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20  2017-10-07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0]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邻水实验学校高2017级2017年秋季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只欠母亲
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
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
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
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着决定命运的信件。
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
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
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
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
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
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
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
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
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
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
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
“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
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现象很严重。


浏览完整试题母亲忠厚、老实,只好把眼泪往肚子里咽。她偷偷地去万寿宫拜佛,求菩萨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不久我出生了。
我刚四岁,母亲便让我读书,发蒙,为的是赶上大我两岁的宝珊。所以整个小学、中学,我和堂兄宝珊都是同年级。母亲的良苦用心只有等到我进了大学,我才知道。母亲说:“你为娘争了口气!”
离开家乡的前一夜,妈舍不得我,抱着我睡。当时我十七岁。其实自我出生,从没有离开过娘。好在我走后,还有弟弟妹妹在母亲身边。
往北京的火车渐渐开动的时候,我看到我母亲、大妹妹梅秋(十岁)、弟弟光华(八岁)和小妹云秋(四岁)久久站在站台上目送我。这回妈没有哭。
我这个人,活到今天,谁也不欠,只欠我母亲的,没有能在她身边侍奉她八年、十年,使我深感内疚。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临行前,母亲暗暗垂泪是因为她明白儿子这一走,等待她的将是聚少离多的苦闷日子。
B.散文用拙朴自然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勾勒出一个含情脉脉的儿子对母亲忏悔式的追忆。
C.我收到通知书时,母亲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感到欣慰,为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满足,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
D.当赵宝珊出生后,母亲为了挣回在赵家的地位,偷偷求神拜佛,保佑赐给她一个儿子,反映了当时社会重男轻女,母以子贵的现象很严重。
2.文章开头写道“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有何意义?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5分)
3.在文中作者多次用细节描写追忆母亲,请举例,并说说分别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冯兰瑞:一生心系祖国的女经济学家
  冯兰瑞1920年9月出生在贵阳一个书香之家,自幼天资聪慧,学习成绩名列前茅。1936年夏,冯兰瑞随家人来到重庆,在民族存亡关键时刻,她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毅然选择了跟随共产党干革命的人生道路。
  1940年,冯兰瑞经过长途跋涉抵达延安。由于年轻、政治面貌是党员,又有较高文化,冯兰瑞被分配到“青年工作委员会”,参与中国青年运动史的编写,一年多后,她不仅圆满完成了青运史十年内战部分的编撰,还经过亲自采访,写出了《徐特立传》一书。
  1945年,组织鉴于冯兰瑞不俗的写作能力,将其调到张家口的晋察冀日报社工作。在那残酷的战争年代,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和自己的刻苦努力,冯兰瑞很快成为我党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
  1953年,冯兰瑞担任《哈尔滨日报》总编。当时新中国刚从战争年代走出来,百废待兴,正在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冯兰瑞敏锐地感到,要把新中国建设好,必须尽快培养出一大批懂经济的人才,便萌生了从事经济学教学的念头。她毅然向哈尔滨市委提出申请,放弃总编职务,去当一名教员。
  1954年,冯兰瑞正式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并重入校园深造。34岁的她将年幼的女儿托付给母亲照顾,将全部心思都用到了学习上。每天教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成了她生活的常态,深夜挑灯夜读更是家常便饭。
  1956年,冯兰瑞以科科满分的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回到哈工大开始了教书育人生涯。为了将干巴巴的经济学理论讲好,她经常牺牲休息时间,深入大兴安岭的深山茂林和三江平原的生产一线搞调查研究,搜集与经济理论紧密相关的事例,将其运用到讲课中。正因为有了这样充分的准备,冯兰瑞讲起课来总能把深奥的理论知识寓于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中,既生动又易懂,非常受学生欢迎。
  “文革”结束后,在河南干校劳动的冯兰瑞恢复了工作,来到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工作。她结合我国当时实际情况,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成为国内中国经济学分配理论专家。
  当时年近花甲的冯兰瑞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子女们见她没日没夜伏案疾书,担心她吃不消,纷纷劝她工作悠着点,做事慢慢来。冯兰瑞说:“实践需要理论指导。时不我待,我必须努力工作啊!”
  在国内经济领域发生重大变革时,冯兰瑞总是走在前面,从理论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冯兰瑞离休前本有机会凭资历和贡献再上一个台阶,但她主动退居二线,将岗位让给了年轻人。冯兰瑞离休后也不闲着。1993年,她73岁时,发现社会保障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有可能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之后,又向这一新领域进军。
  80岁时,冯兰瑞曾作诗:“八十沧桑百战身,习文习武未穷经。转求致用孜孜学,但问耕耘日日新。幸喜老来仍锐气, 岂忧夕照叹黄昏。”这些诗句可以说是对她几十年奋斗生涯的生动概括。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入党后,冯兰瑞努力工作,每每出色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结果不到两年名字就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面临被抓捕的危险。1940年,地下党组织得到情报后,迅速安排她撤离重庆奔赴延安。
②冯兰瑞的研究始终站在改革的前列,勇于打破理论成规,对一些经济理论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冯兰瑞在学术上的成就引起国外的重视,她被国外媒体称为“成功的中国女士”。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冯兰瑞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在民族危亡之时她认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她的这种认识与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B.冯兰瑞到重庆参加革命工作后,表现出出色的工作能力,因此深受国民党痛恨,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于是她在组织安排下转移到了延安。
C.冯兰瑞认为年轻人更需要一定的岗位锻炼,所以离休前她放弃凭借资历和贡献再上一个台阶的机会,主动退居二线,将岗位让给年轻人。
D.冯兰瑞80岁时写的一首诗是对她几十年奋斗生涯的生动概括,文末引用她的诗句,不仅可以有韵味地收束全文,而且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年轻的冯兰瑞经历就很丰富,她先是在重庆做革命工作,后经过长途跋涉到延安参与了青运史的编写工作,再后来又到报社工作等。
B.冯兰瑞因为有优秀的写作能力被调入报社工作,后来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她放弃《哈尔滨日报》总编职务,进入哈工大任教并在这个学校进行深造。
C.经济学理论本身是枯燥和深奥的,但冯兰瑞在哈工大教书时能够把这些理论知识用鲜活的事例呈现出来,让学生感到生动易懂。


展开余下试题D.“文革”结束后,冯兰瑞已经年近花甲,但因她的经济学理论扎实,曾经又是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就被安排到了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工作。
E.冯兰瑞是一位蜚声中外的著名经济学家,她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曾经被国外媒体称为“成功的中国女士”。
6.作为我国著名的女经济学家,冯兰瑞取得成功的内在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王播字明扬。贞元中与弟炎、起皆有名,并擢进士。以善治狱,御史中丞李汶荐为监察御史。云阳丞源咸季坐赇免,赂有司复得调,播劾解其官。历侍御史。李实为京兆尹,与播遇诸衢。故事,尹当避道揖,实不肯。播移文诋之。实大怒,表播为三原令,将折之。播受命,趋府谢如礼。邑中豪强犯法,未尝辄贷,岁终课最。实重其才,更荐之,德宗将擢以要近,会母丧解。还,除驾部员外郎。长安令于 奴客与民盗马,吏系民而纵奴。播捕取,均其罚。关中饥,诸镇或闭籴,播以为言,三辅不乏。
李巽领盐铁,奏以副己。擢御史中丞,岁终,改京兆尹。时禁屯列畿内者出入属鞬佩剑奸人冒之以剽劫播请一切苛止盗贼不能隐皆走出境宪宗以为能进刑部侍郎领诸道盐铁转运使 是时,天下多故,大理议谳,科条丛繁,播悉置格律坐隅,商处重轻,剖决如流,吏不能窜其私。帝讨淮西也,切于馈饷,播引程异自副,异尤通万货盈虚,使驰传江淮,裒财用以给军兴,兵得无乏。帝嘉其功,超拜礼部尚书。
播荐皇甫镈,及镈用事,更忌播,而以异代使。播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穆宗立,逐镈,播求还。长庆初,召为刑部尚书,复领盐铁。时权幸竞进,播专务将迎,居位无所裨益。是时,南方旱歉,人相食,播掊敛不少衰,民皆怨之。然浚七里港以便漕引,后赖其利。
播少孤贫,自刻苦至成立,居官以强济称。天性勤吏职,每视簿领纷积于前,人所不堪者,播反用为乐。所署吏,苟无大罪,以岁劳增秩而已,卒不易所职。雅善占奏,虽数十事,未尝书于笏。再领盐铁,嗜权利,不复初操。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禁屯列畿内者/出入属鞬佩剑/奸人冒之以剽劫/播请一切苛止/盗贼不能隐/皆走出境/宪宗以为能/进刑部侍郎/领诸道盐铁转运使/
B.时禁屯列畿内者/出入属鞬佩剑/奸人冒之/以剽劫播/请一切苛止盗贼/不能隐皆走出境/宪宗以为能/进刑部侍郎/领诸道盐铁转运使/
C.时禁屯列畿内者/出入属鞬佩剑/奸人冒之以剽劫/播请一切苛止/盗贼不能隐/皆走出境/宪宗以为能进刑部/侍郎领诸道盐铁转运使/
D.时禁屯列畿内者出入/属鞬佩剑奸人/冒之以剽劫/播请一切苛止/盗贼不能隐/皆走出境/宪宗以为能/进刑部侍郎/领诸道盐铁转运使/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贞元”是帝王年号,在文中用于纪年。古代的纪年方法主要有干支纪年、帝王年号纪年和帝王庙号纪年等。
B.“趋”指礼貌性小步快走,表示尊敬。《论语》中有孔子之子伯鱼“趋而过庭”受到孔子诗、礼教诲之事的记载。
C.“课”即考课,是古代的一种官吏考核制度,它按照一定标准,对在职官吏的官德、政绩等进行考核并评定优劣等级。
D.“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播早期为官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他弹劾犯有贿赂罪的云阳丞源咸季,要求罢免源咸季的官职;他抓捕并处罚了犯有盗窃罪的长安令的奴仆。
B.王播执法严明,卓有政绩。担任三原令时,邑中豪强犯法,他不予宽宥,年终政绩考核为优秀,以至于和他有矛盾的李实也推荐他。
C.王播勤于吏职,能力突出。面对繁重的任务,别人不堪忍受,他却反以为乐;他精通财物盈虚之理,解决了皇帝讨伐淮西时的粮饷问题。
D.王播受到排挤,作风有变。他受权贵忌恨而离开京城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后来回到京城,以奉迎权贵为务;南方发生旱灾时,他依然大肆敛财。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李实为京兆尹,与播遇诸衢。故事,尹当避道揖,实不肯。播移文诋之。(5分)
(2)所署吏,苟无大罪,以岁劳增秩而已,卒不易所职。(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 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谢玄晖:名谢眺,南齐著名诗人。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谢眺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D.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E.这首诗,诗人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 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12.从炼字角度来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1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1分)
(1)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雨巷》中写姑娘飘过我身旁的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中写诗人在康桥寻梦的过程中,感情不能自已达到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5)《论语》中强调学习与思考关系,要学思结合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3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随着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航展正承担起新的国家使命,从珠海航展出发,配置全球资源,更高水平的蓝天盛会也将粉墨登场。
②中国巨量的住宅库存,在美联储加息的背景下,恐怕将会迎来更艰难的处境,因为在中国楼市兴风作浪的热钱,也许会很快回流美国。
③山东省电力公司研究的机器人“大白”如雷贯耳,它们因多次出色完成变电站巡检中的急难险重任务,被誉为坚守电网安全的“智慧卫士”。
④学生和家长发自内心感谢老师,也是人之常情,正常表达谢意的方式,如送花、送贺卡,其实不容置喙,否则就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⑤只要我们十几亿中国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展开余下试题⑥相关部门应加大工作力度推动东中西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财政经费要更多地支持薄弱地区,要少一些锦上添花,多一些雪中送炭。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⑤⑥ D.②⑤⑥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夏季饮食有三忌:一忌不可吃湿热、辛辣的食物,二忌不可过量吃苦味的食物,三忌不可吃不洁的食物。
B.在新时期,微博是政府各个部门都无法回避的新舆论场,政府官员能否利用微博和民众沟通互动,既考验着官员的能力,也是广大网民所期待的。
C.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它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主要以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等内容为主。
D.习近平的魅力外交几乎没有放弃任何一个细节,一个自信从容、有情有义、真诚友好的中国领导人形象正在不知不觉地树立。
1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您约我明天去贵处谈我班同学光临贵公司参观一事,因我有急事,现只好改期再谈。
B.令郎在这次数学奥数竞赛中获得满分,多亏老师您的精心指导,我们全家十分感激。
C.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一时难以定夺,望你钧裁。”
D.拙作奉上,自己总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1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 界充满趣味。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 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A.④①③⑥②⑤ B.④③①⑤⑥②
C.⑤③④①②⑥ D.⑤④③①⑥②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不超过15个字。(6分)
共享单车在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 ① 。如何呵护共享单车,考验着骑车人的素质。 ② 。对骑车人来说,不能只图方便,也要树立起规则意识,珍惜共享成果;对企业平台来说,不能只投车不管理,把积累的风险和问题转嫁给社会;对管理部门来说,不能让企业单打独斗,也要加强对共享平台的管理,引导市民文明用车,唯有如此, ③ 。
19.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每年进入6月,都会看到很多高考生“撕书”宣泄的新闻。尽管很多学校都会在高考前专门下发禁令,严禁“撕书”,但完全禁绝并无可能。这是因为,在高中生普遍缺乏压力疏导途径的背景下,仅仅从行为上限制即将离校的学生“撕书”,并非治本之策。笔者认为只要创新毕业仪式,就能让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只要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了,毕业情感就能得到全部释放;毕业情感释放了,学生们就不会在“撕书”中感受毕业的滋味了。
①创新毕业仪式不一定能让学生的毕业需求得到满足。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赏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没错过,抓住了,应该好好珍惜;错过,溜走了,细细咀嚼,也能从怅惘中升华出省悟,酝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更有深度,你的心灵或许更添光彩。
请以“错过”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体裁不限,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7-2018 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 月)原创卷 A 卷
高一语文•全解全析
1 4 7 8 9 14 15 16 17
C A A A C D D D D
5 BD 11 BE
1.C “更对儿子今后似锦的前程充满期望”无中生有。
2.①从内容上,体现了“我”收到了通知书,令“我”和母亲都格外高兴,所以“笑”;但这一分别,将是“我”终身的遗憾,从此不能侍奉在母亲身边,所以“哭”。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我”对母亲深深的愧疚之情。②在结构上,文章是以回忆式的结构安排的,以幸福的情节开头,以忏悔的情绪结尾,而此句正好照应了全文的结构安排,奠定了感情基调,自然地引出下文叙述,有助于读者对散文情感的把握。(答出一点 2 分,答出两点 5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及语句含意的能力。赏析语句的作用可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这句话中“笑”指“我”为考上北京大学而开心,“哭”指的是以后将与母亲分别,不能再侍奉母亲,同时母亲也为舍不得“我”的离去而哭。从结构上分析,是为了引出下文的相关描写;开头是幸福的情节,结尾是忏悔的心理,此句照应了全文的结构安排,也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3.①不善言辞:默默为“我”收拾行李,暗暗垂泪。②充满母爱:为儿子四处筹钱准备学费。③忠厚、老实:对祖父的讽刺忍气吞声。④好强:偷偷去万寿宫拜佛,为了“我”能赶上堂兄而早早让“我”读书、发蒙。(答出三点即可,每点 2 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找出文中描写母亲的细节,如关于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然后分析这些描写体现出的母亲的性格特征。如:“我”考入北大后,母亲给“我”收拾行李时垂泪的细节,体现了母亲的不善言辞;为了争口气,去拜佛求子的细节,体现了母亲好强的性格;等等。
4.A “她认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她的这种认识与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5.BD B项“并在这个学校进行深造”错误;D项“因她的经济学理论扎实,曾经又是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就被安排到了国务院政治研究室工作。”强加因果。
6.①一切从国家建设的需要出发。在报社工作期间,冯兰瑞感到国家经济建设需要懂经济的人才,就申请放弃总编职务,去担任经济学教员。②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在重入校园深造时,她将全部心思用在了学习上,经常挑灯夜读,最终以科科满分的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③工作努力,不怕艰辛。担任经济学教师期间,她深入到一线调查研究;身体状况不好还坚持工作,伏案疾书。④敢于创新。冯兰瑞的研究始终站在改革的前列,勇于打破理论成规。(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回答此题时,应注意把握题干的要求和文中对应的具体内容。题干要求探究冯兰瑞成功的内在因素,换句话说就是找到文中冯兰瑞在经济学研究方面的具体做法,分析这些做法体现出的人物品质或精神等。比如从报社总编到哈工大教员的取舍,深造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邻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