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31  2017-11-28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1]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统考语文试卷
鼓楼区统考高一(上)期中试卷
语文
编审老师:卢雪 郜恒恒 濮文静 张梦炜 杨诗繁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悄.(qiāo)然 戕.(qiāng)害 搭讪.(shàn) 狂放不羁.(jī)
B、 脊.(jí)骨 灰烬.(jìn) 跬.(guǐ)步 锲.(qìe)而不舍
C、 寥.(liáo)廓 缱绻.(juān) 饿殍.(piǎo) 冯.(píng)虚御风
D、 颓圮.(pǐ) 打夯.(hāng) 静谧.(mì) 酾.(shī)酒临江
【答案】D
【解析】
悄(qiǎo)然,A错;脊(jǐ)骨,跬(kuǐ)步,B错;缱绻(quǎn),C错;故正确答案为 D。
2.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川不恰当的一句(3分)
A、 我们要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与丰盈,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
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的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B、这幢清寒的小屋,远离通衢大道,茕茕独立.地孤立于田野之间,隐蔽在花园的密林深处。C、你一个人肯上东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
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D、 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耐的冷清,恐怕连流
亡的总统和国王也概莫能外.。
【答案】B
【解析】
A、 息息相通:息息:呼吸。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B、茕茕独立:出自晋•李密《陈情表》,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
C、莫名其妙:莫,没有什么人;名,说出;其,其中;妙,奥妙。意为说不出其中的奥妙,
理解不了其中之巧妙。泛指发生的事情很奇怪,说不出解释的道理来。
D、 概莫能外:一概不能除外。指都在所指范围之内。
3. 古人诗文常常会化用前人的语义而成章,下列前句不是变自后句的是(3分)
A、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B、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答案】D
【解析】
A、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出自北宋黄庭坚《寄黄几复》,创作于公元1085年;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两句诗里“夜雨”这个意象都表达了怀人之情,且前句的创作时间在后句之后,符合。B、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出自五代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出自唐李商隐《无题》。
前句中“别时容易见时难”,写别易见难抒发自己对故国山河已去的悲哀,后句中“相见时难别亦难”写见难别难抒发自己的依依不舍,两者语相近而情不同,是李煜对李商隐的名
句加以自身感悟的化用,符合。
C、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出自宋苏轼《赤壁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春秋孔子《论语》。
两句诗中形容主要意象都用了“逝者如斯”,且《论语》的创作时间早于《赤壁赋》,符合。D、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出自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出自唐崔颢《登黄鹤楼》。
两诗中主要意象一为凤凰,一为黄鹤,意象不同,且创作时间也无法确定,不符合。


浏览完整试题4. 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3分)
A、 过尽千帆皆不是 B、 泪眼问花花不语
C、 落红不是无情物 D、 男儿何不带吴钩
【答案】B
【解析】
A、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出自温庭筠的《望江南》,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
“千帆”代指思妇等待的离人。
B、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出自欧阳修的《蝶恋花》,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花
拟人。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已亥杂诗》,运用了借代的手法,用
“红”代指花。
D、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出自李贺的《南园》,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
“带吴钩”代指上战场。
5. 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刘姥姥的女婿姓王,祖上跟王夫人的娘家连过宗(即两家同姓,本没有血缘关系,但认
做一家人),因家道艰难,刘姥姥带着外孙板儿,第一次来到贾府,求见王夫人,希望得到一些施舍。王夫人非常热情,亲自接待了她,并给她二十两银子和一吊铜钱。
B、《林黛玉进贾府》一回中,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描写手法分别是:宝玉是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凤姐是未闻其声,先写其人。
C、《葬花吟》是《红楼梦》中相当出色的诗词作品,其中有很多经典的句子,如“花谢花飞
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D、 《老人与海》写古巴老渔夫桑迪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到
了一条大金枪鱼,但这鱼实在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答案】C
【解析】
A、 刘姥姥第一次来到贾府,接待了她并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和一吊铜钱的是王熙凤;
B、王熙凤和贾宝玉的描写手法分别是:宝玉是未闻其声,先写其人(借贾母等人之口);凤
姐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等句);
C、正确;D、 《老人与海》讲的是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搏斗的过程,而非题目中所说的金枪鱼。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愚溪诗序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
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
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
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 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
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
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
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
诗》,纪于溪石上。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买居.之,为愚泉 居:占为已有 B.嘉.木异石错置 嘉:美好的
C.而善鉴.万类 鉴:映照 D.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牢笼:束缚
【答案】D.牢笼:包罗,概括
【解析】此题考查实词用法。考点是“牢笼”一词的古今异义现象。D选项中,牢笼在现代汉语中多作为名词,指关鸟兽的容器。而在此文中,是包罗,概括的意思。“漱涤万物,牢笼百态”的意思为我用文笔自由驱使万物,创造出一个包罗世间万象的笔下世界。
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得其尤绝者家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故为之文以.志
C.邦无道则.愚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合流屈曲而.南 穷山之高而.止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虚词用法。A 选项,是兼语词,表示“于之”,意思是在这里。B选项,
“名之以.其能”的“以”指根据...来;“故为之文以.志”中的以是连词,表示来。C选项,“邦无
道则愚”中“则”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便”;第二处“则”用于加强判断,相当于“乃”、“就是”。D选项,考察“而”的连词用法。前一个“而”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后一个“而”表条件,才。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2分)
【答案】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
【解析】注意特殊句式的翻译。 “……也”表判断。“辱于愚”是被动句。
(2)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2分)
【答案】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
了。
【解析】注意字字落实。“故凡为愚者”中的为,动词,意思为称作。 “莫我若也”,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答案】听任小船漂流而去,出没在旷远迷茫的江面上。
【解析】出自《赤壁赋》。关键得分点:纵:任凭;一苇:比喻小船象一片芦苇叶狭长而轻;所如:所往;凌:越过。
(4)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答案】心意中所想要到的地方,梦中也就同样到那里去。
【解析】出自《始得西山宴游记》,关键得分点:①意:心中所想;②趣:通假字,通
“趋”趋向,引申意思为境地。
9.作者说“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的原因是什么?请加以概括。(4分)


展开余下试题【答案】作者说天下人不能和我争夺这条溪水使得我可以专有它,还可以命名它的原因在于:①这条溪水本身没有命名,而我把家安置在其旁边,对其有命名权。
②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而我称它为愚溪,是因为我是愚人,暗含作者对黑暗政治的抗
议,对怀才不遇的愤懑。
【解析】考察对全文整体内容的把握。
三、诗歌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度大庾岭①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②。魂随南翥鸟③,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④。
注释:①《度大庾岭》是唐代诗人宋之问被贬大庾岭时所作。②轺(yáo):只用一马驾辕的轻便马车。③翥(zhù):鸟向上飞举。④长沙:用西汉贾谊故事。谊年少多才,文帝欲擢拔
为公卿。因老臣谗害,谊被授长沙王太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谓:贾谊“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诗意本此。
(1) 首联中“一”字如何理解?表达了诗人怎样情感?(3分)
(2) 结合全诗,简析诗人情感的变化。(4分)
(3) 钟惺评价此诗:“‘雨含霁’‘云变霞’写景已别,著‘初’‘欲’二字更极作致。”请赏析
“初”“欲”的妙处。(4分)
【答案】
(1)“一”指再次的意思。诗人停下长途跋涉的驿车,在中原与“夷国”的边界驻足深情地向家乡方向再望一次。 “一”字也非常传神的表达出诗人只身一人,失魂落魄被贬之后的宦游
人形象,抒发诗人去国怀乡的的沉重郁闷之情。
(2)此诗真实形象的叙述了诗人过大庾岭的经过,情感真挚悲凉。
首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将要走出中原,辞别故国,此去身陷边鄙,赋归无期。表达出 诗人内心的伤感别离之情。
颔联“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承接首联中的“望”字,遥望乡关,诗人的魂魄和思
绪都随着那向南飞翔的故乡之鸟而去了,那岭北绽放的梅花却多情地向他频送春光。此联诗融情于景,以景衬情,将诗人魂断庾岭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颈联在全诗结构上是转这句,诗人此联写景,描写景色的渐变,衬托出自己心情的变 化,随着景色转好,诗人心境也渐趋平静。
尾联诗人由天气的变化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也充满了希望。表示他只希望有回去的那 天,就心满意足了,对自己受贬迁不敢有所怨恨。
(3)颈联两句写景动静结合,“初”、“欲”赋予云雨以灵性,增强景色画面感。山雨欲停未停的朦胧之中,在刹那间,江中云影又即将变作彩霞。生动形象的表现出山的空明、水的澄澈。随着天气的好转,景色的变好,诗人内心的忧愁也随风而去,逐渐变得平静。
【解析】
这道题主要考察的是同学们对古诗大意的理解,以及对诗人情感的把握。
第一小题,考察对诗句中关键字的理解。①解释该字本身的意思,及其在此语境中的含 义。②分析该字所在诗句的内容(若有艺术手法,点明)。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诗人即只身一人将远离家乡,站在山岭上
驻足“一望家”,再次远望家乡的方向,抒发内心的凄凉之情。
第二小题,考察对全诗情感的理解,诗人以景衬情,情景交融,心路历程几经曲折,从 开始的悲凉到最后的充满希望,情感表达随景色变化而变化。
第三小题,考察诗歌赏析,在表达技巧上是动静结合。上句写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
出些许晴光。下句是描绘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的霎那间。这两句专门写景,避免正面表达感情,迂回取道,曲径通幽,在结构上是转折,在情绪上是顿挫,宕开一笔,别开生面。诗
人描写景色的渐变,衬托自己心情的变化。“初”、“欲”等字眼,赋予云雨以灵性。写云,不直接表现天空的云,而是描绘江中的倒影。可见山雨是濛濛细雨。这样写可以一箭双雕,将
山的空明、水的澄澈同时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善假于物也。(《劝学》)
(2)蟹六跪而二螯, ,用心躁也。(《劝学》)
(3) ,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4)位卑则足羞, 。(《师说》)
(5)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6)诵明月之诗, 。(《赤壁赋》)
(7)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
(8) ,渺沧海之一粟。(《赤壁赋》)
【答案】
(1) 君子生非异也
(2)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 官盛则近谀
(5) 择其善者而从之
(6) 歌窈窕之章
(7) 泣孤舟之嫠妇
(8) 寄蜉蝣于天地
【解析】
课文默写考察同学们对必背课文的掌握情况。
尤其关注关键词的书写。例如“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蛇鳝”,“泣孤舟之嫠妇”的“嫠”,
“寄蜉蝣于天地”的“蜉蝣”等。此外还有通假字的写法,比如“君子生非异也”里的“生”并不是
“性”,而是通假字“生”。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15题。
渔梁坝情思
邵宝振
渔梁坝是徽州历史最悠久、至今仍然发挥作用的古代水利工程,被业内人士誉为“江南
的都江堰”。徽州处于季风气候,雨季十分明显,暴雨之下,洪水从千沟万壑中奔涌而出,四条巨龙会于城下,挤于练江之中,其气势、其威猛,犹如万马奔腾,钱塘潮吼。故以松木为栅,碎石为栏,被轻易毁之;以红麻条石高筑八层,亦毁之;以坚硬的青石砌筑九层,仍挡不住滔滔的江水。在这里,自然力与人力进行反复的争夺与较量。治水者们在沉思,石匠们在挥动手中锤子的间隙时,也在思考,一朵朵思想的火花汇集在一起,疏堵结合,紧密团结。石头仿佛有了生命的意志,它们手挽着手,挺立着,接受江水一次次的考验。这座凝聚着徽州人治水智慧的滚水坝一蹲就是千年。
山洪带着犀利、带着野性,冲撞向渔梁坝,却顺服地转了个弯,向上游悠悠地回溯。于
是古城朗润起来了,丰满起来了,人们汲水而濯,煮水烹茗,捧卷诵读,“彬彬乎东南邹鲁”。渔梁坝终于热腾起来了,山里的木材、茶叶在这里集结,结对东南而去;粮食、布匹、盐在这里中转,滋养着徽州的一府六邑。渔梁街也像一条河,游动着南来北往的人群,货栈、过塘行、盐栈、南货铺、京广杂货铺陈着街道的两侧。马蹄的敲击声,驴队的铃声,商家的吆喝声,混响着、交集着,从唐至宋至明清一直到民国,就这样喧哗、恣肆着,悠然地乐着,吸引了许多惊慕的目光。
就这样,一道堤坝将水分成了两个世界,坝上,碧波荡漾,犹如母亲温柔的怀抱;坝下,
乱石嶙峋,千礁万滩,预示着前面的路风云莫测。新婚的妻子唱着“十送郎”,义无反顾地将郎君送到渔梁码头,站在船头的徽州男人没有幽怨,他挥一挥手,踏上了远征的航程。他不仅肩负着家庭的重担,还有家族的期盼。包裹里有充饥的苞芦馃和几个铜板。许多的徽商就是这样白手起家,在大江南北挣得了一片辉煌。渔梁码头上喧闹了、沸腾了,一个个富商载来了真金白银,于是一座座雅致的宅院、轩昂的宗祠、飘香的书院遍布徽州的山乡。
无意中,我在崇报祠内发现了两块“扶柩碑”,分别为同治元年(1862年)、光绪元年(1875
年)徽州府、歙县县衙所立,记载着“旅榇盘柩归乡”的事宜。这些出去活蹦乱跳的小伙子,由于各种原因客死它乡,只能以这种方式回归故乡。这是一批奋斗的失败者,苦风凄雨,渔梁坝也压抑着呜咽的声音。在历史的狼奔豕突中,“徽州朝奉”们远在各地的衣冠冢为徽州的历史涂抹上了一抹猩红的惨烈。


展开余下试题渔梁坝最美的时候,应是丰水期。水刚漫过堤坝,带着激情向坝下扑去,浪花四溅,如
飞玉泻珠,水雾之上,有白鹭翔集;水声像天际的滚雷,犹如古代帝王的车辇滚滚而过,仿佛历史在某一刻成了一片空白。此时远观最佳,渔梁街就像一条大船,静静地停泊在它的身旁。不过,我喜欢更亲密地接触它,夏秋季节,水流只从泄流槽款款而下,不徐不疾,像腼腆的少女,细细地流着,顾盼生情。坝上,一条小渔船上几只鱼鹰正在梳理着羽毛,坝下,几名顽童正在戏水、摸虾。我在坝上的巨石上或坐或卧,抚摸着被水流打磨得光滑的石头,若有所思或有所不思,远处的小巷中传来二胡的咿呀声,顺着这琴音,我仿佛回到了盛世的大唐。
唐代诗人李白是被许宣平的一首诗吸引来的:“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静夜玩明月,
闲朝饮碧泉。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许宣平就隐居在渔梁坝南侧的城阳山上,诗被人们四处传抄,竟传到了洛阳,李白心动了,他在桃花潭边辞别了汪伦,就径直来到了练江边。他一拱手,问在江边小船上垂钓的老翁:您知道许宣平家住哪里?老翁随口吟道:“门前一竿竹,便是许翁家”。说罢,飘然而去。明白过来的李白很是惆怅:不见同怀人,对之空叹息。他孤独地坐在江边的酒楼里,发出“槛外一条溪,几回流碎月”的慨叹。
渔梁坝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与文化,我不愿过多地掀起它的书角。我只在微微的细雨中,
沿南门的古道悄悄而来,过白云禅院、狮子桥,下百步梯;或在夏日的黄昏里,静静地穿过斑驳的小巷,抚摸岁月繁华和寂寞的留痕;或在秋日的红叶里,远远地注视着它,一如远航归来的舵手;或在冬雪满天时,静静地立在坝上,感受冬雪下涌动的生命。
12.渔梁坝为何被业内人士誉为“江南的都江堰”?(4分)
【解析】考核学生对文章的分析概括能力。主要从文章第一段,概括出“渔梁坝”与“江南的都江堰”之间的相似处。
13.文中插叙诗人李白与许宣平的故事有何用意?(4分)
【解析】考核插叙的作用。明确插叙一般作用有:(1)补充故事情节……,与上下文结构关系;(2)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描写对象)……特点;(3)深化文章主旨;(4)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增添文采,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14.画线句子浓墨重彩,对渔梁坝的水流作了极为生动的描绘,试分析其手法以及效果。(6
分)
【解析】考核表现手法及其效果。需要明确文学类阅读的句段赏析题,要从多角度赏析:(1)修辞手法;(2)描写手法(包括选取典型之景、感官角度、视角转变、色彩选择、白描、细描等);(3)语言特色及其句式;(4)表现手法(对比、想象、虚实结合等),并且结合手法做内容分析。
15.探究题目《渔梁坝情思》“情思”的具体内涵。(6分)
【解析】考核主题内涵的探究能力。可运用“含道映物”的方法做好主旨内涵探究,逐段分析,明确作者主观情感,即“道”的部分的归纳。最终归纳总结出“情思”的具体内涵。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8题
整饬人生的“精神牧场”
陈峰
①身处喧嚣浮躁的社会环境,如何纾解应接不暇的物质焦虑、精神困惑?人生究竟应向
何处去?灵魂又该在哪里安放?这些追本溯源的生活命题,事关一个人怎样安身立命。或许,在广袤的大自然里涵养情趣、放飞思想、诗意栖居,学会体悟自然旨趣,是抵达内心安宁的
一条通途。
②感受“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诗意禅境,聆听“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自然
物语,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图景……生活中总会有某个时刻、某种场景,让人气定神闲。苏东坡认为,人生赏心之乐事良多: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亲近自然的情趣,犹如清新洁净的空气,吐纳之中令人消解困顿、获取力量。
③大自然是最好的美育课堂。从纷乱闲杂中抽身休憩,在自然中行走,于自然中体悟,
既是对灵魂的涤荡,也是对精神的洗濯。人之如器,如果不被高雅的情趣所充盈,低俗、粗鄙的情趣便容易乘虚而入。现实中,从痴迷玉石的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到沉溺赌博的遵义市委原副书记罗其方等,都最终被俗趣所击倒。情趣是一面镜子,既可窥见人生的境界高下,也可映照出成败的内在逻辑。
④浸润于自然、涵养高雅情趣,何尝不是在深耕心灵的土壤,播撒精神的种子,拔节生
命的高度。《论语》记载,孔子与几个弟子谈论社会、政治和个人生活志趣,众弟子或谈治军,或谈富国,或谈守礼之道。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暮春三月,穿上春衣,约上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家,这让孔子很感叹:“我赞成曾皙啊!”由此可见,一个人不仅要有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也应怀有对美好自然的向往追求。
⑤天光云影的大自然里,刻录着快乐的密码,流淌着诗意的华章。梭罗 28 岁时,曾在
新英格兰的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简陋的小木屋,独自一人在那里生活了两年多。他在丛林中漫步,聆听自然曼妙的声音,欣赏湖畔四季变换的风景与色彩,思考人生的本质和意义。他坚信,一草一木都蕴含着宇宙真谛和无上法则,一个人通过内省、与自然交流,可以领悟自然界所蕴含的信息。聆听自然、寓于自然,能让人找寻到精神的新高度,赋予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⑥有人说,生活虽不总如自然那般美好,但我们仍可让生活充满诗意。对于我们每个人
而言,其实都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牧场。与自然交流对话,在自然中涵养情趣、体悟人生,我们就能厚植信仰的土壤、沐浴爱的阳光,让人生的精神牧场绿草如茵。
16.结合全文,概括第一段划线句中“通途”的具体内容。(6分)
【解析】考核信息筛选概括能力。注意要求“结合全文”,而不仅仅是对某一段简单概括,要逐段分析,明确作者表达的“抵达内心安宁”的具体方法。
17.第④段引用《论语》的内容,有何作用?(6分)
【解析】考核议论文文段作用题,从文段的内容和结构上(上下文)分析,并且关注到“引用”的效果:增强论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8.整饬人生“精神牧场”途径可以是亲近自然,也可以是阅读经典。受本文启发,从阅读经典的角度谈谈其对整饬人生“精神牧场”的意义。(6分)
【解析】考核主旨内涵的拓展能力,本文主要从亲近自然的角度分析整饬人生“精神牧场”的丰富意义。而从“阅读经典”的角度,就要明确“阅读经典”自身有哪些好处以及其带给人生的积极影响。
七、作文(70分)
19.以《陌生人》为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解析】作文题《陌生人》新颖别致,能够激发出学生创作新意。
审题上,没有难度。想得到高分,需要从【立意】和【结构】以及【语言】上多下功夫。从立意说起,陌生人,可以是素未谋面的虚拟网友,可以是萍水相逢的生活中人,也可以是身边最熟悉的人。生活的“陌生化”,意义恰在于从熟悉的地方发现风景,最生动且无可复制的
材料即从生活中来,从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南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