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90  2018-01-25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0]
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寄宿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一、新添加的题型
1.古诗文名句默写。
(1)《咏雪》中描写雪的两个比喻句是“撒盐空中差可拟”和“________”。
(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3)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子曰:“君子成人之美,________。________。(《论语》)
(5)问余何意栖碧山,________。(李白《山中问答》)
(6)王湾励志,《次北固山下》看到日夜交替,不禁吟诵出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积极向上的富有艺术魅力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7)李益多愁,登上受降城,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耳闻夜风传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不禁吟诵出了:“________,________”这征人的心声。
2.名著阅读
(1)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说出对应的人物或作品。示例:金色花 印度《飞鸟集》 作者:泰戈尔
①摆“大”字睡 踏死隐鼠 三“哼”经 鲁迅作品中的人物:________
②日本仙台 医学教授 修改讲义 鲁迅作品:《________》
(2)《朝花夕拾》中,童年鲁迅对下列这些书分别持怎样的态度?请任选一项说明理由。A.《鉴略》 B.《二十四孝图》 C.《山海经》我选________。童年鲁迅对这本书是________的。
因为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
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汉语谐音艺术的出现,除了跟汉语语音特点有关以外,还与汉族的民俗传统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中国人春节喜欢挂葫芦,不仅因其藤长子多,象征了多子多孙,还因为葫芦与“福禄”谐音;年画中通常会画一只喜鹊______(zhù)立于梅枝之上,谐音“喜上眉梢”;过年时,小孩子不小心打碎了杯碗,大人不会像平时那样责备惩______(jiè),反而会说一句“碎(岁)碎(岁)平安”……这些都体现出一种传统的民俗习惯:做事说话要多和好事好词关联,即使不同字也要争取谐音,祈求好运庇护,希冀将来能幸福成功、快乐平安。又如,在中国文化里,有以虚为美、文贵曲折的传统,而谐音正好可以起到化直露为 ① 、避粗俗成 ② 的效果。明末清初的文学家金圣叹含冤被斩,临终时对他的儿子说“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闻者皆为之落泪,知其用“莲”谐音“怜”,用“梨”谐音“离”,在内敛委婉地表达对儿子未来 ③ 命运的怜惜和对黑暗社会害其骨肉分离的愤慨。这正是谐音与文化传统紧密相关的佐证。
(1)文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惩(chéng) 冀(yì) 敛(liǎn) B. 惩(chéng) 冀(jì) 敛(liǎn)
C. 惩(chěng) 冀(yì) 敛(liàn) D. 惩(chěng) 冀(jì) 敛(liàn)
(2)依据文中括号里的注音填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伫 戒 B. 贮 戒 C. 伫 诫 D. 贮 诫
(3)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③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典雅 ②含蓄 ③惊慌失措 B. ①典雅 ②含蓄 ③孤苦伶仃
C. ①含蓄 ②典雅 ③惊慌失措 D. ①含蓄 ②典雅 ③孤苦伶仃


浏览完整试题(4)借助文段中学到的知识判断,以下表述中不包含谐音文化的一项是( )
A. 三味书屋中挂着一幅画,画着一只肥大的梅花鹿伏在树下,暗指书中自有“福禄”。 B. 中国人年夜饭一定要有鱼,预示“年年有余”;喜欢数字“8”,而尽力回避数字“4”。
C. 俗语“矮子爬坡”说的是小个子一步步往高坡爬的情景,暗含“步步高升”的意思。 D. 过年时,很多人会在家里倒贴“福”字,表示福气已“到”,寄托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三、语言表达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词。①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
③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 ④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
5.“谦称”是对自己谦逊的称呼。谦称自己学识浅薄为“鄙”;谦称自己不聪明称“________”;谦称自己身份地位用“卑”;古代帝王对自己的谦称叫“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6.阅读洪素丽的散文《苦瓜》,会是一段 美好的旅程。“认识作者”“知识卡片”“相关言论”“作者心语”,可以帮助你深入理解《苦瓜》。下面就让我们开始学习之旅。【认识作者】
洪素丽,女,作家、画家。1947年出生,1970年毕业于台湾大学中文系,后赴美习画。现定居美国。专事绘画与文学创作。擅长国画、油画、木刻画,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绘画作品被多家美术馆收藏。在文学创作领域,她亦诗亦文,创作颇丰。诗集有《十年诗草》《盛夏的南台湾》《流亡》等,散文集有《十年散记》《守望的鱼》《海岸线》《芳草天涯》《梦与旅行》等。1982年获《中国时报》散文推荐奖,1994年获《联合报》文学奖散文奖。
【知识卡片】
石涛
石涛,明末清初画家,广西全州人,晚年定居扬州。幼年遭变,后出家,半世云游,以卖画为生。号苦瓜和尚、瞎尊者等。他餐餐不离苦瓜,还把苦瓜供奉案头朝拜。
木刻画
木刻画是用刀在木板上刻出图像,再用纸拓印出来的版画,版面凹凸感强,拓印出来后,线条、色点、色块都具有鲜明的刻刀雕凿的味道,神韵独具。
【相关言论】
她(洪素丽)以画家对空间、光线、色彩的审美感受来取景状物。
——江南大学教授 庄若江 杨大中
对绘画而言,静物写生一般较容易,画动态则较难。文章恰恰相反,写具体的事件通常比较生动,单纯写物而不空洞死板就很难。洪素丽既是作家也是画家,想必深谙此理,却还是选了“苦瓜”这个题目,把绘画的技巧融入行文中,别具一格。
——英国剑桥大学硕士 丁理
感觉上,洪素丽总像定时返乡的鲑鱼,每当我不经意地在心里叨念 着:“该是回来的时候了吧?”很奇异地,就会适时接到她的信或电话,告诉我,“我就要返乡了!”言辞句中洋溢着兴奋难掩的情绪,信纸上的字写得龙飞凤舞,就像在跳舞一般。
——台湾作家 吴锦发
【作者心语】
◆伟大的作品都是 扣紧当时的土地脉搏与时代脉搏。
◆所幸,我还有一个信仰——那就是文学与艺术,多年来,我拿笔来写,拿刀来刻,并且也以此二工具,试图刻画和我相同血色的岛屿面目。
◆我上了幼 稚园,永远穿姊姊们穿小了的衣裳,褪色的印花,给祖母补绽过的;鞋子不是过大,就是过小……而我们家的饭桌上,老是咸鱼干,与咸鱼干……我们家遇到一桩又一桩的灾难了……一个人长大了,走出童年阴暗局促的角落。
【文章呈现】
苦瓜
洪素丽
①齐白石在一幅白菜画上题字,言白菜是蔬菜之王,可见齐老是偏爱白菜了。我呢?我偏爱苦瓜。2015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②《本草纲目》上记载:“苦瓜花为末,霉疮,胃气痛,滚汤下;目痛,灯草汤下;瓜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叶晒干为末,治一切丹火毒气,金疮结毒,脂麻疔,大疔疼不可忍,酒下三钱;子苦甘无毒,益气,壮阳。”苦瓜的特性,是苦和寒,生冷之物,火气大的人吃了特别受用,可以“清心明目”;夏天喝了苦瓜汤,可以消热恼, 解劳乏。苦瓜鲜叶捣烂了,可敷肿伤。鲜苦瓜破开,去种子及瓤,纳入茶叶,用线绑扎 固定后,挂于通风处,阴干,每次用茶叶六至 九克,水煎或开水泡服,可以治中暑。倘若去了种子与瓤的鲜苦瓜,均匀涂上芒硝,挂于阴凉处,待苦瓜干 后,表层有结晶的白色霜状物,叫苦瓜霜,加冰片少许,研匀,吹喉,可治咽喉炎。这都是书上记的土法妙方。我一样也没试过,但,想来一定是有效的。
③小时候,夏天时,家里饭桌上常见一道苦瓜妙品:把苦瓜切成一截一截圆筒状,去子挖瓤;塞进肉末拌芡粉,加上盐、香料,塞实了,炖成汤,十分入味。几年前,我替一个在联合国做事的日本朋友恶补 中文(他同时亦在联合国办的中文班上课),有一回,他的中文老师出一道题给他作文:“我最吃苦的一天”。他拿回来,我作他的枪手,大笔一挥,文曰:“我最吃苦的一天,是我吃苦瓜最多的一天,满满一桌上,有清炖苦瓜,苦瓜炒蛋,苦瓜炒肉丝,肉丝炒苦瓜,苦瓜红烧肉,红烧肉苦瓜……我从早吃到晚,非常地吃苦……”他照抄一遍,拿去给先生看,先生看了皱皱眉,又哈哈大笑,夸奖了他一顿,说:“有进步,你的中文有进步!”他十分得意,要请客,于是我们师徒俩绕遍了华埠(唐人街)餐馆,问不到一家有苦瓜这一道菜,失望至极,只好随便进了一个广东馆子。大概在异地里,苦味既不是味,苦瓜这道菜是不能上台盘的。【注】
④苦瓜的苦是令人清心寡欲的苦,不是“哑子吃黄连”的苦。“苦”亦可以是美味,可见人生的矛盾,不可理喻。从苦中品出乐,品出美来,是至乐,与至美。而这苦是自找的,不是胁迫,或外加的。因此,可以细细品味,慢慢浸淫,其美无涯,其乐无边;喜欢研究人生真谛的人,可以在苦瓜里吃出道理来,“佛法无边”之类的顿悟,可以在箪食瓢饮、苦瓜酱菜中摸到。道在高山、道在流水、道在瓦罐、道在尿溺、道在苦瓜,此所以石涛自称为“苦瓜和尚”也。
⑤大学时,曾和友人去狮头山的庙里小住,美其名曰“闭门深造”。某日逛到尼姑庵后面山坡上,看到一排围筑起来低低的苦瓜藤架,两人躺进纠缠的架下,密深深的叶子像五爪龙掌,叶心透 明的绿,叶脉一丝丝,一条条地浮起。苦瓜一个个挂下来,直抵额头、眼皮,饱满滚圆的瓜身,是碧青加乳白色,发出瓷器的光泽,表皮上一个个圆珠般的疙瘩,正如凝结的烛泪,造型多美呀,有哪一种瓜菜比得上呢?然而里面滋滋流着苦液……
⑥去年初夏,在山村田垄间漫步,尺来宽的灌溉渠道上,架了一个越空的苦瓜棚,苦瓜就由田垄边,水田侧,一段狭小的泥洼地里种出来,瓜藤对爬在架上,苦瓜一个个垂挂在山溪引下来的奔流不息的渠沟水上。深黑的水,因为流速大,偶尔翻出一点浪花,水是冰凉洁净的,苦瓜的影子和筛在叶间的阳光,一动一颤;抬头一看,是一梯一级上去的漠漠水田,苍绿的纱帽山,小瓦屋,以及悠悠之云影。一切的争夺苦战,暂时地脱略而遥远,只有眼前之一景,是那么平和,峥嵘,可感谢。


展开余下试题 ⑦此间的公寓,我在窗台上种了一盆小小的苦瓜藤,不指望它开花结果,但见五爪叶子日日吃力地攀在窗外围起的铁栏杆上,小小的绿叶十分争气,又把触须无孔不入地伸延。于是烟尘万丈的都市里的一扇窗子,为我编织了故乡夏日里一席苦瓜凉梦来。
【注】我后来才知道,华埠的饭店菜单上,苦瓜叫“凉瓜”,不叫“苦瓜”。
(选自《芳草天涯》,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苦瓜》一文有对苦瓜的说明,如第②段说明了苦瓜的________、________;有对相关事件的叙述,如第③段“我”替日本朋友________,第⑤段“我”和友人躺在藤架下看苦瓜;有对苦瓜的描写;有对苦瓜的议论……
(2)作者写苦瓜,为什么要从齐白石的题字写起?
(3)洪素丽擅长木刻画,下列语句最有木刻画味道的一项是( )
A. 苦瓜的苦是令人清心寡欲的苦,不是“哑子吃黄连”的苦。 B. 密深深的叶子像五爪龙掌,叶心透明的绿,叶脉一丝丝,一条条地浮起。
C. 满满一桌上,有清炖苦瓜,苦瓜炒蛋,苦瓜炒肉丝,肉丝炒苦瓜…… D. 此间的公寓,我在窗台上种了一盆小小的苦瓜藤,不指望它开花结果。
(4)根据“相关言论”,赏析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5)以下推测最不可能的一项是( )
A. 洪素丽可能非常崇拜“苦瓜和尚”。 B. 洪素丽可能会回台湾定居。
C. 洪素丽可能不喜爱中国传统文化。 D. 洪素丽写《苦瓜》可能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6)有人认为第②段中“我一样也没试过,但,想来一定是有效的”这句话可以删去,你认同吗?请说明理由。
(7)通读材料,结合相关内容,品出洪素丽笔下的苦瓜之“味”,展现你的研读成果。
五、诗歌鉴赏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唐)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1)诗中“日高犹未到君家”一句中“________”二字写出了诗人会友急切的心情。
(2)下列关于本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随笔式的小诗,写的是春郊访友的感受。作者从平常的题材中,发掘出不平常的情致;用新鲜的构思,揭示了村园春色特有的美。作品本身就象诗中写到的枳树花,色彩淡素而又清香袭人,不失为一篇别具风姿的佳品。 B. 全诗一二句提到要到“君家”,可是一直没到。三四句写进入友人居住的村庄后,也仅表达一边寻访,一边张望时的所见、所感。“君家”至全诗结束都没有出现。这与题目《访城西友人别墅》不符。
C. 三,四两句写得曲折而有层次,反映了作者心情的微妙转换:由新奇、迷惘变成惊叹、赞美。一种从未领略过的郊园春景展现在他眼前,使他忘掉了一切——他陶然心醉了,完全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之中。 D. 从“多相似”的感叹声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并不熟悉这里的环境,也不知道“友人别墅”的确切位置。还可以想象出作者穿村走巷、东张西望的模样,和找不到友人别墅时焦急与迷惘的神情。
六、文言文阅读
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列小题。【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乙】
天津弋人(捕鸟人)得一鸿(雁)。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锭。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1)请根据以下材料,写出文中词语的意思。①“从”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两人相从,本义是“随行,跟从”,引申义有“顺从”“听从”等。

【甲】文中“一狼仍从”的“从”意思是________。
②“集”字甲骨文字形如下图所示,表示鸟停在树上,本义是“群鸟停在树上”,引申义有“停,停留”“聚集”等。

【乙】文中“既而集其足下”的“集”意思是___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①其一犬坐于前(断1处)
②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锭(断2处)
(3)蒲松龄笔下的动物往往有着人一般的性情。【甲】文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________(性格特点);【乙】文中雄雁一直跟着捕鸟人并吐出黄金来赎雌雁,则是因为它的“________”。
(4)你如何看待雄雁救妻的故事?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
七、命题作文
9.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我们的日子有阳光和鲜花,也有风雨和眼泪;眼泪不一定是软弱的代名词,也许是我们坚强的字符,是扬帆起航的誓言;眼泪不一定是悲伤和痛苦的流淌,它也许是一池喜悦和幸福的洋溢。眼泪是情感汇集的港湾,是与人交流时无声的“话语”……有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有人说“有泪就要尽情释放”;有人说“流泪是一个人无能的表现”,有人说“流泪是自我反刍时有声的独白”……
题目一:那一次,我流泪了
题目二:那一次,我没有流泪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解析部分
一、新添加的题型
1.【答案】(1)未若柳絮因风起
(2)不义而富且贵
(3)杨花落尽子规啼
(4)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5)笑而不答心自闲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考点】一般型默写,理解型默写
【解析】【分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絮”“杨”“反”“夜”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故答案为:(1)未若柳絮因风起
(2)不义而富且贵
(3)杨花落尽子规啼
(4)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5)笑而不答心自闲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点评】本题为名篇名句默写,要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应该熟记大纲要求的背诵篇目,并且在默写中注意不能添字、漏字、错字,顺序颠倒等现象. 平时背诵名句名篇时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注意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展开余下试题2.【答案】(1)阿长(长妈妈);《藤野先生》
(2)A;望而生畏;虽然这书是鲁迅童年开蒙时所读的唯一一本书,据说读它很有用,但“我”一字不懂。为了看五猖会,被父亲强迫背诵这些无趣无味的文字。因为这本书,连五猖会也变得没有多大意思了
【考点】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名著阅读试题。(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人物形象,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高。从“摆‘大’字睡”这个特征就可以轻松判断出这个人物就是长妈妈;从“修改讲义”这件事可以判断出这个人物是藤野先生。
(2)本题考查对名著《朝花夕拾》中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首先写出所选书目,明确作者感情,言之成理即可。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
故答案为:(1)阿长(长妈妈);《藤野先生》
(2)①A;②望而生畏;③虽然这书是鲁迅童年开蒙时所读的唯一一本书,据说读它很有用,但“我”一字不懂。为了看五猖会,被父亲强迫背诵这些无趣无味的文字。因为这本书,连五猖会也变得没有多大意思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这是课内名著《朝花夕拾》里面的主要篇章,本题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回答即可。
二、综合性学习
3.【答案】(1)B
(2)A
(3)D
(4)C
【考点】同音字字形辨析,形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此题要注意不要把“惩”误读作三声。
(2)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伫立”长时间地站立,没有动作。“惩戒”通过惩罚进行警戒。
(3)根据语境和选择项,“直露”的反义词应该是“含蓄”;“粗俗”的反义词应该是“典雅”;根据语境,选项中能够用来修饰“命运”的只能是“孤苦伶仃”。
(4)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C中的“矮子爬坡”只是暗含“步步高升”的意思,二者没有谐音的地方。
故答案为:B; A ; D; C;
【点评】本题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基础知识和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本题的考查点较多,涵盖了字音、字形、同义词辨析、文段理解等多个方面,是一道经典题目.
三、语言表达
4.【答案】回头看;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的;增长才干;大腿
【考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广”在这里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增长”的意思;“股”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是“大腿”的意思。
故答案为:①回头看 ②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的 ③增长才干 ④大腿
【点评】对于文言实词,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5.【答案】愚;孤(朕、寡人)
【考点】称谓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认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谦称、敬辞等文化常识分类进行整理。敬辞和谦辞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往往要运用到。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谦辞表示谦虚的言辞。古代君主自称孤、朕、寡人、不谷;一般人自称臣、仆、愚、蒙等。
故答案为:愚 孤(朕、寡人)
【点评】文化常识大概包含八个方面: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代音乐,古籍注释体例。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
四、现代文阅读
6.【答案】(1)药用价值;特性;写以“苦瓜”为内容的作文
(2)齐白石的题字表明他偏爱白菜,以此引出“我”偏爱苦瓜。
(3)B
(4)“深黑”“苍绿”从色彩的角度写景:“影子”“阳光”“云影”从光线的角度写景:“一动一颤”富有动感;“水”“苦瓜”“水田”“山”“瓦屋”“云影”由低到高,构成空间上的层次感。全句充满画意,清新优美。
(5)C
(6)我不认同。没试过却认为关于苦瓜的土法妙方一定有效,这种看似不合常理的语句,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苦瓜的偏爱。
(7)苦瓜中包含着人生真谛。作者的童年是阴暗的,成年后离开故土,定居美国,饱受思乡之苦,然而她直面人生,通过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获得心境的平和,精神的超脱。苦既然是人生无法回避之味,我们就要学会从苦中品出乐,品出美。
【考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分析文章语言特点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解答时,要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概括第②段、第③段的内容。文中第②段中“苦瓜的特性,是苦和寒”等提示性语句主要说明了苦瓜的特点,而《本草纲目》中的记载以及作者从书上看到的内容说明了苦瓜的药用价值。第③段记叙了一件关于苦瓜的轶事:“我”当枪手帮日本朋友写作文。用简要的文字对此进行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正文内容进行回答。文章以齐白石题字白菜画起笔,表明了齐白石对白菜的偏爱。随后作者写道:“我呢?我偏爱苦瓜”引出自己喜欢苦瓜的事实。因此,开篇写齐白石偏爱白菜是为了引出“我”偏爱苦瓜。而且文章以名家为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注意。
(3)本题考查对句子意境的体会。A项,主要通过作者感受介绍了苦瓜的苦。没有木刻画的味道;B项,根据材料的介绍“木刻画是用刀在木板上刻出图象,再用纸拓印出来的版画,版面凹凸感强,拓印出来后,线条、色点、色块都具有鲜明的刻刀雕凿的味道,神韵独具”,选项描绘了苦瓜的叶子,其中用比喻来形容其形状,用“透明”来形容其颜色,并且着重描述了叶脉的线条凹凸,十分具有艺术的美感.有木刻画的味道;C项,主要写了桌上的菜,列举苦瓜的多种制作方法。没有木刻画的味道;D项,描述了“我”在窗台种植苦瓜的事实与当时的心态。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乐清”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