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359 2018-01-23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9]
吉黑两省九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卷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分享经济的诞生,源于社会资源的过剩。
从工业革命时代开始,所谓的“发展”即生产效率提高、投资不断加大,从而带来产量的增加。这样的“发展”基于一个基本假设,那就是,社会物资是短缺的。时至今日,工厂里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东西。直到某一天,我们发现生产出的东西已经远远大于我们的需要,我们把已经存在的东西重新分配。
此时,物品的“拥有权”和“使用权”可以分离,拥有一件物品的人和使用这件物品的人可以不是同一个人。这样物资就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从而成为一种商业模式:拥有多余物资的人们,可以把物资的使用权让渡给不拥有物资的人,作为回报,后者给予前者一定的报酬,而提供这个服务的平台,也可以从报酬中抽取一定比例的佣金。
分享经济由此产生。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迅速普及,分享经济的创业者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细分领域的平台,供物资的所有者发布和分享,帮助有需要的人找到物资。不经意间,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分享经济的身影。分享经济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方式,在许多领域,也都出现了不同的模式。
那么,分享经济究竟改变了什么呢?
首先,它改变了供给端。分享经济让产品的供给方从机构变成了个人。比如,原来人们出去旅行,只能住酒店集团提供的酒店,而分享经济让个人房主也可以提供相当于酒店的服务。原来人们只能坐出租车公司提供的车子,现在则还能坐个人开的私家车。分享经济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丰富度和个性化水平。人们旅行的时候可以住各种风格的房子,人们出行的时候可以坐各种不同的车型,遇见各种性格的司机。如今人们个性化的诉求越来越高,分享经济正好可以满足这一点。
其次,它让个人崛起。分享经济降低了个人“微创业”的门槛,让人们可以更简单地实现“微创业”——利用业余时间,做个小房主,做个专车司机,都是简单方便的“微创业”。用户对个性化的需求,让作为供给端的个人,能够有空间发展自己的个性。比如,加入网络商店平台的手工艺者,可以把自己的个性作品售卖给匹配的人。伴随着“微创业”的门槛降低和个性化被鼓励,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内在动力被激发,而每个人能力的激发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更大推动力。
最后,它让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分配。分享经济让资源被更加合理地分配给需要的人。这对于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极大的保护。据统计,每多一辆被充分利用的Uber车辆,就可以从路上去掉8辆车子。这就意味着更少的拥堵、更少的雾霾和更少的能源消耗。
(摘编自《重新定义分享》)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业革命时代与分享经济时代的“发展”形式虽然不同,最终目的都是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
B.把自己穿过几次又不喜欢的衣服在淘宝上以二手衣形式卖给买衣人。这体现了分享经济的特征。
C.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迅速普及,使得物品的“拥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分享经济由此产生了。
D.随着人们的内在动力被激发,“微创业”变得简单而易实现。人们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分享经济中获利。
浏览完整试题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分析了分享经济产生的背景,接着从三个维度阐述了分享经济给经济、生活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B.文章运用例证法,通过个人房主和私家车主的例子,阐述了分享经济提供的产品具有丰富度和个性化特点。
C.文章通过阐述分享经济的产品重新分配属性,表达了共享经济具有促进生活更美好、社会更公平的功能。
D.文章从个性化的需求、“微创业”的兴起、自然资源的保护等方面逐层论述了分享经济给社会带来的变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分享经济在近些年才火起来。我们所熟悉的房屋租赁,就是典型的分享经济。
B.分享经济一方面带来了产品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分享经济由于“拥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产品的拥有人和使用人不是同一个人。
D.分享经济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丰富度和个性化水平,也让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分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自从有了粉红色大车,我们去县城就再也不坐小面包车了。小面包车一个人要收20块钱,粉红色大车只要10块钱。小车捎点大件东西还要另外收钱,大车随便装。最重要的是,大车发车总算有个准时间了,不像小车,人满了才走,老耽误事。
粉红色大车其实是一辆半旧的中巴车,司机胖乎乎、乐呵呵的,每当看到远处雪地上有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公路跑来,就会快乐地踩一脚刹车:“哈哈!10块钱来了!”
我和“60块钱”挤在引擎和前排座之间那块地方,已经满满当当了。可是车到温都哈拉村,又塞进来了“50块钱”和两只羊,这回挤得连胳膊都抽不出来了,真想让人骑到那两只羊身上去……好在人一多,没有暖气的车厢便暖和起来了。
虽然乌河这一带村庄稀寥,但每天搭粉红色大车去县城或者恰库儿特镇的人还真不少。每天早上不到五点钟车就出发了,孤独地穿过一个又一个漆黑的村庄,一路鸣着喇叭,催亮沿途一盏一盏的窗灯。
阿克哈拉是这一带最靠西边的村子,因此粉红色大车每天上路后总是第一个路过这里。我也总是第一个上车。车厢里空荡而冰冷,呵气浓重。司机在引擎的轰鸣声中大声打着招呼:“你好吗?身体可好?”一边从助手座上捞起一件沉重的羊皮坎肩扔给我,我连忙接住盖在膝盖上。
天色渐渐亮起来时,车厢里已经坐满了人,但还是那么冷。长时间呆在零下30多度的空气里,我已经冻得实在是受不了。突然看到第一排座位和座位前的引擎盖子上面对面地坐着两个胖胖的老乡—————那里一定很暖和!便不顾一切地挤过去,硬塞在他们两人中间的空隙里,这下子果然舒服多了。但是,不久后却尴尬地发现:他们两个原来是夫妻……
路上这两口子一直互相握着手,但那两只握在一起的手没地方放,就搁在我的膝盖上……我的手也没地方放,就放在老头儿的腿上。后来老头儿的另一只大手就攥着我的手,替我暖着。老太太看到了也连忙替我暖另一只手。一路上我把手缩回去好几次,但立刻又给攥着了。也不知为什么,我的手总是那么凉……
车上的人越来越多,不停地有人上车下车。但大都是搭便车的—————几乎每一个路口都有人等待。有的是坐车,有的则为了嘱咐一句:“明天四队的哈布都拉要去县城,路过时别忘了拉上他。他家房子在河边东面第二家。”或者是:“给帕罕捎个口信,还有钱剩下的话就买些芹菜吧。另外让他早点回家。”或者:“我妈妈病了,帮忙在县城买点药吧?”或者有几封信拜托司机寄走。
车厢里虽然拥挤但秩序井然。老人们坐在前面几排,年轻人坐在过道里的行李堆上。而小孩子们全都一个靠一个挤在引擎盖子上———那里铺着厚厚的毡毯。虽然孩子们彼此间谁也不认识,可是年龄大的往往有照顾大家的义务。哪怕那个年龄大的也不过只有六七岁而已。
我大声说:“谁的孩子?”
没人回答。车厢里一片鼾声。
我又问那孩子:“爸爸是谁呢?”
他的蓝眼睛一眨都不眨地望着我。
我想摸摸他的手凉不凉,谁知刚伸出手,他便连忙展开双臂向我倾身过来,要让我抱。真让人心疼……这孩子身子小小软软的,刚一抱在怀里,小脑袋一歪,就靠着我的臂弯睡着了。
一路上我动都不敢动弹一下,怕惊扰了怀中小人安静而孤独的梦境。
(选自《读者》2015年第20期,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粉红色大车每天不到五点钟就出发,一路鸣着喇叭,催亮沿途一盏一盏的窗灯,说明粉红色大车不仅准点、守时,而且司机温暖、热忱。
B.司机见有人搭车,就踩了刹车说:“哈哈,10块钱来了!”挤上车来的不说“人”而说“钱”,可见司机见钱眼开,唯利是图。
C.“我”挤在一对夫妻的中间,分开了他们俩,他们不但没有责怪“我”,反而攥着“我”的手,替“我”取暖;“我”好几次抽回手,感到内疚,觉得对不住他们。
D.文章运用了“蒙太奇”的写作手法,选取多个感人的镜头,表现了当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相互信任的美好人性。
5.请简要概括文章的写作思路。(5分)
6.文章最后写到一个两岁的孩子投向“我”的怀抱,有何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李贞) 《中国诗词大会》举办两季以来,可谓是难得的同时收获了收视率与好口碑的综艺节目。第一季首播时,收视率就达到了全国第四位。今年播出的第二季借助央视这一强势平台,又占据了春节黄金档的十余天强势档期,收视率更是飞速飙升。
在微博上,不仅普通网友纷纷留言关注,一些知名“大V”也出言点评,《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点爆牧视热点,成为现象级电视节目,给荧屏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同时,这样的节目也给电视人带来深思与启迪:我们不该将宝贵荧屏资源拱手让给那些粗俗无聊,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曝米花”节目,以博得些许廉价掌声,换取毫无意义的虚假收视。
节目的火爆,带来的是各位参赛选手的人气高涨。勇夺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的,是来自上海的“00后”高中女生武亦姝,她在节目中的淡定从容,“圈粉”无数,被网友们盛赞为“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全部幻想”。而除了武亦妹这样的“才女型”选手成了新晋“网红”,许多参赛选手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腔热爱,与苦难不断斗争的毅力,也成为了媒体深度挖掘的对象。像白茹云、王海军这样选手的参赛,一方面让社会大众知道了诗词与普通人的生活并不遥远,另一方面也传递了温暖与感动。《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微信公众号上,也都发布了介绍节目中人气参赛选手的文章,获得了不错的阅读量。
展开余下试题
无论是网友们对节目的高评价,还是对参赛选手、嘉宾以及节目幕后的关注,实际上都反映出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有强烈的了解欲望。事实上,在今年《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之前,已经有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一系列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节目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地令传统文化获得了当代观众的认可。
另外,节目还使得不少观众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更是树立一种文化自信。网友“美好好”表示,“期待全社会能由之激发起一种发自内心,出于真诚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崇”。网友“似水在流年”的体会则是,“全程看完,感受到中华文化是意象里的中国,是诗词大会的中国,这背后是全体黄皮肤的中国人!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和标识”。
(摘编自2017年2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是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诗词大会》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是文化供给端少有的“老少皆宜”。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还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紧密相连,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摘编自2017年02月08日《湖南日报》)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出现的诗词,从《佛经》、楚辞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越数千年,涵盖了先秦、两汉、魏晋、唐宋、明清到近现代整个中国诗歌史。竞赛题是央视请高校专家出的,题目所小诗歌不是局限于唐诗宋词等中国诗词高峰期的作品,而是突出精品,选择普通观众熟悉的,日常吟诵得多的,能带来审美享受的主流作品。
(摘编自2017年02年09日《长江日报》)
材料四:
近日,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节目的热播也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古典诗词的风尚。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8.5%的受访青年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70.0%的受访青年认为在今天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75.5%的受访青年认为社会应加强古典诗词方面的教育。
如何推动古典诗词走进今天人们的生活?受访青年的建议有:与流行文化对接,找到当代人更易接受的传播方式(58.0%);在网络文化中植入古典诗词的成分,推动其普及(49.4%);提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降低传统文化的学习门槛(31.1%)等。
(节选自《人民周刊》2016年第12期,有删改)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收视率超过第一季,再创历史新高,其成功根源在于利用央视这一平台和春节黄金档期。
B. 荧屏是一种资源,作者认为,《中国诗词大会》使他们认识到:不能为追求收视率而任由劣质节目霸占荧屏。
C. 武亦姝、白茹云和王海军均参加《中国诗词大会》而被媒体尝试挖掘,这也更进一步地引发了人们对诗词的认识。
D. 《中国诗词大会》等一系列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改变了此前文化节目高高在上的姿态,在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根据第一则材料,可看出“中国诗词大会”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其实质是反映了当前社会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期待和渴求。
B. 第二则材料和第一则材料都不同程度地指出了“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原因,但第二则材料对原因分析则更为全面。
C. 第三则材料概述了“中国诗词大会”所用竞赛题的来源和诗词选择标准,以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实际水平为明确导向。
D. 第四则材料具有新闻调查的性质,作者使用了一系列数据表达观点,即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
E. 材料一和材料四都在叙述新闻事实时,提到了新闻背景,这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观点的来龙去脉。
9.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形式的建议。(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茂字成逊。建兴初,南阳王保辟从事中郎,又荐为骑侍郎,皆不就。寻拜秦州刺史。太兴三年,州人推茂为大都督、太尉、凉州牧,茂但受凉州牧。以兄子骏为武威太守。
岁余,茂筑灵钧台。武陵人阎曾夜叩门呼曰:“武公【注】遣我来,曰:何故劳百姓而筑台乎?”姑臧令辛岩以曾妖妄,请杀之。茂曰:“吾信劳人。曾称先君之令,何谓妖乎!吾过也,吾过也!”
明年,刘曜攻韩璞于冀城。临洮人翟楷、石琮等逐令长,以县应曜,河西大震。茂谓参军陈珍曰:“若刘曜长驱而至,计将何出?”珍曰:“曜虽乘威怙众,恩德未行于下,又其内患未除,终不能旷日持久与我争衡也。珍请率弊卒数千以擒之。”茂大悦,以珍为平虏护军,率卒骑一千八百救韩璞。珍募发氏、羌之众,击曜走之。茂深嘉之,拜珍折冲将军。
凉州大姓贾摹,势倾西土。先是谣曰手莫头图凉州茂诱而杀之于是豪右屏迹威行凉域。太宁三年卒,临终,执骏手泣曰:“昔吾先人以孝友见称。自汉初以来,世执忠顺。今虽华夏大乱,皇舆播迁,汝当谨守人臣之节,无或失坠。吾承先人余德,假摄此州,以全性命,上欲不负晋室,下欲保完百姓。苟以集事,岂荣之哉!”年四十八。
(选自《晋书•张茂传》,有删改)
【注】武公:这里指晋武帝司马炎。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是谣曰/手莫头/图凉州/茂诱/而杀之/于是豪右屏/迹威行凉域
B.先是谣曰/手莫头/图凉州/茂诱而杀之/于是豪右屏/迹威/行凉域
C.先是/谣曰手莫头/图凉州/茂诱/而杀之/于是豪右屏迹/威行凉域
D.先是/谣曰手莫头/图凉州/茂诱而杀之/于是豪右屏迹/威行凉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辟,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拜”“除”等。
B.“牧”这一职务起源极早。相传舜时置天下为十二州,牧是各州的行政长官。
C.河西泛指长江以西地区,在不同时期范围有所不同。汉武帝时,河西是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
D.“华夏”最初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原住民的自称,后来汉族自称“汉”,而“华夏”成为汉文化、古中国的代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茂淡泊功名。他多次推辞任命,曾推辞担任从事中郎、散骑侍郎、大都督等职。
B.张茂知错能改。阎曾劝他停止修筑灵钧台,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下令停止工程。
C.张茂知人善任。张茂认同陈珍的分析,提拔陈珍为折冲将军,命他出征,获得胜利。
D.张茂心系朝廷。张茂自己一心效忠朝廷,临终时还嘱咐侄子张骏要效忠朝廷。
展开余下试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信劳人。曾称先君之令,何谓妖乎!(5分)
(2)吾承先人余德,假摄此州,以全性命。(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流莺①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②,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时所作。②参差:指鸟振翅飞翔。
14.下面对“流莺”这一意象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歌第一句表现了流莺漂荡流转、无处栖居的境遇。
B.诗歌第二句中的“不自持”三字,表明黄莺一度想放弃理想。
C.诗歌颔联表明,流莺的歌声中饱含它对良辰佳期的期盼,婉转动听。
D.诗歌颈联表明,流莺历尽艰辛,终于以啼鸣实现了“本意”。
E.流莺无法挽留春天,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
15.这首诗是怎样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思想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形容江水澄澈,舟船穿梭的句子是“ , ”。
(2)《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在易水临行前唱的两句词是:“ , !”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马奔跑速度之快的一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人工智能正在大规模地替代人工,在各产业当中,首当其冲的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大量的工作将被机器人所取代。
②能够流传千古,依旧被人们品头论足的名著,很多并不是因为它有多深涩难懂,反而是因为它的通俗,因为它的平易近人而又不失深刻。
③这几十年的中国大学院校,象钱老这样有良知,不为金钱名利所动,一心做学术研究的真正学者专家实属百里挑一了。
④传统小说家竭力把人物刻画得像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真人,卡夫卡则随心所欲地将《城堡》中的主人公K打发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符号。
⑤随着手机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迷恋上了手游,有的还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已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这引起了家长和老师们的一致担忧。
⑥阅读和鉴赏古典诗词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水平,同时又是极美好的精神享受,在老师的带动下,我们班学习古典诗词的风气已经蔚然成风。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经典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其中思想的深刻,能够穿越空间,触及每一代人的心灵,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B.为了让更多贫困户短期内实现脱贫,扶贫工作队鼓励每家每户发展特色产业,有人养蜂,有人种菜,甚至有人开发苗绣旅游商品。
C.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以来,我国形成了良好的“双创”氛围,国人的创新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和持久动能。
D.去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5万亿元,有6亿人参与分享,有预测认为,未来几年,共享经济将保持年均不低于40%左右的增速。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李明将自己的作文交给文学社王老师说:“奉上大作一篇,我才疏学浅,文中谬误一定不少,敬请老师批评指正。”
B.我今天作为一个长者跟你们讲,也许有人会说这老家伙是在倚老卖老,但是我见得太多了,我有必要告诉你们一点人生的经验。
C.我令郎今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考上了他心仪的大学,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代表全家对您表示衷心地感谢。
D.今天的活动也是两校师生的一个交流平台,我校文学院李教授也来到这里,并就今天的话题发表高见,请大家洗耳恭听。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与硬件设备提升加速相对应的一些品牌手机在软件管理方面的能力,依然略显不足。 ① ,补足软件短板,才能实现智能设备行业的协调发展。大多数智能手机都开发了连接后端的云平台,以实现通讯录、短信、照片等数据备份、共享功能, ② ,反而增加了信息泄露的途径。 ③ ,这云平台的账号密码都掌握在个人手里面,就跟银行卡似的,自己注意点,不就没事儿了。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进入高三,学生将面临高考复习备考的高效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最好按老师的要求来复习备考,因为只有按老师的要求才能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时间,而安排好时间,必将提高做题效率,高考中也就一定能考出优异的成绩。
①不是只有按老师的要求才能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
② 。
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有人说:我以为自己只是提笔忘字,但现在发现QQ聊天都找不准字了;有人说: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的聊天界面都变成了图片和表情了。
材料二 受汉字听写大会的影响,许多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在周末组织汉字听写比赛活动,报名者不仅有中小学生,还有上班族和老人;近两年,书法班越来越受欢迎,学员们表示,不管多忙都想来感受汉字之美。
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选择角度,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看法。要求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 B(A项“最终目的都是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错,工业革命时代是不断创造物质资源,分享经济时代目的是对剩余物质资源的再分配。C项错在“分享 经济”产生原因不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迅速普及”,而是社会资源的过剩。 D项因果关系错误,“微创业”实现是由于“分享经济”,不是“人们的内在动力被激发”。)
2. C(文中没有分享经济具有促进“社会更公平”的表述,属无中生有。)
3. B(文中没有“带 来产品数量的增加”的表述,是产品过剩带来了分享经济。)
4.B(“可见司机见钱眼开,唯利是图”不恰当。对挤上车来的不说“人”而说“钱”,是司机开朗、幽默的表现,作者这样写更有生活气息)
5.开篇点明粉红色大车与小面包车的不同,表明人们喜爱大车的原因,接着写“我”和其他人一起登上粉红色大车,以及司机对“我”的关怀,继而写“我”挤在两个胖老人中间取暖,被他们的爱包围着,然后写“我”听到的乘客对司机质朴的嘱咐,最后写一个陌生的小孩扑到“我”怀里安然入睡。
6.“我”一伸手,小孩便倾身过来,对人毫不设防,毫无惧色。小孩在“我”的臂弯里安然睡着了,“我”不敢动弹,生怕惊扰了他的美梦,从中,我们看到了信任与友善的美好,(3分)作者在结尾刻画这一细节既充实了文章朴实感人的内容又集中表现了“人性温暖”的主题。同时,以细节结尾让人回味无穷。(3分)
7.A(A所显示的信息是“收视率”这一方面,但收视率创历史新高的根源不在于“平台”和“黄金档期”,原文说的“好口碑的综
上一篇:
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吉黑两省九”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5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