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67  2018-01-20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7]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12月调考语文试题
林州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本部上期第二次月考
语 文 试 题
命题老师:陈广林 审题老师:高晓玲、赵秀丽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香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颇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之一。它的起源甚早,据考古学家的考证,甚至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古人就以燃烧木柴和其他祭品的方式来祭祀天地诸神。近几十年考古发现的各类文物(如陶熏炉)表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古人就已经使用香品了。作为活化石的殷商甲骨文,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了“柴”字,意为“手持燃烧的祭礼”,堪称祭祀用香的形象注解。
春秋战国时,由于地域所限,中土气候温凉,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所用香木香草的种类尚不如后世丰富,但关于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有很多,有熏烧、佩带、煮汤、熬膏、入酒等方法。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不乏记述采掇香药香草的歌谣,如“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总结了我国人民与疾病长期斗争的医疗经验,其中就提出了艾灸、熏燎等治病方法。
人们对香木香草不仅取之用之,而且歌之咏之,托之寓之。《尚书》有“至治馨香,感于神明”之语,《孔子家语•六本》有“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之说。在屈原的《离骚》、《九歌》等名篇中,他用香草来歌颂忠贤,以莸草来痛斥奸邪,我们可以从中了解战国时期香文化的一些梗概。
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巩固,华夏大地的大统一,特别是汉朝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外文化出现了空前的大交融。当时东南亚、南亚和欧洲等地的各种香料开始传入我国,丰富了我国的香料种类,推动了香文化的发展。班固给其弟班超的书信中有“窦侍中令载杂丝七百尺,市月氏马、苏合香”等语句,可见当时香料是丝绸之路中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
《汉官曲制》还规定,“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 ,“含鸡舌香伏奏事”。宫廷内,熏香、佩香、浴香等更是寻常。1972年我国考古学界在长沙市东郊发掘了马王堆汉墓,在一号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熏囊、绢袋、绣花枕和熏炉等物品,其中都装有药物。这些药物经研究鉴定为辛夷、桂、花椒等香药。
宋代,香文化达到了全盛时期。由于中药成药的广泛流传,香疗法的普及,以及佛教、道教的盛行(都用焚香来礼佛敬神),香药的用药数量大幅度增加。公元971年,宋朝专置市舶司于广州,专管对外贸易,当时香药居进口货物首位。于是,出现了专事海外运输贸易香药的“香舶”。宋朝的税收,仅仅市舶司香药税率收入一项,从宋初的1600余万,至南宋淳熙末增至6000余万,成为南宋朝廷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
唐宋时期“香”受到文人的高度推崇,读书以香为友,独处以香为伴,衣物必以香薰,被褥必以香暖;公堂之上以香饰其庄严,松阁之下以香展其儒雅;调弦抚琴,以清香一炷佐其心志,导其韵致;品茗论道、书画会友无不以香为聚。生活上,书中置芸香草避虫而有“书香”,以麝香、丁香入墨而有“墨香”,以沉香树皮作纸而有“香纸”,凡此种种,举不胜举。
(摘编自《中国香文化概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浏览完整试题A.新石器时代,古人通过燃烧木柴和其他祭品来祭祀天地诸神的形式,可以看作是香文化的起源。
B.春秋时期,香木香草的种类虽然不够丰富,但人们发明了许多使用方法,在《诗经》中就有相关的记载。
C.《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书中发明了艾灸、熏燎等治病方法,体现了古人使用香药香草的智慧。
D.文人偏爱香木香草,屈原就曾在《离骚》《九歌》等作品中借香草来讴歌忠贤、痛斥奸邪。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提出观点之后,分析了香文化的起源、发展壮大历史以及“香”在唐宋时期备受文人推崇的盛况。
B.文章写道人们对香草的歌咏寄托,用举例和道理加以论证,增强了可读性和说服力。
C.文章用“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些装有香药的熏囊、熏炉等物品”,来论证熏香风习在上层社会已较为普遍。
D.文章论述“香药的用药数量大幅度增加”以及“香药税率收入成为南宋朝廷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为宋代香文化达到全盛时期提供了例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汉时期,政治局面的稳定,丝绸之路的开通,为香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B.《汉官曲制》规定,向皇帝奏事的尚书郎事先要用香薰衣,奏事时还要口含香料。
C.宋朝出现了专事海外运输贸易香药的“香舶”,促进了香药的进口,使香药成为主要进口货物。
D.唐宋时期,“香”已经渗入到文人的生活中,其不仅是芳香之物,更能启迪性灵,濡养身心。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父亲的半瓶酒
贾平凹
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从来我的作品没有给他寄过,姨前年来,问我是不是写过一个中篇,说父亲听别人说过,曾去县上几个书店、邮局跑了半天去买,但没有买到。我听了很伤感,以后写了东西,就寄他一份,他每每又寄还给我,上边用笔批了密密麻麻的字。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太久,将来会生疏的。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却未来,只是每一月寄一张小女儿的照片,叮咛好好写作,说:“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场趁风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发誓再也不去喝酒,回信让他和小女儿一定来城里住,好好孝顺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但是,没过多久,我惹出一些事来,我的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争论本是正常的事,复杂的社会上却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随即发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闹哄哄的什么风声雨声都有。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了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惟恐被撞翻了担子。茫然中,便觉得不该让父亲来,但是,还未等我再回信,在一个雨天他却抱着孩子搭车来了。
老人显得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眼睛,越发比先前滞呆。一见面,我有点慌恐,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儿,指着我让叫爸爸。小女儿斜头看我,怯怯地刚走到我面前,突然转身又扑到父亲的怀里,父亲就笑了,说:“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来吗?”
父亲住下了,我们睡在西边房子,他睡在东边房子。小女儿慢慢和我们亲热起来。但夜里却还是要父亲搂着去睡。我叮咛爱人,什么也不要告诉父亲,一下班回来,就笑着和他说话,他也很高兴,总是说着小女儿的可爱,逗着小女儿做好多本事给我们看。一到晚上,家里来人很多,都来谈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谈报刊上连续发表批评我的文章,我就关了西边门,让他们小声点,父亲一进来,我们就住了口。可我心里毕竟是乱的,虽然总笑着脸和父亲说话,小女儿有些吵闹了,就忍不住斥责,又常常动手去打屁股。这时候,父亲就过来抱了孩子,说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会生分,哄着到东边房子去了。我独自坐一会儿,觉得自己不对,又不想给父亲解释,便过去看他们。一推门,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我心里愈发难受了。
从此,我下班回来,父亲就让我和小女儿多玩一玩,说再过一些日子,他和孩子就该回去了。但是,夜里来的人很多,人一来,他就又抱了孩子到东边房子去了。这个星期天,一早起来,父亲就写了一个条子贴在门上——“今日人不在家”,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里去逛逛。到了田野,他拉着小女儿跑,让叫我们爸爸,妈妈。后来,他说去给孩子买些糖果,就到远远的商店去了。好长的时候,他回来了,腰里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来,给了小女儿一把,剩下的交给我爱人,让她们到一边去玩。又让我坐下,在怀里掏着,是一瓶酒,还有一包酱羊肉。我很纳闷:父亲早已不喝酒了,又反对我喝酒,现在却怎么买了酒来?他使劲用牙启开了瓶盖,说:“平儿,我们喝些酒吧,我有话要给你说呢。你一直在瞒着我,但我什么都知道了。我原本是不这么快来的,可我听人说你犯了错误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怕你没有经过事,才来看看你。报纸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报栏里看到了,我觉得那没有多大的事。你太顺利了,不来几次挫折,你不会有大出息呢!当然,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也不要怕事,别人怎么说,你心里要有个主见。人生是三节四节过的,哪能一直走平路?搞你们这行事,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当一生的事儿干了,就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这就是我给你说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烦闷都解了去吧。来,你喝喝,我也要喝的。”
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通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那不能喝酒却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颤着接不住他递过来的酒瓶,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了。
喝了半瓶酒,然后一家人在田野里尽情地玩着,一直到天黑才回去。父亲又住了几天,他带着小女儿便回乡下去了。但那半瓶酒,我再没有喝,放在书桌上,常常看着它,从此再没有了什么烦闷,也没有从此沉沦下去。(有改动)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在刻画人物运用了侧面烘托、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如一些细节描写:“悄悄流泪”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暗自担忧,“装着眼花”“揉”表现了他不愿意让儿子看到自己的担心,以免儿子难过。
B.阅读全文可知,“我”的心理是非常复杂的,它的变化过程:纳闷→慌恐→难受→感动。并且本文描写语言风格朴实,形象具体,寓意深刻生动。


展开余下试题C、全文以“半瓶酒”为题,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尾处画龙点睛,暗示“父爱”的中心。所以说,“酒”是文章线索。
D、本文多处写到小女儿的事情,看似可有可无,其实很重要,写父亲帮“我”带孩子,间接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描写小女儿的细节,丰富了文章内容,使父亲的形象更加饱满。
5、文章通过哪些事情来凸显“父爱”这个中心主题的?请简要分析概括。(5分)
6、结合全文,说明题目“父亲的半瓶酒”的含意。(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 12月6日晚,经合组织(OECD)公布了2015PISA测试的结果,新加坡以数学564、阅读535、科学556的成绩取得总分第一,日本、爱沙尼亚、中国台北、芬兰、中国澳门、加拿大、越南、中国香港、我国大陆(北上广苏,前两次仅上海参与)分居二至十位。北京、上海、江苏、广东、香港、台北的学生当中,每四名学生就有多于一名的学生在数学测试中得到顶级成绩——在全球比率最高。
PISA2015的测试对象为72个国家和地区的54万名15岁学生,测试内容包括阅读、数学以及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科学对于如今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愈发重要,此次PISA将重点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PISA2015主要关注的能力是:在海量的信息流和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 能够判断证据,并且根据这些实际的证据得出结论;理解当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发现,科学的“真理” 也可能会随时间而改变,并且,人类应该越来越理解自然的力量和科技的力量及其局限性。

(取材于搜狐教育、文汇教育等2016年12月7日的相关报道)
材料二:
去年12月,经合组织公布了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2012年PISA测试结果,上海学生在三个科目中均排名第一。
PI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进行的15岁学生阅读、数学、科学能力评价研究项目,该项目从2000年开始,每3年进行一次测评。其数学测试并非进行机械的重复运算,而是测试学生们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的能力,所有测试项目大约持续390分钟。此外,学生与他们的校长都要填写问卷,以提供学生背景、学校信息、学习经验、教育系统与整个学习环境等相关信息。2012年是上海第二次参加PISA测试,此次测试的重点测评领域是数学。在这次测试中,上海学生在数学、阅读和科学三个科目分别取得613分、570分和580分,傲视群雄。
(人民网2014年2月20日,《钱江晚报》 有删改)
材料三:
东方网12月2日消息:2009年,首次参加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PISA)的上海学生获得全球第一的佳绩。明天下午,这项3年一次的测试将公布2012年测试结果,上海学生第二度参加,结果令人期待。
PISA是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发起的国际比较研究,从2000年开始,每3年进行一次,每个国家(地区)至少有150所学校、4500名学生参加测试。PISA 测评由两方面内容组成。一方面为阅读、数学和科学三大领域的测试,主要测评在完成或即将完成义务教育时,15岁的学生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全面参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对学生、校长等人员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个人、家庭和学校背景信息,分析影响教育质量的因素,为学校教育系统的改进提供政策建议。PISA测试的时间为2小时。每次PISA测评会从阅读、数学、科学中选择一个作为主要领域,另外两个作为次要领域。前三次PISA测评的主要领域分别是阅读(PISA2000)、数学(PISA2003)、科学(PISA2006)。PISA2009的主要测评领域又回到阅读。上次测试中,上海学生表现出小说、散文等连续文本阅读能力较强,但图表、表格、清单等非连续文本阅读表现相对较弱的特点。
(东方网2013年12月2日,《新民晚报》 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2015PISA十强中,亚洲占比70%,中国对此数据的贡献超过50%。
B. 在测试的三大领域中,亚洲国家的数学具有显著的相对优势。
C. 取得顶级数学成绩的中国学生占全球比率最高,超过了四分之一。
D. 中国大陆总分屈居第十,据表中数据推测,很可能是阅读拖了后腿。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PISA即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是经合组织发起的一项国际比较研究,整个工作耗时逾年,影响正在扩大中。
B. 中国大陆测试总分从两届蝉联冠军狠跌至第十名,印证了其近年来义务教育办学质量的大幅下滑。
C. 最后一次的PISA测试的主要领域是科学,重点关注“像科学家那样思考” 的能力,这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尤有意义。
D. 上次测试中,上海学生表现出小说、散文等连续文本阅读能力较强,但图表、清单等非连续文本阅读表现相对较弱的特点。
E.PISA系各国和地区自愿参加,毕竟是一种民间行为,其数据远不如中高考权威,其实并不能证明我国大陆义务教育质量下滑。
9. 综合分析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其中矛盾的信息。(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拜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关羽围樊、襄阳。太祖以汉帝在许,近贼,欲徙都。济说太祖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太祖如其言。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文帝践阼,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齐王即位,迁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薨,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B、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C、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D、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


展开余下试题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辟,和“征”都是指征召布衣出仕,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而“察茂才”“举孝廉”则是自下而上选拔官吏的制度。
B、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
C、薨,是古代对身故的一种说法,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还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等。
D、谥,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蒋济机智有谋略,多次替太祖解围。孙权率兵围攻合肥,太祖的大军正在攻打荆州,蒋济假称消息,孙权相信,烧毁围城的营阵撤离;关羽带兵围攻樊城和襄阳,太祖想要迁都,蒋济献策,解除樊城之围。
B、蒋济为人刚直,敢于直言上谏。文帝问他天下“风教”,他大胆直言;明帝时,他直言告诫文帝要估计老百姓能力,安抚他们的疾苦。虽开始都触怒君主,但最终还是获得原谅。
C、蒋济文武兼备,深受赞许。他任职勤劳,极尽节操,每有军国大事,当场有提出建议的奏议,对朝廷忠诚,做事奋发努力,深得明帝称赞。
D、蒋济为人谦虚,淡泊名利。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屯兵洛水浮桥,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蒋济被加封为都乡侯,但他认为赏赐一定要给有功之人,而自己事先并不知道谋划,也没亲自统帅打仗,坚决地推辞,齐王不答应。
13、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权闻之,即引兵西袭公安、江陵。羽遂见禽。
(2)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与东吴生相遇①
[ 唐 ] 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注】①这是诗人及第后出关所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首句诗人用随风漂泊的水上浮萍,刻画了自己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各”字表明东吴生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B、此时韦庄已经登第,禄食有望,似不该与古人泪眼相对,但自己在外漂泊多年,因此,遇故人再也忍不住涕泗滂沱,泪满冠缨。
C、颔联是挥泪叙旧的辛酸语。回想当年大家欢聚一起观花饮酒的情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D、颈联中“贫”与“贵”,“陋巷”与“豪家”,一边是啼饥号寒,一边是灯红酒绿,相距何其悬远。而自己终于可以摆脱贫寒生活,表达了作者及第后的意气风发。
E、尾联是说已登第且遇故友,暂拼一醉,而破涕为笑,这是聊以解嘲;期望今后能河清海晏,国泰民安,这是自许和自慰。
15、“笑”让诗人少去了些许苦楚,请分析“笑”包含了几层感情?(6分)
(三)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卫风•氓》中“ , !”女主人公以铿锵有力的语言,无比沉痛却决绝的口气,表达与男子的彻底决裂。
(2)《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回想和氓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的场景的两句是         ,         。
(3)《离骚》中           ,           两句直接表白自己宁死也不与小人们同流合污的心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5年来,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勠力同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②百度的“自动驾驶”、阿里云的“城市大脑”、腾讯的“医疗影像”……11月15日,我国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呼之欲出。
③60年来,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披荆斩棘,长期在戈壁、草原上辗转跋涉,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了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④洛阳市积极推进产融合作,提升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的能力和效率,以无所不为的信心,塑造“洛阳制造”的竞争新优势。
⑤据分析,2017年洛阳娱乐产品不断丰富,但是旅游消费结构变化不明显,购物和娱乐消费比重提升不大,所以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迫在眉睫。
⑥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枢纽。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A、 ① ⑤ ⑥ B、 ① ② ⑤ C、② ⑤ ⑥ D、③ ④ 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11月28日,记者从洛阳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洛阳市古城快速路建设工程施工第1标,经近10个月的施工,已具备通车条件。
B、 在国内斩获超过56亿票房的电影《战狼Ⅱ》引发外媒集体注视,影片主角冷锋被西方媒体解读为爱国主义的中国军人。
C、2017年11月23日,网上流传北京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园区存在猥亵、针扎幼儿、给幼儿喂食、注射不明药物等。
D、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开启新征程、迈进新时代、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最近有位顾客对华联超市的服务人员说:贵超市物美价廉,服务周到,今后我一定会多加惠顾。
B、编写和修订词典是一项十分繁难复杂的工作,永远没有止境,总会留下一些疏漏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期待广大读者不吝指教。
C、听说好友小张的母亲病了,小赵打电话给他说:“家慈的病好些没有?我和张平准备今天下午去你家看望一下。”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说不完。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路遥是陕西榆林人,在《平凡的世界》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_______①________”。一句看似简单的话,倾注着路遥对于陕北黄土地的无限心血和热爱,同时路遥也将“黄土地”贯穿到了整部作品中。在《平凡的世界》中,_________②________,例如用“圪崂”、“山峁峁”、“塄坎”等来形容黄土地的地貌;用“门楼”、“硷畔”来反映黄土地的村舍。除此之外,路遥还多次运用了黄土地特有的信天游来抒发人物的感情。_________③_________,不仅恰如其分的将小说中人物含蓄羞涩的感情表现出来,更暗含着路遥对陕北黄土地文化深沉的爱。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医学研究表明,情绪激动时,会诱发心脏病。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心跳急剧加快,血压骤升,耗氧量倍增。当心率加快,血压容易升高时,老年人就会导致脑血栓、脑出血等急症。对于有高血压、心脏病、心梗等基础病的人,受外界刺激影响,会造成生命危险。
① 情绪激动时,不一定会诱发心脏病。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南省林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