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83  2017-11-28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3]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统考语文试卷
玄武区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调研测试卷
高一语文 2017.11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及加点字的读音,完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慰藉.jiè 笔杆.gān 蛰.居 zhé 悄.无声息 qiǎo
B、 缪.斯 miù 颓圮.pǐ 恣.意 zì 玲珑剔.透 tī
C、 雾霭.aǐ 瞥.见 piě 踮.脚 diǎn 促膝.谈心 xī
D、 马厩.jiù 按捺.nài 悲怆.chuàng 锲.而不舍 qì
【答案】B
【解析】笔杆.gǎn 瞥.见 piē 按捺.nà 锲.而不舍 qiè
2. 在下列各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如果你读的是“圣人”之书呢?那就同样会有一种压迫感。因为社会已经将他封为“圣人”,
将他的话 。
②但仅有愤怒和批判是不够多,一个人的内心不能总是硝烟弥漫、 ,还要风和日
丽、山花摇曳 如此,我们才不会远离生命的本位和初衷。
③理想主义者通常是忧郁的,但要 ,可以愤怒,但不能绝望,理想主义者不是画
饼充饥,他要富于行动,要做事,要追求改变。
A.奉为圭臬 荆棘层生 哀而不伤
B.奉为神明 乌云密布 不温不火
C.奉为圭臬 乌云密布 不温不火
D.奉为神明 荆棘层生 哀而不伤
【答案】A
【解析】
(1)奉为圭臬: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奉为神明:是形容对某人或事物极其认同。
(2)荆棘层生:比喻前进道路阻碍很大,困难极多;乌云密布:是满天都是乌云。
(3)哀而不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度或不及的地方;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同时注意【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恰到好处。也可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火爆。
3. 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故乡真小,小得只盛下两个字——故乡。(夸张)
B、在一个男孩的青春王国里,常常活跃着篮球、单车,还有一袭青青衣裙。(借代)
C、尽管春天来了,这个老人却没有一片药抽芽的叶子,没有半瓣要开放的花朵。(比拟)D、 长江浩荡东流,行驶在江面上的轮船仿佛那一叶叶的扁舟。(比喻)
【答案】D
【解析】比喻,是将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有相似点,却必须本质不同。而 D 项,将江面上的轮船看作扁舟,不是比喻,只是产生了视角上的区别。
4. 下列选项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在这里,还会半自觉地,有时则完全是不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作成熟时期的渊源关系。
②艺术家跟陶冶他的景物之间的联系比一般人所想像的要紧密得多。
③在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心弦的一个旋律,往往会反复出现在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之中。
④童年和青春时代常常给人的一生打下深深的烙印。
⑤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
A.④③①⑤② B.⑤②④③① C.②⑤③①④ D.③①②⑤④
【答案】B
【解析】逻辑排序题,注意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可通读所有句子,明确句段内容的中心内容,①~⑤句主要讲解的是艺术家的创作源头。紧接着可判断出总起的句子是⑤,以及关系最密切的句子④和③。同时可注意,填空式的逻辑排序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提示。
5. 下列选项中对《红楼梦》和《老人与海》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 贾宝玉的前身是女娲补天时用剩的一块顽石,这块石头经过修炼由一僧一道携入红尘,带他到温柔富贵乡走了一遭。


浏览完整试题B. 秦可卿去世,贾珍亲自出面请王熙凤料理丧事,为了显示自己才干,王熙凤定是点卯,分派任务,杀伐决断,把丧事料理得头头是道。
C. 宝玉偷带《牡丹亭》入大观园,被黛玉发现,宝玉邀黛玉共读,并忘情地说出:“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惹恼了黛玉。
D. 圣地亚哥是古巴的一个老渔夫,在出海第 85 天,他终于捕到了一条大鱼,虽然拖回的只是一具骨架,但他因此重拾梦想,证明了人的意志不可以被打败。
【答案】C
【解析】考核的是《红楼梦》中宝黛共读《西厢记》的故事。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把黛玉比作崔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说宝玉是“银样蜡枪头”。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一)
自余为戮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 入
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 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斫
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 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 缭白,外与天
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
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 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
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二)
宗元,字子厚,河东人。贞元九年苑论榜第进士。又试博学宏辞,授校书郎,调蓝田 县尉,累迁监察御史里行。与王叔文、韦执谊善,二人引.之谋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
用,值叔文败,贬邵州刺史,半道,有诏贬永州司马。遍贻朝士书言情,众忌其才,无为
用心者。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时刘禹锡同谪,得播州,宗元以.播非人所居,且禹锡母老,具奏以.柳州让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有为请者,遂改连州。宗元在柳多惠政,及
卒,百姓追慕,立祠享祀,血食.至今。公天才绝伦,文章卓伟,一时辈行,咸推仰之。工诗,语意深切,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司空图论之曰:“梅止于.
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而其美常在酸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应物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厉靖深.不及也。”今诗赋杂文等三十卷,传于
世。
(辛文房《唐才子传•柳宗元》)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故为之文以志. 志:志向 B. 二人引.之谋事 引:拉
C. 血食.至今 血食:享受祭品 D. 而温厉靖深.不及也 靖深:华美深刻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实词的用法。A 项中“志”意为“记载下来”;B 项中“引”的意思为“引领率导”;C 项解释正确;D 项中“靖深”是“静穆深沉”的意思。
7. 下列选项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梅止于.酸 不拘于.时 B. 漫漫而.游 箕踞而.遨
C.始指异之. 爪牙之.利 D. 宗元以.播非人所居 具奏以.柳州让禹锡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
A 项,“梅止于酸”的“于”表示对象的状态和性质,可不译,“不拘于时”出自课文《师说》,这里的“于”表被动,往往跟在动词后面,译为“被”;B 项,两个“而”都是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C 项,“始指异之”的“之”是代词,代指西山,“爪牙之利”出自课文《劝学》,“之”在这里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可不译;D 项,“宗元以播非人所居”意为宗元认为播州不是人住的地方,“以”为动词,认为,“具奏以柳州让禹锡”中的 “以”做介词,意为把。
8.下列选项中对两篇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柳宗元中进士后,逐步升迁到监察御史的职位,与王叔文、韦执谊关系密切,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
B.柳宗元追随王叔文参与革新失败后,先被贬到邵州担任刺史,但任职不久后又被贬谪到永州担任司马。
C.元和十年,好友刘禹锡被贬到了更偏远的播州,柳宗元把柳州让给刘禹锡,自己通过其他大臣帮忙,到连州上任了。
D.司空图很欣赏柳宗元的诗歌,认为他的诗歌虽然比不上陶渊明,但比韦应物的要高
明,与韩愈相比则各有千秋。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全文内容的把握以及对重点句子的准确理解。
A 项,根据文中“贞元九年苑论榜第进士。又试博学宏辞,授校书郎,调蓝田县尉,累迁监察御史里行”可知,中进士后柳宗元逐步升迁到了监察御史里行的职位,而不是监察御史。
B 项,根据文中“值叔文败,贬邵州刺史,半道,有诏贬永州司马”这句可知,柳宗元是在被贬邵州刺史的半路上又被贬为永州司马的,而非“任职不久后”。
C 项,根据文中“具奏以柳州让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有为请者,遂改连州”可知,柳宗元自己是要去播州的,正赶上也有别的大臣为(刘禹锡)请命的,所以把刘禹锡的贬谪之地改为连州,柳宗元还是去柳州任职。
D 项,根据文中“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应物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厉靖深不及也”这句可知,该项正确。
9.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1 分)
(1)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 分)
【答案】(我)认为凡是这个州形态独特的山,我都已经知道了,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独特奇怪。
【解析】考点一:“……者,……也”判断句;考点二,“是州”,这个州,古今异义。
(2)遍贻朝士书言情,众忌其才,无为用心者。(3 分)
【答案】到处给朝中官员写信请他们求情,但众人都嫉妒他的才能,没有一个肯为他用心的。
【解析】贻,古今异义词,古义为赠送,今义为贻害;“无为……者”,否定判断句。


展开余下试题(3)公天才绝伦,文章卓伟,一时辈行,咸推仰之。(4 分)
【答案】先生天才绝伦,文章卓越雄伟,和他同辈的人都推崇敬仰他。
【解析】公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咸,古今异义词,古义指全部、都,今义与“淡”相
对;“之”在这里做代词,代指公(柳宗元)。
三、现代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1题。
思念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10. 依据诗歌第一节的意象,分析“思念”的特点。(4 分)
【答案】意象有四个:①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表现“思念”能感其美却无法触其形的特点;②算式清晰但无解的代数题——表现“思念”能晓其情却无法觅其果的特点;③
琴声如同房檐淅沥的雨滴、拨动的念珠——表现“思念”在希望与失望之间若断若续的特点;④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表现“思念”有情却无法会面,缠绵悱恻,令人无奈和悲哀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意象的理解。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的复合体,即主观情意与外在物象的结合。思念,本来是一种无形的心绪,诗人却借助意象和意象的组合,把它化作可闻、可见、可触的具象。在分析意象时,需具体分析意象与表达情感之间的共同点。
11.分析“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一句的表达效果。(4 分)
【答案】诗的上一节通过蓓蕾和夕阳这两个意象,将画面定格在温暖的氛围中。而这一句承接上文描写的画面,并进一步升华感情,推进情绪。心的深处,是海洋。泪如海,思念如海,期待如海。最终翻腾不息的海语,溢满了两汪深湖,两颗晶莹剔透的泪珠,映现了世间一切的真情。思念的真切,在此从内到外,由浅及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解析】回答表达效果类题型,要采用术语+具体分析的答题模式。将所问诗句代入上下文分析,得出结论。
四、名句名篇默写(9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2) ,术业有专攻。(韩愈《师说》)
(3)人非生而知之者, 。(韩愈《师说》)
(4)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
(5)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6) ,风华正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7) ,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8)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答案】
(1)金就砺则利
(2)闻道有先后
(3)孰能无惑
(4)泣孤舟之嫠妇
(5)渺沧海之一粟
(6)恰同学少年
(7)近乡情更怯
(8)云归而岩穴暝
(9)文质彬彬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山林里
吉布鹰升
(1)一条小径通向树林,旁边水渠里的水缓缓流淌,白杨树叶一片淡绿色,谷底的河流
潺潺流淌。
(2)一只黄嘴黑羽的乌鸫鸟寂静地从地上起飞,落在一棵白杨树上,忽而张开尾巴和翅膀,忽而收敛翅膀,忽而东张西望。
(3)我蹬过了几条溪流,翻过几道弯,欣赏着路边的草木绿叶。刺玫盛开了小小的白花,
青绿色的叶子衬托着,极为鲜艳夺目。柳莺、山雀等鸟儿在竞相鸣啭,为暖和的阳光欢呼,为心仪的异性歌唱,为新春的气象赞美。一片片鲜绿的蕨草随风摇曳,一种紫白色的花朵,望去如轻柔的丝绸披挂着。粉色、雪白的索玛花开放了,凑近嗅闻,一股浓郁的清香扑鼻而来,令人醉。它们绽放在树林里,在山冈上,犹如一群群白羊在漫游,又如天上的朵朵白云散落在那里。
(4)远处,不时传来牧人的声音和羊儿的咩咩声,然而又很快消融在空旷的大山里。沿
着一条山梁走去,登上另外一座山,我的视野变得开阔起来。天空云雾在飘浮,这里那里露出一片蓝天。一条洁白的如练的溪流潺潺声响在谷底,它不分昼夜地流淌着,为过往的飞禽走兽提供了引用水。它的一条源泉,在那遥远的山顶上。从前的泉水,不知流到了何处,听过、饮过泉水的人,很多都已经如烟消失了。你就知晓了人不过是大地上匆匆的过客,那些名利、权力、金钱都是身外之物,什么都不是而已。那么,何不与先哲那样,乐于山水呢?
(5)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很多人都随着移民浪潮流入了城市和外地。我面对的三座山,
各有一个村落和五六座房子,然而留下来的只有几家了,甚至我的对岸和上方的村子各剩下了一家人。他们是经济窘迫,或是习惯了祖辈半农半牧的生活才未搬走的。然而,这些年来随着草木覆盖面积增加,生态的改善,野猪又猖獗了。它们糟蹋洋芋、苦荞、燕麦地,与人争着庄稼,我不知道,留下来的那几户人家还能守住多久呢?
(6)天空渐渐地露出了广阔的蓝色,天边群山上白云似乎凝固,又似乎慢慢飘散着。远处,隐隐约约飘来牧羊人和羊儿的声音,又立即消失了。
(7)我赤着脚,踩上草和砂砾,慢慢徜徉。我的脚底下分明感到石头的炽热,和草的抚摸时候的舒适快意。很久没有这样接地气了,让我感到是那样美妙和踏实。
(8)几头牛在谷底溪流旁吃草,几个人在那里悠然地晒着太阳。
(9)一只鸟儿低低地飞过,落入我对面的树林里。那里,密林深处,只有鸟儿才能有幸
造访。遥想从前,这里的荒野原始林木参天,狼、虎、熊、鹿等出没,上空有苍鹰在盘旋。想到它们早已消失,不禁让人悲伤起来。
(10)山林里,不仅是人们的家园,也是其他动植物的家园。鸟儿依恋树林,树林依恋山 冈,我呢,依恋草木、鸟儿、蓝天白云,空气里带着淡淡的草木清香的气息,让人心清神静。
(11)时间到了下午两三点,我走上一片树林。那里,并非像远处观望的景象那样茂密,
甚至显得稀疏。可以想象,很多天然的树木消失了。如果整个树林消失了,鸟儿也会飞离消失,大山会变得荒凉。
(12)我想去拜访留守下来的那家人,走进他们的生活。然而,我的突然到来,会令他们感到惊讶吗?我们似乎隔着一道山,我无法走进他们的灵魂。
(13)忽然,又隐隐约约飘来人语声。可是,举目望去,不见人影。夕阳西下,我又一次想留宿下来,和那家人畅谈,聆听大山,体验山里寂静的夜晚。然而,我最终放弃了。
(14)白云又悄悄然遮住了蓝天,太阳隐没了。风送来了一阵阵凉爽的气息,鸟儿在鸣叫,几头牛在慢慢朝着村子方向归来。
(15)我要尽情享受着这山林里的风光,寂静呼吸。
(选自2017年第1期《随笔》,有删改)
13.请简要赏析第(3)段画线句的艺术特色。 (6分)
【解析】考核艺术手法及其效果。需要明确文学类阅读的句段赏析题,要从多角度赏析:①修辞手法;②描写手法(包括选取典型之景、感官角度、视角转变、色彩选择、白描、细描
等);③语言特色及其句式;④表现手法(对比、想象、虚实结合等),并且结合手法做内容分析。设问画线句艺术特色,故最后需点出作者通过景色抒发何种情感。在第(3)段中“为心仪的异性歌唱”、“如轻柔的丝绸”、“犹如一群群白羊”等句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表达出山林间莺啼燕语、风景不殊的美好景象。通过一系列轻柔细腻的景色描写,融情于景,抒发作者内心对于美景的喜爱之情。
14.文章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6分)


展开余下试题【解析】考核学生对文章情感整体把握能力。全文多处写景,在他笔下,故乡是唯美的,就像超越俗世之外的童话。①对美景细腻的描写抒发作者对山林间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②在现代文明冲击下,之前处处草木葱茏,是鸟兽的天堂。曾几何时,这份和谐却遭到了破坏,人类对自然无休止的掠夺给他们自身招来了悲剧。抒发对人类破坏自然的谴责,对大自然景象被破坏的惋惜。③作者身临自然山林之中,享受寂静,不忍打扰,抒发作者自身对精神世界的向往,毫不掩饰地展示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爱。
15.文章多处写到“牧人和羊儿的声音”,有什么作用? (4分)
【解析】考核意象在文中的作用。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有线索、内容与主旨表达、象征义等。①作为行文脉络,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凑。②构成象征,承载了对故乡的情感与记忆。③形成背景旋律,增添了感染力。
16.之所以写作此文,作者说:“我在守望。”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守望的是什么。(4分)
【解析】主旨内涵的拓展能力。本文从对山林间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表达对故乡的眷念,在
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曾经美好的图景渐渐消逝,抒发对天然淳朴图景消逝的怅惘。多想像原来那样充满诗情,抒发对自己内心精神世界的向往。守望自己的精神故乡,守望那些淳朴自然的民风,守望令人敬畏的大自然。
【拓展】
作者吉布鹰升,彝族人。他是个感情细腻之人,是一位有着悲悯情怀的大凉山的儿子,
他把情感融入那里的山水水水、故乡亲人。吉布鹰升在自序里曾说:“回想一下,为什么写作?我在守望家园,守望凉山,就像梭罗隐居瓦尔登湖,过着简朴自在的生活,精神思想与瓦尔登湖的大自然融为一体,我的笔下流淌的文字让我找到了自我精神的回归。”
在遥远的大凉山,吉布鹰升用带着温情的文字静静地书写凉山,轻轻地感觉凉山,默默 地守望凉山,他是快乐和幸福的。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7—19题
读书寂寞事
刘克定
(1)读书是件寒、冷、苦的事情。过去指冷寂的读书之地为“寒窗”,谓之“自甘寂寞”, “坐冷板凳”。甚至因读书导致贫穷,那就更苦。朱买臣光读书不上班,导致家贫,只好以砍柴为业,卖柴时还手不释卷,妻以为羞,和他离了婚。家境较好的读书人,读闲书打发日子,觉得快乐,那是另一种读法,但要是换一个环境,就不会是“羲皇上人”了。
(2)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象棋的故事》里有个 B 博士,被关押在纳粹
集中营里,精神备受折磨。他竟趁一次候审的机会,偷来一本棋谱,悉心研读起来。从此在象棋技艺上大获启发,出狱后成了赫赫有名的象棋冠军,铁窗苦读改变了他的一生。这是外国小说里的故事,说明逆境苦读,也可以成就人才。
(3)什么是苦?“生不得志,攻苦食淡;孤臣孽子,卧薪尝胆”,“子卿(苏武)北海
之上牧羝,重耳十九年之羁旅,呼吸生死,命如朝露”,有人说此乃人生之大苦,信然。汉代王章长安赶考,与妻共居。章读书读得病倒了,没有被子盖,卧牛衣中,想起自己命运不好,自料必死,与妻子泣别。都是人生逆境,苦不堪言。但发愤攻读,总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时候,这样来看,读书又何尝不是一件苦中有乐的事情呢?皓首穷经,那是很高层次的阅读,包括索引、考证、爬梳剔抉,穷究其源,常常“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虽然苦,衣带渐宽,人亦憔悴,却是积累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平常读书,孜孜不倦,能够明理,升华情操,就是常说的“开卷有益”。
(4)读《红楼梦》是赏心乐事,但要考证渊源,就得吃苦。读小说,读“动漫”,读某
名人的生活琐事,与读有关本业的东西是不同的。但有些“快乐”的“热门”书,读不读都可以,有些坐冷板凳的书,却是花钱也应买来读。“本来,有关本业的东西,是无论怎样节衣缩食也应该购买的,试看绿林强盗,怎样不惜钱财以买盒子炮,就可知道。”(鲁迅《致赵家璧》)这样一来,自讨苦吃,苦中求乐,就成了中国读书人的习惯。
(5)现在超市里成堆的装帧很漂亮的“经商指南”“炒股要道”“脑筋急转弯”以及“风
水先生”……进口纸,烫金字,还有密封卷——先拿钱后开卷。买不起,读了也无益,无异于“新袋子里的酸酒,红纸包里的烂肉,那结果,是吃得胸口痒痒的,好像要呕吐”(鲁迅《我们要批评家》)。
(6)现在情况不同了,读书讲务实,学以致用,学以增长知识。图书馆共享项目越来
越多,读者也渐多了,成为读书人的乐土。有些图书馆专为盲人设置阅读器,虽然有待完善,但已经可以看到不少盲人光顾图书馆,在盲人阅览室学习用阅览器读书读报。
(7)不妨说,读书本身的冷热都不是坏事,关键是能学到知识。佛教禅宗的北渐南顿,
就是讲悟道的殊途而同归。能悟道,十字街头也能参禅,不能悟道,把经书读破,也不过是谤佛。用功之妙,存乎一心。“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读书应作如是观,平心静气,如琢如磨,如切如磋,弱水三千,取一瓢饮,然后甘苦自知。适当搞一些有益的读书活动,爱书活动,走出书斋,参加一些交流,不无好处,但不能“大呼隆”,“活动”一多,一“化”起来,则非实实在在求知。
17.请简要概括第(3)段的论述层次。(6分)
【解析】考核论述层次分析能力。尤其是对段落论述层次的分析,可从两大方面入手:
①标出句数,以句为单位,把句意密切相关的句子按意义归纳在一起,并以此为根据来划分段内层次。划分层次时注意段中的“叙”“议”部分。
②寻找标志。像表先后的词语,表递进或转折的连词,或提示性、小结性的词语,当然优先寻找。另外,标点符号也是标志之一,如表并列的分号。实在无标志的,可以按各句的主语不同来区分、归纳。主语大致相同的可归为一层,不同的就可以分开。
18.文中三次引用鲁迅先生的话,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
【解析】考核议论文文段作用题,文中(4)(5)(7)三段分别引用鲁迅先生的话,论述的
效果各有不同,可从文段的内容和结构上(上下文)分析,并且关注到“引用”的效果:增强论述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9.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读书本身的冷热都不是坏事”一句话的理解。(6分)
【解析】考核对关键句理解能力,首先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冷热”、“不是坏事”,再结
合上下文解释关键词的含义,并依据作者的观点,综合理解句子的含义。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完成作文。
毕淑敏曾说,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着爱和恨;第二间盛放事业;第三间安放自身。
请以“我的精神小屋”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800 字。【解析】
此题为命题作文,题目中的限制性人称代词“我”,要求大家根据自己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构建自己的精神小屋,而不是别人的。
题目的中心词“精神小屋”,应该指“我”的精神世界或精神境界。可以是自己的兴趣
爱好、情感爱憎;也可以是自己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对心灵情操的陶冶,或遇到困难时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等。
写作时要善于化抽象为具体,写出精神小屋盛放的具体内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南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