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98  2017-11-28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8]
江苏省连云港市涟水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指出下列各句中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诋毁,说坏话
B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匡:使……得以匡正
C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奇:奇怪
D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矜:夸耀
2、指出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各项的是 (3分) ( )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大王来何操?
C岂管仲之谓乎?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湖南卫视本着既弘扬正能量,又助力全省经济发展,以每台5亿元对外开放《人民的名义》播放权。
B近视患者都应该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配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C为适应市场经济新格局的新变化,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这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同时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D今年清明节,有近20个学校的领导和老师、2000多名学生参与了扫墓活动。
4.下列诗句与“薄酒懒招客”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 )
A好书愁借人 B新诗束楼阁
C金凤铸诗魂 D花好难藏春
5.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使用语言,不仅要用得对,在语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
②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
③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
④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
⑤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
A.④①⑤③② B. ④③⑤①② C. ⑤②①④③ D. ⑤③④①②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6——9题。
①(张)奋少好学,节俭行义,常分损租奉,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十七年,儋耳降附,奋来朝上寿,引见宣平殿,应对合旨,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建初元年,拜左中郎将,转五官中郎将,迁长水校尉。七年,为将作大匠,章和元年,免。永元元年,复拜城门校尉。四年,迁长乐卫尉。明年,代桓郁为太常。六年,代刘方为司空。
②时岁灾旱,祈雨不应,乃上表曰:“比年不登,人用饥匮,今复久旱,秋稼未立,阳气垂尽,岁月迫促。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政之急务,忧之重者也。臣蒙恩尤深,受职过任,夙夜忧惧,章奏不能叙心,愿对中常侍疏奏。”即时引见,复口陈时政之宜。明日,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阳狱,录囚徒,收洛阳令陈歆,即大雨三日。
③奋在位清白,无它异绩。九年,以病罢。在家上疏曰:“圣人所美,政道至要,本在礼乐。《五经》同归,而礼乐之用尤急。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曰:‘揖让而化天下者,礼乐之谓也。’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孔子谓子夏曰:‘礼以修外,乐以制内,丘已矣夫!’又曰:‘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臣以为汉当制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诏书,愍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驳异。臣累世台辅,而大典未定,私窃惟忧,不忘寝食。臣犬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


浏览完整试题④十三年,更召拜太常。复上疏曰:“汉当改作礼乐,图书著明。王者化定制礼,功成作乐。谨条礼乐异议三事,愿下有司,以时考定。昔者孝武皇帝、光武皇帝封禅告成,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先帝已诏曹褒,今陛下但奉而成之,犹周公斟酌文武之道,非自为制,诚无所疑。久执谦谦,令大汉之业不以时成,非所以章显祖宗功德,建太平之基,为后世法。”帝虽善之,犹未施行。其冬,复以病罢。明年,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 副:符合
B.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 厝:放置
C. 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阳狱 幸:驾临
D. 受职过任,夙夜忧惧 夙夜:整夜
7.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A.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
B. 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
C.九年,以病罢
D. 礼以修外,乐以制内
8.翻译下列各句(8分)
(1)比年不登,人用饥匮(3分)

(2)臣犬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2分)

(3)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3分)

9.请简要概括③④两段中张奋两次上疏朝廷的目的。(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题10——11题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①思解愠。愿斫五弦琴②。
【注】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懈吾民之愠兮”。
10.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描写了孤桐怎样的特点? (5分)

11.请指出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者借托“孤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出下列各句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 ▲ ,则芥为之舟。《逍遥游》
②. 东船西舫悄无言, ▲ 。《琵琶行》
③.此情可待成追忆, ▲ 。《锦瑟》
④. ▲ ,只是朱颜改。《虞美人》
⑤.以尔车来, ▲ 。《氓》
⑥.乘骐骥以驰骋兮, ▲ 《离骚》
⑦.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蜀道难》
⑧.故其称曰:“ ▲ ,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列传》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一16题。(20分)
篱 角
查一路
(1)作小学教师的母亲,工作曾有三次调动,记得每次她都在新住地门前支上篱角。篱角,就是用竹枝在门前造出的围墙。尖利的竹竿,“人”字形斜插进地面松土里,连成一串,三面围拢,简单构成,却把家的温暖圈在墙内。
 (2)长方形的空间被开辟出来,家在右上角,像一枚信封贴上了邮票——此后,我成人了,漂泊,说到家的生活,满脑子里都是这个样子。
 (3)夏天,各种藤蔓缠绕,瓜叶层层叠叠,将三面篱角覆盖成绿色的矮墙。丝瓜,是母亲在篱笆墙边种得最多的瓜,蔓儿像蚯蚓顺着竹竿爬,蓬蓬勃勃,毫无规则,跟我刚上学时信笔在草稿纸上的涂鸦一个样子。其实在春天,篱角就已经作为植物园存在,绿色一点点爬出来,渐渐地,花儿站在墙头,期待蜜蜂来作媒,随后,必然结果。终有一天,它们一起熟了。丝瓜像瓜中的瘦长秀才,甜瓜像瓜中的侏儒……风过小院,各种瓜很卖力地搔首弄姿。
 (4)蝴蝶、蜜蜂和不知名的昆虫,终日盘旋在篱角和小院里。午后,常有一只猫从浓荫里钻出来,或是从竹架上跳下来,落地轻盈,两眼像金子一样闪光。鸡从绿色长廊里走出来,后面跟着鸭。我尤其喜欢它们小时候的样子,那时,鸡穿着花背心,鸭则一身黄色运动服,伏在篱角下的草丛里,一伸一缩,它们颈部像装了弹簧。
 (5)若是没有猫和狗的骚扰,鸡鸭们的生活也可以比猪还悠闲。篱笆下有各种虫子,浮土里的蚯蚓,味美,且富含蛋白质,都可为大餐。可是,猫蹑手蹑脚跟在它们后面,伺机发动袭击,狗的攻击力更强,我家有条黄狗能够噌一声跳过篱角,每当此刻,院内鸡飞狗跳。
 (6)太阳照过来,阴影一点点延伸,空隙中滤出的朵朵阳光在地上跳跃。猫在回眸,狗在喘息,鸡在刨土,鸭在唱歌,蟋蟀和昆虫也都有各自的生活……当酷热来临的时候,藤蔓上巨大的叶片就是这一方小天地绿色的肺。有阴风从篱笆的空隙袭来,人坐在一只大冬瓜上纳凉,摇蒲扇,月夜下亦如此,只是多了月下影处的竹榻,可以卧看天河与牵牛织女星。
 (7)一天的开始和结束,我看着朝阳从篱角升起,又看着夕阳从篱角落下去,篱角与阳光配合着,在小院留下斑驳的光影。我也喜欢探寻绿叶丛中的虫子们,尤其是绿色的蟋蟀,大而雄壮,漂亮的触角和头盔,身披坚硬的铠甲,绷紧双腿,从一片绿叶弹射到另一片,划过的弧线,令人心动。动物、植物,大地上一些细微的事物,被圈在绿色的篱笆内,被聚拢的生命,盎然有生机,一蔓一枝、一动一静皆有趣。
 (8)画家丰子恺画画累了,抛下画笔,去篱角张望。想必是个冬天,腊梅花开放,他从树上“借”了几枝,欣然插在胆瓶中,然后记下来。“篱角梅初发,一枝轻摘来,可怜心未死,犹向胆瓶开”。
 (9)许多文人骚客的诗意,由篱角而触发。翻一翻唐诗宋词,看看“篱角”这两个字的使用频率有多高!孩提时从此处获得乐趣,中年漂泊它成了怀乡的意象。杜甫见了篱角上的一只秋瓜,曾老泪纵横地写道:“一辞故国十经秋,每见秋瓜忆故丘。”
 (10)即便童年,秋天,我的心也变得空旷。当萧瑟的秋风吹起,篱角上藤蔓已变得枯黄,枯叶沙沙作响,萧萧而去,几只秋瓜孤悬于篱架,随风摇晃,有“秋瓜感霜霰,茎叶飒已槁”的凄清。
 (11)儿时的某一天,一不小心,我无意走进了某种诗意。黄昏,夕阳爬过篱角上的衰叶,落入院内,风,像猫一样蹑手蹑脚地蹭过去。独坐小马扎上的我,感到孤单,也感到美好,心里充满了倾诉的欲望。多年后的阅读,我一直留心“篱角”这个词,才知道彼时的心境可用姜夔《疏影》来描述:“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惆怅,且一往情深。


展开余下试题 (有改动)
13.请简要概括篱角下动物的生活特点。(4分)
 

14.赏析文中画线句。(4分)
(1)长方形的空间被开辟出来,家在右上角,像一枚信封贴上了邮票。
  ▲
(2)惆怅,且一往情深。
  ▲
15.文中插入丰子恺作画的内容有何作用?(6分)

16.探究“篱角”对于“我”人生的意义。(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
劝君免谈陈寅恪
易中天
①已故历史学家陈寅恪在辞世多年后忽然成了文化新闻的热点人物,似乎是一件没什么道理的事情。
②史学不是显学,陈先生也不是文化明星、大众情人。陈寅恪也不同于其他一些文化人。他不是金庸,不曾写过从政治家、科学家到“引车卖浆者流”都人见人爱的新派武侠小说,也没那么多门徒和拥趸。他的著作,选题既很专门,文字也很古奥,感兴趣的人不多,看得懂的人也不多,感兴趣又看得懂的更是凤毛麟角,哪里会弄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他也不是余秋雨,不曾炮制过“香喷喷甜津津有点嚼头,完了还能吹个泡泡”的“文化口香糖”,亦不曾发表过声讨某集团的《告全国人民书》。
③没有哪个小女生或小男生会去买《元白诗笺证》或《柳如是别传》。柳如是?柳如是是谁?是王菲吗?还是田震?陈寅恪又是谁?是汪国真、赵忠祥吗?陈寅恪的最后20年,基本上是冷清寂寞,默默无闻的。他甚至不同于钱钟书。钱先生和陈先生一样,也是学贯中西博通今古,也是淡泊名利不事张扬。他的《管锥编》。《谈艺录》,也没多少人看得懂。但钱先生毕竟写过《围城》呀!还被拍成了电视连续剧,还拍得挺成功。这就举国皆知,人人趋之若鹜了。那么,陈先生可曾与大众传媒缔结过良缘吗?没有。
④所以我赞同骆玉明教授的说法:“陈寅恪最不应该成为公众人物。”然而“最不应该成为”的最终还是“成为”了。而且,还弄到了人人都拿他来附庸风雅,谁不说陈寅恪谁就狼心狗肺缺心眼儿的程度。至于这些说词究竟有多少符合历史事实,又有多少最得逝者之心,那就只有天晓得了。正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⑤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冷和热。最不该热的热了起来,就一定事出有因。比如国内民众的关心,便多半带有好奇心理。的确,像陈寅恪这样可以公然不参加学习,不接受思想改造,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真没几个。这才真是怪了!于是人们就很想知道,陈寅恪这“瞎老头”受此优待,究竟凭的是什么?疑团很快就因史料的披露而冰释。原来这陈寅恪并非等闲人物。他的祖父陈宝箴,未出道时就为曾国藩所器重,后来官居湖南巡抚,是戊戌变法时推行新政的风云人物。父亲陈三立(散原先生),早年和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一起,号称“晚清四公子”,晚岁则以诗文著称,被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评价为鲁迅之前中国近代文学成就最高者。在一个重血缘,重门第,重承传,重渊源的国度里,这已经足够让人肃然起敬了。何况陈寅恪本人也十分了得。他12岁时就东渡日本,以后又游历欧美十数年,回国后与赫赫有名的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同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而1925年吴宓举荐他任此教席时他才35岁。他学问大得吓人,据说外语就懂十几门(也有说二三十种的)。名气也大得吓人,据说毛泽东访苏时,斯大林还专门问起。英国女王也曾来电问其健康。这些都让人啧啧称奇,哎呀连声。如此之多的光环加之于身,被推介给大众也就不足为奇。
⑥陈寅恪是了不起的,可惜我们学不来。首先是“顶不住”。无论是谁,当真要坚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就必须有本事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要知道,压力并不仅仅来自官方,来自当局,也来自民间,来自群众。
⑦其次是“守不住”。怎么个守不住呢?因为要“学以致用”。中国的读书人,或曰知识分子,内心深处历来就有一个解不开的疙瘩,那就是总觉得自己的满腹经纶得有地方派个用场,否则实在是可惜了。所谓“有用”,倒不一定是要拿去换饭吃,换钱花,更主要的还是要有利于国家民族国计民生。因此这种想法不但不可耻,反倒很崇高。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谈陈寅恪?
(选自《博文》,有改动)
1.文章说了陈寅恪热的现象,陈寅恪为什么能在社会上流行起来?(6分)

2.结合文章概括陈寅恪有哪些异乎常人的地方。(6分)

3.作者认为为什么不能谈陈寅恪?(6分)

七、作文(70分)
古人常说“见微知著”“管中窥豹”“一叶知秋”,都是指看到微小的事物,就知道可能发生显著的变化,探微可以领略世界的纯真和美好,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情趣,感受情感的熏陶,激发生命的智慧和创造的潜能……

江苏省涟水中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4题。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唯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选自苏洵《辨奸论》)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3处)
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
22.苏洵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我们高中时学过他的哪篇文章?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什么?(4分)


23.依据材料,“三苏”是指(3分) ( )
A.苏小妹、苏洵、苏轼 B.苏小妹、苏轼、苏辙
C.苏东坡、苏轼、苏辙 D.苏洵、苏轼、苏辙
二、单选题
24. 选出《老人与海》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桑迪亚哥是一个勇敢坚毅、有自信心、不服输精神的“硬汉子”的形象。从表面上他失掉了大马林鱼,失败了,但从精神上来看,他胜利了。
B《老人与海》中人物自始至终充满着激情,但故事的结局却是悲壮的。
C“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是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却不能打败他。” 这种永不言弃的硬骨头精神贯穿在《老人与海》故事的始终。
D《老人与海》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寓言性和象征性。运用反衬法、内心独白来刻画人物性格,语言辞藻华丽,形象生动。
25. 选出下列各句中表述错误的一项(3分)
A、跟随吴老太爷来上海避难的四小姐惠芳,七少爷阿萱这对在乡下长大的“金童玉女”刚到上海这个喧嚣繁华的大都市,就贪婪地注视与询问周遭的事物,这让一直信奉《太上感应篇》的吴老太爷无法忍受。
B、吴荪甫决意要在公债市场上同赵伯韬较量。他收买赵伯韬的姘头刘玉英,笼络交易所经纪人韩孟翔,将益中公司的抵押款和办厂的资金聚拢,甚至连住宅也押上了。但由于收买方和合伙人杜竹斋倒戈相向,致使他功败垂成,倾家荡产,险些自杀。


展开余下试题C、因为看不惯儿子“离经叛道”的生活,吴老太爷不愿意到上海生活,但由于局势动荡,吴老太爷只好出了他的“堡寨”。初到上海,刚坐上汽车时,他虽然心里仍有不甘,但想到毕竟有《太上感应篇》在手,且蕙芳、阿萱一对金童玉女也在身旁,似乎虽入“魔窟”,亦未必堕“德行”,所以吴老太爷闭目养神一会后,渐渐泰然怡然睁开眼睛。
D、吴荪甫面临三线作战:第一条战线是公债市场,对手是最大的敌人赵伯韬。第二条战线是他的主业实业,即他旗下的一系列工厂的运作。第三条战线是应付工潮。
26.选出下列各项表述错误的一项(3分) ( )
A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成功塑造了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的形象。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这是哈姆雷特的著名独白,表现了他极度困惑、痛苦的灵魂搏斗。
B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语言有着非凡的表现力。独白这一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最为直接的形式,是作者在剧中塑造典型的一种重要艺术手段。诙谐而不乏诗意的双关语,使剧作充满妙趣和才智,对观众或读者来说是一种艺术享受.
C悲剧《哈姆雷特》以中世纪英国宫廷为背景,通过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真实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丹麦社会的真实面貌,表现了当时先进分子的人文主义主张。
D哈姆雷特是个具有先进理想并勤于思索的人文主义者。他的性格特征和悲剧结局也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危机和致命弱点。
三、简答题:
27. 请描述吴荪甫最后众叛亲离的情景。(7分)

28.《哈姆莱特》中,奥菲利亚是一个次要人物,请简要分析她在剧中的作用。(7分)

29.请分析《老人与海》中桑迪亚哥的形象。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C 奇:使……不同
2.A(A项为定语后置,其余为宾语前置)
3.C(A成分残缺“本着……精神”B多层否定不当,去掉“切记”或“不要”D指代不明 )
4.A(从平仄上去掉B,从词的结构上去掉D,从语境风格上去掉C)
5.A本题5个小句旨在说明修辞、语言、语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先总后分的结构特点判断,④句排在开头,因此排除C、D两项,再根据①④都是在强调“语言的使用”,且在①句末提及“修辞”,语句自然转到对修辞使用的阐述,连接⑤③与②顺理成章,故而判断A选项为正确答案)
二、文言文
6. A 夙夜:早晚、日夜
7. C 以:连词,因为
8(1)(3分)连年歉收,人民饥饿财用缺乏(得分点 比年:连年,每年亦可 登:丰收 人用饥匮:人饥用匮 每点1分)
(2)(2分)我已年老将死,真诚希望在死前见到礼乐确定下来。(1句1分)
(3)(3分)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再逐步征集关中的兵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得分点 内:同“纳”,接纳 自益:宾语前置 距:抵抗 每点1分)
9.(4分)(1)阐明礼乐在治理国家、教化百姓方面的重要性。(2)请求当时皇上把制定礼乐当要务来做。(每点2分)
三、诗歌鉴赏
10.(5分)①描绘了孤桐:高大挺拔,正直、虚心,茂盛强壮的特点(1点1分)
②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靠环境和自己的努力,长得高大挺拔; 由“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写孤桐正直伟岸,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写孤桐在阳光照射下,孤桐更茂盛强壮,树阴更浓。(结合诗句分析,答任意两点给满分)(2分)
11.(6分)托物言志 2分 (象征亦可),答用典(给1分)作者借助“孤桐”形象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①为人要正直虚心,努力向上;②脚踏实地,坚定信念;③万难不屈;④愿为解除老百姓的疾苦而献身。(意思相近,1点2分,答到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
答案略
五、现代文(一)
13.(4分)悠闲自在,充满生机(盎然有生机),充满情趣,富有生命力(每点各1分)
14.(4分)(1)运用比喻手法。把家比喻成邮票,既写出了篱角与家的方位关系,又突显了游子对家的思念。(2)直抒胸臆。写出了我被秋天的篱角景象感染而产生的复杂(答“孤单且美好”也给分)的内心感受。(手法1分,分析1分)
15.(6分)(1)借此表现篱角中蕴藏的生活情趣;(2)充实文章内容,增强可读性;(3)与后面杜甫的故事呼应,一起表现篱角在文学艺术中的作用(答“独特价值”亦可)。(每点2分)
16.(6分)(1)篱角是我儿时的乐园,带给我很多生活的乐趣;(2)篱角带给童年的我一些人生感悟,引我走进诗意的世界;(3)篱角代表着家,体现着家的温暖,让我无限眷恋;(4)篱角成了中年漂泊的我的怀乡意象。(1点2分,答满3点给满分)
17.①陈寅恪身上光环众多,被推介出来正好满足了民众的好奇心理,②谈及陈寅恪可以显得自己博学,可以附庸风雅。(每点3分)
18。①“文革”中拒绝学习,拒绝改造;②他的著作选题很专门,文字很古奥;③身世显赫;学问大;④名声大。(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满分)
19.首先是“顶不住”。无论是谁,当真要坚持“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就必须有本事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其次是“守不住”。因为中国知识分子内心深处追求的是“学以致用”。 (每点3分)
20.作文(70分)略
参照2016年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奋年少好学,生活节俭施行仁义,常常拿出部分租奉,赡养抚恤宗族亲属,即使到了匮乏的地步,也不停止施与。十七年,儋耳投降归附,张奋到朝廷来祝贺,被带到宣平殿拜见皇帝,应对符合皇帝心意,显宗觉得他才能突出,让他担任侍祠侯。建初元年,授予左中郎将,调任五宫中郎将,迁升为长水校尉。七年,担任将作大匠,章和元年,被免职。永元元年,再次授予城门校尉。四年,升迁为长乐卫尉。第二年,代替桓郁任太常。六年,代替刘方任司空
当时正遇旱灾,求雨不下,于是张奋上表说:“连年歉收,人民饥饿财用缺乏,如今又长期干旱,秋种不成,阳气将尽,时间紧迫。国家以百姓为根本,百姓以粮食为生命,这是最紧迫的政务,最重的忧患。我深受皇恩,担任的职务超过了我的能力,因而日夜担心害怕,奏章不能表明我的心意,希望能让我面对中常侍一条条陈述。”张奋马上受到引见,再次口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连云”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