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363  2018-01-28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3]
吉林省吉林市第七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新教材上期末考试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八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题
1.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绯红(fēi) 教诲(huì) 解剖 (pāo) 深恶痛绝(wù)
B. 鲜腴(yú) 窒息(shì) 匿名 (nì) 恹恹欲睡(yān)
C. 丘壑(hè) 濒临(pín) 纤维 (xiān) 惟妙惟肖(xiāo)
D. 喧嚣(xiāo) 遒劲(jìng) 畸形 (jī) 无动于衷(zhōng)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解剖 (pōu)。B 窒息(zhì)。C濒临(bīn);惟妙惟肖(xiào)。
2. 下面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
孩子,在奔跑的过程中,我希望你的步调是 的,步伐是 的,步韵是 的,步态 的。
A. 和谐 稳健 匀速 优雅 B. 匀速 稳健 和谐 优雅
C. 和谐 匀速 优雅 稳健 D. 匀速 和谐 优雅 稳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和谐,和睦协调。稳健:平稳有力;稳重;不轻浮。匀速:它既可表“速度均匀”,也可表“速率均匀”。优雅:优美高雅。
3.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B.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C.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D. 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答案】A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 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个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与大义担当。
B. 有位哲人说过:“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阳光、空气、水和笑容。”
C. 给成功者一个微笑,那是赞赏;给失败者一个微笑,那是鼓励。
D. 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D中选择问前面用逗号,后面用问号,D错,故选D。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以下对诗歌《春望》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残破不堪,山河并没有被破坏;春天降临到长安城,因长久无人料理导致乱草丛生。这一联在写景中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遭到破坏以后的失望之情。
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C.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D.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是写实,“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这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山河并没有被破坏”与“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遭到破坏以后的失望之情”错。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家在战争中变得破败不堪,国家的河山却依然存在,城池在春天草木杂乱,表达了对国家破败的感伤。
阅读《苏州园林》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浏览完整试题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6. 下面不能体现“美术画”特点的一项是
A.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B.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在哪个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C. 我国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D.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7. 下面对选文第一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追求图案之美的特点。
B. 使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C. 使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古代宫殿和一般住房的共同特点。
D. 使用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充满自然之趣的特点。
8.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是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和假山池沼的配合两个角度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B. 选文介绍假山和池沼的特点,目的是说明设计者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
C. 苏州园林的景物布置,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画的效果。
D. “一般”“绝大部分”“大多”这些限制性词语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答案】6. C 7. D 8. B
【解析】
6. 试题分析:考查对“美术画”特点的理解。原句“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所以“我国的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就不属于美术画。
7. 试题分析:A应该是说明苏州园林追求“美术画”特点。B说明对象错误。本段的内容不是说明近代的一般住房的。C说明对象错误。本段的内容不是说明我国古代宫殿和一般住房的。
点睛: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你要说明的事物。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而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抽象事物。读一篇说明文,首先要明确它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还要知道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围绕说明对象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8. 试题分析:“目的是说明设计者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错。目的是说明苏州园林追求“美术画”的特点,也就是不对称的特点。
阅读《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9.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
C. 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
D.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10. 下列句子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 甚矣,汝之不惠
C.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 河曲智叟亡以应
11.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 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 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 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答案】9. C 10. B 11. D
【解析】
9. 试题分析: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错。阴:水的南面,山的北面。
10. 试题分析:B“甚矣,汝之不惠”是谓语前置句。ABD均为正常语序。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
11. 试题分析:“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错。这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
河曲智叟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这么点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铲除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北山愚公长长地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展开余下试题山神听说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边,再没有高山阻隔了
12.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
(2)仍怜故乡水,__________。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5)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
(7)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长河落日圆 (2). 万里送行舟 (3). 似曾相识燕归来 (4). 东风不与周郎便 (5). 星河欲转千帆舞 (6). 常记溪亭日暮 (7). 贫贱不能移 (8). 威武不能屈
【解析】试题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郎”“帆”“暮”等字词的书写。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②正会,元旦集会。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3.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 咸______________;(2)值积雪始晴 值_____________
14.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15. 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答案】13. (1). 全,都 (2). 遇到,碰上……的时候
14. 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断上,(人们出入) 一一点也不受妨碍。
15. 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傲竹钉。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解析】本文选自《世说新语 政事》,作者是南朝宋的刘义庆。
13.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出现,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14. 试题分析:“悉”译为“全,都”,“妨”译为“妨碍”。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悉”“妨”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15. 试题分析:此题要到文中相关地方筛选能够表现他品格的句子,然后进行性格的概括。
参考译文:
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监造船只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到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不受到妨碍。官府用的毛竹,陶侃总是命令把截下的根部收集起来,(以至于)堆积得象山一样。后来桓温伐蜀,把战船组装起来的时候,都用这些竹头作钉。送给回答者一份礼物送香吻 赠言:好帅的回答,楼主送上香吻一枚,以表诚挚谢意!
阅读《冰窗花》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冰窗花
任随平
①冰窗花盛开在冬日的窗棂上,是一道绝美的风景。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
②于是,每到冬日,我会有意无意念起熨帖在冬日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冬日的居室里,总会生了炉火,白日里,落了雪,一家人和和暖暖地或斜倚、或平躺在温热的土炕上,母亲选了废旧的布料,熬了浆糊,炕头置一炕桌,安安静静地做着鞋垫。父亲借了炉火,熬着罐罐茶,火苗间或跳出来,舔舐着茶罐,茶水滋滋地发着声响,茶香随着响声氤氲开来,整个屋舍内顿时茶香弥漫,即便是不常喝茶的人,浸淫在如此的茶香里,也会有几分迷醉,几分品咂的热望。而我,总是斜倚在墙角,捧了热爱的书籍,一页页,在缓慢流走的时光里,细品一份 恬美与温馨。冬日的白天总是很短,像兔子率性的尾巴,一甩,一天的时光就溜走了。而冬日的夜晚,唯有恬静与安谧。雪花簌簌地落着, 风安静地睡去,远山近水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村庄阔大的臂弯里。屋舍之内,炉火正旺,壶水呼呼地散发着热气,木格窗棂的玻璃上,热气凝结而成的水珠簌簌流泻下来,洇湿在墙壁上,像梦呓的印痕,烙着时光的印记。
③晨曦微亮,不必急于晨起 ,和衣而坐,望向邻近的窗棂,你会惊喜地发现,整个窗玻璃上冰窗花葳蕤如春,轻轻地凑近鼻息,似乎能嗅出冰窗花散发着馥郁的馨香,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手指轻轻抚摸上去,冰窗花棱角分明,如一朵朵雪花,被夜神的手指悄悄安抚上去,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不是俗世那一双巧手能够裁剪得出的。面对如此精美的自然神物,又有谁忍心去擦拭呢?但又有谁能长久地屏息凝视,而不凑近鼻息呵气顽皮呢?于是,悄然撮圆了嘴唇,凑上前去,吹灰般轻吹一口气,冰窗花随着热气消融开来,逐渐地四散开去,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美妙而悄然无声。
④就这样,冰窗花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而今我已走过而立之年,故园的老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去,像一个人的暮年,正在经历着风吹日晒的剥蚀。而盛开在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还依旧长久地驻扎在我的梦中,每每半夜惊醒,我都在与冰窗花相视而笑,彼此言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冰窗花,你盛开在故园窗棂上的,不只是花,更是人生路上愈走愈远的梦幻,带着我的牵念和期望。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注释】①葳蕤(wēi ruí):形容枝叶繁盛。
16. 请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说说冰窗花具有哪些特点。
17. 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远山近水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村庄阔大的臂
18.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文章以“冰窗花”为线索,回顾作者早年的故园生活,着力描写了盛开在冬日窗棂上的冰窗花。
B. 第①自然段“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一句起强调作用,并自然地引起下文。
C. 第②自然段中,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父亲煮茶的情景,极富表现力。
D. 第④自然段写多年以后,冰窗花依旧长久地驻扎梦中,表现了作者对冰窗花秘密的好奇。
E. 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悄然消融的冰窗花的惋惜之情。
19. 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展开余下试题【答案】16. 冰窗花具有葳蕤如春;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棱角分明,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消融过程美妙而悄然无声.
17.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出冬日雪夜,风停夜静,山野村庄一片恬静安谧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温馨故园的喜爱之情. 18. DE
19. 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故园那种甜美温馨生活的深深怀恋.
【解析】
16. 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似乎能嗅出冰窗花散发着馥郁的馨香,冰洁,剔透”“冰窗花棱角分明”“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17. 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可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词语的妙用结合语境来赏析词语的表现力和表达效果即可。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比喻: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表现了…感情。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句式一致,形式整齐,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出冬日雪夜,风停夜静,山野村庄一片恬静安谧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温馨故园的喜爱之情。
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
18. D.第④自然段写多年以后,冰窗花依旧长久地驻扎梦中,表现了作者对作者对美好温馨故园的喜爱之情。选项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E.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悄然消融的冰窗花的牵挂和思恋而不是惋惜之情。选项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19. 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结尾结构上总结上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故园那种甜美温馨生活的深深怀恋。结尾段落结构上总结上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内容上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
综合性学习
最近五年,天津地铁进入飞速发展时期,方便快捷的地铁已经融入了市民的生活。为此,某班同学开展了以“快速发展的天津地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为活动搜集的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材料一】天津首条地铁于1984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运营,至2016年12月,天津地铁共有5条线路。2017年年底地铁5号线全线建成并网后,城市轨道交通将覆盖11个行政区,一张四通八达的地铁网正在形成。
【材料二】地铁改变了人们对距离的理解,几公里几分钟即到;地铁改变了人们对城市的认知,看似遥远 的郊区快速直达;地铁改变了市民对生活的期待,节省出行时间,让人们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材料三】 天津市地铁客运量统计表
年份 年客运量(人次) 最大日客流量(人次)
2012年 1.11亿 64万
2013年 2.43亿 102万
2014年 2.99亿 108.07万
2015年 3.01亿 111.61万
2016年 3.08亿 112万
【材料四】天津地铁在已有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新举措,提高服务水平。地铁各站点设置爱心伞,行车时车厢温度控制在26℃±1℃,高峰时段缩短行车间隔,平安夜延长运营时间,大客流时启动限流措施并增设临时售票点……
20. 上面四则材料与“快速发展的天津地铁”这个主题无关的一则是__________。
21. 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天津地铁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20. 材料二
21. 四通八达的地铁网正在形成; 客运量逐年增长; 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解析】
20. 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材料二介绍的是地铁带来的便利,具有普遍性,与“快速发展的天津地铁”无关。
21. 此题解答,可结合上述三个材料作答,注意语句简洁、通顺,有中心意思。解答此题,要细读材料,形成一定的认识,然后结合具体要求作答。
22. 请根据你读《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填写相应的人物。
人物 内容

一九二九年在沈阳第一次见到这位少帅时时,他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他是公开激烈反日的。
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蒋介石曾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又曾悬赏8万元要他的首级。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头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颧骨高出。南京虽然悬赏25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答案】张学良,周恩来,毛泽东,朱德
【解析】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23. 《昆虫记》中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请你列举2个出来。
【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人公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24. 作文。
成长就是一次旅行。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写出真情实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温暖的旅程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每当这首歌在耳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吉林省吉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6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