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67  2018-02-1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7]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
语文科试卷
命题校对人:高三语文备课组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日,南京大屠杀档案资料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姊妹篇,“世界记忆工程”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倡议发起的以保护文献避免被集体性遺忘、被忽视、被蓄意破坏的项目。其宗旨在于,让全世界所有人可以无障碍地接触到这些档案或文件,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
文字的遗产反映了语言、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它是世界及其记忆的镜象。但是,这种记忆是脆弱的。每天都有一些世界文献遗产永远消失。在和平年代,我们设法保存所有重要的东西,不惜花费超出想象的人力和物力编制应当被保护的建筑、城区、景点名录。从卷帙浩繁的档案文献中,加以甄别、筛选。正是在这种因素下,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应运而生。
然而,在“南京大屠杀档案”入选的同时,“慰安妇档案”却意外落选。事实上,纵观整个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对于人类惨痛历史“讳莫如深”。
在现有的346项纪录中,直接涉及人类历史惨痛记忆的仅有7项。包括“1817-1834英属加勒比奴隶记录”、“索姆河战役”、“1914-1923国际战俘局罪犯档案”、“华沙起义档案”、“吐斯廉屠杀博物馆档案”、“UNRWA巴勒斯坦难民与视频档案”,以及今年入选的“南京大屠杀档案”。
那么,为什么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里鲜有惨痛史呢?
1993年“世界记忆工程”在波兰普乌图斯克召开的首届会议达成共识,确定了“世界的记忆”馆藏的标准。我们从“世界记忆工程”的具体评选标准中,可以看出其取向主要偏向艺术史类文献(包括文学、电影、音乐等)、国家历史档案、图书馆馆藏等。所以,名录上既有《格林童话》、《绿野仙踪》、《贝多芬交响曲》,也有《古兰经》手稿、《清代大金榜》、《儒教雕版印刷木刻板》。这些经典文学作品和珍贵历史档案材料构成了“世界记忆”的主体。
而那些着重刻画人类苦难史的档案之所以少之又少,是因为它们或是战火纷飞中遭到损毁,遭到施暴者刻意的破坏,或是天灾人祸中散佚在世界各个角落,或是随着世事变迁化为陈迹。
事实上,有幸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那些惨痛史,也受到了“涉案”国家的刻意阻挠,经历过相当坎坷的抗争过程。例如“南京大屠杀”申报过程中,日本多次提出抗议,并以影响中日关系为借口,反复要求中国撤回申报。
早在2014年6月,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就曾公开要求中方撤回申请;2015年10月2日, 菅义伟又在记者会上宣称:“在日中两国努力改善关系的时期,中国想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政治利用,令人极为遗憾。”
就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正式列为“世界记忆”目录后,日本外务省随即强烈批评称,对南京大屠杀史料成功申遗表示“遗憾”,并认为联合国相关机构缺乏公平性。并强调,中国基于单方面的主张进行申请,在档案完整性和真实性方面存在问题。此外,日媒报道称日本政府计划冻结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
身为战争的发动国,纳粹造成的惨剧使得德国人注定长久地活在希特勒的阴影下。而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划时代的一跪,为德国战后历史上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章。“华沙之跪”也成为联邦政府与东欧重归于好之路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浏览完整试题相比之下,二战之于日本,则由于广岛的创伤而兼有了受害者的形象,这使对真相的蒙蔽成为可能,历史的原貌也变得模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二战让普通人想起的仍然是广岛、长崎,而不是南京。
时至今日,经历过大屠杀的幸存者所剩无无几,有关这场浩劫的记忆方式将发生变化。自传性质的回忆将绝迹,我们只能依靠诸如战争遗物、遗迹和纪念碑等物。由此传播和输入的知识绝对称不上是不言而喻的事实,因为它有别于一个亲历者所回忆的过去。
1.下列各项不属于“世界记忆名录”中少见悲剧的原因的一项是
A.“世界记忆工程”的评选标准主要偏向艺术史类文献、国家历史档案、图书馆馆藏等,使得很多经典文学作品和珍贵历史档案材料构成了“世界记忆”的主体。
B.着重刻画人类苦难史的档案或是战火纷飞中遭到损毁,遭到施暴者刻意的破坏,或是天灾人祸中散佚在世界各个角落,或是随着世事变迁化为陈迹。
C.涉案国家刻意阻挠,“世界记忆名录”的入选经历相当坎坷。例如南京大屠杀的入选就遭到了日本的多次抗议和强烈批评。
D.经历过大屠杀的幸存者所剩无几,有关这场浩劫的记忆方式将发生变化。自传性质的回忆将绝迹,我们只能依靠诸如战争遗物、遗迹和纪念碑等物。
2.下列各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记忆名录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3年倡议发起的以保护文献避免被集体性遗忘、被忽视、被蓄意破坏的项目。
B.世界记忆工程的宗旨是让全世界所有人可以无障碍地接触到名录中的档案或文件,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
C.文字的遗产是世界及其记忆的镜象。这种记忆是脆弱的。每天都有一些世界文献遗产永远消失。
D.在“世界记忆名录”现有的346项纪录中,直接涉及人类历史惨痛记忆的仅有7项,可见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对于人类惨痛历史“讳莫如深”。
3.下列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在“南京大屠杀”申报过程中,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营义伟曾公开要求中方撒回申请,认为联合国相关机构缺乏公平性。
B.“世界的记忆”馆藏的标准是在1993年于波兰普乌图斯克召开的首届会议中达成确定的,其取向主要偏向艺术史类文献、国家历史档案、图书馆馆藏等。
C.历史真相的蒙蔽和原貌的模糊使日本在二战中有了受害者的形象,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二战让普通人想起的仍然是广岛、长崎,而不是南京。
D.德国在二战之后勇于承认错误,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犹太隔离区起义纪念碑前划时代的一跪使联邦政府与东欧重归于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总有一些事情在大地上醒着
李雪峰
①黄昏的时候,在浅山上吃草或者在田野里劳作的牛。跟着扛了一捆青草、柴禾,或者是被泥土擦得锃亮的农具的牧人或农人们踢踢沓脊地踏着暮色回来了。那些蠕动的灰白色山羊们,像一团团涌动的云朵,唇齿上还弥漫着青草的腥香,往往是一撮胡须被草汁染得绿着。它们也意犹未尽地飘回了村庄里。那些一天在野外觅食的鸟儿,它们慵懒地扇着翅膀,有些叼着虫子或草籽,有些叼着草茎或细微的树枝,也在暮色里飞回村庄,回到屋檐下或者村庄里那些榆树和桐树树缝间草碗一样的鸟巢里去。在院子里叼了一天虫子的鸡一只一只回到了鸡埘。在村庄野地和巷道里浪荡了一天看不到踪影的狗不声不响地溜回家里,蹲卧在被暮色染暗的檐下或大门口。一切生灵都带着怀想回到了村庄,夜晚的村庄是睡觉和做梦的地方。
②喧嚣在暮色里沉淀,不久,村庄就沉沉睡着了。灯一盏一盏地熄了,星星一粒一粒地稠了,显得越发地沉静。夜色让一切都沉沉睡熟,让一切生灵都沉入到睡梦中去了。
③但总有一些东西在夜晚是醒着的。
④那年七月,我在紧靠庄子的后地守青。很多个夜晚,我睡不着觉,一个人半卧在草庵里抽烟或想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远处的村庄睡熟的时候,玉米地里却嘈杂了起来,噼噼叭叭地,像下起了一片硕大的雨滴,那响声无边无际的,一声声清脆,响亮,像石粒掉在阔大的玉料叶子上,像鸟滴在宁静的池塘里。伸头望望庵外,星粒闪烁,一弯残月斜挂在天上,根本没有落雨的样子。直到第二天清晨的时候,我才惊讶地发现,地里的玉米秆子在一夜之间又长高了许多顶梢的茎上又冒出一截蛋黄一样的新茎,又隐隐生出一片嫩嫩的新叶。原来是玉米拔节生长的声音。
⑤还有一年,那是我十六七岁时的一个春天,我家刚刚搬到庄南头新盖不久的新居里,那是一座土屋,墙用新泥搪过,地我们用榔头狠命地砸捶过。有一天我弯腰在床底下潮湿的纸箱里找书,看见床底下的地上钻出一根鸡蛋粗的白色树芽来。我没理睬它,思谋床底下的东西难道还会成就出什么气候?第二天早上起床伸手去床里边摸衣裳的时候,我在衣裳下摸到一个又光又滑的东西,我大吃一惊,还以为是蛇呢,但定下神来一看,竟是那棵树芽,白白的,嫩嫩的,顶梢拳头一样没展开的地方,裹着一层滑腻的胎液。一夜竟长得比我的床还高了,这鬼东西,我睡着了,村庄睡着了,但它醒着。如果不理睬它,说不准有一天一觉醒来,我会发现自己已经浑然不觉地睡到了它长成的树上去了。
⑥我钻到床下扳掉了它。我知道,它是那棵泡桐树根绽出的新芽,那是一棵高大的泡桐,原来就长在我放床的地方,盖房时它碍事,就把它锯了,又挖六七尺,刨出它深藏的树墩,没想到它还会靠那些残根冒出树芽来。
⑦在那座老屋里,在那张床底下,我曾一次又一次扳倒过许多冒出的苍白树芽,直到几年后,当我扳得有些心烦意乱时,它才终于不再冒出新的树芽来,我想它还是终于睡着了,那棵泡桐树的灵魂终于睡熟了,或许是永远睡着了。
⑧前年老家的那座土屋坍塌了,家里人也没理睬它,不想从我以前放床的地方竟长出一棵树苗来,一个春天竟然长出了丈余高,我很惊讶,思谋已经十多年了,思谋它已经睡熟再不会醒来了,但它依旧醒着,几滴残雨几缕风它又长成一棵树了。
⑨鸟儿睡了,牲畜睡了,我们睡了,村庄睡了,世界睡了,但还是有一些东西在我们睡熟时它却醒着,在鸟儿滴下梦呓,在我们呼呼打着短促的鼾声时,它们在醒着,生长着。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语言优美,在描写拔节的玉米时,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如将顶梢的新茎比作蛋黄等,形象鲜明、生动。


展开余下试题B.作者守青的地点以及不时醒来驱赶猪獾的行为,为下文描写玉米拔节的声音提供了一个的契机,自然而然,毫无牵强之感。
C.作者笔下的暮色乡村虽然没有小桥流水的淡雅,却充满着浓浓的乡村气息,具有一种让人沉醉的安然、和谐之美。
D.文章虽无隽永的哲理话语,但通过对乡村之景特点的描述,表达了对生命的惊叹与欣赏并引发读者的深思。
5.文章第⑦段说“那棵泡桐树的灵魂,终于睡熟了,或许是永远睡着了”而在第⑧段又说“一个春天竟然长出了丈余高”。这样写是否矛盾,又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
6.文章的题目是“总有一些事情在大地上醒着”,从全文看,哪些东西是醒着的?请加以
分析归纳。(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从阅读量来看,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0.02本,但对比2013年的4.77本还有微弱下降。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和4.91期,与2014年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据林克艾普大数据,2012年至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2.35本、2.48本、3.22本和3.26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4年的58.1%上升至64.0%,提升了5.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据统计,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的33.82分钟增加了28.39分钟。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形式。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0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53%;80后以22%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25%,可以预见的是,未来OO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摘编自林克艾普公司《2016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二:
2014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48个百分点,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14年1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4.9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近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56册、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0%,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领布《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而据不完全统计,犹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踞世界首位。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读书量分别为40本、20本和11本。与日韩等国初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差距不小。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大原因是,确实没时间读书,首份《中国国民体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3156个小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8个国家平均值5.736小时,而中国人工作的时间则达到9.249小时。有限的休闲时间,国人又大把扔进了应酬、交际中。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中国人工作强度是全世界最大的。此外,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品味。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
(摘编自天下趣事网《2016年中国人读书数据》等)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材料一,虽然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更受年轻人的喜爱,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
B.根据材料一,2015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相比2014年增长了接近一倍,是历年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C.材料二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民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求将支撑图书市场进一步发展。
D.材料三认为,我国国民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比日韩等国少的最直接原因是中国人的工作强度全世界最大,导致国民没有时间读书。
8.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显示2013至2015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中,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电子书的阅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B.材料一显示,2015年手机阅读增速最快,这一趋势与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阅读的倾向一致。
C.材料二中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立法方式鼓励国民读书,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氛围来促进国民阅读,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D.材料三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了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
E.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
9.请你对提高我国国民阅读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4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沈有容,字士弘,宣城人。幼走马击剑,好兵略。举万历七年武乡试。蓟辽总督梁梦龙见而异之,用为昌平千总。复受知总督张佳胤,调蓟镇东路,辖南兵后营。
十二年秋,朵颜长昂以三千骑犯刘家口。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十四年从李成梁出塞,抵可可毋林,斩馘多。明年再出,亦有功。成梁攻北关,有容陷阵,马再易再毙,卒拔其城。
从宋应昌援朝鲜,乞归。日本封事坏,福建巡抚金学曾欲用奇捣其穴,起有容守浯屿、铜山。二十九年,倭掠诸寨,有容击败之。倭据东番。有容守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过彭湖,与倭遇,格杀数人,纵火沈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三十二年七月,西洋红毛番长韦麻郎驾三大艘至彭湖,求互市,税使高寀召之也。有容白当事自请往谕见麻郎指陈利害麻郎悟呼寀使者索还所赂寀金扬帆去。由浙江游击调天津,迁温处参将,罢归。四十四年,倭犯福建。巡抚黄承元请特设水师,起有容统之,擒倭东沙。
泰昌元年,辽事棘,始设山东副总兵,驻登州,以命有容。八月,毛文龙有镇江之捷。诏有容统水师万,偕天津水师直抵镇江策应。有容叹曰“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无何,镇江果失,水师遂不进。明年,广宁覆,辽民走避诸岛,日望登师救援。朗先下令,敢渡一人者斩。有容争之,立命数十艘往,获济者数万人。时金、复、盖三卫俱空无人,有欲据守金州者。有容言金州孤悬海外,登州、皮岛俱远隔大洋,声援不及,不可守。迨文龙取金州,未几复失。四年,有容以年老乞骸骨,归,卒。


展开余下试题(选自《明史•沈有容传》,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
B.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
C.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
D.有容夜半/率健卒二十九人/迎击/身中二矢/斩首六级/寇退/乃还/由是知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试”是古代科举的地方考试,又称“大比”。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B.“海外”与古代的“海内”相对,“海内”指国内,“海外”则古今同义,指国外。
C.“倭”指倭寇。是指元末到明中叶在朝鲜和我国沿海抢劫骚扰的日本海盗。
D.“乞骸骨”意思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有容热爱军事。他从小就会骑马击剑,后考中武生乡试,梁梦龙、张佳胤都赏器重他,让他担任要职。
B.沈有容作战勇猛。在指挥刘家口的战役中,他身先士卒,虽身中两箭,但仍斩首六级,等敌人退走了才回来。
C.沈有容爱护百姓。朗先发布禁令不让人去救百姓时,他表示反对并下令让几十艘船开往各岛,从而使数万人获救。
D.沈有容有计谋。他曾想用奇兵攻打倭寇的巢穴,可惜福建巡抚金学曾不按他的计划行事,导致部队攻打失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有容赉白金而已。
(2)有容叹日“率一旅之师,当方张之敌,吾知其不克济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4~15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春去夏来的美丽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15.前人引《南史》注释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与《荀子•劝学》篇中的“ , , ”这一观点是相同的。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兵士们欢欣鼓舞地饱食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歌的两句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夜深了,一切都静悄悄的。恍惚之中他听见一声石破天惊的咆哮,有一个动物的黑影,掠过他的头顶,腾空而去。
②两亿零八百万年以前,又一次大规模物种天绝灾难发生了,首当其冲受害的是海洋生物,某些陆生动物也未能幸免。
③他的毕业论文,研究不充分、中心不突出、论据不恰当,简直是不刊之论。
④高长山的书法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拍卖会上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收藏家的极大兴趣。
⑤韩国空军远程空对地导弹今年六月进行发射训练时坠毁,然而,韩国空军方面5个月来对此一直秘而不宣。
⑥“十一”长假期间,各种景点的消息络绎不绝,网友们不断搜索并发布自己出游的照片,以使大家可以互相借鉴。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18.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逃130元的门票,人和老虎最终都死了,而这却并未结束,两种不同的死亡,迅速在网上掀起了“挺虎派”和“挺人派”对立的热浪。
B.有关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C.数字经济是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发展而产生并流行于上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近二十年来,我国新出现的两化融合、信息经济等概念也属于这一概念的范畴。
D.今天外国小朋友远道而来参加联谊活动,同学们都热情地在学校里与他们交流,带着他们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19.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菟丝子是一种典型寄生的植物。菟丝子的寄生会造成作物减产, ① :一是菟丝子深入宿主,获取生长所需的一切;二是缠绕在宿主叶片上,影响其光合作用。 ② ?这就不得不说说它的神奇武器——吸器,菟丝子通过吸器完成寄生。菟丝子除了从寄主转运营养, ③ 。这样看来,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菟丝子窃取寄主的营养,但是也能帮寄主除去病菌。
21.下面是一位同学在某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一分钟自我介绍,其中有些内容游离中心,
有些地方表达不够得体。请加以修改。(5分)
①我叫李明,是来自某某中学的高三学生。②我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多有建树。③我喜欢游泳,也喜欢户外运动,每个周末都要和朋友们到郊外爬山。④我坚强乐观,不怕困难,不惧挫折,有一种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执着精神。⑤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善解人意,我会在朋友最困难的时候,鼎力相助。⑥某某大学,学术氛围浓厚,是我一直向往的名校⑦我的家乡在沈阳,那是风景秀丽的大都市,欢迎老师有时间去做客。⑧希望贵校能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辽宁省本溪”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