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48  2018-01-2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8]
辽宁省凤城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凤城一中高二年级月考试题
语文试题
本试卷由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组成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资料。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正如他所说的“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屈原批评那种“背绳墨以追曲”的行为,发出“伏辩以死直”的誓言。在《涉江》中,他表示:“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在儒家的典籍中,治水有功却被天帝处死的鲧一直是个反面人物,那么鲧到底犯了什么天条会被天帝处死呢?《山海经》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原来,鲧的罪行是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以拯救人类。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从这可以看出屈原自己人格的崇高。屈原明知自己的结果会和鲧一样悲惨,但是他决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不迁”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
(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
1.下列关于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独立不迁”使屈原的人格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浏览完整试题B.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包含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而决不随波逐流两个方面。
C .“独立不迁”贯穿于屈原的一生:坚持理想,虽遭打击而不动摇;依恋故土,虽然不被理解而不他迁,等等。
D.“独立不迁”体现了屈原和隐者截然不同的人格:隐者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决不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最后投身汨罗,以死明志,这是因为楚国国君没有理解他,重用他,他的“美政”理想无法实现。
B.屈原以“无求”与“苏世”的为人准则要求自己并努力践行,这使他“独立不迁”的人格更为坚实和完美。
C.屈原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因而对他深表同情和赞赏,这也可以让人看出屈原自己崇高的人格。
D.全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阐述了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丰富内涵,结构谨严。
3.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体现了屈原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而毫不动摇的精神。
B.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做一个顶天立地、保持独立人格的人,这是屈原的为人准则之一。
C.文中引王逸和司马迁关于《渔父》相关资料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渔夫和屈原对话是真实的,史料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D.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在《离骚》《橘颂》《涉江》等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水下六米的凝望
苏沧桑
一只飞鸟俯瞰南中国,看见一条江从杭州穿城而过,江的北面有一个湖,是它熟悉的西湖;江的南岸也有一个湖,是它从未去过的湘湖。它想了想,飞向了那片陌生的水域,轻轻落在水中央一棵清瘦的柳树上,看见了湖中自己同样清瘦的倒影。
这是一月的湘湖,一切仿佛睡着了。睡意朦胧中,它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水声,然后传来船夫的一句话:“这么个下雨天,雾又大,老人家还是回家呆着好。”
老人家,是我年近耄耋的父母,从老家来看我和弟弟。他们常来杭州,已经把西湖看厌了。我想起仅一桥之隔却从未去过的湘湖,便带他们来了。
船窗前的父亲,久久凝视着上午十点冬天的湘湖,没有侧过脸来,只听得见他的声音:“我见过的景色里,最像水墨画的,甚至比水墨画更美的,就是这里了。”
一月的湘湖,就是父亲小时候教过我的那种留白很多的写意山水和花鸟画。花格船窗将天地框进一个天然的画框,雨雾如磨墨般,将天、地、水、物磨成了浓墨、淡墨,或更淡的墨,比烟还淡。浓的,是一座拱桥,一段堤坝,一群飞鸟或一群栖息的鸟;淡的,是远处一片枯干的芦苇,三两棵垂柳,或一座亭子的倒影;白的,是天空,水,雾。寥寥的几点黑,大片的浅灰和白,在船静静的前行里,泼洒,勾勒。极静,极美。
四个月后,当我和一群文友又一次来到湘湖,我发现,初夏的湘湖,讲述着与一月完全不同的故事。
一月清瘦的湘湖此刻已显丰满,处处是尚未老去的绿意,明净的湖面在阳光下显得光鲜亮丽。而我的父母,早已回到老家,过了一个春节后,他们又老了一岁。当我聆听着与湘湖有关的历史文化,当我站在湘湖水下六米处与八千年前的独木舟对视,我忽然想起,我和父母来时,并没有真正进入湘湖的深处。我们不知道八千年跨湖桥文化遗址就在脚下,我们也不知道,船行走在静静的湖面上时,水下六米处正躺着一艘远古先民留下的独木舟,将古老的浙江文明史又往前推了一千年。
独木舟与我隔着一面玻璃,古老先民一个个鲜活的生活场景在屏幕般的玻璃上一一闪现。我困惑八千年前的那根骨针,是用什么工具钻的针眼?半根空心的玉璜,用什么钻的孔?但不知为什么,我想得更多的,依然是我的父母,我自己的故乡,我的根。
故乡在海岛玉环,父母留恋家乡的小院和亲朋,偶尔来杭州或者去北京姐姐家小住。我每次回老家,都有一种越来越深的恐惧:他们百年之后,我还会踏进那个再也没有他们的院落吗?
八千年前的独木舟,静静躺在水下六米,棕黑色的原木,已没有亮光。远古的先民,曾经乘着它去过很多地方,把古老的文明带到了比我们的想象更远的地方,比如南太平洋。更让人惊奇的是,2010年夏天,有人从遥远的南太平洋,如他们的祖先一样乘着一艘独木舟,沿着五万年前祖先的原始迁移路线重返本源——中国南方海边,来寻找他们的根。6名船员,有航海家、水手,也有人类学家、动植物学家。整整1.6万海里的艰苦旅途中,他们上岛添购食物、淡水、水果,也在大海里捕捞、生吃海鱼,最后两天,一点食物都没有了,每人只有一小瓶水维持生命。他们与近十米的惊涛骇浪搏斗,看海豚们在独木舟前方带路,任不知名的海鸟停在胳膊上……最后,他们来到了这里,水下六米深处——这一条独木舟前,他们的“根”之前。
“当他们看到独木舟时,眼睛都放光了,太惊喜了。”博物馆的人说。
真想亲眼看看这些用生命来寻根的人。他们想要寻找的,其实并不仅仅是这一艘独木舟,而是在灵魂深处,每一个人都正在失落却又拼命想要寻回的东西。
从水下六米处出来,我在湖边遇见了一只鸟。它栖息在一块石牌坊上,是雕刻的,有着优美的体态和姿势,翅膀如飘带卷起。它是湘湖先民的图腾。我相信它就是湘湖的灵魂,这一片水域因为一直住着它,才能这么静美。在我长久的凝望中,这只鸟渐渐活了,飞离了我的视线,飞回了湘湖的一月。
(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瘦的柳树”与“清瘦的倒影”,描写出了一月的湘湖景物的特点,与后文初夏“湘湖此刻已显丰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B.文章以画家的眼光来描写一月湘湖的景致,纵笔挥洒而自然贴切,有全景有特写,有静景有动景,突出湘湖的静与美。
C.作者对初夏湘湖景物的描写是简笔勾勒,而对自己初夏游湘湖的感受、心情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样写笔调灵活多变。
D.作者在水下六米处凝望八千年前的独木舟,并由此产生许多联想,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可见独木舟是全文的线索。
5.“在灵魂深处,每一个人都正在失落却又拼命想要寻回的东西结合全文,说明句子中“东西”指什么,(5分)


展开余下试题6.文章开头与结尾处对鸟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12分)
材料一:
2016年7月《摇滚藏獒》上映,业界内部也都予以不亚于《大鱼海棠》的期待,但其票房仅3900多万元,远低于预期。虽然票房并不能说明一切,却总归不是偶然的,国产动画电影在跨越了“低龄化”和“粗制滥造”阶段以后,又面临着质优而价劣、高投入而低产出的困扰。
不少国产动画影片票房遭遇滑铁卢,有商业运作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创作问题。大凡成功的动画片,都是在看似天马行空、神奇乃至荒诞的叙事中隐含着极为现实的情感或情绪。从观众对《功夫熊猫》《花木兰》等这种影片的认可可以看出,大众对于具有独特中国文化风格的作品很认可。美国好莱坞借助中国的文化资源来发展自己的电影,而我们还没有找到出路,如何将我们的东方情怀和表达方式变成世界语言,这是一个基础性、方向性的问题。
材料二:
2016年度中国电影市场上映的动画电影国产片41部,产出24亿元票房;进口片22部,产出41亿元票房;2015年度国产片41部,产出21亿元票房;进口片13部,产出24亿元票房;市场呈现出严重的分布不均状态。
从消费端来看,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对原创优质内容十分渴望,《大鱼海棠》5.65亿元的票房及其两极分化的口碑热议就是证明。观众愿意为这部影片的情怀买单,其实可以视为对原创内容需求的一次集中爆发。对创作者来说,他们追求原创的努力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回应。可以说,经过多年的模仿和磨合,全社会对动画创作中原创意识的必要性已经达成共识。
从近年票房过千万的国产动画作品来看,普遍存在创作理念格局不大、不利于在更广泛的市场内传播交流的弊病。这些作品大都有着明显排他的民族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以《熊出没》系列为例,虽然也遵循好莱坞类型故事的讲述规范,但故事气质有明显排他的区域文化特征,决定了它只能在相对固定的受众群体内被接收。反观迪士尼制作的《疯狂动物城》,同样以拟人化的动物角色为主角,却能轻易跨越文化区隔的限制,不得不说是受益于国际化的创作理念,其角色设计、行为动机、叙事逻辑等既具备合理的假定性,又具备强烈的现实观照,甚至可以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对号入座。在市场回归理性的趋势下,动画电影市场上的赢家从来都是大小通吃的合家欢类型,一味屈从低幼,就低不就高的创作理念应该及时修正。
(选自张斌宁《国产动画电影正在崛起》)
材料三:
日本动漫产业采取产销分离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动漫由独立的工作室制作,媒体择优营销推广。我国的动画制作目前大多自产自销,独资的动画公司发行渠道还不够通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独资动画公司的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此外,作品细分度高是日本动漫营销成功的重要因素,将动漫作品按照读者的年龄、性别、兴趣方式等不同进行细分,每一个受众群体都有丰富的动漫作品作为选择,从而带动了全民消费。我国的动漫作品则更偏向少儿化,也过多的承担了教育感化的职责,受众面偏窄让国产动漫损失了不少观众。美国并没有组建特别的机构来专管动漫产业。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经济的市场化、法制化程度较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美国的电教结合了动漫作品,极大地普及了动漫产业。
(选自易良义《国外的动漫电影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电影市场上映的不少中国动画电影的票房不尽如人意,这并不是偶然的,能够反映出中国动画电影存在的一些问题。
B.大众对于具有独特中国文化风格的作品很认可,中国动画电影还未很好地将我们的东方情怀和表达方式变成世界语言。
C.原创意识在动画电影制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动画电影制作者以及观众对原创意识的必要性已经达成共识。
D.美国没有组建特别的机构来专管动漫产业,但他们的动画电影受到欢迎,原因就是其经济的市场化、法制化程度较高。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中国动画电影一直存在“低龄化”和“粗制滥造”的问题,这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又产生了质优价劣等新的问题。
B.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呈现出严重的分布不均的状态,国产动画电影比进口动画影片的上映数量要多,但票房却要低。
C.《疯狂动物城》动画影片因为用拟人化的动物角色担任主角,使得它轻易地跨越了文化区隔的限制,大受欢迎。
D.我国的动漫作品在创作时可以借鉴那些角色设计、行为动机、叙事逻辑等即具备合理的假定性,又具有强烈现实观照的作品。
E.日本动漫产业实行产销分离模式,动漫由独立的工作室制作,媒体择优营销推广,这种模式是当前最好的一种模式。
9.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国产动画电影与国外动漫电影存在的差距。(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①,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②,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曰:“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岨,必究知之。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注:①播越:流亡。②旄钺:军权
10.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 /
B.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 
C. 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 / 
D.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曰/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 /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展开余下试题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所谓“经”,原指先秦经典,自从汉武帝尊崇儒学,“经”就专指儒家经典了。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太傅,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 之一,两汉沿置,后多用为大官加封的虚职。
D.“谥”即“谥号” ,是古代君主大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去世后,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如太祖,文帝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5分)
(2)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秋兴八首(其四)①
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②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注】①《秋兴八首》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杜甫五十五负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广德年间,吐蕃、回纥不断入侵,京师震撼,并曾一度占领长安,代宗仓促幸陕。是时诏征天下兵,因宦官程重振专权,莫有至者。由此首开始,主题转向回忆长安。②羽书:羽檄,插着羽毛的军用紧急公文。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闻道”一词强调事情并无依据;“似弈棋”写出长安局势如下棋一样,不甚明朗。
B.第二句写诗人面对世事的变化莫测,感叹身逢乱世不胜悲叹,令人伤悲。
C.颔联中“文武衣冠异昔时”运用比喻,写出长安世道的变迁,文武官员都换成新人。
D.颈联是诗人杜甫对数年间唐王朝兵戈不息、局面混乱的战争情势的总结和概括。
E.“鱼龙寂寞秋江冷”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在清秋之中感叹自己的飘零凄苦之情。
15.本诗尾联诗人说“故国平居有所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有故国平居之思?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要达到逍遥游的最高境界,必须做到:
        ,          ,           。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括秦对人民的极力剥削,而又像泥沙一样挥霍钱财的两句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以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辽宁为契机,西南路市场在这次环境整治风暴中,严格落实环保责任,市场面貌一日三秋,获得消费者好评。
②使用繁体字的古籍文献汗牛充栋,是国家、民族的宝贝,不能弃置不用;把所有繁体字的古籍文献都用简化字印刷出版,这是脱离实际的空想。
③社会类、娱乐类新闻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展示社会健康发展的态势,这对于当前这股沸反盈天的“娱乐至死”之风,正是当头棒喝。
④更主要的是这首大作品很沉,需要足够的力量、足够充沛饱满的情绪。以他这种高龄演奏这样的大曲目,会不会有点勉为其难?
⑤内蒙古以此为契机,大力完善公共服务,,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智慧旅游、供给改革,旅游扶贫有声有色,游客络绎不绝。
⑥深圳博物馆和湖南省地质博物馆联合举办展览,展出湖南、江西等地的矿物晶体40余件,向观众展示大自然的巧夺天工,普及矿物晶体知识。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小鲜肉”屡遭炮轰,金钱只是表因,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社会文化中存在一种缺少血性、担当的轻浅倾向所致。
B.记者在福建省平和县蜜柚质量示范区采访时发现,作为地理标志产品的“琯溪蜜柚”,正为假冒问题所困扰。
C.只要让青春之花与紫荆花共同绽放,就一定能共创民族复兴的盛世荣光,就一定能实现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D.阅读不仅能丰富知识、积累素材,而且能丰富诗人自然、社会、人生的体验,更有助于提升诗人的精神境界。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刘保罗看着展品,有些激动地说:“如若有人继续与中国人民为敌,老朽当重回沙场,报效国家! ”
B.这十几年来,虽然搬过几次家,丢失了一些东西,但先生惠存在我这里的珍贵的日记一直保存完好。
C.设立此奖项,并选在开学当天颁发,意在让大家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垂念老师多年的悉心培养。
D.先生这次来上海,下榻于衡山宾馆,我多次前去探望,先生也有几次来我府上,每次都相聚甚欢。
20.在下面一段文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6分)
中西教育虽适宜各自国情,① 。以英国为例,其主要问题是鼓励学生差异发展,但对学生提出的共性要求太低。相反,我国的教学问题是② ,以至于学生学业负担沉重,并影响了学生真正的兴趣发展。因此,③ ,共臻理想之境,实乃当务之急。
21.下面是美国心理学家布克和诺菲尔将两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的学习效果实验。在前9天,A组的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B组的学生不知道;从第10天起,再用相反的方法对两组学坐进行了实验。请根据下面的图表,概括实验结论。
(5分,不超过25个字)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30岁到40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
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们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
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
1.A(偷换概念原文是说 “无求与苏世”使独立不迁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2.C(C“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错,这是作者的观点.)
3.C(文中引材料的目的是为了阐释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辽宁省凤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