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312  2017-09-10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2]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无论是欣赏还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这里“见”字最紧要。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必全是诗的境界。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要产生诗的境界,“见”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第一,诗的“见”为“直觉”(intuition)。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亦可为“知觉”(perception)。要产生诗的境界,“见”所须具的第二个条件是所见意象必恰能表现一种情趣,“见”为“见者”的主动,不纯粹是被动的接收。所见对象本为生糙凌乱的材料,经“见”才具有它的特殊形象,所以“见”都含有创造性。比如天上的北斗星本为七个错乱的广电,和它们临近星都是一样,但是现于见者心中的则为像斗的一个完整的形象。这形象是“见”的活动所赐予那七颗乱点的。仔细分析,凡所见物的形象都有几分是“见”所创造的。凡“见”都带有创造性,“见”为直觉时尤其如此。凝神观照之际,心中只有一个完整的孤立的意象,一无比较,无分析,无旁涉,结果常致物我由两忘而同一,我的情趣与物的的意态遂往复交流,不知不觉之中人情与物理互相渗透。比如注视一座高山,我们仿佛觉得它从平地耸立起,挺着一个雄伟峭拔的身躯,在那里很镇静地庄严地俯视一切。同时,我们也不知不觉地肃然起敬,竖起头脑,挺起腰杆,仿佛在模仿山的那副雄伟峭拔的神气。前一种现象是以人人情衡物理,美学家成为“移情作用”(empathy),后一种现象是以物理移人情,美学家称为“内模仿作用”(innerimitation)
②移情作用是极端的凝神注视的结果,它是否发生以及发生时的深浅程度都随境随时随人而异。直觉有不发生移情作用的,下文当再论及。不过欣赏自然,即在自然中发现诗的境界时,移情作用往往是一个要素。“大地山河以及风云星斗原来都是死板的东西,我们往往觉得它们有情感,有生命,有动作,这都是移情作用的结果。比如云何尝能飞?泉何尝能跃?我们却常说云飞泉跃。山何尝能鸣?谷何尝能应?我们却常说山鸣谷应,诗文的妙处往往都从移情作用得来。例如‘菊残犹有傲霜枝’句的‘傲’,‘云破月来花弄影’句的‘来’和‘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句的‘清苦’和‘商略’,‘徘徊枝上月,空度可怜宵’句的‘徘徊’、‘空度’和‘可怜’,‘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句的‘相看’和‘不厌’,都是原文的精彩所在,也都是移情作用的实例。
③从移情作用我们可以看出内在的情趣常和外来的意象相融合而互相影响。比如欣赏自然风景,就一方面说,心情随风景千变万化,睹鱼跃鸢飞而欣然自得,闻胡笳暮角则黯然神伤;就另一方面说,风景也随心情而变化生长,心情千变万化,风景也随之千变万化,惜别时蜡烛似乎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这两种貌似相反而实相同的现象就是从前人所说的“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景相生而且相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境界。每个诗的境界都必有“情趣”(feeling)和“意象”(image)两个要素。“情趣”简称“情”,“意象”即是“景”。吾人时时在情趣里过活,却很少能将情趣化为诗,因为情趣是可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绘的实感,如果不附丽到具体的意象上去,就根本没有可见的形象。我们抬头一看,或是闭目一想,无数的意象就纷至沓来,其中也只有极少数的偶尔成为诗的意象,因为纷至沓来的意象零乱破碎,不成章法,不具生命,必须有情趣来融化它们,贯注它们,才内有生命,外有完整形象。克罗齐在《美学》里把这个道理说得很清楚:


浏览完整试题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意象,或是意象离情趣,都不能独立。史诗和抒情诗的分别,戏剧和抒情诗的分别,都是繁琐派学者强为之说,分其所不可分。凡是艺术都是抒情的,都是情感的史诗或剧诗。
这就是说,抒情诗虽以主观的情趣为主,亦不能离意象;史诗和戏剧虽以客观的事迹所生的意象为主,亦不能离情趣。
④诗的境界是情景的契合。宇宙中事事物物常在变动生展中,无绝对相同的情趣,亦无绝对相同的景象。情景相生,所以诗的境界是由创造来的,生生不息的。以“景”为天生自在,俯拾即得,对于人人都是一成不变的,这是常识的错误。阿米儿(Amiel)说得好:“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景是各人性格和情趣的返照。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同而实不同。比如陶潜在“悠然见南山”时,杜甫在见到“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时,李白在觉得“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时,辛弃疾在想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时,姜夔在见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时,都见到山的美。在表面上意象(景)虽似都是山,在实际上却因所贯注的情趣不同,各是一种境界。我们可以说,每人所见到的世界都是他自己所创造的。物的意蕴深浅与人的性分情趣深浅成正比例,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诗人与常人的分别就在此。同是一个世界,对于诗人常呈现新鲜有趣的境界,对于常人则永远是那么一个平凡乏味的混乱体。
⑤这个道理也可以适用于诗的欣赏。就见到情景契合境界来说,欣赏与创造并无分别。
□□□□
⑥因为有创造作用,我所见到的意象和所感到的情趣和姜夔所见到和感到的便不能绝对相同,也不能和任何其他读者所见到和感到的绝对相同。每人所能领略到的境界都是性格、情趣和经验的返照,□□性格、情趣和经验是彼此不同的,□□无论是欣赏自然风景或是读诗,各人在对象(0bject)中取得(take)多少,就看他在自我(Subject-ego)中能够付与(give)多少,无所付与便不能有所取得。□□如此,同是一首诗,你今天读它所得的和你明天读它所得的也不能完全相同,□□性格、情趣和经验是生生不息的。欣赏一首诗就是再造(recreate)一首诗;每次再造时,都要凭当时当境的整个的情趣和经验做基础,所以每时每境所再造的都必定是一首新鲜的诗。诗与其他艺术都各有物质的和精神的两方面。物质的方面如印成的诗集,它除着受天时和人力的损害以外,大体是固定的。精神的方面就是情景契合的意境,时时刻刻都在“创化”中。创造永不会是复演(repetition),欣赏也永不会是复演。真正的诗的境界是无限的,永远新鲜的。(有删节)
1. 下列有关本文“诗的境界”的说法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要“见”到是的境界,一是见必为直觉,二是所见意象恰能表现一种情趣。
B. 在欣赏自然,发现诗的境界时,移情作用很重要,而内模仿作用并不重要。
C. 情景相生,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恰能传情,此即作者所说诗的境界。
D. 诗的境界是由创造而来的,生生不息;且是无限的,永不复演,永远新鲜。
2. 有关第③段和第⑤段中的“这个道理”,下例说法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③段中的“这个道理”是指意象要映照出情趣来,而不可独立。
B. 第⑤段中的“这个道理”是指景象是情趣的映像,情趣不同则景象有异。
C. 第③段中的“这个道理”是指情趣要寄托在意象上,而不可独立。
D. 第⑤段中的“这个道理”是指景象虽同而情趣不同,而人的所得也有异。
3. 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⑤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如果我不认识这九个字,这句词对于我便无意义,就失其诗的功效。如果它对于我能产生诗的功效,我必须能从这九个字符号中,领略出姜夔原来所见到的境界。
②在见到那种境界时,他必觉得它有趣,在创造也是在欣赏。这九个字本不能算是诗,只是一种符号。
③在读他的这句词而见到他所见到的境界时,我必须使用心灵综合作用,在欣赏也是在创造。
④比如说姜夔的“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一句词含有一个情景契合的境界,他在写这句词时,须先从自然中见到这种意境,感到这种情趣,然后拿这九个字把它传达出来。
A. ①③②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①③
4. 根据文意,第⑥段四处方框□中填入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
A. 因而,因此,即使,所以
B. 然而,所以,不但,因为
C. 因而,所以,即使,因为
D. 然而,因此,不但,所以
5. 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欣赏自然有时是在发现诗的境界,发现诗歌境界有时也是欣赏自然。
B. 风景会随着人的心情变化而变化,心情也会随着风景的变化而变化。
C. 欣赏一首诗,有时也是一种创造,创作一首诗有时候也是一种欣赏。
D. 世上没有同样的情趣,因而所欣赏风景与领略诗的境界也绝不相同。
6. 根据文意,下列作为本文题目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移情与内模仿作用
B. 诗歌的境界与情景
C. 诗歌的欣赏与创造
D. 意象与情趣的契合
【答案】1. B 2. A 3. D 4. B 5. D 6. B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下列有关本文“诗的境界”的说法最不恰当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理解把握文章中重要概念能力。B项, “而内模仿作用并不重要”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一自然段。原文是“凝神观照之际,心中只有一个完整的孤立的意象,一无比较,无分析,无旁涉,结果常致物我由两忘而同一,我的情趣与物的的意态遂往复交流,不知不觉之中人情与物理互相渗透。比如注视一座高山,我们仿佛觉得它从平地耸立起,挺着一个雄伟峭拔的身躯,在那里很镇静地庄严地俯视一切。同时,我们也不知不觉地肃然起敬,竖起头脑,挺起腰杆,仿佛在模仿山的那副雄伟峭拔的神气。前一种现象是以人人情衡物理,美学家成为‘移情作用’(empathy),后一种现象是以物理移人情,美学家称为‘内模仿作用’(innerimitation)”,由此可见“内模仿作用”也很重要。故选B。
2.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有关第③段和第⑤段中的“这个道理”,下例说法最不恰当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中信息能力。A项,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③段,原文信息是“吾人时时在情趣里过活,却很少能将情趣化为诗,因为情趣是可比喻而不可直接描绘的实感,如果不附丽到具体的意象上去,就根本没有可见的形象。我们抬头一看,或是闭目一想,无数的意象就纷至沓来,其中也只有极少数的偶尔成为诗的意象,因为纷至沓来的意象零乱破碎,不成章法,不具生命,必须有情趣来融化它们,贯注它们,才内有生命,外有完整形象。”


展开余下试题3.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⑤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根据语境,本段方框前是讲述理论,紧接着进行举例证明,所以④排在前,②句中“这九个字本不能算是诗”紧承④句的“然后拿这九个字把它传达出来”,所以②在④后。①句的前半部分对②句的“这九个字本不能算是诗,只是一种符号”进行解释说明,联系最为紧密,所以①在②后。③句紧承①句的“我必须能从这九个字符号中,领略出姜夔原来所见到的境界。”所以排序为④②①③,故选D。
4.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根据文意,第⑥段四处方框□中填入最恰当的关联词是”,是考查学生关联词运用能力。第一处是转折关系,排除AC。第二出是因果关系,第三处是递进关系,第四处是因果关系,且前句先讲了国,后句是因,所以用“因为”,排除D。故选B。
点睛:关联词属于虚词,而虚词的使用比较灵活,需要在具体语境中通过比较分析其表达效果,需要仔细辨析句子的内容层次及层次关系,还要注意句子的成份及结构。
一、虚词使用辨析方法:
1.辨析有关近义虚词的异同,如“必然”与“毕竟”,“从而”与“进而”,“对于”与“关于”,“基于”与“鉴于”,“继而”与“既而”,“临时”与“暂时”,“另外”与“此外”,“屡次”与“一再”,“通过”与“经过”,“一定”与“必定”,“于是”与“因此”,“暂且”与“姑且”等。
2.语意关系,如表目的,表原因,表条件与表假设,等等。
3.有关搭配,如介宾搭配是否结构完整或使用恰当等。
4.注意有关虚词的位置。
二、关联词语的辨析及运用方法:
1.掌握并列、承接、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解说、目的等复句的基本形式及关系词搭配。
2.从整体上把握复句间的语意关系。
3.比较辨析法。
4.诵读法。主要是要结合语境,细心揣摩,体会语意是否通畅,等等。
5.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最不恰当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中信息能力。D项,“世上没有同样的情趣,因而所欣赏风景与领略诗的境界也绝不相同。”强加因果。原文是“宇宙中事事物物常在变动生展中,无绝对相同的情趣,亦无绝对相同的景象”,而“每人所能领略到的境界都是性格、情趣和经验的返照……”,由此可见人所欣赏风景与领略诗的境界不同,是多方面的结果,并不是单一的“情趣”所造成。
6.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根据文意,下列作为本文题目最恰当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速度文章,把握文章的结构,概括文章段落大意,根据各个段落大意,概括文章主要写什么内容,进而为文章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通读文章,可知本文主要讲述了诗歌的境界与情景之间关系,所以选择B项“诗歌的境界与情景”作为文章题目。故选B。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春雨
梁遇春
①在这个悲惨的地球上忽然来了这么一个欣欢的气象,简直像无聊赖的主人宴饮生客时拿出来的那副古怪笑脸,完全显出宇宙里的白痴成分。在所谓大好的春光之下,人们都到公园大街或者名胜地方去招摇过市,像猩猩那样嘻嘻笑着,真是得意忘形,弄到变成为四不像了。可是阴霾四布或者急雨滂沱的时候,就是最沾沾自喜的财主也会感到苦闷,因此也略带了一些人的气味,不像好天气时候那样望着阳光,盛气凌人地大踏步走着,颇有上帝在上,我得其所的意思。至于懂得人世哀怨的人们,黯淡的日子可说是他们惟一光荣的时光。苍穹替他们流泪,乌云替他们皱眉,他们觉到四围都是同情的空气,仿佛一个堕落的女子躺在母亲怀中,看见慈母一滴滴的热泪溅到自己的泪痕,真是润遍了枯萎的心田。斗室中默坐着,忆念十载相违的密友,已经走去的情人,想起生平种种的坎坷,一身经历的苦楚,倾听窗外檐前凄清的滴沥,仰观波涛浪涌,似无止期的雨云,这时一切的荆棘都化做洁净的白莲花了,好比中古时代那班圣者被残杀后所显的神迹。“最难风雨故人来”,阴森森的天气使我们更感到人世温情的可爱,替从苦雨凄风中来的朋友倒上一杯热茶时候,我们很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心境。“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人类真是只有从悲哀里滚出来才能得到解脱,千锤百炼,腰间才有这一把明晃晃的钢刀,“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很可以象征我们孑立人间,尝尽辛酸,远望来日大难的气概,真好像思乡的客子拍着阑干,看到郭外的牛羊,想起故里的田园,怀念着宿草新坟里当年的竹马之交,泪眼里仿佛模糊辨出龙钟的父老蹒跚走着,或者只瞧见几根靠在破壁上的拐杖的影子。所谓生活术恐怕就在于怎么样当这么一个临风的征人罢。无论是风雨横来,无论是澄江一练,始终好像惦记着一个花一般的家乡,那可说就是生平理想的结晶,蕴在心头的诗情,也就是明哲保身的最后壁垒了;可是同时还能够认清眼底的江山,把住自己的步骤,不管这个异地的人们是多么残酷,不管这个他乡的水土是多么不惯,却能够清瘦地站着,戛戛然好似狂风中的老树。能够忍受,却没有麻木,能够多情,却不流于感伤,仿佛楼前的春雨,悄悄下着,遮住耀目的阳光,却滋润了百草同千花。檐前的燕子躲在巢中,对着如丝如梦的细雨呢喃,真有点像也向我道出此中的消息。
②可是春雨有时也凶猛得可以,风驰电掣,从高山倾泻下来也似的,万紫千红,都付诸流水,看起来好像是煞风景的,也许是别有怀抱罢。生平性急,一二知交常常焦急万分地苦口劝我,可是暗室扪心,自信绝不是追逐事功的人,不过对于纷纷扰扰的劳生却常感到厌倦,所谓性急无非是疲累的反响罢。有时我却极有耐心,好像废殿上的玻璃瓦,一任他风吹雨打,霜蚀日晒,总是那样子痴痴地望着空旷的青天。我又好像能够在没字碑面前坐下,慢慢地去冥想这块石板的深意,简直是个蒲团已碎,呆然跌坐着的老僧,想赶快将世事了结,可以抽身到紫竹林中去逍遥,把世事撇在一边,大隐隐于市,就站在热闹场中来仰观天上的白云,这两种心境原来是不相矛盾的,我虽然还没有,而且绝不会跳出人海的波澜,但是拳拳之意自己也略知一二,大概摆动于焦躁与倦怠之间,总以无可奈何天为中心罢。所以我虽然爱濛濛的细雨,我也爱大刀阔斧的急雨,纷至沓来,洗去阳光,同时也洗去云雾,使我们想起也许此后永无风恬日美的光阴了,也许老是一阵一阵的暴雨,将人世哀乐的踪迹都漂到大海里去,白浪一翻,什么渣滓也看不出了。焦躁同倦怠的心境在此都得到涅磐的妙悟,整个世界就像客走后,撇下筵席洗得顶干净,排在厨房架子上的杯盘。当个主妇的创造主看着大概也会微笑罢,觉得一天的工作总算告终了。最少我常常臆想这个还了本来面目的大地。
③可是最妙的境界恐怕是尺牍里面那句烂调,所谓“春雨缠绵”罢。一连下了十几天的梅雨,好像再也不会晴了,可是时时刻刻都有晴朗的可能。有时天上现出一大片的澄蓝,雨脚也慢慢收束了,忽然间又重新点滴凄清起来,那种捉摸不到,万分别扭的神情真可以做这个哑谜一般的人生的象征。记得十几年前每当连朝春雨的时候,常常剪纸作和尚形状,把他倒贴在水缸旁边,意思是叫老天不要再下雨了,虽然看到院子里雨脚下一粒一粒新生的水泡我总觉到无限的欣欢。可是那时我对于春雨的情趣是不知不觉之间领略到的,并没有凝神去寻找,等到知道怎么样去欣赏恬适的雨声时候,我却老在干燥的此地做客,单是夏天回去,看看无聊的骤雨,过一过雨瘾罢了。因此“小楼一夜听春雨”的快乐当面错过,从我指尖上滑走了,盛年时候好梦无多,到现在彩云已散,一片白茫茫,生活不着边际,如坠五里雾中,对于春雨的怅惆只好算做内中的一小节罢,可是仿佛这一点很可以代表我整个的悲哀情绪。但是我始终喜欢冥想春雨,也许因为我对于自己的愁绪很有顾惜爱抚的意思;我常常把陶诗改过来,向自己说道:“衣沾不足惜,但愿恨无违”,我会爱凝恨也似的缠绵春雨,大概也因为自己有这种心境罢。


展开余下试题7. 第①段中“人的气味”指的是
8. 第①段中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是
9. 就第①段来看,作者喜爱春雨、春阴,不喜欢晴朗的日子和骄阳的春天,其原因分别是
10. 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表达效果是
11. 文章第③段中作者说“春雨缠绵”是最妙的境界,原因是
12. 本文语言颇具特色,请举例赏析。
【答案】7. 愁苦、离愁的平凡的情感
8. 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春雨可以冲刷走人内心的阴霾,望着春雨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引人深思,同时表达作者对春雨的尊敬与善意。
9. (1)滋润枯萎的心田,使人的痛苦变得圣洁,感到人世温情的可爱,使人思念家乡,忍受却不麻木;(2)与晨不协调,与人的状态、本质不协调。
10. 运用联想、比喻,将暴雨后的世界比作琼筵后洗净放在架子上的杯盘,形象地使读者了解到暴雨可以冲刷一切,使世界归于本来的面目。
11. 捉摸不到,人生象征;回忆少年时从春雨中获得的情绪;引发了作者的惆怅之情;引发了作者爱凝恨也似的复杂心境
12. 关键词:化用 引用 想象 联想 语言口语化 修辞 例: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多用比喻与想象,比如在第①段中把春雨比作慈母的热泪来抚慰懂得人也哀愁的人的心灵,感情真挚深厚,又夹杂许多引用,如“小楼一夜听春雨”使文章更加生动,更具有文学色彩。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第①段中“人的气味”指的是”,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含义能力。理解文中主要词语含义,要结合词语所在的上下文内容来理解。本段中“人的气味”的含义根据前文中“在所谓大好的春光之下,人们都到公园大街或者名胜地方去招摇过市,像猩猩那样嘻嘻笑着,真是得意忘形,弄到变成为四不像了。可是阴霾四布或者急雨滂沱的时候,就是最沾沾自喜的财主也会感到苦闷”和后文“斗室中默坐着,忆念十载相违的密友,已经走去的情人,想起生平种种的坎坷,一身经历的苦楚……”这些信息,可以推断出是指人类的愁苦、离愁的平凡的情感。
8. 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理解划线句子含义赏析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结合上下文和句子本身去解答。句子“这时一切的荆棘都化做洁净的白莲花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意思说人各种不好的感情,诸如愁苦、离愁等情感经过春雨的洗涤,都变成洁净的白莲花,变得圣洁起来。该句形象地写出了春雨可以冲刷走人内心的阴霾,望着春雨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引人深思,同时表达作者对春雨的尊敬与善意。
9.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就第①段来看,作者喜爱春雨、春阴,不喜欢晴朗的日子和骄阳的春天,其原因分别是”,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章信息能力。本题,就第①段来看,作者喜爱春雨、春阴,不喜欢晴朗的日子和骄阳的春天,其原因,可以根据文章中“真是润遍了枯萎的心田”“这时一切的荆棘都化做洁净的白莲花了,好比中古时代那班圣者被残杀后所显的神迹”“阴森森的天气使我们更感到人世温情的可爱”“好像思乡的客子拍着阑干,看到郭外的牛羊,想起故里的田园……”“始终好像惦记着一个花一般的家乡”“能够忍受,却没有麻木,能够多情,却不流于感伤,仿佛楼前的春雨,悄悄下着,遮住耀目的阳光,却滋润了百草同千花。檐前的燕子躲在巢中,对着如丝如梦的细雨呢喃,真有点像也向我道出此中的消息”这些信息,可概括出答案。
10.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第②段中的画线句表达效果是”,是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划线句子“整个世界就像客走后,撇下筵席洗得顶干净,排在厨房架子上的杯盘”,运用联想、比喻的手法,将暴雨后的世界比作琼筵后洗净放在架子上的杯盘,形象地使读者了解到暴雨可以冲刷一切,使世界归于本来的面目。
点睛:赏析句子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指出句子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第二步,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句子是如何运用该种表现手法的。
第三步,指出句子运用该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
11.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文章第③段中作者说‘春雨缠绵’是最妙的境界,原因是”,是考查学生筛选文章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速读文章,确定答题区域,根据问题筛选点筛选符合要求的信息答题,本题,通读文章,可以确定答题区域在文章第三段,同读本段,根据“‘春雨缠绵’是最妙的境界的原因”这个信息筛选点筛选答题信息即可。
12. 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本文语言颇具特色,请举例赏析”,是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语言能力。赏析文章语言,先总的指出文章语言所具有的特点,可以从修辞和用语特点上考虑。然后结合文中具体例子进行赏析即可。比如本文大量运用了化用、引用等修辞手法,语言口语化,然后从文中找出运用化用、引用修辞手法以及口语化的句子进行赏析即可。
三、填空
13. 名句填空。
(1)韩愈《师说》中,士大夫耻于相师的理由,除了年龄相近、道义相似外还有:_______________。
(2)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荀子《劝学》中与此意类似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3)严武《军城早秋》中,与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大致相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4)李白《赠孟浩然》中,使用典故对孟浩然的高尚品质表示景仰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5)杜荀鹤《山中寡妇》中,具体表现统治者征收苛捐杂税、百姓不堪重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6)苏轼《鹧鸪天》中,同时采用动静结合、视觉与嗅觉结合来描绘夏末乡野景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当生命与仁德产生冲突时,孔子对志士仁人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
(8)《论语》中,孔子所论的益者三友与损者三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9)王勃《滕王阁序》中描绘滕王阁周围风景最令人欣赏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10)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将生命、万物置于浩大的时、空中加以审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4).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5).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6).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看 (7).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8). 友直,友谅,友多闻;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9).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0).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上海市复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