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42 2017-11-01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2]
福建省泉港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泉港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 代 诗 派 翟长兴
现代诗派,是对三十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有大致相似的创作风格的年轻的都市诗人的统称。现代诗派因《现代》杂志而得名,其兴起的标志,即是1932年在上海创刊的由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
戴望舒是现代派诗歌领袖,重要的诗人还有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施蛰存、金克木、废名等,他们都以各自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现代派诗歌的发展。
在20世纪30年代阶级对垒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现代派诗人们大多是游离于政党与政治派别之外的边缘人;同时,许多人来自乡土,在都市中感受着传统与现代双重文明的挤压,又成为乡土和都市夹缝中的边缘人。他们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濡染了波德莱尔式的对现代都市的疏离感和陌生感及魏尔伦式的世纪末颓废情绪。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
戴望舒的《雨巷》典型地表达了一代青年普遍的理想幻灭的忧郁情绪。作为理想象征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像梦飘过一样,在面前一闪,转瞬即逝了。就这样用暗示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追求美好理想而不得的那种孤苦心情。这点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影响。
在诗艺上,现代派诗人注重暗示的技巧,很少直接呈示主观感受,而是采用意象隐喻、通感、象征来间接传达情调和意绪,这使得现代派诗歌大多含蓄、朦胧,既避免了狂叫、直说,又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弊病,创造性地转化了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象征主义诗艺。
现代派诗人重视向内在的心灵世界和平凡的日常生活开掘诗的题材,运用象征的意象与曲折隐藏的方法,表达其忧伤之思情,追求“象征派的形式、古典派的内容”的统一。现代派诗歌的现代诗形体体现在表层形式上,它有以象征主义为主、兼有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意象派的艺术特点;而在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取向上则显示出鲜明的古典主义特征,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民族审美特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正是现代派诗人们这样孜孜不倦,兼收并蓄,不断地进行着“化古化欧的创造性的转化工作”,使中国新诗既民族化又现代化,从而构建起真正的东方民族现代诗。
现代派诗歌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标志着中国新诗的成熟,是东方民族现代诗构建发展的开始。其所追求的开掘内心和传达朦胧的美学原则,对于新诗艺术表现的含蓄与丰富,对诗的艺术本质的思考与探索,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无疑是有积极意义与独特的贡献。(有删改)
1.下列有关“现代诗派”的表述,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现代诗派是指在20世纪30年代到抗战前新崛起的创作风格上大致相似的年轻都市诗人的统称。
B.现代诗派以施蛰存、杜衡主编的《现代》杂志为阵地,他们创作的诗歌标志了中国新诗的成熟。
C.现代诗派的诗人多无政治派别,是来自乡村、在城市生活而遭受乡村、都市文明挤压的边缘人。
D.现代诗派诗人追求化古化欧的创造性工作,使中国新诗成为具有民族 性、现代化特征的现代诗。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浏览完整试题
A.现代诗派的得名源于1932年在上海创办的《现代》杂志,杂志汇集了许多大城市的诗人,并刊发了许多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作。
B.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领袖,其《雨巷》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诗人理想的象征,诗歌表现了当时青年普遍存在的理想幻 灭情绪。
C.现代诗派诗人创作的诗歌很少直接表达主观感受,往往采用暗示的方法,间接表达内心情感,纠正了初期象征派晦涩难懂的问题。
D.现代诗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诗歌注重使用象征手法;具有鲜明的古典主义风格,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如朦胧而明朗。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现代诗派的诗人都各自以意象新颖、想象独特的诗作,推进了现代诗派的发展,形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的美景。
B.现代诗派诗人深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再加上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使得他们的视野投放到中国更广阔的疆域。
C.波德莱尔、魏尔伦的诗歌特征等对现代诗派的诗人影响很大,但现代诗派的诗人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进行创造性转化。
D.现代诗派重视内心世界和平凡生活,诗人用曲折、隐藏方式和象征的意象表达内心情感,在中国新诗发展中有独特贡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姥姥的泪 赵振国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眼窝儿变得浅了,浅到轻轻一碰就能碰出大把大把的眼泪来,因为一本书、一首诗、一部影视作品抑或一个梦。
那天夜里,我又从梦里醒了,梦里没有见到姥姥,梦见的是一条蛇。猛地想起,姥姥是属蛇的。不禁又怀念起姥姥来了。
3岁的时候,父母把我送到了乡下的姥姥家,这一“送”,就是13年。即使14岁那年我的户口迁到了城里,也还是和姥姥一起生活着,只是生产队不分给口粮了,要到粮站去买,每月29斤半,直到16岁入伍。小学三年级以前,我按着姥爷的姓氏——姓刘。那个乳名,其实也是我上学后用的大名,极臭极臭的,也是姥爷和姥姥给我起的。我曾问过姥爷,怎么给我起这个名字,说是越不好听的名字越好养活。现在,偶尔回到姥姥家,还有人在叫着我的乳名,听起来仍觉得亲切得很,温馨得很,仿佛回到了儿时。
想着想着,睡意随着回忆的长风旋转着、飘荡着,不晓得散落到哪里去了。脑子清醒着,虽然有着小夜曲的催眠。
我悄悄下床,披着衣服来到了阳台。
望着南天,朝着姥姥生活和长眠的方向,本还在眼窝儿里打转的眼泪此时已经滚到了嘴边,舔了舔,咸的,带着稍苦的味道。
也曾经看到过姥姥流眼泪。
好像是初冬,也可能是暮秋,只记得地里没有多少庄稼了,人也穿上了厚厚的衣服。姥姥拉着我走了很远的路,还穿过了一条铁道,来到野地里的一座坟前:“这是你姥姥娘(邢台方言,姥姥的母亲)的坟。”随后,从篮子里拿出了些许粗糙的黄纸、几块饼干,还有一盒火柴。“你到那边玩去吧。”姥姥随手指了一下。我不明就里,撒着欢儿跑开了。等我回头的时候,看到坟那边慢慢地升起了一缕青烟,伴着烟雾,听到了姥姥的哭声。
在姥姥家,我幸福地成长着。看到小伙伴在父母怀里撒娇,也难免有些寄人篱下的惆怅。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瞻前顾后和安分守己的性格,被自卑的牢笼紧紧地囚着,并生长着。
即使如此,也有做坏事的时候。
一天和同伴去割草,不知谁说要比试一下谁的镰刀更锋利, 我就挥舞起来,齐刷刷地割倒了邻居家的一大片庄稼,那是只有一人高的玉米,正在吐着金黄色的穗儿。邻居找来了,姥姥当着我的面给人家赔了不是。说,眼下正在受灾,吃都吃不饱,粮食那么金贵,糟蹋粮食就是作孽。不爱惜粮食的人,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
邻居走了,姥姥关上门,左手把我拉过来,右手照我的屁股打了一巴掌。我没有觉到疼,但还是“呜呜”地装哭起来,其实并没有流泪。当我转过身来偷偷看姥姥时,发现姥姥流泪了。
姥姥生育过一个儿子,当年就夭折了,就抱养了一个和亲生儿子同年出生的孩子,就是我现在的舅舅。姥姥视舅舅如同亲生。后来,舅舅结婚生子,家庭人口慢慢多了起来。那时,我仍住在姥姥家。舅舅、妗妗对姥姥、姥爷很孝顺,对我也很好,没有觉得他们嫌弃过我这个白吃白喝多年的外甥。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姥姥和妗妗没有当着我的面磕磕绊绊过。有时我放学回到家,在门外也能听到她们的争吵声,但一进家门,顿时鸦雀无声了,看到的是姥姥那红红的眼睛。多年以后,当重提往事时,姨姨告诉我,因为你这个外甥,你姥姥当年背地里不知流过多少泪,她憋屈啊。
看见姥姥最后一次流泪,是在我入伍的时候。那是个冬天的午后。午饭时,姥姥一家围在一起,有说有笑,叮咛和嘱咐了很多话。要动身了,前去和姥姥告别,一进屋先叫了声“姥姥”,只见姥姥坐在炕沿上,低着头抽泣,不抬头看我,也没有应声。我的两眼刹那间模糊了起来。妗妗见此情景,抱着孩子把我推出了门外,我也看到妗妗的那双泪眼。
我哽咽着离开了姥姥。这一别,就是4年。在我4年后第一次探家时,姥姥对我讲:“在你走了以后,4年里,我不能听到人家提起当兵的,也不能看见当兵的。听到了,看到了,我就想起你,会流泪。”
我从儿时记忆的长河里,虔诚地捧出姥姥的眼泪,咀嚼着,犹如咀嚼姥姥的酸甜苦辣、岁月沧桑。
姥姥曾经的眼泪,是怜悯的泪?舐犊的泪?憋屈的泪?是盼望我快快长大的泪?哭坟时报恩的泪?一定不是痛苦的泪。痛苦时,姥姥是不流眼泪的,即使将要走到生命的尽头忍受着病痛的巨大折磨时,都没有哼过一声、叫过一句,也没有流过一滴泪。
恍惚中,我仿佛看到,姥姥蘸满一生的泪水,在曾经生活的土地上,书写的是一个大写的“爱”。
“爱”,足以使我受用一生了。(选自《散文百家》2014年第6期)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姥爷和姥姥给“我”起的乳名虽不怎么好听,但“我”当时却觉得很亲切,这源于“我”对姥姥的爱。
B.姥姥说,不爱惜粮食的人,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这流露出姥姥对劳动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
C.“你姥姥当年背地里不知流过多少泪,她憋屈啊”说明姥姥为“我”在生活中忍受了很多。
D.文章在塑造姥姥形象时运用了细节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以及侧面描写等写作手法。
E.本文语言通俗,情感真挚,通过回忆姥姥的一系列泪,抒发了“我”对姥姥的深深的眷念。
展开余下试题
5.文章标题为“姥姥的泪”,但开头部分却写“我”的泪,这样写有何用意?(4分)
6.文章最后说,姥姥的爱“足以使我受用一生”,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谈谈你的理解。(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1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7-13题,共21 分。其中7-12题六道选择题,每小题2分。)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王惊,自引而起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B.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 荆轲顾笔武阳,前为谢曰
C.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8.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C.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令将军与臣有郤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夜缒而出 ②皆白衣冠以送之
B.①道芷阳间行 ②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C.①使使以闻大王 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D.①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②此亡秦之续耳
10.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因人之力而敝之 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B.①吾其还也 ②其人居远未来
C.①越国以鄙远 ②皆白衣冠以送之
D.①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11.下面句子按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欲呼张良与俱去
④以其无礼于晋 ⑤毋从俱死也 ⑥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⑦是寡人之过也 ⑧沛公安在 ⑨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⑩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A.①③⑤/②④⑧/⑥⑦/⑨⑩ B.①⑨/②⑧/③⑤/ ④⑥/⑦⑩
C.①/②⑧/④⑥/⑦⑨⑩/③⑤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⑨/⑧⑩
12.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作“春秋三传”。
B.《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晋侯、秦伯围郑”中“晋侯、秦伯”指的是晋文公和秦穆公;“侯”和“伯”指的是爵位,春秋时期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D.古代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分)
译文:
(2)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4分)
译文: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①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 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 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案堵”:安居,“案”通“安”。
14.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止宫休舍 止:住下
B.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飨:用酒食招待人,犒劳
C.沛公又让不受 让:责备,指责
D.沛公欲王关中 王:称王、当王
15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B.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C.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D.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邦进入咸阳城后采取了一系列安抚百姓的政策,如封府库、约法三章、不受酒食等,深得民心,以至人“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B.刘邦、项羽两大阵营中都有私通对方的奸细,但两人对己方奸细却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刘邦是严惩,而项羽是采信。
C.本文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特别是写刘邦入关与民“约法三章”,而项羽入关后则烧杀屠戮,暗示了后来刘邦的成功与项羽的失败。
D.刘邦有政治才能,以“柔”得民众,项羽有军事才能,以“刚”(武力)进行征服,但百姓不服从项羽。
1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译:
(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8分)
深湾夜宿
王勃
津涂①临巨壑,村宇架危岑②。堰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注】①津涂:道路。②岑:小而高的山。③堰:拦河蓄水的土坝。④砧:捣衣石。
1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夜宿的深湾是个偏僻的地方,道路面对巨大的山谷,村子建在危险的山上。
B.一个“隐”字,写滩声时隐时现地传来,可想象出诗人凝神远听的神态。
C.一个“深”字,写出江边的树木随风起伏,树影晃动时的情景。
D.第一联是写近景,第二联是写远景,远近交替写深湾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景。
E.前三联,写出诗人眼中的异乡景色风情,第四联抒发游子乡思,情景相生。
19.诗的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 8 分)
2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 分)
(1)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以“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对军阀统治者的蔑视,概括了 早期革命者的豪迈气概。
展开余下试题
(2)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戴望舒《雨巷》)
(3)寻梦?撑一支长篙, 。(徐志摩《再别康桥》)
(4)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5)《荆轲刺秦王》一文 中,众人为荆轲送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慷慨激昂,壮怀激烈。
(6)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用问答形式表明内心清静就能远离喧嚣之意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2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百舸(ɡě) 峥嵘(rónɡ) 似(sì)的 彷徨(pánɡ)
B.河畔(pàn) 颓圮(pǐ) 青荇(xìng) 长篙(gāo)
C.鲰(zōu)生 逢(féng)孙 佚(yì)之狐 变徵(zhǐ)之声
D.参乘(shèng) 拊(fǔ)心 忤(wǔ)视 数(shù)目项王
22.下列词语或成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杀戮 涣然冰释 趋之若骛 微言大义
B.脉搏 再接再励 美轮美奂 张皇失措
C.宣 泄 食不果腹 额手称庆 饮鸩止渴
D.追朔 旁征博引 谈笑风生 一筹莫展
2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美国的体制决定了政府官员腐败行为相对少,因为腐败成本太高。即使是轻微的受贿,图穷匕见后惩处相当严厉,因此得不偿失。
B.在绝大部分普通学校或者差的学校,年轻教师得到的东西要少得多,在这些学校时间长了,很容易有峥嵘岁月的感觉,前途堪忧。
C.无论你是喜欢中餐还是西餐,喜欢独自下厨还是更喜欢和别人合作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都可以从美味中寻找乐趣,体味其中不同的滋味。
D.日本近年来一直吵嚷着中国的军费“不透明”,日本的军费倒是透明了,可是如此大规模地购买进攻性武器,如此项庄舞剑,又是意欲何为?
2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3分)
A.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后,通过央视再次发力,推出一档集文化、益智、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电视竞猜节目《中国谜语大会》。
B.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的经济在第三季度还能够保持稳步增长,表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调控措施和抵御危机的能力不断提高。
C.据不完全统计,居民家中发生的燃气事故中,近九成事故都是因为燃具售后安装质量不合格或维修质量无保障的原因造成的。
D.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能否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其中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已经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
25.一中高一段年将于元旦举办诗歌朗诵会,请根据对下面诗歌内容、风格等方面的理解或评价,在三首诗词之间为主持人报幕各设计一段衔接语。(每段不超过50字)(6分)
徐志摩《再别康桥》
衔接语:(1)(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戴望舒《雨巷》
衔接语:(2)(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四、写作(60分)
26.请以“________(父亲、母亲、爷爷/外公、奶奶/外婆)的另一面”为题目,立意自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答案】C
【解析】范围弄错。现代诗派的诗人并不是都来自乡村,“许多人来自乡土”。
2.【答案】D
【解析】曲解文意。“审美特色有东方民族矛盾心理”错误,原文“呈现出朦胧而又明朗,单纯而又丰富的东方 民族审美特色”的意思是多层面的审美特征,不是矛盾心理。
3.【答案】B
【解析】B项,曲解文意。由“而五四运动的退潮和大革命的失败,更摧毁了年青诗人的纯真信念,辽远的国土由此成为一代诗人的精神寄托”可知,“使他们的视野投放到……疆域”的只是“大革命失败对诗人信念的摧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4.【答案】A D
【解析】A项“‘我’当时却觉得很亲切”错,“我”觉得亲切是在长大后,这一乳名 让“我”想起童年的一切。 D项“肖像描写”于文无据。(答对一项给2分,多答不给分)
5.【答案】①由“我”梦里流泪引出对姥姥的怀念, 引出下文叙写姥姥的往事;②“我”的泪是对姥姥无尽的爱,姥姥的“泪”实质上也是一个大写的“爱”,两者的情感是相通的,前后相应;③以“泪”贯穿全文,“泪”是文章的抒情线索。(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6.【答案】①姥姥的爱,让“我”感受到家的温馨和亲情,让“我”幼小的心不再孤独;②姥姥的爱,让“我”逐渐长大、懂事、成熟,让“我”懂得珍惜,懂得感恩;③姥姥的爱,是“我”从她的泪中读出来的,让“我”感受到的是对生活的坚强、乐观,坚定“我”走向成功人生的决心。(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意思相近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54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21分,其中7-12题六道选择题,每小题2分)
7.【答案】B
【解析】B“谢”,都是“谢罪”的意思;A“引”,前是“身子向上起”,后是动词“拿起”;C“就”,前是“驾着”,后是“成功”;D“鄙”,前是“把……当作边邑”,后是“粗鄙浅陋”。
8.【答案】B
【解析】 A项,已——矣。C项,卒——猝。D项,郤——隙。
9.【答案】C
【解析】A项,①名词作状语,②名词作动词。B项,①名词作动词,②名词作状语。C项,均为使动用法。D项,①意动用法,②动词作名词。
10.【答案】C
【解析】A.①依靠②趁机;B.①还是 ②那;C.①②都是“来”;D.①到,②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1.【答案】B
【解析】①⑨被动句;②⑧宾语前置句;③⑤省略句;④⑥状语后置句;⑦⑩判断句。
12.【答案】A
【解析】不是“国别体”,应是“编年体”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如果放弃灭掉郑国的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东道主”“ 行李”“ 乏困”各1分,句意2分)
(2) (有个)浅陋的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的军队进来,就可以占领秦的全境称王了。”
(“距关”“内”各1分,句意2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14.【 答案】C(3分)
【解析】让:推让。
15. 【答案】A(3分)
16.【答案】D(3分)
【解析】“但百姓不服从项羽”说法错误,原文是“然恐,不敢不服耳”,意思是“百姓”由
于害怕项羽的武
上一篇:
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语文试题
下一篇: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福建省泉港”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