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47  2017-11-27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7]
江苏省江阴市要塞片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语文试题卷
一、积累运用。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fān( )滋味。我俯身倾听着,分辩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因我暇想。
①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一 fān (______) 倾听(_______)
②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修改。(2分) ____ 改为_____ _____ 改为_________
【答案】 (1). 番 (2). qīng (3). 辩 (4). 辨 (5). 暇 (6). 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遐想。
2. 下面是《八十天环游地球》相关内容的叙述,先画出错误之处,然后在横线上改正。
⑴ 福格先生和路路通乘坐“蒙古号”商船去往蒙古,途中要经过苏伊士。侦探菲克斯在码头耐心等待商船靠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福格和路路通一下车就被逮捕。控告他们的是三位僧侣,理由是他们两人没有脱鞋子就进入了神庙,亵渎了神灵。为了能赶上去香港的仰光号游轮,福格交了保释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蒙古”改为“印度” (2). “他们两人”改为“路路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蒙古”改为“印度”,“他们两人”改为“路路通”。
3. 如果你在主持一个小朋友参加的节目时,将如何生动地解说“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意思?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案】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的赏析。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
4. 下面是某学生的习作片段,请你用学过的符号修改划线部分的不妥之处。
那一次期末测试,成绩一向优秀的我自以为是,并没全力以赴地认真复习,考试成绩出来后,和我预想中的一样,非常的差。我那时突然感到非常伤心,觉得辜负了父母与老师的期望。这时,好友过来安慰我,感觉如阳光一般的温暖,像春风一样轻柔。是的,生活中难免受挫,失败跌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而从头再来。没有一个人的前进道路是平稳的,就算是河中航行的船也难免颠簸,生活中所遇上的坎坷磨难是经受的必然磨练,走过去就会更加勇敢。
【答案】①“和我预想中的一样”改为“和我预想中的完全不一样”。②“从头再来”改为“一蹶不振”。③“经受的必然”改为“必然经受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的修改能力。要从语序和语意的表达,词语的正确使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使文段语句通顺,表意明确,用词准确恰当。注意用学过的符号修改进行修改。


浏览完整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题。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5. 品析“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句中“抱”字的妙处。
6.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5. “抱”字传神地描写出战士们晚上睡觉时不敢懈怠的情形,烘托出军营中枕戈待旦地高度戒备,表现了战士们夜以继日戍守边疆、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
6. 赞美了守边将士的赤胆忠心,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解析】
5. 本题考查了学生炼字能力。赏析词语时,要根据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结合诗句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景物特点)、表达的情感(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几个方面来分析。做此题要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对“抱”字做出赏析。“抱”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由此可以想象将士们怀抱马鞍的目的应该是随时做好应战的准备,想要征战沙场建功立业,更好的表现将士们的这种迫切心情。
6. 本题考查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根据“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可以感知到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据此分析可作答。赞美了守边将士的赤胆忠心,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7. 默写。
①月黑雁飞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杏枝头春意闹。
⑤泪眼问花花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业精于勤荒于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单于夜遁逃 (2). 春风不度玉门关 (3). 竹外桃花三两枝 (4). 绿杨烟外晓寒轻 (5). 乱红飞过秋千去 (6). 行成于思毁于随 (7). 为伊消得人憔悴 (8). 在河之洲 (9). 窈窕淑女 (10). 君子好逑
阅读理解
【甲】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选自《木兰诗》
【乙】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_______。篱败不修,瓦裂不葺。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且号且诟①,妻诘曰:“吾适②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旦日,延③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迂公叹曰:“⑵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 ——选自《迂仙别记》
注释:①诟:辱骂。②适:嫁。③延:请。
8.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或短语。
①愿为市鞍马(______) ②策勋十二转(______)
③篱败不修(______) ④不见雨兆(_______)
9.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研读乙文,试着在乙文开头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一个二字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11. 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的“从此替爷征”的“爷”与乙文中的“汝何以为父”的“父”意思是相同的。
B. 甲文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与乙文中的“妻子东藏西匿”的“东、南、西、北”是文言文中的互文现象,意思是“到处、多个地方”。
C. 甲文中“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朗读节奏的划分是不正确的。
D. 甲乙两文都以叙事为主,甲文侧重表现花木兰善良孝顺、大胆英勇的巾帼女英雄形象,而乙文则侧重表现迂氏之妻心直口快、急躁干脆的小市民形象。
【答案】8. (1). 买 (2). 记功 (3). 破 (4). 下雨的征兆
9. (1). 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 (2). 刚刚将屋子修好,就不下雨了,这不是白白浪费许多钱吗?
10. 吝啬 11. D
【解析】甲文选自:《乐府诗集》 作者:郭茂倩 年代:宋
乙文选自:《迂仙别记》 作者:张令夷 年代:明
8.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9.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狱:(诉讼)案件。察:明察。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10.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可以概括为:吝啬。
11.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逐项进行分析即可。D项理解错误,乙文则侧重表现迂氏的吝啬形象。
阅读课文《背影》,完成下列各题。
①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展开余下试题②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③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也不听。
④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⑤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2. 通读选文,仿照示例完成选文主要内容的梳理。
父亲处理丧事——父亲决定送我——(________)——(________)
13. 简要分析第①节在文中的作用。
14.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③节中两个“踌躇”与第④节中两个“聪明”的表达效果
15. 仔细研读文章,分析探究末节中“背影”的深刻含义。
【答案】12. (1). 父亲张罗上车 (2). 父亲辛苦买橘
13. 交代事情缘由,奠定全文淡淡哀愁的感情基调;为后面写父亲的背影做铺垫(以父亲境遇惨淡凸显出下文父爱的伟大无私)。
14. 两个“踌躇”是犹豫不决的意思,突出了父亲对儿子的体贴与关怀;两个“聪明”其实是反语,是自作聪明的意思,表达了对自己当时自作聪明与轻视父亲行为的自责和愧疚;两个“踌躇”与两个“聪明”前后对照,为下文写望父买橘时情不自禁流下眼泪作铺垫。
15. 示例:父亲不顾年迈体弱翻越月台为儿子买橘,背影中我们感受到父亲爱子的真挚情感;而我凝视着父亲的背影,泪眼婆娑,我感受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理解了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
【解析】
12.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可以概括为:父亲张罗上车,父亲辛苦买橘。
13. 本题考查第一段的作用,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交代事情缘由,奠定全文淡淡哀愁的感情基调;为后面写父亲的背影做铺垫(以父亲境遇惨淡凸显出下文父爱的伟大无私)。
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照应的能力。分析文章内容的前后呼应,这是属于文章的结构问题,文章的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时为了文章的情节的需要,在文章的前面作一些必要的暗示,所以,在读文章的时候,要仔细的阅读。要结合两个重点词语“踌躇”和“聪明”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分析。
15. 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要结合文章具体情节和内容,体会作者与父亲之间的父子亲情。父亲不顾年迈体弱翻越月台为儿子买橘,背影中我们感受到父亲爱子的真挚情感;而我凝视着父亲的背影,泪眼婆娑,我感受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理解了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
(三)阅读裘山山的《六十年前的功与过》,完成下列各题。
几年前,我因获得鲁迅文学奖荣立了二等功。父亲得知后欣慰地说:“我们家终于有个二等功了。”我问:“你当年在朝鲜战场上出生入死地修路架桥,怎么就没立个二等功呢?”父亲说:“只差一点点,被一个处分给抵消了。”
1951年春节刚过,刚毕业于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的父亲作为铁道兵的一员,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在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场,他和战友们历尽千难万险,不怕流血牺牲,尽全力保障铁路的畅通。1953年,他所在的部队担负守护大宁江桥的任务。大宁江桥是朝鲜金义线上非常重要的一座桥(是朝鲜三大铁路桥之一),它的畅通关系到整个金义线的畅通,当然也是被美军炸得最厉害的一座大桥。仅靠守护是不可能的,只能不断地抢修,和轰炸抢速度。
就在入朝第三年的秋天,父亲他们发现大宁江桥的其中一座桥墩有了一道裂痕,顿时万分忧心。桥墩出问题可不比桥面,事关重大。但问题有多严重,或者说裂痕有多长有多深,桥墩需不需要重修,大家一时拿不定主意。因为如果要重修的话,就必须先修建拦截大坝,抽干河水,再开始修建,工程量非常大。更何况处于战争中,没有片刻的安宁,重修更是难上加难。
父亲就向领导提出他亲自下水去看一下,以确定裂痕的位置和长度。领导就让父亲去潜水队做短暂训练。父亲的水性原本很好,小时候在剡溪里泡大的他,身体素质也很好。在短暂训练后,潜水队队长认为父亲没有问题,可以潜水了。
于是父亲就穿了潜水员的行头下水。当时已是10月,在朝鲜,10月的河水冰冷刺骨。父亲喝了几口白酒,暖了暖身就潜入水中。为了弄清情况,他上来又下去,反复几次,在水底围着那个桥墩反复勘察并仔细计算,心里有数了就上来向领导报告说:“裂痕不严重,桥墩可以继续使用,货车和客车都可以通过,不必重修。”领导很吃惊,一再地问:“你有把握吗?”父亲说:“我有把握。”
后来的情况证明: 。
于是那位工程师提议给父亲报请二等功。大家也都觉得这是个重大贡献,应该立功。可是,二等功报上去却没有批下来。一问原因,是父亲在此之前刚刚受过一个处分。
3个月前,父亲所在部队接到一个重要命令:必须在10天之内将大宁江桥的正桥修通。可是,经过3年的反复轰炸,正桥已严重被毁,按正常情况起码得修半年才能通车,就算是紧急情况也得两三个月。可是上级下达了死命令,只给10天。


展开余下试题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何况是在战争时期,父亲和战友们只得全力以赴投入战斗。他们没日没夜、抓紧分分秒秒地干。父亲说,那10天里,他几乎没有躺下过,实在太累了,就坐着打个盹儿,全靠年轻的身体和强大的精神支撑着。时值7月,正是洪水泛滥的时期,这又给抢修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很焦虑。可是越急越出错,由于过度疲劳,一些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发生了平时绝不可能发生的计算错误,以至于又延误了一些时间。
最终,他们在第11天的晚上,修通了那座桥,但比上级要求的时间晚了28个小时。因为这延误的28个小时,父亲和所有与此相关的人员都必须受处分,每人承担几小时。首先是队长被撤职,然后是科长、技术人员等,一路排下来。父亲作为工程师,承担了其中的4小时,这4个小时的处分是:行政警告。这就是父亲此生唯一的一个处分的由来,而由于这个“行政警告”,他3个月后该立的那个二等功,也被抵消了。
父亲给我讲述着发生在60年前的故事,无比感慨地说:“我从军35年,立了8个三等功,就是没有立过二等功,你总算是立了一个。” 我对父亲说:“无论是你失去的那个二等功,还是你受到的那个处分,都比我的二等功更光荣。”  
(选自《羊城晚报》)
16. 通读全文,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交代父亲“功”与“过”的两件事。
17. 文章主要记叙父亲六十年前的功与过,却从“我”几年前因获得鲁迅文学奖荣立二等功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8. 联系上下文,请在文中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过渡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19. 结合文章写作目的,简述结尾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20. 选出对文章中“父亲”的形象特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 名校毕业,学有所成。 B. 年轻有为,非常敬业肯干。
C. 有胆有识,精确细致。 D. 服从军令,比较看重名利。
【答案】16. 功:父亲潜入水下精确勘测和判断了大宁江桥一座有裂痕的桥墩。过:父亲所在部队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将大宁江桥的正桥修通。
17. 由现实话题引入相关联的往事回忆,显得自然贴切且能激发阅读兴趣,并使文末与之相呼应;将我的二等功和父亲在抗美援朝中所立功勋进行对比,突出父亲所作贡献之伟大。
18. 参考:父亲的计算和判断是正确的,那个桥墩始终没出问题;大宁江桥不但没有影响运输任务,还节省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19. 一是以此话结束全文,揭示主旨;二是革命战争年代,父辈们所付出的是鲜血和生命,肯定要比如今和平年代人们付出的代价要大许多,表达了我对父亲在抗美援朝中作出巨大贡献的赞美,体现了我的崇敬之情。 20. D
【解析】
16. 本题考查梳理并概括小说故事情节的能力。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梳理并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前提。解答这类题目,必须着眼于整篇小说,注意记叙顺序,理清情节结构。具体到本题,功:父亲潜入水下精确勘测和判断了大宁江桥一座有裂痕的桥墩。过:父亲所在部队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将大宁江桥的正桥修通。
17. 本题考查第一段的作用,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由现实话题引入相关联的往事回忆,显得自然贴切且能激发阅读兴趣,并使文末与之相呼应;将我的二等功和父亲在抗美援朝中所立功勋进行对比,突出父亲所作贡献之伟大。
18. 本题考察过渡语的补充,过渡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这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结构上的,另一层是内容上的。结构上就是对整体的把握,增加条理和文章的语言的流畅性。内容上就是对上面篇幅的总结和对下面篇幅的开头总起作用。要根据这两点补充句子。
19. 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作用。文章结尾往往有照应开头的作用,另外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有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一是以此话结束全文,揭示主旨;二是表达了我对父亲在抗美援朝中作出巨大贡献的赞美,体现了我的崇敬之情。D项错误,父亲并不看重名利。
20.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点睛:概括人物形象,实际上是考查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概括人物形象的前提要把握品读全文,防止答的不全或流于表面。答题时,可采用如下方法:找出句中能体现人物性格品质的原词;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例概括出人物的品质和个性;从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整体感受人物形象的特点。然后精心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尽量不要重复。
(三)作文。
21. 请以“承担”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戏剧、诗歌除外。②中心明确、详略得当、语言流畅、结构合理。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答案】承担
如果人生是一场龙舟赛,那么我们便是那永不言弃的坚强的水手;如果人生是广褒无垠的长空,那我们便是博击在理想的长空中的雄鹰;如果人生是一场生死较量的长跑,我们就是每个人命运中的马拉松。一切的坚难险阻,都无法折断我们承担的臂膀。我们乘着风雨,前行在一片茫茫的人生大海上。我们无须顾及海的风浪有多高、有多大,我们毅然前行,因为我们有着热血一腔,只要我们学会承担。
承担是一种毅力。一个学生的名字,震撼着一代人!一个学生的精神感动着所有人!这个学生的名字是——洪战辉!这种精神是——刚毅!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坚毅承担风雨,冲出风雨才是最重要的。洪战辉,他虽然没有享受过家的温馨,但是他拥有着常人无法拥有的毅力和勇气,用自己的肩膀毅然承担起了生命的重负,为自己和妹妹重新点燃了希望之光。我们无法面对重大家庭变故而坚强自若,我们无法在泰山压顶的压力下继续求学,我们无法在举目无亲的世界上奋然跃起,但这一切的一切,洪战辉凭着他学会承担的毅力做到了!他的事迹证明英雄不需要有何惊天动地的壮举,只要敢于承担。
承担是一种骨气.越王战败,被俘虏到吴国夫差身边做马前卒。这对于一个堂堂的国君,是多么大的耻辱!但是勾践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日察吴国细情,最后,终于有机会回到他日思夜想的祖国。回到越国后,他无用多言,悬梁刺骨,卧薪尝胆.最后率领三千越甲,一举消失吴国,可谓壮哉!凭的是什么?是他那学会承担荣辱的一种不可磨灭的骨气!
承担是一种风度.司马迁勇于承受面壁思过之罚,在狱中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潜心考究,最终著成信史照人寰,可谓知哉!这无一不凭着他宽广的心胸不凡的气度。司马迁用他的行动,为历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且永远彪炳史册。
承担是寂寞时的一盏明灯,指引你勇往直前,漫漫前路,哪怕风雨再大我们也应学会承担。
点睛: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江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