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784 2017-10-05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8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10课《短文两篇》练习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日欲颓(tú) B.沉鳞竞跃(jìng) C.藻荇交横(xìng) D.何处无松柏(bǎi)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五 色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 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争相跳)
C.月夜入户(窗户)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但少闲人(只是)
3. 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五色( ): (2)晓雾将( ):
(3)( )竞跃: (4)夕日欲( ):
4. 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自康乐以来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A. B.
自三峡七百里中 晓雾将歇,夕日欲颓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 D.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念无与为乐者
5、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 阅读
(一)阅读下面甲乙二文,完成后面7—12题。
【甲】水陆 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7.将原文补充完整。
8.解释加点的词。
(1)陶后鲜有闻 鲜: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3)亭亭净植 植: (4)相与步于庭中 步:
9.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陶渊明/独爱菊 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念无/与为乐者 D. 庭下/如积水空明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
11.甲文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 心情。
12. 下面对乙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苏 轼写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他贬官黄州时期。
B.文中作者自称“闲人”,充满自豪与庆幸,庆幸自己做官清闲,才得以饱览这样美的月色。
C.“欣然”与“念无与为乐者”都是心理描写,前者写出作者的兴奋喜悦之情,后者写出他遭贬后的寂寞之感。
浏览完整试题
D.最后三句 是借景抒情,寥寥数语,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三、拓展延伸
(一)阅读下面的咏月名篇,完成后面13—18题。
观月记
张孝祥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④,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⑤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注释】①盖有之矣:假如有这样的地方;②若夫……则……:“如果不是……那么……”或“要么……要么……”;③蕲:通“祈”;④纤云:一丝云彩;⑤却:退去。
13.给文中划线句子点上标点符号。
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观中秋之月,临水胜( ) (2)去人远者又胜也( )
(3)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 ) (4)尽却童隶而登焉( )
15.解释下面语句的大意。
(1)安得皆临水?
(2)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
16.下列加点的“之”字与“中秋之月”中的“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盖有之矣 B.今余之游金沙滩
C.盖余八月之望过洞庭 D.邑人奇之
17.作者认为在什么条件下观月景最美?(摘录原文词语作答)
18.展开联想与想像,将“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一句改写成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要写出事物的神韵。字数100字左右。
上一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11课《与朱元思书》练习
下一篇: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第11课《与朱元思书》同步练习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人教版八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