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36  2018-01-23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6]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明教”只不过是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的一个神秘宗教而已。小说结尾暗示说,一个存心不良的明教教徒朱元璋篡夺了明教的领导权,并且最后利用明教的力量赶走了元朝皇帝,建立了明朝。“明教”创建大明帝国?这并不是金庸先生凭空虚构,历史上大明帝国的建立恐怕的确不能排除“明教”的影响。
历史上真实的明教,源于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所创立的摩尼教。在其创立后的1000多年里,从大西洋西岸,横跨整个欧亚大陆,直到我国的东南滨海地域,都曾有过大量的摩尼教徒活动。因为摩尼教宣扬光明,传入中国后,逐渐被称为“明教”,又因为明教的教义很容易诱发教徒们的叛乱,唐朝时明教被明令禁止,甚至连名称也由“摩尼教”讹传为“魔教”。
五代十国以后的很多次民间起义都与明教有关。《水浒传》中,与梁山好汉遥相呼应,后来被宋江剿灭的方腊起义就是其中之一。《岳飞传》中,岳飞也曾经专程从抗金前线上跑回洞庭湖镇压明教的钟相杨么起义。
到了元朝末年,明教的一支白莲教掀起红巾军起义。教主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被拥为“小明王”,建立龙凤政权。朱元璋参加红巾军起义之后,其实也是小明王的部将。当然他从来不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他故意特别尊奉小明王。可是后来小明王在坐船时落水,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掉了。有史家认为,这可能是朱元璋安排的。从此起义军中的明教力量全都归朱元璋所有,在他的指挥下击败其他各路起义军,最后将蒙古统治者赶回了蒙古草原。
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是承继小明王而来。朱元璋手下的将领大都是明教的教徒,因此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自然顺理成章,而且这样还意味着朱元璋就是明王降世,其他人都不具有合法性,社会上再也不应出现其他的明王了,这也有助于稳定人心。当他登上九五至尊之后,便下诏严禁白莲教、明教等教派,并把取缔“左道邪术”写进《明律》,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清朝嘉庆年间还曾经爆发过一场席卷五省,持续九年的白莲教大起义。清王朝损失惨重,消耗的军费相当于当时清政府5年的财政收入,从此,清王朝从所谓“隆盛之世”陷入了武力削弱、财政紧张的困境,迅速跌入没落的深渊。有些学者认为,清朝末年的义和团组织其实也是白莲教的一个支派。可见这个来自波斯的“魔教”对我们的古代历史影响颇为深远。
1.关于“明教”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在结尾处描写了朱元璋篡夺了“明教”的领导权。
B.“明教”创建大明帝国,这并非金庸先生凭空虚构的,历史上,朱元璋立明朝也确实受“明教”的影响。
C.真实的明教,是波斯人创立的摩尼教在其后1000多年间传入中国后改名而成的。
D.摩尼教宣扬光明,传入中国后,因很容易诱发教徒们的叛乱,在唐朝后被明令禁止,甚至连名称也由“摩尼教”讹传为“魔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源于公元3世纪中叶的摩尼教,其教徒在大西洋西岸,欧亚大陆地区,我国的东南滨海地域都有分布。
B.五代十国以后的多次民间起义都与明教有关,在一些作品中记载,宋江和岳飞都曾和与明教有关的起义力量交战过。


浏览完整试题C.由于朱元璋从来不是一个虔诚的教徒,所以他将义军中的明教力量全都归己所有,并利用其消灭了蒙古统治者。
D.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手下的将领大多数都是明教的教徒。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一般的中国人来说,对“明教”的了解并不多,只是在一些武侠作品中得以接触,不过,在这些“肤浅”的文字里也可能真的得到一些历史的真相。
B.如果明教的教义不诱发教徒们叛乱,那么各朝的统治者不会耗费巨额的财政收入来剿灭他。
C.朱元璋下诏严禁白莲教、明教等教派,并把取缔“左道邪术”写进《明律》,有利于巩固自己的统治力量。
D.这个来自波斯人的摩尼教,即人们称之为“明教”抑或“魔教”的教派对我们的古代历史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废园外
巴金
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午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的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⑧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罢。
⑨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⑩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11)脸颊上一点冷,一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
1941年8月16日在昆明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看到园中美好的景象时,借花树之景,想象园中的人在日寇轰炸前的美好生活,从而为后文写美好的毁灭奠定基础。
B.废园中有很多人惨死,但作者集中笔墨写了一位年轻的女子,因为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女被窒息的悲剧更能触动人的悲悯之心。
C.面对惨景,作者有着深重的悲哀,可惜无人理解,无人倾听,内心十分寂寞,因此对世人的冷漠无情感到极度的失望和愤怒。
D.末段写雨,有明显的象征意味,“冷雨”将作者拉回现实,凸显作者内心的悲凉,“到处漏雨”,则含蓄的控诉了日寇的罪恶。
5.联系上下文,写出对划线句“这样地逃出囚笼”的理解。(5分)
6.本文用了不少文字描绘花,你认为作者的意图是什么?(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历史,常常于无声处照亮未来。两千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拉开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序幕,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自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今天,沿着茶马古道、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故道,“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编织出沿线国家深化交往的全新图景。历史与现实昭示人们,开放是民族成长的催化剂,文明更因交流互鉴而绽放异彩。丝绸之路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和参与。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三年来,已有7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积极响应,30多个国家与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15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近150亿美元。“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相关国家和人民带来丰厚福利。“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目前,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正式运营,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陆续组建;中泰铁路、土耳其东西高铁、匈塞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仅以2016年上半年为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达514.5亿美元,同比增长37%。凡此种种,映照着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真诚落实,更彰显出相关合作的巨大潜力。


展开余下试题(摘自《人民日报•奏响“一带一路”的时代和声》,2016年7月27日)
材料二
斯诺普科夫认为,“一带一路”战略不仅给白俄罗斯带来了发展机会,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和人文精神。斯诺普科夫表示,中白工业园是目前中白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它集合了很多创新型的企业,对白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他说,中白工业园的政策不仅是面对中国的企业而且是面对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企业。中白工业园的优惠政策是前十年免税,后十年的税减半。
(摘自央视新闻《斯诺普科夫:“一带一路”拉近欧亚大陆》,2015年7月26日)
材料三
《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综合了包括经济基础、社会风险、政治风险、中国因素、能源因素和环境风险在内的六大维度上的37个具体指标,全面量化评估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的程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旭在发布会上表示,与2016年的评估相比,2017年,高风险和较高风险的国家均有增多,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国家则有所减少。从区域来看,较高风险的投资地区仍在南亚、西亚和北非,投资风险较明显提升的区域是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但是,从整体看,中东欧的投资风险仍然较低。根据《报告》,这些变化主要归因至三个方面:一是欧元的大幅贬值对中东欧等国的汇率变化产生较大影响,二是欧美对俄罗斯采取的经济制裁产生各种后果,三是国际油价下跌打击了资源国家的经济。
(摘自中国证券网《人民大学评估报告:“一带一路”首重能源合作》,2017年1月15日)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则材料来源不一,时间不同,但都聚焦“一带一路”战略,说明最近几年我国政府对“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视。
B.材料一,记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及下定义等说明方法对“一带一路”进行了详细报道,为我们展现了国家战略。
C.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白俄罗斯认为“一带一路”给他们带来了发展机会,他们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非常支持的。
D.材料三,《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出自知名学府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团队,从某种角度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一带一路”战略,而且都认为该战略必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中国应该加大与其他各国的经济合作力度。
B.三则材料的来源有纸质媒体,也有网络媒体,它们对“一带一路”报道的侧重有所不同,但对事件的报道都较为客观真实的。
C.材料一先是回顾历史,然后联系现实,引出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介绍,指出中国以此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
D.材料二,中白工业园作为目前中白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惠及中白两国,促进了中白两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E.材料三对《2017“一带一路”能源资源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进行了分析,分析指出,由于投资地区的投资风险增加,所以导致欧元的大幅贬值。
9.根据上述材料,请从不同角度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的认识。(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韩重赟,磁州武安人,少以武勇隶周太祖麾下。广顺初,补左班殿直副都知。从世宗战高平,以功迁铁骑指挥使。从征淮南,先登中流矢,转都虞候。俄迁控鹤军都指挥使、领虔州刺史。
宋初,以翊戴功,擢为龙捷左厢都校、领永州防御使。从征泽、潞还,命代张光翰为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领江宁军节度。讨李重进,为行营马步军都虞候。建隆二年,改殿前都指挥使、领义成军节度。三年,发京畿丁壮数千,筑皇城东北隅,且令有司绘洛阳宫殿,按图修之,命重赟董其役。乾德三年秋,河决澶州,命重赟督丁壮数十万塞之。
四年,太祖郊祀,以为仪仗都部署。时有谮赟私取亲兵为腹心者,太祖怒,欲诛之。赵普谏曰:亲兵,陛下必不自将,须择人付之。若重赟以谗诛,即人人惧罪,谁复为陛下将亲兵者。太祖纳其言,重赟得不诛。后闻普尝救己,即诣普谢,普拒不见。
五年二月,出为彰德军节度。开宝二年,太祖征太原,过其郡,重赟迎谒于王桥顿,召赴燕饮。帝曰:“契丹知我是行,必率众来援,彼意镇定无备必由此路入卿为我领兵倍道兼行出其不意破之必矣。”乃命为北面都部署。重赟令军士衔枚夜发,果遇契丹兵于定州,见重赟旌麾,大骇引去,重赟逐北,获马数百匹。太祖大喜,优诏褒美。七年,卒,赠侍中。
重赟信奉释氏,在安阳六七年,课民采木为寺,郡内苦之。
重赟与张光翰、赵彦徽分领诸军节度,嘉其翊戴功也。光翰,后唐山南节度使虔剑兄子,及卒,赠侍中。彦徽,真定安喜人,与太祖同事世宗,太祖兄事之,及卒,赠侍中。
(节选自《宋史•韩重赟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彼意镇定/无备/必由此路入/卿为我领兵/倍道兼行/出其不意破之/必矣
B.彼意镇定无备/必由此路入/卿为我领兵/倍道兼行/出其不意/破之必矣
C.彼意镇定无备/必由此路入/卿为我领兵/倍道兼行/出其不意破之必矣
D.彼意镇定/无备/必由此路入/卿为我领兵/倍道兼行/出其不意/破之必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宗,文中指周世宗,即后周皇帝柴荣,世宗为其谥号,他是五代十国时期最英明的君主,为北宋统一中原奠定了基础。
B.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所祭对象分为天神、地祗和人鬼。
C.亲兵,旧时指在将领或帝王身边备受信赖的随从护卫,一般是从同乡同族或者有过出生入死的经历的士兵中选拔。
D.陛,指宫殿的台阶。臣子向天子进言不能直呼天子,须先呼宫殿台阶下的侍者告之,后“陛下”成为对帝王的敬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重赟武力勇猛,战功赫赫。在后周时,他多次跟随君主出征,立下赫赫战功,征讨淮南时,他身先士卒,率先登城,结果被乱箭射伤。
B.韩重赟遭人诬陷,终被救下。他被陷害私下选取太祖的护卫上兵做主自己的亲信随从,皇帝震怒要处决他,最终被赵普劝谏救下。
C.韩重赟尊奉佛教,治下多苦。他在安阳为官六七年,一直潜心敬佛,甚至强迫百姓采伐木料建造寺庙,结果导致郡内百姓苦不堪言。
D.韩重赟颇受器重,获赠高职。征讨太原时,宋太祖专程到他任职地召他宴饮;定州大捷后,专门下诏褒奖称赞他;去世后又追赠他高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发京畿丁壮数千,筑皇城东北隅,且令有司绘洛阳宫殿,按图修之,命重赟董其役。(5分)
(2)重赟令军士衔枚夜发,果遇契丹兵于定州,见重赟旌麾,大骇引去,重赟逐北,获马数百匹。(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阮郎归 •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②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③,儒冠多误身④。


展开余下试题【注】①耒阳,地名;张处父,词人好友;推官,官职名。②潇湘,潇水和湘江在湖南零陵汇合后称之。③招魂:《楚辞》的篇名。④借用杜甫的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上阕头两句,描写昏暗浮动的景象,一个“欲”字,用得绝妙,写出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的霎那之间的景象,这两句笔法纯熟,自然天成,把山村的景象,和盘托出。
B.第三句,在心理描写上,比前两句又深了一层,古人认为,鹧鸪的叫声,令人寒心。作者在黄昏的山村,听见“鹧鸪声”,是在表现他对前途的忧虑,反衬他的凄凉心境。
C.下阕运用典故,上承“潇湘逢故人”一句,写作者见到友人,不免要倾诉衷肠,回首往事,作者借手持羽扇、头戴纶巾的将领形象,写出他当年抗击金兵时的潇洒风度。
D.“鞍马尘”,谓跃马扬戈,驰骋在烟尘滚滚的沙场上,词人抚今思昔,心潮澎湃,不胜感慨。他当年渡淮南归,正是为了在国土恢复事业中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
E.“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两句,表现出作者悔恨、绝望的心情,最后两句,语调低沉,感情凄怆,读之令人垂泪,引起了对词人的无限同情。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片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 ?”
(2)《渔家傲•秋思》下阕中,范仲淹以声色点染出戍边将士“不寐”时所闻所见的句子是“ ”。
(3)诸葛亮《出师表》中,作者直言“益州疲弊”,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 ”,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局面。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1)德国人口中的“默克尔妈妈”以务实、审慎又令人放心的平淡作风,在政策连贯往往会比变迁更受到垂青的富裕高龄化国家里,把执政艺术拿捏得炉火纯青。
(2)民进党的实力在哪里?如果以为有几个急“独”社团和一批追随者推崇,就自我膨胀、头脑发热,必然会目不见睫,在迷途上越走越远。
(3)《人民的名义》这一剧作的成功,说明创作出一部受欢迎的电视剧作品并不难,敢于触碰敏感题材,说真话,说人话,讲能引发当下人感怀的道理,就足以让观众感到甘之若饴。
(4)莱特兄弟在拒绝众人要求他们演讲的时候说“鸟中最会说话的是鹦鹉,而鹦鹉是永远飞不高的”,短短的一句话诠释了静水流深,智者无言的道理。
(5)教书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自己除了教书,真的别无长物,百无一用是书生,教书先生更是职业固化。
A.(1)(3)(5)
B.(1)(2)(4)
C.(2)(3)(4)
D.(2)(4)(5)
18.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15年,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出版了十年来首部长篇小说《被掩埋的巨人》,被媒体赞为“颠覆了西方奇幻文学既定模式”,一出版就得到了各方好评。
B.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口若悬河的邹忌,胸有成竹的触龙,都以其杰出的辩才,说服了高高在上的国君,改写了本国的历史,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他们高超的劝谏才能。
C.近日,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把中国的扶贫成就称作“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故事之一”,他认为中国扶贫不仅为全球脱贫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而且解决了世界贫困的重大难题,让世界的极端贫困人口数量大幅下降。
D.《记住乡愁》以浓厚的文化内涵、丰富而平实的情感、感人的中国故事,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接地气的精品力作“。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您能光临此次盛会,实在是我等之幸,这是我的高足,希望您能赐教一二。
B.近年常困窘境,唯念您垂爱之深,但恐不才难副期望。
C.虽然事情有些难办,但我一定鼎力支持,请你放心。
D.这是他尝试创作的一篇拙作,评委老师一致认为文章虽尚显稚嫩,但值得推介。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太极拳与其他运动项目最大的区别在于:绝大部分运动都是消耗能量的运动, (1) 。它不追求更快、更高、更强,而是要求缓慢、自然、柔和;不要强行超越生理极限, (2) 。这非常符合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近些年,跆拳道、瑜伽等健身形式的引进,使得太极拳越来越变成了“老人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3) ,太极拳的动作很优美,年轻的女孩子、男孩子练起来很有时尚感;同时也能加强对文化、生活的感悟,增强活力,显现出特有的朝气和魅力。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1)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2016年4月,好莱坞影视技术公司研发团队宣称已经在几段DNA上储存了100万份电影《月球旅行记》的拷贝。DNA存储技术的不断实践已经引起了诸如亚马逊、Google之类有长期信息储存需求的机构的兴趣。不难看出,DNA存储技术很快就会普及开来,走入寻常百姓家。DNA一直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数量惊人的数据储存在极小的体积里。研究人员称,DNA作为数字存储介质,容量大,读取方便,保存时间长,堪称完美。信息技术巨头微软公司于2016年4月宣布,将购买1000万条DNA,用于研究数据储存。这些信息表明:科学已经追上了科幻小说的步伐,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1)虽然有诸多实践,但并不能表明科学已经追上了科幻小说步伐。
(2)
(3)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李嘉诚的司机给李嘉诚开车开了30多年,准备离职离去。李嘉诚看他兢兢业业干了这么多年,为了能让他安度晚年,拿了200万支票给他。司机说不用了,一两千万还是拿的出来的,李嘉诚很诧异,问:“你每个月只有5——6千收入,怎么能存下这么多!”司机回答说:“我在开车时候您在后面打电话的时候说买哪个地方的地皮,我也会去买一点,您说要买哪支股票的时候,我也会去买买一点股票,到现在有一两千万的资产!”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A、原文是“暗示”并非用语言“描写”出来 B 、原文有表猜测的“恐怕”二字 D、原文是在“唐朝时”并非以后都禁止。)
2、C(原文只是说“将蒙古统治者赶回了蒙古草原”,并没谈到“消灭”。再者,因果关系,也不是很有根据)。
3、B(A、在第一段后半部分的文字可以推断出;B、原文中找不到根据;C、根据文章倒数第二段可推知; D、文章最后部分可以证明。)
4. C(“对世人的冷漠无情感到极度的失望和愤怒”理解不当,作者的感情是悲愤,是对战争的控诉,对日寇暴行的声讨。)
5. 过去少女向往外边的世界而不可得(2分),而今她离开了囚笼,却是在已经成为尸体的情况下,是日寇永远毁掉了她 的青春和希望(3分)。
6. 花是美好的象征,作者由花自然地联想到少女,花成为全文抒情的线索(2分);花和废墟形成强烈对比,烘托出浓厚的悲剧色彩(2分);花仍在盛开,少女已惨死,抒发了作者哀伤愤懑的情感(2分)。
7.B(没有“下定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辽宁省鞍山”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