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87  2018-01-03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87]
江苏省江都区第三中学等六校2018届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九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2017.12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3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拾级(shè) 褒贬(bāo) 连翘(qiào) 玲珑剔透(tì)
B.恣睢(suī) 拮据(jù) 精髓(suǐ) 矫揉造作(jiāo)
C.绮丽(qǐ) 隽永(juàn) 跌宕(dànɡ) 言简意赅(ɡāi)
D.瞥见(piē) 搭讪(xiàn) 恻隐(cè) 越俎代庖(cú)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2017年12月14日90高龄的余光中先生安然辞世。先生一生笔耕不辍,《白玉苦瓜》《乡愁》《听听那冷雨》等一系列经典作品展现出汉语的美丽。
B.清华老院士潘际銮教授做研究孜孜不倦,为中国第一条高铁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C.《至爱 梵高•星空之谜》采用纯油画动画这一别出心裁的形式,125位艺术家根据120幅梵高的原作,打造成65000幅油画,让梵高美学成为了一场专属视觉的“流动的盛宴”。
D.作为扬州迎接2018年省运会、省园博会的一项重要工程,“升级版”的明月湖公园开始对外开放,许多市民趋之若鹜,享受着休闲健身带来的愉悦。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学习知识不容易,运用知识更不容易,很多人把精力用在这方面。
B.选手们精彩的表现背后,又何尝是他们从小的阅读 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C.一座书房可以 温暖一座城市。设施齐全的城市书房 ,点亮了扬州人的阅读之灯。
D.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指由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人 本 休 景 解说:这四个字造字方法各不相同。
B.高尚情操 长江之滨 一粒种子 辛勤耕耘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类型相同。
C.中国于2015年12月发射的“悟空”(DAMPE)卫星在太空中测量到电子宇宙射线的一处异常的波动。 解说:“中国测量波动”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D.一只白鹭和一对鸳鸯在植物间嬉戏。那株水蜡烛随风摇摆,把晚秋的情绪点燃。 解说:这句话有拟人的修 辞手法。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注生命是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朱自清的散文《绿》,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与自己 忠于祖国的情怀;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给“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捕蛇者”以深深的同情。
B.文学创作离不开细节的提炼。《故乡》中闰土“终于恭敬起来了”的神色细节让我们无限感慨;《我的叔叔于勒》中父亲朝母亲“使了个眼色”的细节让我们一再品味。
C.我们所学的一些文言文选自不同体例的史书。《曹刿论战》选自编年体史书《左传》,《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陈涉世家》节选自纪传体史书《史记》。
D.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浸染人的心灵。《林中小溪》让我们感受到小溪流向大洋的勇往直前精神。《醉翁亭记》则让我们仿佛穿越到滁州,静静地欣赏太守“与民同乐”的风姿。
6.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博览与精读,是读书的两个法门,二者相得益(zhānɡ),缺一不可。博览是为了兼收并(xù),博采众长,最终为己所用;精读是为了抓住要点,得其精髓,必须专心(zhì)志,反复研读,没有(jié)径。


浏览完整试题

7.默写。(每条1分,共8分)
(1)关关雎鸠, ▲ 。 (《诗经•关雎》)
(2)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 。 (辛弃疾《青玉案》)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 (李煜《相见欢》)
(4) ▲ ,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
(5) ▲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 ▲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7)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乐观旷达,努力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信念,相信“ ▲ , ▲ ”。(用李白《行路难》中的句子回答)
8.语文综合实践。(9分)
【活动一】
在飞岛国“拉格多大科学院”里,格列佛获得了很多见闻,请写出其中三个。(3分)

【活动二】
学校在大课间开设了“朗读者”活动,为了鼓励更多同学走上“朗读台”,请你拟写一句宣传语。(2分)

【活动三】
右图为“12.1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宣传画。
(1)请用简洁的文字介绍画面主要内容。(2分)



(2)请简要写出你的感悟。(2分)


二、阅读理解(5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9题。(5分)
欹湖①
唐 王维
吹箫凌极浦②,日暮送夫君③。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④白云。
注释:①欹(qī)湖:风景胜地,在今陕西蓝田县境。②凌:这里指箫声远扬。极浦:远处的水边。③夫君:指作者的朋友。④卷:(白云)弥漫的样子。
9.(1)适当想象,描绘一、二两句的画面。(2分)

(2)全诗无一字言及离情,而离情已深蕴其中,请以三、四句为例简要分析。(3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10-13题。(16分)
范仲淹传(节选)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②。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③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 ,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 列传第七十三,有删节)
【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的少数民族,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为主。②参知政事:官名。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③除:授官,除去旧职以任新职。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1)会王伦寇淮南 ( ) (2)妻子衣食 ( )
(3)为政尚忠厚 ( ) (4)及其卒也 ( )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以赡族人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B.朝廷欲按诛之 由是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C.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 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D.虽里巷之人 今虽死乎此(《捕蛇者说》)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13.范仲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17题。(15分)
面对校园欺凌,必须止恶于微
吉哲鹏
①蹲马步、殴打、往身上浇开水,这些极度恶劣的行为,竟是云南省建水县5个小学三年级学生对同学的欺凌。更为揪心的是,这样的伤害行为几天后才被他人发现。
②近年来,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发生,呈施害者低龄化、施害行为暴力化、手段多样化等特点。面对校园欺凌,必须止恶于微。守 护孩子的身心安全、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应当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关注,也是各部门、各层面亟待强化的责任。
③止恶于微,就是各方高度重视校园欺凌的苗头,勇于保护每一个学生。校园欺凌的本质是恃强凌弱,许多受害者面对欺凌不敢反抗、不敢求助、不敢报警,换来的是变本加厉的伤害。恶行有恃无恐,微小的苗头最终可能会酿成犯罪。建水这起欺凌事件中,第二个受害的孩子就是被认为“软弱”而遭遇暴行。
④止恶于微,要让保护显露锋芒。锋芒不是以暴制暴、以牙还牙,不是不顾后果的冲动,而是要长出保护孩子的“牙齿”。让受到欺凌的学生敢于向老师、向家长、向警察求助,把自己的遭遇大声说出来。
⑤止恶于微来自父母的关心。家长必须明确:安全是基本底线,尊严是人格脊梁,教育孩子与人为善和培养孩子的自尊自强同样重要,一味忍让不能获取同情与尊重,反而会将自己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更别提维护尊严。
⑥止恶于微来自老师的坚定。在一些校园欺凌事件中,个别学校管理者、教师消极应对求助,甚至采取息事宁人的做法,这种漠然实质上助长了欺凌。学校管理者和老师必须告知学生“欺凌是一种违法行为”,坚决构筑好防治校园欺凌的第一道防线。


展开余下试题⑦止恶于微来自司法的刚性。公安、检察机关、教育部门等要建立好预防校园欺凌干预平台,控制和干预欺凌发生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根据性质和伤害程度做出相应处理,用司法的刚性塑造善良的韧性。
⑧对欺凌者的纵容就是对被欺凌者的伤害。全社会都应知晓并谨记:每个人都可能成为那个被害者,在欺凌行为发生时,如果人人都能及时站出来,不逃避不回避,让尊严点亮尊严,让善良守护善良,孩子们的世界才能远离暴力和伤害。
(摘自2017年12月10日新华网)
14.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5.阅读⑤-⑧段,扼要归纳“让保护显露锋芒”的几种途径。(4分)


16.简析第⑥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4分)


17.文中最后一段作者提到“让尊严点亮尊严,让善良守护善良”,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8—21题。(18分)
枯荷有意
王宏启
①进入玄武门,路左一侧,是一片荷池。瑟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 催来了寒霜,剪破了夏荷的新装,让日渐消瘦的荷叶变得枯萎残破。
②老师说:“就在这儿坐一坐,看看枯荷吧。”
③周末,徐老师从苏中宝应来南京看病。我提出到医院附近的玄武湖走走,散散心。
④清澈的湖水,西斜的秋阳,衬托着一片片被岁月打 磨的荷叶。弯折的茎、低垂的头,宛如沧桑之后的静静反思。
⑤老师问:“还记得李商隐的诗句吗?”“您是说‘留得枯荷听雨声’吧?就这一句,您曾经足足讲了一堂课呢。”
⑥我约略懂得老师此时的感慨。上世纪六十年代,她和同学们,响应号召,打起背包,高举红旗,唱着激昂的歌曲,从省城南京奔赴水乡宝应,成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⑦徐老师就住我家,接受我母亲的再教育。当时,我母亲是大队的党支部委员、妇联主任,却不识字。于是,我们家成了有趣的家庭学校。白天,我母亲教她识庄稼、干农活。晚上,煤油灯下她教母亲和我一起识字写字。
⑧记得有一年冬天,生产队兴修水利,每个知青分得一段沟渠,标准和农民一样,宽三米深两米。徐老师的身高只有一米五四左右,站在渠底,根本看不见她的头,她却一锹一锹挖出湿重的淤泥,艰难地举过头顶,再甩出地面,有时一长串泥浆会从她的头顶一直流向她的脸、她的全身。母亲看到徐老师的狼狈相,实在不忍心,常常过来帮她完成任务。一年后,由于村办小学缺老师,在母亲极力推荐下,徐老师成了代课老师。几年后,徐老师从村小学调入乡初中,又调入城郊中学,再调入县中。记不清是哪一年的秋天,徐老师和一位当地的老师成了家。
⑨面前的枯荷,令我想起四十年前徐老师讲枯荷听雨的情景。她专门选择一个雨天将我们带至池塘边,现场讲授,滔滔不绝,神采飞扬。四十年后,面对眼前的枯荷,她却沉默不语。老师满头白发,就像这些枯荷,它们虽也曾织出色彩斑斓的梦,可大多把绚丽和激情留给了昨天。
⑩此时我想,一株长在淤泥里的荷,经历了春的萌发、夏的茁壮、秋的丰硕之后,留给冬季的已是满塘枯荷。然而,枯荷在凝寒的秋水中却风骨依旧,坚守着本性中的韧性与坚毅。枯荷虽败,那长在地下的茎,正浸润着节气,承载着生命的重负,孕育着下一个新的开始。雨打残荷,那是在演奏生命的旋律;枯枝蘸水,那是在谱写崭新的乐章!
⑪临走时,我和老师不约而同地又回望了一眼池塘里的枯荷,那简约的枝干、别致的线条、自然的姿态,契合着天光水色,呈现出特别的美。真可谓:生而为荷,枯也有意。
(选自《扬子晚报》2017年12月7日B03版)
18.文章⑥-⑨段主要写了徐老师的哪些旧事?(4分)

19.简要写出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20.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5分)
(1)瑟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催来了寒霜,剪破了夏荷的新装,让日渐消瘦的荷叶变得枯萎残破。(请分析加点的“剪”字的表达效果)(3分)

(2)她却一锹一锹挖出湿重的淤泥,艰难地举过头顶,再甩出地面。(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句子)(2分)


21.联系上文,写出你对“生而为荷,枯也有意”这句话的理解。(80-100字,5分)


三、作文。(60+3分)
22.马云有一次演讲的开场白是这样的:“互联网就像一场万米长跑,我们只是刚刚完成最初的100米,很难说你旁边的人就是真正的竞争对手,再向前跑3000米,或许你才能发现到底谁是你真正的竞争对手。
请以“真正的对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4)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九年级语文学科试题参考答案 2017.12
一、积累运用
1—5题 C D C C A
6.彰 蓄 致 捷 7.略
8. 活动一:从粪便里提取食物;盖楼房从顶端开始;从黄瓜里提取阳光;用蜘蛛丝织布;用猪耕地;把冰制成炸药 写出3点即可。
【活动二】示例:与朗读 为友,做儒雅少年。要求简单对仗,朗朗上口。
【活动三】示例:左图中1937年的一个女孩与右图2017年的女孩在隔空对话:那年乱世如麻,愿你们来世拥有锦绣年华。
感悟:围绕“牢记历史,珍爱和平,珍惜现在”谈,语言表述流畅,写出两点可得满分。
二、阅读理解
(一)9.(1)示例:夕阳西下,暮色苍茫,欹湖湖畔送友人,此时远处的水边传来了悠扬飘渺的箫声。(若理解为诗人吹箫送客也可,须有适当想象,若仅仅翻译,最多只能得1分)
(2)示例:情景交融的手法,湖上回首,远处青山白云缭绕,山静云飞,一片高远飘渺的意境,烘托出离别时淡淡的忧伤,景有尽而情无穷。
(写出“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即可得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共三分)
(二)
10. ⑴做寇 ⑵妻子儿女 ⑶崇尚 ⑷死(去世)
11. D
12.⑴各个少数民族前来的人,他都推心置腹地对待,从不怀疑他们。
(2)(3)略
13.(1)爱抚士卒(2)直言进谏(3)内刚外和、性至孝(4)好施予(泛爱乐善) (5)为政尚忠厚 任选三点,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即可得3分。
(三)
14.面对校园欺凌,必须止恶于微
15.来自父母的关心;来自老师的坚定;来自司法的刚性;来自个人的不逃避,勇敢面对。
每点1分,共4分。
16.举例论证,举了个别学校管理者和老师对校园欺凌漠然的态度,从反面论述了“止恶于微来自于老师的坚定”的分论点,从而更好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使论述更具有说服力。


展开余下试题17.提示:须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其一,自尊自律、自爱、自我保护;其二,人人以善良之心对待他人,这样善良便会传递开来。自我角度分析2分,对待他人角度分析1分,语言流畅1分。
(四)
18.徐老师响应号召下乡;徐老师接受母亲的再教育;徐老师修沟渠的狼狈;徐老师讲枯荷。
19.结构上: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回忆;(2分)
内容上:交代时间、地点,描写枯荷形象,引发作者由荷到人的联想。(2分)
20.①剪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秋风比作剪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风的凛冽和萧瑟。表现出作者对日渐枯萎的荷叶的怜惜之情。(手法1分,分析2分)
②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写出了人物挖淤泥的艰难和狼狈,表现出徐老师劳动时努力的精神。
21.示例:“荷”是老师的象征,“生而为荷”赞美老师年轻时充满激情、努力进取的美好形象;“枯也有意”赞美年老的徐老师风骨依旧、坚守韧性与坚毅,老师虽已年老,但却用她高尚的气节诠释生命的高洁。
三、作文 同中考
1.一类卷:(54—60分)
A符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B语言顺畅,没有语病;C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①具备ABC三项条件的,评一类下(54分); ②立意深、构思巧、语言生动形象的评满分; 具备其中两项条件的,评一类上(58一59分)。 具备其中一项条件的,评一类中(55—57分)。
2.二类卷:(48—53分) A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具体;B语言通顺,偶有语病;C结构完整,条理较清楚。 以50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具备B项和另一项条件。其余一项达到三类卷标准的,获得基准分; ②具备ABC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③具备B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三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3.三类卷:(42—47分) A基本符合题意,中心较明确,内容尚具体;B语言尚通顺,语病不多;C条理尚清楚, 能分段。 以40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基本具备ABC三项条件的,获得基准分;②其中B项比较好的酌情加分;③另有某些缺点的,酌情减分。
4.四类卷:(30—41分) A偏离题意,中心欠明确,内容不具体;B语言不通顺,语病较多;C条理不清楚。以35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凡属ABC三项之一者,评为四类卷,获得基准分;②另两项较好的,酌情加分;③兼有ABC两项以上情况的,酌情减分。
5.五类卷:(30分以下) A文不对题,不知所云;B语病严重,文理不通;C结构混乱,不能完篇。 以25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①凡属ABC三项之一者,评为五类卷,获得基准分;②其它两项尚好的,酌情加分;③兼有ABC两项以上情况的,酌情减分。
6.书写3分酌情给分
说明:
1.主题(中心)基本明确(正确),语言基本通顺,结构基本完整,即可以45分为切入分。阅卷时应该根据具体作文合理把握,鼓励打高分,反对打保守分,不回避打低分,合理拉开档次。
2.内容、语言、结构三项要求均达到该项者,可得该类文的上限分或中档分;已达到该类文的两项要求,另一项属于下一 类文上限的,可得该类文的中档分,另一项仅达下一类文中限的,可得该类文的下限分;达到该类文的一项要求,另两项属于下一类文,得该类文的下限分或下一类文的上限分。
3.为鼓励学生创新,对作文中能有以下某一个或者几个亮点的(立意深刻有新意、材料别致、构思精巧、感情真挚动人、文采斐然、意象传神、文化内涵丰富等),可在原等级上增加一至两个等级。
4.表达方式必须符合所选文体的要求(如写剧本须合剧本要求),否则降低一个等级评分。
5.每少50个字扣1分,少于250个字,原则上只能评为五类文以下(含五类)。错别字每3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2分为止;标点符号错误较多的,扣1—2分。
6.作文如果被确认为超过1/2是抄袭的,不超过30分。 (42.49.18.4)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江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8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