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余下试题另外,他还不辞劳苦亲自去石笋街果园坊的徐卿家要果木苗,不管黄梅绿李,是果木树都要。这自然是为了装点草堂,同时也有以果备荒的打算,他是挨过饿的人,曾用野果充填过饥肠,深知它们的重要,“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题桃树》)。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花果树木之外,他还向友人索要日用家什。可以想见,他当时安家伊始,支锅立灶,盆碗瓢勺,所需家什向人索取者一定不少,只是没有件件入诗罢了。 这年春末,草堂盖成,树木栽好,老杜坐在院中,有滋有味地欣赏起来了。他赞美它所面临的青青郊野,赞美遮日吟风的桤林茂叶与和烟滴露的笼竹翠梢,欣喜鸟来暂息,燕来定巢。细想起来,这些风物不过是寻常农舍之景,却招来如此赞叹,这从反面使我们认识到他的生活境遇已落到十分可怜的地步。他在秦州山野寻找栖居之地的苦况,他长途跋涉于险山急流、危栈古道的种种艰难,成为他乐此茅宅的生活和感情基础。定居草堂的初期,杜甫的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写了不少颇具安恬情味的田园诗,如《江村》诗写村居景物和情事最相融洽:“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比较典型地反映出作者初居草堂时的心境。然而这种心境是以“故人供禄米”为条件的,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全靠故人的周济,一旦故人稍怠,立刻就会陷入困境。他们偶有接济失时,杜甫的生活就成问题。定居草堂之后,杜甫生活安顿下来,开始游览成都古迹,并与一些风雅人士交往。 他曾瞻仰过武侯祠,作《蜀相》诗,对诸葛亮一生的磊落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为其未能收复中原完成统一大业而痛洒千秋之泪。此诗虽为吊古,却有伤今之意。当时战乱尚未平息,山河破碎,宇内烟腾,于此国事维艰之际,是多么需要有一位武侯这样的贤相来主持国政!此外,诗中写他羡慕诸葛亮的得遇明主,也含有不满于肃宗的意思,他素怀匡时济世的远大志向,却被冷落与排挤,这种不平之气隐隐透于诗中。 游览古迹的同时,杜甫还交结了一些风雅人士。还有一个邻居是黄四娘,她家院子里种着成畦的花木,春天一到,万紫千红,杜甫曾去观赏,写出的诗作《江畔独步寻花》声娇色丽,充满无限生机。杜甫与江村农家关系也很密切,农人时常送给他一些蔬菜,他也常把种植的草药赠予他们。在与农民的接触中,他对农民的纯朴心性有了深入的理解,他出乎意料地在农家茅舍里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赤诚之心,在不通文墨的农民身上读到了自己的生活信条。这使他感到在茫茫人世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民的茅舍相杂为好。代宗即位后,曾召杜甫回京补京兆功曹参军,他没有赴任,想来与此不无关系。 (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 【相关链接】 草堂在暮春时节落成了……这是760年,中原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杜甫却结束了他四年流徙的生活,在这里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他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大世界,如今暂得休息,于是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引起他的羡慕。他在这时期写了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我们把这类的诗句和759年在洛阳道上与秦州道上的诗相比,意境上有多么大的一个悬殊!难道杜甫自己的生活刚刚有了着落,便陶醉在自然的春光里,忘却了人民的痛苦与国家的灾难了吗? (冯至《杜甫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7.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建造草堂所需一切,有的是亲友赠送——表弟送了些钱,有的是杜甫索求的——他向友人索求了各种树苗、果木苗及所需家什。 B. 材料特意介绍杜甫写的《江村》,表现杜甫定居草堂的初期,生活暂时安定,心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景象,也能引起他的诗兴。 C. 杜甫作《蜀相》,流露出在国事维艰之际被冷落被排挤的不平之气。作者引用这篇诗作,意在解释杜甫不应代宗召补的深层原因。 D. 杜甫建造草堂时,中原还没有恢复、关内闹着严重的灾荒,他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大世界,暂时得到一处栖身之所。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在建造草堂时,除了亲友的主动帮助,杜甫也忙着向各地亲友“索求”“花果树木”“日用家什”,因此无暇写诗记录草堂的建造过程。 B. “桃可果腹,花可娱人,这就是他对果木树的整体审美。”这表明杜甫对花草树木的认识都是从实用出发, 缺乏真正的审美情趣。 C. 草堂岁月里,全靠故人接济的经济条件也没有能阻挡杜甫对寻常农舍之景的赞叹,他写了不少田园诗来表达暂得栖身之所时的安适心境。 D. 杜甫总是关注身边的现实生活,笔下的诗篇也大都如实地记录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真实的心灵感受,草堂岁月里写下的诗章也依然如此。 E. 离开了兵戈扰攘、动荡不安的中原和关内,生活在清幽的草堂院内,杜甫与农民关系日益密切,他感到在茫茫人世间自己的归宿还是与农民的茅舍相杂为好,这就是他放弃回京做官的根本原因。 9. 结合文本内容分条概括杜甫在定居草堂时期所过的风雅闲适生活。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初从高祖起丰。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心矣。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豯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①,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 注释:①晏驾,指古代帝王死的讳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展开余下试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是古时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舞阳”是其封地。在周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B.“迁”在古代表示官职的变动,一般为晋升,也可以表示平级转调;“左迁”是指贬官降职。 C.禁中,也称“禁省”、“禁内”、“宫禁”等,古时指帝王居住的皇宫之内,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由此称。 D.“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去赴项羽设下的鸿 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 B.樊哙为了保护刘邦,私闯鸿门宴,面对项羽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勇猛, 还义正辞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 C.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多次增加封邑,又凭借战功,官至左丞相。后来娶了吕后的妹 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 D.樊哙在高祖病重时,因为担忧国家的命运而伤心流泪,他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话,高祖就笑着坐了 起来。后来卢绾造反,他以相国的身份率兵攻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已久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颔联正面写一个“喜”字,直接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这对一个文人作者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C.“不愁屋漏床床湿”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两诗都写出了作者房屋破旧遭逢大雨时窘迫的处境和凄凉的心境。 D.尾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这首诗语言风格是诙谐风趣,读来令人欢欣鼓舞,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15.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徐志摩《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油油的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 , 。 (2)《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们起来反抗的选择关系的复句是: , 。 (2)《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一段,写宾客在慷慨羽声的氛围中,同仇敌忾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春节期间,在中央十套黄金时间连续播出10天的《中国诗词大会》成了炙手可热的节目,从主持人、选手到嘉宾,甚至节目设计、舞美都广受称赞。 B. 虽然他一再伪装以掩人耳目,然而在确凿证据面前,他贩毒的行径终于图穷匕见。 C. 九寨沟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不由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D.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18.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 A. 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地频频发生,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单纯地依靠大规模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保问题日渐严重。 B. 自4月13日“千古传奇•张大千艺术作品展”于山东省美术馆开幕以来,得到了各界群众的广泛关注,参观人数持续增加。 C.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D. 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19.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敬词和谦词是古诗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 , 。 , ; 。 , 。 ①“足下”意指“脚下”,按说应该是谦词,但这个词却是敬词 ②含“高”(高堂)、“贵”(贵庚)、“令”(令郎)等美好字义的词语常常都是敬词,而含有“卑”(卑职)、“鄙”(鄙人)、“家”(家父)等卑微卑下之意的词语都是谦词 ③有两个词比较特殊,一个是“足下”,一个是“陛下” ④这两个词虽然貌似敬谦词中的异类,其实依然符合敬谦词“尊彼谦此”的规律 ⑤一般来说,敬谦是有章可循的——“尊彼谦此” ⑥“陛”是台阶的意思,在台阶之下应该是臣子的谦称,但这个词却是对皇上的敬称 ⑦其实,这两个词之所以能表达出敬意,是出于共同的原因,即尊敬到不能直视对方的眼睛,只能将目光停留在对方的脚下(“足下”),对方尊贵无比,自己只能仰视到台阶之下(“陛下”) A. ②⑤③⑦④①⑥ B. ⑤②③⑦④①⑥ C. ②⑤③①⑥④⑦ D. ⑤②③①⑥⑦④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高血压患者在运动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并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__ _,运动频率最好是每周4—5次,每次持续40分钟以上;二是在运动前后要进行充分的热身和放松;三是___ _,过于轻松的运动,不能达到锻炼心肺能的效果,__ _ ,又容易诱发心脏不适。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出现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 一个人的志向能否实现,首先取决于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需要,如果符合社会的需要,志向就会实现;其次还要看它是否适合人本身具有的主观条件,如果适合,志向就会实现;此外,还要看人的志向是否坚定,如果志向坚定,又愿意付出,那么志向也会实现。 ①不是符合社会的需要,志向就会实现。 ② 。 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无论校内还是校外,我们都会有很多阅读活动。比如在班上开展读书竞赛,自己去图书馆阅读,在家里和爸妈同读一本书,在公园独自捧书默念。有的同学喜欢网上阅读,有的喜欢纸质阅读;有的爱读小说、散文、诗歌,有的好读哲学、历史等社会科学著作,有的读新闻、时评等。在阅读中会发生这样那样的故事,会有这样那样的感受,从而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请以“生活因阅读而精彩”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