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75  2017-09-29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75]
部编版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期中检测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无答案)
七上语文期中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絮叨(dāo) 脑髓(suí) 煞有介事(shà)
B. 分歧(qí) 瘫痪(tān) 莅临人间(wèi)
C. 嫩芽(nèn) 熬过(áo) 废寝忘食(qǐn)
D. 攲斜(qī) 涔涔(cén) 咄咄逼人(duó)
2. 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高邈 发髻 温馨 排徊
B. 粗广 鸟巢 步履 伦敦
C. 脚踝 菡萏 祷告 尴尬
D. 侍弄 桑甚 感慨 抖擞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 王春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的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温故知新。
C. 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D. 他们俩在班上一个管纪律,一个管学习,配合得各得其所。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学校对极少数不尊重教师、无理取闹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 我们学校的课改成果昭然若揭, 国内外同行大加赞赏, 纷纷前来观摩学习。
C. 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对初中生可能比较陌生,但对语文老师却是熟悉的。
D. 经济是否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加速培养出大量的高水平技术、管理人才。
5.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_________和美丽的人。
(2)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______。
(3)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_________,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4)我小时候,一年四季_________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
A. 温柔 谢词 映衬 即使
B. 温柔 谢意 映衬 不论
C. 温馨 谢词 映照 不论
D. 温馨 谢意 映照 即使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B. 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C.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儿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
D.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7.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的一项是( )
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C. 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D. 天上乌云密布,似乎要下雨了。
8.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些关于算盘计算功能之外的引申,把算盘深深地植入了中国历史文化之中。
②在北京东岳庙的瞻岱门内两侧各挂着一副大算盘,左右批有“毫厘不爽,乘除分明”,以示赏善罚恶,公正严明。
③在民间,常会听到“金算盘”“铁算盘”之类的比喻,形容的也多是“算进不算出”的精明。
④自古以来,算盘都是用来算账的,因此也被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⑤比如,它被当作象征富贵的吉祥物,为人们所推崇。
⑥除了与钱财相关的象征意义以外,算盘也常被用来象征出入平衡,分毫不差。


浏览完整试题A. ④⑤③⑥②① B. ④①⑤③⑥②
C. ③②①⑥④⑤ D. ③⑥④②⑤①
9.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白的诗歌风格平淡质朴,清新飘逸,大气磅礴,气势十足,被后人誉为“诗仙”。
B. 马致远是元代杂剧四大家之一,写有小令、散套二百余首,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
C. 鲁迅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D. 《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10.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金刚琢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最后还是观音菩萨出面带走了妖怪,悟空才救回王后娘娘。
B. 《朝花夕拾》中《父亲的病》一文,叙写了当地几个医生为“我”父亲治病的情形,医生开的药方里常有奇特的药引。
C. 《西游记》中,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铁扇公主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父,八戒却动了凡心。
D. 辑录了《阿长与〈山海经〉》《社戏》《藤野先生》等作品的《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散文集。
(二)诗文填空
11. (1)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红的像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3)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在古诗文中,“萧”常表示萧索、萧条之意,如曹操的《观沧海》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别人的优点,我们要善于学习;对别人的缺点,我们应引以为戒。这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古代诗文中,“风”的身影随处可见,它陪伴过游子,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
(一)古诗赏析
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第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2. 开头两句描绘出一幅 的村野图景,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
13. 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吾日三省吾身
(2)思而不学则殆
15. 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6. 请从文中写出2个沿用至今的成语。
17.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呢?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学习与交流有怎样的态度呢?
(三)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乡村一树寂寞红
杜忠书
“七里黄泥红树岗,西风果熟一村香。”秋天的下午,阳光暖暖地照着,凉凉的西风吹着,吹皱了一池秋水,吹蓝了明净高远的天空,吹红了一树树的柿子,也吹起了游子满腔思绪。
当柿子红了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家乡,想起家乡的柿子。家乡的柿子犹如一串串红红的“灯笼”总在眼前闪烁,柿叶如同一面面“红旗”总在眼前飘扬,一幅幅“柿”情画意总在眼前浮现,那些温馨的回忆悄无声息地弥漫开来……
每到春天,春姑娘踩着春风的鼓点亲吻着大地,唤醒了小鸟,也抚摸了乡村的柿树。柿树娇嫩的枝条从树上钻出来,青翠欲滴,煞是好看。不几天,柿树就开花了,花很小,有黄色的,有橙黄色的。花朵虽小,但小巧玲珑,精致可爱,朵朵似娇俏可人的小姑娘。
点点的清香氤氲,偶尔有蝴蝶飞来,萦绕其间;间或蜜蜂来访,流连其中。一阵春风细雨,满地落花。这可让孩子们高兴坏了,女孩子就用马尾巴草把柿子花一朵一朵地串起来,编成花环,戴在头上;做成手链,戴在手上,或者串一串长长的,制成花冠,那俨然就是花仙子了,个个心里乐开了花。
夏天,墨绿的叶子覆盖了全树,青色的小柿子顶着帽子藏在树叶里,如果你不仔细看的话,你很难发现它们。整个初夏,柿子顶着帽子躲在绿叶间,同绿叶儿们一同长大。我们就在树下玩耍,欢闹声中,盛夏已过,秋像藏猫猫的顽皮孩子,一下子窜到面前,调皮地笑着,伴着鬼脸。再看柿树,青涩的柿子,已慢慢地变成橘黄色,像刚学会变脸的顽童,狡黠地笑着,站在枝头,跳着,闹着,直到把枝头压弯了才肯罢休。
“立秋胡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深秋时分,柿子树上的叶子慢慢地变红了。从远处看,仿佛一团燃烧的火,美丽极了。青绿的柿子变成了金黄色的,霜降到了,柿子慢慢地由橘黄变得红通通了,霜降过后,树叶开始凋零。黄柿子慢慢被秋风染红了脸蛋。柿叶,红中透绿,绿中带黄,一片片随秋风飘落,又经过几场银霜,当你想要留恋那一树红叶,它却早已落光,只剩一树红透了的柿子,像一盏盏漂亮的红灯笼似的,又像一个个肥嘟嘟的小娃娃,可爱极了。
火红的柿子,挂满了秋的情愫,点燃了秋的色彩,装点着秋亮丽的风景,深秋柿子红,柿柿如意,红了人们的心情。秋天渐行渐远,满树红通通的柿子,软软的,像极了娇美的小姑娘,羞答答地抿着嘴,偷窥着偶尔路过乡村的面孔。
童年的柿树伴随移民搬迁的进一步深入,寂寞孤独地守望着乡村。缺了人们呵护,村里的那些柿子树,叶子都疏疏落落的了,有点干枯委顿地卷着,树上柿子高悬,没人采摘,成了鸟雀们的美餐。秋风乍起,一阵阵的寒风吹过,红红的柿子摇曳枝头。有些柿子在树上呆得不耐烦起来,便扑通一声,坠在地上,钻进草丛。唯有那些美好记忆犹如昨日,历历在目,时时温暖着游子的心。
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只有那一树火红的柿子寂寞地挂在枝头。
这一树寂寞红,独守乡村,令人伤感。忽而一只喜鹊,从云层飘摇而至。它缓缓地绕树顶飞了一圈,幽幽飞落于那一树柿子树上,轻轻地啄了两口,忽地抬起头来,“喳喳”地叫着,似在呼朋引伴。不一会儿,就飞来好多喜鹊,兴高采烈地啄着,叫着。哦,如今,寂寞红不再是寂寞的,而是红成了灿烂如晨间的一片霞光。


展开余下试题(选自《教师报》)
18. 这篇散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家乡柿子树景色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9. 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文字。
(1)春姑娘踩着春风的鼓点亲吻着大地,唤醒了小鸟,也抚摸了乡村的柿树。
(2)如今,寂寞红不再是寂寞的,而是红成了灿烂如晨间的一片霞光。
20. 文章题目“乡村一树寂寞红”有什么含义?
(四)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从天而降的母亲
韩浩月
①习惯了和母亲告别,每一次,我们母子二人分开,谁也不回头再看一眼,我也不是刻意狠起心肠,只是习惯了告别。
②许多年以前,一直有个问题想要问她:“你为什么要离开我们?”这个问题在我30岁之后,就再没有任何想问的念头了。
③童年时刻骨的伤痕,有一部分来自母亲。有一年需要交学费,我在一个水塘边跟她要钱,不敢看她,仿佛自己在做一件错事。她说“没有”,我呆住了,一直盯着那片池塘绿色的水纹在看,觉得世界坍塌,时间僵直,万念俱灰。
④母亲走了又回,回了又走。每次回来的时候,都说不会再走了,她在院子里看着我的眼睛说:“这一次我不会再走了。”我在心里欢呼雀跃,表情却平淡,最多说一个“好”字。当她第三次从她改嫁的那户人家想要回来的时候,被挡在了紧锁的门外,那天下了大雨,她跪在满是泥水的地上哭。
⑤以为她不会再离开我们,但几个月之后,她又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从此不再相信她。但也知道,她有自己的苦衷,一个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在一个不但贫穷而且不讲理的大家庭里,想要有尊严地活,是多么艰难的事。
⑥在我漫长的少年时代,与母亲再无联系。整整10多年的时间,音讯皆无。她是怎么过的,我不知道。中学时,有同学问到父亲、母亲,通常选择不回答,如果非要回答的话,就会用淡淡的一句:“都不在了。”那时我和母亲居住的地方,相隔30多公里,但这段路程,足以用空茫来形容,我和她之间,大雾弥漫,我不找她,她也不找我。
⑦可是,我总是盼望母亲会突然来看我。像小说或电影里描述的那样,穿着朴素的衣服,带着吃的,敲开教室的门,而我在同学的注视下羞惭地走出去,接过她带来的食物,再轻声地赶她走。在脑海里重复过无数次这样的场景,每逢有别的家长敲门的时候,总觉得会是她。
⑧直到我20岁那年,在县城里,我和一个女孩谈恋爱了。母亲仿佛专为此事而来,她笑着问我想要什么礼物,在得到我的答案之后,她给我买了一辆昂贵的变速自行车。那段时间,无论白天还是深夜,我都会经常骑着那辆自行车在街道上飞奔,经常把那辆自行车擦得雪亮,经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富有的人。
⑨23岁那年,我结婚。有人问我,愿不愿意让你妈妈过来。“让啊,当然让。”儿子结婚,母亲怎么可以不在场!
⑩婚礼前一晚的家宴,一大家子几十口人,在院子里、大门外的宴席上,吃得热闹非凡。母亲怎么也不肯上桌,任凭几个婶子死拉硬扯,她还是坚持等大家吃完了,在收拾的时候,躲在厨房里偷偷地吃几口。婚礼那天拜堂,司仪在喊“二拜高堂”的时候,却找不到母亲了。
客人散去,三婶告诉我母亲在楼上哭。上楼去看她,她立刻停止了哭泣,像个没事人一样。那一刻我意识到,这么多年,仿佛她从没关心过我,我也从未关心过她,这么多年的时光,我们都是怎么过来的?
25岁那年,拖家带口漂到北京,妻子背着我给母亲打电话,说让她帮忙带几个月孩子,还承诺,只要把孙子带大,以后就一定会像对待亲妈那样,对她好,养她的老。母亲来了,我们一家人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一次团聚。
这次是真的以为母亲会永远陪着我们了。但又一次的分别摆在面前。母亲在她的村庄又有了一个自己的女儿,她还要照顾她。要走的前几天,她一遍遍和孙子玩“再见”的游戏。等到孙子睡着的时候,她一句话不说,沉思着,一会儿想想,一会儿笑笑,在我看来,她又成了一个陌生的母亲。这是一位从天而降的母亲,也是一个身不由己的母亲,我已没法,也不能再要求她什么。
最后一次见到母亲,是从乡村回县城的时候,母亲与我们同行。我开车开得有些快,母亲晕车,半路的时候停下来,母亲蹲在路边呕吐。我在司机位上通过窗户看到母亲的样子,内心翻江倒海,那个久远的问题又飘回了心头:母亲,为何我们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我下车来到母亲背后,默默地给她捶着背,无声地开始流泪。
21. 本文用“从天而降的母亲”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22.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主要事件。
23. 依据文章“我”对母亲的情感变化,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
对母亲埋怨→对母亲 →对母亲思念→对母亲
24. 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5. 文章最后一段写到“我下车来到母亲背后,默默地给她捶着背,无声地开始流泪”。此时的“我”,会想到什么?
三、综合性学习
某班开展“走近剪纸”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26. 【剪纸知识】根据下面的材料,从三个方面概括中国剪纸的特点。
早在汉代,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剪纸就出现了。日月星辰,山水花木,人物鸟兽,故事传说都是剪纸的素材。剪纸剪法上有阳剪,即留下勾画形象的线条;阴剪,即剪去线条留下平面;有二者结合的阴阳剪、折叠纸而剪的对称剪、阴影剪、图案剪等。

27. 【剪纸欣赏】请你仔细观察右面这幅剪纸作品,描绘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
28. 【我看剪纸】班里有些同学认为剪纸艺术已经落伍了,没必要发扬光大。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
四、作文
29. (一)话题作文
前不久,一首小诗火了——“妈妈说我是捡来的,我笑了笑,我不想说出一个秘密……爸爸姓万,我也姓万,只有妈妈姓姜,谁是捡来的,不说你也明白。嘘!我会将这个秘密永远藏在心中。”成长路上,我们心里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小秘密,那些和爱有关的秘密经过时间的洗礼,逐渐变成了一颗闪着美丽光芒的琥珀。
请以“秘密”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二)半命题作文
家是我们心灵的温暖港湾,是我们一辈子的深情眷恋。在家里,每天上演着或平凡或跌宕的故事;在家里,有我们可亲可敬的亲人;在家里,每一个角落,每一种器物,都能启迪我们写作的灵感。
请以“家有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以上两题,任选其一作文。
(2)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
(4)文中不涉及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113.220.10.121)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部编版2017”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7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