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余下试题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7.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 B.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 C.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 D.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 8.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义人也”的一组是( ) ①去而事智伯 ②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 ③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④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 ⑤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⑥今日之事,臣固伏诛 A. ①②⑤ B. ②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⑤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豫让改变姓名,入宫清扫厕所,想暗杀赵襄子,被赵襄子发现,襄子认为他是贤德之人,没有杀他。 B. 豫让“漆身”“涂炭”,改变样貌,目的是伺机为智伯报仇,朋友劝他凭借才能接近赵襄子以报仇,他认为不义,没有同意。 C. 豫让不为范氏、中行氏报仇是因为他们待他一般;为智伯报仇是因为智伯像国土那样对待他。 D. 赵襄子对豫让有不杀不恩,故而当豫让第二次被抓后,他为报答赵襄子,只刺击赵襄子的衣服来为智伯报仇。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5分,共10分)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2)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 普明寺见梅 杨万里 城中忙失探梅期,初见僧窗一两枝。 犹喜相看那恨晚,故应更好半开时。 今冬不雪何关事,作伴孤芳却欠伊。 月落山空正幽独,慰存无酒且新诗。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城中”在古代诗人笔下多含“憎厌”之意,用来指争名夺利、红尘喧嚣之地,本诗中同样含有贬抑之意。 B.“僧窗”二字,照应诗题中的“普明寺”,在空间位置上又与“城中”相对,说明这是世外一角、幽静所在。 C.颈联是说今冬没有下雪又有什么关系,仅仅是让梅花缺少“雪”这一同伴,诗人以梅衬雪。 D.“月落山空”时梅花孤独寂寞,诗人用“新诗”表示慰问,不仅流露出关切之情,更有一种知己之感。 E.诗人从寻梅、赏梅、怜梅写到慰梅,全诗的重点是刻画梅花本身的形象,诗人独特的感受只一笔带过。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3、(1)西方的哲人康德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这与孔子在《论语》中所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 , 惊人的一致。 (2)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 , 的好局面。 (3)《再别康桥》中用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青草多情可爱的句子是: , 。 (4)《荆轲刺秦王》中写太子和宾客送别荆轲的两句是: , 。 (5)《鸿门宴》中“ , ”表示做大事可以不必在意细节,行大礼不必在意小谦让。 (6)《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认为“真的猛士”是伟大的“哀痛者”和“幸福者”,是因为他们“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运用(33分) 1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作揖 揪心 偃旗息鼓 绿草如荫 B. 贸然 称职 胆战心惊 阴谋鬼计 C. 旗杆 谄媚 长歌当哭 和霭可亲 D. 惨淡 厮打 再接再厉 难以置信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韵文(yùn) 酣畅(hān) 谦逊(sùn) 迥乎不同(jiǒng) B.绯红(fēi) 尸骸(hái) 不惮(dàn) 殒身(yǔn) C.婆娑(suō) 寥落(liáo) 赁屋(lìng) 干练(gàn) D.执拗(niù) 踌躇(chú) 挣扎(zhá) 籼米(shān) 1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C. 今者有小人之言 D.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都是名词,全都是做状语的一组是( )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③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⑤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⑥范增数目项王 ⑦发尽上指冠 A. ①④⑥ B. ①②④⑦ C. ①③⑤ D. ②③⑤⑦ 19.下列句子中加点“为”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乃令秦武阳为副 ②公为我献之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约为婚姻 ⑥为击破沛公军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 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 ①/②④⑥/③⑧/⑤/⑦ B. ①⑤/②④/③⑧/⑥/⑦ C. 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 ①⑤/②③④⑧/⑥/⑦ 20.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 若属皆且为所虏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1. 下列各项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左丘明所撰,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著作,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是对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B.“至易水上,既祖,取道”中的“祖”指临行祭路神,引申为践行送别。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间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被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秋毫无犯”“劳苦功高”“图穷匕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五个成语,均出自《鸿门宴》。 2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同样顶着“共享”之名的“共享汽车”,似乎给人一种不瘟不火的感觉,其火爆程度远远不及共享单车。 ②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如何抓住驻京办这个“末梢神经”,见微知著查找问题、举一反三整改落实,这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力度的考验。 ③10月6日,在素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17家博物馆的文博文创产品在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济济一堂。 ④第四届中回机器人峰会上,一场中雨猝不及防地突然降临,名为“小远”的安防巡逻机器人却在雨中从容“执勤”。 ⑤经过附中三年的努力学习,理科成绩优秀、喜欢计算机专业的张强考上了北航,文科成绩突出的陈冰到复旦读了新闻系,这也算各得其所了。 ⑥在荆轲刺杀秦王的时候,众多大臣袖手旁观,除了自己手里没有兵器之外,更多还是缘于贪生怕死的本性。 A. 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23.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互联网金融放宽了融资者和投资者的准入门槛,极大地满足了小微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需求,促进了市场竞争。 B. 今年以来,国内出版界紧紧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策划出版和重印再版了一批关于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的精品力作。 C. 武汉市防汛指挥部就武汉市的防汛排涝应急救灾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会议负责人表示,预计今日22时全市的主干道渍水将全部消退。 D. 林芝平均海拔3100米,是首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更是西藏海拔最低、气候最佳的地级市,近年来将生态作为立市之本,正成为世界级的生态旅游区。 24.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4个字)(3分) 在1月25日于新德里举行的海啸专家会议上,科学家认为,在海岸地区种植红树林和木麻黄属植物可以有效地减轻海啸的灾难程度。与会科学家认为,红树林和木麻黄属的树木可以起到生物“盾牌”的作用,减缓海浪的速度,同时还可以保护海岸地区减轻遭受飓风、海岸暴雨袭击的程度。此外,科学家认为,这些树木还可以帮助当地居民获得木材和其他原料。科学家正在考虑帮助印度海岸地区和渔民建立生态村。 一句话新闻: 四、作文(60分) 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亲人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 许多人,许多事,一转身,已难以再转回来。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哪些体验或感受?请结合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作文。要求:题目自拟,写一篇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和议论的记叙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