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08  2017-10-07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8]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淄川中学高一入学考试
语文试卷
时间:100分钟 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人说,月牙泉是一个童话,可以(启发/启示)人的想象;月牙泉是一处仙境,可以慰藉人的灵魂。我悄然走近它,但见泉水在阳光下闪烁着蓝盈盈的光芒;泉边水草丛生,垂柳婆娑,水光树影,相映成趣。月牙泉美得像一位思念情郎的多情少女,令人(琢磨/捉摸)不透;月牙泉像夜空中坠落的星辰,在荒漠深处熠熠生辉。如果说敦煌是某个帝王在途经茫茫戈壁时不慎遗失的皇冠,那月牙泉就是缀饰在皇冠顶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一个缥缈的梦,一个永远让人猜不透的谜。
1. 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慰藉(jì) 悄(qiǎo)然 B. 婆娑(suō) 坠(zhuì)落
C. 戈(gē )壁 皇冠(guàn) D. 缀(chuò)饰 缥缈(miǎo)
2. 文中划线的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A. 相应成趣 B. 星辰 C. 熠熠生辉 D. 璀璨
3.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启发 琢磨 B. 启示 捉摸 C. 启发 捉摸 D. 启示 琢磨
【答案】1. B 2. A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A“慰藉”应读“jiè”;C“皇冠”应读“guān”;“缀饰”应读 “zhuì”。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注意同音字的区别和生僻字的写法,不要出现错别字。文中划线的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A,“相应成趣 ”应写作“相映成趣”。
3. 试题分析:启发:指开导指点或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并有所领悟.句中指人的想象.应该用“启发”; 启示:看完某种事物后,又有了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从原文来看,不符合语境。 琢磨:字面意思是雕琢和打磨;捉摸:有猜测,预料;揣测的意思。根据前文语境“令人”应该选用“捉摸”。
4. 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是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 ;一阵杜鹃啼, ;一阵风起, 。
就猛然间惊醒了一山桃花
便让每一棵柳树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
则无端地惹哭漫天的云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①③②
【答案】B
............
5.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好友王宁找他聊起创业计划时,两人一拍即合,他毫不犹豫地签订了合同意向书。
B. 大疆公司称,退出无人机中国市场的传言是断章取义。
C. 在市运动会的开幕式中,我校表演的戏曲广播体操粉墨登场,受到全场观众的热烈欢迎.
D. 雅虎曾是傲视群雄的互联网巨头,如今却日薄西山,就此陨落。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一拍即合:一打拍子就合于乐曲的节奏.比喻困情意相投或有利害关系,一下子就说到一起或结合在一起.合乎题意,是正确的; B项,断章取义: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合乎题意,是正确的; C项,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不符合句意; D项,“日薄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合乎题意,是正确的。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共享单车价格低廉,用途便捷,适合各种道路条件,方便了市民与游客的出行。


浏览完整试题B. 路旁增设阅报栏,不但可以方便市民阅读,而且能够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C. 蔚蓝的天空下,迎着清新的风,徜徉地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感觉非常惬意。
D. 许多超市将个头大的西瓜切成小块出售,一块西瓜不超过5块钱左右,非常划算。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项,语意不明,不能“适合各种道路条件”; C项,语义重复,“徜徉地漫步”应去掉一个;D项,前后矛盾,不超过和左右矛盾,应去掉一个。
点睛: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此题选项C“徜徉地漫步”重复。
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B. 不知不觉,三年的高中生活转瞬即逝。李萍上了大学,张华当了工人,我进了部队: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C.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骨骼完整匀称,人才能身姿挺拔;结构竟然有序,文章才能立得起来。
D. 据王璨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答案】D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交换)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B. 肉食者鄙(卑鄙,品质低下),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陶渊明《桃花源记》)
D.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项。鄙:浅陋。
9.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城南旧事》的主人公英子是一个聪明、善良、敏感的小姑娘,经历了许多成长的变故后,她带着深深的痛苦和悲哀告别童年。
B. 老舍的《骆驼祥子》富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小说刻画了祥子这一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始终不向命运低头的平民形象。
C.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香菱在学诗过程中得到了薛宝钗的悉心指点,她学诗的经历告诉我们,学习习要不耻下问,敢于质疑。
D. 《简•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主人公简•爱虽然贫穷、低微、不美、矮小,但一直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尊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故不正确; B项,祥子最初是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一个下层劳动人民;最后却变成一个自甘堕落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的市井无赖。故不正确;C项,香菱在学诗过程中得到了林黛玉的悉心指点,不是薛宝钗。故不正确。
10.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千里共婵娟”里的“婵娟”指月亮.月亮的别称还有玉兔、嫦娥、金乌和曦和等。
B. “朝服衣冠,窥镜 ”中的“镜”并非玻璃做成,我国古代铜镜为多,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上镜”,是指人在影视镜头中的相貌比本人好看。
C. 《史记•陈涉世家》中有“足下事皆成”,其中“足下”是对人的敬称,出自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
D.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此中的“竹”增加了景物层次,清新雅致、安闲 淡泊.竹还有正直、奋进、虚怀等象征意义,竹与梅、兰、菊并称为“四君子”。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金乌和曦和是太阳的别称。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
二、古诗文部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
1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甫冠,名闻四方 冠: 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讽富人自实栗 讽: 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与“奇之”中“奇”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山行六七里 B. 腰白玉之环 C. 闻寡人之耳者 D. 父利其然也
13. 解释下面句子。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
14. 曾巩以“仁”为怀,有君子之风,请概括出表现他“仁”的事例。
【答案】11. (1). 成年 (2). 规劝 12. D
13. 任齐州长官,他把迅速惩处恶势力、盗窃犯作为主要工作。
14. (1)劝说富人出售粮食,让百姓度过饥年;(2)整治治安,打击豪强奸盗;改官舍为收容所,扶贫济困;(3)奉养继母,抚恤弟妹。
【解析】
11. 试题分析:注意实词的解释,“冠”是“加冠”,可理解为“成年”;“讽”应是“规劝”的意思。
12. 试题分析:例句和D项是意动用法,A项,名词做状语,B项,名词动用,C项,使动用法。
点睛: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


展开余下试题13.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治”“急”“疾”的翻译。
14. 试题分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
参考译文:
曾巩 ,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
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
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 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看来是将此事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
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世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晚生后辈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一次经过朝廷时,神宗召见他,对他慰劳问候,十分宠信,任命他为中书舍人。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
15. 古诗文默写
(1)中国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陆游《卜算子•咏梅》能表现在不幸处境中依然孤高不驯、坚贞不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岳飞的《满江红》中“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说明了年少时珍惜时间的重要性,苏轼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这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行路难》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朱熹在《观书有感》中与成语“源头活水”有关且强调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6).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孤高不驯、坚贞不屈”“珍惜时间”“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积极进取精神,抒发远大志向”“边塞的悲凉”“平时多积累”,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碾”“嶂”的写法。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精神明亮的人
王开岭
①十九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
②“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③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对……为什么?
④它像一盆水泼醒了我,浑身打个激凌。我竭力去想象、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着它……
⑤陪伴你的,有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清脆的雀啼,充满果汁的空气,仍在饶舌的蟋蟀……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红或蓝的牵牛花,隐隐颤栗的棘条,一两滴被蛐声惊落的露珠,月挂树梢的氤氲,那蛋壳般薄薄的静……
⑥从词的意义上说,黑夜意味着偃息和孕育;而日出,则象征着一种诞生,一种升跃和伊始,乃富有动感、饱含汁液和青春性的一个词。它意味着你的生命画册又添置了新的页码,你的体能电池又注入了新的热力。
⑦正像分娩决不重复,“日出”也从不重复。它拒绝抄袭和雷同,因为它是艺术,是大自然的最宠爱的一幅杰作。
⑧黎明,拥有一天中最纯澈、最鲜泽、最让人激动的光线,那是灵魂最易受孕、最受鼓舞的时刻,也是最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像含有神性的水晶球,它唤醒了我们对生命的原初印象,唤醒了体内沉睡的某群细胞,使我们看清了远方的事物,看清了险些忘却的东西,看清了梦想、光阴、生机和道路……
⑨迎接晨曦,不仅是感官愉悦,更是精神体验;不仅是人对自然的阅读,更是大自然以其神奇作用于生命的一轮撞击。它意味着一场相遇,让我们有机会和生命完成一次对视,有机会深情地打量自己,获得对个体更细腻、清新的感受。它意味着一次洗礼,一记被照耀和沐浴的仪式,赋予生命以新的索引、新的知觉,新的闪念、启示与发现……
⑩“按时看日出”,乃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一个标志,更是精神明亮的标志。它不仅代表了一记生存姿态,更昭示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一种生命哲学和精神美学。
⑪透过那橘色晨曦,我触摸到了一幅优美剪影:一个人在给自己的生命举行升旗!
⑫在一个普通人的生涯中,有过多少次沐浴晨曦的体验?我们创造过多少这样的机会?
(13)仔细想想,或许确有过那么一两回吧。可那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比如某个刚下火车的凌晨﹣﹣睡眼惺松,满脸疲态的你,不情愿地背着包,拖着灌铅的腿,被人流推搡着,在昏黄的路灯陪衬下,涌向出站口。踩上站前广场的那一刹,一束极细的腥红的浮光突然鱼鳍般游来,吹在你脸上﹣﹣你倏地意识到:日出了!但这个闪念并没有打动你,你丝毫不关心它,你早已被沉重的身体击垮了,眼皮浮肿,头疼欲裂,除了赶紧找地儿睡一觉,你啥也不想,一秒也不愿多呆……


展开余下试题 ⑭或许还有其它的机会,比如登黄山、游五岳什么的:蹲在人山人海中,蜷在租来的军大衣里,无聊而焦急地看夜光表,熬上一宿。终于,当人群开始骚动,在巨大的欢呼声中,大幕拉开,期待由久的演出来了……然而,这一切都是在混乱、嘈杂、拥挤不堪中进行的,越过无数的后脑勺和下巴,你终于看见了,和预期的一模一样﹣﹣像升国旗一样准时,规定时分、规定地点、规定程序。你会突然惊醒:这是早就被设计好了的,早就被导游、门票和游览图计算好了的。美则美,但就是感觉不对劲儿:有点失真,有人工痕迹,且谋划太久,准备得太充分,有“主题先行”的味道,像租来的、买来的,机器复制的VCD……
⑮而更多的人,或许连一次都没有!一生中的那个时刻,他们无不蜷缩在被子里。他们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几万次地打着呼噜。那光线永远照不到他们,照不见那身体和灵魂。
⑯放弃早晨,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已先被遗弃了。意味着你所看到的世界是旧的,和昨天一模一样的“陈”。仿佛一个人老是吃经年发霉的粮食,永远轮不上新的,永远只会把新的变成旧。意味着不等你开始,不等你站在起点上,就已被抛至中场,就像一个人未谙童趣即已步入中年。
⑰多少年,我都没有因光线而激动的生命清晨了。
16. 文章以一封信开头,请分析其作用。
17. 第⑤段想象丰富,用词新颖别致,试举一例简要分析。
18.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
②他们在昏迷,在蒙头大睡,在冷漠地打着呼噜——第一万次、几万次打着呼噜。
19. “与副楼拜相比,我们对自然又是怎样的态度呢?”这句话应放在文中哪两段之间,为什么?
20. 如果你去看日出,会有什么不同于作者的启示?
【答案】16. 文章的首段一般起到引出话题的作用,这篇文章以一封书信开头,而且书信的内容还很特别,这样就起到了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17. 例如:“充满果汁的空气”化虚的空气为实的果汁,不仅有丰富的味道,而且有鲜艳的色彩,有体量,有动感。
18. 第①句中的“绊倒”原指摔倒,在这里指作者被“按时看日出”这句话所震撼;第②句的“呼噜”一词,原指人的沉睡,结合上下文内容来看,在这里指人生活的无聊、麻木。
19. “与副楼拜相比,我们对自然又是怎样的态度呢?”从这句话来看,作者是想从名人的生活态度,转而写普通人的生活态度,用这句话作为二者之间的过渡.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是在第12段开始写普通人的生活态度的,故应放在第11、12段之间。
20. 因为题干中要求“不同于作者的启示”,那么就不能从文中提取观点,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写,抓住日出短暂这一特点展开即可.例如:美是短暂、稍纵即逝的,美好东西要紧握手中,不要因错过而后悔。
【解析】
16. 试题分析:注意分析书信的内容,然后从结构的角度分析 “引出话题”和“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点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此题主要从人物塑造、主旨的表达和情节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17. 试题分析:注意列举事例,然后分析特别之处。注意一些手法的运用。
18. 试题分析:分析文中的词语的含义,注意结合上下文找到词语在文中的具体的含义,尤其是涉及到文章的主旨的词语的含义的题目注意从词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角度分析,表层注意字面的意思,深层注意和主旨相关的意思。
19. 试题分析:注意分析本句话的内容,然后看语段的内容,此句话和哪个段落联系紧密。
20. 试题分析:小说中的探究题往往就文中的某个情节发表自己的看法,答题时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证,论证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不要信马由缰。注意观点明确,论证理由充分。
四、写作
21. 题目:品它千遍也不厌倦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答案】品它千遍也不厌倦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每当听到爸爸哼起这首歌,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半年前和《儿童文学》相识的那一幕。那天午间,大部分同学都在教室外玩耍,可仍有几个同学在津津有味地看着课外书。什么书这么好看?我好奇地弯下身去看了一下封面,原来是一本本刚到的《儿童文学》。看着她们的痴迷样,我忍不住向他们借了本看看。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知道,原来《儿童文学》是多么有趣啊!   
回到家,我赶紧让妈妈帮我去邮局订一份《儿童文学》。妈妈挺支持我的,她二话没说,马上带我去邮局。看着那份订单,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每天上、下学,我天天从家门口的信箱前走过,天天盼着《儿童文学》的到来。我想:如果杂志到了,肯定会有一个角露出信箱外,或者信箱门会虚掩着。每天看到那关得紧紧的信箱门,我只能每天在遗憾和期盼中度过。一天,我看到班上的同学又在看新一期的《儿童文学》,感到既惊讶又纳闷:新的一期什么时候到的,我的怎么没有?问了才知道,这本《儿童文学》早就到了。啊,我怎么这么粗心,为什么不打开信箱门去看一看呢?这时的我连上课都不太有心思了,好不容易盼到放学。坐在妈妈的电动车上,两边的建筑物飞一般得往后闪,但我还是嫌妈妈太慢!
一到家,我马上让妈妈打开信箱:啊,一本《儿童文学》正静静地躺在信箱里,似乎早就在等着我呢!
我兴奋极了!
连忙从妈妈手中小心翼翼地接了过来。呵,好一本崭新的,梦寐以求的《儿童文学》。我迫不及待地边走边看,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从此以后,我有了自己的《儿童文学》!
如今,一晃半年过去了,《儿童文学》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
我时时在童话故事中转悠,在专家点评处流连,在幽默地带畅游……《儿童文学》,让我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再也不愁文章写不生动了!
《儿童文学》,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注意对题目中的“它”进行明确,然后叙述或论证“不厌倦”的原因。
点睛:明确重心法是命题作文常见的立意方式,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此题主要抓住“它”和“不厌”立意行文。 (113.220.37.204)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淄博”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