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26  2017-10-15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6]
甘肃省兰州市十九中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兰州十九中教育集团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八年级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3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溃退(kuì) 翘首(qiáo) 绷脚(bēn) 船艉(wĕi)
B.记载(zăi) 轻盈(yín) 凌空(líng) 镌刻(juān)
C.殚精竭虑(dān) 仲裁(zhòng) 新秀(xīn) 由衷(zhōng)
D.潇洒(xiao) 娴熟(shú) 咆哮(páo) 屏息敛神(bĭn)
【答案】C
【解析】A项中“绷”应为“bēng”;B项中“轻盈”的“盈”应为后鼻音“yíng”;D项中“潇洒”的“潇”应为“xīao”。
2.下列加点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锐不可挡 摧枯拉朽 巨额 颁发
B.如梦初醒 悄然 娴熟 羲月
C.经论世务 横柯 千啭 交映
D.崔颢 缥碧 互相轩邈 鸢飞戾天
【答案】D
【解析】A项中的“锐不可挡”应写为“锐不可当”;B项中的“羲月”应写为“曦月”;C项中的“经论世务”应写为“经纶世务”。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接到请柬比较晚,感到小李家时,大家已经等了我好久了,我成了不速之客。
B.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C.我们希望日本政府妥善处理教科书问题,采取切实措施防止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D.课间操时,同学们整整齐齐地站在操场上,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答案】C
【解析】A项“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此处用来指自己来的慢,让大家等了好久,望文生义。成语与句子意思不符。选项成语使用不正确。B项“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此处用来形容欧•亨利的小说情节曲折起伏,与声音无关,对象有误。成语与句子意思不符。选项成语使用不正确。C项“死灰复燃”,意思是冷灰重新烧了起来,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含贬义。此句用来表达日本的教科书问题体现了军国主义重新出现的危险。成语与句子意思相符。选项成语使用正确。D项“鳞次栉比”,指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此句用来指同学们在操场上做课间操时,排列的很整齐,使用对象错误。成语与句子意思不符。选项成语使用不正确。综上,本题答案为C。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雪,南国的松软美丽的雪啊!它纷纷扬扬,比春天一树树的梨花还要美。这时,北风变得柔和了,吹着它,上下翻飞,轻轻地降落,使人能看清那六角的菱形,看到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①有时候,真愿意伸出舌头,希望能接到一片雪花,那淘气的愉快里绽开了多少天真的梦。②不知它是想依恋天空,还是想委身大地。
③忽然,它落进了我的颈脖,像个小绒毛,却又摸不到它,产生了甜甜的微痒。
④它忽上忽下,是那样的轻盈而自由啊!
⑤我伸出手来,它会安静地落到我的掌心,在我的钟情的眼睛里,慢慢地消失了它的身影。
A.③②④⑤① B.①②④③⑤ C.⑤②④③① D.②④③⑤①
【答案】D
【解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本题要按照所写景物的空间位置来判断,②句提到观察点在空中,④承接前句具体写雪在空中的姿态,③句由上到下,写雪落在“颈脖,⑤写雪落在手上,①最后是写作者对雪的感受或幻想。


浏览完整试题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记不要胡编乱造。(删去“不要”)
B.《城南旧事》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成长少女的可爱事件。(“少女”改“姑娘”)
C.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我们品味到戏曲悠长的韵味。(去掉“通过”或“让”)
D.近几年,他记录下来的文字大约有600页左右。(删去“大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B项的语病在于用词不当,应把“事件”改为“形象”。
6.仿用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请以“时间”开头,结合自己的感悟,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4分)
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将帮助我们开启心灵智慧之窗。

【答案】示例一:时间好比一个良医,它能教我们医治流伤的血口。时间如同一位慈母,它将帮助我们抚平心灵的创伤。   
示例二:时间如同一位法官,它对每一个人都是公而无私的。时间好比一支画笔,它在人们的脸上画出了人生的苍桑。
示例三:时间好比清风,它能帮助我们驱散心头的愁云;时间好比细雨,它能协助我们涤去心灵的杂质。
【解析】仿写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
只要被模仿的是句子的形式,不管是单句或复句,都列入仿句。
7.根据下面这则新闻内容,按要求答题。(5分)
南方网讯 至6月4日,三峡工程蓄水进入第四天,越来越多的漂浮物,在库区水面成片聚集,给三峡大坝垃圾清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自秭归县凤凰山顶放眼看去,一条条长短不一的垃圾带和一片片面积不等的漂浮物明显可见,形成一道道与峡江平湖美景极不谐调的“另类风景”,向库区上游延伸。附近居民告诉记者,大坝蓄水以后,江面的漂浮物日益增多,主要是一些枯枝败叶、生活垃圾、工业废物、牲畜尸体等。这些漂浮物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将易使三峡发电机组进水口拦污栅破损、断裂,威胁发电机组安全,降低发电效益。不少有识之士强烈呼吁:
(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3分)
(2)将这则新闻的结语补充完整:
【答案】(1)三峡库区“清漂”任重而道远
(2)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刻不容缓;加大库区“清漂”工作力度。
【解析】新闻标题要突出主体事件。根据第一段新闻的导语内容,抓住句子“三峡大坝垃圾清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来理解,拟写解决问题方面的倡议语。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8.补写诗句。(9分)
(1)亭亭山上松, 。 ,松枝一何劲!
(2)剧哉边海民, 。妻子象禽兽, 。
(3)重岩叠嶂, , , 。
(4)馨香盈怀袖, 。 ,但感别经时。
【答案】(1)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2)寄身于草墅 行止依林阻
(3)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4)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
【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默写句子不能多字、漏字或写错别字。考点:默写课文中的名句。
9.名著导读。(3分)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由“冒险、探索”“艰难困苦”“令人诧异的革命乐观情绪”“在大自然面前绝不承认失败”可知斯诺所指的事件为红军长征。红军长征途中,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高耸入云、白雪皑皑的大雪山,通过杳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草地,最终胜利会师结束长征。长征历史体现了红军战士克服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精神。
二、古诗文理解与运用。(23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10-11题。(6分)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0.对《龟虽寿》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3分)
【答案】10.B
11.诗人以老了的千里马自比,表现了自己豁达乐观的精神状态,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
【解析】10.本诗的核心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诗人虽然年纪已大,但仍然有老当益壮的心,希望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选项理解不正确。


展开余下试题11.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临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壶口尽缺。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老骥伏枥” 四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2-16题。(17分)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晓雾将歇( ) ②夕日欲颓( )
③念无与为乐者(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13.下列句子朗读不正确一项( )(3分)
A.实是欲界之/仙都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庭下/如积水空明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5.甲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分)
16.乙文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答案】12.①休息,这里指散尽。②坠落③想④只是
13.A
14.(1)早晨夜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了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傍晚夕阳将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15.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
16.表达了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对人生感慨等微妙复杂的心境。
【解析】12.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这里的“但”是“只是”的意思。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3.本题考查句读。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要适当的停顿,《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多为四字骈句,朗读节奏为二二停顿,散句以句意来定。
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如:“沉鳞”“相与”。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15.考查文章整体的把握。这对文意的理解及文章整体结构考查要求较高,要求考生不仅要会翻译,还要对文章的结构清楚。考点:理解并分析文中句子的结构。
16.本题考查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一般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根据文中的意象来再现诗歌所描摹的画面;其次,用术语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的特征;最后,分析景物描写中透露出的情感。
三、阅读理解。(31分)
只想和你接近
  在我十六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张床上——那种把木扳架高,铺着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
  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
  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同样的,孩子们也是。
  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因为下课回来时他不在家。因为他不在,所以整个家就少了莫名的肃杀和压力,妈妈准确地形容是“猫不在,老鼠呛秋”。
  午夜父亲回来,他必须把睡得横七竖八的孩子一个个搬动、摆正之后,才有自己可以躺下来的空间。
  那时候我通常是醒着的。早就被他开门闩门的声音吵醒的我通常装睡,等着洗完澡的父亲上床。
  他会稍微站定观察一阵,有时候甚至会喃喃自语地说:“实在啊睡成这样!”然后床板会轻轻抖动,接着闻到他身上柠檬香皂的气味慢慢靠近,感觉他的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大腿,整个人被他抱起来放到应有的位子上,然后拉过被子帮我盖好。
  喜欢父亲上小夜班,其实喜欢的仿佛是这个特别的时刻——半分钟不到,却是完全满足的亲近。
  长大后的某一天,我跟弟弟妹妹坦承这种装睡的经历,没想到他们都说:“我也是!我也是!”
  或许亲近的机会不多,所以某些记忆特别深刻。
  有一年父亲的腿被落盘压伤,伤势严重到必须从矿工医院转到台北的一家外科医院治疗。 由子住院的时间很长,妈妈得打工养家,所以他在医院的情形几乎没人知道。某个星期六的中午我放学之后,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冲动,我竟然跳上开往台北的火车,下车后从火车站不停地问路走到那家外科医院,然后在挤满六张病床和陪伴家属的病房里,看到一个毫无威严、落魄不堪的父亲。
  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指甲又长又脏。
  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帮他剪指甲。护士说没有指甲剪,不过可以借给我一把小剪刀;然后我就在众人的注视下,低着头,忍住一直冒出来的眼泪,小心地帮父亲剪指甲。
  当我剪完所有的指甲,抬起头才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睁着眼睛看着我。 “妈妈叫你来的?”“不是。”“你自己跑来没跟妈妈说?”“没有。”
  直到天慢慢转暗,外头霓虹灯逐渐亮起来之后,父亲才开口说:“暗了,我带你去看电影,你晚上就睡这边吧!”
  那天夜晚,父亲一手撑着我的肩膀,一手拄着拐杖,小心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走过长长的街道,带我去看了一场电影。
  一路上,当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和父亲以及一群叔叔伯伯,踏着月色去九份看电影的情形时,父亲正好问我:“记不记得小时候我带你去九份看电影?”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一个人到台北,第一次单独和父亲睡在一起,笫一次帮父亲剪指甲,却也是最后一次和父亲一起看电影。
  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戏院大很多的电影院,叫远东戏院。那天上演的是一部日本片,导
  演是市川昆,片名叫“东京世运会”。
  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它还不时在我脑海里上演着。(吴念真/文,有删改。)
17.围绕“只想和你接近”这个标题,作者着重描绘了哪几次与父亲在身体上“接近”的情形?请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仔细品读下面语句,说说它运用了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何作用?(4分)
  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指甲又长又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19.从家乡到台北,父子间的“接近”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源于什么?请结合文章细节说说你的理曲。(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仔细研究文章的结尾部分,说说它照应了上文的哪一句话,这样的文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戏院大很多的电影院,叫远东戏院。那天上演的是一郎日本片,导演是市川昆,片名叫“东京世运会”。
  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它还不时在我脑海里上演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7.⑴上小夜班回家后,父亲将我抱起摆正在床上。 ⑵父亲受伤住院时,我小心地为父亲剪指甲。 ⑶带我去看电影时,父亲撑着我的肩膀艰难前行。
18.⑴方法:外貌描写(或对外形的刻画)。⑵作用:心疼(或难过)。这段描写刻画了父亲躺在病床上的消瘦憔悴的样貌,看到父亲“毫无威严,落魄不堪”的状态,想到父亲没人照顾,作者很心疼,很想为父亲做点什么,所以他才会忍着眼泪为父亲剪指甲。
19.示例1:父子之间的“接近”从身体的接近逐渐走向心灵的亲近。这种变化源于孩子懂得主动地关心和照顾父亲。儿子独自坐火车去台北看父亲,源于对父亲的牵挂;看见憔悴的父亲,儿子忍着眼泪给父亲剪指甲。这些发自内心的关爱和默默地付出带来了父子间心灵的亲近。
  示例2:父子之间的“接近”不仅有身体的接近,还有心灵的亲近。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孩子主动去台北看望并照顾独自在医院的父亲。父亲能感受到孩子的这份关爱,虽然受伤,但他仍带孩子去看电影,这些细节让我们看到孩子对父亲的关爱带来了父子间心灵的亲近。
20.照应了上文的这句话:“或许亲近的机会不多,所以某些记忆特别深刻。”在作者的心中,和父亲亲近的美好的记忆值得珍惜和回味。这种亲近感温暖了作者的一生,作者一直很怀念这段不可多得的美好的记忆。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7.文章内容概括为本题主要考查点。根据分数要求,可知大约需概括出四件事。注意重点句和首尾段的内容把握。
18.重要语句含义理解与概括为本题主要考查点。答题模式为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9.小说情节的概括、梳理为本题主要考查点。要认真梳理故事中人物、情节、环境。
20.作品的写作技巧、结构安排,以及作者的情感倾向为本题主要考查点。
看自行车的女人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儿钱多不容易呀!”
③她40余岁,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摊货。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
④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过掏出了一把零钱。“当”的一声,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
⑥看自行车的女人追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捡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瞧着发愣。忽然,她把头往身旁的大树上一抵,呜呜哭了……
⑦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每每的,竞至于感激起来。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来北京多久了?”“还不到半年。”“家乡的日子怎么样?”“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⑨这年冬天,雪后的一个晚上,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表扬信。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竞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辆车了!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⑩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⑩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21.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4分)
22.品读第③段和第⑥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结合相关语句进行赏析。(4分)
第③段:
第⑥段:
23.本文表现了作者的理性思考。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以第⑦段为例进行分析。(3分)
24.从全文看,“我”为什么想为“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儿什么?(4分)
【答案】
21.①她被胖女人冤枉,被抢走了装钱的书包。②她知道我没零钱时,免收我的存车费。③她不要我补给她的存车费,还帮我抬车、捆纸箱。④她等候忘了取车的摄影师,并帮他保管拎兜。(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
2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1分)“旧迷彩服”“老式旧布鞋”“脚面晒得很黑”写出了她衣服的廉价、穿着的过时、工作的辛苦。或:“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写出了她当时的处境和内心的惊恐。(意思对即可。1分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甘肃省兰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