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88  2017-06-10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8]
河北省馆陶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5月份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请把客观题填涂到答题卡上,主观题工整的写到答题纸和作文纸上。
3.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允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坏,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了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浏览完整试题(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B.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C.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D.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路遥自传
在我的一生中,需要记住的许多日子都没能记住,但是,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五日这个日子我却一直没能忘记——我正是在这一天最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
这真是一个快乐的日子。五月的阳光已经有了热力,大地早已解冻,天空高远碧蓝,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鲜花的气息。
延安的几位朋友通过我弟弟天乐知道我今天要完成最后的工作,一大早就都赶到了甘泉县招待所。甘泉县的几位领导也是我的朋友。人们已张罗着在招待所搞了一桌酒席,等我完稿后晚上一块聚一聚,当我弟弟和朋友们已经张罗这些事的时候,我还按“惯例”在睡觉。因为是最后一天,必须尽可能精神饱满。
起床后,我一边喝咖啡,抽烟,一边坐在写字台旁静静地看着桌面上的最后十来页初稿。一切所经历的有关这部书的往事历历在目,但似乎又相当遥远。
这是一次漫长的人生孤旅。因此,曾丧失和牺牲了多少应该拥有的生活,最宝贵的青春已经一去不返。当然,可以为收获的某些果实而自慰,但也会为不再盛开的花朵而深深悲伤。生活就是如此,有得必有失。为某种选定的目标而献身,就应该是永远不悔的牺牲。
再一次想起了父亲,想起了父亲和庄稼人的劳动,从早到晚,从春到冬,从生到死,第一次将种子播入土地,一直到把每一颗粮食收回,都是一丝不苟,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全力以赴,直至完成——用充实的劳动完成自己的生命过程。我在稿纸上的劳动和父亲在土地上的劳动本质上是一致的。
由此,这劳动就是平凡的劳动,而不应该有什么了不起的感觉;由此,你写平凡的世界,你也就是这平凡的世界中的一员,而不是高人一等;由此,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五日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而不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由此,像往常的任何一天一样,开始你今天的工作吧!
一开始写字手就抖得像筛糠一般。竭力想控制自己的感情,但实际上是徒劳的。为了不让泪水打湿稿纸,将脸迈向桌面的空档。心脏在骤烈搏动,有一种随时昏晕过去的感觉。圆珠笔捏在手中像一根铁棍一般沉重,而身体却像要飘浮起来。时间在飞速地滑过,纸上的字却越写越慢,越写越吃力。这十多页稿红简直成了不可逾越的雄关险隘。
过分的激动终于使写字的右手整个痉挛了,五个手指头像鸡爪子一样张开而握不拢。笔掉在了稿纸上。焦急万分,满头大汗,浑身大汗。
智力还没有全部丧失。我把暖水瓶的水倒进脸盆,随即从床上拉了两条枕巾放进去,然后用“鸡爪子”手抓住热毛巾在烫水里整整泡了一刻钟,这该死的手才渐渐恢复了常态。
立刻抓住笔,飞快地往下写。在接近通常吃晚饭的那个时分,终于为全书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在这一刻里,我什么也没有想,只记起了杰出的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几句话:“……终于完成了。它可能不好,但是完成了。只要能完成,它也就是好的。”
这也正是此刻我想说的话。
可以说,这些文字肯定未能全部记录我在写作这部书时的生活经历、思想经历和感情经历。和书中内容平行漫流的曾是无数的洪流。我不可能把所有的那一切都储蓄在记忆里;尤其是一些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和许多无名的感情溪流更是无法留存——而那些东西才可能是真正有光彩的。不过,我总算把这段经历的一个大的流程用这散漫的笔调写在了这里。我不企望别人对这些文字产生兴趣,只是完成了我的一个小小的心愿而已。
我即将四十岁,从人生的历程来看,生命还可以说处在“正午”时光,完全应该重新唤起青春的激情,再一次投入到这庄严的劳动之中。
那么,早晨依然从中午开始。
(选自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并开始文学创作。1980年发表小说《惊人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这篇小说后被改编为电影,轰动全国。1988年完成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该书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92年11月17日,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


展开余下试题②路遥就是这样一位拥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作家,敢于花6年时间创作一部反映中国当代城乡社会巨大历史性变迁的史诗性小说《平凡的世界》。他既敢于忍受创作过程中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与寂寞,也敢于迎风而立、挑战“唯洋是举”的文坛风气。 (厚夫《路遥传》)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路遥短暂的一生中,他对自己许多应该记住的日子都没有记住,却记住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最终完稿的日子。
B.听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快要完稿,他的弟弟和朋友们早早赶到甘泉县招待所,在他还没有起床时就在准备宴席为他庆祝。
C.在路遥看来,文学创作无异于人生孤旅,这期间有收获也有失去,有欣慰也有悲伤,即使为了高尚的文学事业献身也值得。
D.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花了6年的创作时间,反映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的巨大历史性变迁,被拍成电影后轰动全国。
5.路遥在1988年5月25日这一天收获了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6.路遥在《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中得出怎样的认识和感悟?你同意其中的哪种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父 亲
[智利] 奥莱加里奥•拉索•巴埃萨
一个小老头下巴蓄着又白又长的胡须,上唇的小胡子被尼古丁熏成了红色。他披着一件大红斗篷, 脚登高跟皮鞋,头戴一顶龙舌兰编的草帽,胳膊上挎着一个小篮子, 来到兵营的门口,走过去,倒回来,走过去,倒回来,反反复复,显得十分胆怯。他想向哨兵打听什么,但哨兵没等他开口就高声喊道:“警卫班长!”
一个班长从门后跳了出来,仿佛是埋伏在那儿的。他仰起头用询问的目光打量着他,老头儿说:“我儿子在吗?”班长笑了起来。
“他叫曼努埃尔……叫曼努埃尔•萨巴塔,先生。”
“我不知道哪个士兵叫这个名字。”
乡下人骄傲地直起身子讥讽地笑了: “可是,我儿子不是士兵,他是军官,是正儿八经的军官……”
警卫团的号手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凑过来低声告诉班长:“是新来的,刚从学校来的……”
班长看他是个穷人,没敢请他去军官俱乐部,而是叫他去了警卫团。
老头儿坐在一条木凳上,把篮子放在伸手可及的身边。士兵们一下子围拢来,他们以好奇的目光看着那个农民,对那个篮子很感兴趣。篮子不大,用一片口袋布盖着。那帆布下面先是听到啄食声,接着便有一只红冠老母鸡露出头来,由于闷热,它的嘴张开着,不停地喘着气。
看到那老母鸡,士兵们一边鼓掌一边像孩子似的高声叫道:“炖鸡吃!炖鸡吃!”
农夫急切地想见到自己的儿子, 面对那么多持枪的士兵又十分紧张, 不禁傻乎乎地笑起来,思想也乱了:“哈,哈,哈……对,炖鸡吃,炖了给我儿子吃。”
说罢,老人却是一阵心酸,脸上立刻蒙上了一层阴影,接着又说道:“我都五年没见他了!他不愿意回村里去……”
一个卫兵去叫中尉。中尉正在驯马场上跟一伙军官在一起。他个子矮小,长得黑不溜秋,躯干粗得像个木桶,面容俗气。卫兵打了个立正,两脚并拢时靴子底掀起一股尘土,报告道:“有人找您……我的中尉。”
不知怎么回事,中尉的脑海里一下就闪现出了他老父亲那干瘪矮小的身影。他仰起头,为了让他的同事们听到,以鄙夷不屑的语调大声说道:“在这个镇子上,我谁都不认识……”
卫兵又主动解释说: “是个满脸皱纹的小老头,披着斗篷……他从很远的地方来,提着一个篮子……”
虚荣心顿时把中尉闹了个大红脸,他把手举到帽檐上说: “行啦……您走吧!”军官们的脸上露出诡异的神色,他们不约而同地朝萨巴塔扫了一眼。那么多道询问的目光令中尉实在难以承受,他垂下头,咳嗽了一声,点上一支香烟,开始用刀鞘包头在地上胡乱划起来。
过了五分钟,又来了一个卫兵: “有人找您,我的中尉!是一个乡下老头子……他说他是您父亲……”
中尉没有纠正卫兵的话,他把香烟扔到地上,怒冲冲地一脚踩灭,喊道:“滚吧!我就来。”
为了不做任何解释,中尉一头钻进了马厩。老人坚持要见儿子,卫兵班长每五分钟向上司报告一次,上司军官被弄得烦了,就去找萨巴塔。
与此同时,那个变得像孩童似的可怜的老父亲越来越心神不宁。他竖起耳朵听动静,只要听到一点儿声响他就伸长脖子往外看。那脖子又红又皱巴,跟火鸡脖子一样。听到脚步声,他就激动得浑身发抖,以为是自己的儿子来拥抱他,来给他讲述他的新生活,让他看他的武器、马具和马匹来了。
警卫团军官佯装检查马厩找到了萨巴塔。他开门见山、干巴巴地对他说: “有人找您……说是您的父亲。”
萨巴塔移开目光,没有回答。
“他在警卫团……一定要见到您才走。” 萨巴塔狠狠地往地上跺了一脚,恼怒地咬了咬嘴唇去了那儿。
他一进警卫团,有个士兵就喊道: “立——正!”听到喊声,士兵们立刻如弹簧一般霍地站了起来,团部里响起一阵大刀声、脚步移动声和鞋跟撞击声。
士兵们对儿子的尊敬弄得老头儿晕头转向,他忘掉了篮子,也忘掉了老母鸡,张开胳膊向儿子迎过去。 他那像老树皮一般的面庞上绽出了欢欣的笑容, 兴奋得浑身颤抖着高音叫道: “我亲爱的曼努埃尔!我的小曼努埃尔……”
尉官只冷冷地向他打了招呼。
农夫的双臂落了下来,脸上的肌肉抖动不止。
中尉偷偷地把他拉出军营,到了街上,悄悄地对他说: “你都干了些什么呀……干嘛到这来看我……我有军务在身……不能出去。”说罢,转身走进了军营。
乡下老汉又回到警卫团,浑身哆哆嗦嗦,茫然不知所措。他狠狠心把鸡从篮子里掏出来给了警卫班长。
“给你们吧,就你们吃。”
他向士兵们告了别,失望之下,拖着沉重的步子慢慢离开了。走到门口时,他又转过身来两眼含泪地补充了一句:“我儿子特别喜欢吃鸡脯,你们给他一块……”
(选编自2005年《外国文艺》)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儿子一再拒绝与父亲见面,直到军官来找他时,才迫不得已去警卫团,这是因为他虚荣心作祟,不想让同僚知道他的出身,以免影响前途。
B.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理,儿子以鄙夷不屑的语气大声说话是为掩饰内心的紧张,他点上香烟用刀鞘包头划地是逃避他人询问的目光。
C.小说背景设置在兵营,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塑造了警卫班长、哨兵、号手等军人形象,这些人物虽着墨不多,但都性格鲜明,栩栩如生。
D.小说地域特征鲜明,尤其是父亲外貌的描写和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但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南美的风俗人情画。
E. 发生在父子之间的故事令人感慨, 其中蕴含着作者对人性的反思和对亲情伦理的忧虑,中国读者也能从中得到启示,这是小说的价值所在。
8、小说中两次说到吃鸡, 父亲的表现和心情有何不同, 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父亲,但有较大篇幅是在写儿子,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10-13题。(19分)


展开余下试题杨时乔,字宜迁,上饶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除工部主事。榷税杭州,令商人自署所入,输之有司,无所预。隆庆元年冬,上时政要务,言:“几之当慎者三,以日勤朝讲①为修德之几,亲裁奏章为出令之几,听言能断为图事之几。”疏入,帝褒纳,中外传诵焉。
迁南京尚宝丞。万历初,以养亲去。服除,复迁尚宝。移疾归。时乔雅无意荣进,再起再告。阅十七年始荐起尚宝卿,四迁南京太常卿。就迁通政使。秩满,连章乞休,不允。
三十一年冬,召拜吏部左侍郎。时李戴已致仕,时乔至即署部事。绝请谒,谢交游,止宿公署,苞苴②不及门。及大计京朝官,首辅沈一贯欲庇其所私,惮时乔方正,将令兵部尚书萧大亨主之,次辅沈鲤不可而止。时乔乃力锄政府私人。帝因责诸臣朋比,令时乔策励供职。时乔九疏引疾,竟不得请。时中外缺官多不补,而群臣省亲养病给假,及建言诖误被遣者,充满林下,率不获召。时乔乃备列三百余人,三疏请录用,帝卒不省。
明年大计外吏。时乔已受事,居数日,帝忽命户部尚书赵世卿代时乔,遂中辍;盖去冬所批察疏,至是误发之也。辅臣朱赓谓非体,立言于帝。帝亦觉其误,即日收还。时乔坚辞不肯任。吏科陈治则劾其怨怼无人臣礼。有旨诘责,时乔乃再受事。
当是时,帝委时乔铨柄,又不置右侍郎,一人独理部事,铨叙平允。然堂陛捍格,旷官废事,日甚一日,而中朝议论方嚣,动见掣肘。时乔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无以镇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纪纲日紊时乔亦多委蛇议者谅其苦心不甚咎也。秉铨凡五年。最后起故尚书臣孙丕扬。未至,而时乔已卒。箧余一敝裘,同列赙襚③以殓。
(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朝讲:早晨对皇帝讲读经史典籍。②苞苴:贿赂。③赙襚:送给丧家钱财衣物。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乔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无以镇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纪纲日紊/时乔亦多委蛇/议者谅其苦心/不甚咎也
B.时乔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无以镇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纪纲日紊/时乔亦多委蛇议者/谅其苦心/不甚咎也
C.时乔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无以镇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纪纲日紊时乔/亦多委蛇/议者谅其苦心/不甚咎也
D.时乔官位未崇/又久不置/都御史益无以镇/百僚由是上下相凌/纪纲日紊/时乔亦多委蛇/议者谅其苦心/不甚咎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由贡士参加殿试录取为三甲,考中进士皆可即授官职。
B.工部是古时中央官署名称,职责是掌管渠堰疏降、土木兴建、器物利用等事务。
C.服除指守丧期满。守丧制度是儒家“孝道”的重要体现,其基本要求是“尽哀”。
D.大计是古时考核官吏的制度,三年举行一次,如“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时乔讲究方法,处事公正。杭州征税时,让商人自己登记收入向官府交税,不做干预;掌管吏部时,选拔、考核官员都很公平。
B.杨时乔无意仕进。他以生病为理由辞去官职,两次被起用,又两次告假;调任通政使任职期满后,又连上奏折请求退休。
C.杨时乔为官刚正。考核京官时,他的刚正曾令首辅沈一贯忌惮;后也因为过于刚直而导致朝廷官员大量流失,怨声载道。
D.杨时乔为官清廉。担任吏部左侍郎时,贿赂进不了门;去世时箱中只有一件破旧的皮衣,以至同僚赠送钱财衣物来给他办了丧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时李戴已致仕,时乔至即署部事。绝请谒,谢交游,止宿公署,苞苴不及门。(5分)
②时乔乃力锄政府私人。帝因责诸臣朋比,令时乔策励供职。时乔九疏引疾,竟不得请。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4~15题。
感皇恩
陆游
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漠漠孤云未成雨。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壮心空万里,人谁许①!
黄阁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如今热计,只有故乡归路。石帆山脚下,菱三亩。
【注】①许,赞赏、信任。②黄阁,宰相官署,借指宰相;紫枢,宋代戎服多用紫色,故以紫枢指枢密使。③筑坛,用了汉高祖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的典故;开府,开幕府,置僚属。
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上阙写景视觉与听觉结合,远近上下结合,从秋空到江渚到孤云到雁声,营造了冷清开阔的意境。
B.杜陵原为西汉宣帝陵寝,在长安附近,而长安又是汉唐旧都,词人用借代修辞手法来借指南宋都城。
C.上阙以写景起而以抒情终,下阙先抒情后写景,或因景生情,或因情见景,景语即情语,情景交融。
D.结句“石帆山脚下,菱三亩”,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图景,表现了词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E.此词通过用典,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引发读者联想,也较好地表达了词人内心深沉的感慨。
15.简要分析这首词中词人所抒发的复杂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人面不见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词句“ , ”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2)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琵琶行》中“ ? ”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 ,用之如泥沙”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 面对溺水事故,情急之下,很容易耽误了救援的最佳时期和途径。“冷静”是最好的办法,而不是急不暇择的跳水。
② 《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③ 只有一次次大胆的突破,不法常可,才能创造出更让人惊叹的艺术品。
④ 王老师是出了名的好为人师,喜欢教孩子说话,教孩子唱歌、画画,教孩子玩,孩子们也喜欢他。
⑤ 本次双创周在基因检测、精准诊断、远程医疗及智慧养老层面都有不少出彩的项目,一叶知秋,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国内医疗创业的趋势。
⑥ 2017年“首都市民音乐厅”音乐会在首都图书馆上演,北京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琴瑟和鸣为观众奉献了一场视听盛宴。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第三期《朗读者》节目中,浙江省作协主席麦家朗读了一封从未公开过的写给儿子的信件,被称为“2017最美家书”。
B.2016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7.5%,但还存在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短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明显滞后等。
C.广西省桂林市不断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和已摘帽的贫困村、贫困县的脱贫成果,确保贫困发生率在3%以下。
D.创建文明城市,要注重发挥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不仅要凭借建筑风格提升城市品味,还要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馆陶”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8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