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601 2017-09-17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01]
语文人教版(2016部编)期中测试
期中测试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选出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C)(3分)
A.难堪(kān) 收敛(liǎn) 绽开(dìng) 栅栏(zhà)
B.枉然(wáng) 倏忽(shū) 自卑(béi) 争执(zhí)
C.屋檐(yán) 黄晕(yùn) 发髻(jì) 笃志(dǔ)
D.搓捻(niǎn) 澄清(dèng) 感慨(kǎi) 攲斜(jī)
(解析:A项“绽开”的“绽”读作“zhàn”;B项“枉然”的“枉”读作“wǎnɡ”,“自卑”的“卑”读作“bēi”;D项“澄清”的“澄”读作“chénɡ”,“攲斜”的“攲”读作“q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3分)
A.沐浴 疲倦不堪 废寝忘食 呼朋引伴
B.清冽 水波粼粼 美不甚收 人迹罕至
C.急躁 煞有介事 翻来复去 人声鼎沸
D.诀别 个得其所 混为一谈 不求甚解
(解析:B项“甚”改为“胜”;C项“复”改为“覆”;D项“个”改为“各”。)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B)(3分)
A.今天你穿得这么花枝招展的干吗?害我差点儿没认出来。
B.这些动物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并不感到惊慌,有时还站在离我们几十步远的地方众目睽睽。
C.他咄咄逼人,气得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D.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她一直在暗中帮我。
(解析:B项“众目睽睽”是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多用于贬义,而此句无此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3分)
A.珍视杨绛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就是对她最真挚的怀念。
B.电视剧《欢乐颂》播出时,收视观众和点击率一路飙升,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C.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D.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解析:B项搭配不当,将“收视观众”改为“收视率”;C项中成分残缺,应在句末添加“的措施”;D项语意重复,将“难以分开的”删掉。)
5.古诗文默写。(4分)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论语〉十二章》中感叹时间流逝飞快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美丽中国,美在万物和。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就描绘了一幅温馨、和谐、安适的画面。
6.根据语境仿写语句,使上下文连贯得体。(3分)
太阳拥有普照的渴望,所以才有大地的阳光明媚;示例:细水拥有奔流的冲劲,所以才有大海的波澜壮阔;泥土拥有向上的理想,所有才有山峰的雄壮挺拔。梦想如同埋藏在我们心中的一颗美丽的种子,多给梦想一个开花的机会,自己的生命便能够散发醉人的芳香。
7.名著阅读。(4分)
冰心(作者)于1923年发表的诗集《繁星》《春水》,创作上受到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其诗歌作品大致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8.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生活处处有语文”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7分)
(1)“调查书写情况”是本次活动的内容之一。下列表格是对你们班级学生书写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你从表格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4分)
数量书写情况总数 字迹辨
识不清 字迹
潦草 错别字
较多 字迹
工整 字体规范、
美观
40 6 14 11 6 3
示例:现在同学们的书写能力较差(不容乐观)。要增强同学规范书写汉字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汉字书写能力,尽量让他们做到书写规范、美观。
浏览完整试题
(2)活动中第一小组的同学朗诵诗歌《园丁赞》,紧接着,第二小组的同学将表演小品《送》。请你帮主持人为这两个节目之间写一段串词。(3分)
示例:第一小组的同学深情的朗诵,讴歌了浩荡的师恩,让我们久久回味;第二小组的同学接着将为我们吹响送别的笙箫,在魂牵梦萦的离情别意中让我们带着彼此的祝福走上新的征程。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尊君在不 同“否”
(2)相委而去 舍弃
(3)下车引之 拉,牵拉
(4)入门不顾 回头看
10.翻译句子。(4分)
(1)待君久不至,已去。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也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我约好一起走,却丢下我走了。
11.在下列括号内填写省略的内容。(3分)
(1)过中(友)不至
(2)(太丘)去后(友)乃至
12.文中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他们各自有什么性格特点?(3分)
元方:聪明、勇敢、识礼、有节。
友人:无信、无礼,但能接受批评。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秋 赋
从维熙
人生如同一丝游云,一片落叶。云与天宇的相栖是短暂的,叶与树的相依是匆匆的。唯其短促,人生四季的秋时,才有了特殊的音韵。
果实成熟了,在枝杈间露出了迷人的色泽,但是那美丽的瞬间十分短暂,随着叶片的坠落,它告别母体的时刻已然来临。那是一种忧伤的别离,无论是醉红了脸的高粱,还是白了头冠的芦苇,它们从萌芽到吐穗,都经历春夏季节的风吹雨打,待到生命璀璨到极致的时刻,它们便到了与母体生离死别的日子。
树若有知,是感伤的。果实如若有情,也是恋念的。
但是自然界的别离——无论是游云告别天空,还是果实坠离母树,在感伤的别离中,还蕴藏着再一次聚会的希望。记得儿时听过的童谣中,对自然界的生命循环,就有如下的描述:“长生不死狗尾草,草籽随风满天飘;可爱鲜红大蜜桃,为它送情把核抛。”草籽被风吹到四面八方,桃核被人们抛向新的地域,它们在秋天虽然死了形体与灵肉,但到来年春时,那桃核又从大地上萌发出树苗,各种草木历经枯黄以后,再一次轮回生长,萌芽、拔节、开花,果实便在来年秋日,又一次眩目于枝头,因而那落叶与落果抒写的秋韵,是一首“长相思,永不离”的恋歌。
人类与大自然相比,感情的天平是倾斜的。母亲从分娩后代那天起,便盼望着儿女们快快长大,期望着男儿成为挺拔伟岸的山,女儿成为碧波粼粼娟秀的河;岂不知儿女们长大一天,她们就接近了秋日一天,待儿女们像燕子出巢,飞向天南地北的时日,秋色也就染白了她们的发鬓。
我走在街上,每每见到白发染鬓的老人,我总是联想起果实坠地的老树,想起那飞絮已去的芦苇。她们空了枝头,死了当年曾有过的美丽,像是天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云霞像是枯树在田野四向飘零的落叶,但是,不同于云霞和落叶的是,大自然永远不知疲惫地周而复始,而人类自身,则无一例外地都要回归到天宇的尽头。
那儿是寂寞的冬季,是白雪覆盖着的荒原,如同是一张无限大的冰床,他们静静地休眠在那银色的梦幻里,在咀嚼着往昔的春时夏日的欢乐之后,丛立在他们面前的,不是再生一次或几次的美丽轮回,而是生者为念死者而树起的墓碑。这就是人类自身一首永恒的秋赋,如果也把它谱成一首歌,那该叫做“长相思,永别离”。我不知道莫扎特的《安魂曲》是不是写在秋天,但其中的每个音符旋律,都充满了秋色的悲凉。
唯其人生如流萤般的短促,人类才更加珍惜生命自身。中国文化格言中,有许多是警示人们热爱生命的。比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人生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曹孟德当年在江涛滚滚的赤壁横槊赋诗时,吟唱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叹;但是同是这个曹孟德,也写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诗章。这些格言和诗章,都是激励人的生命从有限向无限延伸,以不负来去匆匆的人生。
13.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3分)
激励人们珍惜生命并让生命从有限向无限延伸。
14.“他们静静地休眠在那银色的梦幻里,在咀嚼着往昔的春时夏日的欢乐”的含意是什么?(3分)
年老时沉浸在对过去的回忆中,回想青春年华时的欢光。
15.自然界的别离和人类的别离有什么区别?请作简要分析。(3分)
自然界在感伤的别离中,蕴藏着再一次聚会的希望;而人类自身,则无一例外地都要回归到天宇的尽头,再没有重来的希望。
16.这篇文章巧妙运用了联想的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具体分析。(3分)
由眼前景,想到秋色;由秋之美,想到离别;由自然界,想到人类;由白发老人,想到自然;由人生悲凉,想到珍惜生命。
17.同样是写秋天的景物,因为作者的心境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感情。请在下面借秋抒怀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具体说说作者所抒发的情感。(3分)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示例:《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描写了旅途中秋天傍晚的景物,烘托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情绪。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3分)
荷叶帽
于君
那是发生在去年夏天的故事。
在一家超市的二楼,一位年轻的父亲,穿着打扮显得干净体面。他领着一位一两岁的小男孩,小男孩长得浓眉大眼,聪明可人。
小男孩不知道从哪里捡来一支荷叶。这支荷叶上面有根长的叶柄,可是叶子已经半干,软软地向下垂着。小男孩翻来覆去看这把荷叶,一脸的兴奋,喜不自禁。大概他从来没有见过荷叶,可稀罕了。他想了想,又想出了一个玩法——把荷叶戴在头顶上,大眼睛在荷叶下面忽闪忽闪地看着大家,希望能得到众人的回应。孩子的爸爸也微笑着看着孩子。
展开余下试题
周围卖服装的叔叔阿姨们看样子都认识他们父子俩,因为说话很熟络。他们都看到孩子头上的荷叶,七嘴八舌地夸赞说:“这顶帽子真漂亮。”
“哪儿买的这么好看的帽子?借给我戴戴吧。”
“真好看!真好看!这是谁家的孩子,长得又漂亮,戴的帽子又好看。啧!啧!啧!”
小孩子在众人的夸奖声中别提多美气啦,很骄傲地跟在父亲身后,脸上全是幸福。在一步步下楼梯的时候,还特别小心地扶着他的令人眼气的“帽子”,唯恐掉了。
再走出去几步就到大街上,那位父亲停了下来。也许他觉得小孩戴的这个帽子实在有些太不合适,就想把这个别致的荷叶帽从小孩子头上拿下来。可是小孩子死活不肯。他拿下来,小孩子戴上。他拿下,小孩子再戴上。再后来小孩子干脆用手捂着,不让拿。做父亲的也发了急,硬是从小孩子头上抢下来,扔在路边。小男孩跑上前去捡,父亲的脚更快,早把帽子踢得更远。小男孩还要去捡,父亲趁着小男孩还没有走到荷叶跟前,很迅速地伸出他的大脚,在荷叶上狠狠地旋转着踩下去——那片荷叶被踩得面目全非。这一切就在小男孩眼前发生,小男孩的哭声凄厉地响起来,可是还不愿放弃。小男孩想把那个烂烂的荷叶帽捡起来——可是,已经烂得拿不起来了。小男孩手拿着那支没有踩烂的叶柄,看着地上一片一片的碎叶,哭着不走。他哭着蹲下身体,看看手中的叶柄,又看看地上的碎叶,哭得更伤心了。
父亲要把他拉走,可是他一直哭着不愿走。从父亲手里挣出来,还去看那个已经碎烂的荷叶帽。
父亲早已不耐烦,他劈手把叶柄从孩子手里夺下来,顺手扔得远远的。然后抱起孩子就走。
渐走渐远,那位父亲哄孩子说:“宝宝,别哭,走,爸爸去给你买一只又漂亮又高级的玩具。”孩子仍是哭。“走,爸爸给你买一顶最最漂亮的太阳帽。”
孩子的哭声不绝于耳。看到这一切的我,泪水盈眶,我向远处望向那个小孩子。
孩子仍是满脸泪痕,眼睛还是越过父亲的肩头,久久地看着那顶荷叶帽。
18.文章为何以“荷叶帽”为题?(2分)
“荷叶帽”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围绕“荷叶帽”叙事,“荷叶帽”给孩子带来无比的快乐与幸福,也给孩子带来无比的伤痛。
19.周围卖服装的叔叔阿姨们为什么七嘴八舌地夸赞戴着荷叶帽的孩子呢?(2分)
小男孩把荷叶戴在头顶上,希望能得到众人的回应。叔叔阿姨们的夸赞是对小孩子的回应,他们懂得孩子的心理,让孩子感受到其童趣带来的幸福。
20.请对文中的父亲形象作简要赏析。(3分)
这位年轻的父亲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不懂得荷叶能带给孩子无比的快乐,其扔掉并踩烂荷叶的做法是不对的,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也是极大的。
21.孩子的哭声不绝于耳,“我”为何会泪水盈眶呢?(3分)
“我”泪水盈眶是因为同情这位孩子,孩子的荷叶帽被父亲糟蹋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22.作者通过荷叶帽的故事,想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呢?(3分)
示例:儿童自有其独特感情及兴趣,他们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童趣是儿童最宝贵的财富,做父母的要懂得孩子的内心世界,要尊重孩子,不要伤害孩子纯真的心灵。
三、作文(50分)
23.亲爱的同学,在你最朝气蓬勃的年龄,爱上读书,导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也许是你灵慧的母亲,或者是你智慧的老师,抑或是你聪慧的朋友,甚至是……
请以“因为________,我爱上读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作文。
写作提示: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切忌笼统、空泛;③语言要有感染力;④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⑤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作文略。 (113.220.36.65)
上一篇: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语文人教版(2016部编)期末测试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语文人教版”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0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