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74  2017-06-10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4]
广东省阳春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阳春一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级月考(二)
语文科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祭祖传统起源于商朝。商人把鬼神分为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并且把人鬼(祖先)作为祭祀的主要对象。从孔子开始,儒家逐渐与鬼神信仰拉开距离。从根本上说,儒家并不反对服事鬼神,只是将对鬼神的祭祀放到整个道德教化的系统中去思考而已。
中国人的祭祖信仰不外乎基于以下两种心态:一是饮水思源,追念祖先功德;二是祈求福祉,希望祖先保佑子孙。这里,体现了个人与祖先之间的生命关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些看似高深的哲学追问,在中国人的祭祖仪式中得到自然而朴实的回答。这里,还体现了个人与祖先之间的情感关联,甜酸苦辣的人生况味,喜怒哀乐的情绪波动,都可以毫无保留地向祖宗诉说,从而得到心理的释放,乃至问题的解决。在祭祖的芸芸众生看来,祖宗虽然不在了,但并没有变成虚无缥缈的鬼神,而是在生命上与自己同在,在情感上与自己分享。冯友兰先生说过:“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这种诗意的信仰、哲学的智慧,正体现出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精神魅力。
家祭是祭祖信仰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但各地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这种家庭祭祖方式,有助于巩固以孝悌为纽带的家庭成员关系,维护家庭的安定和睦,也是讲述家庭故事、传授优良家风,进行家庭教育的最佳场所,实际上发挥了类似西方人“教堂”的作用。
宗祠祭祖分为春祭和秋祭,其中最隆重的是每年春节期间开展的春祭,气氛庄严而热烈。不少地方现在祭祖仪式加上一条,就是为本族优秀子弟发放奖学金、为困难子弟发放助学金。这种宗祠祭祖方式,有助于增进族群内部人们的感情联络,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现在有些地方,尝试引入祠堂管理委员会议事制度,协助当地村委会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调解村民纠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企业本来是现代市场经济组织,欧美的企业,因为处在全民宗教信仰的社会背景中,根本不必要也不可能考虑员工的精神信仰问题。广东东莞的一些企业立足中国人的信仰传统,专门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本企业员工设立了“祖宗堂”。“祖宗堂”供奉“天地国亲师”牌位,以及本企业所有员工姓氏祖宗的牌位。“祖宗堂”平时开放,员工在家庭的重大纪念日,或者在思念家乡和亲人时,均可自行前往祭拜、上香。在春节和清明节等重大节日,则请出所有牌位,放置在企业大礼堂,组织本企业全体员工举行隆重的集体祭拜仪式。其祭拜程序参照农村宗祠祭祖仪式而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变动,祝文则包含有本企业本年度发展成绩及前景展望等内容。在他们看来,教化员工是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教化的本质就是教做人,做人首先是行孝。把孝落实了,人的动力就出来了,能力就出来了,整个格局也就出来了。这种企业祭祖方式,是对中国传统乡村宗祠祭祖方式的继承和超越,既满足了个体的精神信仰需求,又增进了本企业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建设企业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基础。
祭祖体现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信仰,祭祖信仰应该成为我们重建“文化自信”的起点,为中华民族在当代的重新崛起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石。


浏览完整试题 (摘编自黎红雷《企业与社区如何祭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祭祖传统古已有之,是中国人民缅怀先祖的一种方式。它起源于商朝,商人把鬼神分为三类,其中人鬼是主要的祭祀对象。
B.儒家把服事鬼神放到了于人有道德教化意义的层面上去考虑,但孔子认为要与鬼神信仰保持距离,即否定鬼神的存在。
C.中国人的祭祖信仰基本出于两种心理诉求。一是不忘根本,有感恩祖先赐予之意。二是祈求福祉,企盼祖先保佑后代。
D.中国人的祭祖信仰体现了个人与祖先之间的生命和情感关联,祭祖的人认为,祖先既在生命上与我同在,也在情感上与我分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冯友兰看来,行祭礼是表达对先人情感的诗意之举,而不是真的出于对鬼神的敬畏或崇拜,祭礼与宗教之礼的意义是有差别的。
B.中国人的祭祖信仰自然而朴实地回答了哲学上的终极追问,这是中国人在处理哲学问题上的智慧,体现出儒家文化的精神魅力。
C.家祭是祭祖信仰的常见形式,在具体做法上各地有所不同。重视家祭可以让子女孝顺父母,兄弟之间友爱,也利于传授优良家风。
D.家祭和宗祠祭祖能起到敦亲睦族的效用,有利于维护家庭安定,促进社会和谐。宗祠祭祖在方式和制度上的新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美企业要想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对中国人的信仰传统有所考虑。这种考虑从某种程度上说关乎中国员工的心理需求,会对企业发展有益。
B.东莞一些企业设立了“祖宗堂”,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提供了祭拜的场所,这样做可解思乡怀亲之苦,也可以起到教化人的作用。
C.企业祭祖是对传统祭祖方式的创造性继承和超越,是现代市场经济企业文化的表现。企业员工集体祭拜使得员工与企业同艰苦共命运。
D.祭祖信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是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寄托。对此我们既不可妄自菲薄,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该积极、正面引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
刘心武
(1)北京有两座著名的金刚宝座塔。打个比方,碧云寺好比著名作家,而五塔寺好比尚未引人注意的作家。
(2)至今还记得19年前深秋到五塔寺写生的情景。那天下午,在空旷的寺庙里,我把对沟通的向往通过画笔铺排在对银杏树的描摹中。
(3)而后,我懒懒地散步于安定门外蒋宅口一带,发现街边一家私营小书店,有一搭没一搭地迈进去,店面很窄,陈列的书不多,瞥来瞥去,净是些纯粹消遣消闲的花花绿绿的东西,不过终于发现有一格塞着些文学书,其中有一本是《黄金时代》,“又是教人如何‘日进斗金’的发财经”吧?怎么搁在了这里?顺手抽出,随便一翻,才知却是小说,作者署名王小波。
(4)书里是几个中篇小说,头一篇即《黄金时代》。我试着读了一页,呀,竟欲罢不能,就那么着,站在书架前,一口气把它读完。
(5)那天晚饭后,忽来兴致,打了一圈电话,接电话的人都很惊讶,因为我的主题是:“你能告诉我联系王小波的电话号码吗?”广种薄收的结果是,其中一位告诉了我一个号码:“不过我从没打过,你试试吧。”
(6)我迫不及待地拨了那个得来不易的电话号码。那边是一个懒懒的声音:“谁啊?”
(7)我就直截了当地说:“看了《黄金时代》,想认识你,跟你聊聊。”他居然还是懒洋洋的:“好吧!”语气虽然出乎我的意料,传递过来的信息却令我欣慰。
(8)请他坐到沙发上后,面对着他,不客气地说,觉得丑,而且丑相中还带有些凶样。可是一开始对话,我就越来越感受到他的丰富多彩。开头,觉得他憨厚,再一会儿,感受到他的睿智,两杯茶过后,竟觉得他越看越顺眼,那也许是因为他逐步展示出了其优美的灵魂。
(9)我把在小书店立读《黄金时代》的情形讲给他听,我拍着那书告诉他:“你写得实在好。不可以这样好!你让我嫉妒!”从表情上看,他很重视我的嫉妒。
(10)那一年我54岁,他比我小10岁。我自己也很惊异,我跟他哪来那么多的“共同语言”?“共同语言”之所以要打引号,是因为就交谈的实质而言,我们双方多半是在陈述并不共同的想法。
(11)但我们双方偏都听得进对方的“不和谐音”,甚至还越听越感觉兴趣盎然。我们并没有多少争论。他的语速,近乎慢条斯理,但语言链却非常坚韧。他的幽默全是软的冷的,我忍不住笑,他不笑,但面容会变得格外温和,我心中暗想,乍见他时所感到的那分凶猛,怎么竟被交谈化解为蔼然可亲了呢?
(12)那一晚我们喝得吃得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地点。每人都喝了半斤高度白酒。
(13)1997年初春,大约下午两点,我照例打电话约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他回答说:“不行了,中午老同学聚会,喝高了,现在头还在疼,晚上没法跟你喝了。”我没大在意,嘱咐了一句:“你还是注意别喝高了好。”也就算了。
(14)大约一周以后,忽然接到一个电话,声音很生,称是“王小波的哥儿们”,直截了当地告诉我:“王小波去世了。”我本能地反应是:“玩笑可不能这样开呀!”但那竟是事实。
(15)骤然失去王小波这样一个“谈伴”,我的悲痛难以用语言表达。生前,王小波只相当于五塔寺,冷寂无声。死后,他却仿佛成了碧云寺,热闹非凡。
(16)面对着我在五塔寺的写生,那银杏树里仿佛浮现出王小波的面容,我忍不住轻轻呼唤: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
(有删节)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中多次写到“王小波,晚上能来喝酒吗?”既呼应了文章标题,也表明了作者对王小波的深切怀念和因王小波已经去世的失落之情。
B.前文写到两座寺庙,后文又提到两座寺庙,结构上首尾呼应,表达上以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对王小波的人生遭遇进行了形象的概括。
C.第(2)段画线句子在行文上是对自己的动作描写,实质上是内心情愫的一次抒发;句中“银杏树”既是眼前之树,也是心中王小波先生的形象象征。
D.第(10)段中的“共同语言”表明虽然作者与王小波彼此立场想法不同,但依然能够欣然接纳对方的意见。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展开余下试题A.作者对王小波的介绍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无论是对其作品《黄金时代》的态度由误会到欲罢不能,还是对其人的接触和认识,都说明了这一点。
B.作者很喜欢王小波的作品,但也嫉妒王小波的才情;两人因《黄金时代》这一作品而最终成为了惺惺相惜的朋友。
C.作者在阅读完《黄金时代》后,向很多的朋友咨询了王小波的电话,既表明了作者想见王小波的迫切心情,也说明了王小波先生在当时并不是很出名。
D.文章第(10)段和第(11)段的内容表明,作者与王小波先生会面后的谈话其实是话不投机的,但两人并未因此而有争吵,反而成为了朋友。
E.文章多次提到喝酒,说明两人都是性情中人;作者与王小波因酒而结缘,也是因酒而有了对彼此的深入认识,酒成为了文章的一条行文线索。
6.王小波是个什么样的人?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王小波的认识。(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世界末日的相逢
(美)阿瓦罗•兹诺斯
亨利•林德尼斯用咖啡匙度量人生。
一切开始于亨利与妻子埃琳看到总统在电视上发布新闻。
他们聆听总统严肃的声音时,埃琳握住了亨利的手。总统宣布说,侦测到一支外星巨舰组成的舰队在接近太阳系。外星舰队将于四周后抵达地球。他要求大家保持冷静。
“我要去给我俩冲点浓缩咖啡。”亨利说道。
浓缩咖啡是他们留在特殊时刻喝的饮料。
“甜心,你知道的,我已经戒掉咖啡了。”埃琳说话间与丈夫没有视线接触。
“你怎么了?”
“我告诉过你我要戒咖啡。就在上礼拜。我们与提尔曼一家吃饭时。派特关于咖啡是多么酸性的观点讲得很好。”
亨利回想不起那天的谈话,“我们还有一个月好活,你却担心咖啡对健康的影响?”
埃琳喘气道:“你认为这是一次侵略?”
“要是外星人打算探索未知世界或与地球人接触,他们会派来一艘飞船。眼下是整整一支作战舰队。”他手指向电视屏幕上颗粒感明显的视频画面,那是太空探测器从太阳系的遥远边疆发送回来的画面。
“你总是个悲观主义者。”
“就算我弄错了,情况也会变糟糕。地球人不会做出妥当的反应。我们需要立刻离开城市。我们可以去我老爸的那栋旧木屋。”他的手从埃琳的手上松开。她选择在最糟糕的节骨眼上戒掉咖啡因,那不代表他也得剥夺自己喝咖啡的机会。“我要去冲杯浓缩咖啡。然后我们要打点行李。”
外星舰船的画面填满了屏幕。那些舰船外形丑陋笨重,大得可怕,足足有岛屿般大小,表面有参差不齐的金属凸出物以及不可思议的舱门、 炮塔和天线,像是用聚合物和金属制造而成的昆虫。太空是黑色的,舰船是深灰色的。它们越来越近。每一分钟都在靠近。每一秒钟都在靠近。
埃琳依旧不情不愿,一边抱怨,一边说亨利是偏执狂。但她还是帮他打点行李。两人往货车上装上物资,开车到了位于加利福尼亚北部的破败木屋。
当收音机里开始播放报告,他感到自己差不多被证明是正确的。
到处都是骚乱与洗劫。超市与仓库里值钱的东西被洗劫一空,民众为留下来的东西而斗殴打架。总统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征召预备役部队。而那仅仅是开始。
亨利与埃琳在木屋里度过了三星期,身边仅有几本书与一台收音机。 白天的时候,亨利一直忙忙碌碌,钓鱼狩猎。到了晚上,两人会聊天。或者说试图聊天。两人的对话从何时起变得如此勉强?
他每天给自己冲两杯咖啡,定量分配最后一罐咖啡粉。假如两人都喝咖啡的话,每天就只有一杯的份了,但埃琳拒绝喝咖啡。
如果我们连一杯咖啡都不能分享,我们还能分享什么?亨利心想道。第一个星期之后,两人基本上就不说话了。
有天晚上,亨利听见了发动机声音。他望向窗外,看见一辆福特皮卡车停靠在木屋旁。一男一女下了车。
他走出木屋,手里拿着步枪。“你们擅闯了私人领地。”他说道。
“我们不想惹任何麻烦,”男子说,“我们只是要找个安全的地方。外面很危险。我们能至少睡一宿吗?天色都黑了。”
两个小孩坐在福特车的后座上凝视着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亨利抬起步枪。“去看看别的地方。”
闯入者们狼狈地回到了福特车内。
“我不敢相信你那么做了。”埃琳从门口向外喊道。
“我们的物资有限,不够与陌生人分享。”亨利说道。
“我嫁给的那个亨利永远不会回绝那些被吓坏了的小孩。”埃琳说,“你人变了。”
“是世界变了,埃琳。你得要适应它。”
到了早上,她打点了一包衣服,“我要开车回家。”
他没有试图说服她放弃念头。
在外星人预定抵达地球的日子的前一天,亨利的咖啡喝光了。他冲泡了最后一杯咖啡,品味它的芳香,然后把咖啡放在了床头柜上。
就在手枪的旁边。
多年以来,咖啡教会了他许多事,就连这有关适可而止的最后一课结果也很有趣。
有趣,但最终仍旧毫无意义。
就像外星人到来后的世界末日中万物的遭遇那样。没有咖啡,也没有埃琳。
亨利大声呼了口气,抛开了记忆和自我感觉,对咖啡杯与手枪之外的一切物事都如若不见。然后,他小口慢抿,喝下那杯温热的棕色液体,微微一笑。
一分钟后,在不到一英里之外,有头麋鹿突然听到枪声响起,惊吓得愣住了片刻。
次日,外星人带着礼物抵达了地球。礼物包括弯曲时空的能力、开拓性的数学定理和稳定的冷聚变。以及一种好吃得人间难觅的烤肉。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开篇“亨利•林德尼斯用咖啡匙度量人生”一句,具有引出下文故事情节的作用,同时暗示了主人公的悲剧性结局,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亨利得知外星人将抵达地球的消息,悲观恐慌,为了躲避外星人的侵害和地球人的骚乱和洗劫,做通了妻子的工作,和她来到加利福尼亚。
C.亨利本来是一个善良富有同情心的人,但外星人的到来使他变得极度偏执自私,当福特皮卡车闯入他的“领地”时,他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枪。
D.小说以亨利和埃琳的分歧为主要矛盾,以亨利逃避外星人的侵略为主要情节,利用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表现了对地外文明的隐忧。
E.这是一篇科幻小说,故事情节离奇怪诞,人物形象生动鲜明,面对外星人的到来,主人公亨利的心理应属特例,大部分人是持乐观态度的。
8.“咖啡”在小说中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9.小说的最后一段可以删掉吗?为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二十九年,从(淮阳)王朝京师,随官属得会见,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拜会稽太守。会稽乱淫祀,好卜筮。民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以之困匮。伦到官,移书属县,晓告百姓,其巫祝有托鬼诈怖愚民,皆案论之。有妄屠牛者,吏辄行罚。民初颇恐惧,或祝诅妄言,伦案之愈急。后遂断绝,百姓以安。
永平五年,坐法征,老小攀车, 啼呼相随,日裁行 数里,不得前,伦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迁蜀郡太守。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抑绝文职修理。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
肃宗初立,擢自远郡,代牟融为司空。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冠盖之士争赴趣之。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上疏。及马防①为车骑将军,当出征西羌,伦又上疏曰:“闻马防请杜笃为从事中郎。笃为乡里所废,客居美阳,女弟为马氏妻,恃此交通,所在县令苦其不法,收系论之。今来防所,议者咸致疑怪,况乃以为从事,将恐议及朝廷。今宜为选贤能以辅助之,不可复令防自请人,有损事望。”并不见省用。


展开余下试题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有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其可谓无私乎?”连以老病上疏乞身。元和三年,赐策罢,以二千石奉终其身,加赐钱五十万,公宅一区。后数年卒,时年八十馀,诏赐秘器、衣衾、钱布。
【注】①马防:马廖之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抑绝文职修理
B.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抑绝文职修理
C.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抑绝/文职修理
D.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抑绝/文职修理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卜筮,指预测吉凶。用蓍草称“卜 ”,用龟甲称“筮”,合称“卜筮”。
B.二千石,汉代官员的俸禄等级。分三等:中二千石,月得百八十斛;二千石,百二十斛;比二千石,百斛。东汉二千石称“真二千石”。后因称郎将、郡守和知府为“二千石”。
C.诸子,指先秦至汉初的各派学者或其著作,也可指官名,还可指众儿。
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东汉至魏晋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五伦任会稽太守时,坚决禁绝欺诈恐吓百姓的迷信活动,使百姓能安居乐业,在他因犯法被召回时,百姓都依依难舍。
B.第五伦任蜀郡太守时,不以贫富而以志行任免官吏,这样就禁绝了竞相行贿的现象,整肃了吏治,选拔了人才,时人认为他知人善任。
C.第五伦认为拜马防为车骑将军出征西羌,属任人不当,上疏谏止,但皇帝没接受。
D.第五伦认为自己称不上“无私”,因为对欲赠千里马者,虽未举荐,但心存恩念;儿子有病,自己也牵肠挂肚,夜不成眠。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老小攀车,啼呼相随,日裁行数里,不得前,伦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5分)
(2)客居美阳,女弟为马氏妻,恃此交通,在所县令苦其不法,收系论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4-15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宿渔家
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4.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
B.“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节日,这样的佳节而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
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从侧面来写“思家”,夜深时当诗人抱膝灯前,直接抒发了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的无限深情。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第二首诗的首句叠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实中见巧思的妙处;而“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
E.第二首诗的最后一句,通过写渔人不畏全天打渔的辛苦,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我回家,写出了海边渔家人的淳朴善良、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
15.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行路难》中写自己看到前路大雪压山、冰塞黄河的现状,感受人生之路的艰难,但诗人却用“ , 。”展示了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3)李煜《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形象地写出愁绪绵绵不断的一句是: 。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如果韩国不能在“萨德”问题上改弦更张,韩国与中国,包括与俄罗斯等其他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肯定受损,中韩的贸易额、人员交流会急剧下降,甚至刚性下滑,出现“硬着陆”。
②广大新闻工作者感到,无论媒体介质如何变化,传播手段如何丰富,能够留下来的新闻作品永远要有隽永的思想、深刻的问题和无可挑剔的文字。
③中央公布的八项规定,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说,诚为清规戒律,不容违反,它是使我们的党风、政风日渐好转的重要保证。
④经济学家认为,在当前经济回暖的情况下,假如过早地推出庞大的经济计划,可能会让已经取得的成果化为泡影,进而恶化就业形势。
⑤群峰耸立,山势绵延,虽没有想象中的高危峥嵘,但于静寂中尽情体味空谷足音的韵味却依然是我所喜欢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⑤ D .②③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实施精准扶贫并非只是扶贫方式或手段的简单变换,而是针对贫困人口需求更加多元化,结合不同帮扶对象的具体特点和现实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B.杰出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努力将严肃音乐的表现力与通俗音乐的积极因素相互交融,巧妙嫁接多种艺术元素,拓宽流行音乐的表现内涵和审美空间。
C.加快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是推动落实“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和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举措。
D.我们见证着中国互联网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无到有的发展历史,也身处中国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不断迈进的进程中。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腐败是“国之殇”,治理腐败是立国之本,①治理腐败的唯一路径,是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建设。②我们的价值多么普世,③我们的教育多么感人,④没有实实在在的民主制度建设,权力就会变质,腐败就必然会滋生和蔓延,,权力⑤会逐步走向人民的反面,⑥这是历史“铁律”。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阳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7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