋友去翠明湖垂钓。
他们出发的时候,太阳刚从东山头上冒出来,到了湖边,摆开架势,手执钓竿待鱼儿上钩。中午饿了,啃几口干吃面,喝几口矿泉水。一直战斗到傍晚,其他两个人都钓了不少鱼,他一条都没有钓到。在回家的路上,他一路无话。
走到半路,他突然对朋友说:“你们先走吧,我打个电话。”他跳下自行车,打上撑子,掏出手机,坐在柳树下的石头上,做出要打电话的姿势。其实,他并没有打电话,而是看那两人转过山弯不见了,急忙起身调转车头,骑上自行车奔回湖边。
他来到鱼庄,从老板手里买了两条大鱼,一条鲤鱼2.8 斤,一条草鱼3.2 斤。他把两条鱼装进黑色塑料袋里,骑上自行车,满足地哼着小曲儿往家里赶。
刚出了电梯,他就大喊起来:“儿子,快来提鱼!”儿子打开房门,张旺已经进了屋。儿子从父亲手中接过塑料袋,那鱼还在蹦蹦跳跳。儿子高兴地喊道:“妈妈,快看,爸爸钓到大鱼了!”
“我以为鱼把你钓去了,一整天才回来。”妻子嘟囔着,放下手中的遥控器,从儿子手中的袋子里抓出一条鲤鱼,捏着它的头掂着:“这鲤鱼有一斤半没有?”
“谁说的?2 斤8 两……”正在换拖鞋的张旺脱口而出,很快他感觉说失口了,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买的吧?”妻子哈哈大笑着,“钓的鱼还知道斤两?”
张旺不甘心就此失败,他说:“为了检验我的垂钓成果,我找秤称了的。”妻子还是一脸不相信的表情。张旺非常恼火。
这一夜他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在想,可能是鱼都让那两个人钓光了,这次我一个人去,结果还是没有钓到。回来后他又一想,这鱼可能对自己有意见,看见自己头发稀疏,上了年纪,不愿意来上自己的钩。于是,他到商店去买了一个假发戴在头上,独自一个人去另外一个湖泊钓鱼,钓了一天,还是什么也没有钓到。他不甘心,心想,我张旺是什么人,你凭什么不上我的钩!
他回到家里又在找原因,他觉得鱼可能觉得自己穿得太寒碜,看不起自己,不愿意上钩。于是,他买了一身名牌西服,西装革履地又去钓鱼了,钓了一天,还是没有钓到。张旺一气之下,折断了鱼竿,发誓这一辈子再不钓鱼!
他辞掉了工作,他要杀鱼报仇!他到水产市场去盘了一个摊位,干起了杀鱼卖鱼的生意。他手执木棒把鱼打昏,一边打一边骂:“叫你不上我的钩!叫你不上我的钩!”接着他手执利刃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对鱼大开杀戒,开膛破肚,觉得非常解恨,这样一年下来,他杀死的鱼有上万条之多。
一天晚上,睡到半夜,张旺梦见自己掉进了大海,一个鲨鱼张着血盆大口向自己扑来,它说:“你这个刽子手,杀死了多少条鱼,我要替它们报仇!”他惊叫一声,醒了,原来是梦,他再也睡不着了。对妻子说起他的噩梦。
妻子说:“祈福寺有个和尚算卦很灵,你去找他,让他给你算一卦,再超度一下,祈求个平安。”
张旺说:“算了,我不算卦,我要承包鱼塘养鱼赎罪!我看是你死还是我活!”
(选自2015年第8期《微型小说月报》)
6.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张旺除了口音有点北京味道,其他方面都与北京人不一样,说明他并非一个“北京的纯爷们儿”。
B.张旺花大价钱买了一套渔具,其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自己的特长与爱好,更主要是为了向其他人显摆,满足自己“非常爱面子”的虚荣心。
C.因为没有钓到鱼,张旺从鱼庄买了两条鱼回家,瞒过了儿子,却骗不了妻子。张旺面对妻子的冷嘲热讽,大为恼火,夫妻因此而冷战。
D.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注重心理描写。“让那两个人钓光了”“自己头发稀疏”“自己穿得太寒碜”这一系列心理描写既丰富了故事情节,又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E.张旺钓鱼、杀鱼的故事,貌似可笑,实则映射出当今社会上这一类人的病态心理,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人格能否健康培养的担忧,引发了人们对社会教育功用的关注。
7. 小说在刻画张旺这个人物形象时,重点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5分)
8.小说最后一段说:“算了,我不算卦,我要承包鱼塘养鱼赎罪!我看是你死还是我活!”张旺是不是真的要赎罪?请结合小说全文谈谈你的见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殷景仁,陈郡长平人也。景仁少有大成之量,司徒王谧见而以女妻之。初为刘毅后军参军,高祖①太尉行参军。建议宜令百官举才,以所荐能否为黜陟。景仁学不为文,敏有思致;口不谈义,深达理体,识者知其有当世之志也,高祖甚知之。
少帝即位,入补侍中,累表辞让,寻领射声②。太祖即位,委遇弥厚。时与侍中右卫将军王华、侍中骁骑将军王昙首、侍中刘湛四人,并时为侍中,俱居门下,同升之美,近代莫及。
丁母忧,葬竞,起为领军将军,固辞。上遣中书舍人周赳舆载还府。九年,服阕,迁尚书仆射。太子詹事刘湛代为领军,与景仁素善,皆被遇于高祖,俱以宰相许之。湛尚居外任,会华、昙首相系亡,景仁引湛还朝,共参政事。湛既入,以景仁位遇本不逾己,而一旦居前,意甚愤愤。知太祖信仗景仁,不可移夺,乃深结司徒彭城王义康,欲倚宰相之重以倾之。寻复以仆射领吏部,护军如故,湛愈忿怒。义康纳湛言,毁景仁于太祖,太祖遇之益隆,景仁对亲旧叹曰:“引之今入,入便噬人。”乃称疾解职,表疏累上,不见许,使停家养病。湛议遣人若劫盗者于外杀之,以为太祖虽知,当有以,终不能伤至亲之爱。上微闻之,迁景仁于西掖门外晋鄱阳主第,以为护军府,密迩宫禁,故其计不行。
景仁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朝政大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者。收湛之日,景仁使拂拭衣冠,寝疾既久,左右皆不晓其意。其夜,上出华林园延贤堂召景仁,犹称脚疾,小床舆以就坐,诛讨处分,一皆委之。代义康为扬州刺史,仆射领吏部如故。遣使者授印绶,主簿代拜,拜毕,便觉疾转笃。太祖谓不利在州司,使还住仆射下省,为州凡月余卒,时年五十一,谥日文成公。
(节选自《宋书•殷景仁传》)
【注】①高祖:南朝宋武帝刘裕。下文的“少帝”“太祖”分别指刘裕的儿子刘义符、刘义隆。②射声:古代官名。
9.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景仁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 /朝政大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者/
B.景仁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朝政/大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者/
C.景仁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朝政大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者/
D.景仁卧疾者/五年虽不见/上而密表去来/日中以十数/朝政大小/必以问焉/影迹周密/莫有窥其际昔/
展开余下试题
10.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丁母忧,即遭逢母亲的丧事。古时官员遇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孝三年。
B.宰相初为古代高级官员的泛称,后成为我国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
C.表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如晋武帝时,李密给皇帝上了《陈情表》。
D.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他的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殷景仁少年时代就有成就一番大事的气度,司徒王谧见到殷景仁后非常赏识他,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
B.殷景仁有才学但不写文章,聪敏而有思致,口中不谈义理,却能深入领悟义理的本质,高祖非常了解他。
C.殷景仁引荐刘湛回朝任职,刘湛却嫉妒殷景仁的地位在自己之上而以怨报德,竟然勾结盗贼想要杀害殷景仁。
D.皇上得知刘湛等人的企图后,就把殷景仁转移到西掖门外晋鄱阳王的府第里保护起来,刘湛等人的计谋没有得逞。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建议宜令百官举才,以所荐能否为黜陟。(5分)
(2)义康纳湛言,毁景仁于太祖,太祖遇之益隆。(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14题。
朱仙镇
李梦阳
水庙①飞沙白日阴,古墩②残树浊河深。
金牌痛哭班师地,铁马驱驰报主心。
入夜松杉双鹭宿,有时风雨一龙吟。
经行墨客还词赋,南北③凄凉自古今。
【注】①水庙:指朱仙镇岳飞庙。②墩:土堆。③南北:指南边的西湖岳飞墓和北边朱仙镇的岳飞庙。
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眼前所见实景,岳飞庙前的景色生机勃勃,令人欣喜。
B.颔联触景生情引出的对历史的追忆,表达作者的悲愤之情。
C.颈联有感于岳飞含冤屈死,设想岳飞冤魂有时会发出龙吟。
D.尾联传达出岳飞精神久已被世人冷落、遗忘的悲恸与感慨。
14.试从“情”与“景”的角度分析鉴赏诗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5+5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5分,每空1分)。
(1)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主张“ , ”,这体现了孟子对兴办学校教育、传承孝悌观念的极大重视。
(2)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 , ”。
(3)《过秦论》中,作者贾谊总结秦国灭亡原因的一句话是“ ”。
16.附加题: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5分,每空1分)。
(1)子曰: , ,知耻近乎勇。(《中庸》)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
?(《论语•学而》)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1分)
17.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讲台上,宣讲团成员 ,旁征博引,台下的干部群众仔细倾听,并不时做着笔记,会场响起阵阵掌声,热烈而庄严。
(2)据说日本的潜艇技术是世界第一,连美国都 。二战时期日本的海军实力是世界第一的,输给美国只是输在了工业制造力。
(3)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在评论有关美国政府监视该公司数据中心的报道时称,如果情况属实,这种行为是 的且违法的。
A.振振有词 望其项背 骇人听闻
B.娓娓而谈 望尘莫及 骇人听闻
C.振振有词 望尘莫及 耸人听闻
D.娓娓而谈 望其项背 耸人听闻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霍金写了《时间简史》,被人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
B.米芾,湖北襄阳人,是北宋著名画家,生活在文人画的成熟时代,其绘画题材十分广泛,包括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
C.靠增强安保力量制止“医闹”的发生让人怀疑,因为这样的举措只保护了医生的安全,忽视了对相关医生医德的要求。
D.政府把“治污减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出台了系列“铁腕”措施,大力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还给百姓碧水蓝天。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旦夕祸福是无所不包的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 。 , , 。 。
。( )(3分)
①也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恋、婚姻破裂、事业失败
②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难
③它包括个人不能抗拒的天灾人祸,例如遭遇乱世或灾荒,患重病乃至绝症,挚爱的亲人死亡
④因此,苦难,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
⑤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
⑥有些人即使在这两方面运气都好,未尝吃大苦,却也无法避开那个所有人迟早要承受的苦难——死亡
A.②⑤③⑥④① B.②⑤③①⑥④
C.④②⑤③①⑥ D.④⑤②③①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算盘”名称最早见于宋代算书《谢察微算经》,因此可以确定 ① 。1921年在河北巨鹿宋人故宅出土的一颗木制算珠,鼓形,中间有孔,与现代算珠相似。此外,宋代算盘从形制上看已较成熟,没有新生事物常有的那种笨拙或粗糙。因此,许多算学家认为, ② 。因为宋以前的五代十国战乱不断,科技文化发展缓滞,算盘诞生的可能性较小;而唐代经济文化发达,需要有新的计算工具,算盘在这时被发明极有可能。但随着计算器、计算机的普及, ③ 。尽管在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珠算方兴未艾,但我国学珠算的人却越来越少。
21.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画面的内容,并概括漫画的寓意。(6分)
四、作文(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2年12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领奖演讲时追忆了自己的母亲,其中一个片段是这样的: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
上一篇: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阶段检测语文
下一篇: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甘肃省武威”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