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25  2017-10-22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5]
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黄石三中2016级高二10月月考
语 文 试 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记•祭统》曰:“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古人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首重。依时有春杓、夏稀、秋尝、冬蒸。流传至今的中元祭祖和中秋祭月,当是“秋尝”的重要内容。而无论是中元祭祖还是中秋祭月,都是为了合道,是趋吉避凶的方法论。
  《易•系辞下》讲:“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华夏先祖视太阳为寰宇之间阳性之最,名为太阳;视月亮为寰宇之间阴性之最,名为太阴。作为中国民间农时重要依据的阴历即是据月亮运行周期编成。既然月亮在天地间有如此重要的意义,有着祭祖传统的中华先祖当然就要献祭。《国语》记载:“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力于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所谓“夕月”就是祭祀月亮的仪式。不过当时祭祀月亮是在秋分这一天。据《周礼•春官》郑玄笺注:“天子春分祭日,秋分祭月。”历代王朝也都把祭月列入国家祀典,严格执行。
  古人发现,秋分之日太阳行至赤道上空,昼夜相等。此后,白昼渐短,阳气渐衰;黑夜渐长,阴气渐增。所以,在秋分这个阴阳相当的时刻祭月,既是敬送阳气之往,又是恭迎阴气之来。但秋分是据太阳的运行确定的,在农历中不固定,或在月初,或在月中,或在月末。若在月末,就很难见到明月,无从献祭,后遂演变为农历八月十五进行。
  在民间,中秋献月饱含着百姓浓烈的感恩之情。一年劳作,托福于天地护佑,风调雨顺,日丽月清,五谷和瓜果成熟了,作为受益者,就要首先把果实献给天地和祖先品尝,所谓“秋尝”。
  在古人看来,祭就是吉。因为祭是人天中介。生命来自父母,父母又来自他们的父母,寻根究底,肯定有一个第一父母。这个“第一”应该就是老子讲的“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也是万物之一,自然也是由道生的。要保持生命力,无疑就要保持和道的联谊。古人用的方法是祭。可见祭是人类和宇宙能量保持畅通的一种形式。
  按照现代科学的说法,任何事物都由三要素构成,即信息系统、能量系统、物质系统。月亮作为一个巨大的天体,肯定有它的信息系统和能量系统。这就是古人讲的“月神”。既然真有“月神”,《论语》中讲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就显得必要。
  古代国家和集体层面的月祭都是要诵读祝文的。向西设坛,由祭官或女性贤淑沐手恭诵祝文,然后向月焚化。祝文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先是歌颂,再是立志。作为阴性能量的载体,月亮有着太多值得人们歌颂的地方。
  为了让这种能量具有存在感,祭祀之后要分食祭品,古人名之为“饺”。随着祭礼的不断演进,月饼和瓜果就成了中秋的主要祭品。无疑,祭品是一种祝福化了的食品,因此,在祭礼之后,我们看到,许多人舍不得吃掉自己分得的祭品,要拿回家,让老人和小孩分享。
  (选自《中秋是归途》,有删改)
1.下列有关“中秋祭月”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首重,而流传的中秋祭月在春、夏、秋、冬四时的祭祀中地位最为突出。
B.古时的中秋祭月是为了趋吉避凶,为了合道,以此突显老子“道生万物”思想对古人产生的影响。


浏览完整试题C.华夏先祖视太阳、月亮分别为寰宇间阳性与阴性之最,中秋祭月就是为彰显它们在天地间的重要意义。
D.原是秋分祭月,因秋分在农历中不固定,为避免出现无月献祭的情形,后演变为在农历八月十五进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发现,秋分这一天太阳行至赤道上空,昼夜相等,在此之后,白天渐渐变短,阳气开始衰减;黑夜逐渐增长,阴气渐增。
B.在民间,“秋尝”祭月有着浓烈的感恩味道,老百姓认为一年劳作托福于天地护佑,风调雨顺,丰收后应先请天地和祖先品尝。
C.古人把祭祀看作是保持生命个体与祖先之间相互联谊的一种方式,即人天中介,通过祭可从父母那里获得科学认识宇宙的能量。
D.古代国家和集体层面的月祭都是由祭官或女性之贤淑者沐手恭诵祝文,祝诵完毕,祭文要向月焚化,仪式感很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易•系辞下》讲的“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说明古人很早就关注日月运行规律。
B.《国语》说“古者先王既有天下”,于是“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可以看出祭月具有教化的作用。
C.《周礼•春官》郑玄笺注“天子春分祭日,秋分祭月”,表明古代帝王把祭拜日月这一活动看得很重要。
D.《论语》中“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是强调“月神”存在的真实性,为祭祀之后分食祭品找依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偷父
刘心武
  那晚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各处,一一按亮灯盏,各屋的窗户都好好地关闭着啊,再回过头去观察大门,没有问题呀!但是,当我到卫生间再仔细检查时,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再一低头,浴盆里有明显的鞋印,呀!我忙从衣兜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这时又忽然听见窸窸窣窣的声响,循声过去,便发现卧室床下有异动,我把手机倒换到左手,右手操起窗帘叉子,朝床下喊:“出来!放下手里东西!只要你不伤人,出来咱们好商量!”
  一个人从床底下爬出来了,那是一个瘦小的少年,剃着光头,身上穿一件黑底子的T恤,我看他手里空着,就允许他站立起来,用那窗帘叉指向他,作为防备,问他:“你偷了些什么?把藏在身上的掏出来!”
  但他那副“久经沙场”、处变不惊的模样,倒弄得我哭笑不得。我用眼角余光检查了一下我放置钱财的地方,似乎还没有受到侵犯。我保持伸出窗帘叉的姿势,倒退着,命令他跟着我来到门厅里,我让他站在长餐桌短头靠里一侧,自己站在靠外一侧,把窗帘叉收到自己这边,开始讯问。
  “您为什么还不报警?”他问我。
  我把手指挪到手机按键上,问他:“你想过,警察来了,你会是怎么个处境吗?”他叹口气,说出的话让我大吃一惊:“嗨,惯了,训一顿,管吃管住,完了,把我遣返回老家,再到那破土屋子里熬一阵呗。”他那无所谓,甚至还带些演完戏卸完装可以大松一口气的表情,令我惊奇。
  他今年14岁。家乡在离我们这个城市很远的地方。他小学上到三年级就辍学了。一年前开始了流浪生活。现在就靠结伙偷窃为生。
  我望着被灯光照得瘦骨嶙峋满脸大汗的少年,问他:“饿吧?”他眯眼看我,仿佛我是个怪物。我为他冲了一碗方便面,端到他面前。
  我决心放他出去,对他说:“我知道,我的话你未必肯听,但是我还要跟你说,不要再干这种违法的事了。你应该走正路。”他点头。
  我要去给他开门时,他居然说:“我还不想走。”
  我大吃一惊,问他:“为什么?”
  他回答的声音很小,我听来却像一声惊雷:“我爸在床底下呢……”
  天哪!原来还有个大人在卧房床底下!我慌忙将窗帘叉子拿到手里,准备拨110.这工夫里,那少年却已经转身进了卧室,而且麻利地爬进了床底下,我惊魂未定,他却又从床底下爬了出来,并且回到了门厅,我这才看清,他手里捧着一幅油画。我正想嚷,他对我说:“我要——我要我爸——求您了!”
  那幅油画,是我前几年临摹的凡高的自画像,这幅自画像里,人物显得特别憔悴,眼神饱含忧郁,胡子拉茬,看去不像个西方人倒像个东方农民。
  我就细问他:“你爸现在在哪儿呢?你妈妈呢?”可是他执拗地告诉我,他没有妈。后来我听懂了,他妈在他还不记事的时候,就嫌他爸穷,跟别的男人跑了。他爸把他拉扯大。他记得他爸,记得一切,记得那扎人的胡子茬,记得那熏鼻子的汗味加烟味加酒味……
  他们那个村子,不记得在哪一天,忽然说村外地底下有黑金子,大家就挖了起来。他爸爸也去挖,是给老板挖,于是他讲到了去年那一天,半夜里村子忽然闹嚷起来,跟着有呜哇呜哇的汽车警笛声,他揉着眼睛出了屋……简单地说,村外的小煤窑出事故了,他爸,还有别的许多孩子的爸,给埋井底下了……
  少年说,他负责踩点的时候,从我家窗外看见了这幅画,没想,就先叫了声“爸”。他奇怪他爸的像怎么挂在了我屋里?他说他爸坐在床上想心事的时候,就那么个模样。今天,他好不容易钻了进来,取下这幅画,偏巧我回来了……
  少年说这些事情的时候,眼里没有一点泪光。我听这孩子讲他爸的遇难,也就是鼻子酸了酸,但是,当我听清这孩子这天钻进我的屋子,为的只是偷这幅他自以为是他父亲画像的油画,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溢出了眼角。
  我把画送给了他。他不懂得道谢,我把门打开,他闪了出去。
  关上门以后,我竟自倏地若有所失。不到半分钟,我一溜烟跑下楼梯,气喘吁吁地踏出楼门,朝前方和左右望,那少年竟已经从人间蒸发,只有树影在月光下朦胧地闪动。
  我让自己平静下来。当一派寂静笼罩着我时,我问自己:“你追出来,是想跟他说什么?”
  是的,我冲出来,是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的两项是( )(4分)
A.小说前文写“我”发现放置钱财的地方没有受到侵犯,为下文写少年偷“父”埋下了伏笔。
B.少年执拗地说他没有妈妈,可见他对妈妈的愤恨之深。


展开余下试题C.少年说他父母的事情时,眼里没有泪光,说明他在不断的偷窃中逐渐变得冷漠。
D.“我”三次想报警而没报,是因为我想要给这个少年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E.少年走后,“我”若有所失,表明我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小孩子。
5.小说中的少年是个怎样的人?请分条概括。(4分)
6.小说结尾说,“我想追上他补充一句叮嘱:‘孩子,你以后可以来按我的门铃,从正门进来!’”这样写,有人认为合情合理,也有人认为有些不合实际。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发展历经波折,历史上经历过两次低谷。传统人工智能受制于计算能力,并没能完成大规模的并行计算和并行处理,人工智能系统的能力较差。2006年,Hinton教授提出“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使得人工智能性能获得突破性进展,进而促使人工智能产业又一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表1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其中,谷歌AlphaGo战胜李世石九段对业界产生的轰动效应最大。AlphaGo是一款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研究开发的围棋人工智能程序。这个程序利用“价值网络”去计算局面,用“策略网络”去选择下子。2015年10月,阿尔法围棋以5:0完胜欧洲围棋冠军、职业二段选手樊麾。为了测试阿尔法围棋的水平,谷歌于201 6年3月份向围棋世界冠军、韩国顶尖棋手李世石发起挑战,并以4:1的总比分获胜。AlphaGo与传统围棋程序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利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训练,AlphaGo学习了3 000万步人类实战的围棋下法,学习完毕后,可以通过“左右互搏”,自己跟自己下棋,在下了几千盘棋局后,AlphaGo能从这些棋局中学习新的围棋策略,这个过程被Deep- Mind称为“强化学习”。正是由于深度学习方法的引入,谷歌AlphaGo才能迅速达到顶尖围棋高手水平。
(选白《2016年“人工智能+”产业专题研究报告》)
材料二
AI(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围棋决战,首局人脑落败。AI普及是大势所趋,提升人类生活质量,却又威胁饭碗,人类实须筹谋应对,以免酿成社会经济问题。
AI技术日渐成熟,将会全面渗入生活,甚至成为企业的制胜关键,这正是多家信息企业如苹果、Google、微软、Amazon、Facebook,腾讯和百度纷纷投入大量资源开发AI的原因。百度行政总裁李彦宏已表示,百度已不再是互联网公司,而是AI企业,可见AI潜力无穷,企业趋之若鹜。
AI的急速发展也引起忧虑,是否会替代更多的工种、扩大贫富差距、冲击社会稳定呢?过去是制造业职位、服务业职位由发达国家外移至发展中国家,AI引发的不止是职位迁移,而是取代,甚至是要求知识与智力的工种,如税务审计、法律、医疗、基金管理等。
当然,科技与AI也创造了新工种,如社交媒体主任、AI管理员等。英国牛津大学曾发表报告指出,人类的社交能力、创意等是AI难以取代的。乐观地看,AI无可避免,亦利大于弊。问题是适应过程并不容易,有些传统的白领职位可能要有落差甚至被取代。AI提升了生活,却没有提升某些职业的收入,使一些人日子更难过。财富也更容易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现在的反全球化民粹浪潮未来可能更高涨。
应对AI兴起已是各国政府考虑的重要课题,这包括改革教育与持续进修体系、税收再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一些企业家也提出了建议,如微软创办人盖茨提出征收“机械人税”,让科技企业在享受成果所带来的财富同时,也对失业人士负起部分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7、下列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工智能发展历史上经历过低谷,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期。
B.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个低谷主要是因为计算能力突破没能使机器完成大规模数据训练和复杂的任务。
C.2006年以前,人工智能基本上是高峰——低谷——高峰——低谷的发展状态。
D.人工智能发展技术在今天日渐成熟,全面渗入生活。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但今天它的普及已是大势所趋,并将会成为企业的制胜关键。
B.谷歌AlphaGo战胜了李世石九段,从而得以迅速跻身世界顶尖围棋高手之列,这也揭开了人工智能新篇章。
C.人工智能提升了生活,但没有提升收入,这会让一些人的日子更难过,所以现在的反全球化民粹浪潮在未来可能会更加高涨。
D.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围棋决战,首局人脑落败,这件事情引起了权威媒体的关注,也促使社会更加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
E.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让财富集中在少数科技企业。它创造了新工种,也取代了很多旧的工种,总体来讲利大于弊。
9、怎样才能有效应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殷侑,陈郡人。侑为儿童时,励志力学。及长,通经。贞元末,以《五经》登第,精于历代沿革礼。元和中,累为太常博士。时回纥请和亲,朝廷乃命宗正少卿李孝诚奉使宣谕,以侑为副。既至虏庭,可汗初待汉使,盛陈兵甲,欲臣汉使而不答拜。侑坚立不动,宣谕毕,可汗责其倨,宣言欲留而不遣。行者皆惧,侑谓虏使曰:“可汗是汉家子婿,欲坐受使臣拜,是可汗失礼,非使臣之倨也。”可汗惮其言,卒不敢逼。迁侑谏议大夫。凡朝廷之得失,悉以陈论。以言激切,出为桂管观察使。入为卫尉卿。文宗初即位,沧州李同捷叛,而王廷凑助逆,欲加兵镇州,诏五品已上都省集议。时上锐于破贼,宰臣莫敢异议。独侑以廷凑再乱河朔,虽附凶徒,未甚彰露,宜且含容,专讨同捷。文宗虽不纳,深所嘉之。大和四年,加检校工部尚书、沧齐德观察使。时大兵之後,遗骸蔽野,寂无人烟。始至,空城而已。侑攻苦食淡,与士卒同劳苦。周岁之後,流民襁负而归。侑上表请借耕牛三万,以给流民,乃诏度支赐绫绢五万匹,买牛以给之。数年之後,户口滋饶,仓廪盈积,人皆忘亡。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以功加检校吏部尚书。六年,入为刑部尚书,充郓曹濮观察等使。自元和末,收复师道十二州为三镇。朝廷务安反侧,征赋所入,尽留赡军,贯缗尺帛,不入王府。侑以军赋有余,赋不上供,非法也,乃上表起大和七年,请岁供两税、榷酒等钱十五万贯、粟五万石。开成三年卒,赠司空。 (节选自《旧唐书•殷侑传》
  【注】度支:官名。掌管全国财赋的统计与支调。三镇:此处指郓、曹、濮三州。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B.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C.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D.初/州兵三万/悉取给於度支/侑一岁而赋入/自赡其半/二岁而给用/悉周请罢/度支给赐而劝课/多方民吏胥悦/上表请立德政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文中的贞元、元和、大和、开成都是皇帝年号。
B.河朔的“朔”与朔漠、朔风中的“朔”都是指北方,另外,“朔”还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展开余下试题C.加是加封的意思,即在官员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誉称号,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D.榷的意思是专营、专卖,榷酒是我国封建政权实行的酒类专卖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制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殷侑少年立志,学有所成。他儿时即立志努力学习,长大以后通晓经学,精通历代礼制沿革,贞元末年科举登第,后多次升职,任太常博士。
B.殷侑坚守气节,不惧威吓。在奉命出使回纥时,面对回纥可汗的盛兵以待和无理要求,他毫不畏惧,直言可汗的失礼之处,最终使可汗不敢威胁。
C.殷侑性格耿直,敢于进谏。文宗即位不久就有地方反叛,当时皇上一心想打败叛贼,丞相也不敢有异议,唯独殷侑直言进谏,认为应对叛贼宽大为怀。
D.殷侑体恤民情,颇有政声。在任沧齐德观察使时,面对当地民生凋敝的情形,他和士卒同甘共苦,竭力恢复民生,数年之后,粮丰仓实,百姓安居乐业。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行者皆惧,侑谓虏使曰:“可汗是汉家子婿,欲坐受使臣拜,是可汗失礼,非使臣之倨也。”
(2)数年之後,户口滋饶,仓廪盈积,人皆忘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点绛唇•感兴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①。平生事②,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注】王禹偁(chēng):巨野(今属山东)人。在朝为官敢于直言讽谏,屡受贬谪。曾贬黄州,又迁蕲州(今属湖北)病死。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由于他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
①如缀:排列成行很整齐,如连缀在一起。②平生事:这里指向来所追求的功名事业。
14.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雨恨云愁”一句词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写江南多云多雨令人感到惆怅,以表现作者的心绪。
B.“江南依旧称佳丽”一句表明作者眼中的江南仍有着美丽的景象,“依旧”暗寓了今昔之感,透露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C.“水村”两句抓住江南水乡最富地方特色的景物进行细致刻画,展现了一片明丽、温馨的景象。
D.“天际”两句承上片写景而来,视角由低而高,转向空中。诗人用“天际征鸿”来反衬自己的碌碌无为,以物衬人。
E.词人遥见“天际征鸿”触发了“平生事”的联想,并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中,含蓄而深沉。
15. 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李煜在《虞美人》中面对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小剧场正上演昆曲《游园惊梦》,云台上那青衣眼神流转,碎步生莲,才一开腔便先声夺人,楼上楼下的看客皆轰然叫好。
②饶宗颐,这位被称为当代“最后的通儒”的国学大师,与季羡林先生并称“北季南饶”,他拥有百科全书式的深厚学养,令后辈学者难以望其项背。
③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经济就一直处于悬崖的边缘,目前已是如履薄冰,尤其是今年6月23日的英国脱欧事件,更是给了日本经济当头一棒。
④两人的矛盾本来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他却铤而走险,实施打击报复行为,最终害人害己,锒铛入狱。
⑤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在大众创业蔚然成风的今天,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⑥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慨叹不已。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今天参观的石窟造像群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堪称当时的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B.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C.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D.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真是好久不见了,你看咱们大学毕业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都精心地惠存着。
B.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了。
C.前几日你托人送来的小说初稿,我已经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D.这么珍贵的书您都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戏曲表演的中心是创造角色,成功地塑造出舞台人物形象。演员在舞台上要想创造出有血有肉而又有艺术性的人物形象,_____①_____。如演关羽的演员对他的角色是崇敬的;演李逵是带着亲切偏爱的心情的。其次,还要有对人物感情的体验,捕捉到人物内心各种细微的变化,_____②_____。例如,演员徐小香为演好《群英会》里的周瑜,既深入体验周瑜总比不过孔明时又妒又气的内心状态,又着力在周瑜头上的翎子上下功夫,让翎子发抖,身子不动,这样他就表现出心里实在气得没法,但又要极力克制住的复杂的心理。基于这两个方面,正是_____③_____,才使他所饰演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了感人的艺术魅力。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古典艺术遇到时尚先锋,传统文化邂逅高科技,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近日,一家手机厂商联合北京故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推出了一款手机。手机融合了团龙、祥云等传统图案,融入了诸多故宫元素,不仅外观上采用了故宫龙袍上的团龙、海水江崖图案;手机还内置了掌上故宫、每日故宫等APP,屏保和壁纸源自故宫的五福捧寿、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湖北省黄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