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40  2017-08-3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0]
新疆石河子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高二年级月考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1-----3题。(9分 )
古代汉族成年礼源自上古成丁礼,发展至周代时已经摆脱了以考验为目的的严酷形式,而成为一种强调青年社会责任和赋予青年人权利的彬彬之礼。成年礼又有男女之分和阶层之分,至今能看到的比较完整的历史记载为《仪礼•士冠礼》中周代士人阶层的成年礼,有些文献中对士人以上的贵族阶层的成年礼也有零星记载,但庶人之成年礼则因“礼不下庶人”之故没有记载。
《礼记•曲礼上》中云“男子二十,冠而字”,即士人阶层男子二十岁时需加冠取字,以示成年。成年礼有一系列仪式化过程,先要占筮确定行礼日期、选择负责加冠的主宾和赞冠者。加冠当日,主人要在庙堂准备礼器、酒筵,并于门外,三揖三让,亲迎宾客。仪式开始,由主宾和赞冠者为冠者行三加冠之礼,初加缁布冠,再加皮弁,后加爵弁,同时颂念不同的祝辞。冠礼毕,冠者要拜见母亲。回来后再由主宾为其命字,有了字后再出见乡邻与尊长。此时主人则以酒筵招待宾客,然后送宾,以后还要派人给主宾赠送俎肉,这样才算完成整套成年礼。在这个庄重繁复的仪式中,冠者经过一系列显性的仪容改变和新的礼仪知识的习得;亲身感受到了成年所被赋予的诸多权利和责任,此后,冠者就有了祭祀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他社会事物的资格。
女子笄礼在仪式上则要简略得多,并且甫一出现,就是与女子出嫁紧密相连的。《礼记•曲礼上》云“女子许嫁,笄而字”。许嫁的年龄一般为十五岁,仪式主要是结发戴簪和命字。女子从此不再被称呼以小名,而开启了“待字闺中”的人生新阶段。即使未许嫁,成年女子也要行笄礼,只不过仪式更简单一些,“年二十而笄,礼之,妇人执其礼”。正因为笄礼与许嫁的结合,使其与冠礼相比在仪式上保持了更强的稳定性,而男子冠礼的某些仪式则随着社会结构改变和历史变迁发生了重大变异。
古代汉族成年礼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易服和命字。衣着发式的改变是成年的身体标识;命字则是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从此同辈之间便以字相称,而在人际交往中直呼其名被视为不敬。
成年礼对于个人、家族和国家都发挥着特定的作用。于个人,成年礼是个体生命历程中的特殊时刻,能促使一个人真正从身心发生改变,是人的生命转换和身份转换的特定标记。于家族,成年礼的举行不仅意味着接纳一个新的事务参与者,同时也是接纳一个风险分担者和利益分配者。于国家,接纳一个能分得田地的成熟的新的社会成员以后,也多了一个各种赋税和杂役的承担者。可见,成年礼所蕴含的功能意义牵涉到社会的不同层面,因而在人类社会中至今犹存。
1.下列对文中“成年礼”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源自上古成丁礼的成年礼最初以考验为目的,到周代转变成一种以强调社会责任和赋予权利为目的的仪式。
B.成年礼是男子可以承担社会事务和女子可以出嫁的标志,又有男女之分和阶层之分。
C.成年礼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就是命字,取字之后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便以字相称,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D.成年礼是一个人生命转换和身份转换的特定标记,对于所在的家族和国家也有特定作用。


浏览完整试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人对男子成年礼相当重视,会在男子二十岁时安排一系列繁复隆重的仪式,在这些仪式后,就有了祭祀神灵、出征、婚娶以及承担其他社会事物的资格。
B.加冠当日,主人在仪式前要准备礼器酒筵,于门外三揖三让亲迎宾客。由主宾和赞冠者为冠者行三加冠之礼,冠者要拜见母亲、乡邻和尊长,再由主宾为其命字。
C.男子加冠取字、女子举行笄礼都是个体生命历程中的特殊时刻。衣着发式的改变是成年的身体标识,命字则是人际交往中的成年标识。
D.女子成年礼称为笄礼,一般在十五岁时与许嫁同时举行,正因为笄礼与许嫁的结合,使笄礼与冠礼相比在仪式上保持了更强的稳定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年礼能促使一个人真正从身心发生改变,它所蕴含的功能意义关系到社会的不同层面。
B.成年礼是士人阶层和贵族阶层年轻人的礼仪,是男子可以承担社会事务和女子可以出嫁的标志。
C.女子成年礼跟男子的冠礼相比,仪式简略稳定得多,主要是结发戴簪及命字。人们可根据一个人的衣着发式来判断他是否成年。
D.一个人成年之后,既可以得到属于自己的利益,也必须担负起应该承担的各种责任,当今社会依然如此。
(二)、文学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路向暖 于艳丽
父亲坐在轮椅上:他垂着头,看不到脸,花白稀疏的头发掩盖不住头皮,一道勒痕从他低垂的后颈处显露出来,红紫色的淤血让人触目惊心。
她“啊”地一声站起来,埋头工作的同事抬起头莫名其妙地望了一眼,复又低下头去了。每个人都有忙不完的事,谁有工夫关心她的情绪呢?
此刻正是中午,一天中最暖的时候,明媚的阳光从窗户外铺展到室内,她用手摸索了一下脸,恍惚中做了一个梦!,
她觉得有必要请假回老家一趟,这个打算已经有了好久了。从去年的秋天开始,她知道父亲的中风更严重了之后,就打算回去。可是,工作实在是太忙了,一个任务套着一个任务,她没有办法停下来。
无论如何必须回去一趟了。这几天,网络里、电视上,轮番轰炸似地播报一个关于保姆弑杀老年雇主的新闻,这让她时不时地做噩梦。
伺候父亲的保姆是自己在中介找到的,五十岁左右,圆脸,有一双与年纪不大相符的清澈的眼睛。她就是看中了她那一双带着笑意的眼睛,凭她在社会上多年历练的经验,那笑不是逢迎的、卑微的,而是从心底里生长出来的善良结成的笑。把一个失语的瘫痪在床的老人交给有着这样善意笑容的人,她觉得自己是能够放心的。可现在,她对自己的判断有了怀疑。电视上那个老女人看起来多憨厚,多无辜,如果不是证据确凿,她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那样的一个人竟然会像掐死一只蚊子一样,害人!
终于还是请了假,头也不回地挤进了火车站。她坐在候车室,心神不宁地盯着候车大厅门口那个圆形挂钟上的时针和分针等车。
母亲去世后,父亲得了脑中风,不能自由行动,也不能言语,自己又没有能力将他带在身边,只好在老家雇了一个保姆,伺候他的饮食起居。最近两年,新换了工作,压力大,而她似乎也有意识地逃避着那个有亲人却没有温暖的家,直到最近看到那则保姆出事的新闻,她才慌乱起来。她想,应该回去看看了,如果父亲出事了,那冥冥中她也成了杀人者的同谋。
回乡的路曲折漫长,火车爬过一座山又一座山,越过一道河又一道河,可终点似乎遥遥无期,对面一个回乡的小孩问:妈妈,火车爬得这么慢,为什么不站起来跑呢?
她在众人的惊叹中,哑然失笑。小时候,她也问过父母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尽管得不到想要的答案,但是父母亲无一例外地慈祥地笑她,抚摸她的头,甚至给她一个奖赏性的拥抱,让她觉得问一些没头没脑的问题虽然没有答案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下了车,神思还在恍惚。
有两年多没回来,站前的大楼在新广告牌衬托下,似乎更显破旧,一辆黄色的出租车恰当地停在她的身边。司机师傅按响喇叭,这让她竟然有了手足无措的感觉,就像偶遇一个曾经十分熟悉却又被自己疏远的朋友。
车上,她试探性地提起保姆杀人的案子,司机师傅打着哈哈说,现在这世道,什么稀奇事都有。前段日子,这里一个老人死在家里,十几天才被发现,等打开家门,发现人已经臭了。她的胃抽搐了一下,嘴里涌出一股酸水,想吐,却又忍住了。她用一只手扶着头,转脸看向窗外,马路边的老柳树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没了,路边被水泥和花砖铺出了停车场,她想起那几棵老柳树,想起曾经在春天的时候,它们早早地把春天的消息捎给在这个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她拖着行李,走进小区,心脏跟着行李箱的碌碌声,快节奏地跳着。一个小女孩牵着妈妈的手迎面走了过去,一只毛毛狗跟在母女俩的身后摇晃着尾巴。
隔着几十米远,她看到了那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一个圆脸的老妇人在和旁边的人攀谈,老人坐在轮椅上,春天的阳光照着他黧黑又有几分红润的脸,他正看着前方,想必从视线里发现了令他惊喜的事物。他的眼神瞬间明亮了起来,嘴角有一丝微笑慢慢地鲜活,慢慢地鲜活,最后连她都觉得那微笑已经如这三春暖阳一样铺展开,让她的世界也跟着温暖鲜活了起来。 (选自《羊城晚报》2016年4月10日)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梦境是对现实的曲折反映。小说开篇对女主人公的一段梦境描写,用意在于表现女主人公长期以来对远在家乡的父亲安危的牵挂。
B. 女主人公午睡做噩梦,惊心处“啊”的一声站起来,同事望了一眼又埋头工作,可见她所在的城市人情冷漠。
C. 小说中关于保姆的外貌描写,暗示这位保姆真诚、善良,表明女主人公的选择是正确的,也为后文老人被照顾安好做了铺垫。
D. 女主人公没有能力将父亲带在身边,近两年又新换了工作,压力大,任务多,才一直没办法挤出时间回去看父亲。
5.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对待生病的父亲,她在情感上出现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5分)
6.小说中间为什么要写在回乡的火车上女主人公看到一个小孩向妈妈提问题这个情节?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7----9题目。
南京降半旗迎国家公祭日 民众冒雨为遇难者致哀


展开余下试题(新华日报 记者 鹿琳 沈峥嵘)12月13日,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苍天有感垂泪,南京细雨如诉。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此后一个多月时间里,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被日军以各种方式屠杀,南京城内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如果以秒来计算,平均每隔12秒就有一条生命殒丧于日军暴行!
2016年12月13日上午7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升国旗、下半旗仪式。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为79年前惨遭日寇杀戮的30万冤魂而半垂,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悼念中国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先烈和民族英雄。
10:01分,凄厉的警报声再次在南京上空拉响。纪念馆内,和平集会广场上,参加悼念的各界人士着黑衣,戴白花,肃立默哀;所有人脱去雨衣上的帽子,低头静默,任雨水浇注于全身,生怕任何的不敬有碍对死难者的哀思。
“作为南京人,我从小听着警报声长大。我曾在高一时探访鱼雷营丛葬地。就在今年,学校高二年级公开班会还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远离战争,让和平的光辉洒满人间。”学生代表、金陵中学高三学生彭抒文说,“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
“他们望着记忆,后人望着他们。”他们是南京大屠杀劫难中的幸存者,如今已白发苍苍。只要能走得动,他们就会出现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上,参加和平集会,今年也不例外。
“被杀害的儿子永不再生;被活埋的丈夫水不再生;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了的妻;苍天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经减至107人,只要能走,他们都来悼念,悼念亲人。
幸存者杨翠英今年已经92岁高龄,但每年12月13日,她一定要到纪念馆中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前,因为亲人们都在这儿。
日本爱好和平的友人松冈环女士也出现在公祭日活动现场,这是她连续三年参加这个仪式,第90次来中国南京。在仪式正式开始前,松冈环特意走到幸存者们身边,弯下身躯,向他们一一致意慰问。
“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双手抚摩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盼/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这样的诗文镌刻在纪念馆雕塑石碑上,是民族儿女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解放军73602部队盛建忠说,中国人民解放军会铭记血的教训,化悲痛为力量,改革强军,实干兴军,保卫国家,捍卫和平,我们要自信而庄严地向世界宣告,敢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来自南京工、农、兵、科、学、企界的代表撞响和平大钟,3000羽和平鸽振翅飞向天空。“今天,我们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遇难的同胞,传递的是中华儿女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也希望警钟长鸣,警醒后人时刻牢记历史,让它不再重演。”知识科技界代表、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说。
白鸽放飞,雨中向上飞翔,人们耳畔依然回响着话音绵延的《和平宣言》:“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于冬雨中激发“莫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力量。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本则新闻的标题十分简洁贴切,整齐有力,既突出了新闻的主要事实,又吸引了读者的注意。
B. 国家公祭日这天细雨蒙蒙,既描写了当时的天气情况,又恰好映衬了人们当时哀痛的心情。
C. 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新闻的背景,叙述了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情况,通过数字解说有力地突出了日寇当年的暴行。
D. 新闻中主要运用了议论与描写的表达方式,既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与态度,又突出了现场人群内心的感受,铿锵有力。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 高三学生彭抒文说,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班会上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的情况,并表示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
B. 107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他们每年都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参加和平集会,并来到遇难者名单墙前悼念亲人。
C. 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采用了多种仪式来悼念遇难同胞,包括升国旗、下半旗、拉响警报、撞响和平大钟、放飞和平鸽等。
D. 松冈环女士先后90次来中国南京,并在仪式正式开始前,走到幸存者们身边,弯下身躯一一致意,说明日本国民已对历史作出深刻的反省。
E. 无论是镌刻在纪念馆雕塑石碑上的诗文,还是各界代表的发言,他们都传达出中华民族共同的心声:历史要牢记,中华要崛起。
6.请联系新闻内容,谈谈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10----13题
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淳熙十四年举进士。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调南康军教授。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倪思荐之,且语人曰:“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
明年,迁武学博士,又迁诸王宫教授。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嘉定九年,新学成,改充博士,其教养之规,稹所论建。迁秘书郎、著作佐郎,兼吴益王府教授。升著作郎兼屯田郎官。
稹始进对,请叙复军功之赏以立大信,抆拭功臣之罪以厉忠节,置局以立武事,遣使以省边防,厚赏以精间谍。次论和、战、守利害,而请颛意于守。
柴中行去国,稹赋诗送之,迕宰相,出知潮州。寻以通金华徐侨书论罢,提举千秋鸿禧观。久之,知漳州。漳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稹命营高燥地为义冢三,约期责之葬,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郡有经、总制无名钱岁五千缗,厉民为甚,前守赵汝谠奏蠲五之二,稹疏于朝,悉罢之。会常平使有言,稹不欲辩,即自请以归。久之,提举崇禧观,与乡里耆艾七人为真率会。卒,年七十四。
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所著有《巽斋集》,诸经有讲义、集解,诸魏、晋、唐诗文皆有编,辑先贤奏议曰《玉府》、曰《药山》。
(选自《宋史•危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
B.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
C.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
D.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
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母忧:母丧的婉辞。“丁父忧”“丁母忧”,即遭逢父亲丧事和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应考。
B.出,调出京城,表示贬官,古文表示贬官的还有“夺”“谪”“左迁”“领”等。
C.武学博士,中国宋朝时期设立的一种官职,主要负责教授学生军事方面的知识。
D.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展开余下试题A.危稹文采高妙,受到高官赞叹。危稹有很高的文学才华,洪迈看到他的文章时十分赞赏,杨万里也对他叹奖,倪思认为能够得到危稹这样的人,自己就可以报效国家了。
B.危稹重视教育,创建学校规矩。嘉定九年时,由危稹提议的学校建成,危稹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是危稹通过奏议论对要求建立起来的。
C.危稹注重军事,奏对封赏之事。危稹在奏对时向朝廷请求恢复以军功大小来赏赐,派遣使者到边疆省察,用丰厚的赏赐提高间谍的水平,同时也讨论了和、攻、守问题。
D.危稹关注民生,请求减免赋税。漳州每年有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五千缗,为此勒索民众特别厉害,危稹向朝廷上疏请求免除,但常平使对这个请求有不同意见。危稹因被他弹劾而离职。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
(2)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① (其一)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当时已被贬外任杭州通判三年),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
1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灾民唱歌啼哭的声音都令人伤悲,远处灯火夜空疏星渐趋喑淡,营造了除夕夜昏暗冷清的环境。
B.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万家合欢的除夕夜,诗人受命独在异乡,百姓歌哭,音犹在耳,眼疾苦思,辗转难眠,非守乐岁,悲情难抑。
C.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盖着几条被子依然冰冷,说明天太冷了,洗头感到头轻发疏,实是叹岁月不居,人生易老。
D. 这首诗的前六句,写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激愤与忧虑,客中的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以及被贬外放,仕途坎坷的忧伤。
E. 全诗以哀情起句,以乐景结句,欲扬先抑,将诗人民生之忧、家国之痛、壮志未酬之苦淋漓以致地表现出来。豪放之情跃然纸上。
15.尾联运用了比拟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空一分)
(1) 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 《琵琶行》中,白居易在描写琵琶女与五陵年少奏乐饮酒的奢华欢愉场面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经过对比,发出自嘲和感叹后,面对江月和现实,不免流露人生消极情绪的,又有些许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过去的80年中,中外人士关于长征的书写不绝如缕,以长征的故事为主题的图书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影响深远的经典之作。
②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性口号,把学习西方的“长技”提高到关系民族安危的层面来认识,这在当时可谓空谷足音。
③在2016年8月的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女排续写昔日辉煌,勇夺奥运会冠军,主教练郎平居功至伟。
④华为公司在国外市场和思科、爱立信等通讯巨头分庭抗礼,在国内市场2016年手机出货量也已超过苹果排在第一。
⑤兰州市政府想要通过洒水降尘净化空气,出发点是好的。但也带来其他问题,引发市民非议,政府呼吁大家对此举不要求全责备。
⑥短短几分钟,一幅幅炉火纯青的剪纸作品便呈现眼前,孩子们丰富的创过力为每一幅剪纸作品注入了生命。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1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官渡战败后,袁绍又卷土重来。程昱向曹操献十面埋伏之计:曹军退军河上,伏兵十队,诱袁绍追至河上,曹军背水死战,必将取胜。曹操从其计,袁绍大败,退回冀州。 (《三国演义》)
B. 镇守海门等处总制周琼来信,为其子向贾政求亲。贾政觉得其子跟探春不太相配,但贾母、王夫人商定后答应探春远嫁周琼之子,贾政只得应允。得知消息后,探春又气又笑又伤心,赵姨娘也有些难过,宝玉心内更是悲伤。 (《红楼梦》)
C. 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牡丹亭》,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牡丹亭》,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牡丹亭》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说宝玉是“银样蜡枪头”。
D. 高老太爷一病不起,陈姨太、克安、克定和觉新等人都很着急,到处求医问药,可是医药并没多大的效力,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拜菩萨、祭天和请端公来捉鬼,但高老太爷的病并没见好。 (《家》)
19、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接受师长邀请:感谢您的美意,定去舍下候教!
B. 称赞对方作品:拜读您的大作,鄙人获益匪浅!
C. 祝贺开张大吉:祝贵公司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D. 初见单位同事:这是我的手机号码,请您惠存!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医疗垃圾不同于一般废弃物,它含有大量致病微生物或同位素等有害物质,① __________,还可能传播疾病。但是,有些人将医疗垃圾转卖,甚至加工为餐具、玩具等来谋取巨额利润。因此有关行政部门、监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安排专门机构,②___________,避免危及人们的生活 环境和身体健康。
21、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
假如近期你们班里将要举行一场“走进名著”读书交流会,请你从下列两组图书中任选一组写一条短信推荐给你的同学。两组图书:(1)《论语》《三国演义》;(2)《红楼梦》《家》:
要求:(1)将两本书内容联系起来,推介时有鲜明的主题。
(2)表达得体,语意连贯,语言有文采。
(3)不需要称呼语、问候语,100字左右。(6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材料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ƒ不得抄袭、套作。
2019届高二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1.C试题分析:同辈之间便以字相称。
2.B试题分析:先后顺序错误,应该是有了字,再拜见乡邻和尊长。
3.B试题分析:士人阶层和贵族阶层说法太绝对,成年礼是“一种强调青年社会责任和赋予青年人权利的彬彬之礼”,没有尊卑之分。
4.C.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尖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新疆石河子”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