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314 2018-01-23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4]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7-2018-1高一年级12月考试
语文试卷
一、论说文阅读(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将仲子》本来是一首爱情诗歌,这当中有“人之多言,亦可畏也”的话,是说女的爱着男的,又怕旁人说闲话;子晨却借用来说,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三百篇到了孔子的时代,由于新声代替古乐,造成了诗与乐的分家,诗也就由乐歌逐渐变为纯粹的语言艺术了,“赋诗”、“献曲”也不大见到了。诗三百篇在社会上的实际用途缩小了,封建士大夫就逐渐把诗的意义和封建教化的原则联系起来。比如公孙丑问《伐檀》诗中,为什么君子不耕而食?孟子回答道:“国君用了他,就得到安富尊荣;子弟信从他,就学会孝悌忠信。君子不劳而食,还有谁比他功劳更大呢?”封建统治阶级就是这样“以意逆志”,最后把诗尊为为“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这部伟大的诗集才冲开了各种乌烟瘴气,在思想和艺术上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中华书局“知识丛书”金开诚《诗经》)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春秋中叶以前,诗三百篇曾经作为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成为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的一部分仪式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B、《诗经》中的作品原来是普通的诗歌,并没有深刻的含意,但是封建统治阶级却把它尊为经典,用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C、所谓“献诗陈志”,一种情况是指卿士通过贡献诗歌,向国君或同僚陈述自己的心意,以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
浏览完整试题
D.在古籍记载中,卿士“献诗”经常和“瞽献曲”、“矇诵”等一起出现,是因为卿士做诗以后,总是通过乐工的演唱来呈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宋国人民讥笑败军之将华元的诗歌,也是用来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所以从性质上说,跟卿士的“献诗陈志”没有什么不同。
B.古人在“赋诗言志”时所言的志,往往不为原诗所具有,而是赋诗者采用断章取义的办法,寄托在诗中某些句子之上的。
C. 到孔子时代,新音乐逐渐兴起,古乐逐渐失传,由此造成诗与乐分家,《诗经》也就变成纯粹的语言文学作品,而与音乐无关了。
D.子展借用《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一句话,他的意思是叛臣的一面之词令人担心,请晋侯不要听信。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古时候,人民群众的作品如果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进入诗三百篇中,不然则仍然是没有曲调的“徒歌”。
B. 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中,《诗经》被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C.古人在“赋诗言志”时采用的都是现成的诗篇,其含意大家都清楚,所以能够通过诗歌的来回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
D.孟子解释《伐檀》说,君子使国君得到安富尊荣,使子弟学会孝悌忠信,所以君子可以不劳而食。这就曲解了《诗经》的原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秋光里的黄金树
周涛
这里就正是秋天。
它辉煌的告别仪式正在山野间、河谷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它才不管城市尚余的那三分热把那一方天地搞得多么萎蔫憔悴呢,它说“我管那些?”说完,就在阔野间放肆地躺下来,凝视天空。秋天的一切表情中,精髓便是:凝神。
那样一种专注,一派宁静;
它不骄不躁,却洋溢着平稳的热烈;
它不想不怨,却透出了包容一切的凄凉。
在这辉煌的仪式中,它开始奢侈,它有了一种本能的发自生命本体的挥霍欲。一夜之间就把全部流动着嫩绿汁液的叶子铸成金币,挥撒,或者挂满树枝,叮当作响,掷地有声。
谁又肯躬身趋前拾起它们呢?在这样豪华慷慨的馈赠面前,人表现得冷漠而又高傲。
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女孩子。她拾起一枚落叶,金红斑斓的,宛如树的大鸟身上落下的一根羽毛。她透过这片叶子去看太阳,光芒便透射过来,使这枚秋叶通体透明,脉络清晰如描。仿佛一个至高境界的生命向你展示了它的五脏六腑,一尘不染,经络优美。“呀!”那女孩子说,“它的五脏六腑就像是一幅画!”
还有一个老人,一个瘦老头,他用扫帚扫院子,结果扫起了一堆落叶。他在旁边坐下来吸烟,顺手用火柴引着了那堆落叶,看不见火焰,却有一股灰蓝色的烟从叶缝间流泻出来。这是那样一种烟,焚香似的烟,细流轻绕,柔纱舒卷,白发长须似地飘出一股佛家思绪。这思想带着一股特殊的香味,黄叶慢慢燃烧涅磐的香味,醒人鼻脑。老人吸着这两种烟,精神和肉体都有了某种休憩栖息的愉悦。
这时的每一棵树,都是一棵站在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如仪的告别式上端庄肃立。它们与落日和谐,与朝阳也和谐;它们站立的姿式高雅优美,你若细细端详,便可发现那是一种人类无法摹仿的高贵站姿,令人惊羡。它们此时正丰富灿烂得恰到好处,浑身披满了待落的美羽,就像一群缤纷的伞兵准备跳伞,商量,耳语,很快就将行动……大树,小树,团团的树,形态偏颇的树,都处在这种辉煌的时刻,丰满成熟的极限,自我完美的巅峰,很快,这一刻就会消失,剩下一个个骨架支楞的荒野者。
但是树有过忧伤么?
但是树有过拒绝落叶的离开么?
当然没有。它作为自然的无言的儿子,作为季节的使者和土地的旗帜,不准备躲避或迁徙,这是它的天职。
当我们在原野上看到一棵棵树的时候,哪怕是远远地,只看见团团的、兀然出现在地面上的影子,我们也会感到这是自然赐给我们的一番美意。当然随之我们就会遗憾太少,要是更多一些该多好,要是有一片森林该多好!但是毕竟是因为有了这几棵树才引起我们内心更大的奢望。
对森林的奢望,是每个人对远古生活的回忆和依恋。
荒野是那么寥廓;
荒野上的道路是那么漫长。
原先驻守在这片荒野上的树呢?它们曾经无比强大,像一支永远不可能消失的大兵团,密集的喧哗的笑声,仿佛在嘲笑一切妄想消灭它们的力量,而且它们拥有鸟类和众多的野兽,这些鸟兽类也不相信森林会消失。
但是时间被人利用了;
时间使人成了最强大的。
人类坚持不懈的努力着,一斧头砍死一棵树,就像杀死一个士兵。最终,整个兵团消失了,连骨头也不剩。
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复了。
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会增长年轮的、会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动飘落的树——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
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因此,对树充满敬意吧——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司那样。
(节选自《周涛散文•伊犁秋天的札记》,有改动)
4.结合原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6分)
①谁还记得荒原不久的童话呢?
②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文章画线段落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尾作者呼吁“对树充满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父平,相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展开余下试题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日:“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停。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了,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车霸上。
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日:“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羽乎?”沛公默然良久,日:“固不能也。今为奈何?”良乃固要项伯。项伯见沛公。沛公与饮为寿,结婚姻。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羽,所以距关者,备他盗也。及见项羽后解,语在《项羽》事中。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减)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
为张良故也/
B.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
为张良故也/
C.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眼基急
为张良故也/
D、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眼甚多
为张 良 故也/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留侯中的“侯”是我国古代爵位中的一种,在周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B.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C.“拜良为既将”中的“拜”,古代指按一定礼节授于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D.婚姻,在本文中为古今异义词,古意是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少年张良血气方刚,胆量过人。当韩被秦国灭亡后,他用尽自家财产为韩报仇,不畏惧
秦的强大
B.张良审时度势,懂得隐忍。在行刺秦王失败之后,他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更改姓名,
躲藏起来。
C.张良眼光锐利,善于辞令。当刘邦想把珍宝、美人等留下享用时,他以秦亡国为例,独
自规劝刘邦
D.张良有情有义,忠心耿耿。当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时,他没有选择逃离,而是给刘邦出
化解之策.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相韩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默写,依据提示补写课文原句。(5分)
11.(1)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2)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纪念刘和珍君)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氓》)
(4)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离骚》)
(5)_____________,自前世而固然。((离骚》)
五、古代诗歌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13题。
军中乐
【南宋】刘克庄
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
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
更阑酒醒山月落,彩缣百段支女乐。
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开头两句描写军营戒备森严的场景,“面面”和“深深”形成照应,谊染了战场紧张、
肃杀的氛围
B.诗人笔下的将军虽然身份高贵,但能与战上们同甘共苦,他不披铠甲,放弃骑马,亲自带兵守卫在隘口。
C.诗中的将军不仅藐视敌人,认为“虏畏不敢犯”,还用“射糜捕鹿”这种猎方式来激发将士们的杀敌豪情。
D.同是军旅诗,陆游《关山月》中“戊楼刁斗催落月”侧面烘托人物,而“更阑酒醒山月落”则直接写人。
E.全诗从帐门外写到帐门内,由将军写到士兵,由全景描绘而过渡到特写镜头,构思精巧严谨,脉络分明。
13.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基础知识(6分)
14.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17秒时间可以于什么?“手机控”在微信群里抢个红包秀一秀,博尔特跑两次100 米,但在战火不断的中东,17秒可以干出石破天惊的大事,让全世界都为之屏息。
②在国家各部委和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四川军民团结奋斗,众志成城,战胜了一个又个的困难,谱写出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颂歌,取得了抗早灭灾的决定性胜利。
③在改革浪潮刚刚兴起的时候,这一群年轻人相遇相识在深圳;10年后,他们又在西雅图萍水相逢,不禁心潮起伏。
④中国官方正式承认正在建造第二艘航母,但是新航母的性能和美国航母相比只能望其项背,一时难以赶超。
⑤他在家里不声不响,妻子总是觉得他木讷,把他当成个闷葫芦,但在社会上他却玲珑剔透,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一点就通。
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国务院绝不会发空头文件,为官也绝不能尸位素餐。
A. ①②④ B. ③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⑤⑥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网络词语“刷朋友圈”表达的其实是“看朋友圈”的意思,“刷”这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看”的动作,加大了表达的趣味性。
B.国务院近日发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不再核准新增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允许它们开展跨区域经营。
C.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在借鉴西方城市规划经验的基础上,城市封闭住宅小区的内部道路被要求逐步对外开放。
D.被誉为“中国大天鹅之乡”的荣成保护区,为确保大天鹅安全越冬,每年都准备足量的
食物进行人工投食,保护这些来自远方的“贵客”。
16.下面是陆俏梅的诗《南方唱给北方的情歌),从后面提供的句子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在诗歌的
空缺处,全队的一项是( ) (2分)
喜欢你把我看成操着吴腔越语的女子/总是缠缠绵绵在三月的经纬上相思、流泪/把三月的雨丝/__________________/把三月的花枝__________________/然后一点船篙高馆裤腿躲进杨柳岸这边。
我双眼皮的湖泊/波动着页一页如岁月摇动的桨声/ 一阕一阕婉婉约约地折叠起米/折叠起一部重感情的地方志/第一页是/第一页____________第二页是是琵琶女浔阳江头的琵琶韵/第三页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①当作芬芳美酒 ②插得满身都是 ③梳成好看的发式挂在背后
④王略君独留青家的千载泪 ⑤西施们楚楚动人的捣衣声 ⑥白娘子多愁善感的儿化韵
A. ①②⑤⑥ B. ③②⑤⑥ C. ①②④⑥ D. ③②④⑤
七、作文(40 分)
17.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个谜语: 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一一这是什么?
人们都猜: 这是镜子! 我的朋友却不动声色地回了一句: 这是生活。
举座皆惊! 他却来了句妙侃:“愁眉苦脸地看生活,生活肯定愁眉不展: 爽朗乐观地看生活,
生活肯定阳光灿烂!”
请以“心态与生活”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叙写经历、编述故事,也可以抒发感情,议
展开余下试题
论说理。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高一年级语文12月考试 参考答案
1.B 2.D 3.A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
4.①童话喻指拥有众多鸟兽的茂密而美丽的森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森林变成荒原的忧虑。
②对想象中的情景发出感慨:人类滥伐森林又复制树木的行为是极其荒唐可笑的。
5.作者运用拟人、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从形、声、色等角度描写了秋光里的“黄金树”在告别仪式上端庄的表情,高雅的姿势,辉煌灿烂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光里的“黄金树”由衷的赞美,为文意的转折作铺垫。
6.由秋天的表情,写到落叶及孩子和老人对落叶的态度,接着写树的成熟完美和作者对树的赞美,然后写树木被人类摧残的命运及作者的忧虑、谴责,最后写到作者的呼吁,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7.D 8.B 9.C
10.(1)弟弟死了不安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韩王之相的缘故。
(2)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说服沛公,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
11.背诵
12.BC
13.①诗人表达了对“将军”不顾边境安危和士兵死活、一心贪图享乐的丑恶行径的强烈愤慨,同时对戍边士卒的悲惨境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②诗作开头两句交代军营的环境,中间六句围绕“乐”字展开,集中写将军纵酒作乐、赏赐无度,为下文作铺垫。最后两句笔锋一转,由将军转向士兵,由写乐转向写悲。一面是士兵驻守隘口、枕戈待旦,一面是将军玩忽职守、在意轻敌;一面是伴舞助兴的歌女可以随便得到“彩缣百段”的赏赐,另一面是“血战人”无钱买药疗伤。作者通过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自身强烈的思想感情。(意思答对即可。如果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方面作答,可酌情给分)
14.D
石破天惊: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使人震惊,有不可名状的奇境。后多用来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这里应改成“惊天动地”;
气贯长虹:气势磅礴,像是要贯通天空的长虹一样。形容正气旺盛,精神崇高;
萍水相逢:萍水相逢,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
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
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15.D A项搭配不当,“加大”与“趣味性”不搭配,可将“加大”改为“增强”;B宾语残缺,在“取消食盐批发企业只能在指定范围内销售”后加“的政策”或“的规定”。C项另起炉灶导致结构混乱,将最后一句改为“要求城乡封闭的内部道路逐步对外开放”
16.B 第一诗节考虑“雨丝”相对应的,最形象、准确的应是“发式”,“花枝”当然与“插”相对应。第二诗节,提供的是三个历史典故,诗的内容主要在写南方,故而排除④句,因王昭君主要生活在北方。再按时间顺序排列另两句。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字子房,他的先人是韩国人。祖父开地,做过韩昭侯王的相。父亲平,做过悼惠王的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父亲平去世。张良的父亲死后二十年,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当时年纪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韩王之相的缘故。
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君。他找得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为了张良的缘故。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
过了十年,陈涉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个青年。景驹自立为代理楚王,驻在留县。张良打算前去跟随他,半道上遇见了沛公。沛公率领几千人,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归附了他。沛公任命张良做厩将。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张良对别人讲这些,别人都不能领悟。张良说:“沛公大概是天授予人间的。”所以张良就跟随了沛公,没有离开他去见景驹。
沛公进入秦宫,那里的宫室、帐幕、狗马、贵重的宝物、美女数以千计,沛公的意图是想留下住在宫里。樊哙劝谏沛公出去居住,沛公不听。张良说:“秦朝正因暴虐无道,所以沛公才能够来到这里。替天下剷除凶残的暴政,应该以清廉朴素为本。现在刚刚攻入秦都,就要安享其乐,这正是人们说的‘助桀为虐’。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沛公能够听进樊哙的意见。”沛公这才回车驻在霸上项羽来到鸿门下,想要攻打沛公,项伯于是连夜急驰到沛公的军营,私下里会见张良,想让张良跟他一起离开。于是就将情况全都告诉了沛公,沛公非常吃惊。张良说:“沛公自己揣度一下能够打退项羽吗?”沛公沉默了好一会儿,说:“本来是不能够的。现在该怎么办呢?”张良于是坚决邀请项伯见沛公。项伯会见了沛公。沛公与项伯同饮,为他敬酒祝福,并结为亲家。沛公请项伯向项羽详细说明沛公不敢背叛项羽,沛公之所以封锁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的强盗。等到沛公会见项羽以后,取得了和解,这些情况记载在《项羽本纪》中。 (42.49.19.224)
上一篇: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山西省大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